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欧洲各国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是什么
目前欧元区国家还没有对应对危机达成一致意见,分歧的焦点集中于当前的首要经济对策,究竟是促进经济增长还是推动紧缩改革。尤其是作为欧元区核心支撑力量的法国和德国,目前也因为法国大选萨科奇的落败而产生分歧。新当选的法国总统奥朗德放弃了前任萨科奇的紧缩政策,支持刺激经济,扩大增长,而德国则希望通过紧缩政策实现财政改革。
对于欧债危机而言,该紧缩还是保增长?没有人能提供肯定的答案。分析人士指出,紧缩与增长各有利弊。如果采取财政紧缩措施,以牺牲短期经济增长为代价,可以提振市场信心,争取国际援助。但可能导致经济复苏缓慢。如果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减赤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会进一步挫伤投资者信心。而如果采取保增长的措施,以牺牲财政整顿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刺激性的扩张货币政策可能导致流动性陷阱,经济缺乏长期的内生增长动力,短期金融市场将承受较大压力。
如今,整个欧洲似乎都谋求在经济增长与重塑财政纪律之间找到恰当平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门发布公报指出,许多发达经济体需采取进一步行动以巩固财政和降低政府债务,但与此同时,也要避免财政政策过度收缩。
㈡ 什么是欧洲债券
欧洲债券是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国际组织在国外债券市场上以第三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例如,法国一家机构在英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债券即是欧洲债券。欧洲债券的发行人、发行地以及面值货币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
欧洲债券产生于60年代,是随着欧洲货币时常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国际债券。6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资金不断外流,美国政府被迫采取一系列限制性措施。1963年7月,美国政府开始征收“利息平衡税”,规定美国居民购买外国在美发行的政权,所得利息一律要付税。1965年,美国政府又颁布条例,要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限制对国外借款人的贷款数额。这两项措施使外国借款者很难在美国发行美元债券或获得美元贷款。另一方面,在60年代,许多国家有大量盈余美元,需要投入借贷市场获取利息,于是,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在美国境外发行美元债券,这就是欧洲债券的由来。
欧洲债券最初主要以美元为计值货币,发行地以欧洲为主。70年代后,随着美元汇率波动幅度增大,以德国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为计值货币的欧洲债券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发行地开始突破欧洲地域限制,在亚太、北美以及拉丁美洲等地发行的欧洲债券日渐增多。欧洲债券自产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1992年债券发行量为2761亿美元,1996年的发行量增至5916亿美元,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欧洲债券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外国债券。欧洲债券之所以对投资者和发行者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欧洲债券市场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债券发行较为自由灵活,既不需要向任何监督机关登记注册,又无利率管制和发行数额限制,还可以选择多种计值货币。
第二,发行欧洲债券筹集的资金数额大、期限长,而且对财务公开的要求不高,方便筹资者筹集资金。
第三,欧洲债券通常由几家大的跨国金融机构办理发行,发行面广,手续简便,发行费用较低。
第四,欧洲债券的利息收入通常免交所得税。
第五,欧洲债券以不记名方式发行,并可以保存在国外,适合一些希望保密的投资者需要。
第六,欧洲债券安全性和收益率高。欧洲债券发行者多为大公司、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他们一般都有很高的信誉,对投资者来说是比较可靠的。同时,欧洲债券的收益率也较高。
㈢ 如何评价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作用
危机之所以还没有解除,甚至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德国救援不给力造成的,这不是第一次了。IMF曾多次督促德国采取措施积极救援。
由于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出口欧洲第一,历来和法国就是欧盟的带头大哥,但是德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是自己实打实干拼出来的,是德国人勒紧裤腰带攒起来的,所以德国提出的救援方案就十分苛刻。按照德国人的规划,各国应当紧缩财政,进行社会福利制度等一系列结构改革。只有议会通过的未来财政计划达到上述标准者,方可获得欧洲稳定基金的贷款援助,这个就是所谓的“德国方案”。
但是本来经济不景气,还让人财政紧缩,是很难的,现在流行的解决方案都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是德国似乎不愿多掏钱。而且要缩减福利,欧洲那群老大爷们懒散惯了,哪里有德国人那般拼命,刚说要缩减,别人就要上街游行闹事了。
而德国似乎并不想把自己拖下水,默克尔这位大娘更多的是想到自己的德国如何挺过来,让经济平稳发展,而对整个欧盟似乎并不太热衷,这多少有点妇女的思想在里面。当年索罗斯供给英镑时,也是因为德国并不远配合其他国家降息,只管自己控制通涨,才让欧洲第一次建立统一货币的梦想破灭了。
所以整个危机中,德国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对拯救危机并不太给力,不过由于自身欧洲老大的地位,无论如何也是起牵头作用的。
㈣ 国际债券市场的主要特点
(1)债券发行额较大,一般每笔发行额都在200亿日元以上。
(2)欧洲债券大多与互换业务相结合,筹资者首先发行利率较低的日元债券,然后将其调换成美元浮动利率债券,从而以较低的利率获得美元资金。
80年代以来,欧洲日元债券增长较快,在欧洲债券总额中的比例日益提高。欧洲日元债券不断增长的原因除了日本经济实力强、日元一直比较坚挺、日本国际贸易大量顺差、投资欧洲日元债券可获利外,还在于日本政府为了使日元国际化,使日元在国际结算和国际融资方而发挥更大的作用,从1984年开始,对非居民发行欧洲日元债券放宽了限制:
第一,扩大发行机构。将发行机构由原来的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扩大到外国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
第二,放宽了发行条件。将发行公募债券的信用资格由AAA级降到AA级。
第三,放宽了数量限制。在发行数量上,取消了对发行笔数和每笔金额的限制。
第四,扩大主办银行的范围。除了日本的证券公司外,其他外国公司可以担任发行债券的主办机构。
3.欧洲马克债券市场。欧洲马克债券是指在德国境外发行的以马克为面额的债券。欧洲马克债券在欧洲债券总额中的比重也呈不断提高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德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马克的日益坚挺。
4.以多种货币为面值的欧洲债券。欧洲债券多数以美元、日元、马克、英镑等货币单独表示面值,但也有以多种货币共同表示面值的。由于单一通货的汇率经常变动,风险较大,用多种货币表示面值的欧洲债券呈增加趋势。多种货币表示面值的欧洲债券有以下几种:
(1)几种货币共同表示欧洲债券的面值。每一种货币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欧洲债券的发行者和购买者来说,这种计价的好处是减少风险。
(2)用欧洲货币单位和特别提款权这两种由多种货币加权平均所形成的记账单位表示欧洲债券的面值。欧洲货币单位是欧共体创造的由欧共体12国货币加权平均组成的货币。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的由美元、日元、马克、英镑、法国法郎这5种货币加权平均组成的记账单位。由于这两种国际货币是多种货币的加权平均,各种货币汇率变动可以互相抵消,其价值也是稳定的使发行者和投资者能减少或避免汇率变动风险。
㈤ 德国为什么在欧债危机中屹立不倒并且财政没有暴露出太大的问题。谁给分析下,谢谢
德国并非屹立不倒,多多少少也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只不过德国是最不严重的一个。欧元的存在是欧元区成员国为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避免美元汇率震荡的影响而产生的。 如果欧元货币的总量对应着成员国的总商品量,即每生产价值一欧元的商品就印刷出一欧元货币与之对应,那么欧元的价值是不变的。如果欧元货币印刷速度大于各成员国的生产总值的话,欧元就开始贬值。国际投机者对欧元的汇率变化非常敏感,于是恐慌性地大量抛售欧元,使欧元进一步贬值。那么造成欧债危机的元兇就是希腊一直以来借的债,德国技术高,产品对外销量好,于是不断赚取欧元(欧盟内),希腊产品差,没人买,于是没有足够的欧元买德国的产品,那么怎么办,欧洲央行印刷欧元借给希腊消费以解燃眉之急,或者德国银行借给希腊,如果不够借,还是欧洲央行继续印钱,长此下去,欧元货币越来越多大于总产值,欧元便开始贬值了。而且希腊是个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国家,借得越来越多,近半个国家的资产,现在债务就要到期了,希腊很可能还不起,现在希腊想赖账还是想怎么样呢?这就是欧债危机了。现在各评级机构对希腊评垃圾级就是评价希腊赖账的可能性。财政问题是国家的内政问题,所谓开支看收入,如果入不敷支那就肯定赤字,国家的收入来源于税收,而大部分税是企业缴纳的,企业有盈利才钱交税,如果企业盈亏哪里来的钱交税,甚至倒闭,那么国家的税源又少了,在欧债危机的情况下,企业混不下去,逐个倒闭,那么国家的钱包越来越小,但花钱没有相对约束节制,就出现财赤了。欧盟各国都出现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是希腊最严重而德国最能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