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最难破解的密码数字是什么
密码主要用于军事,无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据《六韬》所载,3000年前由姜子牙发明了“阴符”,这就是最初的密码。后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古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活动和情报活动中。
相传姜太公带领的周军指挥大营被叛兵包围,情况危急。姜太公令信使突围,他怕信使遗忘机密,又怕周文王不认识信使,耽误军务大事。于是就将自己珍爱的鱼竿折成数节,每节长短不一,各代表一件军机,令信使牢记,不得外传。
信使回到朝中,文王令左右将几节鱼竿合在一起,亲自检验。他辨认出是姜太公的心爱之物,便亲率大军解了姜太公之危。事后,姜太公妙思如泉涌,他将鱼竿传信的办法加以改进,便发明了“阴符”。后来又演化成皇帝和大将各执一半的“虎符”,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
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破译的“密码本”。到了明朝,戚继光发明了反切码,他还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这两首诗歌是反切码全部秘密所在,它使用汉字注音方法中的“反切法”,取声母和韵母按照顺序进行编号,再进行读取。其原理与现代密电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
那么西方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在古希腊,人们用一条带子缠绕在一根木棍上,沿木棍纵轴方向写好明文,解下来的带子上就只有杂乱无章的密文字母。解密者只需找到相同直径的木棍,再把带子缠上去,沿木棍纵轴方向即可读出有意义的明文。
公元前1世纪,凯撒密码被用于高卢战争中,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字母替代密码。战前凯撒设计了一种对重要的军事信息进行加密的方法,即使这些信息被截获,敌方也不一定能看懂。其实,凯撒密码字母移位的位数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字母替代密码。密码轮是利用凯撒密码来应用的,通过把字母移动一定的位数来实现加密和解密。
计算机因解码而诞生
工业革命后,密码学也进入了机器时代、电子时代。上世纪20年代,人们发明了各种机械设备来自动进行加解密,于是就出现了密码机。因为大多数密码机使用连线接通各个机械转轮,实现密码代换,所以也称之为“转轮机时代”。
世界上最着名的密码机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明的“谜”。
“谜”是世界上第一部机械密码机,其工作原理奠定了当今计算机加密的基础。这种密码融数学、物理、语言、历史、国际象棋原理、纵横填字游戏等为一体,被希特勒称为“神都没办法破译的世界第一密码”。一份德国报告称:“谜”能产生220亿种不同的密钥组合,假如一个人日夜不停地工作,每分钟测试一种密钥的话,需要约4.2万年才能将所有的密钥可能组合试完。
二战期间,“谜”被德军大量用于铁路、企业当中,令德军保密通讯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盟军在破译“谜”密码过程中,吸纳了大批语言学家、人文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加入解码队伍。电脑之父图灵, 1912~1954)也在其列。在图灵的领导下,这支优秀的队伍设计了人类的第一部电脑来协助破解工作。1939年8月,解码队伍完成了一部针对“谜”型机的密码破译机,每秒钟可处理2000个字符,绰号叫“炸弹”。半年后,它几乎可以破译所有被截获的德国情报,这使得德国的许多重大军事行动对盟军都不成为秘密。
虽然计算机因破译密码而诞生,而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上世纪70年代,三位科学家和电脑专家设计了一个世界上最难破解的密码锁,意图利用长长的数学密码,保护储存在电脑数据库里的绝密资料,例如可口可乐配方、核武器方程式等。他们宣称,人类要想解开他们的密码,需要4万亿年。
当然,编制密码锁的三位专家没有想到,科学会发展得这样快。仅仅过了17年,世界五大洲600位专家利用1600部电脑,并且借助电脑网络,埋头苦干8个月,终于攻克了这个号称千亿年难破的超级密码锁。结果发现,藏在密码锁下的,并非可口可乐配方、核武器方程式,而是这样一句话:“魔咒是神经质的秃鹰。”
密码的民用不到30年
你恐怕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密码算法竟让发明者接受了长达5年的审判。因为,那时的密码还由军方垄断。1991年,美国学者齐默尔曼设计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产品。当时,美国法律规定,密码算法属于军火,但齐默尔曼还是铤而走险免费发放了这些加密软件。齐默尔曼被美国海关当局起诉的罪名是:“非法出口军火,给敌对国家和恐怖分子提供进攻美国的工具。”
当时,执政者认为,密码算法的广泛应用给恐怖分子、贩毒集团以可乘之机。而支持加密公众化的公民和密码学家认为,人们亟须使用密码来保护个人隐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的商业公司也加入进来,他们需要强大的密码算法使他们能在网络时代保证业务的安全。经过5年的斗争,克林顿政府被迫更改了法律,大陪审团也放弃了对齐默尔曼定罪的想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密码成了现代都市生活中最普遍运用的个人信息认证手段,它以最简单的数字组合方式,取代各种烦琐的个人认证方法。
1993年,银行业务实行电脑联网。其中,与个人关系最紧密的是活期存款,银行从那时开始让储户设置个人密码。为了方便记忆,身份证的后几位数、生日、电话号码、门牌号等,是那时候老百姓最常用的密码。1996年,全国银行系统普及了密码的使用和设备更新。1999年开始,银行存取款必须使用密码就变成了硬性规定。现在,多数银行只要输入密码,凭存折或储蓄卡,就能进行5万元以下的支取,无需身份证。
2000年前后,国内各大网站开始大规模开发电子邮箱,那时候网站对邮箱密码的要求并不太严格,规定只要三个字符以上即可,有许多人就用ABC、123等做密码。在收到了用户邮箱被盗的反馈后,网站将密码最少数位提升至6位。现在这些以数字和字母搭配的“软密码”也越来越不安全了。例如,前不久国内就有某大型网站被黑客侵入,泄露客户的大量隐私。
目前大多银行等涉及高隐私的部门都开发出针对自己安全系统的“硬密码”,即非要在客户端插上一个类似于U盘那样的“密码”,然后再输入相应的软密码才能登录相应的网站。
经过数千年的演化,我们又回到了“虎符”的年代,只不过现在的虎符是电子的了。
㈡ 三国合力破译,二战时期德国使用的埃尼格玛密码机有多厉害
埃尼格玛密码机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更加确切的说,埃尼格玛是对二战时期德国使用的一系列相似的转子机械加解密机器的统称,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型号。 主要是德国科学家们针对当时一再失密的情况,费尽心机发明的密码再加密机,是当时最复杂的保密机器。直到1939年9月,在破译精英们不懈努力和波、法突破德国陆军埃尼格玛密钥的帮助下,英国密码专家们才破译了德国空军的“红色”密钥。但是,埃尼格玛的“黄色”密钥,仍无法掌握密码规律当时,这个密钥还不是被破译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战斗中,英国海军在挪威海岸的一架德机的残骸中,找到了一本密码本表,这才揭开了埃尼格玛的神秘面纱。
㈢ 莫尔斯电码是谁发明的
莫尔斯电码发明于1837年,发明者有争议,是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或者艾尔菲德·维尔。
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密码,Morse
code)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数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于现代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字符之间短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3)德国发明什么密码扩展阅读:
电码分类:
1、美式:作为一种实际上已经绝迹的电码,美式摩尔斯电码使用不太一样的点、划和独特地间隔来表示数字、字符和特殊符号。这种摩尔斯电码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地面电报务员通过电报电线传输的,而非通过无线电波。
2、现代:现代国际摩尔斯电码是由
Friedrich
Clemens
Gerke
在1848年发明的,用在德国的汉堡(Hamburg)和库克斯港(Cuxhaven)之间的电报通信。
1865年之后在少量修改之后由国际电报(International
Telegraphy)大会在巴黎标准化,后来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统一定名为国际摩尔斯电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莫尔斯电码
㈣ 二战时期最早使用的密码是什么
恩尼格玛密码机(德语:Enigma,又译哑谜机,或谜)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
㈤ 英格玛机是谁发明者
恩尼格玛机由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和理乍得•里特于1918年制造。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大体由三部分组成:键盘、转子和显示器。由于其性质,谢尔比乌斯将这种电气编码机械取名“恩尼格玛”(ENIGMA,意为哑谜),它来源于英国作曲家爱德华•艾尔加的《谜之变奏曲》。
谢尔比乌斯在1918年为“恩尼格玛”密码机申请了专利,于1920年开发出产品
㈥ 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发明历史
美国大片《U-571》,告诉人们“恩尼格玛”密码机是战争中,同盟国费尽心机想要获得的尖端秘密,是战胜德国海军潜艇的关键所在。历史也确实如此,对于潜艇作战,尤其是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来说,无线电通讯是潜艇在海上活动,获取信息通报情况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恩尼格玛”密码机则是关乎整个无线电通讯安全的设备,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自从无线电和摩尔斯电码问世后,军事通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无线电通讯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己方接受电文的同时,对方也可“一览无遗”,因此人类历史上伴随战争出现的密码,也就立即与无线电结合,出现了无线电密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所有无线电密码都是使用手工编码。毫无疑问,手工编码效率极其低下,同时由于受到手工编码与解码效率的限制,使得许多复杂的保密性强的加密方法无法在实际中应用,而简单的加密方法又很容易被破译,因此在军事通讯领域,急需一种安全可靠,而又简便有效的方法。
1918年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和理乍得·里特(Richard Ritter)创办了一家新技术应用公司,曾经学习过电气应用的谢尔比乌斯,想利用现代化的电气技术,来取代手工编码加密方法,发明一种能够自动编码的机器。谢尔比乌斯给自己所发明的电气编码机械取名“恩尼格玛”(ENIGMA,意为哑谜),乍看是个放满了复杂而精致的元件的盒子,粗看和打字机有几分相似。可以将其简单分为三个部分:键盘、转子和显示器。
操作步骤
德军的各支部队使用一些不同的通讯线路,每条线路中的恩尼格玛密码机都有不同的设置。为了使一条信息能够正确地被加密及解密,发送信息与接收信息的恩尼格玛密码机的设置必须相同;转子必须一模一样,而且它们的排列顺序,起始位置和接线板的连线也必须相同。所有这些设置都需要在使用之前确定下来,并且会被记录在密码本中。
恩尼格玛密码机的设置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转子:转子的结构及顺序。起始位置:由操作员决定,发送每条消息时都不一样。字母环:字母环与转子线路的相对位置。接线板:接线板的连线。在末期版本中还包括了反射器的线路。恩尼格玛密码机被设计成即使在转子的线路设置被敌人知道时仍然会很安全,尽管在实际使用中德军尽了全力来防止线路设置被泄露出去。如果线路设置为未知,那么最多需要尝试10种情况才可能推算出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密码;当线路和其它一些设置已知时,也最多需要尝试10次。恩尼格玛密码机的使用者对它的保密性很有信心,因为敌人不可能使用穷举法来找出密码。
指示器
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大部分设置都会在一段时间(一般为一天)以后被更换。但是,转子的起始位置却是每发送一条信息就要更换的,因为如果一定数量的文件都按照相同的加密设置来加密的话,密码学家就会从中得到一些信息,并且有可能利用频率分析来破译这个密码。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转子的起始位置在每次发送信息之前都会被改变。这个方法被称作“指示器步骤”。
最早期的指示器步骤成为了波兰密码学家破译恩尼格玛密码机密码的突破口。在这个步骤中,操作员会先按照密码本中的记录来设置机器,我们假设这时的转子位置为AOH,之后他会随意打三个字母,假设为EIN,接着为了保险起见,他会将这三个字母重新打一遍。这六个字母会被转换成其它六个字母,这里假设为XHTLOA。最后,操作员会将转子重新设置为EIN,即他一开始打的三个字母,之后输入密电原文。
在接收方将信息解密时,他会使用相反的步骤。首先,他也会将转子按照密码本中的记录设置好,然后他就会打入密文中的头六个字母,即XHTLOA,如果发送方操作正确的话,显示板上就会显示EINEIN。这时接收方就会将转子设置为EIN,之后他就可将密电打入而得到原文了。
这个步骤的保密性差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操作员将转子的设置打到了密电中,这就使第三方能够得知转子设置。第二,这个步骤中出现了重复输入,而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个弱点使波兰密码局早在1932年就破译了二战之前的德军恩尼格玛系统。但是从1940年开始,德国改变了这个步骤,它的安全性也就提高了。
这个步骤只被用于德国陆军和空军。德国海军发送信息的步骤要复杂的多。在被恩尼格玛密码机发送之前,信息会先被Kurzsignalheft密码本进行加密。这个密码本将一个句子替换为了四个字母。它转化的句子包括了补给、位置、港湾名称、国家、武器、天气、敌人位置、日期和时间等内容。
缩写与指导
德国陆军的恩尼格玛密码机的键盘上只有26个字母,标点符号由字母组合来代替,X相当于空格。在各军种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中,X都相当于句号。有一些标点符号在不同军种的密码系统中被不同的字母组合代替。陆军的系统使用ZZ来表示逗号,FRAGE或FRAQ则表示问号。但是德国海军用来表示逗号及问号的则分别为Y和UD。Acht(意为“八”)和Richtung(意为“方向”)中的字母组合CH则由Q来代替。CENTA、MILLE和MYRIA分别表示两个、三个和四个零。
德国陆军和空军将每条信息都翻译成5个字母的代码。使用四转子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德国海军则将信息翻译成4字母代码。经常用到的词语代码与原词语的差别越大越好。Minensuchboot(意为“扫雷艇”)这样的词语可以被表示为MINENSUCHBOOT、MINBOOT、MMMBOOT 或MMM354。比较长的信息会被分成几个部分来发送。
㈦ 德国的军用密码恩格玛
破译密码是必然的,设计再好的密码由于战争中大量的使用其有效期限是很短的,所以各国都规定有密码的更换期限,到期无论密码是否被破译都要更换。德国人就是太迷恋自己的密码,居然到现在都认为ENIGMA密码是无法破译的,死活不换,无非就是在原有的密码机上做点小改动,对于英国强大的破译系统来说几乎毫无意义。
㈧ 德国的伊尼格玛。
英国的【超级机密】说到【超级机密】首先要从德国的“艾尼格马密码机”说起。”艾尼格马密码机“是波兰人发明的,由于在商业上运气不佳,后来被德国改装成军用新型密码机-“迷”。该机器结构结实、机器性复杂便于携带,尽管在战场被敌方俘获也无关紧要,以为只要调节一下机器上的转子瞬间就会产生无数不同的密码,除非了解程序否则毫无用处。德国统帅部的陆、海、空军以及党卫军和其他国家机构的通信都要用艾尼格马密码机进行加密。因此,艾尼格马密码机也就成了德军“闪电战术”的通讯装置-“迷”。
但二战前夕事情发生变化,1939年,波兰情况部门向英国提供他们多年研制发明的一部“博姆”解码机。60部博姆解码机同时工作10小时就能将德军最新型的艾尼格马秘密机进行解密。英国人对机器进行改装后,把它安放在布莱奇蕾庄园内。正式命名为【超级机密】。
希特勒也经常用艾尼格马密码机同远在北非的隆美尔进行联络。英军住北非部队司令蒙哥马利能够和隆美尔同时看到希特勒的电文。
【超级机密】无疑是摧毁轴心国以及地中海补给线起到了起足轻重的作用。【超级机密】也成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及丘吉尔手中的一张王牌。情报是战争的血液,对“元首”来说毫无价值。德国的失败也就在意料之中!
【超级机密】大本营-布莱奇蕾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