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书包里有什么
㈡ 去德国留学行李要带些什么
除了德国留学生活费用是必须要携带的以外,再面对满地用品衣物,恨不得统统装进行李箱。可又担心很多东西是用不到的,既费力又麻烦。去德国留学需要带的东西:
去德国留学前,重要证件千万别忘了带:
1.护照
2.入学通知书
3. 2寸照片
4.带点欧元,德国留学生活费必须带
5.最好国内有国际卡或者信用卡带一张
学习用具:
1.本子,带一,两本就好,不要太厚,可以带点便签纸来,小小张的,能粘的那种
2.书,字典看你自己需要吧。
如果你不学德语的话,一本小德汉汉德的双解字典总是要的,至于大字典或是英文字典的话自择,最好带电子词典,英文德文都有
3.平时常用的文具
生活用品:
1.洗发水,沐浴液,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带1个星期左右的量就可以了,肥皂带1块
2.化妆品(洗面奶,护肤的等等)可能要带稍多一些
3.卫生纸,卫生巾这里也很便宜,少带点
4.毛巾,浴巾等要多带点,床单,枕巾,被套带2床,能换洗。被子和枕头不用带,
5.干货可以带多点,香菇,木耳,紫菜,万年青等。要是能多带点吃的就尽量多带。
6.隐型眼镜的药水不用带很多,价钱差不了多少
7.有瑞士军刀的话就带过来,挺有用的;没有在这买呗,也不贵。
电器:
1.电饭锅,这里ms好像都在12欧以内,可带可不带,如果住的学生宿舍,还有好多以前遗留的吧~
2.手机可以带来,然后在这里买卡,直接可以用;短信狂人在国内办全球通,给国内父母朋友发短信1块一条吧。这里的短信最便宜也要1块9人民币左右一条。办个msn或qq和国内手机绑定也行,那么过来发网络短信也很方便。
3.电脑,那记得要带根网线,切记,最好能在10米左右以备用,再带些软件什么的,方便使用
4.耳机,麦克,摄相头
5.移动硬盘,U盘有的话可以都带一个
6.德标转换插头1-2个
7.多功能插线板一个
8.充电电池和充电器
9.数码相机,MP3,CD机等
10.吹风机要是有用的话,可以要带个小的
药品:
药不用带很多,一点点感冒药,拉肚子的药等就可以了,一般不生病的。创可贴带一些。牙不好的话,也要带点消肿止痛药。胃病的话,也带点药。眼药水看习惯了。
衣服:
衣服就以在上海穿的多少来带就可以了,基本温度差不多,夏天也不那么热。不够的话再过来买也可以的,也不贵吧。最关键的就是unterwear多带就对了。冬天的厚大衣还是要带。深底纹的登山鞋可以带也可以来这里买,雪厚防滑性能好。
拖鞋塑料棉拖各一双,帽子,太阳镜什么的,可以考虑,
皮鞋带一双就够了,运动鞋一双或2双
自己平时用的小包包是要带过来的
德国留学生活费用完全可以自己打工赚取,许多德国留学生都选择这样的方式赚取留学费用。不仅在可以缓解经济压力,也会从中得到锻炼,是一次很好的生活历练。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总结的去德国留学前关于行李的准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更多德国留学等问题,欢迎咨询天道留学专家。
在德国留学,一般允许留学生每周20小时打工时间,暑假可全天打工,工作一般是酒店打扫,农活,餐馆等,每小时6-10欧不等。德国的生活费用,房租占据较大部分,东德的房租相对便宜,西德的城市经济较好,房租也较贵,大城市每月房租人均在300-500欧不等。
㈢ 外国学生书包的重量 和里面都放些什么
女生全是化妆品,有的还装内衣
男的没注意,好像背球鞋
学校每人都有柜子,所以书一般不放包里
好学生书都拿在手里
我在外国上过学
反正我那学校是这样
㈣ 去德国留学,一年回来一趟,要带些什么必备品,什么东西是可以到那里再置办的
生活用品:
衣架(带不带都成), 毛巾4条, 浴巾,牙刷6支, 电池(5号1盒,7号1盒,2号4个,纽扣电池若干)、电子闹钟、针线包、粘钩若干、雨伞、电话号码本、指甲刀、剪子、雨衣、墨镜、眼镜、皮筋、卡子、镜子、护理液、小螺丝刀、梳子、牙膏、刷牙杯、饭盒、筷子、勺子(刀叉要带全)、镜子、化妆品(这边的化妆品很便宜的,少带一点,到这边再买了)、皮筋、橡皮手套,擀面杖,鞋刷、菜谱,肥皂一定要带的;
药品 (主要是中药类的药品,他们这很贵的)
感冒类: 板蓝根, 快克 清凉油若干 康泰克1盒、痰咳净1盒风痛宁1盒、复方甘草片1瓶、百服宁(2盒)、白加黑(3盒)、体温表保健类: 施尔康、维生素片
肠胃类:黄连素1瓶、胃得安1盒、气滞胃痛冲剂1盒、泻立停1瓶、玛叮琳1盒、 司达舒、霍香正气丸
消炎类: 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阿莫仙, 黄连素 、三金片口腔类: 草珊瑚含片, 西瓜霜、牙痛药外用类: 达克宁2盒 皮炎平1盒、 红花油, 棉签, 药棉, 乐敦眼药水, 消炎眼药水, 咪康唑软膏, 邦迪, 四环素眼膏, 红霉素、云南白药、清凉油
补充:
这里很容易上火;感冒等很少得, 一定要报关!
衣服:
外衣:棉质运动服(簿、厚)、衬衫(长、短袖)、风衣、西装、套装、T恤衫、马甲、防水外套,长袖的多带,这里天气无常的。
裤子:牛仔裤;西裤、运动裤、秋裤、短裤、7分裤睡衣(长、短)、裙子(连衣裙、短裙)
毛衣:线衣、簿毛衣、高领毛衣内衣:吊带背心、文胸、内裤、丝袜、短袜、保暖内衣
配件:围巾、丝巾、手套、冬帽、运动帽、夏帽、泳衣、皮带、皮鞋、休闲鞋、中靴、沙滩鞋、运动鞋、拖鞋(薄、厚)
包:
背囊(耐用)、手提包、斜背包、腰包、钱包,零钱包(这边的硬币好多的)
随身衣物:
T-shirt 多带,内衣裤,袜子多带些纯棉的衣服袜子,内衣多带
文件:
护照、OFFER和COE、机票、护照照片电话本、成绩单(大学和IELTS)、驾驶执照、出生公证、学历公证、重要文件的复印件、以前的申请文件的COPY(软盘)、地图、家人的照片
电器:
随身听;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充电器、电池、吹风机、手机、转换插座、电饭锅、转项插座、插线板、充电电池和充电器、笔记本或者主机、电饭锅、电吹风(MINI)、手机、数码相机、电话线和鼠标、电话
炊具:
电饭锅,电话线带上(20M*3)
学习用品:
圆珠笔(蓝、红色)、签字笔及笔芯、自动铅笔、铅心、橡皮、涂改液、固体胶水、裁纸刀、笔袋、文件夹(多带)、笔记本、计算器(带函数功能)、信纸, 英汉/汉英词典、快译通、订书机、便签条、回形针、订书钉、小透明胶、雅思书籍、双面胶 文具一类还是要带的铅笔 橡皮一定要带
学习用书必须多带
编程软件(VC、BC),MatLab(Full version better),Mathematica,PhotoShop5.0,AutoCAD,Origin等熟悉的软件,精选光盘三十张,操作系统,中文平台,OFFICE 97 或 2000,Windows NT,正版LINUX软件及书籍,详细的UNIX的书,其它高深的计算机书籍一堆
硬件:
如果你想到这边再装一个台式机,就什么也不用带的了,优盘,软盘若干,网卡,数据线若干,带MIC的耳机,电话线,网线,打印线。
软件:
(a) 系统软件:98、XP、NT、DOS、WINME、WIN2K中英文版。
(b) 办公软件:OFFICE全套(中英文)、WPS2000、金山词霸、快译。
(c) 系统工具:杀毒软件、GHOST、磁盘工具、WINZIP、WINRAR
(d) 图象软件:PHOTOSHOP、ACDSEE32、3DMAX
(e) 网络工具:NETNATS、FLASHGET、ICQ、OICQ、FIREWORK4、FLASH5
(f) 多媒体软件:WINMAP、POWERDVD、MPEG4(DIVX插件)、REALPLAYER、豪杰超级解霸
(g) 编程软件:VB、C、DELPHI、C++ 网络线多带
床上用品
床罩, 床单, 杜邦冬被1条,巾(枕套)2条,被罩,薄被/毛巾被
1)包,前面的文章提了不少,我是带了帆布行李包和登山包过来的,挺好。除此之外,一个双肩大书包必不可少,平时装书,去超市购物时装东西,非常实用。(这边的超市是不给塑料袋的,因为太不环保了,要用?掏钱买!也可以自己带个布袋子过来,大家去超市的时候都用的。)还有一样大家很少提的,可我认为很重要,就是零钱包。因为欧元是没有5元以下纸币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硬币,所以零钱包很方便,7、8厘米长宽的正方形或长方形、三面封口、一面有拉索的那种,登山包那种质地的就可以了,关键是质量要好。
2)证件和照片,如果过来注册,我建议大家带原件,我就吃了没带原件还要快递的亏,花钱是小事,关键是太耽误事。如果过来读语言,公证书要多呆两套,预备以后再申请。要带的证件:1、护照 2、德国大学或语言学校的通知书 3、银行存款凭据 4、APS证书 5、小学至大学毕业的学历、学位,工作证明等 6、德语水平证书。照片最好是护照像,方便得多,一寸两寸各20张应该足够了。
3)书,书是最沉的东西,建议不要带得太多,如果学语言,我觉得下面这几本应该基本够用了
语法书:1现代德语实用语法,同济大学出版社
2一本黄皮的语法书,是德国人写的,一个叫什么芳的人翻译的
字典:1新德汉词典 上海译文出版社
2精选汉德德汉词典 绿皮 商务印书馆和朗根沙伊特出版社
如果DSH过了,或者DaF成绩够了,要过来上专业的,还需要一些专业书籍和专业词典,另外也可以带一两本像Ziele3、4这样的书,方便复习,以免遗忘的厉害。我一本都没带,感觉不太好。
现在国内出了一种德育的电子词典,优点是比较方便,不过我没买,也应付了几个月了,所以大家自己斟酌好了。
4)收音机和复读机,收音机,不是录音机,是收音机,能收电台节目的那种,由FM波段就可以了。每天一起床就打开听,是练听力的很好的办法。
听说学语言阶段复读机很好用,我不太清楚,大家自己斟酌。
5)文具,买几支质量好的笔,多配几支笔心就可以了。可以带个夹子,里面夹点A4的纸过来,不用很多,主要是最开始的时候用。可以带个不爱掉页的小本子过来,可以记记单词、做个备忘什么的。
6)衣服,原则是喜欢穿什么就带点什么,不喜欢的带着浪费重量。实在装不了,就打好一个包,等到了再让家里寄,有一种什么联合运输,基础价1公斤160左右,再往上33块钱1公斤,寄个10公斤的书和衣服大约400多块钱,一个月到。鞋,脚小的人一定多带两双,这边的鞋比较大,运用鞋是最实用的了,再加一双休闲鞋应该差不多了,如果不够可以在打折的时候买,价格可以接受。内衣裤、袜子多带点吧,这边挺贵的。围巾手套之类的东西还是应该带,冬天最冷有零下十度,也是寒气逼人。棉服也穿来吧,如果热,里面可以穿体恤衫。太厚的毛衣、绒衣好像穿的机会少些。拖鞋一定要带,挑一双轻点的、质量好点的吧,再带管502来,预备坏的时候粘。
7)电饭锅和平底锅,电饭锅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这边很少见,听说也有卖,不过挺贵。关键是这个东西非常方便,做饭,煮粥,煮面条,中国人离不开。平底锅这边很多,找对了地方也不贵,七、八个欧元吧,小一点的才三个欧元左右,带不带看你行李的重量决定。
8)转换插头核插排,这个东西这边可没有,一定要带!出于安全的考虑,德国墙上的插座都凹进去一块,所以插头前面必须长出来一块才行。我来德国带的插头就不能用,大家要买很大的那种才行。插排应该买一个,不用太大,关键是万能插座就好了。
9)被,枕头,床单被罩,这个这边当然有,不过听说挺贵。我想自己带过来方便一点吧。床单两条换洗,被罩带一个就好了,枕巾带一条过来。如果打算两年不回家,那就多带一套吧(各多一件),应该够了。
10)毛巾,其实有两、三条质量好一点的毛巾就够用了,如果家里有旧的、不太用了的毛巾,我倒觉得可以带过来当抹布,擦桌子擦地用,刚来的时候打扫卫生也方便些。如果还要买,就别带了,这边的抹布最便宜的0.45欧三条。
11)菜刀、砧板、剪子、指甲剪,前两个看你,如果嫌重也可以不带,带来就会方便一点。我刚在亚洲超市买了把菜刀,9.6欧,心疼得我要死,可是也没办法,德国的刀都很窄,我们用不惯。这两个东西要放在托运的行李里边,否则过安检的时候都要交公的。这边的塑料砧板不太贵,可以不带。指甲剪要带一个,可以随身。对了,如果不会做饭,挑一本简单的菜谱带过来吧,有用。
12)碗、盘、筷、勺子,这些最好都带。碗和盘子建议大家买塑料的,有三、四个碗和两、三个盘子够用了,筷子带个三、四双吧,勺子一定要带。如果可以,建议带副刀叉过来,自己烤批萨什么的是常事,吃起来方便一点。这边的刀叉和勺子可不便宜。
13)药,德国又很完善的医保制度,而且要在大学注册就必须参加医保。所以看病全部免费,再加上德国环境比较好,都比较少生病,现在去看医生都是预防性的,所以我建议不要带太多的药品过来,只要按天气添减衣服,别感冒就可以了。我带了退烧、感冒、止咳、消炎、止泻、通便的药和胃药过来,一样只有一点点,还带了一包创可贴,估计这些药我两年也吃不了多少。对了,创可贴可以带两、三包,我同学的手刚刚坏了,创可贴用得快,自己带得两天就用完了,到药店一问,1.75欧10个,还不在医保范围内。
14)充电器和充电电池,电池不够环保,所以在德国很贵,如果你带了收音机、用电池的刮胡刀之类的东西,就一定要带充电器和充电电池。可以买容量不是非常大的电池,1000毫安左右的应该够用。如果有数码相机之类比较费电的东西,就要买1300或1600的。我用的是超霸牌的充电宝配四节1600电池的,75人民币,到了德国以后一比较才明白买得好便宜!
15)调料和干菜,调料这边的亚洲商店里也有,就是贵。建议你花椒、大料、味精、姜粉、五香粉、孜然、干红辣椒各买一小包,放在在电饭锅里带过来。干菜可以带点紫菜、木耳、蘑菇和细粉丝,做汤炒菜都可以用得到。
16)洗漱用品,建议带一支牙膏、三支牙刷过来(因为听说用国内的牙膏会牙龈出血,所以不建议大家带太多的牙膏),香皂盒一个,可以放块香皂在里边,其他的如果有小包装的就带点刚开始用,这边的化工用品都非常便宜,洗头洗澡的东西合成人民币甚至比中国都便宜,带多了没用。洗衣粉到可以带一包,这边都要两、三个欧元一小包。刷牙的喝水的杯如果嫌沉,都可以不带,我现在用的是果酱的玻璃瓶子,也挺好。浴花如果要用,就带一个吧。
17)雨伞,这边折叠伞比较贵,又一年到头爱下雨。
18)衣架,就是衣橱里挂衣服的东西,如果有需要挂的衬衫、大衣什么的,行李又允许的话,就带几个塑料的过来吧,这边木质的较多,五个就三、四个欧元,便宜的也要两三块吧,不值。另外塑料的晾小件衣物的小衣架也挺实用的。
以上的东西也不是很全,不过暂时我也就能想到这么多了。
笔记本推荐携带,因为这里的笔记本一是采用德国键盘,二是安装德文系统,如果更改系统,卖家不保证维修。电压交换器不用带,因为德国的电压以及频率和国内一样,只需要带一个插座转接口就可以了,欧标转中国标准的,国内可以买到。另外如果你和我一样比较懒的话,建议多带些袜子和内衣裤,呵呵。钱当然不用说,刚来的时候随身带个一两千现金足够了。其他我觉得没什么了,德国都能买到,其实也并不怎么贵。
以现在国内的消费标准,可能德国就蔬菜水果上面比国内贵外,别的日用品、衣服什么的都相对要便宜。第一次出来,证件什么的、公正件啥的必须带,并且要随身带。这些是重中之重!
然后就是被子,不需要太厚的,春秋天用的那种蚕丝被就可以,德国冬季室内有暖气。一双运动鞋,一双拖鞋即可,第一次出来是搬家不是旅游,能少则少,要漂亮时髦也得一切稳定了。等安定下来后再在德国慢慢买吧,碰上angebote,东西都是对折的价格。衣服,如果是女生,内衣一定要带几件,因为欧洲人的体型跟我们不一样。外面的衣服,长短袖t-shirt各带两三件,毛衣啥的带那么一两件薄的即可。外套一定要带,挡风的那种户外外套,很实用,脏了啥的也很容易打理。
至于护肤品啥的,如果女生要美白,多带点,别的还是来德国买吧,非常便宜。
然后就是德语字典、书啊啥的。
ps:如果行李有富余,可以带些干货,如木耳、干香菇、紫菜这些。这些对比德国亚超的价格来,国内还是很便宜的。
最后祝好运
㈤ 急求德国教育的目的与培养目的
时至今日,德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行免费教育的国家,特别是它对海外学生在学费和住宿等方面也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则更加令人注目。众所周知,教育投资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那么,为什么德国还要实行免费教育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德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
生育高峰过去,教育开始过剩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人民又重新开始享受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于是,50—60年代的德国(西德)经历了一个生育高峰。由于人口激增,对教育需求扩大,使得政府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在增加教育投资,扩张学校建设。这种规模宏大的学校建设在当时满足了社会需求,但是,随着生育高峰的过去,从70年代末开始,德国的生育率一直持续降低,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新生儿的减少,使得需要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全国学校的规模和师资力量没有减少,教育出现过剩,于是,德国政府决定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德国的教育体制、升学制度、学生学业、课堂教学、职业教育和教师工作等,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作一简短介绍。
一、教育体制----实行12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双向分流。
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在教育上各有一套,所以教育体制复杂,各种情况并存,但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但免去学费,连书费也不要交。学生用的教材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学校发的。一套教材,上一届学生用完后,学校收回,再发给下一届学生用,依次类推。我们在海尔雪中学听课时,就看到学生的书上已留下4个不同的名字,说明此教材已经用了4年,但仍保存完好。在德国,上大学也是免费的,即使是外国留学生,也不需交学费,这一举措吸引了许多外国留学生前来深造。我们在汉诺威大学的门口,就访问了一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留学生,这位学生他乡遇国人,喜出望外,十分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德国的教育情况。
在德国,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家长更有责任让自己的孩子读完12年书。其中,小学上6年,前4年相当于我国的初小,后2年相当于我国的高小,德国人称之为“预备性学习”或“方向性阶段”。因为在此阶段,家长和学校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今后向哪个方向发展----是升大学,还是上职业学校。学生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读3年,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年,一直读到13年级(其中最后一年不是义务教育,需要交费),以后再升入大学学习。另外一部分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也有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这种双向分流有时也会出现交叉情况,如有学生读了一阶段的普通高中后,常见得学业跟不上,也可转到职业学校就读。
二、高校升学制度----无统一的国家高考,由学校根据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推荐上大学。
德国从来不组织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学生读完13年(12年)后,是继续读大学,还是读职业高等学校,完全由他们自己选择决定,学校老师只给予指导。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不禁提出问题:“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去抢读普通高中,都要求升大学怎么办?”当地的一位中学校长的回答令人出乎意外:“这是不可能的。”经他解释,大家才明白,德国人的观念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指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考大学来成材。而德国人看问题很实在,他们知道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在学校里的表现后,决不会硬逼着子女去读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甚至反过来劝自己的孩子:“你去读职高不是很好吗?何必要去吃那么多苦读普高呢?”由此可,德国人的现实态度。而实际情况:德国的初中毕业生中,大约有30--40%的学生选读13年制,读完高中以后上大学;有1/3的学生读职业高中;还有1/3左右的学生读完11-12年后,申请读13年级,以后再升入大学或申请进入专业高等学校学习。
德国没有高考,但高校却有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之分,那么凭什么来录取大学新生呢?凭学生在学校里的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德国的教育行政部门从来不组织统考,毕业考试由本校的教师命题,经州教育局审核,如考试水平达不到要求则加以修改。学校组织考试后,教师评分,学生成绩记入档案,各个大学再根据中学对学生的推荐材料进行录取。
三、学生----半日制授课,下午半天接受社区教育。
德国汉诺威市一共有16所中学,我们考察了其中的3所,发现只有1所学校在作全日制授课试点,其余的中学均是半日制授课。学生上午8点进校,在校上6节课,到中午13点30分放学回家,学业负担比中国的中学生轻松多了。此时我们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半天上学,其余时间干什么?”如果在家做坏事怎么办?一位德国的教育行政长官回答说:“下午半天,每个学生在家都有事:①有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需他们完成;②可以参加社区教育协会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体育类----参加体育锻炼;艺术类----参加美术、音乐、戏曲等培训班。这种协会是社会性的,学生参加需交一定的费用,每个学生只参加其中的一项,这样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德国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化的培养是十分重视的。这位这十分坦率地说:“一般不要担心学生在校外惹事生非,学生在校出了事由学校负责,出了校门则由家长负责。”四、课堂教学----小班制对话式上课,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我们在职业学校听了2节课,在普通高中听了3节课,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固定的教室。一到了时间,教学楼里到处都是学生,背着书包向各个教室跑。走廊的墙上到处可见一排排挂钩,专门供学生挂书包用,有的学生就坐在地上休息。走进教室,我们发现全是小班制授课,一般每个班的学生在25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最少的一个班只有7个学生。教学环境自由宽松,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吃口香糖,教师也不干涉。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坐着讲,师生关系融洽,从未发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产生矛盾的情况。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学生成U字形状环绕教师而坐,便于师生之间交流。课堂教学形式基本上是对话式,一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小,教师十分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讨论,也有学生引经据典,相互争辩,双边活动频繁,气氛十分活跃。该校的校长介绍说,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资料,教育的立足点在于引导学生自发地研究问题,拓展思路。此时我们几位校长又心存疑虑:“这样的基础教育,质量怎么能得到保证?”经过考察了解,大家认识到,德国的教育质量观与我们中国不同,我们所要求的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能够掌握浓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并以考试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而德国的教学质量则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德国的中学生一般学习三种语言,除学好本国语言外,英语是必修课,另外在西武语和拉丁语中任选一门课。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比较轻松,这是国家为了青少年在长身体时自由发展,启发思维,而一旦进入大学阶段,要求将会非常严格,学术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层次,学生非下苦功不能完成其学业,德国的大学学制起码是5年,有的是6--7年。
五、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教育体制,理论和实践并重。
德国的奔驰车和工业产品的质量非常优良,这完全得益于该国的良好的职业教育。德国实行双元制----理论和实践 重的职业教育体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术精湛的技工队伍。
德国的学生完成9年基础教育后,由教育局和劳动部帮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进校后,首先签订两份合同:第一分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经过3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学生边学习边在企业中实习,从10年级开始拿工资,每月由企业发给学生800马克。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拿这么一些钱,无怪乎能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上职校。
学生在职业学校上课的时间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第一学年,每周有2天时间到校上课,每天上9节课,其中有3节文化课,6节专业课;第二、三学年每周在校学习时间只有1天,其余时间均在企业实习。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对于文化知识,则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强化学生技能的培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德国任何一个宾馆饭店里,看到的每一种摆设、用具,哪怕是一个挂钩,一个开关,尽管用的材料并不是最好的,但其制作的工艺水平十分精湛,这完全得益于他们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六、教师----入门难而要求高,收入高但工作苦。
德国没有专门的师范学校来培养教师,进入教师队伍较为困难,但学生可选专门的师范学校(专业)。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也与其他学生一起上课,只不过所学的课程范围有所不同,有些专业课必须到专门的教室中去上。一般的大学生读完6--7年后,完成毕业论文,可获得硕士学位,而想做教师的人不必交毕业论文,但必须主修两个方面的课程,经国家组织的考试后,取得教师资格,以后向教育局提出申请,由教育局推荐到学校去补习2年。在这2年中,还必须在教育局举办的学习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等课程,这样边学习、边实习,补习期间的表现由学校打分,校长签字,但校长无权录用,而必须由教育局决定是否录用。新教师由教育局聘请,分配到各个学校,工资由国家发放,到一定时期给予晋级。校长的职责权利是管理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每个教师作鉴定,至于教师的调动、辞退和聘请等则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的事。
德国教师的收入较高,在中等城市,一位教师的月收大约是3000马克左右(约合人民币12000元),但是教师很辛苦,工作量很大,决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上午八时上班,中午一时半下班,只要工作半天,多舒服。从我们在两所中学了解的情况来看,教师每周工作5天,但平均周课时却达到23.5节,几乎每天都要上5节课,整天上课不息。因为德国中学里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十分民主,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水平,又不肯钻研业务,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那么这样的教师是干不下去的。所以德国的教师即使在家中的半天里,也在不断地备课、查资料、批发作业,工作一点也不比我们中国教师轻松。
通过考察,我们深深地感到:尽管德国的教育制度的思想观念与我们迥然不同,但他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训练,强调人的全面加特长的发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㈥ 书包里面都有什么
书包里面有的东西有很多啊,可以装书本,可以装玩具盒,可以装铅笔,看你想装什么东西了
㈦ 幼儿园大班教案:《书包里有什么》
数学《书包里有什么》
活动目标
1.知道书包里有哪些学习用品,了解名称及用途。
2.能愉快的和同伴合作制定和统计学习用品,对上小学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个书包(内装各种文具)
㈧ 意大利小学生的书包里有什么
研究显示,如今各国学生所背的书包越来越大,不少人使用大型运动包,容量几乎是10年前学生所用背包的两倍。我们来看看外国小学生的书包里都装了些什么。
英国英国小学生的书包重12.7公斤:英国《每日邮报》列出一份英国小学生书包内装物品清单:书本4公斤、练习册0.48公斤、笔记本电脑4公斤、午餐盒0.77公斤、一瓶水0.77公斤,再加上铅笔盒、体育用品、运动鞋、外套、日记本、掌上游戏机、手机、MP3播放器、钱包和钥匙,总重12.7公斤。
日本日本小学生一个书包不够用:在日本,从上小学开始,学生的书包几乎是同一款式,但有很多颜色可供选择。不过,这些牛皮材质的书包重量一般为0.8公斤到1公斤,因此很多想给孩子减负的家长不免对书包的重量斤斤计较。日本的小学教育还算“宽松”,课本比较薄,作业不多,但日本人爱清洁和整齐的习惯给孩子带来了“负担”。日本小学生的书包里除了课本、练习本和文具外,还有运动服、换洗衣服、室内鞋和毛巾等。另外,绘画课的时候要带整套绘画工具,游泳课的时候要带泳衣、大浴巾、泳镜、游泳帽和沙滩鞋等。一个书包当然装不下那么多东西,所以孩子们通常还得拎一两个小包。
美国美国小学生低年级和高年级的书包大不同:美国的小学里,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和高年级的书包有天壤之别。低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书本,上课时老师会分发讲义(其实就是几页纸)。因此,低年级的小学生书包里一般放文件夹 (放讲义)、午餐盒和水杯。开学前,家长会把购买的文具送到学校,共用一张桌子的学生把文具放在桌上的收纳盒里,平时大家可以共用,资源共享。到了高年级,有些学生要学跳舞、绘画、网球、篮球等,再加上课外要看的书籍和材料,书包开始慢慢变重,此时拉杆包就开始派上用场了。
㈨ 书包里面有什么
书本、铅笔、文具盒、零食。
书包,是指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学生用来携带课本、文具用品。根据消费者审美品位的改变,书包发展出了一种更能减轻学生负担的书包——箱包。
简介
双肩书包是对背在双肩的书包的统称,该类书包的最明显特征就是背面有两根用来扣在肩膀上的带子,一般在学生群体中应用比较广泛。根据材质的不同又会分成帆布包、牛津布包、尼龙布包。双肩包的主要优点是方便携带,解放双手,为外出提供了方便。
单肩书包,顾名思义是指单边肩膀受力的书包,又分单肩挎包和斜挎包。单肩书包一般容量较小,方便携带。不适宜在上学的时候使用,而且在逛街的时候一样可以使用,所以单肩书包已经慢慢的成为一种时尚品。
㈩ 德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