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918年11月3日,拒绝出海作战的基尔港水兵举行起义,揭开了十一月革命的序幕。11月9日,首相巴登亲王将政权交予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艾伯特。15日,德共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捕遇害。2月国民会议在魏玛召开,宣布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月初,政府军队攻入慕尼黑,苏维埃政权被颠覆,革命结束。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部分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尝试由于条件不成熟而失败。
②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介绍
德国十一月革命,通称“德国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致使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俄罗斯的二月革命类似,德国革命并非由一个政党领导,而类似苏维埃的工人团体亦企图夺权。然而此类事件使得左派分子更分裂,如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共和政府曾利用右翼的自由军团来镇压同为左翼的斯巴达克同盟。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尔港首先发生起义。四万名海员及船只认为德国在战争中大势已去,出战只是自取灭亡,于是抗拒海军的出兵命令。11月8日时,工人与士兵的议会已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大部分,为“议会共和”作准备。11月9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纵然如此,仍有不少上产或中产的分子支持帝制。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民主党跃升成为领导德国的政党,与激进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共同执政。不过,独立社民党认为,社民党想保持资本主义在德国的现状,便在12月脱离联合政府。其后,1919年1月,斯巴达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1月15日,斯巴达克团两位领导人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惨遭杀害。4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形成革命高潮,5月苏维埃共和国遭社会民主党政府血腥镇压。德国革命促成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同时又促使民族主义的纳粹党崛起。
③ 在世界史中,德国十一月革命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而战争给德国人民的是双倍的饥饿、痛苦。1916——1917年冬天,德国人根本没有面粉做面包,所能吃到的只有萝卜,所以,他们把这个冬季叫做“萝卜冬季”。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个年头1918年,德国的经济、军事已濒临崩溃,工农业生产下降一半以上,生活资料非常缺乏,德国人只能凭供应卡购买食物。而且战争期间德国约有400万人伤亡。此时,德国人心思安,士兵们都希望早日返回家园。十月革命后,德国国内的革命运动高涨起来。
德国十一月革命按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是用无产阶级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的。在革命进程中,德国无产阶级为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局部的尝试,但革命最终失败。十一月革命虽然未能完成其最终任务,但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德国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群众也得到了一些权力,并经受了锻炼,提高了觉悟。十一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支持了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
④ 德国革命的介绍
德国革命又称为十一月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令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在此期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共和政府利用右翼的自由军团,镇压左翼的斯巴达克同盟
⑤ 1848年德国革命引发了什么
1848年德国革命是从同法国靠近的南德各邦开始的。受法国二月革命影响,巴登、巴伐利亚等邦人民于3月初先后开始革命。德国革命中心是普鲁士首都柏林。3月13日柏林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16日和军警发生流血冲突,150多名群众被打死打伤。3月18日,群众队伍包围王宫。国王威廉四世下令镇压,群众筑起街垒,双方发生了激战。国王被迫下令把军队撤出柏林,并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改组政府。3月29日任命莱茵区大工厂主康普豪森和大资本家汉塞曼组阁,5月22日召开国民会议。资产阶级靠工人起义取得了政权。但是他们在窃取政权后做了一系列蠢事,导致最后垮台。他们害怕工人斗争的发展,保留旧国家机构,调回军队,不支持农民的反封建斗争等,国王却在背地里积蓄力量。10月,重新指定新内阁,11月16日调军队强制解散了国民会议。
⑥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事件过程
1918—1919年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广大革命群众参加的德国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的经济陷于崩溃,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德国工人阶级开始把争取结束战争的斗争同准备武装起义结合起来。
1918年10月底,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驻基尔舰队出海作战,遭水兵拒绝,许多水兵因之被捕。11月3日,基尔舰队的水兵为了反对同英国舰队出海作战的命令,并要求释放被捕的水兵,联合码头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而且由游行示威很快发展成了武装的起义。
1918年11月4日,基尔革命的水兵和工人组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夺取了基尔的全部政权,揭开十一月革命的序幕。汉堡、不来梅、莱比锡、慕尼黑等地也纷纷起来响应了这次起义,组成了工兵苏维埃,也纷纷夺取了各地的政权。
1918年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的工人和士兵也爆发武装起义,占领了政府机关、邮电局和火车站,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迫使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匆匆地逃往荷兰,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斯巴达克派领导人卡尔·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18年12月,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林召开,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以及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背叛,政权重新落入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集团手里,这个集团的领导人F·艾伯特和P·谢德曼组成政府——人民全权苏维埃。它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留任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军,竭力设法把群众运动平息下去,使11月革命遭到了失败。12月16日,在柏林召开全德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竭力要求恢复和平与秩序,主张召开立宪的国民会议,成立正式政府。斯巴达克同盟的代表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口号。大会通过翌年1月召开国民会议的决议,宣布在此以前由艾伯特政府行使国家的全部立法和行政权力。12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召开代表大会,决定立即脱离独立社会民主党,成立自己的组织——德国共产党。30日,德共成立大会在柏林举行,R.卢森堡作了关于党纲问题的报告。大会决定以她起草的《斯巴达克同盟要求什么》一文作为党纲的基础。
1919年1月4日,政府罢免了左派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埃喜荷恩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导致了1月5日柏林工人的武装起义,要求推翻艾伯特政府,起义遭镇压。1月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害。1月19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2月6日,国民议会在魏玛召开,通过魏玛宪法,建立魏玛共和国。艾伯特任总统、谢德曼任总理。4月13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集结军队于5月1日攻入慕尼黑。至此,十一月革命结束。
⑦ 德国十一月革命名词解释
德国十一月革命,通称“德国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致使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俄罗斯的二月革命类似,德国革命并非由一个政党领导,而类似苏维埃的工人团体亦企图夺权。然而此类事件使得左派分子更分裂,如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共和政府曾利用右翼的自由军团来镇压同为左翼的斯巴达克同盟。
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尔港首先发生起义。四万名海员及船只认为德国在战争中大势已去,出战只是自取灭亡,于是抗拒海军的出兵命令。11月8日时,工人与士兵的议会已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大部分,为“议会共和”作准备。11月9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纵然如此,仍有不少上产或中产的分子支持帝制。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民主党跃升成为领导德国的政党,与激进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共同执政。不过,独立社民党认为,社民党想保持资本主义在德国的现状,便在12月脱离联合政府。其后,1919年1月,斯巴达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1月15日,斯巴达克团两位领导人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惨遭杀害。4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形成革命高潮,5月苏维埃共和国遭社会民主党政府血腥镇压。
德国革命促成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同时又促使民族主义的纳粹党崛起。
名 称
德国十一月革命
地 点
德国
时 间
1918年10月29日—1919年8月11日
参战方
德意志帝国(1918);魏玛共和国(1918—1919);斯巴达克同盟,德国共产党,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结 果
魏玛共和国获胜
参战方兵力
德意志帝国 100,000人
魏玛共和国 250,000人
斯巴达克同盟等 约1,000,000人
伤亡情况
德意志帝国 不详
魏玛共和国 伤亡50,000人
斯巴达克同盟等 伤亡250,000人,其余被捕
主要指挥官
威廉二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罗莎·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
⑧ 德国革命的革命历程是什么样的以及德国革命终结的标志是什么
1919年1月5日,无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柏林的“一月战斗”。6日,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公告推翻艾伯特政府,但起义没有获得广泛的响应。政府在10日进行武力镇压,屠杀起义者。13日起义失败。15日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杀害。
同年春季,全德各地出现“第二次革命”浪潮。鲁尔矿工35万人总罢工,持续近4周。萨克森工人在3月2日宣布进行“第二次革命”,掌握邦的权力。不伦瑞克等地成立工兵苏维埃共和国。柏林在3月3日发动三月起义,一连四五天都处于严重动乱和巷战之中。政府于9日出兵镇压,至16日起义再次被淹没在血泊之中。
在巴伐利亚,4月13日晚间成立以共产党人为首的巴伐利亚工兵苏维埃共和国。柏林政府出动2万军队会合当地军队与巴伐利亚红军展开激战。5月1日,政府军开进慕尼黑,5日市内战斗结束。巴伐利亚工兵苏维埃共和国被扼杀,标志着1918~1919年德国革命的终结。
⑨ 德国十一月革命
1918~1919 年以工人阶级为主体 ,广大革命群众参加
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的
经济陷于崩溃,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
尖锐。德国工人阶级开始把争取结束战争的斗争同准备武装
起义结合起来。1918 年11月3日,基尔港的水兵反对同英国
舰队作战,举行起义,建立全德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揭
开十一月革命的序幕。柏林、汉堡、不来梅、莱比锡和慕尼
黑等地工人和士兵奋起斗争,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对厂矿
企业和一些政府机关行使革命权力。9 日,柏林数十万工人
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末代皇帝
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斯巴达克
派领导人K.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
国。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胜利果
实落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集团手中,这个集团的领导
人F.艾伯特和P.谢德曼组成政府——人民全权苏维埃。它没
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留任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
军,竭力设法把群众运动平息下去。
德国十一月革命中的柏林起义者
12月16日,在柏林召开全德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会上,
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竭力要求恢复和平与秩序,主张召开立宪
的国民会议,成立正式政府。斯巴达克同盟的代表提出全部
政权归苏维埃和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口号。大会通过翌年
1 月召开国民会议的决议,宣布在此以前由艾伯特政府行使
国家的全部立法和行政权力。12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召开
代表大会, 决定立即脱离独立社会民主党 , 成立自己的组
织——德国共产党。30日,德共成立大会在柏林举行,R.卢
森堡作了关于党纲问题的报告。大会决定以她起草的《斯巴
达克同盟要求什么》一文作为党纲的基础。
1919 年 1月5日 ,为抗议艾伯特政府免除左翼独立社会
民主党人担任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首都工人举行盛大示威。
翌日,示威发展为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参加群众达50万。德
国共产党坚定地领导这场战斗。11日,政府军队在右翼社会
民主党人 G.诺斯克率领下开进柏林 , 对工人进行血腥屠杀。
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惨遭杀害 。2月,政府
在魏玛召开国民会议,艾伯特当选德意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1919年4月13日 ,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的工人群众在共
产党领导下,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宣布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
共和国,遭到资产阶级反动武装的残酷镇压。5月2日,军队
占领慕尼黑。德国十一月革命结束。
⑩ 德国有没有资产阶级革命
德国有资产阶级革命。不过英美法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俄日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美国是独立战争;德国(19世纪60年代)和意大利则是王朝战争
第一次王朝战争.对丹麦的战争
发生于1864年。当时,丹麦王国在其本土之外还占领着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其中,荷尔斯泰因的居民主要是日尔曼人,所以加入德意志邦联;而石勒苏益格公国的居民除了日尔曼人外,还有大量的丹麦人,因此没有参加德意志邦联。
丹麦国王一直企图把这二个公国并入本国版图。1863年颁布的丹麦新宪法规定把两国归入丹麦领土。此举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对,俾斯麦乘机挑起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2月开战,丹麦很快战败。根据当年10月签定的维也纳和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则得到了荷尔斯泰因。
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他便积极筹划对奥战争,因为德意志统一的最大障碍是奥地利。他首先在外交上拉拢俄、法、意,使他们在对奥战争时不予干预。1866年6月17日普鲁士出兵荷尔斯泰因,发达对奥战争。7月3日,双方主力在萨多瓦村(捷克境内)展开决战,普军大胜。
此后,奥军无力再战,只得请法国调停。8月23日,双方在布拉格缔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普鲁士不仅吞并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而且还占领了其他一些土地,使普鲁士占有全德领土的2/5和人口的2/3。
第三次王朝战争.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结束后,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这个联邦已经具有统一国家的性质,它有统一的议会,普鲁士控制着其军政和外交大权。德国统一已经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还有美茵河以南、邻接法国的4个小邦国(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得)。
这4个邦国力图保持独立,因而靠拢法国,抵制普鲁士。而法国担心德国因统一而变得强大,所以竭力阻扰普鲁士统一的步伐。早在调停普奥战争时,法国就提出,普鲁士的势力不能超越美茵河以南。1870年,普法两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争执。
7月13日,法驻普大使要求普王保证永远不同意霍亨索伦族人继承西班牙王位。普王婉辞拒绝,并将事情经过电告俾斯麦,俾斯麦乘机窜改电文,以此激怒法国。
电文公布后,法国于7月19日向普宣战。战争爆发后,普军优势明显,并迅速攻入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展开决战。普军的数百门大炮轮辐轰炸,几小时内法军伤亡达2.5万名。下午3点,法军升起白旗投降,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
普法战争后,巴伐利亚等4邦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德国统一全部完成。
(10)德国什么革命扩展阅读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国的前身)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因长期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鲁士王国和法国之间关系长期紧张。
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
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普军仍长驱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这次战争使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也促成了意大利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