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德国最大的敌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为什么
德国最大的敌人是德国人自己,德国没有敌人,只有竞争对手。德国目前依然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国,他们之间有一些争吵,也是盟国之间为了国家利益的少量分歧,完全谈不上德国最大的敌人是美国。而俄罗斯,与德国是相互需求的竞争性关系,也称不上敌人。
总的说,美国秉持着“好事我上,黑锅你背”的做事原则,英国,德国,日本,韩国都被美国在关键时刻当枪使,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国家还不能反抗美国,谁让美元控制了经济,美军保护了他们呢。那么德国会不会答应美国条件,还需拭目以待。
❷ 德国被分割后,德国统一,苏联解体,那美国现在在掌管德国吗
驻欧美军不到十万人,有七万三千多人驻扎在德国,占四分之三,比驻日美军和驻韩美军的兵力总和还多出近两万人。驻德美军的总部也设立在德国的斯图加特。而且除了驻德美军之外,还有驻德英俊一万六千余人。而德国联邦国防军总兵力仅为18.5万人,还有9000人长期参加海外维和行动。也就是说德国本土的联邦国防军仅有十七万余人,比外国驻军仅仅多出了80%多一点。所以说虽然名义上德国现在不仅是独立的而且是统一的,但是实际上,德国还是受到了美国严格的控制。
❸ 如何评价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德国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受美国钳制
当我们回顾战后德国的历史时,会发现这个国家与美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复杂矛盾的心理始终伴随着德国民众。
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强国,德国在上世纪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战争,纳粹德国的军队在欧洲所向披靡,打遍欧洲无敌手。然而,就在第三帝国有望占领全欧洲时,美国人出手了。为了维护美国在亚洲、中东、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对德日正式宣战,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也直接扭转了二战的战局。
二战结束后,德国元气大伤,德国(西德)政治和军事上受美国高度钳制,领土被四国划分,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权。
战后美国启动了“马歇尔计划”输血援助,给西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冷战对峙中,德国(西德)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被美国当作抵御苏联的桥头堡,夹在美苏两大超级强国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可谓是提心吊胆。
按理说,在这种美苏两强争霸的背景下,德国由于经济军事政治被美国控制,为求生存不得不依靠美国的庇护尚在情理之中,可随着苏联解体,对欧洲的威胁大大减轻,德国却越来越依赖美国,甚至不愿摆脱美国的钳制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从被动接受保护到主动寻求庇护,难道德国这个受虐者在长期受虐过程中对美国这个施虐者产生了依恋?
这种心理分析显然不适合用在现实政治中。德国不愿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背后又有哪些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在本文中,云石君试着对这个问题做一分析。
首先,苏联虽然解体了,但俄罗斯压力的依然存在,使得德国乃至欧洲都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由于地缘关系的相对接近,使得德国在地缘上不得不直面苏东集团。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不仅失去了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国家经济体系也被彻底摧毁,整个国家一时间堕入深渊。
按理说,身边的这头北极熊倒下了,对德国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天天担惊受怕了――如果你要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美苏冷战对峙以苏联的解体告终,但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遭受了解体之痛,俄罗斯依然坐拥17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并继承了苏联的庞大政治和军事遗产。凭着这份家底,俄罗斯虽然退出超级大国行列,无法与美国公平较量,但仍不失为世界级大国,与中、欧并驾齐驱。至少,在面对德国时,俄罗斯依然有强大的底气与实力。一旦德国敢在自己背后搞点小动作,俄罗斯的铁甲洪流完全可以跨过东欧大平原直扑德国。更何况,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庞大的核工业与核武器研制的主体部分,一旦使出核武器这个大杀招,德国瞬间可以被秒成渣。
德国眼看着苏联已经内外交困、经济崩溃、人心浮动,到了绝症晚期,刚想缓一口气,一眨眼的工夫,俄罗斯却强势拔地而起,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这让德国刚刚松懈下来的神经又紧张起来。
众所周知,战后德国经济体系基本崩溃。外力方面,靠着美国的马歇尔输血援助,德国经济才得以满血复活,踏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内力方面,德国自身也凭借着残存的工业实力和欧洲中枢的地缘区位,主动选择了融进欧洲一体化的大潮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加强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共同组成了欧洲共同体。在此过程中,德国开始逐步领导欧盟内部事务,成为了欧盟的扛把子,并在其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德国历经波折,重新回到了欧洲的政治舞台中央,但德国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凭借自己的这点体量,要想与俄罗斯抗衡,完全是蚍蜉撼树,不堪一击。
有人要问了,既然德国单独抗不过俄罗斯,不是还有欧盟这个共同体协助打援么?
事实上,即便加上欧盟,也不足以抵御俄罗斯。原因也很简单,欧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认同和价值标准之上的,虽然这种认同能维系表面上的经济和政治统一,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有效的约束力。总而言之,欧盟的松散以及德国作为弱势领袖的处境,也决定了德国本身并不足以将欧洲高度整合,以抵御俄罗斯施加的压力。
这种体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德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的处境。既然组团群殴都干不过北极熊,那还不如重新回到太上皇――美国的怀抱中寻求保护,以防备德国乃至欧洲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其次,德国作为欧盟弱势领袖,其领导力相对低下,凝聚力不够,只能依托美国维系欧洲的统一和凝聚力。
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政治和军事地位被剥夺的很惨,深受美国钳制。虽然依托美国的输血援助和欧共体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发展,但德国的实力还没有到以一敌十的境界,不能以一己之力威服四方。对于整个欧洲而言,德国本身只有经济优势,军事政治方面的优势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言,欧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认同和价值标准之上的,可以说是十分薄弱。这种情况下,德国作为欧盟弱势领袖,自然无法服众,不足以凝聚欧洲各国的力量。
怎么办?这就需要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出马了。
美国作为二战中新兴崛起的超级强国,对战后欧洲秩序重建起着主导性作用。虽然战后欧洲的格局和秩序经历了多方重组变迁,但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地缘影响力,依然牢牢控制着欧洲的政治走向,其影响力已施加到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换句话说,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的存在,有利于维系欧洲的统一和凝聚力。
目前的欧盟虽然在货币等方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随着欧洲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分裂倾向的加剧,欧洲各国涌现了民粹主义风潮,并且有愈发不可收拾之势,表现在经贸领域,就是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其内部可谓是矛盾重重。凭借着德国的弱势领袖地位,要想真正完成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其难度堪比登天!
这个时候,德国只能继续投靠美国。虽然美国并不真想欧洲统一,但他作为太上皇,对欧洲的全盘统驭,却在客观上压制了原先存在于欧洲内部的诸多地缘、民族、国家等矛盾,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增强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形态的构建,也为德国铺好了道路。没了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欧洲凝聚力必将大为松懈,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根本无从谈起。
再次,德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美国的扶持。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原来英国主导的全球化2.0升级和金本位复辟失败,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导权转移到了美国手中。毫无疑问,美国作为战后的超级强国,主导着全球化分工体系这盘棋,并制订了全球贸易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无非是这两条:建立以美元本位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鼓励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这是市场经济打败计划经济的精髓。
美国长期作为全球化的领头羊,以他为首,对欧洲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和区域化整合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德国作为外向型经济体,也从全球化的整合中分了不少好处。
在此过程中,德国已经习惯了由美国做大蛋糕,自己从中分蛋糕的获利模式,而德国这种外向型经济体要想发展经济,只能融合到全球化扩张和区域化整合中,通过贸易往来中获得利益。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有卷土重来的重压下,德国如果贸然摆脱美国,凭借自己的能力,享受不到这份全球化好处,甚至自身的经济影响范围也会大幅缩窄。
要知道,德国之所以能成为欧盟领袖,最大的资本就在于欧洲内部相对强大且稳健的经济发展态势。一旦这种优势地位丧失,德国极有可能失去各国的认同,从巅峰跌落,甚至陷入被各国群殴的地步(谁让你之前当欧盟老大时给各国摊派难民和费用,搞得各国很不爽呢)。
这种情况下,德国只能抱紧美国的大腿,指望着美国继续推进全球化,自己也跟着吃肉喝汤,维持自己的欧盟老大地位。
❹ 特朗普表示德国已完全被俄罗斯控制,他说的是事实吗
当然不是事实,德国怎么可能已经完全被俄罗斯控制了,德国只是选择了对目前而言对他们国家最有利的利益。俄罗斯的天然气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天然气会便宜很多。所以德国选择引进俄罗斯的天然气,但是这就违背了特朗普当时定下的观念了,即特朗普认为德国应该选择美国的天然气。
特朗普早些时候一直向德国施压,要求后者停止与俄罗斯达成的一项重大天然气协议——“北溪-2”项目,特朗普还将此要求作为避免跨大西洋贸易战爆发的条件。默克尔过去一直没有理会美国和欧洲盟友对这一管道计划的批评。
❺ 现在德国还被美国占领吗
没有,自从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之后各国对德国的占领早就名存实亡了,没看德军部队早就建立起来了吗?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妥协,德国现在这么强大,怎么可能被占领?德国的实业不是盖的。
❻ 德国现在是什么政体的国家
从国家结构形式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联邦制国家。从政体结构看,德国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联邦议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
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❼ 德意志帝国包括现在的哪些国家
大部分属于德国,还有法国、波兰、立陶宛、丹麦、捷克、奥地利、俄罗斯、拉脱维亚与白俄罗斯。
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9)也就是结束到一战以后。以普鲁士(Preuszligen)王国为中心,通过王朝战争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的德意志联邦国家。1871年1月18日成立,包括22个德意志邦、3个自由市(汉堡(Hamburg)、不来梅(Bremen)、吕贝克(Lübeck))及帝国行省阿尔萨斯-洛林(Elsaszlig-Lothringen)。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省、西普鲁士和但泽割让给波兰,默麦尔地区割让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的北部归还丹麦,莱茵兰地区南端被并入萨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盟军定下的奥德河-尼斯河线,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普鲁士的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1920年,德国战败后,经过公投,石勒苏益格的北部归于丹麦;南部归于德国。1945年之后,西里西亚绝大部分并入波兰 。小部分位于德国萨克森自由州,而奥匈帝国统治的部分现在位于捷克。波美拉尼亚西部属于德国,东部属于波兰。东普鲁士,被苏联改为加里宁格勒,而91年苏联解体后,此地属于俄罗斯,拉脱维亚与白俄罗斯。汉堡是德国北部一州,是一个城市州。不来梅州位于德国北部威悉河入海口处,该州由两个城市——不来梅市和不来梅港组成,面积404平方公里,人口68.4万,是德国最小的联邦州。吕贝克,一译“卢卑克”。德国北部重要港市。阿尔萨斯一战结束后属法国领土,二战初期重归纳粹德国,至二战结束再次被法国夺回。
洛林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割让给德意志帝国。
❽ 现在德国是一国还是两国
一个国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
两德统一
1989年东欧剧变,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在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