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抗战中的德国是怎么崛起的

抗战中的德国是怎么崛起的

发布时间:2022-07-19 12:52:24

A. 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为何总能从战后快速崛起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不在德国,因此德国的工业基础设施基本保持完好,为其随后的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尽管德国经济遭受重创,但德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和活力依然存在,并保留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技术人才。因此,经济仍有快速复苏的能力。同时,根据《凡尔赛条约》,虽然德国的军队被严重裁减,但英国和法国等国并不太关心德国秘密发展自己的军队,认为德国只要不大力发展海军,就不会威胁其他国家的安全。

2.德国没有违反凡尔赛条约,军队人数没有超过10万,但这10万人是德国军队的精髓,每个士兵都是按照军官的标准训练的,只要有需要,德国可以将军队人数扩大到100多万。在英国和美国的道斯计划的支持下,德国经济复苏鉴于德国无力偿还战争中的巨额赔款,英美等国于1924年制定了解决赔款的“道斯计划”,试图借此机会利用德国经济的复苏,确保德国支付赔款。

B.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自中世纪以来,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创立的教育体制为德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此后,在各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比如在普鲁士,小学的入学率在1816年就达到60%,到1864年更达到93%。到1871年时,德国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国的文盲率为30%(1861年),法国是24%(1866年)。德国教育领先的情况略见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学改革,更是成就显着。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学扭转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推行教学和研究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大学的先河。在洪堡大学精神的滋养下,德国大学很快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大学教授更是以学术研究为天职,投身于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学术成就。

德国的大学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英国历史学家梅尔茨在20世纪20年代说:“在现代,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那么多的思想学校和学术学校,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自夸开创并进行了这么多巨大的事业,而他们需要大量训练有素人员的合作和集体努力”。

可以说,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的学者和专家为德国带来的荣誉和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德国大学的成果,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将大学与学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大学也许是观察德国人最好的窗口。梅尔茨认为德国大学“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表征出德国的心智,德国心智在这种机构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德国人重视教育,但不盲目重视。在19世纪中,德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校和培训体系。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双元制”职业培训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把手工业中徒工的训练与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政府和企业共同培养合格技工。在培训期间,学员按规定到企业学徒一定的天数,同时也必须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清末李善兰曾对德国的教育有一个概括,说德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为无地无学,无时非学,无人不学”,此说甚为精当。直到今天,这三条应当仍然有效。“无地无学”是说教育的普及程度,“无时非学”是说不同的行业和职业都有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无人不学”则是说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都有学习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机会。这种多轨、多类型的教育制度,虽然不一定符合民主的原则,但从效果和功能上看,这一体制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培养了特殊的人才,这倒是体现了人尽其才的思想。

从反面看,当教育不受到重视或受到破坏的时候,国家的实力就会减弱,强国可以变弱。在纳粹统治时期,教育和科学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大批犹太学人被迫离开大学、离开德国,德国的教育和学术事业因而受到空前的重创,从19世纪以来所积累的学术基础面临瓦解。经过这次浩劫,德国作为学术中心的时期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惨痛的历史为教育强国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证。

纵观近代德国的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把德国看作一个教育兴国或教育强国的范例。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蒙森曾把大学、军队和关税同时并列,认为这三者是德国崛起的核心因素。他能够把大学列在首位,想必不会反对教育强国、学术强国的说法。(作者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C.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为什么会迅速崛起

在众多原因中,德国自身的主观原因才是根本的原因。德国崛起根本原因还是要从德国自身来分析。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英勇好战的民族。而德国人又有着较高的劳动素质,可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复兴。战争的失败后,无论是对德国还是德国民众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而他们此时因为自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他们变得更加的勤奋。

而且尽管一战德国战败了,但是他拥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和众多高素质的人才。在德国当地的一些工业设施。破坏的程度并不是太大。工业基础和工业设施为人才提供了物质条件。德国的恢复和发展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D. 一战战败的德国是如何在二战前迅速崛起的

从19世纪起,德意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这刺激出德国人对国家强大的期盼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由此逐渐形成了德意志必须强大的民族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凡尔塞和约》的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敏感地把握住了这种国民心态,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塞和约》、收回失去的领土,把相信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联想起来,团结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宗旨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E. 二战之前德国如何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是战败国,然而从一战结束的1918年到二战开始的1939年,短短20年的时间竟然还能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是如何崛起如此之快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当时所经历4大最重要的时间点:

1、1929全球经济大萧条

F. 德国是如何在二战结束后迅速崛起的

用唯物主义的思想解释,高素质的人民和优秀的政府就能造就强大的国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论调。 真正的东西可能我们还远没有揭示出来,而且可能某些人反对揭示它。 实际上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日本和德国即使 战败了,仍然处于整个世 界资本主义链 条中,而且都由于其特殊的重要地位而没有受到进一步的削弱,甚至还有很多来自美国的援助。所以他们能很快重新建立工业体系,并且在美国主导下的世 界经济链条 中占据有利地位(也就是说仍然处于剪刀差关系的有利一边)。 大家可以想想,优秀的 政府 是依靠人民建立的,高素质的人民是依靠教育培养的,没有最初的物质投入到教育中,什么优秀 政府 ,高素质人民都不会出现。

G. 二战后的德国为什么迅速崛起他们有什么准备吗

一方面,因为马歇尔计划,西德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恢复了工业生产。一方面,德国本来就是欧洲工业强国,人口素质,工业水平都很高。机器可能被战争毁坏,但那些充满了高级技术的工人,却依旧大量存在。
学校可能被炸毁,但大量的学生依旧在。
一句话,软实力依旧在,让德国和欧洲再次崛起。当然,德国特殊的严谨,也是有利于工业发展的一个原因。

H. 一战二战之后德国是怎样迅速崛起的

1,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社会形势稳定
2,实行非军事化,集中进行经济建设
3,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
4 政府切实可行的政策,对经济宏观调控
5,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
6,徳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以上是二战后

以下是一战的

1,一战没有伤害德国工业基础,相反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大量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在战争中受到损失。
2,由于超级恐怖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民的财产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全部变成了无产者,一张白纸好作画。财产的急剧损失客观上也刺激了德国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寡头为遏制德国国内共产主义的发展,并攫取巨额利益,在早期也给了希特勒政权大量财政支持。

I. 德国是怎样崛起的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德意志土地上绽开的文化之花,完全可以和十四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相媲美。这场德意志的文艺复兴使德文化引领着世界的文化潮流,今天的世界上人们用的虽是英语,讨论的则都是源自于德国的思想。 德国人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呢?德意志的民族特性或文化传统或许都有点关系,但是德国的文化传统其实并不悠久,西欧人过去一直把德国人看作是一群刚从黑森林里走出来的质朴粗鄙的农夫。德国的崛起最直接的原因是十八世纪以来德国的普鲁士王室及整个社会为了一个观念而作出的持续努力。这个观念叫做“bilng”(教养)。 为什么德国会拥有十九世纪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正是他们对“教养”这个最根本的社会和人生理念的信仰使他们开创了传承至今的大学体制。腓特烈大帝的父亲腓特烈一世登基后规定,他的国土上的所有神父都必须到普鲁士的哈雷大学至少学习两年。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政府建造和改建了一千六百六十所学校,要知道那时的普鲁士只是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小邦国。腓特烈大帝继承了他父亲重视教育的政策,当时整个英国只有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普鲁士则已经拥有五十所大学,当然,大部分的普鲁士大学都很小,但是它们分布各地,使贫困家庭的孩子容易得到入学机会。

阅读全文

与抗战中的德国是怎么崛起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0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