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二战轴心国战胜的话.日德意之间如何瓜分世界
希望把分给我,因为我的确学过。而且我会用自己的话告诉你:
先总体告诉你大体划分:
德国,占据北欧,西欧及大西洋海域和美国东部(视作战情况而定),整个拉丁美洲,东欧至乌拉尔山的广大地区,巴尔干及所有南欧地区,除北非外的非洲全部,占据西亚阿拉伯地区及中亚部分地区直至与日本平分印度洋。
日本,整个东亚,中国,高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三国,泰国,缅甸,马来,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亚大部,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周围海域,西伯利亚直至乌拉尔山的广大亚洲北部,与德国平分美国,占领整个太平洋和半个印度洋。
意大利,环地中海新罗马帝国。
在轴心国历史上,三方的确存在这样一份世界划分密图(当然三方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比如意大利和德国就为了巴尔干地区非常不愉快,在德国眼中,巴尔干意味着重要的资源基地,也意味着东进苏俄和南进西亚的跳板,必夺之;而在墨索里尼的新意大利罗马帝国的版图规划中,作为环绕地中海的巴尔干地图也在争夺范围之内)
日本:总西进作战其主要作战方针是以台湾与朝鲜,伪满洲国作为基地(加上后来的伪南京国民政府)西进消灭整个中国,达到从整个南面与苏联对峙的局面(若有机会,则尽力挺进至中亚乃至西亚地区。
南进作战其主要战略构想,是两个方向:一是以日本的台湾,马尔代夫等地为基础,控制整个东南亚,驱逐西方强权,建立自己的殖民体系,争取在攻占印度尼西亚后进而攻占澳大利亚,彻底阻隔反法西斯东西半球的联系,我给它谓之东南战略;所谓的西南战略是以后来被日军攻占的缅甸为基础,向西进击印度,其扎略目的:一彻底消灭英国存在亚洲的势力,二控制超乎想象战略和人口资源的印度,三把持印度洋配合东南切断东西半球联系,四彻底封死中国得以得到的外援驼峰飞行路线,消灭中国的最后力量,五伺机通过中亚挺进西亚,取得与德国的会师。
东进作战战略是以不停息的打击(但是注意,山本也是和希特勒一样希望把美国的战争拖到最后,山本曾就读哈佛大学,就任驻美武官,深知美国的军事潜力和民众意志)不让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有喘息机会,在八面出击占领整个东南亚资源的基础下,以这样的方式将美国的抵抗意志彻底摧毁,让其不敢与日本再战,进而签署有利于日本的跳跃,确立日本感觉安全的区域统治,以后再与德国东西夹击美国。
北进作战策略:由于在张古风和苏勒新河两次大战都吃了苏军机械化作战的大亏,北进呼声很弱。但日本仍然把最强的部队置于东北,希望在德军将苏军以摧枯拉朽之力打翻之后乘机出兵西伯利亚。(别忘记了,日军是苏联成立初期最后一个才被赶出去的外国干预军,对西伯利亚垂涎久已。)
德国:西欧策略:历史上也的确几乎实现了就是着名的黄色计划,在4小时攻占丹麦,一个月灭亡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甚至没等盟军作出反应便宣布投降,拥有300万陆军的法国2个月遭到彻底惨败,被迫与德国合作,成立维系政府。可以说,除了跨海征英的海狮计划失败,希特勒成功的把西欧纳入手中,但就是这个没成功的英国,葬送了第三帝国。后继计划是最终与日本东西夹击消灭美国。
东欧策略:在合适的时机,撕毁和苏联的秘密协定,全面控制整个东欧。曾经实现。其后继计划是希望消灭苏联并且与日本会师。
北欧计划:北欧在希特勒的人种排行上出于上等民族,因此德国除了对挪威有轻微的武装占领外,对其他几国主要利用拉拢的策略。比如对于遭受苏联入侵的芬兰就被拉入了轴心国集团。基本实现。无后继计划。
南欧计划:虽然与意大利相冲突,但德军的战力不是连埃塞俄比亚黑人都打不过的意大利可以比的。德国的计划也成功的实现,具体是:首先以希腊和英军勾结为名进攻希腊,继而在克里特岛彻底击败英军和希腊军,占领希腊。此外拉拢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进入轴心国集团,扩充实力。南斯拉夫曾经被拉拢,但后来起义后被德国剿灭直接占领之。其下一步计划是以此为跳板,拉拢土耳其,进而进入中亚和西亚,彻底消灭英国势力,与日本会师。
非洲计划:希特勒本来希望能够在彻底控制西亚和南欧后再着手处理非洲问题,但意大利在北非的垃圾表现使得他不得不组建北非军团直接参战。隆美尔如果不是军力不足(抽调参加对苏战争)很有可能就将5倍于自己的英军扼杀在埃及。其计划,于意大利属地突尼斯和臣服德国的阿尔及利亚登陆,分两个方向与意大利合力作战,向西进军摩洛哥,切断地中海与大西洋联系;向东进击利比亚直击英国在非洲的命脉埃及,彻底逐出英国于北非的势力。后继计划,很简单,南进称霸整个非洲,控制了苏伊士运河的德军也可以继而支援征服西亚阿拉伯的战斗。与日本在印度洋会师。
意大利
最垃圾的轴心国之一,其战绩甚至不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更别提芬兰。
其计划也明显小气:
建立环地中海的新意大利帝国
为此需要:
征服同为轴心国同情者的西班牙,法国南部,南欧和巴尔干地区,土耳其,北非,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
其他的不便再写,我累了。
当法西斯国家最终胜利后,我省略掉芬兰,意大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家。着重讨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德国和日本。
对比:日本人口当时约7000万,德国人口当时约7000万。
日本工业约德国的二分之一不到。
海军日本大大强于德国,但海军素质双方相差不多。
空军双方可以平分秋色。
陆军不用说,德军扫日军如秋风扫落叶。
控制地域可能日本较多,日本控制人口也较多,但人口素质和占领地的工业实力德国较优秀。
所以我预测,德国会很占优势,但是一旦开战将会是一场最为残酷的战争(试想一下分别控制将近半个世界的两国分别在美国,太平洋,印度洋,西亚中亚和亚洲北部开战是什么样子)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德国将最终凭借优秀的陆军指挥能力和优良的陆军装甲部队和战士素质惨胜。(不考虑各地民族起义的话)
‘贰’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是如何计划瓜分世界的
19世纪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度,这期间有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各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开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完全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并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的剥削和限制,意大利因为没有得到英法等国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日本对华盛顿条约的限制耿耿于怀,而经济危机的爆发更是把那些国家推向极端。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苏军占领柏林,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协议,美军在日本投放原子弹,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历史证明了选择一个靠谱的盟友有多重要,如果盟友都像谁也打不过的意大利或者就是把中立派推向盟友的日本,那你就算再超神也没用(希特勒哭晕在厕所)。
‘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何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日本
因为日德战争,日本是战胜国。
日德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经过日德战争,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夺取了青岛,威海卫的控制权。
日本也在协约国中树立了新的地位,使其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议和会议中,有了充足的发言权。并进一步地实行了其侵略中国的目的。而德国则失去了在青岛的殖民地,其在远东的陆海军兵力也全部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站后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未交给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战争以协约国集团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以英、法、美为首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瓜分胜利果实,而召开了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强国的分赃会议。
虽然当时的中国是战胜国,但并不是帝国主义强国,巴黎和会根本不会解决实力贫弱的中国的正义要求;日本实力比较强大,又有利于协助英国共同对付苏俄,所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而不归还给中国。
15
评论
分享
日德战争是指1914年(大正3年)日本与德国为争夺青岛以及周围岛屿,在我国山东省进行的一场战争。由于在欧洲战场德国和英国正在进行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英国军队和日本联盟抗德。
日德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夺取了其梦寐以求的青岛,威海卫的控制权,也在协约国中树立了新的地位,使其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议和会议中,有了充足的发言权。并进一步的实行了其侵略中国的目的。而德国则失去了在青岛的殖民地,其在远东的陆海军兵力也全部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战场。
‘肆’ 在二战中,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最想瓜分的是哪几个地区
德国占领西欧 再从东欧经苏联往西亚打 日本占领东亚 东南亚 和大洋洲岛屿 和德国在苏联的西伯利亚 会和 另一方面 日本以太平洋岛屿为跳板 进攻美洲大陆 德国和法国伪政府跨越大西洋进攻美洲 会师 意大利则占领环地中海的一些南欧 和 北非的 国家 这是原定计划 但后来 苏联阻止了日本的北进 和德国的东进 美国收复了太平洋上的岛屿 致使该邪恶计划落空 还有意大利国王 侵略的决心不够坚决 杀了墨索里尼 有求和的迹象 希特勒就命德军接管了意大利军队的所管辖区 加大了德军 驻防的负担 致使德军 多面受敌 二战的故事是最多的 几天也说不完 很有趣的
‘伍’ 二战德国和日本是不是要瓜分世界
德国是要一统欧洲,重现以前的辉煌。但他攻打苏联可能是为了扩大国土。日本是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说不太上是瓜分世界。毕竟美国和英国没有被占领,法西斯攻打他们的意图是使其无力干涉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不是攻打。与其说是瓜分世界,不如说是从其他列强手中夺取列强的世界。
‘陆’ 轴心国全盛时是怎样商议瓜分世界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倾巢而出,在山本五十六的率领下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迫使罗斯福对轴心国全面宣战,偷袭珍珠港的第四天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便急急忙忙的在柏林秘密进行了一次轴心国内部会议,因为他们不约而同的相信同盟国不久将会被彻底击败,事先确定下作战任务和新的势力范围能避免战后轴心国之间矛盾的发生。
谈判开始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希特勒认为短期不能占领大洋对岸的美洲,因此从未考虑考占领美国的计划,领土的分割主要在欧洲,亚洲,非洲展开。德国的主要利益在欧洲,日本的主要利益在亚洲,而意大利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为此双方初步谈定以东经70度为边界,东经70度以西德国,意大利负责占领;东经七十度以东日本负责占领,双方会师伊朗。
而墨索里尼觉得不够具体,要求细致分割,最终三方代表又在柏林唇枪舌剑的商讨了一个月划定出了新的世界版图,其中德国控制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最东到东经七十度,往南依次是阿富汗和伊朗,在非洲大陆德国控制维系法国殖民地一直延伸到南非的广袤土地;日本北部控制东经70度以东,向南中国西北边境一直延伸到印度;而意大利则占领中东和东非地区。
三方高高兴兴的签订了协定,带着自己的作战目标返回国内,曾几何时隆美尔似乎离占领中东只剩一步之遥,而日军也占领了东南亚,但仅此而已。伊朗是他们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柒’ 假设二战时德国和日本获胜,瓜分了世界,情况会是怎么样的
日本占亚洲大部分,德国战欧洲、非洲和中东,再瓜分美洲。
‘捌’ 亮点:二战时德国和日本是怎样商议瓜分世界的
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相约瓜分世界,日本提议道,以东经70度为界线将亚洲划分为两个区域,这条线成为两国未来的国界。德国再稍作修改了一下,便真的接受了这个想法,此时的两个国家还真觉得自己能够打下全世界。
日本人划的线就是很多人知道的那个,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北起阿留申群岛,南邻澳大利亚,西至印度洋。
德国和日本划定的战线有个共同点,都可以实现围绕这条战线可攻可守可退的战略目的,若是盟军无法突破这条战线,那就不得不承认两国对这些区域的统治了。
然而,不论是他们之前瓜分世界的线,还是美军参战后划的线,都只是线而已,终究是个梦。
‘玖’ 二战后是怎么瓜分德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处置德国的一种形式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主分割德国1943年12月1日,F. D.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正式提出这一设想,即把德国分割成5个部分,每个地区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鲁尔和萨尔地区由国际共管..斯大林为了严惩德国法西斯,赞同美国方案W.L.S.丘吉尔虽有保留,但也表示支持。1944年上半年,苏联红军攻势凌厉,越出边界,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军事形势迅速发展,促使美、英在确定肢解德国之前,谋求就临时对德占领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前此,英国于1944年初根据艾德礼委员会报告,向欧洲咨询委员会提出临时划分德占区的建议,即按1937年德国疆界分成 3个占领区,苏占东部、英占西北部(包括鲁尔)、美占西南部和萨尔,柏林由三国共同占领。苏联同意英国方案。美国认为拟议中的方案,苏占区面积过大,英占区包括主要工业区鲁尔,均对美国不利。但鉴于苏军已步步逼近德国边界,美国来不及另提方案,遂于4月28日同意英国方案。1944年9月12日,欧洲咨询委员会以英国建议为蓝本,提出第一份临时划分德占区的方案。由于英国作出一定让步,罗斯福在第二次魁北克会议(1943,1944)上接受德国西南部作为美占区,放弃与英国对换占区的设想。随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临近结束,美、英与苏联在战后安排问题上分歧增多。美、英认为扶植一个强大的德国,有利于在战后抗衡苏联。苏联为了适应形势变化,也开始强调德国统一。出于上述考虑,美、英、苏三国虽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分割德国的原则协议,实际上均已放弃分割德国的主张。分区占领德国便从权宜之计变为正式方案。为了进一步增强西方在欧洲及德国的实力,英国主张法国参加对德占领。美国经过考虑,罗斯福在2月5日的雅尔塔会议上正式建议,从美、英两个占领区各划一部分组成法国占领区。邱吉尔、斯大林表示同意。1945年6月5日,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林正式声明把德国分成 4个部分,东区归苏、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美、西区归法。“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声明还规定由四国总司令正式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7月中旬起,四大国在德国和柏林按划定区域实行占领和管制。在 7月底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四国又通过对德管制的政治经济原则至此,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局面正式形成。
‘拾’ 二战后,德国如何被曾经小弟日本全面反超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轴心国企图组队瓜分世界,其中德国作为带头大哥综合国力最强,抛开意大利不说,其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5倍,钢铁、煤炭等工业产值是日本的3到4倍,仅凭一国之力就将欧洲的英法等老牌帝国打得找不着北,东线又与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大打出手,虽然两线作战却丝毫不落下风。而日本,虽然在亚洲攻城略地,但欺负的都是些朝鲜、菲律宾等落后的农业封建国家。等到最精锐关东军和苏联红军诺门坎一战,这才见识了什么是钢铁洪流,什么是机械化部队,硬碰硬被打得屁滚尿流,而他们面对的还都是苏联在前线淘汰下来的二流部队。
二战后,世界出现了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并存对峙的局面。美国为了在东西两边封锁苏联,先是在欧洲建立了北约组织,并对成员国实施马歇尔扶持计划,帮助欧洲国家恢复发展以抵制苏联,而德国只是欧盟的一分子,受到援助有限。而在东方,要牵制苏联美国在远东可以依靠的只有日本,经济援助毫无保留地投给了这个岛国。且在冷战期间,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将日本作为战略后勤基地,使之获得大量订单和先进技术,加上原有的良好基础,日本地经济如同做了火箭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