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高铁史上有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后来怎么样解决的
艾雪德列车出轨事故
艾雪德列车出轨事故是1998年6月3日发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区艾雪德村落附近的严重铁路事故,造成101人死亡,88人受伤,也是德国境内伤亡最惨重的铁路事故,事故原因起于一个设计不良的车轮。
1998年6月3日,编号51的ICE-1列车行走884号(威廉·康拉德·伦琴号)车次,从慕尼黑开往汉堡,中途停奥格斯堡、纽伦堡、维尔茨堡、富尔达、卡塞尔、格丁根和汉诺威。
德国时间上午10时30分(UTC+1,后同),列车从汉诺威站开出继续行程。40分钟后,当列车驶至策勒区艾雪德镇以南约6公里时,第2节车厢的第3条车轴上的一个车轮外钢圈因疲乏而突然爆裂,钢条碎片插进了车厢内。当列车驶过转辙器时,爆裂的车轮外钢圈又把转辙器上的引导轨扬起一段,同时也插入了车厢走道并冲破车厢顶;在一连串效应,造成车头与第2节之后的车体分离。
由于事发时列车车速高达每小时200公里,因此引致第2节车厢抛离轨道冲入树丛之中,而第3节及以后的车厢则驶进了另一轨道上,并撞向一条行车天桥的拱位(桥梁)之上,因冲力强大,天桥桥梁被撞断后,天桥主体随即倒塌压在第3节车厢中后段,第3节之后的所有车厢全部出轨挤压在一起,两名正在桥下工作的德国铁路员工当场被出轨列车撞死。肇事列车的首节机车则继续向前行驶3公里,至通过艾雪德站后才被完全煞停。
上午11时正,110接到第一个报案电话。这时,人们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2分钟后,警察报告“艾雪德火车相撞事故”。同时消防和救援机构也接到了报案电话。最先到达的救援者是事故现场附近听到响动的居民。
11时6分,红十字会救援协调中心宣布临近的汉诺威、Gifhorn和Uelzen等地区医疗和救援机构进入紧急状态。
11时7分,第一辆消防车到达事故现场。1分钟后,人们从消防队长现场报告中终于明确得知现场情况,一列高铁列车出轨撞桥。驶向现场的途中消防队长即下令调集本地区所有设备参与救援。与此同时,策勒市、汉诺威两架救援直升机和Fassberg直升机中队的也收到警报赶往现场。根据首批到达现场的救援人员报告,策勒的救援指挥部确认这是一场大规模伤亡事件并启动高级别的警报。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只协助一个人问同样的时间,便通知周围的控制中心,最后由就近的汉诺威控制中心,配置了救援直升机采取行动。
为了确保重伤员能够第一时间被运走,11时18分,德铁公司决定停止运营,并于7分钟后停驶所有列车。一次偶然听到交通广播的机会,是于11时42分从国家消防学校伋出的。11时45分,开始创建控件的操作。
为救治伤者,当局搭起了帐篷,轻伤者在300米外一所健身室就地诊治,再转送医院。事发后一小时,50多名医生到达现场。12时5分,首名伤者由直升机送往医院。
12时15分起,集结区191名主要道路沿线的移动注册工作队成立。德国希尔德斯海姆提供从铁路发送Tunnelrettungszug,在12时25分展开救援行动。下午1时,显然有足够的急救人员在场,所有伤者在当时被发现。
经过13小时到达三山的军队坦克,后来又提出消防部门从汉诺威出动一部40吨起重机除杂物。13时45分,控制中心表示,把所有救出的伤者集中为一点,以便救援和诊治。
约15时,已有87名伤者被送往医院。15时15分,紧急警报解除,此时在邻近的县大部分志愿消防和救援服务人员已被征调。接着就开始设法移开埋住三节车厢的倒塌的桥梁。到了午夜,挖掘出78具尸体。检察官下令,所有尸体都要解剖。
大多数受害者是由于突然从每小时200公里减速到静止而死亡的,冲力相当于从160米高处坠落。
截至18时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中,死亡人数已达100人。当天晚上,吊车开始清理到一边碎片,而各地救援行动也继续进行。
翌日(6月4日),时任总理科尔和下萨克森州部长施罗德到达事发现场视察,他们原需出席一个基督教主教的服务,须由霍斯特Hirschler和约瑟夫Homeyer代替。当时,初步证据指出一个破碎的轮辋造成是次灾难。
6月5日,肇事列车部分零件在附近一个树林中被发现,路轨已大致清理好。6月8日,时任联邦总统赫尔佐克宣布把6月21日定为中央追悼日。事发路段在6月9日恢复行车,首列车于17时35分通过该路段。
6月10日,即事发后一星期,死亡人数上升至99人,另外两个人在医院不治身亡。
德铁在事发后,随即向每名遇难者的家属发放30,000马克(约19,000美元),之后并作出了细节的赔偿(如精神辅导方面)。而德铁就该事故的赔偿金额高达5000万德国马克(3000万美元)。
2002年8月,德铁两名官员及一名工程师被控误杀罪。因为在德国,公司是不会被送上刑事法院审讯的,只有自然人才会。案件于2003年4月审结,每名工程师被罚款10,000欧元(约12,000美元)。
事发后数星期内,德铁把所有相类似设计的车轮,以另一种车轮取代。
在事发现场的救援人员,进入车厢救援乘客时遇上困难;主要是因为ICE列车的铝合金车身及防爆破玻璃窗,令救援人员使用重型救援设备时遇上重大阻力。故德铁也把所有列车的车窗,更换为在紧急时可用锤子击破的玻璃窗,以策安全。
② 德国历史上有没有什么重大灾难
无论是哪个国家,同为地球一员,同为人类一份子都会有,或大或小,或人为或自然的灾害。德国更不例外。德国历史上有五次比较重大的灾难,这些灾难给德国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促进了德国在某些方面的改革。
1908年,鲁尔区拉德波特矿发生爆炸,导致350人丧生。235位妇女失去自己的丈夫,626个孩子失去父亲。事故发生的原因难以确定。这次不幸事件引发了关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政治讨论,人们特别呼吁要制定一部劳动法。此后,拉德波特矿率先在德国改用电灯取代了原有的汽油安全灯。
③ 关于德国的历史,比如一些重大事件
德国历史
日耳曼(German)这个民族的称呼大概是从公元前90年开始,指称斯堪地那维亚(Scandinavia)南部移居中欧的民族。而“德意志”则是这些部族使用的语言,最后才演变成居住地的称乎,更由此衍生成“德意志帝国”、“德国”。公元8世纪,这个地区在卡尔大帝的统治下日益强盛。
罗马帝国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在公元前58年将疆域拓展到莱茵河。当时的日耳曼诸蛮族,在贺尔曼(Hermann)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于条顿堡森林(Teutoburg Forest)大败罗马军,大家也就以“条顿(Teuton)”之名来称呼这个民族。条顿民族此后成为罗马头痛的地方问题,数次的劫掠终于导致罗马帝国的败亡。
法兰克人趁着日耳曼诸族对付罗马人时,将势力伸展到莱茵河谷。三世纪时的查理曼(Charlemagne)帝国几乎统一了日耳曼诸族。虽说查理曼大帝带动了行政革新和文化进步,但帝国内部的继承问题,导致不敌外族入侵,于843年分裂,进入分治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俗称的欧洲黑暗时期,却是地方通俗文学兴起时,而日耳曼语的使用也逐渐带动民族国家的认同。这时期的文学内容主要内容为发扬骑士精神的故事,或是骑士与贵族女子的爱情故事。
德意志民族直至十四世纪哈布斯堡王室( Habsburg)逐渐得势,日耳曼民族的国家定位也越趋明确。1538年,汉撒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形成,则整合了所有的日耳曼商业城镇。
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发表论文向天主教会挑战,是宗教改革(Reformation)的先驱,也间接引发了三十年战争。马丁路德在文化上的贡献,包括重新翻译圣经,也造成了日耳曼方言的整合,标准高地德语(High German)就此诞生。
宗教改革的影响不只限于信仰活动,也引发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日后的30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 1618-48),是日耳曼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大灾难,导致人口锐减1/3以上,结束该战争的威思法利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将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人数提高至300名,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威开始动摇。神圣罗马帝国至此已有名无实,但仍继续苟延残喘150年,政治实权则掌握在林立的地方小君侯手中。
18世纪初,在明君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the Great)的开明专制政权下,日耳曼诸邦中的普鲁士王国(Prussia)兴起,努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Wilhelm I)任命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为宰相。这位老练的政治家笃信铁血哲学,作风强悍。他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日耳曼民族国家,而借由发动对外战争,是有效提升内部团结的最好方法。俾斯麦先促使北德统一,再借由对法战争,激励北德各邦联的统一,终于形成德意志民族国家。1870年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德意志大获全胜,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Emperor Napoleon III)被俘,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虽说现在的德国以先进的工业技术傲视全球,但德国的工业化却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加速进行,在短短的40年间,便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然而独裁的政治制度却跟不上工业化的脚步,社会上因而产生严重的摩擦。为了化解国内的动荡情势,当政者再度借由激进地向外殖民发展来移转焦点。此举造成德国在欧洲外交上的孤立,与邻国紧张关系不断升高。当时德国的军力在全球堪称第一,迫使英、法、俄三国不得不订定协约(Triple Entente)与之抗衡。
公元1914年,奥地利王储遇刺,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德国和奥地利联合,对抗法、俄、英的局面。新式的武器则造成史无前例的惨重伤亡。德国采取的潜艇无限战迫使美国也加入战局,令战争前期窘态毕露的协约国起死回生,赢取最后胜利。德国战败,德国国王逊位,成立威玛共和国。战后的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对德国订立严苛的赔偿,并削减德国军武能力。
公元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恐荒,加上国家钜额赔款,导致民不聊生,内政动荡。由希特勒(Adolf Hitler)领导的纳粹党(Nazis),得以藉民族主义获取大部份德人的认同。借由多次选举及政治手段,希特勒终于在1933年1月,由总统兴登堡(Hindenburg)任命为总理,取得政权。
1935年希特勒开始施行种族纯化法(Racial Purity Laws),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权,禁止“亚利安人(“Aryans”)”与犹太人通婚。他巧妙地运用基督徒与犹太人之间的宗教仇恨和种族优越意识,凝聚大部份人的共识。1942-45年间,6百万名犹太人惨遭屠杀,这数字占当时欧洲犹太总人口的2/3,其中多数来自波兰及苏联。另有5百万名其它受害者——战犯、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弱智者及政敌,在纳粹集中营遇害。纳粹时代的暴行不只是惨绝人寰的悲剧,其恐怖程度远超过人类所能理解的范畴。
集大权于一身的希特勒,强力扩展军备。希特勒更进一步片面废弃凡尔赛条约,摆脱赔款与限武和约,悍然吞并了奥地利,进而侵略捷克。同盟国(Allies)此时对德国的侵略行为尚采取姑息态度。
1939年9月,德国坦克部队开进波兰,迫使对波兰有协防义务的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然而德军的闪电战(Blitzkrieg)在短短时间内便几乎席卷全欧,到了1941年,只剩英国仍在负隅顽抗。6月间希特勒毁弃与俄国斯大林(Stalin)的盟约,以破竹之势入侵苏联。初期俄军虽蒙受重大伤亡,但闪电战终究不敌俄国的严冬,希特勒无视于德军的折损,坚不撤退,终于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一役成为东线战事的转折点。
德军自北非战场援助莫索里尼(Mussolini)失利后,便节节败退。1945年3月,盟军渡过莱茵河,4月俄军苦战之后攻下柏林,希特勒则在兵临城下之际自戕。
1945年7月,雅尔塔条约将德国分为东西占领区,分别由苏俄和英美托管,柏林则由二者共同管辖。但是战后苏俄与欧美各国关系渐趋紧绷,共管难度大增。1949年东德(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与西德(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政府分别成立。1961年苏俄更在冷战高峰期兴建柏林围墙 (Berlin Wall),以遏止年轻劳动力持续流失。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双方同意原西德制定的“基本法”,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统一之后的德国称号。
④ 二战后德国对纳粹的历史真诚道歉,但有没有因为具体历史事件的细节与被侵害国家发生争执的呢
当然有。最知名的就是波兰卡廷惨案。从1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并称是纳*粹*德国所为,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苏*联*,波兰,德国一直就“卡廷”事件争论不休;直至1990年4月13日,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称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
⑤ 求初中所有有关德国的事件,并标注时间,谢谢!
1816滑铁卢战役,普鲁士参与反法同盟推翻拿破仑。
1870年普法战争,德意志统一,开始成为世界强国。
1894德法俄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中,迫使日本允许清朝赎辽)。
1898强租胶州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开始。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镇压义和团(后来是德国将军瓦德西来华任联军司令)。1901《辛丑条约》
1914—1918一战,1919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被制裁
1919-1933经济危机,1933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是为纳粹德国或第三帝国
1939年9月闪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横扫欧洲大陆。1941年6月袭击苏联,1942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失去主动
1945-5-8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被英美苏(后加法)分区占领
1949西德加入北约,1955东德加入华约,1990两德统一
1991年12月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条约,1993年11月1 欧洲联盟成立
⑥ 话说德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莱茵河风光家。
NO1. 史前时期
keyword:条顿堡森林之战 部落战争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NO2. 德意志立国时期
keyword: 查理曼帝国 分裂 东法兰克王国 萨克森王朝 德意志王国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NO3.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NO4. 魏玛共和国
(1919–1933)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NO5. 纳粹德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3年12月 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义大利于柏林订立同盟条约,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肢解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NO6. 冷战时期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战败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议》,德国除割让给苏联和波兰11.4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其余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年1月1日,美占区和英占区组成联合经济区,同年4月法占区也加入该联合经济区。1948年9月由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基本法》。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9月20日,由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联邦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的最高司法机构是联邦宪法法院。
1946年4月苏联占领区的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苏占区召开德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1949年5月30日德国人民第3次代表大会批准宪法。同年10月7日临时人民议院通过宪法。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10月10日苏联占领当局将行政职权移交给临时政府。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为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冷战达到了最高峰。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NO7. 德国再次统一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国的领土并入联邦德国。
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后来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
NO8. 中世纪全盛时期
人们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绝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的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德意志帝国过渡的开始。康拉德一世被视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当时的正式称号是“法兰克国王”,后称“罗马国王”;11世纪开始帝国的称号是“罗马帝国”,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时又附加“德意志民族”于前)。帝国是选举制的君主国;国王由高级贵族选出,同时奉行“血统法”,即:新国王应同其前任有血缘关系。但是,该原则时遭夭折;重复选举的情况屡见不鲜。中世纪时帝国不设都城,国王以巡游为治。帝国无赋税,国王收入主要来自托付他管理的“帝国财产”。他的权威并不理所应当地得到承认:只有靠军事实力和巧妙的联盟政策,他才能获得部族中强大的公爵们的尊敬。康拉德的继承者,萨克森公爵亨利希一世(919-936)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儿子奥托一世(936-973)更是青出于蓝。奥托使自己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962年他在罗马加冕为皇帝一事就显示了他的权势之盛。
从此,德意志国王就有登基为帝的资格。观念中的皇权是无所不包的,它赋予拥有者以统治整个西方世界的权力。然而,这种观念从未完全在政治上成为现实。为了接受教皇加冕,国王非亲自前往罗马不可。这就开始了德意志国王的意大利政策。他们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统治维持了300年之久,从而在德国的大计上不能遇事亲躬。奥托的继承者们统治期间为此经受了严重的挫折。继任的萨利尔王朝再次出现繁荣。亨利希三世时(1039-1056)德意志王室和帝位均达权力的最高峰;主要是坚决保持了它们对教皇的优先地位。亨利希四世(1056-1106)却无法维持这一局面。在关于主教任命权的斗争中(授职之争),他虽然表面上对教皇格里哥里七世取得了胜利,但是他赴卡诺萨的赎罪之行(1077)对皇位来说不啻是一次不可挽回的丧失声望之举。从此以后,皇帝和教皇就平起平坐了。
⑦ 德国历史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德国的前身基础是普鲁士王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几大选帝侯之一
(神圣罗马帝国又被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
后来通过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后,普鲁士王国正式变成德意志第二帝国
由于帝国主义分赃不均,加上德意志兴起较晚,所以德国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王室逃亡,资本主义财团建立了共和国,又称“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后期,陷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阿道夫希特勒,通过国民选举,先后当上了总理和总统,集大权于一身,被称为元首,建立法西斯独裁,此时,德国被称为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是二战三大集团之首,也是二战的欧洲策源地!被以英美为主的盟军和苏联的苏军打得不要不要的!盟军和苏军分区占领德国。德国分裂!
到了二十世纪初,冷战结束,德国重新统一!
⑧ 二战时期德国曾发生了一次政变,一批德国军官企图暗杀希特勒以维护世界和平可惜没有成功。
“7.20事件”
7月20日12点45分,在东普鲁士腊司登堡“狼穴”的地下避弹室里,炸弹炸响。参加德国国防军统帅部军事会议的一些人被炸死或炸伤,但希特勒只是擦破了点皮。
政变的主谋是贝克上校,从1943年开始他们进行了不下6次的谋杀尝试,但均告失败。同时参与此次行动的还有:施图尔纳格、斯派达尔、霍法克、格德勒市长等。
隆美尔最后选择服毒自杀以保全他的家人。
⑨ 德国遭遇决定性失败事件是什么
德国在二战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战争后期之所以迅速覆灭,和包括战略等的内在因素和盟军方面的外在因素有很大关系。
战略战术的错误。战争后期的德军应采取守势,尽力保全有生力量,而不是固守一些不是十分必要的区域。但是德军在作战行动中,由于希特勒的指挥等其他因素,总是寄希望于守住一些所谓的重点区域,而因此丧失了宝贵的有生力量。而最终,其可用军队越来越少,最终走向失败。
石油等战略资源的损失。战争后期,包括像着名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已经不再属于德国,德国被迫开始使用煤化油的技术来提炼石油,而当时的德国坦克装甲车辆生产所需要的稀有金属也供应不足,使得其坦克等的装甲质量大幅下降,而这对于其军事工业的生产而言是极为致命的。
德国空军的覆灭。在二战后期,德国空军基本已经沦为一支存在性的空军,无论是在东线还是西线,盟军和苏军的空中力量几乎成了主宰性的力量,德国陆军的和党卫军等部队的作战,严重遭受敌方的空中威胁,并且损失极为巨大。而且德国的军事工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遭受了盟军战略轰炸的打击,而德国空军由于盟军打击而损失巨大,在占有数量质量优势的盟军航空兵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⑩ 德国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NO1. 史前时期
keyword:条顿堡森林之战 部落战争
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NO2. 德意志立国时期
keyword: 查理曼帝国 分裂 东法兰克王国 萨克森王朝 德意志王国
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NO3.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NO4. 魏玛共和国
(1919–1933)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