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东西德国为什么能够统一
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成就几百个博士论文,相当复杂,但如果简单化,不外乎以下几点,供你参考,自己认为有点道理,但不一定都对:
1、东西德的分裂是二战的后果,是当时东西方阵营对峙造成的。当代表东方老大的苏联当权派愿意缓和的时候,其统一的最大障碍就消失了,
2、德国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文化、语言、文字、习俗都一样,互相之间的认同度很高,当没有人逼着的时候,走到一起也算是自然,
3、再看中国和台湾、南北韩,其实情况极为相似,但就是无法统一,并非台湾经济有多牛,主要是美国不愿意让我们统一,一旦美国觉得中国应该统一,就如同当年东西德一样。因此,报上时常说,中美关系的实质是台湾问题。
㈡ 1990年德国为何得以统一
1990年东西德“统一”的2个必备条件
二战开打之前,时任德国领导者希特勒叫嚣着用战争,为德国获得前所未有的版图。然而随着1945年4月30日苏联的坦克碾压进柏林城时,希特勒个人在绝望中举枪自杀之后,德国不光失去了战争中抢夺的版图,战前的既有领土也陷入被“瓜分”的命运,
戈尔巴乔夫
首先是冷战基本进入尾声,出于国内民生的压力,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1988年,不甘心的放弃了在冷战中时刻保持“进攻”的姿态,全心全意的解决国内问题。
对于包括东德在内的卫星国,给予一种“自生自灭”的态度,不过多干涉他们的内政,如此一来东西德统一在苏联方面基本过了关。
再而是德国的民众之间,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跟德国有一样地缘属性的“朝鲜半岛”,至今没有统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韩国和朝鲜曾在1950年杀的昏天黑地。
而东德、西德在整个冷战期间并没有全面战争,所以在没有互相杀戮的前提之下,不管是东德还是西德的百姓,都没有把对方认定是一定要干掉的敌人,更多的是认为德国的分裂,是美苏留下的悲剧产物。
当苏联那边已经基本松口,德国全体民众不约而同的认为, 不要再把“悲剧”强加在德国民众身上了。
配图来源网络,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立马删除
文章来源:网页链接
㈢ 战败后的德国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战后,德国受到了制裁,因受美英法苏的牵制,最终美国基本接管了德国军事,失去了国家主权,德国在惶恐中度过。不过,很显然,德国也不用再为那庞大的军费买单,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没有了沉重的军事开支,便可以集结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用于经济发展中去。
1947年7月,美国启动了马歇尔计划,对二战中被战争破坏的欧洲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而联邦德国(西德)也在被援助者之列。从地里位置来看,德国地处欧洲核心区,又毗邻这苏联,是美国对抗苏联的桥头堡。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遏制苏联向西跃进,将德国这个战争前线变得强大很有必要。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联邦德国在金融、技术、设备等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也坚固了西德经济发展的基石。
㈣ 战斗结束后,那时候德国经济近乎瘫痪,为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内实现复兴
二战后,虽然德国变成一片废墟,但是,德国却能够浴火重生、涅槃再生迅速再次成为欧洲一大强国。这其中的原因可太多了,有来自德国内部的因素,也更有德国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便促进了德国的迅速恢复。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很快就开始了冷战。当时,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损伤严重,美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小队伍,便实施马歇尔计划,这给德国再一次带来了空前的恢复机会。再加上德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更是将德国的发展推到更高的层次上。
再到后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临,德国再一次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不仅与周边打好关系,更是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国家合作。
就这样,德国在二十年内不仅恢复过来,并且成功变回欧洲一大国。
㈤ 二战时期德国是通过什么条件强大起来的
一战后,战胜的英法等国为了讨论对德问题曾经在巴黎和会上激烈争吵,法国的主张是要尽可能削弱德国,而英国的想法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衡,建立一个低档苏联的屏障,不要太削弱德国,于是,有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
主要内容有: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十五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还给波兰;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德国废除皇帝制度,建立共和国
这个合约并没有消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封建传统,反而给了日后的法西斯分子煽动民族仇恨的口实,
1918年爆发的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资产阶级利用社会民主党篡夺了政权。1919年2月6日,国民会议在小城魏玛召开,讨论制定宪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即魏玛共和国,艾伯特当选为总统。
8月,魏玛宪法生效。宪法规定了国家的议会制共和国政体和德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在镇压下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和平定了极右反动势力的暴动后,共和国暂时得到巩固。大力扶植垄断资本,借助外国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的流入,工业生产迅速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1929年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在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竭力加强垄断资本的政治统治,削弱工人民主权利。1925年军国主义分子、前帝国元帅兴登堡当选为总统。外交上通过合法途径,签订《洛加诺公约》,加入国际联盟并任常任理事国,重新取得欧洲大国的地位。1929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政府反危机措施不力,极力把经济危机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激起人民群众强烈反对。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希特勒很快就除掉了自己的盟友。他利用各资产阶级政党都赞同的一项“授权法”为自己确保了几乎是无限的权力并取缔了除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各个工会均被捣毁,基本权利名存实亡,新闻自由被取消。执政当局对己所不悦之士进行肆无忌惮的恐怖镇压。成千上万的人不经法庭程序就被关进了匆忙建立的集中营。议会的各级机构被取缔或被剥夺了权力。1934年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大权独揽,身兼总理和总统,并作为最高统帅掌握了在此之前还有些独立性的国防军。
在魏玛共和国的短暂年月里,对自由民主制度的认识还没有在多数德国人心中扎根。首先是长期内政混乱、政敌之间的武斗直至流血巷战以及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大批失业等现象都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国家权力的信任。而希特勒却通过各种就业和扩军计划恢复了经济并迅速减少了失业。此外,世界经济危机的结束也为他提供了有利条件。
希特勒开始时几乎能势如破竹地达到他在外交政策上的目的,也更加加强了他的地位:1935年,一直由国联管理的萨尔地区回归德国,同年,帝国恢复了国防主权;1936年德国军队进入从1919年以来就已非军事化的莱茵河地区;1938年奥地利并入帝国,西方国家纵容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地区。所有这一切使希特勒得以容易地实现其另外的目标,尽管社会各阶层中都有勇敢地抵抗独裁者的人士。
甫得政权,纳粹当局立即开始实行它的反犹太人计划。犹太人的各项人身权利和公民权利被逐渐剥夺。谁有办法,就设法逃亡国外以摆脱迫害。
对政治上的反对者进行迫害和压制言论自由同样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祖国。许多最优秀的德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和科学家逃亡国外。
由于英法困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不能自拔,害怕引起战争,同时为了使德国成为反苏联的阵地,对德国的扩张
实行绥靖政策,使希特勒的野心和胆量更大。他一开始就在准备一场他借以统治整个欧洲的战争。1939年3月他让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就已证明了这一点。1939年9月1日,他进攻波兰,从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历时5年半,使欧洲的大片土地成为废墟,夺走了5500万人的生命。
㈥ 德国为什么会走向统一之路根本原因是什么
德国走向统一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根本原因在于冷战的结束与苏联的解体。
德国统一其实是一次资本主义的胜利,因为在冷战后期,苏联的经济已经被彻底拖垮,导致苏联的地缘政治影响不能覆盖到中欧,苏联也由于内部体制和经济的问题,最后崩溃了。
德国的统一是可以预见的,东德经济高速发展,而西德却十分低迷,可想而知走向统一是必然的,也是德国人所愿意的。
㈦ 为什么德国能够在二战时期横扫欧洲实力怎么发展起来的
二战时期德国能够拥有横扫欧洲的实力,一方面是由于德国的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是由于德国采用了先进的作战方式。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德国的总体工业实力领先于欧洲的其他老牌工业强国,仅次于同时期的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限制发展军事实力,但是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实力仍然十分的强大,这也是德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㈧ 当年东德和西德为什么能和平统一
提到德国,许多国人的印象是一个欧洲乃至世界性的大国,但是就这样一个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德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分裂的,康德曾经说过:“我热爱德国,但是请问德国在哪里。”19世纪70年代,德国容克资产阶级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在历史上首次完全统一了德国,但是二战结束后,德国因为东西方冷战又重新分裂为东德(民主德国)和西德(联邦德国),1990年,两德又重新统一,形成了现在的联邦德国,德国结束分裂的历史不过也才二十多年。
其次,东西德巨大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差距是东西德再度和平统一的主要推动力。东德在冷战后受苏联影响,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因此国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西德,所以西德民众的生活水平要明显高于东德。冷战初期,东西德之间的人员流动还是相对自由的,因此东德民众在看到西德民众(特别是在柏林地区体现的比较明显)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高于东德的时候,大量的东德民众逃往西德,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柏林墙。
在东西德统一的过程中,美国、欧洲、苏联三方之间进行了复杂的博弈,不过因为苏联的确实力不济,加上苏联国内因为反对派的崛起已经自顾不暇,所以最终败下阵来,不得不接受两德统一的现实。
㈨ 德国是如何建国的建国者是谁
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德意志”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最早史见于公元8世纪,是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日尔曼部落所讲的方言。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法兰克大帝国。大帝国中有许多讲德语的日尔曼部落,这些日尔曼部落人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法兰克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政治分界线大致就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法国,而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的居民在此后的长期生活中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这时,“德意志”一词也就从一种语言的代名词发展为代指讲这一语言的人。当这些讲“德意志”语的部落后来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时,他们不但用“德意志”来称呼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它来命名自己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人们习惯上以公元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得意志帝国转变的开始,在这一年,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这便是古德意志帝国,或称为第一帝国。1806年,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
第二帝国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第二帝国的寿命很短,仅存在了47年。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由于共和国宪法是在魏玛城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因此这个共和国又称为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上台执政,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
第三帝国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希特勒自称第三帝国。于1939年9月1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三帝国宣告完结。德国为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并的西占区通过《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9月建立政府。同年1O月,苏联占领区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
到了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在东西方关系逐渐缓和的氛围中,东西德国日益走向统一,1990年7月实行了货币统一,1990年10月3日实现了政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