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耳其在一战时是德国的铁杆盟国,到了二战土耳其做了些什么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同盟国共同作战,最终战败,结果遭列强宰割。土耳其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于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民族抗战运动,击退外国势力。一九二一年一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废苏丹制,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二战土耳其是中立国,但它与德国的关系类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国的关系,都是亲德但却拒绝卷入战争。德国二战后重建时,由于缺乏成年男性劳动力,从土耳其“引进”了大量劳工,因此现在在德国到处可见土耳其人。
㈡ 为什么有很多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国境内
钢铁洪流,是今天网友们对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恐怖战斗力的形象称谓,后来也被引用到了在绿茵场上无往不利的德国足球队身上。然而,这辆钢铁战车,曾经在2018年世界杯之际遭遇了一场涉及政治敏感的风波。
当年夏天,厄齐尔、伊尔卡伊·京多安两位德国国脚与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合影事件遭德国媒体曝光,一时间关于德国国内种族主义的风波甚嚣尘上,厄齐尔这位曾经的德国前锋也因此离开德国队。实际上,厄齐尔事件不仅仅是一场偶然。
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已经有600万土耳其裔(德国总人口8000万),这一庞大的群体如何产生在与土耳其并不接壤的德国呢?
图/德国当地的土耳其劳工
不过,土耳其人来到德国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土耳其人的快速涌入使得这一族群能够形成自己的规模化社区,从而产生群居与社团圈子。另外,土耳其人的宗教信仰毕竟与基督教格格不入。因此,久而久之,土耳其人在德国就形成了相对独立与封闭的内环小社会,对于德国本身的文化同化能力产生了免疫与抵制。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争取自己的政治与经济权利,甚至在要求社会福利的同时要求当地政府对自己文化习惯的尊重。在欧洲白人生育愿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土耳其人的生育率却居高不下,在此消彼长的人口对比之中,“德意志斯坦”可能并不完全是个想象……
㈢ 一战中,德国为何选择羸弱不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盟友
众所周知,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是属于战败国,而且两次基本上都是以少数国家对抗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几个轴心国试图瓜分全世界的非正义战争,因此德国的盟友也自然是少的可怜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欧洲各国为了重新划分利益而进行的一个战争而已,德国人的盟友还是少得可怜,甚至还有一个比较弱的奥斯曼帝国。
最后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都是强强联手,那么德国只是选择了不堪一击的土耳其,最后也就只能是以失败收场了。
㈣ 一战时,为什么土耳其仅仅为了两艘战舰,便和德国结盟
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再衰落也不至于那么不开眼,只能后来德国把被英国地中海舰队追逐的躲到当时还是中立国的土耳其的两艘战舰送给土耳其发挥了临门一脚的作用。毕竟当时土耳其的政局控制在本来就很亲德的青年土耳其党的手里。就算没有那2艘军舰,在青年土耳其党的忽悠下,土耳其早晚也会倒向德国的。
㈤ 德国跟土耳其渊源怎么这么深
德国二战结束后,青壮年死伤大半,六七十年代经济腾飞需要大量劳工,旁边的东欧国家都在搞共产主义,跟当时的西德是完全两个阵营的。德国人看了一圈发现就土耳其离得不远,青壮年大把,就把人都招来当工人了,跟中国的农民进城务工一样。来了么,人家就不想走了,拖家带口,越来越多土耳其人来到德国。
㈥ 德国和土耳其为什么关系这么近
德国崛起是非常近代的事情,在三百年前,统治现今德国领土的哈布斯堡王朝和统治现今土耳其领土的奥斯曼帝国是接壤的。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奥斯曼帝国和西欧国家相比开始走向衰败,国土也渐渐分裂,国内有识之士试图从欧洲引入新的工业和军事技术,想要重振国家。一开始是找法国人,无奈法国政局不稳,自顾不暇;而新兴的德意志普鲁士国家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国势正旺,于是从十九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不断地从德国聘请军官担任军事顾问。
一战之后,许多本来明显的地缘和军事联盟关系都随着新兴国家的出现而变得暧昧。二战时土耳其并未卷入战争,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倒向美国以对抗苏联,随后加入北约,和德国重新共处一个阵营。在重建德国的劳动力里面,土耳其人固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这些劳工之所以最后要努力在德国留下,也许和德国历史上对于土耳其的影响有所关联。
㈦ 一战中联合德国对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战中却长期保持中立,为什么
一战中联合德国对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战中却长期保持中立,没有信心。因为打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已经决定,雅尔塔三巨头会议提供了最后的“忏悔机会”(1945年3月1日是土耳其参加战争的最后期限,否则它将不被允许参加联合国)的压力下,2月23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一致通过决议“立即”向轴心国宣战,并宣布土耳其的“战。
土耳其参与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如果英美盟国想向苏联提供物资和弹药,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往北冰洋,北冰洋速度很快,但有被德国空军和潜艇攻击的危险,另一种是很长的距离。他们从英国向南绕过好望角,将物资运往中东,然后进入苏联。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从中东进入苏联并不困难(最好在1991年之前找到一个,并且看清楚)。然而,如果土耳其加入轴心国阵营,将对中东产生巨大影响,即使没有能够招募优秀士兵的军队,它也可能发挥威胁作用。
720年前的1299年,奥斯曼帝国成立。它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它是以奥斯曼一世的创始人命名的。在最强大的时期,它的力量可以到达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消灭后,奥斯曼帝国建立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东西方文明融合在其中。16世纪苏莱曼大帝统治期间,奥斯曼帝国日益繁荣。其领土在17世纪达到顶峰。
㈧ 德国与土耳其为什么互撕
近日,土耳其政府与多个欧洲国家“互撕”引发全球关注。事情缘起3月初,德国连续取消两场土耳其部长级官员前来参加的为修宪公投造势的集会。随后的3月9日,瑞士苏黎世地方政府宣布,由于“安全不能保障”,取消土外长恰武什奥卢原定于12日出席的在瑞土耳其人集会活动。3月11日,恰武什奥卢计划前往荷兰鹿特丹与当地土耳其人会面,然而荷兰政府以“公共安全方面的原因”禁止恰武什奥卢所乘坐的航班着陆。当晚,土家庭和社会政策部长卡亚·萨扬从德国赴荷兰,也在土耳其驻鹿特丹领事馆附近被荷兰警察拦截,并被告知他已被列为“不受欢迎的外国人”。3月12日,土农业部长原计划参加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一场拉票活动,但集会场地的业主临时取消了这场活动。同日,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在新闻通报中说,鉴于当前土耳其和荷兰及德国之间的矛盾升级,建议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推迟访问丹麦。3月13日,奥地利总理克恩表示,出于“公共安全”考虑,将阻止土耳其官员在奥地利为土耳其修宪公投举行政治活动……对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接连炮轰德国、荷兰等国的行为是“纳粹行径”,引发了欧洲多国和欧盟的抗议和回击。
去年7月15日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后,在德土耳其人很快卷入其中。7月31日,“欧洲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同盟”在科隆组织了一场有4万人参与的大游行,以表达对埃尔多安的支持。德国对此十分警惕,因为在德土耳其人本来就因为融入不畅而成为德国社会的一大问题,如果这些人更深地卷入母国内政,可能给德国带来更多的麻烦。因此,德国拒绝了埃尔多安向在科隆集会的支持者发表视频讲话的要求。德国总理默克尔还呼吁土耳其裔德国公民忠于德国,要求在德土耳其人“不要将土耳其境内的冲突转移到德国”。但是埃尔多安政府反而加强了对在德土耳其人的工作。
今年1月21日,土耳其议会通过了极具争议的宪法改革草案。若草案在今年4月获得公投通过,土耳其原本的议会内阁制将改革为总统制,总统的权力将大幅扩张。理论上,即使实行总统制,总统最多也只能连任一次,但是新总统制下的总统选举定于2019年11月举行,总统任期也将根据此次选举结果重新开始计算。因此,如果埃尔多安能够连续赢得选举,他就有可能一直执政到2029年。为了确保修宪公投顺利通过,正发党高层近期进行了一系列造势活动,而能否争取到在德土耳其人的支持显得十分重要。但德国方面认为,土耳其国内选民在修宪问题上分化明显,土耳其一些反对派也流亡到了欧洲,正发党高层此时集中访欧拉票,很可能导致在德土耳其人因修宪问题产生内部冲突,不利于德国的安全与稳定。尤其在欧洲国家穆斯林移民问题日益严重且又纷纷面临本国大选的大背景下,土耳其政治家的活动加剧了欧洲国家的担忧,更加不敢向强硬的土耳其让步。在此情况下,德国等欧洲多国陆续抵制土耳其政客入境。
㈨ 一战时的德国为何选奥斯曼作为盟友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非常弱小,但对德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可靠,值得信赖的盟友。盟友不再弱,只要能够发挥他的作用,在关键时候够用就行了。奥斯曼土耳其很弱小,但是他却很听话。有这么一个强大的老大罩着他,他的国力也是会有一定的提升的。这样在战场上他也能够发挥出一些属于他自身的力量。而且又并不是需要他上场打主力,只需要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拖延一下英法两国进攻的进度。为德国反映争取足够的时间。而这种侧面骚扰的任务是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可以非常轻松地完成这项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