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与德国签订协议有什么用

与德国签订协议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2022-07-17 03:50:46

A. 二战期间,苏联为什么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德国之间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是自我保存。起初斯大林希望苏联能与英国和法国合作,摧毁纳粹德国,但事实上斯大林想象苏联的国家利益,与英国和法国的利益相去甚远。事实上,在斯大林和希特勒签署和平条约之前不久,斯大林积极呼吁英国和法国联合起来对抗德国,三国一直在讨论联合起来的可能性,但是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明显比斯大林更加消极。英国和法国的代表,更有可能浪费斯大林的时间,或采取拖延战术,所以斯大林,看穿了英国和法国的邪恶意图,选择与希特勒通奸,每个人都知道。希特勒不想与苏联发生埃以消耗战争,因此希特勒向斯大林伸出援手,表明他暂时不愿与英法开战。斯大林也对希特勒的提议欣喜若狂,他很快指出,他与德国之间没有多少问题,这都是英法的诡计。希特勒立即表示,苏联和德国应该放下分歧,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因此,苏联和德国成功达成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希特勒和斯大林很清楚,所谓的和平协议只不过是一种拖延战术。但事实是,他们不想太快进入状态。从此开始了苏联和德国之间的蜜月期。

事实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不仅代表了苏联和德国之间的短暂和平。更重要的是,苏联和德国也同意分裂东欧。这是对实现希特勒和斯大林,扩张野心的积极贡献。这也加深了双方短暂的“友谊”。用一句话来描述为什么苏联和德国签署了和平条约,也就是”你不仁慈,我是不公正的”.这是斯大林对法国和英国的报复。

B. 二战时期苏联为什么要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当时欧洲主要有三支力量,英法,德国,苏联,而且相互之间都有矛盾。英法,苏联,都希望另对方于德国发生冲突,德国入侵波兰之前,英法与苏联曾经试图签订协议共同防御德国,但是相互不信任,斯大林觉得英法还是和以前一样试图将祸水东引。而德国为了避免与一战一样两线作战,先打英法,在打苏联,也拉拢苏联,最后苏联便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C. 二战期间,苏联为什么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呢

导语:在多番谈判之后,英国和法国始终不愿同苏联达成协议,共同对抗纳粹德国,更不愿保证苏联的安全。因此,苏联肯定会爽快地答应纳粹德国的请求,与它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体系,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限制和盘剥,巨额的战争赔款压得德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同时,德国丧失很多领土以及全部的海外殖民地。这一切,都使德国人感到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在此形势下,希特勒借机迅速崛起。

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的国力很快强大起来,尤其是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壮大。德国人有了底气,决心通过战争来推翻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重建世界新秩序。

恰在此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带来了希特勒愿意与苏联签订和约的意向。

斯大林清楚地知道:由于意识形态的强烈对立,纳粹德国同社会主义苏联迟早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

但是,为了赢得宝贵的时间,加强战备,充分作好战争准备,斯大林决定接受德国的提议,与德国签订和约。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结语:《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为苏联赢得了加强战备的宝贵时间;同时,它也宣告了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英法两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牺牲了同盟的小兄弟们的利益,企图祸水东引,让希特勒去进攻苏联。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他们自己却首先被德军打得惨败,法国投降,英军狼狈逃回不列颠群岛。

D. 苏联和德国剑拔弩张,为什么还要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与苏联签署该条约有其自身的利益。当时,德国正计划对波兰发动闪电战,不愿与苏联过早爆发战争,从而使自己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因此它想与苏联签署某种非战争条约。至于斯大林要签署改条约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也是他出于国家利益做出的选择。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到处都是弥漫这绥靖政策。面对崛起的德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过于软弱。苏联希望联合英国和法国对抗德国。也曾与其进行过谈判,可是以失败告终。不仅如此,英法还一味地想把祸水东引,这么一来苏联的压力就非常大了。

E.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意味着什么呢

一战后,德国经济非常疲软,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的一小部分,但即使是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并导致了近三分之一的通货膨胀。条约规定,德国将用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来补偿不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引起了德国人民的不满。《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人意味着压迫和屈辱。可以说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可以说这个合约对德国造成了很大的屈辱。

F. 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是什么

1939年8月21日,柏林的电台忽然中断正常的音乐节目,改播一条重要新闻:“德国政府和前苏联政府已经协议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外交部长将在8月23日,星期三,到莫斯科完成这项谈判。”

这一消息立即震撼了世界,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在前苏联与英法谈判缔结反对纳粹德国联盟的关键时刻,前苏联和德国这两个誓不两立的死敌,为何却走到一起来了?人们不知道,他们为了这个条约已经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

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纳粹德国和前苏联更加视对方为死敌。但是,希特勒知道,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它两线作战,在新的世界大战中德国必须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认为,德国要恢复大国的地位,必然与英法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尤其在德国对波兰提出领土要求后,英法公开站在波兰一边,支持波兰对抗德国。他确信,德国与西方国家的最后摊牌的时刻已经来临。为了确保这场决战的胜利,德国有必要调整对苏政策。1938年底,德国开始缓和对苏政策。

斯大林清楚地看到纳粹德国的本质就是战争,就是侵略扩张,前苏联和德国最终必将发生战争。但他也知道,英法并不准备与前苏联缔结地位平等的联盟,他们希望把德国这股祸水引向东方,让前苏联和德国两败俱伤。斯大林决心挫败西方国家的这种企图,保持前苏联的行动与选择的自由。

1938年底,前苏联驻德大使开始与德国官员在柏林就改善两国经济关系进行谈判。双方都知道,经济贸易谈判将为两国改善政治关系铺平道路。

1939年春,英、法、苏在莫斯科举行缔结反法西斯联盟的谈判,尽管谈判迟迟没有取得进展,但仍引起希特勒的焦虑。希特勒知道,这一联盟一旦形成,德国将再次面临两面受敌的困境。希特勒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以阻止这一反德联盟的形成。

随后,德国开始频频向前苏联伸出“橄榄枝”。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表示,德国愿意为前苏联提供一笔条件优惠的长期贷款。德国报纸也表示,德国谋求生存空间不意味着向前苏联扩张。

前苏联并没有立即做出反应,斯大林需要德国采取改善苏德关系的进一步行动,他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英、法、苏莫斯科谈判的进展。

希特勒决定采取新的行动。1939年6月,他通过意大利外相齐亚诺转告前苏联驻罗马的外交官,德国愿意帮助改善日苏关系,并希望与前苏联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几天后,意大利驻苏大使又向前苏联政府表示,德国愿意为改善德苏关系做出更大的让步。

斯大林清楚希特勒此举用意在于破坏莫斯科谈判,但他仍同意在7月22日恢复在柏林进行的“贸易谈判”。为了迫使德国做出实质性的、更大的让步,前苏联有意放慢谈判节奏。

希特勒的“白色方案”将进攻波兰的最后期限定为9月1日,离这一日期已不到40天了。希特勒心急如焚,频频致电驻苏大使舒伦堡,要求他立即采取行动,会见莫洛托夫,立即将贸易谈判转入政治谈判。

8月3日晚,舒伦堡前往克里姆林宫,拜会前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双方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莫洛托夫有意对德国的“热情”保持冷淡态度,指出前苏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德国态度改变的迹象,并继续谴责德国过去的反苏行动。他列举了德日订立《反共产国际协定》、德国支持日本向前苏联寻衅、德国反对前苏联参加慕尼黑会议等事实。

8月14日,舒伦堡再次与莫洛托夫会谈。在会谈中,他告诉莫洛托夫,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将以希特勒的名义访问莫斯科,与斯大林谈判。他暗示德国愿意与前苏联划定两国在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势力范围。

莫洛托夫表示,欢迎里宾特洛甫访苏,但建议在来访之前,双方应先达成原则性的协议。

8月16日,舒伦堡正式提出,德国准备与前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期限可为25年,并准备与前苏联一起为波罗的海各国做担保,它还愿意发挥它的影响,说服日本改善日苏关系。

斯大林不急于同德国达成协议,有意继续采取拖延策略,迫使希特勒进一步做出让步。

8月18日,希特勒明确表示愿意与前苏联签订协定,划定各自在东欧和波罗的海的势力范围。翌日,前苏联表示,同意邀请里宾特洛甫访问莫斯科,日期为8月26日或27日。

希特勒不能等到8月26日,他放下架子,亲自致电斯大林,请求斯大林同意立即邀请里宾特洛甫访问莫斯科,电文称:“鉴于我们两国都有建立彼此间新关系的愿望,最好不要浪费任何时间,我因此再次建议你在星期二(8月22日)接见我外交部长,至迟星期三(8月23日)。德国外交部长有最充分的权力来拟定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和议定书。”

在发出这份电报后,希特勒寝食难安,他无法判断斯大林会做出何种反应,离发动战争的最后时刻只有11天了。直到午夜,他还打电话给戈林,问戈林如何判断斯大林的反应。希特勒的担忧是多余的。8月19日,斯大林在苏共政治局会议上已表示,他决定中断与英法的谈判,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看到希特勒的电文后,他在回电中表示,同意里宾特洛甫在8月23日访问,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8月21日晚上10时30分,度日如年的希特勒终于收到斯大林的回电。看完电文后,他欣喜若狂,立即下令戈培尔通知德国电台,以最快的速度向世界播出这条消息。他担心斯大林会反悔,想先造成既成事实。其实这是多虑了。

8月23日中午,里宾特洛甫飞抵莫斯科,在机场上受到前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波将金的欢迎。在德国大使馆吃完午饭后,里宾特洛甫立即驱车前往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门口迎接里宾特洛甫。

会谈随即开始,出乎斯大林的意料,希特勒同意做出的让步甚至超过了他的想象。双方迅速达成协议,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的条款取得一致意见。

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双方约定,双方不得进攻对方,不加入任何针对对方的国家集团,条约有效期10年。这就彻底摧毁了一切缔结欧洲反法西斯联盟的希望。

在秘密议定书中,双方确定了各自在波罗的海、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协定规定,一旦波罗的海国家的领土上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为前苏联势力范围;立陶宛为德国势力范围;在波兰,苏德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作为双方势力范围分界线;德国承认前苏联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当晚,克里姆林宫灯火辉煌,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正式代表两国政府,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上签字。随后,双方频频举杯,庆祝条约签订和苏德关系进入新时代。

在这个条约和秘密议定书签订后的半个世纪中,前苏联一直矢口否定秘密议定书的存在,直到若干年以后,前苏联政府才正式承认它的确与德国签订了这个践踏弱小民族权力的议定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在欧洲各国引起强烈的震撼,许多人认为,这个条约将会使欧洲立即陷入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果然,在这个条约签订仅仅8天后,纳粹德国的大军就发动了对波兰的大规模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G.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打破了英德勾结起来反对苏联存在的企图,而且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反苏联盟约和战线,使苏军在军事上避免了两线作战。

2、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苏联的手脚,不利于充分利用帝国主义矛盾,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

扩展资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

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这个条约造成日后苏德对波兰的侵略,苏联为了应对来自西线的可能的战争威胁、争取备战的时间,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目的,在东欧建立的战争防备缓冲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必然结果,条约的签署为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但也使波兰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阅读全文

与与德国签订协议有什么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0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