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都在中国的什么方位
美国在中国的正东方,英国法国德国都在中国的西北方
B. 德国什么地方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349223平方公里的陆地及7798平方公里的水域,德国为欧洲面积第7大国家及世界面积第62大国家。国界线长3757千米,海岸线长2389千米。
C. 德国都有什么地方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
参考网络:http://ke..com/subview/3762/15752674.htm#5
D. 关于德国的资料
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 入乡随俗 ,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 随 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E. 德国是什么旗
德国国旗
德国国旗长方形,长宽之比为:5:3。旗面自上而下由黑、红、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黑红金为德意志民族所喜爱的颜色。
黑、红、金三种色彩长久以来就象征泛日耳曼民族争取统一、独立、主权的雄心。黑色象征严谨肃穆;红色象征燃烧的火焰,激发人民憧憬自由的热情;金色象征真理的光辉,决不会被历史的泥沙掩埋。
历史,
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
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金三色旗为国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但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
象征意义,
十九世纪初期,日耳曼地区仅有许多小国组成松散邦联,没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拿破仑战败后,日耳曼的统一意识开始高涨,这时有一群由学生组成的留兹欧自由军非常活跃,他们穿着黑色斗蓬、红色肩章及金色钮扣的制服为统一而奔走,后来制服上的黑、红、金三色成为了国家统一运动的象征色彩,也制成了旗帜,进而成为国旗。黑、红、金三种色彩长久以来就象征泛日耳曼民族争取统一、独立、主权的雄心。黑色象征严谨肃穆,红色象征燃烧的火焰,激发人民憧憬自由的热情,金色象征真理的光辉,决不会被历史的泥沙掩埋。
十九世纪德国统一运动进行时,一位诗人为此三色下了注解:“黑色代表了愤怒的心情,红色代表追求自由的精神,而金色则代表理想和真理的光辉。”现在则有解释为黑色代表勤勉与力量,红色象征国民的热情,金色则代表重视荣誉。
悬挂日期
1月27日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降半旗):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美国称为国际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根据2005年3月22日出台的联邦法,所有政府办公大楼在以下日期内都必须悬挂国旗: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在德国)制定为德国工会为保证工人的救济金的示威游行日
5月9日 欧盟日:舒曼计划(1950年)的纪念日,由它开始,欧洲最终成立了欧盟
5月23日 宪法日:德国基本法颁布日(1949年)
6月17日 六一七事件纪念日:1953年6月17日 由于冷战对东德经济的压力造成东柏林于1953年6月17日发生暴乱,最终被苏联驻军和东德人民警察镇压。东西德合并后成为纪念日。
7月20日 7月20日密谋案纪念日:纪念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暗杀阿道夫·希特勒失败。
10月3日 德国统一日:两德统一纪念日(1990年)
将临期第一主日前的两个星期日 国民哀悼日:以纪念所有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民(降半旗)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日
欧洲议会选举日
当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是也规定要悬挂国旗,如德国联邦总统当选,或是前任总统去世(这种情况必须降半旗)——这些都会由德国联邦内政部公开宣布。如果被要求降半旗,垂挂式国旗不用降低,而是和黑丝带一起悬挂:当国旗挂在旗杆上时,黑丝带将挂在旗杆的顶部,如果国旗如横幅般悬挂,则黑丝带将挂在国旗固定的左右两端。
F. 德国地方是怎么区分的
联邦州加上三个市级州(柏林、不莱梅、汉堡)一共16个州。
州名汉译如下:
1. 巴登—符滕堡州
2. 巴伐利亚州
3. 柏林州
4. 勃兰登堡州
5. 不莱梅州
6. 汉堡州
7. 黑森州
8. 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洲
9. 下萨克森州
10.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11.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
12. 萨尔州
13. 萨克森州
14.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
15.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16. 图林根州
G. bonlanden是德国什么地方
Germany/Baden-Württemberg /Stuttgart /Esslingen /Filderstadt /bonlanden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斯图加特行政区/艾斯灵根县/菲尔德斯塔特镇/博兰登村
H. Seebach 是德国什么地方
德国有很多地方都叫Seebach, 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地方。
德国叫Seebach的地方一览如下
Seebach (Baden), Gemeinde im Ortenaukreis, Baden-Württemberg
Seebach (Wartburgkreis), Gemeinde im Wartburgkreis, Thüringen
Seebach (Bad Dürkheim), Ortsteil der Stadt Bad Dürkheim, Landkreis Bad Dürkheim, Rheinland-Pfalz
Seebach (Deggendorf), Ortsteil der Stadt Deggendorf, Landkreis Deggendorf, Bayern
Seebach (Fridolfing), Ortsteil der Gemeinde Fridolfing, Landkreis Traunstein, Bayern
Seebach (Haldenwang), Ortsteil der Gemeinde Haldenwang, Landkreis Oberallgäu, Bayern
Seebach (Oberaudorf), Ortsteil der Gemeinde Oberaudorf, Landkreis Rosenheim, Bayern
Seebach (Sulzberg), Ortsteil des Marktes Sulzberg, Landkreis Oberallgäu, Bayern
Seebach (Weinbergen), Ortsteil der Gemeinde Weinbergen, Unstrut-Hainich-Kreis, Thüringen
Seebach (Wernburg), Ortsteil der Gemeinde Wernburg, Saale-Orla-Kreis, Thüringen
I. 德国是按什么划分地方的
与瑞典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法国的中央集权单一制国家不同,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州与地方政府一般具有高度自治权。德国政府分为三级:联邦、16个州以及8000多个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中,乡镇是德国最基层的地方自治单位,它不是州政府的下属行政单位,而是组成县的自治政府。德国《基本法》规定,在州、县(市)和乡(镇)必须设立经普遍、直接、自由、平等和秘密选举产生的机构代表人民。这种代表机构在乡(镇)一级被称为乡(镇)民大会。由于多种原因,德国各州的乡镇自治体制与其他欧洲伙伴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模式与特点。 从决策权与执行权分配的模式上看,一是乡镇议会+乡镇总监的模式。这种体制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主要特征是:选民直接选举乡镇议会;乡镇议会选举议会的各个工作委员会,选举乡镇长,选举或任命乡镇总监;乡镇长只是议会主席和乡镇礼仪上的代表。乡镇总监是行政首长,具体行政事务由乡镇总监负责。这种组织体制类似于欧美许多国家的市镇经理制。二是乡镇长、乡镇议会互相制约的模式。这种体制主要分布在德国南部,主要特征是:乡镇议会和乡镇长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乡镇议会选举议会的各个工作委员会,控制一些乡镇事务;选民选出的乡镇长是乡镇议会的当然主席,同时又是行政机构的首脑。乡镇长领导乡镇议会,乡镇议会通过的决定由以乡镇长为首脑的行政机构负责执行。三是乡镇长双重领导角色模式。这种体制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流域,主要特征是:选民直接选举乡镇议会;乡镇议会选举议会的各个工作委员会选举乡镇长;乡镇长既是乡镇议会的主席,又是乡镇行政的首脑,既领导乡镇议会,又领导乡镇行政机构。四是乡镇议会制约乡镇长模式。这种体制模式在全德各个地方都有,主要特点是:选民选举乡镇议会;由议会选举议会的各个工作委员会,选举乡镇长并监督行政工作;乡镇长只是乡镇行政事务的首脑,并不是乡镇议会的领导人,只负责乡镇行政事务,不领导和主持乡镇议会。 从财政体制模式上看,乡镇财政收入的来源有以下几条途径:一是联邦财政补贴。每年联邦政府向州政府分配一批资金,州政府再将其中的一部分给乡镇政府;二是乡镇政府与州政府分享税收。各乡镇分享的数量因纳税人的多少而不同,总体上,纳税人交纳到州政府各种税款的15%要回到纳税人所在的地方政府,被地方政府政府分享;三是乡镇自行征收的税。各州的法律规定,市、镇可以向市民征税像消费税、娱乐税、饮料税、养狗税、第二居所税、狩猎税,等等。对于市、镇的征税,市民不能进行诉讼,当然,市、镇征税的底线,是不能让当地居民破产。四是借债;五是出租房屋、土地等收入;六是社会捐款。 特点一:成熟的地方政府并不需要引起联邦政府和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与英、法等国的地方政府相比,德国的地方政府处于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地位,不仅德国的政治学家对它没有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媒体也缺乏对地方的报道,即使联邦政府在解决重要的地方政府问题时,也通常把地方政府的问题列在其解决问题的议程中较为次要的位置。形成这种现象是因为联邦、州与地方政府都有明确的权力划分,地方形成了高度自治,有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强大的经济给地方政府强大的财力支持,以及政党政治因素影响的弱化,缓解了各政党之间的政策矛盾,从而缓解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特点二:德国乡镇政府的地方自治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自由城邦的特权。近代,地方自治得益于冯·史坦因男爵的改革,尤其是1808年的普鲁士城镇法的颁布使地方自治有了很大的发展。德国宪法更明确保证了城市、县和乡镇的自治权,各市、县、乡镇在法定范围内,可以独立处理各种地方事务。由于中央和地方的权能清晰、职责分明,地方政府往往在上级政府对本地区作出重大决策时,行使否决权,这是地方政府拥有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权力。包括在乡镇在内的地方政府拥有否决权非常重要,既可以消除上级的无端干预,也是维持地方稳定、保护地方利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点三:联邦与州、州与州之间的“政治交织”或者“合作型的联邦制”促进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种合作是建立在自愿与平衡的基础上的。既在财政领域取得平衡,消除社会差距,也在政党冲突与矛盾之中取得平衡,维持社会生活、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财政上的合作既体现在乡镇政府能够派代表参与联邦政府共同制定中央与地方的统一财政预算,也表现为乡镇与州一级政府之间存在“垂直财政平衡”,即各乡镇既可以通过得到州政府补贴的方式来缩小乡镇政府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可以通过在乡镇政府之间财政帮扶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政治上的合作既体现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的联邦调解委员会,以调解州与州政府之间、州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冲突,也体现在各地方政府之间在制定与实施重大决策上的协同一致、互相配合。 特点四:自治有原则,实行无规定。在德国,虽然联邦《基本法》第28条专门规定:“必须保证各乡在法律范围内拥有独立负责地处理地方性事务的权限。”但由于联邦基本法只规定了地方自治的原则,而具体的规定只能依赖于各州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作出。这种制度安排的结果是,一方面,各州的法律规定为乡镇行使自治职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依据,同时,又由于各州立法不同,从而也使乡镇实际享有的自治权力有所不同。
J. 历史上怎么有两个德国
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苏英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争夺的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1947年和1948年,美英法三国决定把各自所占地区合并成“西占区”,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逐步形成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居主导地位的政权机构。1948年3月,德国人民委员会成立。1949年10月7日,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分裂后的德国,处在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之中,成为在欧洲相互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前沿。1955年5月,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加入了东西方各自的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分裂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过加入联邦德过,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