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科技中心是哪里

德国科技中心是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16 20:35:43

Ⅰ 德国经济区域

莱茵美因经济区,该区域包含了法兰克福、威斯巴登和美因兹等大城市,是德国的工业中心;
汉诺威经济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是服务性的第三产业;
纽伦堡经济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机械制造、电子、新闻传播和印刷等;
慕尼黑经济区,该区域是德国高科技中心,是IT产业以及通信技术领域、媒体经济、金融、生命科学的引领地区;
杜塞尔多夫经济区,该区域是信息通信技术、媒体和广告业的中心。同时,它还以时尚闻名;
柏林经济区,该区域是德国政治文化中心,旅游和博览是该地区的经济强项;
汉堡经济区,该区域是德国的航运中心,也是德国北部的经济中心。除了传统的外贸以外,媒体、数码经济和航空工业也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
斯图加特经济区,该区域是德国的汽车制造业中心,几大汽车公司如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保时捷(Porsche)和尼奥普兰(Neoplan)都居于此。此外,还有大量的部件供应商,如博世(Bosch)、玛乐(Mahle)和贝尔(Behr)。
===================

哈,我编的,准确率不超过10%。您将就看吧。

Ⅱ 哪一次工业革命使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另一个中心在哪里,分别举例说明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 法国是世界科学中心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德国)-发电机、格拉姆(比利时)-电动机、爱迪生(美国)—电
灯;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德国)-内燃机及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美国)-飞机;

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美国,原籍英国)-电话、莫尔斯(美国)—有线电报、尼古拉·特斯拉(1897年获得无线电技术专利)注:(1943年撤消了马可尼的专利); 亚历山大·贝尔伽利尔摩·马可尼

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瑞典)-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Ⅲ 我想知道德国的全部城市的名称

1、斯图加特。

2、慕尼黑。

3、柏林。

4、波茨坦。

5、不来梅。

6、汉堡。

7、威斯巴登。

8、什未林。

9、汉诺威。

10、杜塞尔多夫。

11、美因兹。

12、萨尔布吕肯。

13、德累斯顿。

14、马格德堡。

15、基尔。

16、埃尔富特。

17、巴登巴登。

18、弗莱堡。

19、威尔堡市。

20、奥格斯堡。

21、科布伦茨。

22、吕贝克。

23、普林。

24、帕绍。

25、策勒市。

26、法兰克福。

27、福森。

28、海德堡。

29、科隆。

30、莱比锡。

31、特里尔。

32、奥芬巴赫。

33、纽伦堡。

Ⅳ 德国有哪些出名的城市

1.斯图加特

法兰克福(Frankfurt),正式全名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m Main),以便与位于德国东部的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n der Oder)相区别。法兰克福是德国第五大城市,德国乃至欧洲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德国西部的黑森州境内,处在莱茵河中部支流美因河的下游。法兰克福混合了新与旧两种不同的风情。在这里,充满现代感的摩天大楼和传统的哥特式建筑和谐地共存。

Ⅳ 全球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

五大信息科技中心是:德国法兰克福,中国香港,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美国纽约。

世界十大硅谷是:德州首府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美国麻州的波士顿,英国剑桥,芬兰首都赫尔辛,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新加坡,法国的苏菲亚高科技园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5)德国科技中心是哪里扩展阅读:

深圳创新高地、颇具“中国硅谷”气质的南山区在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站稳中国百强区之首后,正举全区之力,在科创、产业、交通三大领域发力,谋求核心引擎升级,飞速驶向世界级湾区。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目标就是紧盯基础研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源头创新引擎。该片区科研资源富集,结合南山蓬勃的产业创新活力,将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科创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Ⅵ 15世纪以来,从意大利到美国,科学中心已经发生了四次转移,哪四次,科学中心分别是哪里

1、意大利曾经是世界近代科技和经济的第一个中心

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欧洲上空弥漫着乌云,教会和骑士横行,人们愚昧无知,社会停滞不前,科学家被禁锢在牢笼里。科学的发现被说成是对上帝的诬蔑,史书上把这漫长的近1000年的历史称为黑暗时代。从13世纪开始,中国四大发明陆续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乃至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起了催产作用。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在这一段时期中,欧洲地中海沿岸开始出现萌芽资本主义。以西方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反封建、反神学,掀起思想解放散文高潮。文艺复兴者号召人们从中世纪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如《神曲》的作者但丁。同时也出现了一批着名的科学家,他们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反对片面地依靠逻辑推理来认识事物。代表人物是反对把地球看成是宇宙中心的哥白尼和开创实验科学的伽利略。

东方的科技成果产生了西方近代科学,近代科技的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科技的大发展推动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当时意大利的商业和航运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2、英国成为近代世界科技的第二个中心

近代第二次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17世纪初到1830年。世界科技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这相当于我国明朝末年到清朝道光年间。16世纪末,先进的德国爆发内战,先进的意大利分裂为许多小国,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伟大的复兴》中重点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科学,在英国乃到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英国政府重视科学技术,批准成立了皇家学会等学术活动中心。17世纪,出现了着名科学家牛顿,他作为一个“跨世纪人才”,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巨着(1687年)。他的这部着作以科学实验和观察事实作基础,但明显受欧氏几何体系的影响。牛顿的科学思想成为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的框架中,上帝和天堂失去容身之地。

科学上的最新成就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出现了专业化的和大机器生产。纺织业的发展要求纺织业的机械化,纺织业的机械化也带动了所有工业部门的机械化。英国政府鼓励人们从事工具机的发明和改进工作,涌现出许多发明成果。如蒸汽机的出现。瓦特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发明完善了高效蒸汽机,解决了一系列工艺问题和配套设备问题,将蒸汽机推进市场。

纺织机械技术和蒸汽机技术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英国的经济进入了极度繁荣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英国的海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开始了所谓的大英帝国“日不落”的历史。然而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工业优势不断衰退,导致英国在科研开发的投入相对下降,再加上英国的学术界过分重视理论轻视应用,重视科学轻视技术的传统,英国在国际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滑。

3、近代科技的第三个中心在法国

这个中心的形成始于在18世纪初,19世纪初进入高峰。这一阶段,英国的经济仍然处于繁荣的状态,法国则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情况成为激烈的大革命场所。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形成了法国网络全书派。他们宣传自由平等和人道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出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彻底反封建的运动。另一方面,在牛顿的学说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研成果。例如着名数学家及力学家拉格朗日,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开创定量分析、创立燃烧氧化学说、推翻支配化学发展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的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这段时期还产生了公度量衡、科学教学制度和公立中学。但是,法国的研究工作过分地学院式,教育制度培养的人才相当部分是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的类型,不善于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再加上社会又过于动荡,影响了法国的经济发展。

4、近代科技的第四个中心在德国

在19世纪后期,1875年—1895年的20年间,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德国,世界的经济中心随之也转移到了德国。在1830年英国产业革命达到高潮时,德国仍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德国人不甘落后,大批德国人去英国和法国留学并且学成回国。由于德国人重视理性、重视应用,德国政府重视知识,整顿教育制度,创办专科学院和大学。科教结合,聘请着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主持柏林大学,开创教学、科研相统一的高教体系。1839年后,一大批着名的科学家涌现,如世界着名的数学家雅可比、高斯,发现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的物理学家欧姆,发展了农业急需的肥料技术和有机化学的化学家李比希,在柏林大学成立规模较大的有机化学实验室后,在英国人W.H.柏金发明合成颜料的基础上,对香料、颜料和医药合成做出重要工作的李比希的学生霍夫曼等等。

德国特别注意科学技术和工业的结合,出现一批善于将科技成果转换为产品的企业家。例如,克虏伯将英国的炼钢法用来发展德国的钢铁和武器工业,还有西门子,既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德国的煤和煤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特别是有机合成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德国还特别注意综合利用,出现了联合企业,成立了康采恩式的生产体制。当时德国的一些企业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德国只用了40年就完成了英国100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过程,德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德国工业化的进程,充分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一次和二次大战使德国的经济基础受到重创,人才和资金也受到严重的损失。

19世纪的欧洲大陆,法德两个中心带动了欧洲经济的普遍繁荣。在这一段时期,出现了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英国的着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物理化学家法拉第(1791—1867)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麦克思威尔创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出现了第二次物理学理论的大综合。但是,英国科学家们浇灌的第二次科学革命之花,却在德国结出第二科技革命之果。这主要是德国发明家应用电磁理论,发明了实用型的发电机,其意义和作用相当于瓦特的蒸汽机,由此导致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德国科技和经济这时迅速超过英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德国造就了一批克虏伯、西门子、詹斯这样集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于一身的人才。19世纪还出现了三大发现,即生物进化论、细胞理论和能量守恒。科学已经走向成熟,基础科学的研究明显地走到了生产的前面。

5、世界科技的第五个中心在美国(20世纪)

美国在独立战争后的宪法中,明确了对科学技术的方针。美国的领袖人物和历任首脑人物都重视科学技术,有的本身就是科学家。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美国政府很早就明确以教育带动科研,对教育采取特殊优惠政策,赠予美国一批大学土地,每州至少建立一所传统农业和机械院校。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在西门子发明电机、贝尔发明电话之后,发明了电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引起了世界乃到全世界的一场电力技术革命。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又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美国采取拿来主义,采用移民政策大批吸收人才,一批着名科学家被吸引到美国。如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着名物理学家费米。40年代末,美国还留下了不少来自中国的科技人才,如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等人。

人们曾经将美苏在二次大战后的做法归结成美国抢人,苏联抢机器。可见美国对人才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利用战争中获得的资金大幅度地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每四年翻一番。二次大战期间,从1939年的一亿多美元增长到15亿美元。这一系列的措施导致了美国完成和完善了欧洲的钢铁、化工和电力三大技术,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这三大文明,领先进行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包括原子能(1942年)、计算机(1940年)、空间技术(1957年)、微电子技术(1970年)。

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美国1929—1969年的40年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表明战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自7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为特征,可以说,美国领导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形成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生产技术为主导的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为内容的高技术体系。并在80年代后期迅速地商业化和产业化,为美国赢得大量的利润。尽管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地位相对日本、西欧有所下降,但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机会,推行“信息高速公路”带来了新的全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经济复苏,应该说,美国的经济至今是全世界经济活动中心之一。这种状况还将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Ⅶ 二战时期,全世界的科技中心是在德国还是美国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Ⅷ 世界的科学中心总在不断转移,曾经的德国有多强大

当时的德国出现了很多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其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爱因斯坦,他提出的相对论直到今天还是物理学界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除了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界影响很大的量子概念的提出者普朗克也是德国的科学家。当然还有其他的科学家,比如发现X射线的伦琴、创立了细胞学说的施莱登和施旺、合成尿素的维勒等等。他们很多都是各门学科的奠基人。
总的来说,德国作为曾经的世界的科学中心,为现代的科学创造了许多的优秀成果。但是再怎么发达的国家也敌不过历史的进程。德国原本可以借科学家的力量发展,却也因为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失去了科学中心的地位。这也说明了科学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息息相关,要发展好科学,政治经济等外界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Ⅸ 世界科技中心是怎样建立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转移转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经过大约近一个世纪后转移他国。科学史家的研究还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按照这一规律和标准,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世界科学中心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转移。
16世纪的意大利是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欧洲思想解放的高潮,终结了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不仅产生了像但丁、达·芬奇这样的伟大诗人和艺术家,还出现了一批以哥白尼、伽利略为代表的着名科学家,诞生了《天体运行论》、《星空信使》和天文望远镜等一大批科学名着和科学发明。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开创了崭新的实验科学新时代,近代科学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但随着1600年布鲁诺被教会送上火刑柱,1642年伽利略的去世,意大利科学中心开始向北欧转移。
17世纪的英国是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17世纪初,在弗兰西斯·培根科学思想的影响下,英国政府和社会普遍重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成立皇家学会,研究自然科学。学会周围云集了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等一大批科学家,先后诞生了牛顿力学、电磁场理论、进化论等一批科学理论。特别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宣告了牛顿力学的诞生,这是近代科学发展中第一件震撼世界的事件,也成为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科学上的成就成为了技术革命的先导,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完善了高效蒸汽机,蒸汽机技术和纺织机械技术的完美结合,引起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1727年随着牛顿的去世,英国科学技术开始急剧衰落。

18世纪的法国是第三个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初,法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以狄德罗为代表的一批启蒙运动哲学家形成了法国网络全书派。他们竭力提倡科学和民主,进行了一次以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在牛顿科学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以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拉瓦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取得了《分析力学》、《概率论的解析理论》和《化学纲要》等一批重要科学着作,使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到19世纪初进入高峰。但法国过分学院式的科研方式以及不重视科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日益动摇了法国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

19世纪的德国成为第四个世界科学中心。德国科学的兴起始于19世纪初,首先进行了大学改革,把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创立导师制的国家。德国全新的科研教育体制,吸引了许多世界最优秀的科学人才,成为科学研究的乐园,德国科学家不仅创立了细胞学说、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和学说,还为世界贡献了爱因斯坦、玻尔、欧姆、高斯、李比希、霍夫曼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德国还特别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使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德国先进的电气工业和光学工业,为德国科学家提供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使德国科学家在电磁学领域做出一连串惊人的发现。但两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经济受到重创,人才和资金大量流失,德国科学从此走向衰落。

20世纪的美国是第五个世界科学中心。美国科学的兴起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但继承了英国科学的传统和德国科学的体制,而且特别重视科学人才的引进。在优越的科研环境下,造就了发明家贝尔、爱迪生,二次大战后又吸引了爱因斯坦、费米、弗兰克、威格纳、西拉德等一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为美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世界各国优秀科学家的云集,使美国在整个20世纪引领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包括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使近70%的诺贝尔奖被美国科学家领走,至今仍保持着世界科学界领袖的地位。

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首先,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科学发展具备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等;其次,要有促使本国人才迅速成长的教育制度和吸引他国人才最优的科研环境;第三,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第四,要制定独创的科学发展战略和鼓励原始创新的科技政策,大力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学理论不可能穷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真理,科学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个国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越来越大的惯性,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出美国,并转向哪一个国家,但随着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势头,世界科学中心可能呈现多中心的局面。因此,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应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积极的应对政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期待在21世纪或者更长远的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阅读全文

与德国科技中心是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0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