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为什么德军要侵略苏联
最重要的因素是石油。
德国的石油资源一向很紧张,因此大力发展了合成石油工业,巴巴罗萨之前德国燃料来源一半是自产(主要是合成),另一半是进口。进口的主要来源是罗马尼亚,其次是苏联。
因此,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德国的石油战略很自然就是确保罗马尼亚在自己控制之下,以及跟苏联搞好关系弄多一点石油回来。
然而,1940年6月苏联入侵罗马尼亚,吞并了比萨拉比亚。这一行动对希特勒的冲击非常大,苏联威胁到自己的石油!之后的一连串外交交锋,希特勒意识到斯大林已将罗马尼亚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直接一点,将罗马尼亚纳为傀儡国直至最终吞并,像波罗的海三国以及芬兰那样。
因此,希特勒决心进攻苏联,如果达成,则除了可以保证罗马尼亚的石油资源外,还可以夺取苏联丰富的石油资源。例证是法国战役之后德国是准备缩减陆军规模的,显然跟一年后的巴巴罗沙矛盾,原因就在于比萨拉比亚。
1942年蓝色计划也反映了这一倾向,重点是石油资源丰富的高加索,斯大林格勒只是侧翼的一个支撑点。但进攻方向的北侧打的越来越不顺,导致对高加索方向的放松。
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有误解,源于:一、对苏联吞并比萨拉比亚一无所知;二、过高估计苏联的国力。
2. 德国虽然占尽优势,但是它为什么要偷袭苏联
德国当时的困境,与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的困境一样,也与拿破仑进攻俄国时的困境一样。
在赌博的时候,前半场已赢得盆满钵满了。但是后半场需要做一个选择,那就是继续玩下去,有可能把赌桌上的钱都赢走,也有可能输得倾家荡产。
但是,如果你想选择中途退出,前面赢的一切,就会被一风吹光。在这种背景下,你坐在赌桌前,会怎么选择呢?
在这种背景下,愿意割肉离开的人,估计不会很多!尤其是感觉自己技术很好、而且手气很旺时,自然更没有人愿意选择这样割肉离开。
3. 德国为什么突然袭击苏联
你不知道苏联也在策划对德突然袭击吗?只不过是德国手快一步,先甩了第一波技能打掉苏联半血,不过苏联是大肉加大控,德国这种刺客如果第一波技能不搞死对手就会被玩死。
扯远了,其实日耳曼和斯拉夫互瞧不顺眼是个历史话题了,日耳曼是灭亡了罗马的种族,在欧洲民族序列里是最高贵的,斯拉夫人以前就是罗马帝国的奴隶,自然是欧洲最低贱的民族。两个民族互掐成瘾日耳曼人每次嚣张到极点时都是被斯拉夫人按下去的,当年条顿骑士团多嚣张,团长被波兰立陶宛公国(算是半个斯拉夫国家吧)炸死了,然后回老家的骑士们才建立了普鲁士。当年腓特烈大帝多嚣张,叶卡捷琳娜女皇把他按下去了吧。当年拿破仑带着德意志诸侯们组建的60万大军多嚣张,还是沙皇给灭了吧。所以啊,日耳曼人只要牛逼了一定会找东边的邻居过招的,你看现在德国有钱了,带着欧盟跟俄罗斯在乌克兰掐起来了。
好吧又扯远了,德国入侵苏联其实就是很简单的原因:老子高贵,最看不起你们东边的屌丝了,等老子憋出神装一定要干翻你们。用纳粹官话说就是:斯拉夫这样的劣等民族必须从地球上清除!为雅利安人腾出生存空间!
4. 强大的苏联为什么一开始就被德国这么轻易地攻破
说了一大通费话~~~
1 斯大林的大清洗政策 流失了很多人才
2 一开始德国倾权力进攻 苏联措不及手
这是二个因素,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是当时的法西斯德国经过多年备战,空前强大,号称世界主要强国的法国,才一个月就亡国啦!英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德军以当时坦克能行进的最大速度杀到英国本土,尤其陆军少将隆美尔简直如同带着空军前进一般,总是最先杀到,他的第7装甲师被盟国称为"魔鬼之师",以至于他报告杀到敦刻尔克时,希特勒根本都难以置信,本来德军可全歼敦刻尔克的盟军,可战争狂欢人希特勒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担心是英军的围歼之计,在取得重大战果犹豫不决,给了40个师的盟军逃跑的机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支撤退了的部队后来是埋葬希特勒的王牌部队.陆军少将隆美尔从这里崭露头角,后来成为二战中最负盛名的德军名将.
相比之下,进攻苏联的部队更远远多于进攻英法,加上英法的不堪一击,大量的部队可调到西线的苏联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进攻苏联时,是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同时进攻,其中有闪电战的缔造者,一个月亡法国的古德里安大将,随后又抽调了一个装甲师集群,总兵力达到180万,坦克1700辆,火炮1,4万门,飞机 1390架,而当时苏军边境上共有3个方面军,合计95个师,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7600门,飞机667架!要注意的时苏军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只相当于德军一个军!
所以,开战6个月,苏军损失惨重,不断后撤,但是最后终于在保卫首都莫斯科的决定性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已经非常了不起啦!换了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在德军那么强大的进攻下,都必然亡国!小日本的战斗力我们中国人领教八年了,厉害吧.他跟德国人比,实在太小儿科.而且,他进攻中国什么时候来过这么多呢.诸位,大名鼎鼎的台儿庄战役,也不过歼灭日军1-2万人,上了400架飞机!中国就需要几十万大军!
5. 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
首先是先下手为强,二欧洲当时基本被德国控制了,能腾出手来打苏联了!
德国在打欧洲时就和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因为德国怕东西两线同时做战,那么首先后勤就成了个大问题!兵力也是问题。这也为苏联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赢取了宝贵时间,为以后反攻德国打好了基础。后来德国看见了苏联的发展,就感到不安,就联合日本(主要就是日本在中国的关东军)一起夹击苏联,但由于中国军队顽强抗战,将日本拖住,所以德国才野心没得逞。
6.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要突袭苏联
德国方面,西线战事的顺利进行,只有英国凭借海洋的优势在拼死抵抗(海狮计划),让希特勒感到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东边的苏联了,而德国的情报机构对苏联的大大低估的错误判断,也让希特勒认为苏联是非常容易对付的国家,便开始着手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计划代号:“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集中大量兵力(300万德军),以“闪电战”从三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和基辅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7.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要进攻苏联
因不列颠空战未能取胜,海狮计划无限制推迟,纳粹德国始终无法征服英国。希特勒在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征服苏联来实现统一欧洲大陆的野心。其原因,应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要扼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众所周知,苏联是共产国际的大本营,而共产国际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都十分活跃,是各国政府的大敌……其间自然也包括纳粹德国。
其二,出于和拿破仑同样的考虑,二战结束前,在欧洲人眼里,欧洲是世界的中心,德国无法从海上征服英国,堵住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就只有通过大陆封锁来堵住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往来,以此打击英国的经济;而苏联,名义上是德国的盟友也是英国的敌人,实际上与英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英国也没得挑了),这是大陆封锁政策的一大漏洞。
因此,纳粹德国必须出兵苏联,这是其战略上的选择。当然,这个选择并不好,我个人认为,应该选择加强非洲军团的力量,攻下埃及,切断英国与其亚洲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才是上策。
但是,根据十来年前苏联解体后解密的一些资料表明,斯大林同志也有大举入侵德占区的计划,进攻时间大约在德国进攻后的一个月左右,部队都部署好了,只是出于隐蔽战略意图而没有公布(这也可以解释战争刚爆发,苏军上百万部队在边境附近就被歼灭和击溃),所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另一个理由,或许是出于“先发制人”吧。如果不进攻苏联,等待希特勒的就是苏联进攻德国。
8. 二战时德国为何要进攻苏联
1,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严重威胁着英国的海上生命线,英国本土物资供应紧张.眼看英国已无力再继续战争,但英国仍然拒绝与德国和谈.当时英国心存的希望无非有两个:苏联从东线夹击德国和美国参战.其中能对德国造成直接威胁的,就是苏联.所以在无法登陆英国本土的情况下,先征服苏联,迫使英国投降.
2,即使德国利用潜艇优势破坏了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也无法改变英德之间的海军差距,地中海仍然控制在英国人手里,德国海上运输线被切断,石油产量日渐下降,同样的面临着战略物资匮乏的前景.长久的维持下去,德国的经济可能会比得到美国援助的英国先崩溃...所以需要苏联丰富的资源,以供应其庞大的战争野心..
3,苏联是一个人口大国,历来也是欧洲的军事强国.自从四大林实施五年计划以来,苏联的经济和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样的一个军事大国,不可能长久的跟德国保持和平.所以,与其等苏联人做好准备先下手,还不如自己先偷袭.
4,德国虽然称霸了欧洲大陆,早在开战前工业就已经恢复到了一战前的水平,但海军却得不到发展.而征服英国,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作为依靠,空袭英伦三岛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大大损耗了本国空军力量的德国更是清楚这一点...但是,只要苏联还在东边陈兵百万,德国就必须常年保持大量的陆军规模,国内的资源和工业就必须优先为陆军服务,这就限制了海军的发展...如果这样维持下去,即使德国的陆军再有优势,也无法打击英国...所以,必须把陆地上的威胁消除,才能腾出手来发展海军...
5,德国战争初期看起来是战无不胜利...但是仔细看一下战局就发现其实外强中干...首先当时的欧洲军事强国有英法苏意德五个国家,而德国仅仅是打败了法国..但打败法国也是因为英法没有总动员,没有全力的投入到战争来,给了德国可趁之机.随后,英国全力抗击德国,德国在海上就立马的败下阵来,在北非也陷入了被动..德国的不败神话即将被打破...所以德国需要打败苏联,再来开创一个军事神话,以威慑英美,和安抚本国国民.
6,战争初期的顺利,让德国盲目的乐观,认为在德国强大的铁蹄下不会有完好的巢.
以上原因,让德国把心一横,偷袭苏联....最后,也证明了德国并非战无不胜..同时也证明了德国士兵并不是最优秀的士兵...在空中力量和机械力量失去作用的巷战中,德国士兵屡战屡败,极大的鼓舞了英苏的信心,决心把仗打到底...
9.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要进攻苏联
这是必定会发生的战争,因为纳粹的基本政治诉求就是反共,不打苏联,它推行国家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何在?这两家自从纳粹打垮德国左翼联盟上台开始,就注定是宿命之敌,其实在西班牙,两家已经打过前哨战了。另一方面,纳粹之所以获得政权,和它大幅降低德国失业率有关系,而扩充军队和军事工业是短期内降低失业率的不二法门(美国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不打仗的话,这招很快就会成为国家财政的毒瘤。所以从意识形态和政治实务两方面,苏德战争都非打不可。
谁都清楚是迟早的事情,更不要说苏德战争前期,德国这边利好消息极多。实际上苏德战争初期进展说明德国的战略预判是对的,第一,苏军在西部前线确实摆下了大量军备,开打只是谁先动手的问题,第二,经过大清洗,苏军的应变能力确实很渣,军事思想落后,装备陈旧,指挥员严重不足。在预计开打了会遍地爆勋章的西线指挥员系统中充满大量靠政治运动上来的家伙,结果一战而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前线坑队友的事情层出不穷。因此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德军的进攻确实如希特勒所言,就像往一座烂房子上再踹一脚而已。因此相比于死啃英国(一战说明了海军弱势的国家啃英国是多么困难,相比于政治孤立的苏联,打英国几乎等于对抗小半个世界,太困难了),打苏联显然更加合算,实际上从外交上也是这样,如果能击垮苏联扮演共产主义终结者的角色,德国和西方世界的矛盾极可能会有所缓解,从政治牌面和实力上,德国都有可能让美英屈服,承认他独霸欧洲大陆的事实(美国此时态度暧昧,因为德国对英法动手,应当说此时美国孤岛政策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但是如果苏联被干掉了,那美国就需要三思而行)。
但是战略预判常常只能猜到开头,没想到德国的进攻倒是把斯大林的大清洗留下的政治大坑填满了。苏联的动员能力超出了希特勒的想象,大清洗使得民间政见分子大量消失,也使预想中揭竿而起的景象不见踪影(虽然有,但是几乎没有太影响战局)。而且苏联的纵深工业建设也超出了德军的预计,大量分布在乌拉尔山以及以东到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劳改城市迅速成为大后方基地,无数受清洗的人干脆在劳改营里支援起前线,比如图波列夫。斯大林则靠着战争迅速把大清洗造成的政局以战时体制又整理起来,只要等到一场胜利,摇身一变就是战争领袖(没有什么比一场抗击入侵的战争更加适合独裁体制了,斯大林和希特勒在这一点上情投意合,纳粹虽然是进攻方,但在国内宣传上却是以抗击共产主义\西方资本主义进攻为号召的,在这种局势下,政治上的高压局面会受到最大限度的容忍甚至迎合和追捧),一下子把分数赚回来了,而且还有大把才俊在劳改营里等着他点将来将功赎罪。而且希特勒好死不死先西后东,结果还给苏联就这么找到一大群不计前嫌的西方盟友。再加上俄罗斯大地天然的有来无回属性,毛子军队天然的抗击打和死缠烂打能力(毛子历史上以烂泥仗着名,持久战专业户,很少有痛快的赢,更少有痛快的输,和毛子对抗,无论是土耳其、普鲁士还是法国还是日本,总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没完没了,战事往往漫长到让对手无语)~~~
这盘开局大好的棋,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翻过来了。
遥想当年,假如希特勒首先一门心思东进,而非把西进摆在前面的话~~~~
当然,这么干希特勒就没法大搞国家社会主义,必须采取更加保守的国内政策,其结果也没有后来那些事了。
10. 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有一句名言:决不可信任与强者的联盟。苏联和德国一样也是一个虎狼之邦,战争爆发前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发动苏芬战争,趁火打劫波兰,种种劣迹昭然若揭。一个兼具实力和侵略欲望的国家不可能老老实实的成为自己的盟友,即使希特勒不主动挑起战争,苏联完成自己的五年计划之后也很可能对德开战。
综合以上事实,提前开战并利用闪电战术迅速击溃苏联,消灭德国的陆上军事威胁似乎对德国更有利,所以,希特勒选择对苏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