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纳粹德国覆灭的原因
在1943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后,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另一方倾斜。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有规律地轰炸,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也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西方盟国自西向东,而苏联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德国投降,纳粹德国宣告正式灭亡。
Ⅱ 德国政府是怎么看清算纳粹分子的
德国政府内部到没有唾弃纳粹时期为国奉献过的“英雄”。例如古德里安上将,他的肖像至今仍然悬挂在今联邦德国陆军装甲师的指挥部里面。德国面对二战纳粹更多的只是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反思,和对犹太人的安抚,但是面对为曾经的德国,普鲁士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爱国者至今德国政府还是很感激的。
Ⅲ 德国纳粹是怎么灭亡的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3年12月 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于柏林订立同盟条约,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肢解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Ⅳ 二战结束后,德国的法西斯势力被完全消除,那为什么日本的却没有
按照我国比较官方的说法。
德国纳粹政府被完全摧毁,所有的军官及政府官员大都被判刑,离职。所以说从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德国纳粹主义对下一代德国人极端思想的灌输。没有了纳粹极端主义教育,德国的纳粹基本上被消除。
而日本情况不同,日本是投降国,美国为了战后在亚太地区建立影响力,必须找一个“跟屁虫”,所以日本一部分官员并未被判刑或免职,导致这些官员向日本下一代灌输纳粹思想。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法西斯的实质是民族极端主义+冒险主义思想
日本,二战德国排除异族的行为和日本排斥其他民族的行为很明显的证明了他们都是民族极端主义,而民族主义产生其实是经济衰落,贫富差距巨大等社会问题的转移。一旦社会贫富差距增大,导致民众的不满,这种不满就可能转化为仇视异族的行为。
例如:
非洲经常发生种族主义屠杀,而美国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欧债危机爆发后,法国经济不振,国民大量失业,也发生了不少排挤外来移民事件。
近几年日本经济不振,民族主义,仇华思想再现,就不稀奇了。
Ⅳ 1945年底或者1946年以后,还有没有纳粹德军的残兵,主要在哪里又是会怎样被消灭
北非的43年就投降了,北欧,德国北部还有残兵,后投降,地中海各岛希腊还有一部分残兵,后投降,欧战最后投降的是在北极的一只小分队
Ⅵ 现代德国政府是如何防止纳粹复辟的
1.德国各界开始联合起来,组成反排外、反暴力联盟。德国政界也普遍主张采取坚决措施,阻止极右势力的泛滥。施罗德总理要求“充分利用法律的力量”对右翼极端分子进行打击。反对党则建议成立特殊法庭对新纳粹案例进行快速处理。德国政府还下令禁止德国网站使用纳粹口号,德国第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也宣布,将撤销极右翼党派设于该行的账户。
2.德国很重视教育上的防范,还在法律上加强管制,设立了多项法律条款重罚新纳粹分子。
Ⅶ 如何评价“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措施
建议用哲学中辩证的观点来看。
但就我而言,正是由于普鲁士【德国的前身】以及一战后德国并未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才会导致后来的一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无论对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是毁灭性的。“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是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要为德国实现民主化。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可是也正如我们所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才会是德国有了如今的民主。
可是,苏,美,法,英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进行分区占领。这也显示出各大国的大国强权,这也是后来冷战慢慢形成,美苏争霸的背景。
Ⅷ 纳粹德国政府等机构是不是1945年5月23日才彻底消失
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并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Allied Control Council)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并宣布其为非法.但是纳粹一系列行政消失是1945年5月9日凯特尔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才宣布。5月23日邓尼兹政府在米尔维克——弗伦斯堡被英国当局逮捕宣告完全消失.
Ⅸ 德国为什么对“纳粹残余”零容忍
德国为什么对“纳粹残余”零容忍?
当地时间10月16日,德国柏林一家法院判处公开否认大屠杀历史的88岁女子哈弗贝克6个月监禁,罪名为“煽动种族仇恨”。
在一个言·论·自·由的民煮国家,一个88岁行将就木的老人为什么会“因言获罪”?这是因为德国对“纳粹残余”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德国法律并不因为纳粹残余份子高龄而网开一面。
就在今年8月,一位比哈弗贝克还要高龄的96岁“纳粹老爷爷”格伦宁被判入狱。格伦宁是前纳粹党卫军成员,在二战期间协助谋杀30万名犹太人,于2015年7月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驳回上诉后,德国检方在2017年8月拒绝了96岁的格伦宁的缓刑要求,认定格伦宁身体状况稳定、可以入狱服刑。
此外,德国对行纳粹军礼、穿纳粹军服、佩带纳粹标志、发表种族主义言论等任何形式的极端思想和行为都零容忍。比如,今年8月5日,两名中国男子因为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拍照摆出了纳粹的手势,被德国警方逮捕;英国哈里王子曾在化装派对上穿纳粹军服,还对他人称纳粹军服“设计得很有特点“,尽管其言行发生在德国之外,仍受到德国朝野愤怒声讨……
二战时期,纳粹曾把德国和许多国家拖入战争深渊,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尤其是犹太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战后,如何面对自己不堪的历史?这是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的必修课。在这方面,大部分德国人是诚实的,他们选择认真反思战争责任,深刻检讨和努力肃清纳粹流毒。
但是,由于战后的首要任务是在废墟上重新建设国家,随即又被卷入冷战的洪流,德国人在战后初期的反思并不彻底,直到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才逐渐迎来反思的高潮。
1968年11月 7日,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了原纳粹党员与高级官员、西德总理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她看来,二战结束后仅20年,一位原纳粹党员与高官竟然能当上联邦总理,这是德国的耻辱。
1969年,在学生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民主党主席、当年的反法西斯战士勃兰特上台执政。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在华沙代表联邦德国与波兰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当天,他在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作出了那个举世闻名的谢罪举动——下跪为被纳粹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现在德国很多城市的市中心都矗立着纪念纳粹罪行受害者的纪念碑;每一个德国人从小学习得最多的历史就是自己的先辈如何容忍并帮助一个杀人魔政党崛起,又如何纵容“纳粹残余”在自己的国家行政行医教书育人,自己身为德国人是多么罪孽深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人在非正式国际场合不愿主动表明国籍,不唱国歌,不挂国旗,因为担心招致反感。德国政治人物绝对不可以公开批评以色列,哪怕是谴责以色列欺压巴勒斯坦人都不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嫌矫枉过正了。
但无论如何,对“纳粹残余”持绝对零容忍的态度,已经成了战后德国人共同的底线。这种对纳粹深刻的自我反省,最终成为德国人情感的一部分,深入到每一个德国人的灵魂。
这种自我反省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2014年,法国一名极右派政党候选人因身上的新纳粹刺青曝光而被彻底取消了其参选资格,并被所在的政党除名;几年前,希腊球星乔治·卡蒂迪斯在一次比赛中行纳粹礼,希腊足协作出了终身禁止他代表希腊参赛的决定……
对纳粹思想、纳粹举止零容忍,凝聚着欧洲主流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体现了防止纳粹幽灵再现的警醒。
英国作家威尔斯有句名言:“历史是教育与灾难的竞赛。”模仿希特勒并非儿戏,而是事关历史观和是非正义的严肃政治问题。遏制与纳粹相关的任何元素起死回生,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铭记,更是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当前国际秩序变革,社会思潮复杂,极右思想和极右组织蠢蠢欲动,纳粹主义显现死灰复燃的迹象,对此必须当头棒喝。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是当初爱的太深希望能帮到你)
Ⅹ 纳粹党是怎么灭亡的
1945年4月30日,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宣传部长戈培尔为总理。但戈培尔在希特勒自杀身亡后随即自杀,很快邓尼茨向盟军投降。帝国终结。
关于纳粹党的灭亡就要提到一个名词“纽伦堡审判”
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导者进行的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的被告共计22名,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首领。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内的6个组织也遭到调查和判决,其中3个被判决为犯罪组织,另外3个则获得无罪判决。
纽伦堡审判的目的
1945年8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美、苏、英、法四国政府在伦敦正式签署了关于控诉和惩罚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议,并通过了着名的《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据此,盟国政府在德国东南部的历史名城纽伦堡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22名被控犯有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种族屠杀罪以及反人道罪的纳粹德国主要战犯进行审判与报复。同时,控方还起诉了纳粹党政治领袖集团等六个组织[1],以达到彻底清除德国纳粹思想的目的。
非纳粹化(德语:Entnazifizierung)是盟军在二战胜利后于1945年中开展的一项运动。这项运动是根据波茨坦协定的精神,在德国和奥地利境内进行的以清除纳粹主义在社会,文化,出版,经济,司法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二战后的欧洲大部分,特别是德国都变成了废墟。盟军决定在德奥实施三项政策,分别为民主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
德国方面,盟国管制委员会在1946年1月柏林通过了几项非纳粹化命令,借此可以划分被审查人员的政治面貌并且对之展开法律调查。
1946年3月5日美占区内的三州的内务部长在慕尼黑的市政大堂签署了《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法》(Gesetz zur Befreiung von Nationalsozialismus und Militarismus)。“克里将军以麦克内利将军的名义宣布了美国盟国军政府对此的批准”。5月13日第一个非纳粹化法(Spruchkammer)在美国军政府的准许下正式执行清除法。
原来的纳粹党几乎被消灭,现在纳粹党被视为恐怖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