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错在哪里了,为什么 那群人 都以德国为敌
亦称条顿诸民族(TeutonicPeoples),指使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诸语言的任何一个民族。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即波罗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日耳曼人属于雅利安人种,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所建诸国】公元4到6世纪,一批又一批的日耳曼人(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向罗马帝国境内迁移,史称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非洲北部、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西哥特王国5世纪初,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出现在意大利北方,并于410年在数万起义奴隶配合下攻陷首都罗马,大劫三日。419年,西哥特人进入高卢南部和西班牙,建立以土鲁斯为中心的西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在民族大迁徙浪潮的推动下,原住奥得河畔的汪达尔人,经潘诺尼亚(今匈牙利)、高卢和西班牙进入北非。439年,汪达尔人在起义奴隶、隶农的支援下攻陷迦太基城,建立汪达尔王国。455年,汪达尔人渡海攻入罗马,大肆烧杀抢掠,从此“汪达尔主义”成了野蛮行为的同义语。534年,汪达尔王国为拜占廷所灭。勃艮第国5世纪中叶,在高卢东南部出现一个勃艮第国家。勃艮第人原居奥得河口,5世纪初进抵沃姆斯,后南下罗讷河一带,于457年建立以里昂为中心的勃艮第王国。6世纪初,勃艮第王国为法兰克王国灭亡。英格兰国5世纪中叶住在日德兰半岛和今德国北方的盎格鲁、撒克森和裘特人渡海进入不列颠,建立许多小王国。部分不列颠人避居高卢西北方的阿摩利克半岛,后来该地便称布勒塔尼。829年,威塞克斯王爱格伯特统一诸王国,始称英格兰。东哥特王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引起拜占廷的震惊。他们唆使受罗马影响很深的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带兵攻入意大利,于493年占领拉温那,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建立东哥特王国。553年,东哥特被拜占廷灭亡。法兰克王国486年,法兰克王克洛维率军大败罗马军队于苏瓦松,占领高卢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以巴黎为首都,当地的高卢-罗马贵族、罗马教会、隶农、奴隶与散居的自由农民依然存在,与法兰克人逐渐融合。751年,宫相丕平(矮子)篡夺王位,墨洛温王朝灭亡。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时更大规模向外扩张,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称帝,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内部分裂为三部分,即后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雏形。伦巴德王国568年伦巴德人攻入意大利北部建立伦巴德王国,是民族大迁徙的最后一幕。伦巴德人原住易北河口,后迁潘诺尼亚。他们在首领阿尔波音率领下占领波河流域,建立以拉温那为中心的伦巴德王国,从此那里被称为伦巴底。伦巴德人无情镇压罗马贵族的反抗,人称这是上帝的惩罚。阿尔波音死后,伦巴德王国衰落,774年被法兰克灭亡。在新建的日耳曼人王国里,许多罗马贵族被杀,土地被没收,但也有部分人保持住自己的权势,与日耳曼新贵共同组成新的封建主阶级。与此同时,奴隶和隶农的地位有所改善,小农人数因农村公社的存在而有所增加;后来,奴隶彻底消失,隶农和因兵役负担而纷纷破产的小农共同组成新的农奴阶级。封建化过程完成了,而这个过程以对法兰克王国的研究较为充分。反犹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犹太人是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人民惨遭杀害,其余人口则被迫离开家园,四处迁徙,散居世界各地。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宗教感情演化成普遍心态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公元13至15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发展阶段,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一直“遗传”到现代。政治目的引发大屠杀19世纪中叶,德国的反犹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德国的政客们发现,面对当时的经济衰退,把犹太人定为罪魁祸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对政权的声浪。当时在德国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一次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国人民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将此理论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
㈡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西方人国为什么对德国法西斯实行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都是打仗打怕了!一战知道是怎么打吗?大炮轰,轰到阵地上的部队被轰没!然后刺刀冲锋,还有化学武器,非常不人道。所以英法国内很多人都不想再打,打也不想与他们打。而美国以经强大起来了,国内是想发战争财,不想参与,罗斯福发表过一篇演说,题目我忘了,大意是说将美国建设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场。美国国内孤立势力很大,都是想发战争财。结果反而助长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野心。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㈢ 当年德国美国同时崛起,为何西方只遏制德国,而不干涉美国呢
德国产生过法西斯,为了遏制法西斯二遏制德国。德国的崛起引起了西方的国家的重视,德国的崛起非常高调,而美国的崛起就十分低调,其次,德国的区位遭容易遭到击打。
德国的崛起是很多的国家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很多国家认为德国是一个威胁会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国的崛起非常高调,而美国的崛起就十分低调,其次德国的区位导致它容易被击打。
㈣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都是德国被英法联合打击
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英法两国联合对德国进行军事打击,这其中我觉的得有好几点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就是西方国家在由帝国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当时在世界上占有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国和法国,德国因为国土面积小,又没有太多的殖民地,最终挑起了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由德国挑起的,一战结束二十年后,德国经济又有了发展,并且在希特勒当选领袖之后,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就不断膨胀,人们对一战胜利国家还比较仇恨,最后德国闪电找波兰,一天之内将波兰攻下,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但是意大利二战是真的菜,跟本没坚持多久就投降了,也导致德国在欧洲没了盟友)。
综上,不论一战还是二战法国英国都是联合在一起打德国的,主要原因就是德国实力太强,还有他们的共同利益一至,促进了英法联合。
㈤ 二战前夕西方国家推行对德绥靖政策的深层原因
1、英法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2、绥靖政策的推行和社会制度有密切关系
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3、绥靖政策的推行同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㈥ 从一战后到二战后,西方为何非要拆散德国与奥地利
西方各国不会让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的原因是,德国本身就已经够强大了,西方自然不会让德国变得更加强大,甚至威胁到自己的存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在法国巴黎开会,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其中便限制了德国。
那么,德国想并入奥地利,能如愿吗?基本不可能。原因非常简单:各大国是不会同意已够强大的德国变得更强大的。美国、英国、法国与俄罗斯斗的死去活来,但对德国并入奥地利一事,却保持了惊人的一致。
原来,德国与奥地利之间其实合作更好,但是在西方角度来想,若使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则会威胁到他们自身的地位,甚至会威胁到他们的安全,所以自然不会让德国与奥地利合并,让德国更强大,会让他们对德国更加防范。
㈦ 二战后苏联为什么还要拉着西方国家一起打德国
二战中还是二战后,二战后德国分东西德了,没打啊。
二战中苏联差点连首都都给人家占了,虽然不说打不过,但不是一个层次上恐怕有点过了,实际上德国当时的战斗力是要比苏联高一个层次的,后来虽然反攻了,但是苏联的伤亡仍然不小,没必要让西方国家坐山观虎斗,等德国和苏联拼个两败俱伤,故而苏联才迫切要求西方开辟第二战场。
㈧ 二战为什么德国来要侵略
原因:
1、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法西斯独裁
1922年10月,意大利王国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王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王国开始建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
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大党。
3、一战祸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意志第三帝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4、国际联盟的失败
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它的作用只是帮助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巩固了战后世界体系。
受英法两国的操纵,它缺乏对侵略行为的有力制裁,并且由于美国的缺席,进一步削弱了它的职能。到二战前国际联盟已经形同虚设,无力阻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战争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
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
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日本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运动,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
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㈨ 二战时美国为什么要跟德国打,而不是支持德国削弱苏联
二战开始后,德军以“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法国用马奇诺线作战,只派小股部队在德法边境作战,而英国隔着一条海峡,不太注意反法西斯。英国和法国为他们的粗心付出了代价。德国把欧洲各地清理干净之后,终于把手伸向了法国。作为一个强大的法国旧帝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德军击败,最后不得不用英国船撤退到敦刻尔克。美国对世界军事力量的影响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当今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和军事大国,美国的军事实力及其发展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息息相关。从1775年4月19日建军到2020年,美军经历了245年的发展,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美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总结:单经济、后勤上看,德国与美国就没法比。战争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经济,一个铜板难倒英雄好汉,没有钱,是打不了仗的。美国与苏联一样,战略纵深、经济支撑厚度太强大了,德军最终都是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