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闪电般的首先攻打了哪个国家
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被划归波兰辟为自由市,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原本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位于“走廊”之东的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他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随即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并解决波兰走廊问题,遭到波兰拒绝。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于31日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有了英法的保证,波兰态度更加坚决。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国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的准备工作。希特勒在指令中强调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统帅部计划以快速兵团和强大的空军,实施突然袭击,闪电般摧毁波军防线,占领波兰西部和南部工业区,继而长驱直入波兰腹地,围歼各个孤立的波兰军团,力求在半个月内结束战争,然后回师增援可能遭到英法进攻的西线。为此,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88.6万人,2800辆坦克,1939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伦德施泰特指挥,下辖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和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个步兵军和4个装甲军。其任务是首先歼灭西里西亚地区的波军集团,而后从西南方向迂回华沙;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包克指挥,下辖屈希勒尔上将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共5个步兵军和1个装甲军。其任务是首先切切断“波兰走廊”,彻底围歼集结在这里的波军集团,而后从东普鲁士南下,从背面攻击维斯瓦河上的波军,并从东北方向迂回华沙。
波军统帅部也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对德作战计划,该计划规定:如果德国进攻波兰,乘德军主力尚未东调之机,波军首先向北进攻,夺取德国的东普鲁士,以消除北方威胁,在西部和西南边境采取守势,阻止德军的进攻,等待英法在西线发起攻击,东西夹击,打败德国。为此,波军共动员了40个师又22个旅,870辆轻型坦克,824架飞机和4300门火炮。组成了波莫瑞、莫德林、波兹南、罗兹、克拉可夫、喀尔巴阡、纳雷夫7个集团军,沿北部边境部署了2个集团军,沿西和西南部边境部署了4个集团军,另外1个集团军部署在维斯瓦河以东地区,作为预备队。
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于8月23日与苏联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希特勒得到苏联的一纸保证后,当即下令于26日凌晨4时30分发起攻击。但到了25日夜间,攻击令却被突然取消了,一些提前开动的部队又被召了回来。原来英波两国于25日正式签订了互助协定,意大利拒绝站在德国一边参加战争。鉴于这种情况,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建议希特勒收回进攻命令,以便争取时间,对局势重新考虑。虽然战争暂时没有发生,但是到了8月31日,希特勒还是下定决心破釜沉舟,不惜冒与英法发生大战的风险,下达了第一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于9月1日凌晨发起攻击。他要求德国军人要有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速战速决,不给波兰以任何喘息机会。他说:“如果部队停止不前,那就是指挥官的责任。在战争中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胜利,在胜利后人们是不会追究胜利者的。”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据希特勒的译员希米德回忆,当希特勒接到英国的最后通牒时,他沉默静坐不动。而戈林则回过头来对他说:“假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作答。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晚,希特勒将他的办公地点从柏林的总理府移到了“亚美尼亚”号火车专列上,乘车去前线视察,并在火车上处理东线和西线的战事。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以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为中路主力,以利斯特的第14集团军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以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19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集团军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在围歼波军的作战中,被围的波军显然还不了解坦克的性能,以为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是用来吓唬人的。于是波兰骑兵蜂拥而上,用他们的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的坦克发起猛攻。德军见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用履带碾压波军。波兰骑士想象中的战场决斗化成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古德里安战后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道:“到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我们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架桥纵列在撤退中被捕获,其余全被歼灭。” 至9月4日,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0人,伤700人。第二天,希特勒来到第19装甲军视察,古德里安在向希特勒谈论这次作战的主要经验时说:“波兰人的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令人吃惊的。但在这次战役中我们的损失之所以会这样小,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坦克发挥了高度威力的缘故。”古德里安对于坦克集群的结论,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波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就此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波军首脑)的思想落后了80年。”而波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进退伸缩弹性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被消灭之时,西线也正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9月6日,波军总司令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线。波兰政府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冯.伏尔曼上校对希特勒说:“剩下来的只不过是打一只兔子,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至9月7日,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集团军的前锋霍普勒的第16装甲军于9月8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9月8日,北路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9月14日,南路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利斯特的第14集团军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路集团军群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6日越国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退推进。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力托夫斯克会师。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
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集团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9月29日,莫德林要塞投降。至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波德战争中,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德军亡1.0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00人。苏军则有5700人阵亡。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② 二战德国侵略过哪些国家
波兰、法国、苏联、挪威、比利时等。
1、波兰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英语:The Republic Of Poland),简称波兰,是一个位于中欧,由16个省组成的民主共和制国家。
东与乌克兰及白罗斯相连,东北与立陶宛及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西与德国接壤,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北面濒临波罗的海。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迅速侵占波兰大部分领土。1940年9月17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以建立东方防线为由,命令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攻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
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苏、德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瓜分了波兰。9月28日,德军攻陷华沙,波兰再次沦亡。波兰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战后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1980年爆发团结工会大罢工,1989年实行总统和议会制,同年改名为波兰共和国,后加入欧盟和北约。
2、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France),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但法国节节败退。
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7月在法国中部的维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着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3、苏联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语缩写:СССР)。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
二战时期,德国入侵苏联,刚开始苏联节节败退,1941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多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粉碎了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转折点。1941年至1945年间,英国与加拿大共同向苏联提供了大约150万吨的军用补给品和粮食。
1943年初,苏联红军经过顽强抵抗,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苏军才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4、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语:Kongeriket Norge或 Kongeriket Noreg),简称“挪威”(挪威语:Norge 或Noreg), 意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欧五国之一,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
挪威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瑞典、芬兰、俄罗斯接壤,属地还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首都为奥斯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哈康国王及他的政府流亡英国。1945年获得解放。
5、比利时
比利时王国(荷兰语:België,法语:Belgique,德语:Belgien),简称“比利时”,位于欧洲西部沿海,东与德国接壤,北与荷兰比邻,南与法国交界,东南与卢森堡毗连,西临北海与英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66.5公里。
全国面积2/3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为西北部沿海佛兰德伦平原、中部丘陵、东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点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马斯河和埃斯考河,属海洋温带阔叶林气候,四季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利时被法西斯德国占领,1940年5月28日利奥波德(neobored)三世签字投降,比利时政府流亡英国。比利时人民积极展开反法西斯斗争。1944年9月比利时光复。
1944年比利时同荷兰、卢森堡结成关税同盟(1958年发展为比、荷、卢经济联盟)。并同法国、英国、卢森堡和荷兰缔结区域性的防御组织。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波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比利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挪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苏联
③ 二战中 德国先后打了哪些国家 战役的名字叫什么
"白色方案",入侵波兰.
"威塞演习",占领丹麦,入侵挪威.
"黄色计划",入侵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
"海狮计划"(不列颠之战),对英进行海空作战
"枫树计划",计划入侵瑞士,但在最后关头取消.
巴尔干战役,与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
"大力神计划",计划入侵地中海重要盟军补给据点马耳他,最后终止
北非战役,入侵英属埃及
"巴巴罗萨计划",与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一起入侵苏联
其中包括:
1.基辅会战 2.斯摩棱斯克会战
为初期德国两场大型围歼战
3."台风计划"->莫斯科会战
占领欧洲粮仓乌克兰后德军主力向莫斯科突击的战役
4.列宁格勒会战 5.斯大林格勒会战
纳粹德国两场失败的战役,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6.哈尔科夫反击战
曼施坦因凭借个人军事才华拯救全部南线两个集团军群的反击战
7."堡垒计划"
纳粹德国最后一次在苏联战场上发动的攻势,此后德军陷入被动防守节节败退.
"胡斯克作战",北非战役失败后德国为防止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进行的作战.
突出部战役/阿登反击战,德国在诺曼底登陆后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反扑.
④ 二战时期德国打过哪些国家
1940年7月,法兰西战役结束,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还在孤军奋战。这时,希特勒要求英国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抢走的原德国殖民地,不再与德国为敌,就可以签订和平条约。但新任首相丘吉尔是个硬骨头,张伯伦的前车之鉴使得丘吉尔看穿了希特勒的阴谋,于是不理睬希特勒的外交伎俩。与此同时,他全力压制国内的纳粹势力及外部的劝降势力,动员全国继续加强防御,准备迎敌。希特勒几次劝诱无效后,恼羞成怒,下令制订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并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组建了飞机制造部,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范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这样每月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同时还动员盟国培训并组建部队。
当时,德国空军元帅戈林集结了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而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德国占有2:1的优势。
负责英国本土防空任务的道丁因数量上的劣势而大伤脑筋。但他们有着秘密武器——英国无线电工程师沃森·瓦特发明的雷达,观测员可以轻易观测到己方飞机和敌机出现的确切位置,及时进行调遣。在二战空中预警方面,用雷达来起到实际效果的,英国是第一家。但谁都未曾想到这么一个带有天线的“怪物”竟成为阻碍德国实现征服英国计划的最大障碍之一。更令德国方面不曾预料到的是,英国情报部门已经设法截获并读取德国空军的无线电密码信件。这给英国战胜德国起了很大帮助。
⑤ 德国曾经打败哪些国家
二战后,德国占领波兰后接连在欧洲从西、北、东南三个战略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意大利参加了对法国的战争,它在非洲发动的攻势遭到失败。1940年春,希特勒担心英法联军进入挪威,从北面威胁德国,切断瑞典对德铁矿砂供应,遂先发制人于4月9日侵占丹麦,丹麦投降。同日,德军入侵挪威,空降部队占领奥斯陆。V.A.L.吉斯林被扶植为傀儡政府首脑。4月17日,英、法及波兰联军在挪威登陆。6月,联军退出挪威。7月挪威国王和政府成员流亡英国。德军的闪电战在北欧取胜。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军调集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向西欧国家发动进攻。当时西欧各国总兵力约147个师。德国空军猛烈轰炸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在荷、比军队后方实施空降,坦克摩托化部队出其不意在比、卢接壤的阿登山区分3路纵队快速挺进,致使马奇诺防线未起实际作用。德军进攻西欧宣告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英国张伯伦政府立即垮台,由W.L.S.丘吉尔出任首相,组成保守党、工党、自由党联合政府。在德军闪电战面前,英、法等国联军不堪一击。同年5月14日,荷兰军队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国。5月26日德军夺取加莱,进抵英吉利海峡,将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同法国中部军队的联系拦腰切断。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5月27日~6月4日,英、法海军利用德军数日停止进攻时机,集中各类舰船850余艘,成功地将被困在敦刻尔克狭小三角地带的英、法联军33.8万余人运过英吉利海峡,进入英国。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远征军几乎丧失全部武器装备,243艘大小舰船沉没,但保存了英军的有生力量。 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德军调动181个师加20个旅,共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千米战线上分3路向苏联发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到重大损失,西部大片国土沦陷。苏军失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德国拥有中西欧强大经济、军事资源,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军队现代化装备程度较高,以绝大部分兵力集中于东线发动突然袭击,使得德国在一段时间内力量对比上居于优势。苏联方面,I.V.斯大林不相信战争前夕来自多种渠道的表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没有及时完成战争备,导致战争初期措手不及。苏军战略思想和指挥艺术亦不能适应对德作战的要求,对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判断失误,兵力部署不当。20世纪30年代以M.H.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和优秀军官被无辜清洗,严重削弱了部队战斗力。为此,在战争初期苏军付出惨重代价。资料来源:http://ke..com/view/5338.htm?fromtitle=%E4%BA%8C%E6%88%98&fromid=497841&type=syn#6_9
⑥ 二战德国打败了哪些国家
法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⑦ 德国在二战时期攻打过多少个国家
欧洲大陆的几乎所有国家(除了中立国瑞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希腊、南斯拉夫、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意大利等等。
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
当时德国的同盟国有: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
⑧ 德国在二战时期都占领过哪些欧洲国家又是如何占领成功的
1935年至1939年的欧洲局势,纳粹德国在中欧迅速崛起,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在纳粹运动的狂热浪潮中加入第三帝国,捷克全境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德国叫默麦尔地区并入德国;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匈牙利和波兰瓜分 1938年 3月12日 - 德国入侵奥地利。
3月13日 - 奥地利合并入德国。
1939年 3月15日——德国军队占领捷克。
8月3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兰军队袭击德国的一个电台,制造德军入侵波兰的理由 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入侵波兰。
1940年 5月17日——德国占领比利时布鲁塞尔。
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6月17日——法国总理——贝当向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1941年 4月27日——纳粹德军攻入雅典。
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 1944年 3月18日——德国占领匈牙利。
⑨ 二战德国为什么能迅速打垮欧洲主要的几个国家
希特勒之所以在二战前期统治欧洲.他靠的是德军总参谋部这部精密到可怕的战争仪器,和德国高级将领们战时高超的指挥艺术,使德军当时在欧洲无敌于天下。在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以前,希特勒是很少干预军事行动的(就对军事的理解而言,他比墨索里尼都差了一截),让总参谋部享有很大的独立决断权,所以德军在此之前能取得全面的胜利。当德军在基辅会战取得重大胜利后(苏军63万人投降,包括斯大林的儿子),希特勒就自我膨胀起来,更糟糕的是他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不断的对总参谋部和前线将领的指挥命令予以干预,这也导致了台风行动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而本来曼施坦因元帅是有机会救出保卢斯并歼灭前来参战的苏军的,只因希特勒的干预命令而错过了最佳时机,导致战局被扭转,从此德军就一蹶不振,而希特勒本人对军事的干预也越来越强,最终把德过拖向了战败的深渊而且,德国军队在当时的战争理论和实践上,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比如着名的闪电战,采用大量坦克集中中央突破.分割包围歼灭等,在士兵和中下级军官的培养上,更是下啦大力气,据说,任何一个德军士兵和中下级军官,都可以胜任比其职务高两级的指挥岗位,最后不能不提的就是当时的德军,是在狂热的纳粹信念推动下作战,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