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国司法部批准可以砍树,特斯拉德国工厂恢复建设
为了实现全球化布局,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建造了一座超级工厂,仅一年时间就建成投产,受此激励,特斯拉从去年年底就计划在德国柏林市附近兴建一座新的工厂,生产Model?3和Model?Y以供应欧洲市场。
事件的“圆满”解决对于特斯拉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这一方面是因为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根据计划,该工厂明年年中将投入运营,每年最多可生产50万辆新车;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在《巴黎协定》框架下面临不小的减排压力,大众汽车集团今年因为超标碳排放而被罚款2.75亿欧元,而特斯拉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德国的碳排放压力,至于环保和动物保护,也只好为此让路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二战时期德国人在全世界建造了多少座煤制汽油工厂
二战期间,到1943年时德国已建成17个工厂,德国煤制油产量达到500万吨。当时,德国采用的就是间接液化技术。煤制油工厂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鲁尔区。
19世纪20年代,德国人选用了与铁离子相关的物质做催化。它可以产出柴油和石蜡,但也有不少缺点,如寿命不长(30天到40天左右,导致铁催化剂的消耗量会很大),一旦碰到硫,或被氧化、积碳,它都会失去作用。
于是,技术人员又找到了钴催化剂。早期的钴催化剂只是一些钴氧化物、钴-锌氧化物等,经过反复试验研究者们也发现,若把氧化钴放在二氧化硅上并且增加一些催化剂的活性(即与氧化镁等混合),催化剂的作用会更妙;而且,钴的水处理设施简单,其寿命也更长(能使用一年或以上)。此后,“费托技术”就长期使用钴做催化处理。
‘叁’ 特斯拉申请扩建柏林超级工厂 获批可能需一年时间
易车讯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特斯拉已向格伦海德市政府提出申请,计划将其德国超级工厂的厂区面积扩大三分之一,即在工厂以东再建100公顷的厂区。
根据易车App“热度榜”数据,特斯拉的日均关注度为2.11万,在全部新能源品牌中排名第29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肆’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在全世界建立了多少种煤制备汽油的工厂
二战前,德国已建成17个工厂,生产420多万吨汽柴油。
二战期间,到1943年时德国煤制油产量达到500万吨。当时,德国采用的就是间接液化技术。
煤制油工厂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鲁尔区
‘伍’ 谁知道德国宝马厂址在哪
宝马集团全球生产基地
柏林工厂:位于德国。宝马最早的厂址之一,之前主要生产航空发动机,现在主要生产制造宝马品牌摩托车,自1979年开始生产宝马汽车,同时是刹车片的主要生产基地。
Dingolfing工厂:位于德国。宝马最大的生产基地,生产宝马5,6,7系和M5,M6。同时也为劳斯莱斯幻影生产车身。
Eisenach工厂:位于德国。1992年竣工。主要生产用于汽车大型金属件加工的工具。
Hams Hall工厂:位于英格兰。2001年竣工。生产具有宝马VALVETRONIC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1.6和2.0升四缸汽油发动机。
Landshut工厂:位于德国。在1967年并入宝马集团。为几乎所有的宝马车生产发动机,从摩托车到轿车到F1赛车。
Leipzig工厂:位于德国。2005年竣工投产。主要生产3系和1系轿车。
慕尼黑工厂:位于德国。宝马历史最悠久的工厂,建成于1922年。现在主要生产宝马3系轿车和旅行车,同时生产4,6,8和12缸汽油发动机和8缸柴油发动机,还有M3,M5,M6使用的高性能发动机。
牛津工厂:位于英国。生产MINI品牌轿车。
Regensburg工厂:位于德国。主要生产1系和3系旅行车,双门轿车,敞篷车,以及M3和M3敞篷车,四驱系统。它也为其它制造宝马3系的工厂提供3系的底盘部件。
Rosslyn工厂:位于南非。生产宝马3系。四分之一在本地销售,四分之三出口。
沈阳工厂:位于中国。2003建厂,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是一个宝马集团和沈阳华晨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宝马3系和5系轿车。
Spartanburg工厂: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1994年建成投产,目前生产宝马X5和Z4敞篷车。
Steyr 工厂:位于奥地利。1979年建成。是宝马最大的发动机生产基地。负责生产6缸汽油机和4,6缸柴油机,同时是宝马柴油发动机的研发基地。这个工厂每天为宝马集团生产3,000台发动机。
Swindon基地:位于英格兰南部。为MINI车生产车身部件,仪表板和闭合部件。
Wackersdorf工厂:位于德国。生产3系和3系敞篷车的车身。
Graz工厂:位于奥地利。不是宝马集团所属工厂,合同生产宝马X3汽车。
以下宝马海外工厂都是从事CKD即全散件组装的:
Kuala Lumpur(马来西亚)
Chennai(印度)
Kairo(埃及)
Jakarta(印度尼西亚)
Kaliningrad(俄罗斯)
Rayong(泰国)
另外,位于英国Goodwood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生产劳斯莱斯品牌轿车。劳斯莱斯品牌为宝马集团旗下品牌。
‘陆’ 德国什么时候建福耀玻璃厂
18年底,福耀玻璃德国工厂已经建成,位于斯图加特北部的海尔布隆
‘柒’ 德国近代化工业发展史
德国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业发展的优势,在其他产业部门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最早起步的工业国家。其具体的一些指标为:1,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立了它的十分完整的铁路系统,其铁路长度从1870年的18887公里增至1912年的60521公里;2,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贸易舰队,其蒸汽动力的船只从1871年的81994万吨增至1913年的4380348万吨,3,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机械制造工业,使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输出国之一,而军事工业在机械工业中所占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加。1912年,克鲁伯公司在埃森就雇佣了68300工人。在同一时期,德国的电气工业和化学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雇佣的人口看,这两个行业的工人总数并不是很多,但由于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使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它们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
事实上,早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前,德国的一些重要企业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1816年,德国最早的铸钢厂之一的克鲁伯工厂因为负债而停产,1818年其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克鲁伯使它恢复生产后,在1826年被迫将工厂转交给他的儿子,但情况仍然没有起色。所幸的是在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意志的经济开始起步,1834年,由于铁路的修建,克鲁伯接受第一批铸钢车轮的订货,于是,工厂的转机出现并开始了真正的发展。1831年,其工厂的工人才11人,1849年已经增加到683人,至19世纪中叶已经超过了1700人。而这时克鲁伯已经不但供应车轮,而且还生产火炮,并且有半数以上是供应外国的。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与威纳尔·冯·西门子和埃米尔·拉特瑙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西门子是一个灵巧的发明家,他在1867年设计并制造了发电机并将其用于电气化铁路上。在与西门子的合作下,拉特瑙在1883年成立了德国爱迪生电气公司,后来逐渐脱离了西门子而成为独立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这两个公司推动了德国电气工业的发展,并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化学工业的起步不同于电气工业,这是因为德国早已形成了化学实验的传统。不过,化学工业的决定性发展是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内完成的,很多化学工业后来合并为德意志中央染料公司并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个染料公司在德国的化学工业中一直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德国的染料、化学制药以及其他的化工产品在此期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上德国在基础科研方面的实力,使德国的化工产品享有了国际性的声誉。
正是由于这些大公司的规模性发展,使德国的工业能够后来居上,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先起步的英法等国
‘捌’ 相比上海神速投产,特斯拉德国工厂因影响濒危蝙蝠被“叫停”
相比于上海工厂用了不足一年时间建成投产,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刚刚开工没多久就遭遇了重重阻碍。
2月16日,应当地环保人士请求,柏林-勃兰登堡高级行政法院勒令特斯拉公司立即停止其在柏林附近的林地清理活动,特斯拉计划在这里建造其在欧洲的首家汽车和电池工厂。
去年11月13日,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Musk)在柏林宣布,计划在德国投资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2亿元)修建超级工厂,新工厂选址在柏林新机场附近,预计2021年建成投产。该工厂规划年产能50万辆,可以提供1.2万个就业机会,主要生产包括ModelY、Model3轿车以及未来的电动新能源车。而参考中国工厂十个月建厂投产的奇迹,马斯克非常自信地对外界表示,新工厂将比柏林机场更早完工。
在业内看来,“野心勃勃”的特斯拉此举无疑是深入全球汽车制造业的“腹地”,对戴姆勒、宝马等老牌德国车厂发起正面挑战。
在马斯克宣布德国建厂后,特斯拉股价市值随即上浮了2%,市值一度达到630亿美元,不仅远超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和福特,甚至超过了戴姆勒同期的627亿美元。
在柏林州和勃兰登堡州高等行政法院做出这一裁决之前,州环境办公室其实已经为特斯拉清除92公顷森林建造工厂亮了“绿灯”。1月19日,特斯拉与德国当地政府就勃兰登堡州格伦海德(Gruenheide)一块占地300公顷的土地达成购买协议,据悉,购地支出初步定位4091万欧元。
然而,建造这座工厂的规划尚未获得许可,这意味着特斯拉的林地砍伐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
法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已经立刻下令停止砍伐树木,因为特斯拉还只需要三天多的时间就能完成所有的砍伐。如果不发布这一命令,在法官对当地环保组织提出的环保诉讼作出最终裁决之前,这项砍伐活动将早已完成。法院的声明说:“不应该断绝环保组织的诉讼的成功机会。”
事实上,通过特斯拉德国建厂,充分显示出当地环保力量与政府之间的“拉锯战”。
据外媒报道,这股格伦海德当地的环保力量不容小觑,20年前就曾经使得宝马工厂放弃在此建厂,转而选择改到莱比锡。
但这也是当特斯拉表示有兴趣在德国建造其第一家欧洲工厂时,曾经在20年前与宝马“失之交臂”的前车之鉴,令当地官员迅速采取了行动,为特斯拉工厂留出了一块土地,供工业使用,并提供周边高速公路和铁路线的便捷通道。
与此同时,重商的德国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的议员也一致警告称,针对特斯拉超级工厂展开的法律战将对德国的商业形象造成严重而持久的损害。
另一方面,虽然特斯拉希望通过电力清洁能源改善环境,但也必须说服人们,这一过程是绿色无污染、无破坏的。
大众也面临着类似的境遇,他们于2月14日公布了关闭沃尔夫斯堡工厂燃煤发电站的计划,这将有助于将大众工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相当于87万辆汽车的排放量。大众甚至拒绝了几个收购沃尔夫斯堡旧燃煤发电厂的提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玖’ 美国 法国 德国俄罗斯 英国 日本 分别什么时候完成工业化
美 1900
法 不知道
德 1940
英 最早,具体不知道
日 1970
‘拾’ 求各国工业发展的过程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是以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运动和东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为特征的。
1790-1815 年,法国革命和分裂欧洲的战争随着拿破仑的失败和1815年维也纳和约的签订已成为过去,而从英国开始的另一场革命却在全球如火如荼。这场革命主要是经济性的革命,即涉及到财富创造、制造技术、资源开发以及资本形成等多方面。通过这场革命,建立和扩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企业主和雇佣劳动者在工业化进程中壮大、产业革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增长并向世界扩散。西方近代后期经济历史经历了资本主义经济成熟时期(1816-1850)和资本主义经济高涨时期(1850 -1872)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是资本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价格低廉的商品,加上刀枪火炮,摧毁一切抵御外国入侵的万里长城和一道又一道民族闭关自守的屏障,从亚洲、非洲、大洋洲到拉丁美洲,它迫使一切民族从属于资本主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资本主义强国利用经济上的优势,用价格低廉的商品和自由贸易的手段,把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变成了资本主义扩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东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必然结果。当中国、印度等国家还停留在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自然经济阶段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并积极向东方扩张。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巩固了对印度的殖民地经济地位后,于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不平等的《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获得了开放商港、在长江自由通航、给予外侨治外法权等特殊利益;美国、法国在" 一体均沾" 的要求下与清政府订立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840-1894 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初步形成。
1.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
18世纪末在英国开始建立的" 工厂制度" ,到19世纪不仅在英国本土,而且在法国、瑞士、比利时、德国及美国等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据门德尔逊的研究:"1821 年,英国全国家庭中,从事农业的只占33%,从事工商业的却占了48%。" 世界工业发展的年增长率以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发展中所占比重情况,揭示了西方近代后期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
据W .W.罗斯托的研究:1705-1785 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5 ,1780-1830 年达到2.6 ,1830-1840 年达到2.9 ,而1840-1860 年达到3.5 ,1860-1870年达到2.9.世界工业生产
资料来源:罗斯托《世界经济》第52-53 页19世纪期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化工业的建立而扩展的。大机器工业生产使商品价格不断下降,从而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打败竞争对手,夺取工业垄断地位。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对外贸易出口的产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1822年英国的出口贸易(不包括再出口)总计3700万英镑,其中:纺织品、金属加工、制革和陶器制品3000万英镑,占总计的81.00 %;棉纺织品1730万英镑,占总计的46.70 %;毛纺织品6.50百万英镑,占总计的17.60 %。大机器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在英国主要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1-2 是英国1819-1846 年期间棉纺织品的产值和出口值的情况。
英国棉纺织品产值与出口值
资料来源:艾利逊:《大不列颠的棉业》,伦敦1886年版,第59页19世纪初,法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它首先是采用英国的棉纺织机器,并发明了丝织机和麻织机。但是,由于拿破仑进行战争,军费开支十分浩大,后来战争又在法国本上进行,1815年拿破仑最终彻底失败,从而使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延缓了产业革命的进程。20年代中期,法国逐渐恢复战争的创伤,经济重新活跃起来,加之1825年英国废除了关于机器出口的禁令,法国利用有利的好时机,大量输入英国机器,广泛招聘国外各类技术人员,使机器的采用和工厂制度首先在纺织业中得到普遍推广。与此同时,冶金、金属加工、采煤、印刷等工业部门在技术上和生产上,以及规模上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据里乌的《工业革命》资料:" 多尔夫斯.弥格公司在1834年有26000 纺锤;3000机械织机,120 座印刷台,雇有4200名工人;勒克勒佐的施奈特工厂,1812年雇有230 名工人,1850年有3250名工人,1870年有12500 名工人;洛林的温台尔工厂1870年有9000名靠工资为生的工人。" 法国在19世纪中叶的工业发展还体现在工业中使用的蒸汽机迅速增加,1831年建成了第一条铁路,到1848年法国建成的铁路已达2000公里。但是,法国的工业部门结构承袭了中世纪以来的传统特点,高级服饰、奢侈品的生产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小工厂在法国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因而,小手工业在法国远远超过大机器生产而占主导地位。此外,法国小农经济普遍存在,高利贷资本特别发达。因而,法国虽然仅次于英国开始和完成了产业革命,但法国的工业发展比英国要缓慢得多。
西方近代后期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最能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杰出代表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从1815年起,李嘉图连续发表文章反对维护土地贵族利益而不利于工业资产阶级的谷物法;1817年,李嘉图出版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最具有科学论点的杰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就是宣扬只有经济自由的资本主义工业制度最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在李嘉图的这部着作中找到了反对地主阶级的理论武器,因为李嘉图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建议降低粮价和减低租税;李嘉图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认为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唯一可能的、绝对进步的自然形式,自由竞争既保证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也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开创了可能性;李嘉图关心生产力的发展,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 他希望为生产而生产;" 李嘉图比斯密更为关心资本增殖与财富的分配规律。
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产业革命,它标志英国已经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变成了机器大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1846年,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到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32%;煤产量、铁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50%;英国的对外贸易额相当于法国、德国、美国的总和,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此外,英国拥有的商船吨位高居各国的首位,相当于法国、德国、荷兰、美国以及俄国商船吨位的总和;伦敦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各国的公债、公司证券纷纷来伦敦上市;19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使英国最早在农业中使用机器,推进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业产品产量的提高。英国近代工业的资本主义发展,不仅使废除谷物法后的英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自由贸易政策取得" 最伟大的胜利," 而且使生产率迅速增长,成为确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决定因素,使英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1848年欧洲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工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法国的工业总产值增加了两倍,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法国继英国之后完成了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进入60年代以后发展缓慢,相继被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较快的美国、德国超越过去了。
美国于1776年7 月4 日宣布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在政治上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在经济上却仍然依赖英国,直到1812-1814 年的美国争取" 产业独立" 的第二次英美战争,才使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开始产业革命的道路。美国的产业革命和英国、法国一样,也是从棉纺织业开始,进而扩展到其它部门。在产业革命的进程中,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美国工农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开发西部不发达地区,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修筑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水路的大小运河。1825年建成伊利运河,使东部的哈得逊河同西部的大湖区联为一体,成为沟通东西部的第一条水路通道。例如,过去从奥尔巴尼到布法罗要20天,伊利运河的建成使其缩短了14天,运输费用从每吨90~100 美元下降到9 美元左右。到1840年,美国基本上形成一个以运河为主体的水上网络;与此同时,美国的铁路以比水上运输发展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183O年,美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到1840年,美国铁路已初具规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到1860年已建成50000公里,担负了全国货运量的23,1869年建成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干线,使全国铁路长度超过了80000 公里。美国农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在产业革命进程中,改良农具、发明农业新机器成为美国农业技术进步的一大特点,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马拉的小麦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玉米栽种机等农业机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在1855年的国际博览会上,美国的打谷机、收割机超过英国和法国的打谷机、收割机而获得大奖。1855年,美国已有10000 台收割机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发挥效力。1860年美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800年增加了五倍以上,发达的农业有力地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是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 的一个典型特征。
在欧洲大陆上继英国、法国后的工业化发展国家是德国。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30-40 年代;第二阶段是50- 60年代;第三阶段是70-80 年代。与英、法、美等国一样,纺织业在工业化进程中首先成为先进部门。麻纺织业是德国最早发展起来的工业,1831年普鲁士境内有252000架麻布织机,其中有35500 架属于专靠织布为生的麻布织匠;1839年,普鲁士境内已有11个生产亚麻纱的工厂;1846年,已有313 个纺纱厂和750274个机械纱锭。19世纪30年代,德国境内特别是莱茵河流域已出现了一批工业中心,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1834年,德国38个邦国中的18个主要邦国联合建立了关税同盟,废除内地关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国内市场开始走向统一。产业革命在德国开始了,到1848年,德国工业各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新技术和机器;1835年德国第一条铁路建成,到1848年,德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了2500公里,在欧洲仅次于英国,居第二位。但是,当时德国的大部分地区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部分,德国的基本政策还是以农立国,农业人口占70%以上,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1850年,德国政府颁布法令,把赎买封建义务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农民,1852年,德国在38个邦国中实行关税同盟,这些措施加上1848年欧洲革命及英、法工业革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中资本主义的" 普鲁士式道路" 取得胜利,为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从1850年至1870年,德国产业革命进入高潮,工业资本飞速增长。
在这段时间,工业生产增长了一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5 %,煤产量从690万吨增加至3400万吨,生铁产量从21万吨增至126.10万吨,铁路线从5856公里增至18876 公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的比重从21%提高到28%,各种不同工业部门大企业的股份公司纷纷创建,在1851年至1870年期间,仅在普鲁士就创立了295 个大公司,包括矿山公司、冶金公司、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拥有24亿马克的资本。重工业的迅速发展是50年代至70年代德国工业高涨的典型特征,也是德国能迅速克服落后状况,跻身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行列的重要原因。从1861年至1870年间,生产资料的生产提高了23%,消费资料生产增长9 %,出现生产资料生产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现象,重工业在德国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中占统治地位。德国的工业化进程的第三阶段是从1871年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开始的,70年代至80年代,德国完成了产业革命并开始了德国工业的跳跃式发展。
1867年9 月14日,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 卷在德国汉堡出版。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是一划时代的事件。从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制度从确立、发展至产业革命的兴起,以及从重商主义学说到古典经济理论的演变,对资本主义及其经济运行机制系统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初版序中所说:"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又说:"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 西方的其它国家,如荷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在近代经济发展中却落后于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意大利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意大利长期的封建割据以及地中海贸易中心的转移等使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1848年欧洲革命打击了封建制度,使意大利从50-60 年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较快发展。在北部的庇蒙特、伦巴底、托斯坎尼等地区,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企业日益增多,尤其以纺织业的发展最为显着。在这段期间,棉织品的产量增加了三倍,毛织品产量增加了二倍,丝织品产量增加了一倍。
新的工业部门如冶金和机械制造业也开始建立。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大农场在意大利北部地区出现,同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谷物和其它农产品产量的措施也在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领地上应用。1870年意大利实现了统一,意大利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使它能够充分利用英国、美国等国的先进技术和经济成就。意大利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之路,进入产业革命进程。
俄国由于农奴制长期统治着全国的政治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但是,俄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中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属于欧洲强国之列。尤其是彼得大帝,在其统治期间效仿英、法,大力鼓励和扶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建立使用机器的工厂等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使俄国有条件开始进入实质性的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