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盟 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1、东盟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获得了统一,由此而展示了自己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东盟不仅理性地面对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和主客观新问题,而且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应对战略与策略。与此同时,东盟对东亚的合作基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并顺应了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与趋向。
2、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共同体的本质是一个以国家集团形式出现的国际垄断联盟。这一联盟存在和发展的唯一途径是使各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更为紧密,逐步实现内部的一体化。欧共体首任执委会主席瓦·哈尔斯坦曾把共同体比作三级“火箭”。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同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1) 建立了关税同盟
建立以取消各成员国之间关税为主要内容的关税同盟。是欧共体的重要支柱。根据罗马条约的规定,关税同盟在12年中分三个阶段最终在1970年1月建成。但实际上关税同盟的建立非常顺利。1968年7月1日,共同关税同盟即告建立,比罗马条约规定的时间提前一年半。这时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全部取消了工业品关税,并实现了10.7%的对外共同关税率,大大推动了共同体内部贸易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
(2)实施了共同的农业政策
作为欧共体实施经济一体化政策另一支柱的共同农业政策的制定,相对比较艰难。它要求国通过逐步取消彼此间农产品关税和统一农产品位格,以实现农产品在共同体的自由流通;同时对进口农产品提高关税,以保护共同体内部的农业生产;建立共同的农业基金用于补贴出口等。由于各成员国中农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不同,农业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因此上述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给不同成员国所带来的利益差异很大。法、意等农业发达国家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上比较积极,而联邦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则提出异议。经过长达10年的争吵和协商,6国终于在1968年达成有关农业政策的协议。8月开始实施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消农产品的内部关税,实现了农产品在共同体的自由流通。1971年后,共同体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共同体具有浓厚保护主义色彩的农业政策有助于刺激西欧农业的发展。
(3)实现货币一体化
随着经济交往的逐步深入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加强,建立货币同盟,实现各成员国的货币一体化使成为必然趋势。共同体诞生初期就提出了货币合作的构想。根据罗马条约的有关精神,共同体在成立不久即成立了咨询性的“货币委员会”,并在60年代初筹建了“经济政策委员会”。为了减少美危机对欧洲金融市场的不断冲击,1969年12月,欧共体在海牙举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决定要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1978年12月,共同体布鳍塞尔首脑会议通过重要决议: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其核心是建立欧洲货币单位,作为共同体的国际结算和储备手段;扩大共同体各成员国货币联合浮动体系,稳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建立货币合作基金,用以帮助成员国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此决议原规定在1979年1月1日实行,后因故推迟到1979年3月正式生效。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是欧洲经济共同体走向经济--货币同盟的重要一步。1986年11月,共同体12国财长会议决定从1987年起,逐步取消外汇管制,实现内部的资本自由流通。
(4) 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政治一体化是欧共体为西欧联合确定的最高目标。战后初期,基于对欧洲地位的下降、美苏的控制与威胁这一现实的认识,一些欧洲政治家便多次表示欲通过欧洲的政治联合来发展自强的想法,但由于各有利益的不同及美国的干预,西欧最终形成了和美国控制下的松散的政治军事合作关系。欧共体成立后,西欧政治联合有了新的凭靠和明确的目标。1961年,共同体波恩首脑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明确宣布“决心建立政治同盟”。但是由于政治同盟涉及到部分国家主权的削弱和国家利益,因此困难和阻力较大,致使政治联合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70年代,在苏联霸权主义和西欧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欧洲国家深感政治联合势在必行。1968年共同体首脑会议发表的公告表示,要为欧洲政治联合铺平道路。
1970年,6国外长会议通过了“关于欧洲政治联合的报告”,把政治合作扩大到外交领域,确定定期磋商和协调对外政策。1972年10月,共同体首脑会议进一步提出了在1980以前建立“欧洲联盟”的宏伟目标,表明了共同体对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决心。1973年,九国外长会议通过关于发展政治合作的第二个报告,决定共同以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参加到世界事务中去,规定每年至少四次外长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同年12月的共同体首脑会议提出了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口号,并为此专门建立了一套专门用以协商外交政策的机构和制度。1974年12月的首脑会议作为出了首脑会议定期化、制度化的决定,并将首脑会议定名为"欧洲理事会。这样,共同体便建立起首脑会议、外长会议、政治司司长会议、专家小组会议等各级会议组成的合作制度,称为“欧洲政治合作”体系。1975年,欧洲理事会决定,将欧洲议会改为直接普选产生,这一决定在1979年得以实施。1979年欧洲议会还第一次把防务问题列入议程,表达了加强防务合作的愿望。1983年,共同体首脑会议宣称将加强外交政策合作,并决定把与安全政策相关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在政治合作中,从1985年起,共同体开始酝酿“欧洲防御计划”。
3、西欧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政治方面:以共同体为主体的西欧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欧洲来说,共同体一体化深化了西欧各国式族利益的共同性及相互依赖性、相互渗透性,改变了西欧国家间的国际关系,使它们放弃了敌对关系而选择了伙伴关系,政治协商取代了武力争夺,从而维护了欧洲的和平局面,推动了世界和平的发展。
经济方面:经济一体化使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欧共体作为一个整体逐渐成为同美苏相抗衡的重要一极,有利于世界要民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推动世界格局的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西欧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区域经济集团是建立在自山贸易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导致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特征。
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可以消除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等障碍,卜d时也为市场容m:的扩人和市场的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区域内自山贸易在淘汰成员国的劣质产品的}司时,又鼓励扩人再生产其优质产品,这就促进了区域内各国生产的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每个国家都集中自己的有限资源生产效益最高的产品。生产规模的扩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洋低成木,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
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战后,经济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迅速增加,共}司的经济贸易政策纷纷登台。如欧},r旱在20 111_纪60年代后期就率先实现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 } .J },r日标,即在} } .J },r国内部消除关税壁垒,对外则实行统一的贸易壁垒,到}欢
统一人市场建成后,基木实现了无国界限制的商品、资金、劳务人员的自山流动。_比美自山贸易区成立后,也确立了将在巧年内取消关税壁垒和其他限制,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山流通。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III_界贸易领域竞争的产物,它有力地推动了III_界贸易自山化的进程。
3.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经济个球化的进程。就发展阶段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上是经济个球化在一定区域内深化和加强的反映。经济个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突破国家的界限,要求有关国家在经济上以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在更人的范围内有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区域经济集团就是通过签约的方式结为不}司性质的经济联}}}, JI允许各成员国的生产要素在木区域内自山流动,从而提!p成员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在某种程少夏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个球化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从生产、贸易、金副;三个角少夏石,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通,而日_亦能提!气资源配置的效能l1-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加快经济个球化进程
2. 急求东盟与欧盟参在的差异
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成立。成立几十年来,东盟已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现任东盟秘书长王景荣 。
东盟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创始成员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10个成员国。东盟10国的总面积有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 3亿(1998年统计数字)。观察员国为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10个对话伙伴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 东盟成员国GDP概况
东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和互利的合作。
东盟主要机构有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常务委员会、经济部长会议、其他部长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以及民间和半官方机构。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自1995年召开首次会议以来每年举行一次,已成为东盟国家商讨区域合作大计的最主要机制,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常务委员会主要讨论东盟外交政策,并落实具体合作项目。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出版有《东盟常务委员会报告》、《东盟通讯》等刊物。
最初的15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
新加入10国——塞浦路斯、马耳他为地中海岛国,其余8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均在中东欧,它们在雅尔塔会议上被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冷战时期属于苏联阵营.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现有15个成员国,分别为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5月1日后,欧盟将新增10个成员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欧盟扩大到25国后,面积将达到400万平方公里,人口增至4.5亿,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亿美元。
3. 东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
东盟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要指导思想。
4. 东南亚国家联盟在世界范围影响如何
联合和对抗永远是世界的两大主要的格局。当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强大,这时必然有一个国家或集体在与之抗衡;当一些国家能力较弱,无法独自在漩涡中斗争时,必然会联合起来一些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国家组成联盟进行抗衡。这种情况早在我国的战国时代就已经发生,当时秦国在经历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其他六国逐步衰弱,于是“连横合纵”说异军突起,想要维持自己的政权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减少被颠覆的命运,形成了六国对抗秦国而秦王扫六合的历史。
二、深刻影响亚太地区格局和发展
亚太地区的问题,东盟的参与和决定十分重要,也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和大国的利益。东盟的经济对于亚洲经济也是不可忽略的重大组成部分,其拥有众多航道、口岸,并且盛产热带作物,使得东盟对于世界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贡献,并且廉价的劳动力让诸多工厂在东盟国家建立。
未来东盟的发展将会给世界注入新的活力,影响着未来世界大格局的深刻变革。
5. 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首先,东盟是否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欧盟在成立之前,欧洲统一的思想就已流传,在煤钢共同体之后,欧盟所作的每一步都在推动欧洲的一体化。并且从1951年至今,我们确实看到欧盟在作了很多努力,从其欧洲一体化推进时间表中可以看出。另外国际上目前对欧盟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概念。都普遍承认他是一个强大的共同体,并不仅仅因为其经济实力强大,而在于这个同盟本身的强大。所以相比之下,东盟从成立至今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目标来推动同盟的发展。东盟成立的时间并不比欧盟晚很多年,但是其主要活动中寥寥无几,也没有对成员国的国际中的经济活动起到太多的帮助或解决纠纷的作用。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超国家机构的发展需要很大的努力,但是东盟国家是否有这样一种明确的目标给他们产生一种明确的动力。或者说东盟国家在这么多年中,是否感觉到东盟在进步。其次,东盟建立的经济基础是否强硬。欧盟是从一个经济共同体发展的,欧洲的经济状况达到一个需要各种资源迅速高效的流通这一阶段,所以这种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有其实质的经济性和当时政治性的原因。而东盟国家,不仅仅是很多国家贫穷的问题,国家间贸易的对象也并不在于对方。相互之间的依赖度不是那么强。可以看出的是欧盟成立后很多是处理内部的经济问题,对外经济问题则是立场一致,保卫同盟的利益,而东盟貌似现在在经济问题上,更多是要跟中,日,美,澳等国家进行协商合作之类。那东盟国家的合作本身经济基础是否强硬呢,还是只是将几个国家集合在一起,使得说话时稍微有力些呢~~~那个同盟内国家间关系是太大了,不太好说,从同盟的历史和作用中考察资料,多少可以了解到国家间的关系如何。
6. 东盟十国最穷的是哪个国家
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拓展资料:
共有10个成员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在11个东南亚国家中,只有东帝汶没有加入东盟。因为东帝汶太穷,无法在所有东盟成员国开设大使馆,而且不符合加入东盟的标准。目前,东帝汶是东盟观察员国,加入东盟只是时间问题。
最富有的国家是小国,比如瑞士和法国东南部盛产石油的摩纳哥公国,那里深受世界精英和富豪的欢迎。美国并不是一个特别富裕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和个人债务和人均GDP都很高。最贫穷的国家,在亚洲和非洲的高山中,在黑非洲和沙漠中。比如尼泊尔,不丹,缅甸,朝鲜,乍得,马里。
东盟的目的和目标,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在该地区的精神平等和合作,并奠定基础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社区为了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它于1967年8月8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成立,现在有10个成员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在11个东南亚国家中,只有东帝汶没有加入东盟。因为东帝汶太穷,无法在所有东盟成员国开设大使馆,而且不符合加入东盟的标准。目前,东帝汶是东盟观察员国,加入东盟只是时间问题。
起初,东盟只是一个保护自身安全利益和维持与西方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讨论经济和文化合作。此后,东盟各国加强了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组织。
7. 现在的东盟10国里,哪国的经济发展的比较好
东盟10国里,目前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应该是新加坡,它是现在东盟10国里唯一一个被世界银行承认为发达国家,虽然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只有719平方公里,是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国家,但是,在2017年,新加坡的经济总量却达到了3239亿美元,人均GDP达到5.7万美元,这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数一数二的,高出了其他东盟国家一大截。目前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如果把东盟十国看成一个整体,他们的经济总量就可以排在了第五名,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而作为东盟的成员国之一的新加坡,一直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还是世界着名的金融和贸易中心,这也让近年来的东盟的地位不断上升。
8.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具体内容如下:
东盟10个成员,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政治制度,或者是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均有非常大的差别。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最发达的国家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6880美元(2005年,下同),而最低的缅甸只有199美元,前者是后者的几十倍;再看社会政治制度,既有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也有实行军人政治的国家,还有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在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差异性就更大了,既有以伊斯兰教徒为主的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也有以佛教徒为主的国家(如泰国、老挝和柬埔寨),还有以天主教徒为主的国家(如菲律宾),东南亚国家虽然都实行政教分离,均为世俗国家,但是,上述宗教在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角色,宗教是不同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宗教信仰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国文化和文明的差异性。
希望我的答案能够让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