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国鲁尔区的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同时,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发展。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鲁尔区的炼油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70年代以后,电气、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在,鲁尔区生产全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战后在世界一些以采煤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严重衰退的时候,鲁尔区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与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区内的经济结构与部门结构分不开的。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起始于1968年,他们首先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对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并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其他大型企业改革也采取了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的方式。对于大企业的破产相当慎重,以免引起社会震荡。
其次,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在加快老企业改造的同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这样做至少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以遗传工程为首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迅速的积累资金,为老工业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第二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此,鲁尔工业区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伦州还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例如: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威州来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宥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兴产业有了高速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威州从事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企业超过了11万家,各类电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工业区内。
第三,筑起“社会保障”的大堤。
鲁尔工业区另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经验是政府为每一个公民都筑起了“社会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里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鲁尔工业区由于资源枯竭使得相当一大批工人失业,为了保障失业者能够安定的生活,德国政府为他们建起了必要的“社会保障”。在这里,完善的保险制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德国保险业的基本险种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公职人员退休金和职工病假工资等。在这个福利网中开销最大的项目是养老金,年支出额达750亿欧元左右,占直接支出总额的1/3。支出占第二位的医疗保险,占支出总额的1/5。目前德国国民中大约有 88%都处在法定的医疗保险系统之中。占支出份额较大的其他开支项目依次为失业补贴的劳动就业促进措施、公职人员退休金以及职工病假工资等。
第四,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失业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鲁尔工业区的资源型城市在采矿开发过程中,对城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大气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地质环境破坏诱发的各类问题日渐突出,因此一些矿区的环境修复已成为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首要任务。鲁尔工业区在处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时十分重视矿区的环境修复。把煤炭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列入整个地区发展规划,并为此专门成立整治部门,负责处理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当一个企业关闭后,他们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关闭后的企业进行科学的环境评估,制定出周密的整改规划,科学地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矿区的痕迹,并在企业原址上建设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娱乐中心、栽树种草等。今日的鲁尔已成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吸引外资最主要的地区,同时大量增加了就业。
Ⅱ 德国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来自什么地方
历史上德国鲁尔工业区煤炭、铁矿石和钢铁生产厂位于同一地区,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以其为基础,兴起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同时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鲁尔区的炼油业和石油化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70年代以后,电气、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在,鲁尔区生产全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战后在世界一些以采煤工业期间的老工业区严重衰退的时候,鲁尔区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与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区内的经济结构与部门结构分不开的。
化学工业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德国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其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德国是世界第三化工生产大国,约占全球化工营业额的10%。德国化工原料已从以煤炭为主转为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部门结构从以基本化工为主转为基本化工、有机化工、化肥并重。在有机化工中,塑料、合成纤维与合成橡胶是三大重要部门,产量居世界前列。鲁尔区是德国和西欧重要的化工基地。休斯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是鲁尔区最大的化工中心,有二十多个化工厂,生产三大合成产品。
Ⅲ 焦化厂是做什么的
焦化厂生产焦炭的,,焦炭是给铁矿石,冶炼用的,
大体就是把煤加热后生成焦炭,然后还有一些副产品,就是煤气,焦化厂有煤气净化系统,,提炼煤气中的苯,焦油,等原料,
Ⅳ 焦化厂是做什么的
一楼说的对了一半,焦化厂是把不同种类的煤配合炼焦,然后制成焦炭送去炼钢,同时有副产品煤气,焦化厂配有煤气回收净化工序,生产焦油,硫磺,硫铵,粗苯。我是焦化专业的本科生
Ⅳ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
小题1:A 小题2:A Ⅵ 鲁尔工业区的改造启示有哪些 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重化工业见长的重工业区,二战前由于煤炭资源丰富,钢铁市场需求强劲,就业情况良好,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随着战争的爆发及结束,战败后的德国经济一派萧条,加之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重化工经济结构的弊端越发明显,传统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 衰落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费构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渐减少,技术的发展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渐减少。能源的消费构成是指所消费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Ⅶ 德国南部的新兴工业区 鲁尔区 联邦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西部。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主体部分介于莱茵河及其东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作东西向延伸;还包括周围边缘地带。面积497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2%。人口524万(1983),约占全国总人口9.2%;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74人。区内城市栉比,为欧洲着名的城市集聚区。以单一职能中小城市为主。1980年全区10万以上人口城市有19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 地理位置优越,处中、西欧和南、北欧的中心部位,水、陆交通的要道,与欧洲各国主要经济区相距不远。地形以平原为主,上覆黄土层,土地肥沃,适宜农作;南北有缓丘和高地,东部为山区,森林较茂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1月平均气温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气温在5℃以上,生长期较长。常年盛行偏西风,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湿度大。莱茵河自南向北流经本区西部,发源于东部山区的鲁尔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为东西流向,注入莱茵河,构成稠密的水网,为全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航运之便。煤炭资源丰富,1200米内硬煤探明储量650多亿吨,约占全国硬煤总储量95%。煤的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其中约3/5为适于炼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区内各地,是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原料基础。 中世纪时,本区中部是朝圣要道,有“圣路”之称。13世纪末起已有原始采煤业,发展了初步的炼铁和金属加工,“圣路”沿线出现商业城镇。但早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平原地区是当时德国的“谷仓”。1835~1861年德国第一批铁路在鲁尔区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业兴起,加以大批外籍技术工人移入,推动了经济发展。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统一,并从法国获得大量战争赔款,占有盛产铁砂的洛林地区和盛产钾盐的阿尔萨斯地区(经营40多年),促进了煤钢联营和重化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开始兴建运河,并和不断兴建的铁路和公路组成水陆联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鲁尔区已成为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区。1939年,硬煤产量达到1.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总产量65.5%;生铁和钢产量也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3.6%和66.9%。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工业城镇应运而生,人口急剧增加。在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鲁尔区也经历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区最高规划机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几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振经济措施,如改造老企业,引进新技术,实行专业化、协作化生产,调整生产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业,改善经济和部门结构,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交通运输网,注重环境保护等。鲁尔区至今仍在联邦德国经济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形成采煤—炼焦—发电—炼铁—炼钢—钢铁加工—机器制造和采煤—炼焦—煤化学两大工业系列。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部门,长期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现仍集中全国硬煤和焦炭产量的80%以上、钢铁产量的70%左右。铁矿石全部从巴西、利比里亚、瑞典等国进口。煤、钢产地接近,产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费。全国年炼钢能力 4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中有 6个位于本区。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也是本区重点发展的部门,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机械为主,面向区内其他工业部门,生产采矿、冶金、化工设备、建筑机械、铁路机车等;化学工业起源于煤化学,以炼焦和合成氨为基础,生产多种基本化工产品以及化肥、染料、药品等。炼铝、炼锌和炼锡业是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部门,矿石依赖进口。电力工业发达,以火电为主,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30%,发电量自给有余。60年代以来,新兴的工业部门有汽车、电子、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炼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也有一定规模。全区工业结构日臻完善。“圣路”历来是人口稠密、工矿业集中地带,有多特蒙德(东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业中心。随着采煤区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工业分布也相应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采煤和化工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区工业又明显出现由东向西,即向莱茵河沿岸集中的趋势,以便利用廉价水运以及进口的铁矿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区最大的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业基地,炼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沿岸。 农牧用地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0%左右,东部和莱茵河以西地区较为集中,其他地区多为分散的小块农田。主要种植燕麦、冬小麦和大麦等饲料及粮食作物,饲养乳牛、猪和家禽。农业生产面临工矿、交通和住宅建设占地日增的矛盾,环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陆交通发达。以莱茵河为主干的4条天然河道,与多特蒙德-埃姆斯、莱茵-黑尔讷、韦恩尔-达特尔恩、达特尔恩-哈姆4条运河,组成稠密的水运网,沟通了鲁尔区与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区共计74个,其中杜伊斯堡为全国和欧洲最大的河港。由 5条铁路干线组成的铁路网,通往国内和邻国主要城市。铁路总长9850公里,年货运量1.5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3和2/5;铁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达,总长18900公里,有联邦一号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线,以客运为主。此外,还有遍及全区的油、气、化工产品的管道网。 Ⅷ 焦化厂、石油化工厂、钢铁厂、氮肥厂、烧结厂的简介
焦化厂----是生产焦炭,煤焦油等材料的,焦化厂主要需要的原料是焦煤,气煤,肥煤等炼焦用的的煤炭,是把这些煤混合放进炼焦炉里加热到1000度,从而生产出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氨水等化工和冶金的原料! 与德国焦炭工厂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