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的通货膨胀造成了什么后果
德国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多大:通胀了,紧接着这些外国银行家又开始大量的做空马克,在汇市上,大量买空马克,于是马克开始贬值。超级大通胀就这样产生了。
市场上一片混乱,市场秩序几乎颠覆,德国几乎因为这次通胀什么都没有了,损失甚至大于打了4年的世界大战。
拓展资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 :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
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
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在 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
根据我们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随着持有货币成本的下降,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增加。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德国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然后,随着通货膨胀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又增加。
但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并不是即刻的。也许实际货币余额对持有货币成本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许使德国人民相信通货膨胀已真正结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比实际通货膨胀下降得要慢一点。
通货膨胀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1、铸币税效应,通货膨胀的结果是货币的实际价值降低,所以本质上是中央银行(或者一国政府)向所有的货币持有者收税。
那么,持有货币的人和未来收入主要由固定的货币流确定的人(比如购买了固定利率长期债券,比如主要或全部收入为工资,而工资短到中期内无法调整)就是主要的受害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其它形态资产的持有者和货币发行方均有可能从中取得利益;
2、但是适度的通货膨胀也能促进市场交易繁荣,这个不在此详细解释,有兴趣可以参加弗雷德曼的货币数量论。
(注意这是现代货币数量论,而不是古典费雪方程),一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也会说明这个问题——适当的通胀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失业率;
3、为什么适当通胀能增进就业呢?因为在现有的法律框架、社会风俗下,降低工资是很困难的,但是现实经济运行必须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当某个市场劳动力过剩的时候其工资理应降低,通胀提供了一种隐性的降低工资的手段,这保证了市场可以灵活有弹性的调节工资。
4、通胀会给一般人和企业经营带来额外成本,详情请查阅“皮鞋成本”(由于通胀,持有现金率降低,在银行存取现金次数增加导致的成本)和“菜单成本”(由于价格粘性给企业带来的成本)
5、通胀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是高的通胀和特别高的通胀是一定有害处的,会引起社会财富短时间内分配的严重失调,给个人和企业都带来极大的风险和不利。详情可以参考一战后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史上最恐怖的通胀)、中国解放前,民国政府的法币通胀等。
② 1923年德国通货膨胀超发的货币是如何处理的,德国经济又是如何回到正常状态
呵呵,货币战争只不过是一部小说,故事情节只能娱乐一下的,不能当真。
1923年德国超级通胀的根源在于巨额的战争赔款,所以解决之道在于有人担保偿还借款。
1924年,以美国银行的查尔斯.道威斯为首的委员会推出了“道威斯计划”,1924—1928年内总计8亿美元贷款流向德国,帮助它偿还凡尔赛条约的赔款,利息收益直接投资于德国市场。同时,国联调停法、比两国撤军,接管鲁尔工业区。沙赫特用国家银行黄金储备为基础的新马克,以1∶30亿的悬殊比率兑换旧马克,到1924年8月这个过程基本完成,马克汇率开始在国际市场上稳定下来,国际投机者逐渐停止了对它的攻击。折磨德国的漫长通货膨胀结束了。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15488_72253.html
③ 德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之一:沉重战争赔款,导致德国经济不堪重负。
一战结束时,英国和法国均欠下美国多达40多亿美元的战争债务。英国着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提议取消协约国之间所有的战争债务,他认为这对世界的繁荣至关重要。
但是,此时的美国政府却固执于短视的经济利益,坚持让协约国偿还战争债务。鉴于美国的立场,英法两国只好寄希望于从战败的德国那里获得高额的战争赔款来偿还战争债务。
1921年,赔款委员会公布了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相当于350亿美元的黄金。
2、鲁尔危机重创德国经济,是德国通胀的直接导火索。
1922年底,赔款委员会宣布,德国没有按时交付煤和原木,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于1923年1月开进了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危机重创德国经济。
德国政府为了支持鲁尔区的工人罢工,印发越来越多的纸币。1923年底,德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马克变得一文不值。
(3)德国一战后通货膨胀怎么办扩展阅读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德国流通的货币“马克”(全称是“纸马克”Papiermark)从1914年到1923年的贬值情况。
第一列是1金马克(金马克Goldmark是德国1873年到1914年使用的货币)兑换马克的数量,从1914年引入新版马克代替金马克时候的1:1,到1923年11月初已经变成1:100,000,000,000(一千亿)。
第三列是寄一次信件需要多少马克。1918年初只需要0.15马克,到了1923年寄信就得花一亿马克。最后一列则是美元对马克的汇率。
1914年1美元等于4.2马克,但1923年马克已经贬值到了1美元等于420,000,000,000马克(4200亿)。
这些数字后面有多少个零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马克已经贬值的如同废纸。而且确实,这些纸币真的被当做废纸使用了。
家里生火取暖不用再去买柴火了,而是直接烧钞票取暖,因为烧钞票比烧木材还便宜,注意下图这个人烧的可是一亿马克面额的钞票:
小孩子们也不用买玩具了,直接可以拿一捆一捆的钞票垒房子;
普通民众的生活,对整个国民经济更是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先看一下股票市场,政府印钞票通常会推高股票指数。德国股票指数在1917年刚刚超过100点,到了1923年直接超过了10万亿点。
而劳动力市场同样产生了较大波动。下面这张图是德国勃兰登堡州地区的就业人数(不过缺少数量单位),蓝色是原始数据,橙色是剔除了季节影响的数据。
从20年代末开始就业率出现下滑,到了1932年跌落到了谷底。虽然这一数据是恶性通胀发生之后,但我想就业率的下滑与通胀导致的经济崩溃存在紧密联系。
到了1923年,德国政府终于想出了办法暂时缓解了这场恶性通货膨胀。主要的措施是发行新货币,代替旧版马克,汇率为一个新货币单位等于一万亿老版马克。
同时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此外经过与一战战胜国的协商,德国的战争赔款得到削减。
其实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的战争赔款并不是以德国市面上的马克来偿还的,所以通货膨胀并不会导致赔偿款的贬值,但是一个经济临近崩溃的德国对于战胜国来说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在这一点上政治家的觉悟要远远低于凯恩斯。
不过欧洲政治家的反应还是太迟了,这场经济危机让魏玛共和国元气大伤,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失望情绪到达极点。
恶性通货膨胀最大的受害者当属德国的广大民众,他们苦心积累的马克变得一文不值,财富直接归零。民众最失望的时刻,也正是新的政治势力野蛮生长的好时机,这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就是纳粹。
在魏玛共和国后期的30年代初,纳粹党迎来了扩张的黄金期,他们告诉人们,纳粹党会让德国的经济重新复苏,会让人们重新得到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
30年代初也正是就业率的最低谷,纳粹党的这套宣传十分有号召力,而且不要忘了,纳粹党的全称可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NSDAP),仅仅这个名字就对劳苦大众有足够的吸引力了。
果然,在1933年,纳粹党通过选举上台执政,德国开始了一个更加黑暗的时期。而当初协约国企图通过《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的计划彻底落空,反而迎来了另一场规模更大的世界大战。凯恩斯一语成谶。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纳粹上台归因于这场经济危机,但这次恶性通胀对于纳粹的崛起多多少少起到了助推作用。
此外,这次恶性通胀的另一个更加长远的影响是,德国人自此之后对国家的货币政策慎之又慎,因为那次通胀的恶果实在是太过刻骨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中央银行”、“保持币值稳定”作为核心准则被刻在了德国经济体系当中,政府绝对不允许利用货币政策滥印钞票来刺激经济,德国联邦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拥有独立的地位。
后来到了世纪之交的20世纪末,欧盟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市场,引入欧元并建立了欧洲中央银行。欧洲央行就是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模式建立的,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都坚持绝对的独立性。
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采用什么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摘要 希特勒的上台时间,是在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的末期,希特勒采取了国家凯恩斯主义,以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发展军工,带动债券和货币发行,造成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希特勒上台4年,德国失业率从高于30%下降到几乎为0,GDP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德国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凯恩斯主义是血腥的,因为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由足够的消费来带动,但是消费没有起来,就只有依靠战争来消费了。希特勒的国家财政政策不仅仅是发展军工,也有其他的投资,比如进行社会保障的改革,比如大力资助科学研究。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建设就是在一战以后的德国,建设的目的是让德国两线作战时可以一天之内把军队从西线调往东线。但是平时,这个高速公路网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建设,在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20世纪30年代,这也是带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根本保证。
⑤ 德国一战后的通货膨胀问题是怎么解决
希特勒的上台时间,是在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的末期,希特勒采取了国家凯恩斯主义,以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发展军工,带动债券和货币发行,造成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希特勒上台4年,德国失业率从高于30%下降到几乎为0,GDP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德国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凯恩斯主义是血腥的,因为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由足够的消费来带动,但是消费没有起来,就只有依靠战争来消费了。希特勒的国家财政政策不仅仅是发展军工,也有其他的投资,比如进行社会保障的改革,比如大力资助科学研究。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建设就是在一战以后的德国,建设的目的是让德国两线作战时可以一天之内把军队从西线调往东线。但是平时,这个高速公路网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建设,在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20世纪30年代,这也是带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根本保证。
⑥ 一战后为什么德国会出现急剧的通货膨胀
货币战争的观点:
一战过后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也是国际银行家制造的,这位此后的纳粹上台奠定了基础。
华尔街资助了希特勒和纳粹德国,使一战后的德国在短短的六年里就摆脱了超级通货膨胀。
成立于1930年的国际清算银行的作用是进行秘密资金调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美国的国际银行家正是通过这个平台为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当时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这也是为什么瑞士能在四面战火中保持中立,而同样弱小的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即使想保持中立也难逃纳粹德铁蹄。
⑦ 一战后德国为什么通货膨胀那么严重
因为一战后,德国做为战败国要给其它国家赔偿,割地。然后当时的政府就印了很多钱去还战败的赔款,货币超发自然会发通胀的。最后引发严重的通胀之后,导致德国国内的局势极不稳定,为二战的开始埋下了导火索。
⑧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哪一次是怎样解决的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中国民国时期的法币通货膨胀,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制度。1939年以前,通货膨胀速度较为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解放全中国及百废待兴,导致人民币财政性发行和生产性发行双向推进,通货膨胀严重,物价剧烈波动。政府采取临时应急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经济手段、行政干预双管齐下,金融、财政政策同时跟进,标本兼治的方略,全力平抑物价,在短时间内成功治理了持续达13年之久的通货膨胀顽症,为人民生活安定和国民经济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创造了经济奇迹。
⑨ 20年代德国的通货膨胀很严重,最严重的时候出现了什么现象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通货膨胀,而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则是1923年德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的危机让德国处于一个相当危险的状况,物价疯涨,人们的工作机会不断减少,政府信誉受损严重。
三、解决的办法德国政府应对通胀也采取了系列的措施,在国际上与协约国重新谈判,减持战争赔款。当然,德国国内也进一步缩紧收支,增加结税收来控制经济平衡。1924年,德国发行新马克取代旧马克,通过多种手段德国政府结束了国内的通胀问题,然而德国政府的第三个策略却导致了当时的中产阶级们的不满,这次的通胀事件导致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一降再降,也为后来的德国走向纳粹主义“埋”了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