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虎式坦克是怎样的
虎式重型坦克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的重型坦克。虎I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
虎式坦克是由德国亨舍尔公司研制的。1933至1945年期间,亨舍尔公司生产了大量的战车、导弹与军用飞机,其中最为着名者即虎式战车。虎式坦克于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开发过程几经周折。到1941年亨舍尔公司和其他三家竞争对手(保时捷,MAN,和奔驰)分别提交上一款35吨左右,配备75毫米火炮的坦克设计方案。然而德军在总结对法国军事行动中遭遇到敌方坦克的威胁时,发现地面防空部队的88毫米防空炮在一次违规操作中将来袭的20多辆英法联军坦克杀得大败而归,遂在1938年国会中强烈要求将88毫米炮装到新型坦克上。伴随着苏联T-34型坦克的诞生宣告了这些设计的必要与紧迫。据亨舍尔公司一位设计师说:“军事专家深为震惊,他们发现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竟无一款坦克能与T-34匹敌。”于是,定制标准立刻提高,包括车重增加到45吨,并配备一款88毫米火炮。新坦克的原型车必须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上亮相。由于研发时间有限,原先较轻的底盘设计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压力,因而该车可靠程度、稳定性相对降低了。不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丝毫没有借鉴T-34坦克的设计经验——斜坡式装甲在防穿透方面的优势。但采用厚重、制造质量优良的直面装甲,实战中表现亦是毫不逊色。
虎式坦克在生产出来之后被匆忙投入实战,其实最初漏洞百出。因此,所有大小改动,都直接在生产环节上完成。最为显着的改动是后期型号降低了炮塔,并为乘员提供更为安全、较易于逃生的驾驶舱。为降低成本,防水能力和空气净化/调节系统被取消了。
虎I在1942年8月开始生产,而在1944年8月生产了1,355辆后停止。开始生产时平均每月25辆,而1944年4月已增长至每月104辆。增长的顶峰在1944年7月1日达到671辆。后来由于英军轰炸机昼夜不停地对德军的兵工厂进行轰炸,导致虎式坦克的产量下降了一半多。
在诺曼底登陆战中,虎式重型坦克达到了巅峰,一位德军上尉驾驶虎式坦克把英军25辆坦克打掉,同时还摧毁了28辆半履带车辆和卡车。同时,在东线(马里诺沃小村)一场战斗中也有一辆虎式坦克干掉了20多辆包括先进的IS2重型坦克在内的苏军坦克,但是,当时这些苏联坦克正在小镇空场上热车,苏军车组完全没有想到刚击退的德国坦克师,居然碰巧遇到了一个虎式小队的支援,而且这支小队里居然有3个是德国虎式王牌前五名中的。由于战术优秀,两台侦查进村的虎式坦克不到两分钟摧毁8辆还在热车的斯大林2型坦克。这里可以从侧面了解虎式坦克炮弹再装填的速度。
虎式坦克虽然强悍,但也不能挽救纳粹德国的失败命运。虽然虎式为纳粹德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它最终还是被“虎Ⅱ”所取代。虎式坦克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19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4辆。“虎I”被装备到一些独立的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营一连,参与对苏联的侵略战争。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营的“虎I”式坦克第一次在非洲参战。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墙上画它,会把二战的盟军新兵给吓跑,足以见它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
德国虎式坦克
2. 德国虎式坦克资料与全部战绩(图)
。 重量: 56 吨(早期); 57 吨(后期) 乘员: 5 人 发动机: 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 时速:38公里(公路)/15~21公里(越野) 行程: 160 公里 全长: 8.45m 高: 2.93m 宽: 3.4-3.7m 武器: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弹发射器(S雷) 弹药: 88mm——87发 7.92mm——4500-5700发 装甲:(57吨型) 炮盾 135-150毫米 0度 镍铬锰高压铸钢(非重叠部分) 炮塔正面 102毫米 9度 PP7182 镍铬锰钼轧制钢(被炮盾完全遮挡) 炮塔侧面 82毫米 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炮塔背面 82毫米 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炮塔顶部 40毫米 9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首上 102毫米 9度 PP7182 镍铬锰钼轧制钢 车体首中 63毫米 8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首下 102毫米 -25度 PP7182 镍铬锰钼轧制钢(有时外挂附加履带) 车体侧上 82毫米 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侧下 63毫米 0度 钢种E22 镍铬锰轧制钢(被负重轮遮挡) 车体后部 82毫米 -15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前顶部 40毫米 90度 E22 镍铬锰轧制钢 车体后顶部 25毫米 90度 E32 铬锰轧制钢 车体底部 25毫米 90度 E32 铬锰轧制钢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50%概率击穿 高质量靶板 弹药 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弹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弹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编辑本段Tiger II(虎王)型坦克 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它采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装备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径的KwK 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的一种很难对付的坦克,仅有一些火炮在较近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对它构成威胁。不过“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国重型坦克一样,弱点在于它的机动性能。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单位功率较低,且行动装置也经常出问题,所以这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环节。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参战,接着又在7月在波兰作战,第503坦克营的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也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由于技术原因,这两个连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到1944年8月结束之前,这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毁了。此后,“虎王”坦克参加了东西两线很多战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战役。尽管机动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经验的坦克手里,“虎王”是一种威力很强大的坦克,它火力强大,防护超群。不过由于“虎王”坦克生产数量少,参战时间短,并没有对二战的最终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
3. 德国虎式坦克详细数据
简介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的重型坦克。虎I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
在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为Pzkw VI Ausf. H,但后来重新设计成为Ausf. E (Ausführung Ger. "version")。这名字同样跟Mark VI-E、Panzer VI-E、PzKpfw VI-E或Sd.Kfz. 181 (Sonderkraftfahrzeug 181)一样知名,尽管公众通常只知它们的名字是虎I或简单称为虎。虎这个绰号是由斐迪南·保时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设计概念同时延用到其他车辆上面,包括包括虎II(虎王)坦克和突击虎式突击炮。
虎式的乘员教范,虎式坦克乘员手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纪念品。
发展历史
虎式坦克于1937年春季开始研发,开发过程几经周折。到1941年亨舍尔和其它三家竞争对手(保时捷,MAN,和戴姆勒·奔驰) 分别提交上一款35吨左右,配备75mm火炮的坦克设计方案。然而,苏联T-34型坦克的诞生宣告了这些设计的过时。据亨舍尔一位设计师埃尔温·阿德勒讲:“军事专家深为震惊,他们发现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竟无一款坦克能与T-34匹敌。”于是,定制标准立刻提高,包括车重增加到45吨,并配备一款88mm火炮。新坦克的原型车必须在1942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上亮相。由于研发时间有限,原先较轻的底盘设计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的压力,因而该车可靠程度、稳定性相对降低了。不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丝毫没有借鉴T-34坦克的设计经验:斜坡式装甲在防穿透方面的优势。但采用厚重、制造质量优良的直面装甲,实战中表现亦是毫不逊色。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保时捷和亨舍尔提交了样车,在面见希特勒之前于拉斯滕堡作了比较测试。最终采取了折衷方案,亨舍尔的基本架构被采用,而换装保时捷的炮塔。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19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Ⅰ",并且开始批量生产。
虎式坦克正式定名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六型装甲战车,E改型)批量生产开始于1942年8月。但是军方也同时订购了90辆保时捷设计的车体加装固定战斗室改装为坦克歼击车使用,即人们常说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库尔斯克会战后,残存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进行了细节改装并加装了前机枪,于1944年2月27日被正式更名为“象式坦克歼击车”。其中654重驱逐坦克大队还得到了一辆改装过的象式坦克歼击车,此车把固定战斗室改为了虎式坦克的活动炮塔,等于又重新拼出了一辆保时捷虎,估计这也是唯一的一辆实战用的保时捷虎。
虎式坦克被匆忙投入实战,其实最初的产品漏洞百出。因此,所有大小改动,都直接在生产环节上完成。最为显着的改动是后期型号降低了炮塔,并为乘员提供更为安全、较易于逃生的驾驶舱。为降低成本,防水能力和空气净化/调节系统被取消了。
虎I在1942年8月开始生产,而在1944年8月生产了1,355辆后停止。开始生产时平均每月25辆,而1944年4月已增长至 每月104辆。增长的顶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辆。一般而言,它用了两次生产期(前期型及后期型)生产虎I(PzKpfw VI)和同期的德国坦克一样。当虎II(Tiger II Ausf B)开始在1944年1月生产时,虎I逐步淘汰。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诺曼底登陆战中,一个上尉驾驶虎式坦克把一个纵队的英国坦克给干掉了。虽然虎式为纳粹德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它最终还是被“虎II”所取代。虎式坦克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19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被装备到一些独立的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营一连。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营的“虎I”式坦克参战。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墙上画它,会把二战的盟军老兵给吓跑,足以见他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
设计特色
虎式坦克的设计概念不同于德国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设计强调机动性、防护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虽然德国早期的坦克火力往往不及其它对手,然而战术上的优势抵销这些不利条件。虎I坦克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着重火力和装甲的而适度牺牲机动性。但事实上,虎I的机动性只是没有提高,而和之前的III号、IV号相同,也就是仍然拥有德国中型坦克的机动性,虽然比不上M4和T-34,却是全世界机动性最好的重型坦克。重型坦克的设计工作在193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但是没有计划生产。而真正刺激虎I的出现是为了对付苏联T-34。尽管大体上的设计和外型类似Ⅳ号坦克(中型坦克),但虎I坦克的重量足足是Ⅳ号坦克的两倍,重量的增加来自于更厚装甲,大口径火炮,以及必然产生庞大的燃料和弹药储存空间、较大的引擎、更坚固的传动及悬吊系统。
虎I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有135毫米厚,相较之下四号坦克车身前方只有80毫米的厚度而炮塔正前方也只有57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其是来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弹,因为其135mm炮盾和102mm炮塔正面是重叠的,使得要从正面贯穿虎I坦克的炮塔几乎是不可能。同时,虎I坦克的车顶也拥有25mm-40mm厚的装甲,比当时任何其它国家的重型坦克顶部都厚,和大多数中型坦克的侧面差不多(如III号、IV号坦克的侧面是30mm装甲,M4谢尔曼坦克的侧面是38mm装甲),能够抵挡远距离落下的大口径炮弹。虎I坦克大部分的装甲是垂直与其它结构相连接的,并采用了咬合连接形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性能。同时咬合的装甲块之间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铆接),焊缝质量很高。
虎I坦克对多数桥梁而言过重,因此它被设计可以涉水四米深。这要求特殊的机制来透气和冷却。潜水需有30分钟准备。炮塔和枪必须被固定于前方位置并且密封。而且在坦克后部需高高升起一只大型呼吸管。只有初期495辆虎I坦克装有潜水系统,所有的后期型虎I坦克都只能涉水两米。
虎I坦克后部有个引擎室,两个可对流隔舱置于两侧,每个隔舱都有油箱、散热鳍片、散热风扇。引擎最初是设计使用一具 21公升 12汽缸 迈巴赫 HL210 P45汽油引擎 650匹马力(实际测为641匹,478千瓦),虽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动力不敷使用,这很快被升级了到HL230 P45 23公升 700匹马力(实际测为690匹,515千瓦)。引擎为直列式汽缸,汽缸间角度约为60°,惯性启动器安置在右侧,也可穿过坦克后部的洞口透过链条驱动,引擎可透过车顶的舱口吊起。
汽油引擎在后部下方并连结前方的齿轮箱,11吨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给动力的液压驱动系统推动,即使如此,自转一圈需要一分钟。悬吊系统使用了十六组 扭力杆,为节省空间,负重轮摆臂一侧向前而另一侧向后,每只负重轮摆臂装有三个负重轮,提供更好的乘驾。负重轮直径为800毫米并且相互交错,要拆除内侧损失橡皮胎(经常发生)的负重轮,得一并卸下数个外侧负重轮。这复杂系统有一定的缺点,负重轮间的间隙因下雪或泥土因为结冰而无法动弹。苏联于凌晨的攻击时偶然发现此时虎式是可能处于无法移动状态。新的全钢制负重轮设计出来,橡皮胎制于内部,最终全面取代。履带725 毫米宽(是史无前例的)。铁轨运输有限尺寸大小时,于外侧负重轮必须被卸下,并且需更换较狭窄的520 毫米履带,即使优良的坦克乘员也须20分钟更换。
内部布局是德国坦克特点。前方是开放乘员组隔间,驾驶和无线电操作员分别坐于前方齿轮箱两侧。在他们后面地板区绕着炮塔底板围拢了形成连续的平实表面。这帮助装弹手检查放在履带上方隔间内的弹药。二个人坐在炮塔内,射手在炮的左边,车长在他之后,装弹手有一个折迭的位子在炮塔内,而从炮塔底板到车顶有157公分高。
虎式坦克采用88毫米口径电动击发KwK 36 L/56(L/56指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6倍),由克虏伯公司研发并生产,炮塔有一个圆型的地板。主炮的支撑及发射机制则发展自德国着名的88高射炮,其88毫米36 L/56 衍生型是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II坦克 88 毫米 Kwk 43 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该高射炮。是二战时杀伤效率最高的几款坦克炮之一。并配置了极为精确的蔡司TFZ 9b 瞄准器,准确度惊人,该炮可装载三种型号弹药:PzGr.39 弹道穿甲爆破弹、PzGr.40亚口径钨芯穿甲弹和HI. Gr.39型高爆弹(HEAT)。虎I的主炮发的炮弹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轨迹而飞行,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发炮,而连续5发是落在一个16英吋×18英吋的目标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于1哩(约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可是作用并不太大,因为在二战中的战争距离是远比一哩近的。
其它新特点是液压控制可变速齿轮箱和半自动传动系统。坦克的极端重量并且意味需要新的操控系统,替代用于轻型车辆的离合器和煞车设计,衍生型的英国Merritt布朗单齿轮系统被使用了。虎式坦克的操控系统是双斜齿轮类型,意味着有两个不同且固定的轴借由不同斜齿轮相互扭动,坦克配有有八段速度齿轮箱,因而有十六种斜齿轮运作。在必要情况下,最小半径旋转要透过单边煞车来进行旋转。虎式的操控系统在它的时代来说是容易使用的。但是,虎式坦克的移动性能仍有待改进。当虎式坦克拖曳一只抛锚的虎式坦克时,引擎经常过热和有时导致引擎故障或起火,因为这些原因虎式坦克被禁止用来拖另一只抛锚的虎式坦克。如果履带发生故障,经常都需要两辆虎式坦克拉拖动一辆。故障的履带对坦克自身也是很大的问题,由于履带是高度绷紧的,经常都不能单靠移除履带插销来拆除履带,有时甚至是用炸药包来炸开几段的。单辆德国 Sdkfz9 Famo 半履带拖车无法拖曳虎式坦克,需增加到三辆 Sdkfz9 Famo 半履带拖车才能拖曳一辆虎式坦克。
虽然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当中重武装和重装甲的坦克,盟军坦克的一名强大的对手,但设计过于保守且有一些严重缺点。平的钢板面明显的没有参考到T-34的倾斜钢板的设计,要求结实增强重量已提供充足的保护。坦克的重量紧密压在悬吊系统上,导致于维修困难,再耐用的悬吊系统也不堪使用。
虎I坦克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它的非常高生产成本。对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 40,000辆美国M4谢尔曼式坦克和58,000 辆苏联T-34系列坦克,与1,355辆的虎I 坦克和 500辆的虎II坦克比较。德国的设计在时间、原材料和费用(德国马克)都是昂贵的。虎I坦克的成本相当于当时Ⅳ号坦克的两倍和Ⅲ号突击炮的四倍。
作战评价
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19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虎式坦克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虎式坦克的重量限制了能通过的桥梁,另一个缺点在于以液压操作的炮塔机件转动的十分缓慢,炮塔可以人工转动,除了在对角度的微调外,极少在战场上做如此的动作。
虎式坦克能够在1600米内有效摧毁绝大多数对手,比如T-34、M4谢尔曼式坦克或是丘吉尔坦克(包括丘吉尔IV)。然而,采用76.2mmF-34坦克炮的T-34使用APBC在任何距离上都不可能击穿虎式的前装甲,100米~200米击穿处虎I坦克的侧面。但如果使用HVAP(BR-350P型穿甲弹),可以在中距离(大约600米~700米内)击穿侧面。盟军的6磅炮(口径57毫米)使用普通弹能在700米距离上击穿虎的侧面装甲,威力大于苏军76毫米火炮。T-34-85 85mm火炮的APBC穿甲弹只能在800米击穿虎I坦克的车体正面,只能在500米击穿虎I坦克的炮塔正面,零距离也无法击穿虎I坦克的防盾。但是使用HVAP(BR365P型穿甲弹),估计可以在1200米击穿虎I的首上装甲,在600米击穿炮盾装甲。M4谢尔曼式坦克的75mm火炮同样只能在200米~300米内击穿虎I坦克的侧面装甲,零距离也无法击穿正面。M4谢尔曼式坦克的76mm火炮理论上可以在600米击穿虎I坦克的首上装甲,在1300米击穿虎I坦克的侧面。理论上如果发射HVAP弹药(经常短缺),甚至可能在1200米左右击穿虎式的首上。但是美国士兵撰写的《死亡陷阱—M4坦克》一文中指出,M4/76也不能在正常距离击穿虎I的正面,没有任何M4坦克在273米以外击穿虎I坦克正面的记录。斯大林-2的122毫米火炮理论上在1500米左右无论击中什么位置,都可能一发击毁虎式坦克。英国人为雪曼萤火虫装备的17-pounder炮,发射普通穿甲弹APCBC时,理论上可以在1500米击穿虎式正面。如果发射APDS弹,理论上可以在2500米的距离左右击穿虎式的前装甲。不过由于英国的APDS远距离精度下降严重,目前没有看到该火炮在远距离正面击毁虎I的实战记录。为了击毁虎式坦克,对方的坦克有时被迫进行一次 侧击以求得到击毁虎式坦克的机会。
常与虎式坦克一并提及的人物:
SS-Haupsturmführer(军衔名)米歇尔·魏特曼(所属 第101 SS-坦克部队),他被后世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坦克指挥官之一,他被称为一个传奇。他从基层做起,指挥过各式各样的车辆,直到他成为一位专职的虎式坦克指挥员。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以后的一星期,6月13日由魏特曼领导的第101独立重坦克营的第二连,在波卡基村遭遇英军,当时魏特曼击毁盟军超过24辆军用车辆,其中当然包含了不少英军的主力坦克,直到波卡基村战斗当晚,魏特曼的虎式毁于英军的轰炸。
国防军陆军502虎式重战车营第二连排长,奥托·卡里乌斯,公认的二战期间德军战车击破王,同时也是历史上击破战车最多的坦克指挥官,1944年7月22日那里维亚村,2辆虎式战车在卡里乌斯指挥下,20分钟内击毁苏军包括JS1重型坦克在内的共20辆坦克(大部分苏军坦克手未在坦克里,而是在外面和步兵休息,卡里乌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其个人击破战车总数:170辆左右、战防炮130门,大部份是在东线获得的。
主要性能
重量: 56 吨(早期); 57 吨(后期)
乘员: 5 人
发动机: 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
时速:38公里(公路)/10-20公里(越野)
行程: 140 公里
全长: 8.45m
高: 2.93m
宽: 3.4-3.7m
武器: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弹发射器(S雷)
弹药: 88mm——92发 7.92mm——4500-5700发
装甲:(57吨型)
炮盾 135毫米 0度
炮塔正面 102毫米 9度(被炮盾完全遮挡)
炮塔侧面 82毫米 0度
炮塔背面 82毫米 0度
炮塔顶部 40毫米 90度
车体首上 102毫米 9度
车体首下 102毫米 -25度
车体侧上 82毫米 0度
车体侧下 63毫米 0度 (被负重轮遮挡)
车体后部 82毫米 -15度
车体前顶部 40毫米 90度
车体后顶部 25毫米 90度
车体底部 25毫米 90度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50%概率击穿 高质量靶板
弹药 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弹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弹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编辑本段
虎式Ⅱ型坦克
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它采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装备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径的KwK 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的一种很难对付的坦克,仅有一些火炮在较近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对它构成威胁。不过“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国重型坦克一样,弱点在于它的机动性能。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单位功率较低,且行动装置也经常出问题,所以这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环节。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参战,接着又在7月在波兰作战,第503坦克营的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也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由于技术原因,这两个连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到1944年8月结束之前,这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毁了。此后,“虎王”坦克参加了东西两线很多战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战役。尽管机动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经验的坦克手里,“虎王”是一种威力很强大的坦克,它火力强大,防护超群。不过由于“虎王”坦克生产数量少,参战时间短,并没有对二战的最终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
4. 德军的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
德国工业最初开始重型坦克的设计工作是在1937年,即使在当时人们都认为PzKpfw
III和IV将比它更适合于既将到来的战争。但是当德国的装甲车在1941年的俄国遭遇到苏联的T-34's和KV-1's时,战争对于更新重型坦克的急迫性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了。最终这导致了在一辆坦克的规格之内拥有一门88MM炮,45吨的重装甲以及速度和可操纵性。保时捷公司在一开始影响了这种新坦克的设计,但是他们遭遇了严重的复杂因素。亨舍尔(HENSCHEL)公司当时也开始研制并依附于拥有自己的原型,于是设法说服保时捷公司使他们说出早期的重型坦克设计。两个公司将各自研制出的坦克原型准备好,以备在希特勒1942年4月20日他生日的时候视察。保时捷和亨舍尔(HENSCHEL)的坦克在经过这次考验后,希特勒不顾与DR.
FERDINAND
PORSCHE’S(保时捷公司的老总)的友谊,毅然宣布亨舍尔(HENSCHEL)公司研制的坦克获胜,当然这次获胜一大部分应归于它较高的机动性。
在1942年8月虎式坦克被规划好开始正式生产。建造一个虎式坦克将用去300,000工时,这几乎是建造豹式坦克所需工时的两倍。一辆虎式坦克的平均成本是250,000德国马克,对照一辆PzKpfw
III的造价是RM96,200,一辆PzKpfw IV的造价是RM 103,500而一辆PzKpfw
V豹的造价是RM117,000,这些数字还不包括武器和无线电。这种新型坦克正式命名为Panzerkampfwagen VI H (88mm) (SdKfz
182) Ausfüung H1。虎式坦克计划被认为是在1942年3月装甲部队开始提到虎式坦克的时候构思设计的。
那时虎式坦克被介绍为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坦克,它的88MM炮是非常强大的,它巨大的装甲可以使它几乎不受进攻的影响及时抵达预定目标。即使它渐渐变的几乎象神话一般的比例是可怕的,但它初次登场战斗却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初经历战斗的4辆虎式坦克是在1942年8月派遣到列宁格勒地区。虽然他们的装甲是不能穿透的,但不幸的是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它们在越过沼泽地形展开一列纵队单行时四辆坦克全部被破坏,(其中三辆坦克在随后修复)。但是学术上的和其他的单位不顾这个坏的开始,仍然立刻的把虎式坦克的策略很快的培养和装备于虎式坦克上。到1942年底,虎式坦克的编队已经被配制到俄国,非洲和意大利,训练中心则被确定在德国和法国两个国家,最后调度补给的虎式坦克将有十个重型坦克军营,一个训练军营,三个党卫军重型坦克军营和大德意志帝国装甲车手榴弹兵师,还有少许的额外编队被认为是虎式坦克群的少数。 克,一辆帝国师的虎式坦克经过装甲榴弹兵们的身边在1943年到1944年期间的俄国,虎式坦克创造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它们摧毁了及大数量的敌军装备,俄国坦克群经常只是在视野里发现了虎式坦克就会导致他们的全体撤退。在北非和意大利他们有着相似的成功,对同盟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在1943年2月1日,英国俘获了一辆完整的虎式坦克随后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测试。结果令他们沮丧,他们找到的虎式坦克有着真正卓越的射击平台和非常好的保护几乎连最大的反坦克炮也不能将其摧毁。
虎式坦克在同盟军士气上的影响,知名的有“虎式坦克恐惧症”,它强大的影响导致了英国将军蒙哥马利禁止一切报告提及虎式坦克在战斗中的威力。但或许虎式坦克们最伟大的名声是来源于在诺曼底的一次单独作战,在那党卫队着名的指挥官Obersturmfürer
Michael
Wittman在很短的时间内仅用一辆虎式坦克摧毁了由25辆坦克组成的一整个纵队,14辆半履带车和14辆履带式小型火炮装甲车。由于盟军的空中优势,虎式坦克们在诺曼底和法国主要是担当静止的防御任务,这样即保存了燃料因为虎式坦克通常消耗大量的汽油,同样也保持了机器故障的最小值。
Michael Wittman和其坦克全体人员站在他们的虎式坦克前贯穿整个战争中虎式坦克最大的弱点是其极差的机器可靠性。如果预防的维护不能有规则的进行的话,那么机器的传动不久就无法应付这个巨大的重量。结果是多数的虎式坦克由于机器故障被他们的机组人员抛弃和毁坏。由于虎式坦克的重量原因大多数的救援车将不能对受损的虎式坦克进行拖车救援,虎式坦克经常抓其中几辆去执行救援其他那些在外面遇到麻烦的同伴,虽然这样做是违反规定的。重叠的负重轮同样引发一些问题,冻结的泥土和残骸经常会产生阻塞,这个原因让坦克履带脱节或完全被冻在了原地。庞大的尺寸是虎式坦克另一个弱点,很多桥梁不能支撑他的重量,很多路线它需要提前进行侦察以保证道路足够广阔可以使它通过。虎式坦克有其专用的火车来运输,在运送过程中虎式坦克被换上特别的运输履带因为它比较狭窄能更好的适应运输,当然这就意味着运送时换履带的工作不是由坦克的车组人员完成的。
一辆虎式坦克正在等候其外部负重轮和作战履带
虎式坦克两处最好的实力表现是它的主力炮和它的重装甲。虎式坦克的88mm KwK 36
L/56型的主炮是最强大的反坦克炮比当时任何一个部队中所使用的都要强大,它能够击穿1400米外厚达112毫米的装甲。虎I型坦克拥有所有德国坦克中最优质的装甲,这种轧制的由镍钢作成的金属板其硬度超过了二战期间所有其他坦克上同类装甲的硬度级别,这也就意味着它拥有非常好的防御能力,它的应用使虎式坦克拥有强大厚度,起到了极好的保护作用,但是也导致了虎式坦克的极端重量。虎式坦克结合了这种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炮成为了几乎无敌的坦克。敌军的坦克手们通常看着他们自己的车辆被来自远方的炮火很快的摧毁而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的炮弹打不到远方的虎式坦克。虎I型坦克的重量和尺寸决定了它拥有非常强大的机动性,而且它每小时只比Panzer
III型和Panzer IV型坦克慢2公里而已。
虎I型坦克变成了二战中传奇的机动车辆之一,它在模型家,装甲狂热者和二次大战的史学家们之间成为一个流行的主题。如今在英国的Bovington坦克博物馆中只停有一辆虎I型坦克,那就是非常着名的编号为131的虎式坦克。以比现今旧的标准来说,虎式坦克曾经以最强大的火力机器而被收录进世界兵器发展史同样被收录的还有伟大的虎式坦克的设计。1943年2月 引擎之间增加了透气层。履带外围改变使用18个螺栓。
1943年 变更使用的过滤器。后方舱板使用了三角盖。增加了指挥官用的潜望镜增加。
1943年4月 增加了三个备用履带。履带外围改变使用12个螺栓。增加了2个备用履带支架。
1943年5月 更换引擎为Maybach HL230.
1943年6月 取消了部分烟雾发射器。
1943年7月 修改了炮塔上的出入仓门。开始使用Zimmerit防磁涂层。
1943年8月
唯一的一个前车灯被替代成了双重灯(左右各一个)。
1943年9月 顶部和后方增加了更多的支架。
1943年10月 彻底取消烟雾发射器。取消了履带装载箱。取消了空气滤清器系统。
1943年11月 增加了外部的支架。
1944年1月 增加了20吨起重器。取消了铁锹。
1944年2月
原本是橡胶边的辅助轮被钢材所代替。移动了外部工具的位置。
1944年3月 炮塔塔顶增加到40mm厚度。
1944年4月 燃料箱材料开始使用木制板。
1944年6月 增加了一个逃命仓盖。
虎式坦克主要性能
重:56吨(早期)
57吨(后期)
乘员:5人
发动机: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
速度:38公里(公路)
全长:8.45m 高: 2.93m 宽: 3.4-3.7m
武器: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烟幕弹发射器(早)
弹药: 88mm——92发 7.92mm——4500-5700发
装甲:25——100mm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弹药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弹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弹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虎式坦克的变化过程
1942年8月 增加了伪装挂钩\烟雾弹发射架\工具箱。
1942年9月 增加了缆绳
1942年10月 增加了后方天线。增加了铁锹。
1942年11月 安装了空气滤清器。加强了防护装甲。增加了防护裙(履带防护板)。
1942年12月
增加了紧急逃生舱盖。增加了更多的防护裙(履带防护版)
早期型虎式坦克
虎I型坦克线图
早期型虎I H1型。炮塔两侧有发烟罐,后侧有用以放置备用部件的标准储物箱。底盘侧面是分成4部分的边裙,后部有空气滤清器和排气管护罩。
早期型虎式坦克
虎I型坦克线图
早期型虎I H1型。炮塔两侧有发烟罐,后侧有用以放置备用部件的标准储物箱。底盘侧面是分成4部分的边裙,后部有空气滤清器和排气管护罩。
502重坦克营第1连战术编号为100的虎I H1型坦克,在1943年1月末损失于Leningrad(列宁格勒)附近的战斗中。这是一辆极早期型的老虎(当时拥有9辆虎式坦克,底盘号从250002到250010),它即没有边裙也没有其他的辅助工具(换履带用的钢缆,空气滤清气,排气管护罩等)。炮塔侧面临时装备有一个储物箱
5. 介绍一下二战时德国的豹式和虎式坦克。
Pzkpfw-Ⅴ型“黑豹”中型坦克
Ⅴ号“黑豹”式坦克(或“豹”式)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
奔驰公司先后研制出VK3001和VK3002原型车,但由于和T-34/76过于相象,以会导致战场识别困难的理由都被否决。MAN公司也推出了VK3002原型车,和奔驰公司的VK3002一同在希特勒生日1942年4月20日那天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而后MAN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批准。VK3002原型车的炮塔象T-34坦克一样置于车体前部,但后来生产的炮塔都置于车体中部,因此“黑豹”式可以拥有更长的火炮身管,具备了火力性能上的先天优势。1942年12月,“黑豹”正式生产型投产,被定为PzKpfw V Ausf D型,次年1月首批“黑豹”D型出厂。此时的豹式以远远超出原先设计要求的30吨级,前装甲也由最初要求的60mm增加为80mm,坦克全重达到了44吨。“黑豹”与先前的德国坦克截然不同,最先采用了倾斜装甲。豹式坦克采用了660mm宽履带,强力的发动机(从D2开始更换装了高达700马力的HL 230P30发动机,此发动机成为豹式的标准动力装置),机动越野性能非常优秀。
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厂,德国的“堡垒作战”一推再推,终于在1943年7月5日开始。好容易积攒的250辆豹D(D1)型参加了这场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首日有192辆豹式参加了进攻,但机械故障频频,再加上在一个雷场遭遇伏击,当日幸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辆。战场上,豹D坦克暴露了机械装置严重不可靠,特别是齿轮箱的设计问题很难克服。豹D型只生产了534辆,而后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产,改进了不少机械问题,加厚了炮塔装甲,增加了两挺7.62mm机枪,产量为1768辆。1944年3月改进后的“黑豹“G型投产,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是豹式系列的数量最多的型号。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将PzKpfw Ⅴ号坦克定名为“黑豹(panther)”坦克。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
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基本数据(豹式G型)
生产数量
D、A、G型共6042辆
长度(含炮管)/宽度
8.86m/3.40m
高度
2.98m
重量
45.5吨
乘员数
5人
发动机
Maybach HL230 P30 7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46km/h,越野24km/h
最大行程
公路200km,越野177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
燃料载量
73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8m
越障高度
0.9m
越壕宽度
2.45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2 L/70,备弹79-82发
辅助武器
3 X 7.92mm MG34机枪,备弹4200-4800发
6. 二战德国的虎式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代表德国军方下令亨舍尔和波尔舍公司研制重型坦克。亨舍尔公司在VK3001(H)试验车的基础上设计出VK3601(H)底盘,在安装上克虏伯公司设计的带88mm火炮的炮塔以后称为VK4501(H)。同时,波尔舍公司则在VK3001(P)试验车的基础上发展了VK4501(P)样车。1942年4月20日,就是希特勒生日那天,两个公司都在东普鲁士希特勒的总部向他展示了各自的样车。1942年7月两种样车开始德国的坦克学校进行性能试验,最后德国军方选择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1(H)样车,并被命名为PzKpfw VI“虎”式重型坦克,随后开始批量生产。
“虎”式重型坦克只有两种型号,H和E型。它装备一门强力的88mm火炮(从德军的一种88mm高射炮发展而来),装有炮口制退器,可以发射多种炮弹。该车炮塔采用液压驱动,转速很慢,一旦发动机停转,就只能采取手动转向了。它的强力火炮对于当时盟军的坦克来说是很有威胁的。1944年7月,一辆属于506坦克大队第3连队的德军“虎”式坦克在3900M的距离上摧毁一辆T-34坦克,可见其火力之猛。而且这种坦克的正面装甲相当厚,所以对当时盟军的坦克手来说具有很大的心理威慑,美军M4“谢尔曼”坦克的乘员就非常害怕“虎”式坦克。但是“虎”式坦克最大的缺点在于其机动性实在是很差,该坦克采用两种履带,在实施铁路运输的时候,需要更换较窄的履带。更致命的是它的后部装甲板很薄和引擎容易被损坏。盟军坦克一般就利用它的这些弱点,实施机动,饶到它的背后攻击。“虎”式坦克装备德军以后主要活跃在苏德战场,用来对付苏军的T-34以及KB-1这类的坦克。
“虎”式坦克首次参战是在1942年8月29日在列宁格勒附近的502坦克大队第1连队。接着是501坦克大队的“虎”式坦克在北非战场突尼斯战役参战。此后“虎”式坦克广泛使用在苏德战场,北非战场以及西线战场,1945年的德军保卫柏林市中心的战斗中仍有“虎”式坦克,一直到战争结束。由于“虎”式坦克威力强大,德军一般把它编成特种坦克大队(营)使用,每大队一般装备30辆,归集团军或军司令部指挥。德军一般国防军(陆军)的“虎”式坦克大队有10个(501-510),而党卫队装甲部队也编有3个”虎“式特种坦克大队(101-103)。德军各“虎”式坦克大队出现了当时着名的几个德军坦克杀手,如奥托等。德国利用“虎”式坦克的底盘发展出“虎”式380mm自行强击迫击炮这种变型车。总体来说,虽然“虎”式重型坦克改变不了德国最终失败的结果,但是它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设计成功,威力巨大的经典坦克。
PzKpfw VI "Tiger".E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57000kg
车长 8.45m
车宽 3.7m
车高 2.93m
引擎 Maybach HL210P45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1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40/85 km
乘员 5人
火力装备 88mm KwK 36 L/56 ; 2x7.92mm MG34
弹药 88mm:92发 ; 7.92mm:4800发
装甲 25-110mm
爬坡度 30度
通过垂直墙高 0.79m
越壕宽 2.29m
涉水深 1.22/1.56m
7. 求二战德国产虎式坦克的具体参数以及三视图
被称为“虎”的德军坦克有2种
一种是德国VI坦克中的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
LZ说的应该是VI号虎式坦克
VI号虎式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是1942年末的东线列宁格勒一带不过那一次“老虎”出师不利甚至因为机械故障被苏军打坏并缴获了一辆
VI号各型虎式坦克
1.“虎I”型坦克VK4501(H)/Pz.Kbfw.VIAusf.E/Sd.Kfz.181
型号:Pz.Kpfw.VI.Ausf.E
形式:重型坦克
身长:8.45米
车宽:3.7米
车高:2.93米
车重:57吨
成员:5人
发动机:梅巴赫HL210P45(650hp)/HL230P45(700hp)
主要武器:1门88毫米KwK36L/56
次要武器:2挺7.92毫米MG34
行程:140公里
时速:38公里/时
装甲厚度:100毫米(车体正前)
2.“虎”(P)型坦克
型号并无正式型号
形式重型坦克
车长9.34M
车宽3.38M
车高2.8M
车重59T
乘员5人
发动机梅巴赫HL120TRM×2(300hp×2)
主要武器1门88毫米KwK36L/56
次要武器2挺7.92mmMG34
行程110公里
时速35公里/时
装甲厚度100mm
暂无视图
楼主纯手工啊
8. 德国虎式坦克详细资料
重量: 56 吨(早期); 57 吨(后期)
乘员: 5 人
发动机: 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
时速:38公里(公路)/10-20公里(越野)
行程: 140 公里
全长: 8.45m
高: 2.93m
宽: 3.4-3.7m
武器: 88mm KwK 36L/56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弹发射器(S雷)
弹药: 88mm——92发 7.92mm——4500-5700发
装甲:(57吨型)
炮塔正面 110毫米 0度
炮塔侧面 82毫米 0度
炮塔背面 82毫米 0度
炮塔顶部 40毫米 90度
车体首上 102毫米 9度
车体首下 102毫米 -25度
车体侧上 82毫米 0度
车体侧下 63毫米 0度 (负重轮遮挡)
车体后部 82毫米 -15度
车体前顶部 40毫米 90度
车体后顶部 25毫米 90度
车体底部 25毫米 90度
主炮的穿透力:(呈30度角射中) 50%概率击穿 高质量靶板
弹药 100m 500m 1000m 1500m 2000m
Pzgr39穿甲弹 120mm 110mm 100mm 91mm 84mm
Pzgr40穿甲弹 171mm 156mm 138mm 123mm 110mm
9. 能介绍一下虎式坦克吗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要求PORSHCE(简称POR.)和HENSCHEL(简称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那时KRUPP负责为他们的方案设计炮塔。HEN.的设计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设计,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LEOPARD的设计。这些早期设计方案都没有投入生产,但它们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最初,KRUPP为POR.的VK4501设计了炮塔,该设计在经过修改后被HEN.的VK4501采用。1941年中期,HEN.决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两种原型坦克。H1型装备88mmKwK36L/56炮,安装KRUPP为VK4501(P)设计的炮塔。H2型装备75mmKwK42L/70炮,安装一种新设计的炮塔——当时还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HEN.决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1942年4月17日,生产出了它的样车。4月19日,HEN.和POE.的样车都运抵RASTENBURG附近的一个车站,然后行驶11公里达到RASTENBURG——尽管途中不断出现事故。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两辆样车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学校,两辆坦克都开始了进一步的测试。在测试期间,POR.的样车被淘汰,而HEN.的样车却非常成功。同月,HEN.的VK4501(H)定型,命名为‘虎I‘,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在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现在列宁格勒的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出现了“虎I”式坦克的身影。“虎I”被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I”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在战争中“虎I”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虎I”最大的缺点是它的后部防护和发动机——它需要持续的工作,否则一旦熄火就很难启动。
“虎I”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下图为两名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在检查第一辆被缴获的“虎”式坦克,地点在莫斯科。这辆坦克隶属于德军502重战车营,1942年七月在列宁格勒附近被缴获。请注意这辆坦克炮塔的左侧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工具箱或贮藏箱。
‘虎‘式坦克晚期型:
安装了潜渡装置的早期型“虎”式坦克
战场上盟军和苏军对于德国虎式坦克的报告
首先要申明下,我不是虎式的拥护者,我也再一次强调盟军和苏军也不是没有火炮能正面击毁他.但这辆可怕的机器配上素质极高的德军装甲兵确实是当时所有对手的噩梦,而且在43年以前,盟军能够对他起作用的火炮实在太少了.
刚才在搜索萤火虫坦克数据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每篇根二战坦克有关的文章都有提到他.这个在1942年刷新了坦克世界记录的全部数据的家伙确实是战场上的明星,盟军和苏军在1942年以后研制或改装的所有反坦克炮都以他为目标就是最好的证明.
虎式坦克对敌人的威胁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优良的战斗车辆同时它对敌人士气的影响也有重要意义。这个猛兽在战场上出现经常会迫使盟军改变战术。为了证明这点,我们挑选了一些盟军在面对虎式坦克失败记录的部分!
一、部队指挥官的目击报告
引自在战场上首次目睹虎式坦克战力的目击者记录
1、“我看见德国新式虎式坦克中的一辆并在大约1000码的距离上向它7次开火。但是每一次命中都被其前部和侧面装甲反弹了。虎式坦克转动它的火炮击毁了我们左侧履带并杀死了驾驶员。”
1943年在突尼斯英国马蒂尔达坦克车长报告
2、“我们的坦克编队在200—800码之间的距离上同3辆虎式坦克交战。我们通过不断的射击对方的履带打停了其中一辆虎式坦克。这是在反复射击对方甚至是在很近的距离上击中对方上部装甲都没有效果后取得的战果。虎式坦克摧毁了我们8辆M4坦克迫使我们撤退。在我们撤退过程中,那辆被打伤的虎式坦克仍然在向我们开炮…”
1943年北非美国装甲团指挥官的报告
3、“我在400码的距离上攻击一辆MK6坦克(虎式坦克)。我使用穿甲弹对准它的侧面和炮塔开了8—10炮,每一次命中都被反弹了,这辆虎式坦克在摧毁我两翼的坦克后撤离战场。”
1943年俄国坦克车长的报告
4、“一辆MK6坦克—敌人称之为虎式坦克出现在我军阵地附近。我们营使用反坦克炮向它射击。但是没有任何一次打击是有效的,在另外两辆德军坦克加入后,他们摧毁了我们的炮兵阵地,我们被迫撤退…”
1944年俄军反坦克营营长的报告
5、“一辆虎式坦克出现在林子外一面开炮一面前进。它已经在200—600米之间的距离上摧毁了我们6辆T-34坦克。我们向它发射了大约20—30发反坦克炮弹,但是在虎式坦克的厚装甲面前全都被反弹了。我们不得不呼叫空中支援击退德军坦克,虎式坦克撤回林子里离开战场。”
1944年俄军坦克车组在preblinka的报告
6、“我们的指挥官确定一个新战术。如果德军派一辆虎式坦克来,我们将派出8辆谢尔曼坦克迎击它,我们认为损失其中7辆就可以消灭老虎。”
1944年在诺曼底英国人的“乐观主义”
7、“我们新型的斯大林坦克似乎比德国虎式坦克更好。万一德国人出动虎式坦克,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派遣我的T-34坦克进入战场,除非至少有两辆斯大林坦克…”
1944年俄军近卫部队的一位指挥官的声明,这位军官后来因为怯懦而被枪毙!
8、“我带着我的谢尔曼坦克编队向Beauville附近隐藏的一辆虎开过去。虎式坦克退却前摧毁了我们连7辆坦克,我们在不足100码的距离上用穿甲弹和反坦克高爆弹不断射击虎的正面装甲。但是没有任何一发炮弹能打穿它的厚装甲…”
1944年诺曼底英国克伦威尔坦克车组的报告
9、“我们的侦察员报告一队德军坦克包括1辆虎式坦克、2辆四号坦克向西北方向开来。我们的指挥官决定后退讨论对付虎的办法。一致认为应该呼叫空军支援对付这个威胁,这比冒着损失我们自己坦克的风险迎击敌人要好…”
1944年诺曼底一位英军装甲营的连长的报告
10、“在600码的距离上我们看见DasReich师的两辆虎式坦克。我们开了4炮全部反弹,虎随后把它的正面转向我们,在失去6辆谢尔曼坦克后我们开始后退,我们的一辆萤火虫坦克直接命中一辆虎式坦克的左侧,在我们撤退前我看见德军虎式坦克车组人员从残破的坦克里逃出爬到友军的车辆上。我军被虎摧毁的坦克烈焰冲天没有幸存者…”
3战场上盟军和苏军对于德国虎式坦克的报告
1944年诺曼底加拿大M4坦克车组的报告
11、“我们连同正在向我军右翼突进的3辆虎式坦克交战。我们在100—600码的距离向虎式坦克的侧装甲发射了12枚穿甲弹,除了使其装甲表面的漆皮脱落以外对敌人坦克没有造成任何有影响的伤害。在虎式坦克退出战斗前我们损失了4辆谢尔曼坦克和许多半履带车。我辨别其中一辆虎是Liebestandarte装甲师的编号是331…”
1944年诺曼底英军谢尔曼坦克车组的报告
12、“我们看见一队敌人的装甲部队包括2辆虎式坦克,一辆黑豹和2辆四号坦克。我们呼叫友军装甲部队支援,大约有20辆萤火虫坦克展开队型赶到了。在两辆虎式坦克逐个消灭他们前,他们摧毁了黑豹和一辆四号。几分钟内我们损失了6辆萤火虫,两辆虎式在取得战果后撤离战场。我们用重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提供火力支援,所有这些对虎式坦克都是无效的…”
BR>1944年诺曼底英国步兵指挥官的报告
13、“我看见4辆虎并在大约1800码的距离上向它们开炮。我打了15发穿甲弹击中了他们的右侧,但是炮弹全被反弹了…”
1944年诺曼底英军谢尔曼坦克车长的报告
有许多与上面这些相似的报告。当然虎式坦克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也有盟军击毁虎式坦克的报告,但是,这类虎式在战斗中损失的报告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损失的虎都是直接被空中打击摧毁而非地面盟军的装甲部队。俄军似乎在同虎式坦克交锋中有比盟军更好的战绩。上面的记录仅仅是公开的同虎式交锋的坏的报告(译注:这里指俄军),在斯大林专政时期军队指挥官不敢报告坏消息是很可能的。
二、一般报告
盟军在战争期间对虎的研究分为两种主要的研究途径。第一是英军捕获了131号虎之后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得出的报告。另一种是按照Eisenhower将军委托要求对虎式和豹式坦克进行的全面的战斗测试的结果。
MK6重型坦克既虎式坦克在正面发射和侧面发射都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火炮平台。火炮测试在1100码射击固定目标。首发射击的弹道修正送给炮手,在接下来的5发射击后获得了5个连贯的采样数据。下一个测试是在1500码的距离上向以15英里时速移动的目标开火5次,3次命中。然后我们在一英里的距离上设置了一个标靶,每一次命中都被记录直到第4次。我们测试了开火频率,最高的频率是在39秒钟有4次打击远高于我们自己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坦克和不可能负荷低的强大机器,我认为虎式坦克远好于我们自己的谢尔曼坦克。他们的高速火炮在射程上也远超过我们的76mm火炮。他们在大约1000码的距离上很容易的摧毁我们的坦克。据我所知还没有一辆谢尔曼坦克在大约300码的距离上摧毁一辆虎式或黑豹的例子。大部分这类德国坦克在战场上的损失都是空中直接打击的结果或是由于机械故障被遗弃。但是我们损失的85%的坦克都是德国坦克和反坦克炮造成的我很少能看到击中谢尔曼坦克的炮弹偏斜但是有证据表明我们的打击都被虎或者黑豹的正面装甲反弹。我们的火炮没有德国高速火炮那样强大的穿透力。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举一个1944年8月间在ElBeouf的一个例子,从谢尔曼坦克发射的穿甲弹被虎的正面装甲反弹了,德国坦克只是在被另一辆谢尔曼坦克毁坏履带后才停下来,避免了它的火炮给谢尔曼造成穿透性损伤
在读了这些报告以后,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德国人从来就没有足够的虎式坦克或豹式坦克来应付盟军潮水般的装甲部队.
苏军的斯大林重型坦克可能是红军中唯一也具备同虎式坦克一样魅力的战争机器(按照技术论者的观点,斯大林坦克是在虎式坦克之上的)。这一篇我们将从多山的亚平宁半岛回到了广袤的俄罗斯去看看这两种坦克的交手战况。我更偏向于在战术层次上去分析它们的交手,而不是罗列一大堆枯燥的技术数据,因为真正的装甲兵之魂应该更多的是那些非技术性的东西。
先介绍一下1944年东线的大致情况。1944年初期,第503和第506重装甲营都在战线后的休整地域得到了新补充的虎式坦克。第503重装甲营在1944年3月至4月间损失惨重,被迫运回德国调整准备用于以后抵抗盟军的进攻(诺曼底战线)。而第507重装甲营和第510重装甲营分别在3月及7月调往东线,这两个重装甲营是当时东线德军少数完全装备虎式坦克的部队。
1944年9月德军的报告中有一份关于虎式坦克连和苏军斯大林坦克遭遇的记录:
这个虎式坦克连接到命令去阻击已经突入一片森林地区的敌军部队,接到命令后他们便出发了。大约在12点15分,在一个步兵营的配合下,该连发起了进攻。茂密的森林严重影响了观察视野(只有50米的观察范围),狭小的地形迫使虎式坦克连只能排成一个单行前进。当虎出现时,苏军步兵便放弃了自己的阵地。尽管视野受限,敌军花了三刻钟才拉进森林地区的反坦克炮很快就被摧毁。一些被炮弹摧毁,另外一些则被弄翻了。还有很多完好无损的反坦克炮落入我们手里。
虎式坦克连的先头排向森林里穿越了2公里后,排指挥官突然发现前方有一片被摧毁的树以及一个大的炮口制退器(这是斯大林2型坦克的122mm火炮特征)。他迅速给出开火命令:“穿甲弹准备!指挥塔方向!开火!”几乎同时,两发45mm反坦克炮弹打了过来,炮弹爆炸阻碍了他的视线。接着,该排的另一辆坦克穿过树林冲了过来和排指挥官的座车保持一线。尽管能见度相当低,排指挥官还是在35米的近距离上开火射击。斯大林坦克向后退到一座小土丘后面。此时,后面那辆冲来的虎式坦克接过指挥权并向敌坦克连射了三发。当它射击的时候,自己也被122mm炮弹命中无线电*作员位置下前部。不过由于虎式坦克所处的位置有一定倾斜角度,这发炮弹没有击穿它。而那辆敌军坦克却被一发穿过其火炮位置的炮弹摧毁。当这辆斯大林坦克后撤的时候,有另外一辆斯大林坦克在掩护它。又是一阵短促而激烈的交火,两辆虎中的一辆再次击中第2辆斯大林坦克的火炮下方。这发炮弹击穿了它的装甲,迅速导致整辆坦克开始起火。看来斯大林坦克的射速相当慢。”
这次仅有四辆坦克参与的小规模战斗,德军两辆虎式坦克Vs苏军两辆斯大林坦克,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德军以2:0取得胜利。战斗虽小,但是却从中看出很多问题来。该虎式坦克连指挥官在这次战斗后对与苏军斯大林坦克作战的经验总结如下:
1.当虎出现的时候,绝大多数斯大林坦克都会立刻后撤以避免接战。
2.大多数情况下,斯大林坦克尽量保持在远距离上和我们交火(2000米以上),而且一般他们都在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时才开火,比如森林以及村庄边缘。
3.敌军坦克手在被我们第一次命中后倾向于立刻疏散坦克。
4.大多数情况下,苏军都会避免斯大林坦克落入我们手中,一般他们会采用拖拉的方式(回收受损的坦克)或者干脆将其炸毁。
5.斯大林坦克也是可以摧毁的,甚至在远距离上击穿其前部装甲。(另外一支虎式坦克营报告说虎式坦克只有在500米以内的距离才可能击穿斯大林坦克的正面装甲)。
6.应该集中火力攻击斯大林坦克的侧面和后部以摧毁它。
7.此外,要避免使用排以下规模的坦克去对抗斯大林坦克。使用单辆虎式坦克那就意味着损失。
8.下面这个经验很有用。在确认首发击中后,对斯大林坦克使用高爆弹将会使其观察视野彻底被毁坏。(这点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可能是击中了观察窗)。
下面是其上级的备注:
1.这些经验对于其他的虎式坦克部队也是正确和适用的。 2.要注意其第4点——敌军使用的方法对于我们虎式坦克乘员也一样。“没有完全损坏的虎式坦克绝对不能落入敌人手里!”每个乘员必须牢记这个准则并能果断实施。
3.再看看第5和第6点——东线战场上当苏军拥有122mm火炮和57mm反坦克炮,虎式坦克的战术准则将有所改变。当然,如同其他型号坦克,少量虎式坦克不应该开上山顶以观察地形。有过这么一次尝试,三辆虎式坦克直接被122mm炮弹击中并损毁,两名乘员丧生。牢记装甲部队的战术原则——装甲部队应该集中起来穿越高地,高速通过,且能得到火力掩护
4.第7点——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请不要尝试去用3辆虎对抗5辆斯大林坦克,原因很简单,投入交火的兵力不足一个排大多数时候,坦克之间的战斗结果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而是取绝于正确的战术运用。
5.第8点——联系到这点,也可以认为不仅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可以在侧面和后部击毁斯大林坦克,IV型以及StuG突击炮也可以做到。
>集中使用、出其不意地出击、高速接近、然后迅速开火,以1944年德军虎式坦克乘员的普遍素质去对付初出茅庐的斯大林坦克应该说是有优势的,这已经体现在实战中。斯大林系列坦克在那个阶段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其中有一条是很关键的,就是虎式坦克的射速明显高于斯大林坦克(这也是技术性能比较中虎式坦克唯一占优的地方),在较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又十分低,近战中一辆斯大林坦克只要不能首发摧毁虎式坦克,那它结果是悲惨的,因为虎式坦克可以在下面的时间里向斯大林坦克回击起码3发炮弹。而斯大林坦克的优势却不能充分体现,它可以在虎的射程之外攻击虎,但是在这种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又低的可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到了1944年,德军各虎式重装甲营都身经百战,毫不夸张的说,1944年是虎最为强大的一年,尽管大的走势已经全面倒向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