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国活格哈尔特出土的象牙雕塑“小马”有什么重要发现
马格德林时代的小型动物圆雕,一般都用来装饰骨投掷器或其他工具,虽然是用作器具的装饰,但这些动物雕塑写实技巧的高超娴熟令人叹为观止。法国布留涅契尔(Bruniquel)出土的以“跃马”作为装饰的矛棒,自应当是马格德林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动物与器物的关系处理得浑然一体,奔驰腾跃的马的形象如此准确生动,显示出旧石器时代欧洲原始艺术家们对动物观察得深入仔细。《小羚羊》是另外一件马格德林文化的杰作,这也是一件投掷矛棒,在掷矛的顶端装饰着一只回首顾盼的小羚羊,它惊奇地发现在它的尾部栖息着两只可爱的小鸟。整个雕塑构思新颖,妙趣横生。《回首的野牛》也是一件投矛器的装饰动物雕塑,虽然矛棍部分已残缺,但动物装饰的部分保存尚好,野牛的表现遵循着冰河时代写实主义的艺术表现传统,但在野牛鬃毛的处理上却显示出对装饰性的偏好。
德国活格哈尔特出土的象牙雕塑“小马”奥瑞纳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8000年前后
❷ 德国班堡大教堂的老牌雕塑主要作品有哪些
大教堂中的老派的艺术家与德国罗马式雕刻传统联系紧密,老派的主要作品有圣乔治圣坛的围栏浮雕、东南门廊的《天国之门》和《公爵门廊》中的一些雕刻。
.★德国班堡大教堂的新牌雕塑主要作品有哪些?
大教堂中的新派接受了哥特式雕刻艺术的新原则,新派的主要匠师学习了当时法国哥特式雕刻风格,尤其受到兰斯大教堂的较大影响。
新派的主要作品有《玛丽亚·伊莉莎白·班堡骑士》雕像与《亚当之门》雕刻。
.★德国的哥特式雕刻对人物形象的处理常用什么手法?
德国的哥特式雕刻对人物形象的处理喜欢用夸张手法,魔鬼和地狱中的黑暗势力被表现得丑陋可笑。即使是在庄严的题材中也依然有怪诞的形象出现。例如在传统题材《最后的审判》中和《公爵门廊》山墙雕刻中,人物的手势与面部表情都有近似于漫画式的夸张,诚实人的喜悦和犯罪人的恐惧都被强调得很突出。
❸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汉斯·维滕创作的《郁金香布道坛》有什么特点
汉斯·维滕(约1485~?)是德国萨克森与下萨克森地区重要的雕刻家,主要作品是《郁金香布道坛》(约1510RH)。布道坛是讲道的场所,15世纪以来,在新教教堂中布道坛取得了与祭坛同样重要的地位。维滕突破了传统的布道坛的造型模式,将布道坛设计成为一朵郁金香花,巨大的叶片拔地而起,中间部分类似圣餐杯的形状,向外凸出的弧形间隙中雕刻着小天使;叶子与叶茎支撑着顶部的讲台。讲台为花萼的形状,周围雕刻着涡形装饰花案和基督教早期神学家的形象。先知坐在盘旋而上的楼梯下,他身体的上方有一个穿工作服的青年在向上攀登。
❹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卓着的雕塑家是谁
蒂尔曼·里门施奈德(TirmanRiemenschneider,约1455—1531)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卓着的雕塑家,为德国留下了一批雕刻精品,他的风格仍然属于晚期哥特式,但他在宗教题材的创作中注入了较多的世俗因素,塑造出许多宽厚温和的人物形象,他为德国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碑风格的雕塑样式。其重要作品有:维尔茨堡马利亚教堂的《亚当与夏娃》(1491—1493)、鲁道夫墓碑雕刻(1496—1499)、《马利亚升天祭坛》(约1505—1510)等。
❺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是怎样的
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德国雕刻由晚期哥特式风格逐渐过渡到文艺复兴风格,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雕刻家。
蒂尔曼·里门施奈德(TirmanRiemenschneider,约1455—1531)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卓着的雕塑家,为德国留下了一批雕刻精品,他的风格仍然属于晚期哥特式,但他在宗教题材的创作中注入了较多的世俗因素,塑造出许多宽厚温和的人物形象,他为德国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碑风格的雕塑样式。其重要作品有:维尔茨堡马利亚教堂的《亚当与夏娃》(1491—1493)、鲁道夫墓碑雕刻(1496—1499)、《马利亚升天祭坛》(约1505—1510)等。
❻ 德国标志性建筑有哪些
有新天鹅堡、勃兰登堡门、科隆大教堂。
勃兰登堡门(德语:Brandenburger Tor;英语:Brandenburg Gate),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
现在保存的勃兰登堡门是一座古典复兴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
如果说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标志,而坐落其上的雕塑更是该门的象征。由四匹青铜马拉着的胜利战车是哥特菲尔德·斯查多1793年的作品。
勃兰登堡门门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
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是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
❼ 当13世纪法国的哥特式风格传入了德国后,在德国产生了哪些优秀的雕塑艺术
13世纪法国的哥特式风格传入了德国,与当地盛行的罗马式地方风格结合起来,发展为德国的哥特式风格。
早期德国哥特式雕刻代表作为瑙姆堡教堂中唱诗祭坛屏饰上的《基督受难》。这座雕像强调体积感和戏剧性的悲壮气氛。而同一教堂壁联上的两位贵族供养人的雕像《埃克哈特和乌塔》形象写实,比例准确,较为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埃克哈特和乌塔(局部)
德国班堡大教堂开始兴建于8世纪,建筑本身体现出晚期罗马式向盛期哥特式过渡的不太一致的风格。大教堂中的雕刻也并存了两个学派——“老派”和“新派”的风格。老派的艺术家与德国罗马式雕刻传统联系紧密,而新派则接受了哥特式雕刻艺术的新原则。新派的主要匠师学习了当时法国哥特式雕刻风格,尤其受到兰斯大教堂的较大影响。
圣母哀子
❽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蒂尔曼·里门施奈德创作的《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在构图上有什么特点
《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这件雕刻高2.05米,宽1.66米,背景中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将构图分为两部分,右边的马利亚握着儿子的手臂,悲痛地跪在基督的尸体旁;圣约翰用手轻抚马利亚的肩膀,向她表示安慰;约翰的对面是尼哥底母,他身穿着市民服装,手捧油膏罐,这个形象的原型据猜测是里门施奈德本人或他儿子:祭坛中间几个主要人物周围还有哀悼的人物群像。这件群雕的人物感情刻画动人心弦,气氛庄严肃穆,整个构图宏伟单纯,具有纪念碑的气势。这件雕刻也是里门施奈德创作生涯最后的、永恒的纪念碑。
❾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维特·施托斯创作的《天使的问候》有什么特点
《天使的问候》是一件彩绘木雕,表现的是基督教传统题材受胎告知,雕刻高3.70米,其中圣母与天使均高2.20米,他们被由玫瑰花组成的花环所围绕。在花环上还有五个圆形木雕画面,分别表现了耶鲜诞生、圣灵降临等场面。花环的中央雕刻了上帝的坐像,上帝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天使和圆形木雕画面,分别表现了马利亚加冕和马利亚之死的场面。这件雕塑的造型新颖,并且没有按照常规紧贴墙面,而是高悬在教堂的大厅上空,为教堂增添了庄严神圣之感。
❿ 柏林门上的那个雕像叫什么名字
柏林勃兰登堡门上的雕像是由德国着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夫为此门顶端设计了的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这个女神是胜利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尼刻,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
这个雕像原本叫“胜利女神四马战车”,在拿破仑时代曾被拿破仑抢回法国,但很快拿破仑倒台雕像又回到门上,因此德国人又称它“归来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