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南斯拉夫如何反攻德国

南斯拉夫如何反攻德国

发布时间:2022-07-16 01:27:18

⑴ 1941年南斯拉夫相传有120万军队,为何11天就被轴心国击败

德国入侵南斯拉夫之战发生于1941年4月,在南斯拉夫之战爆发前,德国胁迫南斯拉夫加入轴心国联盟,南斯拉夫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对此十分反感。1941年3月27日,南斯拉夫军官发动政变,夺取了南斯拉夫的控制权,并且开始动员全国的军事力量,准备防备德国的入侵。希特勒对南斯拉夫的政变十分恼怒,他推迟了入侵苏联的时间,发动了入侵南斯拉夫的战争。

⑵ 发生在二战南斯拉夫的故事

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二战后,南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向关系不和,加上铁托不甘受制于苏联,1948年,南斯拉夫和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苏联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1949年,情报局公开斥责南斯拉夫“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入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后,南苏关系开始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以后,南苏关系一直在处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没有加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军事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63年南修改宪法,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前南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他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国际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宪法,宣布实行“联合劳动”和“代表团制议会”, 1980年,铁托逝世后,联邦实行集体领导,各共和国日趋松散,民族矛盾加剧。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⑶ 二战中南斯拉夫与德国什么仇什么怨

南斯拉夫王国 (1918年-1945年)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君主制国家,在一战后成立,直到二战后结束。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以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地区。1929年之前国名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

1939年,二战爆发。保罗亲王害怕轴心国攻打南斯拉夫,于是在1941年3月25日签署三国公约,答应与它们合作。结果,贝尔格莱德发生大规模示威。3月27日,18岁的彼得二世得到英国支持,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亲王政权。杜尚·西莫维奇 (Душан Симовић) 将军成为首相。南斯拉夫实际上不再支持轴心国,但没有正式退出三国公约。新政府反对纳粹德国,但又怕如若遭到侵略,英国将不能相助。故此,南斯拉夫承诺支持条约。虽然如此,轴心国还是在1941年4月6日侵略南斯拉夫,占领其全境。彼得二世与王室家族一同逃亡到外国。

南斯拉夫马上被邻国瓜分。匈牙利与保加利亚占领部分边陲地区,克罗地亚独立国成立,而米兰·内迪奇 (Милан Недић)将军成立了“救国政府”,统治塞尔维亚余下的领土,并承认彼得二世为国王。

战争期间,盟军一直承认彼得二世为南斯拉夫国王。不过,共产党首领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对抗轴心国,渐渐得势,取得实权。1944年6月16日,铁托与王室代表、前克罗地亚省省长伊万·舒巴希奇 (Ivan Šubašić)达成协议,将双方政府合并。

1945年初,德国撤出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议会(Antifašističko Vijeće Narodnog Oslobođenja Jugoslavije, AVNOJ)在11月的制宪会议宣布南斯拉夫成立共党政府,罢黜君主制。1946年1月31日,南斯拉夫战后第一部宪法规定,由六个共和国以及伏依伏提那自治省、科索沃自治区组成“南斯拉夫人民联邦共和国(Federativna Narodna Republika Jugoslavija, FNRJ)”,1963年的宪法,再将之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 SFRJ)”。南斯拉夫版图几乎没有变动,但是不再是王国。

⑷ 希腊、南斯拉夫两个小国如何改变了二战欧洲战场的命运

苏德战争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同时也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关于这场战争的结果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苏联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终于打败德国,摧毁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苏联之所以能取得这场胜利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老天爷帮了大忙。就在德军势如破竹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起猛攻的时候,严寒却悄无声息地降临。没有做好过冬准备的德军很快就陷入苦战之中,并最终在莫斯科附近被苏联军队打败,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就此破灭。

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反抗在二战历史上都是毫不起眼的小插曲,可是从事后的角度看来,这两场反抗却对后来的苏德战争,甚至是整个欧洲战场命运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德国原本计划入侵苏联的时间为1941年5月15日,但由于希腊和南斯拉夫这两位不速之客的介入,导致入侵苏联时间被迫调整至6月22日。虽然只间隔了5个星期时间,在当时看来似乎问题不大。可是当德军在莫斯科附近遭遇极寒天气侵袭的时候,半年前那5个星期时间就成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因此,苏联打败德国虽然和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密不可分,但希腊和南斯拉夫这两个“炮灰”也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⑸ 南斯拉夫在二战中时怎么赶出德国鬼子的

南斯拉夫有2支武装,一支是保皇党的切特尼克军队还有南共游击队。前期2支队伍共同抗击纳粹军队,但是切特尼克和国民党一样把自己的功劳夸大,诋毁南共,独占了英国对南斯拉夫抵抗武装的援助。由于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在他们的南部控制区暗中反对乌斯塔希政权,切特尼克便在1942年与法西斯意大利合作共同对付乌斯塔希。与意大利合作的那部分切特尼克由Momcilo Dujic公爵负责领导。盟军反对这种合作,但依然向切特尼克提供支持。1943年切特尼克便向德军妥协,两支部队开始同流合污。盟军抛弃了切特尼克转而支持南共游击队,在苏联红军和盟军空中支援下南共一度攻入奥地利。

⑹ 二战中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真有电影里的那么强吗

二战期间的南斯拉夫可以说是“第三帝国的坟场”,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与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长大了四年的斗争,不仅正面牵制了大量的德国精锐部队令轴心国无法自拔,还给予了沉重的打击,最终解放全国,也是二战唯一一个依靠游击队解放全国的国家。

随着盟军逼近德国本土防线逐渐被压缩,南斯拉夫占领区的德军大量被调到各个防线,1945年3月,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全面反攻德军占领区,同年5月解放全国。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能够快速组建并且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些和铁托当时的政策不无关系,无论宗族,只要抗击侵略者就是共同的战友,大量的前正规军也投到了铁托麾下。而德国入侵者为了打击游击作战的热度,采用血腥野蛮的手段,大量屠村,德国想用这种方式来征服游击队。这非但没有打击南斯拉夫人民抵抗决心,反而在这样的逆境下南斯拉夫人民抵抗的决心更强了

⑺ 问南斯拉夫战争全过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 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自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罗马尼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也在巨变和动乱中被处死,南斯拉夫社会体制也因此由社会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此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前南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 二次大战以后,铁托领导的南共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承认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自主权。应该说,铁托时代的铁腕政策和铁托本人的崇高威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维持了南斯拉夫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相对缓和。但另一方面,铁托和南共(后改名为南共联盟)在民族理论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起初过早地认为国内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后来当矛盾逐步凸现时却又简单化地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或高压政策来处理。对占国内人口比重最大的塞尔维亚族实行长期箝制、多方制约的政策,势必伤害其民族感情及对党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导致民族关系的紧张。南共联盟的这些政策失误,事实上多少也为日后南斯拉夫的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埋下了伏笔。 1991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史称十日战争)、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最后1992年波黑也宣布独立,但是波黑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又意图要自波黑独立而又不断引起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自治州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引发科索沃战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编辑本段南斯拉夫内战战争列表
斯洛文尼亚战争(1991年) 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 科索沃战争(1999年) 马其顿纷争(2001年)
斯洛文尼亚部分
主条目:十日战争 (斯洛文尼亚)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维尼亚并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撤出斯洛文尼亚的领土,斯洛文尼亚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
克罗地亚部分
克罗地亚的独立战争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次克罗地亚战争: 1991年6月,克罗地亚随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志愿军到克罗地亚境内援助塞尔维亚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扩散至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在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此战役较前者血腥。
波斯尼亚部分
1992年3月1日的波斯尼亚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全民赞成波斯尼亚独立,塞尔维亚向波斯尼亚开战。虽然联合国有派兵补给援助波斯尼亚。但塞尔维亚仍是大胜。1995年,塞尔维亚再向伊斯兰人开火。迫使北约轰炸塞尔维亚3星期。最后塞军投降。
科索沃部分
“科索沃战争”或“科索沃冲突”这个名词通常是用来描述两场接续的并且有时相当类似的武装冲突。(在内战后随即发生的国际冲突)这些冲突是:1996年—1999年: 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安全武力和科索沃分裂武装“解放军”(一支追求科索沃省独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的战争。 1999年: 南斯拉夫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的战争。从3月24日至6月10日,当北约攻击南斯拉夫目标时,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持续与南斯拉夫武力战斗,在这段期间,西方宣传战乱造成了科索沃人口的大灭绝,但这一说法未经联合国的认定。 南斯拉夫联盟在1991年明显分裂为支持和反对米洛舍维奇两派,联邦的分崩离析在所难免。3月16日米洛舍维奇在电视上宣布南联盟结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随后分别宣布独立。 米洛舍维奇当时的政策是“全体塞尔维亚人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即在那些独立的国家中塞族人要有民族自决权。这一政策导致民族混居的地区产生冲突,被反对者批评为“大塞尔维亚主义”。他的肖像在塞尔维亚被到处悬挂,一时间成为继铁托之后受人民拥戴的英雄领袖。 在米洛舍维奇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族人通过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区,引发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和波黑战争(1992年——1995年)。战争造成塞尔维亚的经济衰退,再加上北约派出维持和平部队阻止了塞族人的部分种族屠杀,塞族人的自治目的未能达成。在战争中,关于各方对平民进行种族清洗式大屠杀的指控层出不穷。1995年在波黑发生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有人怀疑是米洛什维奇控制下的塞尔维亚特种部队所为,米洛什维奇后来因此被控犯有种族屠杀罪。 1997年7月,米洛舍维奇因任期到期,无法连任塞尔维亚总统,退而求其次竞选只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并当选。同年科索沃自治省的分裂主义势力在外部势力支持成立下叛军“科索沃解放军”。他们袭击塞尔维亚和南联盟的保安部队,并杀害塞族官员和他们认定的与塞尔维亚合作的阿尔巴尼亚族和塞族人。塞尔维亚部队和科索沃解放军的冲突截至1998年造成数百人的死亡和上万阿族平民的流离失所。 1999年2月6日,在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在朗布依埃森林协议上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 78天的大规模空袭,没有能直接制止冲突双方的暴行,还造成了500多名平民伤亡。在北约空袭的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米洛舍维奇无奈妥协,接受朗布依埃森林协议基本内容,同意从科索沃撤军,由联合国接管科索沃,允许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 至此,西方肢解南斯拉夫的意图终于得以实现,南斯拉夫从世界版图中消失,其中的启示作用将长期给人以警醒。
编辑本段富含多样性的国家
八个政治实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伏伊伏丁那、科索沃) 七国国境──(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 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 五个民族──(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 四种语言──(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 三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两套文字──(拉丁文、西里尔文) 一个国家 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其实在语言学上是同种语言,比方日本关东和关西的用语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塞尔维亚语使用的是西里尔文,克罗地亚语用的是拉丁文字。部分的用语只有微妙的差异,比方像是塞尔维亚语的河流念成“reka(音近雷-卡)”,克罗地亚语中则称为“rjeka(音近:列-卡)”,但是也有像是足球在塞尔维亚语中称为“futbal”,克罗地亚语中称为“nogomet”这样完全不同的用字在。

⑻ 二战时,最硬核的南斯拉夫,到底消灭了多少德军

1941年4月6日,德国及其盟国共出动80多个师(其中德国32个师,意大利40个师,余为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武装部队),在2000余架飞机和2000余辆坦克掩护下大举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李斯特元帅率领德第十二集团军闯入塞尔维亚和马其顿,另有一支德军则自北穿过克罗地亚直指贝尔格莱德,南军约120万人与之抗争,但因仅拥有110辆坦克和416架旧式飞机,再加指挥失当,只得朝南撤退。14日,28个南斯拉夫师在溃退至萨拉热窝后向德军投降。

1945年南斯拉夫解放军已经发展到80万人,拥有17个军52个师又23个独立营和107支游击队。在整个战争中,仅在1944年9月底就牵制了近20万德军、23万伪军和2.5万匈军。南斯拉夫解放军歼敌40余万人,这还不包括在战争最后阶段围歼并接受德军E集团军群投降(共歼敌30万人-俘虏20余万人)。当然南斯拉夫解放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作战牺牲245549人,受伤399880人,因伤死亡31200人,失踪28925人

阅读全文

与南斯拉夫如何反攻德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