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最好
最新调查表明,德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形象最佳国家。德国经济发达是欧洲最大、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全球第三大进出口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德国设立公司,所以需要大批护理、机电一体化、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汽车维修、汽车工程等专业的中德员工,更多找湖南出国工作网了解。因此,这些专业在德国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② 去德国工作怎么样
中国人适合不适合去德国工作要看个人的想法。
在德国工作的好处是:
生活很自由,没什么人对你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国内当然也可以自己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不过我没那么强大心灵,还是要从众,而国内有些从众的选择个人觉得很憋屈。
环境好,自然条件,公共交通都很好。
工作比较舒心,未婚未育不会受歧视,加班什么的很少,假期比较灵活,人际关系较为简单。
谈恋爱结婚方面,还算是正当龄,很少有人认为年纪大了,只配找离婚丧偶或者歪瓜裂枣。
整体氛围没那么浮躁,不用算计,买东西不用担心买到假冒伪劣,心境比较平和,与人为善成本低,这让我觉得很舒服。
在德国工作的坏处是:
找对象的选择余地太少了。
工作上升空间有限,一方面因为专业性质,历史文化方面的背景挺重要的,而很多不是通过学习就能获得的知识。另一方面,虽然工作语言是英语,但是有时会用到很复杂的德语。
.照顾不了父母。
一天到晚说外语,看病喊救命都要用外语的感觉,说什么语言都没有说母语自在。
德国的房子也不便宜。
③ 德国工人待遇好吗
德国是很注重技术工人的,他们一个高级技工的地位堪比一个大学教授,所以待遇可想而知,就算不是最好的,也不会差哪儿去,但是不同的行业和工种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具体待遇要看具体行业!
④ 德国哪些热门专业最好找工作
很多学生在申请大学时,都为选择大学和选择专业所困惑。毕竟很多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找个好工作,是有个理想的收入。那么,赴德国留学,德国毕业后好找工作的专业是什么呢?
德国共有34个大行业,从A打头的汽车业到V打头的供应业什么行业是未来最吃香的呢?德国经济研究所(IW)就此作了一个调查并于昨天在柏林推出了调查报告
中国有个说法是“三百六十行”,那还是很久以前的说法,那时,恐怕电脑、汽车这些行业还都没有呢怎么德国只有三十四行呢?这其实是德国官方正规的划分当然了,每个大行业下面还会有很多小行业德国许多行业名存实亡,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纺织业只剩下一点特殊品种的生产了;矿山剩下那么点也很快要没了;核电厂很快要全部关闭了按照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当这些行业在德国和西方成为夕阳的时候,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却成了朝阳那么,德国朝阳照在哪些行业上呢?
按这个调查报告,德国排名第一的行业是近企业服务业,即从大楼清洁至IT咨询的服务业这个企业服务业以平均总分77分(百分制)高居首位最近几年里,这个行业的员工增加了15.1%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米歇尔。许特纳说:“近企业的服务行业是经济的转盘”。
排在第2位的是药业,这个行业员工近年来增长了14.4%第3位是医疗和测量技术业这些行业的吃香是可想而知的:不管经济怎么样,医药是永远也少不了的这些行业还得益于社会的老化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在“今后10年哪些商品和服务的份量将增加”这个问题上,这些行业高居首位许特纳说:“健康领域是德国经济的未来领域”但也要注意到这个因素:这份调查报告是德国药品研制协会委托德国经济研究所做的。
这研究所分3个分组来调查未来行业问题第一个分组是所谓“宏观经济表现”,这里调查的比如有行业的价值创造,员工人数的增减;第二个分组是“增长推动力”,这里调查的包括需求量的增减,生产率和研发费用;第三个分组是详细询问专家们对有关行业未来的看法,这里纳入了70名科研人员、分析人员和咨询人员的看法。
令人惊讶的是德国的王牌行业汽车业虽然这个行业在总分上排名第4,但在研发、革新和人力资本方面,该行业仅排在第7位,还在电视广播业和测量、控制和调节技术业的后面。
但汽车行业在毛值创造方面顶了尖:在2000至2005年间,该行业创造的毛值增长了37%看来,许多零配件改从国外进口对汽车业没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业在德国国内的价值创造也还是增长了。
总排名前12位的行业依次为:近企业的服务业(76.7分);药业(74.4);医疗技术(74.1);汽车业(73.1);物流业(69.5);通信业(66.9);化工(63.9);机械制造(62.9);其它车辆制造(62.2);卫生与社会服务(61.5);金融服务业(61.3);教育业(56.5分)。
作为未来的大趋势,这个调查报告列出的有全球化,服务业供应商的更大参与,劳动世界的学业化报告只列出最佳的12个行业,而不公布全部调查情况,尤其是最差的12个行业显然,这个研究所不想树敌。
教育虽然只排在总榜的第12位,但在“宏观经济表现”这个领域里,它高居第2位,仅次于近企业的服务在这个领域里,通信业居第5位在“增长推动力”这个领域,居首位的是通信技术。
⑤ 德国的技术型工人在一家公司能干一辈子,为何我国工人就做不到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工作机会逐渐变多,尤其是技术型工人。很多优秀的技术型工人如今成为了香饽饽,因为技术型工人如果有过硬的技术,那他无论到哪家公司,都能有口饭吃。但同样是因为技术型工人到哪里都能找到工作,所以技术型工人反而是跳槽最多的人群,毕竟有了本事,哪里待遇好去哪里,这个现象可以说很正常,毕竟技术型工人也都有自己的家庭,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觉得钱不够用。做同样的工作,拿到更好的待遇,能够更好地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呢?但这种现象让很多老板看不懂,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德国的技术型工人在一家公司能干一辈子,为啥咱们国家的工人就做不到这一点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笔者以为,不是咱们国家工人做不到这一点,是因为现实不允许咱们国家的工人这么做。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⑥ 为什么德国企业的员工忠诚度这么高
一、重视人力资源的优良传统
在德国,很多人进入了一家他们认为很棒的好公司之后,服役 20 年以上是很常见的事,甚至有些终身不换东家。
在宝马工厂,就有很多不足 60 岁的工人,却在宝马干了 40 年左右。随处可见的员工高忠诚度是德企的特色。当然,员工们认为这是因为老板先对他们好,因为任何 " 忠诚 " 都是双方的。
德企有重视人力的传统,国际化后也会把 " 德国式 HR" 搬到海外公司或是工厂,四处俘获员工人心,效果卓着。德国化工制造企业巴斯夫 ( BASF ) 集团人力资源总裁 Wolfgang Hapke 博士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确认:全球来看,巴斯夫全球员工在入职后的前三年,自愿离开公司的比例平均为 1.3%。欧洲的员工流动率为 0.6%,北美为 1.5%,亚太为 3.6%。
另一家德国大型企业高管透露,在德国,他们公司在部门总管级别的员工流动率只有不到 1%,当然,因为在中国和印度,人们比较乐意跳槽,所以这个比率要高一些。即使如此,德国公司员工流动率依然比当地市场的同行们低得多。
对于 " 德国式 HR",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及监事会主席罗兰 - 贝格 ( Roland Berger ) 点评说:德国企业,或者说欧洲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已经成为欧洲特色,主要体现为关怀普通员工的身心健康。但在美国企业看来,股东价值可能更重要。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中国企业家接下来该怎么走,可能需要找一条最合理的路。未必是欧洲模式,也未必照搬美国模式。
二、让法国人眼红的劳工政策
德国联邦政府虽然很专注保持就业增长率和提升生产力,但首要前提是公民实际收入必须增加。
这个原则一直十分明确。哈佛商业评论之前发评论说,德国人的薪水和各项福利比美国高出 66%。更重要的是,美国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这在美国社会很具争议。
2015 年,德国政府开始发福利,其中一条就是最低工资定在大约 1.1 万人民币。
若与西欧国家做一个比较,德国的工资并没有高得很离谱。从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德国逐步推行税前每小时 8.5 欧元 ( 约合人民币 62 元 ) 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低于卢森堡最低时薪 11.1 欧元 ( 人民币 81 元 ) ;法国 9.53 欧元 ( 人民币 69.6 元 ) ;略高于英国 ( 6.5 英镑,约合人民币 61.38 元 ) 。
但事实上,在现实操作中,德国这辆工业战车对公民待遇保障又着实令人望尘莫及。德国经济被定义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经济。是不是 " 最健全 " 很难说,但德国式福利的确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例如,如果德国工人不想两地分居,劳动局可以支付行李搬运费。又例如,父母双方双职工又要带孩子,二人可以有一人申请带薪假在家带孩子,薪水为原工资 65%。若一方无业,则可申请每月 300 欧元的补贴。这份福利叫 " 父母金 ",是很多国家闻所未闻的。
在过去的十年间,德国政府针对劳工市场,进行了多项改革,其中除了对有孩子的家庭,或单亲父母有很多特殊政策,政府还催生了很多 " 迷你工作 " ——即以短工形式存在的工作,工资低但雇主缴纳社会保险。
这种工作时间灵活的小零工大大丰富了德国的就业市场,保证了就业率,减轻了很多企业的负担。法国曾有官员公开指责德国大量 " 迷你工作 " 的存在对法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三、出手阔绰的德国企业
先不说德国联邦政府的态度,从企业层面来说,与寒酸的最低工资相比,大多数德国企业给工人发工资时出手其实都很大方。
EM Motive 主席 Alex Humpert 坦言,他们在德国 Hildesheim 工厂一线工人的薪资按小时计,时薪大约在 36 欧元到 40 欧元之间。一周工作时间大约为 40 个小时。这样计算下来,一名熟练技工的月薪约为 6400 欧元。
采访中还有德企的管理层对新浪财经私下说:宝马车的一条生产线可能就价值几百万欧元甚至更高,这些生产线上的工人也待遇丰厚。德国产品售价高,背后的人力成本真是不容小觑。
德国化工制造企业巴斯夫 ( BASF ) 集团人力资源总裁 Wolfgang Hapke 博士解释说:" 除了按照市场水平设定工资,巴斯夫承诺应有的福利、个人发展的机会以及舒适的办公环境。在很多国家,员工除了享受养老保障,还有补充医疗保险,以及股份项目,也就是投资公司股份享受收益——这都是为了鼓励员工做巴斯夫的‘老兵’。"
" 那些让员工感觉没有归属感的企业,我觉得是公司把钱看得太重了,对员工不够好。一家企业要办得长久,关注的重点就应该是公司的长期目标,而不是盯着短期利润。当一家企业发展到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规模,所谓企业的‘中央集权’式惯例已经很难奏效了,每名员工必须都要能得到驱动力、薪水、福利和公司氛围同等重要的待遇。" 一位不愿具名的德企高层对新浪财经坦言。
四、独有的员工关怀文化
在对宝马的采访中,我学会了一个新英文单词,叫 " 人体工程学 "。对于如何关怀工人,宝马的厂房一直有口碑。
在宝马德国 Dingolfing 工厂,对于一些年龄大的工人更是贴心,从厂房设置到医疗护理,甚至理疗师都有一条龙服务。
" 人体工程学 " 这个词在宝马的生产部门出现频率很高,主要因为他们认为工厂生产线的设置和安装必须考虑到适合人体结构。
这些符合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的零部件和生产线,都体现都在细节中。
例如特殊的木地板,可以显示更大字体的旋转架显示屏;为防止工人站立过久而随处提供的舒适板凳;为防止员工闪到腰所做可调整高度的货架;为视力不好员工加强照明度。在交班的间隙,工人们甚至可以在厂房内休息间里提供的便利床上小憩。
宝马集团生产部发言人 Saskia Ebbauer 解释说:" 自动化可以很大程度解放人力,一些需要不断重复,又消耗体力的简单任务以后都可交给机器人,由他们承担所有繁重劳动,这也是未来工厂的特征。即使如此,人力依然是工厂运营的重要组成。"
所以宝马一直朝着把员工照顾好的方向努力。
宝马集团有 70% 的员工都在德国工作。宝马集团的用人原则和人力资源计划,基本可以与德国的情况相匹配。据宝马的分析数据显示:到 2020 年,德国工人的平均年龄 50 岁以上的比例将从 15% 增长到超过 35%。
2004 年,宝马集团发起了一个全面的 " 今天为明天 " ( Today for Tomorrow ) 的项目,主要就是探究如何在工人年纪变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工人们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 简而言之,我们要创造适合各年龄段的工作环境。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老年生产线’,更没有‘轻量级工作站’,只有可适合各年龄层的生产线。即使是年轻的工人,也要保证他们在岁数增长的同时身体健康,可以长期保持生产力。"Saskia Ebbauer 说。
五、舍得对员工的未来进行投资
再来说说弗朗茨 - 菲润巴赫 ( Franz Fehrenbach ) 的故事。他在 1975 年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博世公司做培训生,理由是博世的工人待遇好,投入研发和设备都很阔绰。28 年后,菲润巴赫从培训生升至博世公司主席,并在 2014 年 7 月受任为公司监事会主席,成为博世工业信托公司 ( RBIK ) 合伙人。
" 为什么我会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因为这家公司的国际化程度相当高:350 个国家的生意运作,不同的业务板块,意味着不用换公司,就可以学到很多,给每个人的机会巨大。我曾经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又在不同的生意板块都有工作经历。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间公司,事实是,我都找不到要离开的理由。对于其他忠实的员工,我觉得他们是对于我们公司的运作模式很满意。"
我问菲润巴赫:" 假设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应聘博世公司的职位,可他三年内换了三家公司,你是否会聘用他?"
菲润巴赫笑答:" 他根本不可能从我这里获得面试的机会。"
" ‘持续性’对于我们公司是十分重要的。所有作出的承诺,都要去履行,而且不能中断。" 他说。
菲润巴赫不跳槽的理由和戴姆勒的 Robert Frederick Veit 何其相似。Robert Frederick Veit 是德国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 CEO,当被问到为什么德国企业员工对老板很忠诚的问题时,这位身材高大、语速飞快、语锋犀利的戴姆勒 " 老兵 " 拍拍自己胸脯说:" 看看我就知道了。我在戴姆勒工作了 22 年,从学徒做起,之后很幸运的参加了管理培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岗位,难道还不是个好例子?"
Robert Frederick Veit 进一步解释说:" 公司的发展很稳健;国际化程度很高;给员工很多机会——我自然不会跳槽。"
戴姆勒卡车中国合资项目总裁兼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史蒂芬 ( Stefan Albrecht ) 坦言:" 德企的员工忠诚度很高,是因为企业文化的问题:公司肯对员工投资,让员工开心。员工自然也会付出更多,对老板忠诚。这是双向的。"
当然,所谓 " 投资 ",不止是薪酬那么简单。给员工不断学习提升的机会,是很多德企的留人秘诀。
进一步培训看起来是鼓励员工 " 终身学习 ",可在巴斯夫 ( BASF ) 集团人力资源总裁 Wolfgang Hapke 看来,保障员工有终身学习的机会也是对巴斯夫未来的投资。对员工持续培训是为了未来的人力需求有所保障。
与很多优质德企一样,巴斯夫集团在金融危机时也没有裁员,这是因为他们为了渡过难关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减少超时工作,控制成本,更灵活调动人员。在 Ludwigshafen,有 600 名雇员转做临时职位或者是调动到其他岗位。
" 事实证明,在金融危机期间,要避免企业裁员是完全可能的。"Wolfgang Hapke 说。
⑦ 德国的工人基本上都是终身不换东家,这些企业是怎么留住员工的呢
因为德国企业的福利和政策非常好,而且德国的老板对工人待遇也很好。并且德国的企业会让工人进行终身学习。
而且在德国基本不会出现被裁员的情况。当时德国有一家公司是出现金融危机需要裁员,但是当时老板并没有裁员,而员工们提出把工资降低一点,共同度过这次危机,之后他们顺利的度过金融的危机。一个人也没有裁,就是这种互相尊重的相处方式,使德国的工人基本都会终身在这里工作。而且德国的企业也丝毫不吝啬对员工的投资,会定期让员工出去学习新的东西,学习新的技术,这也是对员工个人的投资,因此德国的工人们终身不换东家的。
⑧ 德国工人终身都不换东家,他们的公司是如何管理员工的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所以在德国,各种企业也非常多,而其中甚至有非常多的员工在一家企业工作20年以上,所以除去工业工艺的精湛和严谨之外。德国企业最强大的名片就是员工的忠诚度非常高。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德国企业文化中老板对员工是非常尊重的。其次就是国家的劳工政策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说德国劳工的制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最后就是工资非常高,基本上所有的德国企业对工人的工资出手都非常大方。
最后就是德国企业对工人的工资非常重视,往往出手非常阔绰。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德国企业往往以给员工高工资为荣。比如宝马工厂的工人薪资按照小时进行计算,一个小时工资为40欧元,一周工作40个小时,这样一来,一个熟练的工人的月薪基本上为6400欧元左右。
⑨ 为何德国工人能一份工作干一辈子
大多德国人只要选择了一份工作就会干一辈子,其缘由就在于德国企业的人性化,以及其福利待遇都十分满足工人们的需求,总之就是一切以工人的良好体验为前提。德国的老板一般来说都比较阔绰,他们不吝啬给予工人最好的待遇,以及最优良的工作环境。
除了这些基本的,还有补助,这就针对那些有孩子的父母,每个月可以申请300欧元的体恤金,有孩子这件事对一个上班族是十分友好的,它不会带来麻烦,反而会增添许多社会福利。这大概和德国人口少有关吧,政府为了激励人口生育,作出了相当多的政策。德国企业在员工身上的投资不比在商业上的投资少,这也是德国企业最神奇的一点,当然人家这样做不是没有收益的,一个老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可远远超过企业对他所做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