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时期德国坦克详解
二战时期德国坦克:
1号坦克 轻型坦克,武器是挺机枪...一个字:渣!
2号坦克 轻型坦克,武器终于升级为炮了...20mm机关炮,还是渣
LT35/LT38 捷克造的轻型坦克,被帝国合并后大量装备帝国军队,武器为37mm反坦克炮,终于能反坦克了...
3号坦克 中型坦克,初期帝国的主力,武器为37mm反坦克炮,后来改为50mm,还是渣!真心搞不懂第三帝国的钢铁洪流如何靠这玩意儿横扫欧洲大陆的...
4号坦克 中型坦克,初期作为支援用途,装备了一门短管75mm火炮,打坦克是指望不到的,后来遇到了T-34,帝国的设计师终于痛定思痛挖掘潜力,给装了门75mm长管身反坦克炮(F2型以后),成为后期军队基础,号称“德国军马”。
5号坦克 中型坦克,帝国后期主力,遭遇东线“T-34危机”后重行设计的划时代战车,使用了倾斜装甲,武器为75mm长管身反坦克炮,代号为“豹”。
6号坦克 重型坦克,大名鼎鼎的“虎”,基本有两个型号(B和H型)后期的“虎王”和前期的“虎式”差异极大。
7号坦克 悲催的“鼠式”近200吨的陆地巡洋舰,主炮127mm副炮75mm,装甲极其厚重行驶速度还没常人跑步快,样车生产了一半帝国战败了...
以上是所有第三帝国自行生产的坦克了,其他的都是利用以上坦克的底盘改造出的歼击坦克、驱逐坦克、突击炮、自行火炮、防空战车、战场救援车神马的就不一一叙述了。值得一提的是“象”式驱逐坦克也叫“费迪南”战车使用的底盘是费迪南博士设计的底盘,竞争“虎”式底盘失败后改装的,初期生产了100辆左右,改装完就再也没生产...
㈡ 德国的坦克性能怎么样
德国在二战战败后几乎没有发展坦克,其坦克历史巅峰应该就是其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德文:Panzerkampfwagen Tiger Ausführung E ,德国代号:Sd.Kfz. 181,又称:虎式坦克/虎Ⅰ坦克/六号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所使用的一种重型坦克。
弹药
该炮可装载四种型号弹药:PzGr.39 被帽穿甲弹、PzGr.40次口径钨芯穿甲弹和Gr.39 HL型破甲弹、Sprgr.39曳光高爆弹。而虎I坦克曾在大于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不过这作用并不太大,因为在二战中的战争距离是远比1600米近的。在战争前期,虎式坦克能有效在战斗距离击穿盟军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到了二战后期苏军T-34/85、SU-100、IS-2、ISU-122/152,美军M10狼獾、M36杰克逊、M26潘兴,英军的谢尔曼“萤火虫”坦克先后投入战场,虎式对付盟军的部分坦克已力不从心,在1000-1500米外距离无法有效的打击他们。
弹种
1.PzG.39被帽穿甲弹
2.PzGr.40钨芯穿甲弹
3.Gr.39 HL空心装药破甲弹
4.Sprgr.39曳光高爆弹
㈢ 德国的坦克怎么样
从二战开始,德国的坦克就一直是世界第一了。
就像德国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一直都是世界第一一样。所以这样的结果并不会令人吃惊。
德国的火炮在西方,除了英法外。美国日本韩国都使用其120毫米莱茵炮。其他欧洲国家直接买德国的坦克。这种炮的精度很高,而且有效发射炮弹数1000发。而俄罗斯的只有300发。
德国的MTU坦克发动机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发动机,除了法国外,英国韩国中国印度都引进了这种发动机。
任何一个国家买坦克时都要实地测试地,比其一般人的分析要专业的多。欧洲除英法外都使用豹2坦克。而其他国家外购的大部分坦克也是豹2,比如智利,土耳其,沙特,新加坡等。他们在飞机导弹上都买美国的,但在坦克上,却只衷心豹2.
㈣ 德国的主战坦克是什么
1977年,由德国独立开发的120毫米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使用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带激光测距仪,热像仪火控系统,间隔式复合装甲,单位功率每吨相当于20多马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豹”2式问世。
“豹”2式的设计与生产不是出于一家公司,而是多家公司携手合作而成,充分体现了大协作精神。例如:克劳斯——玛菲公司负责总体设计与计划实施;车身,炮塔由克鲁普•马克公司负责;主炮、机枪由莱因金属公司制造;发动机由MTU公司承担;火控系统则由AEG德律风根和克鲁普•亚特拉斯公司制造。
虽说是多家公司各自承包,但生产出的“豹”2式在现有坦克中,确被公认为最具均衡性,性能最为优秀的现代坦克,可见德国各公司技术的精湛与配合的默契。
着名莱因金属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装有立楔式炮门和液压半自动装弹机,配用半可燃药筒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采用能自动计入内外弹道影响数据的综合电子火控装置,单独稳定的车长周视潜望镜,炮长用体视激光测距瞄准镜和夜视瞄准镜。这种先进的火控系统使“豹”2式在加拿大“银杯”射击大赛上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MTU公司MB873Ka501大功率柴油机,加速性能好,燃油比耗量低,单位功率可达21千瓦/吨,因此,豹2型主战坦克反应敏捷、快速灵活,机动性能高超。
“豹”2式的车体和炮塔均采用有良好防弹性能的复合装甲,由两层金属板夹一层陶瓷构成,防弹能力强。车体两侧设有裙板,对行动部分及侧装甲进行保护,车体内采用隔舱化结构。并设有三防装置。
㈤ 介绍纳粹德军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
从来没有如此少量的兵器,带来如此惊人的震撼!
虎式坦克,它是能够给二战后期,处于劣势的,没有坦克装备数量优势的德军士兵以继续战斗的勇气和信心的超级战术武器。其显赫战绩和战场上奔突攻击的死亡阴影至今还是许多二战幸存盟国官兵永远的梦魇。综合统计虎式坦克与盟国坦克的损失之比可以达1:10以上。
二战的硝烟已经飘散60年了,当年战地的血腥与惨烈已经成为影视和娱乐取之不尽的源泉,军事技术与装备优劣的思辨讨论仍然是21世纪的经典话题,可无论如何虎式坦克永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虎式坦克巨大威力,威武富于美感的英挺雄姿,骇人的战果令人赞叹不已,呵呵,这也是老虎拥有众多的,骨灰级的虎伥军迷的原因,至今落户于世界各地的虎式模型恐怕已经不下数十万辆,德国老兵要掉泪了!当年那有这么多的老虎啊!
打开视频,仅存一辆能够开动的虎式坦克仍然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那履带的隆隆声滚滚而来的是王者气度,残阳下,有当年惊心动魄的烽火记忆--------
主流观点认为虎式坦克装备德军后,恰恰是纳粹德国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德军装备虎式坦克后,没有赢得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战役,而虎式坦克生产工序的繁杂,和精益求精的质量技术要求,徒然消耗了德国有限的资源,折射出的纳粹德国疯狂病态的装备思想,区区累计不足2000辆的数量对战争的进程几乎毫无影响,因此虎式坦克是一种失败的装备!
历史的真实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首先虎式坦克是典型德国装备思维与纳粹心理战的杰作。
虎式坦克研制的肇因是西线的法国B 型坦克与英国的马蒂尔答步兵坦克厚重的装甲对德军产生的威胁与震撼,而在入侵苏联后遭遇T34与KV重型坦克则加速了研制进程,虎式坦克的装甲设计被大大加强,这种轧制的由镍钢作成的装甲其硬度超过了二战期间所有其他坦克上同类装甲的硬度级别。它的应用使虎式坦克拥有强大厚度,起到了极好的保护作用,但是也导致了虎式坦克的极端重量。
德国克虏伯与蔡司为虎1坦克提供了弹道性能优异的88毫米火炮和精良的光学瞄准器材,虎式坦克的88mm KwK 36 L/56型的主炮是当时优秀的反坦克炮,前身是名扬四海的打坦克能手88毫米高射炮!它能够击穿1400米外厚达112毫米的装甲。88毫米的犀利火炮与德国优秀的光学瞄准系统构成完美组合,使得虎坦克具有当时无与伦比的精确打击火力。
650--700马力的引擎推动了56吨的沉重躯体,双排负重轮让行驶舒适平稳,虎式的战术机动性并不差,最高时速可达45公里。但是,耗油惊人,每百公里耗油800升,使得公路行程只有110公里。如果是越野行程至少减半,大大影响了德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虎式坦克 战斗全重:56吨
乘员:5人
全长:8.45米高:2.93米
主要武器:一门88m毫米KwK36L/56火炮
辅助武器:3挺7.92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炮弹108发,机枪弹4500-5700
装甲值:炮塔正前113毫米9度,炮塔侧面〈82毫米,炮塔后方〉82毫米。
车体正面111毫米8度,侧面〈83毫米,后面〈100毫米。发动机:HL 230型功率700马力
最大速度:37-45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110公里但是希特勒与德国统帅部从来没有准备把虎式坦克当作未来装备的主力。
首先与虎式同时期的黑豹坦克也已经完成,其75毫米70倍径的火力与大角度倾斜的前装甲(80毫米倾斜装甲达到140毫米的防御能力)丝毫不逊色虎式坦克,而且同样的动力条件下,由于设计思想的不同重量只有45吨,机动性出色。德在43年后真正的主力是黑豹坦克和改进后宝刀不老的4号坦克,有趣的是43年后德国在4号坦克的炮塔周围加装了5毫米环形装甲,从外观看非常酷似虎式坦克,给盟军造成极大震慑。
虎式坦克是典型德国思维的产物,充分继承了德国制造业的风格,精密的设计,高质量的工艺水平,造就了一代经典陆军装备。确切说从外形和基本结构上是德国4号坦克的放大与强化版。没有受加大装甲倾斜以增加实际厚度的苏联设计影响,外观成平直的堡垒型,其设计几乎完全是不拐弯直线硬派作风,尽管带来驾驶与内部空间的宽敞与大载弹量,却给生产运输带来了许多麻烦,至于说波尔舍虎和亨舍尔虎的差异,主要是在传动方面,波尔舍的电传动的技术之超前与复杂,让一向追求完美技术装备的德军也只能望而却步。
仅从性能比较来说,要与黑豹坦克相比,虎式坦克决不是不可取代的。虽有优异的性能,虎式坦克无疑是个更消耗德国人力燃料和紧缺战略资源镍的奢侈作品,其复杂的生产工艺比黑豹更加耗费工时,是什么让德国人在确定黑豹坦克为主力的前提下,仍然保留了虎式坦克的生产呢?
德国统帅部最终把虎式坦克定位为:振奋有俄T34和KV重型坦克恐惧症的德军士气的过渡产品,应该是比较恰当的。首先虎式坦克是二战期间德国第一种对苏联坦克有绝对压倒性能优势的坦克,从此苏德战场,苏联的坦克性能优势不复存在,而德军则士气大振。
其次虎式坦克能够在德军许多强调只生产黑豹坦克呼声中仍然坚持生产,答案恐怕只能够从虎式坦克外观说起,从外观看它相当具有雄伟的美感,希特勒与好友军备部长斯佩尔都是建筑与美术艺术爱好者,他们也从美学的角度对虎式坦克的雄壮外表欣慰有加,善于使用宣传手段的希特勒已经觉察虎式坦克外观对人的强大震撼力,在这点比黑豹坦克坦克绝对更胜一筹。虎式坦克是可以让普通士兵在战斗中一眼望去就能够对胜利充满信心的武器,对敌人而言虎是极具震慑的恐怖的坦克“终结者”。
说到这里不能够不说武器的外观虽然不决定他的使用效果,但是其对士气的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如英国的斯登”冲锋枪本来就是英国为解装备不足的燃眉之急,在二战初期开发的轻武器,生产便捷,外型粗糙丑陋,尽管性能还不错的,却被戏称为水管工人的作品,10美元的廉价货。许多美英士兵对其嗤之以鼻。相反却对缴获德国的MP40冲锋枪青睐有加。
二战中的德国的非常重视武器装备外观与威慑效果的国家,在这里既有日耳曼的文化传统更有希特勒的影响,从纳粹党具有魔力吸引的“万”字设计,到二战德军的英挺帅气的军服,五彩斑斓的坦克涂妆,无不构成纳粹德国的精兵政策战斗力的一部分。
在列宁格勒不成功的小试牛刀后,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是虎式坦克真正发出第一声虎啸的地方,200辆虎式坦克登上了战争舞台,在库尔斯克战役证明了虎式坦克强大的火力与优质重装甲的生产力,但是战役的结果也证明,即使是如此优秀的重型坦克,如果用来进攻严密设防立体火力防线也必然是得不偿失和损失惨重的,许多坦克仅因为技术故障无法修复而放弃。毫无疑问虎式坦克在库尔斯克的使用方式是错误的。
在43年9月后,德国对虎式坦克的使用做了调整,他们被编入直属重坦克营,在德国43年后不断败退的战局中充当危机救火队的角色。随着坦克成员对虎式坦克性能的熟悉与磨合,虎式的威力日益发挥出来,在编制虎式坦克的部队中涌现出德军最耀眼的装甲兵王牌。
虎式坦克的维修并不象以往认为的那样糟糕,43年后生产的虎1式坦克其战场性能稳定,故障率较低,不仅优于德军的黑豹和虎王坦克,也强过苏联的T34 坦克:42年后苏联生产的T34 由于熟练工人不足,为了保证数量,不惜采用粗制滥造,装甲质量低劣,大量的问题为战场的迅速推进所掩盖。另外,德军坦克成员的技术水平是较高的,战场维修能力在二战中是一流的,可是,43年后,步步退却的德军战场形势,导致了许多有故障的虎1式坦克得不到回收。如果客观评价虎式坦克的维修就可以看出,在后退的战场形式下,就是一点传动装置的小毛病都可能导致弃车的结果。
同样在41,42年的苏德战场,即使是简便易修的T34由于苏联军队溃退千里的状况,多数成为德国的战利品,又有几辆能够从战场上拖带回来维修?至于为人诟病的交替排列如百足虫般的负重轮在冬季的冻结问题,其实如T34这样单排负重轮在沾满泥浆后的冬季熄火后也是极容易冻结的。二战德国始终坚持虎豹坦克交替排列的负重轮,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保证重型坦克行驶射击的稳定性。
56吨的虎式坦克用的是镍合金钢装甲,这是德国在二战质量最好的装甲钢,虎式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其致密程度大约提高在6%左右。虽然虎式坦克的生产商在44年向军队建议:为节省工时,加快坦克生产速度,就必须改为铸造钢工艺,陆军经过慎重考虑,以必须保证装甲质量为理由,否决了这一建议。
前苏联T-34-85用弧光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可以击穿120毫米装甲,理论上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打穿正面装甲110毫米的虎1。可事实上T-34-85不能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虎1,苏联人在实验中发现,德国的装甲在同等厚度时的防护力优于苏联。德国的坦克手册里记载,“虎王”在1000米距离上平均垂直穿甲厚度是175毫米,然而,苏联人用“虎王”攻击自己的坦克,发现在1000米距离上垂直穿甲可达203毫米!
苏联T-34-85可以打穿120毫米的“苏联装甲”,而换成“德国虎式装甲”,那么T-34-85根本打不出120毫米的厚度,最多100毫米。所以在1000米距离上,T-34-85打不穿虎1。由此判定,T-34-85要在700米距离上才能击毁虎1。
苏联装甲名不副实原因是战争的突然爆发以及德军的迅速推进,使苏联失去了乌克兰的资源地区(包括锰矿)和工业中心,精压钢供应也一度中断。使用镍铬锰合金钢的苏联坦克,防护质量明显下降。加上生产计划紧迫,导致大量精简工艺,装甲钢的铸造技术缺陷,残存的气泡导致了装甲变脆。
镍是德国战略储备中的稀缺资源,而作为装备主力黑豹坦克就只能吃粗粮了,黑豹坦克使用的是没有镍铬的钼装甲,并且用装甲表面淬火渗碳硬化技术以物理的方式,弥补装甲钢元素结构的不足。二战后期德国坦克由于没有足够的稀有金属所以坦克装甲都采用渗碳工艺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表面硬化工艺。钢板表面硬化厚度可以达到20%到30%。
同样的20毫米钢板如果是渗碳钢防护性能可以提高到26毫米左右,使用表面渗碳硬化装甲有一个缺陷就是在装甲硬度强化的同时其装甲韧性延展性大大降低,通俗说就是变脆!尤其是44年后期,许多装甲工艺下降的德国的坦克不是被盟国的火力击穿而是装甲大面积崩裂。二战时大量使用渗碳钢作为坦克防护用钢的国家只有德国。
制造一辆虎式坦克将耗费300,000工时,这几乎是建造豹式坦克所需工时的两倍。一辆虎式坦克的平均成本是250,000德国马克,对照一辆PzKpfw III的造价是96,200德国马克,一辆PzKpfw IV的造价是 103,500马克而一辆PzKpfw V豹的造价是117,000马克,虎式坦克是名副其实坦克家族中的贵族“奔驰”。
虎式坦克的生产要消耗大量德国紧缺的镍,而德国43年底的战略储备只有6000吨镍,和21000吨铬。随着芬兰的退出战争,德国失去了唯一的镍产地科洛斯约基的镍厂,形势决定不肯降低工业技术含量的德国只能停止虎式坦克的生产。
44年8月虎式停产,只保留虎王的生产。虎王从设计上更多是借鉴了黑豹坦克而非虎1坦克。虎王正面50度斜角的装甲厚达150毫米,侧面装甲也有100毫米,虎王的坦克装甲质量已经比虎式大大下降,是没有镍的碳钢装甲,而且德国在挪威克纳本的钼矿被盟军炸毁后,装甲钢只能用钒取代钼,但是足够的设计厚度还是保证了虎王坦克的防御能力。装备的主炮是88毫米71倍身管加农炮,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15毫米的装甲,可谓所向无敌。然而虎王坦克战斗全重高达70吨,动力系统却是跟虎豹一样的700马力发动机,因此机动性非常可怜,公路最高时速只有30公里,越野时速通常只有15公里。大容量的巨型油箱,只能支持虎王坦克跑100公里。引擎和传动无法承受70吨的份量,故障率高得出奇。
有观点认为希特勒在44年开发的虎王坦克是一个败笔,我们今天要思索的是为什么在44年德国败象非常明显的危急时刻,仍然去开发这样耗费工时能源的‘奢侈’武器,冷静分析可以发现,希特勒一生都是玩弄心理战的大师,欺诈与恐吓是纳粹始终的军事策略。以他的智商其实早就明白德国的失败在43年后几乎已经是定局了,既然投降不可能进入希特勒的字典,他最好的结果就是将战争长期拖下去,拖到盟国彻底精疲力竭后,可能会出现有利于德国的结果。这是唯一的希望。
除虎王以外还有大量的超时代的武器设计,却完全不符合德国即将败亡的实际状况,难道能够理解为纳粹在为战后的美苏进行技术储备吗?同欺骗了盟国更欺骗了德国民众的阿尔卑斯“超级民族堡垒”一样。外形威武雄壮的虎王坦克的制造是振奋德国士气的产物。虽然其战场表现笨重拙劣,但是其产量在一年里只有500辆左右,不能左右战局,当然也谈不上影响德国的军工生产,其实44年后德国的坦克工业已经开始大量生产简便廉价的自行反坦克歼击火炮,来取代坦克的地位,仅捷克的追猎者反坦克歼击火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生产了近2500辆。
虎式坦克从诞生那天起到45年二战结束的2年多岁月中,只生产了不足2000辆,月产量只有两次突破100辆。而同时期德国黑豹坦克的产量是6000辆,4号坦克近7000辆此外还不包括上万辆的反坦克突击炮以及大量的坦克变型战斗车辆。所以说认为虎式坦克的生产挤占德国战争资源导致其他坦克产量下降的说法是不能够成立的,即使不生产虎式坦克,其资源只能够让德国多生产2000辆黑豹坦克,难道德国的战败真正是因为缺少这2000辆坦克吗?实际在43年后随着轰炸不仅坦克发动机的供应已经无法保证,还导致了德国石油资源生产的极度匮乏,使大量飞机和坦克因为没有燃料而变成了活靶子。德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虎式坦克显然不能够为此承担过多的责任。
虎式坦克是德国工业技术和科技打造的精品!这种精工细作的强大兵器充分展示了德意志民族严谨,勤奋,追求技术完美的性格。仅就战场表现而言虎式坦克是成功的作品,它是典型德国思维的产物,被挑选的精英部队使用战斗。由于战术的灵活,创造了非凡的战绩。它有着1:10的战损成绩,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而对盟国的士气打击与震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诞生初期曾经是超级战术武器,但是由于所有重型坦克在实际使用中受环境和产量的限制,而且战场的格局早已进入多维立体时代,空中的火力才是老虎的真正克星。
在评论事物的时候,只有不带意识形态与感情色彩的理性思维才是我们认知的唯一方法。长期以来虎式坦克被当做德国二战错误装备政策的替罪羊而为媒体诟病,不久前一部评选世界十大坦克的片子里仍然有“那样的情况下生产虎式坦克,太愚蠢了”的论调。正如在太平洋战争中即使日本大量生产所谓的“五式重型坦克也不可能改变日本失败的结局。虎式不可能是一件影响世界大战进程的武器,不可能象原子弹那样对战争进程具有决定性。尽管它在3年的时间里缔造了战争史上的传奇。但是在绝对的物质数量决定战争命运的二战时代,区区2000辆的虎式坦克尽管创造了许多战术奇迹,最终无法挽救失道寡助四面受敌的纳粹德国,被洪水般的盟国装甲铁流与空中打击所淹没!
纳粹德国的虎式坦克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对整个西方的现代坦克设计发展却有重大影响,从德国的豹2,到英国的挑战者,美国的MI 等等。隐约间仿佛都能够看到老虎的身影,,即注意了机械与人的工作协调性,装甲厚,火力猛,及精良的电子观瞄设备,当然随技术的进步已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困扰重型坦克的机动性与行程问题已经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虎式坦克是西方现代坦克的先驱。
虎式坦克永远是载入史册的传奇兵器!
1.德军头号坦克王牌--奥托.卡尔尤斯,击毁坦克178辆,各种火炮100以上。
2.约翰尼斯.鲍尔特,击毁139辆坦克,火炮不详。
3.米切尔.威特曼,击毁坦克138辆,132门火炮。因波卡基村的战斗,阻止了英军对德军侧翼的包抄,被授予佩剑橡叶十字勋章,一时名气大燥。
4.沃尔特.伦道夫:击毁106辆坦克,火炮不详。
5.阿尔博特.科舍尔,击毁100辆坦克,火炮不详。
6.赫尔慕特.文德罗夫击毁坦克95辆。
7.卡尔.布雷曼尼,击毁92辆坦克,火炮不详。
8.埃里希.雷茨克,击毁76辆坦克,火炮61门。
9.约翰尼.穆勒是第502大队的第3小队长,在1944年1月25日的北部战线,该中队3辆“虎”I一次战斗共击毁41辆苏军坦克,其中穆勒“包办”25辆。
10.海因兹.毛斯泊格:击毁57辆坦克,火炮不详。
另据西方非正式资料显示,第503大队的库特.内斯佩尔的战绩为168辆坦克。由于其中大部分战果是作为装填手和炮长时取得的,故按照当时德军的统计惯例,击毁的数字都记在车长头上。他后来成为“虎”I和“虎王”式坦克的车长,转战东、西两线,直至1945年4月底阵亡,又缔造了击毁42辆坦克的战绩。还有许多战史学家认为他的总战绩应该超过195辆坦克,但均无确认。
仔细分析这有几个原因:
虎式坦克不再扮演进攻中一马当先冲锋陷阵的角色,对机动性并不突出的老虎来说,伏击偷袭,坦克间的对射是它可以充分发挥精准火力与体现坚固装甲防护的拿手戏。
在盟军坦克火力的有效射程外,虎式坦克可以轻松得用火炮点名,虎式坦克其实并不胜任长途奔袭的角色,因其速度缓慢,油耗大,行程有限,机械故障频繁,(主要是如此的重量在危急撤退时无法牵引拖带)但非常擅长停驻状态下的远距离对射,在防守战斗中反而能充分发挥潜力。德军通常是三、四辆虎式坦克为一组,各自依托地形隐蔽,等到盟军坦克接近以后突然开火,以交叉火力杀伤敌军,然后迅速撤退另选伏击地点。
曾经大名鼎鼎的T34/76 如今遇到了克星,有些中弹的T-34坦克整个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几米以外,德军士兵戏称,这是T-34在向虎式坦克脱帽致敬。在1943年到1944年期间的俄国,虎式坦克创造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44年7月,506重型坦克团第三连的指挥官在3,900m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俄国坦克群一度只要在视野里发现了虎式坦克就会全体撤退,而呼唤炮火支援。虎式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展露无疑,第503重坦克营的一个军官发回战报,在一次持续6个小时的坦克大战中,他的坦克总共承受了227发反坦克步枪弹、14发45毫米穿甲弹、11发76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履带、轮轴、悬挂系统严重受损,但乘员毫发无爽,战斗结束以后又开了60公里回后方修理 。在东线,斯大林2重型坦克出世前,几乎没有坦克可以在近距离构成对虎式坦克的威胁。
在北非和意大利他们有着相似的成功,对同盟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在1943年2月1日,英国俘获了一辆完整的虎式坦克随后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测试。结果令他们沮丧,他们找到的虎式坦克有着真正卓越的射击平台和非常好的保护几乎连最大的反坦克炮也不能将其摧毁。
虎式坦克的成员本身就是德军中挑选的装甲兵精英,象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以后,奇袭波卡基村击毁了48辆坦克的坦克王牌魏特曼中尉,在43年使用虎式坦克以前就已经在3型突击炮上战绩赫赫,德军指挥系统在二战中对个体战斗成员的能动性发挥,基本是持灵活态度的,在战术层面上虎式坦克部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相对自主性,优秀的成员素质加上近乎游猎的作战方式是虎式坦克的战果巨大的主要原因。综合统计虎式坦克与盟国坦克的损失之比可以达1:10以上。
排名第一的黑豹”坦克王牌的巴克曼其坦克击毁总数量是80辆。
而黑豹坦克则没有这么幸运了,不同的使用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在进攻中黑豹坦克的侧后装甲薄弱的缺点(57毫米)经常暴露出来,盟国从T34到谢尔曼可以毫不费力加以击毁。假设用黑豹坦克承担虎式的任务,其实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归根到底,是正确的使用方式让虎式坦克在二战后期的战斗中大放异彩。
德国在坦克设计改进中注意了机械与人的工作协调性,允许士兵对坦克装甲进行合理的加强改良。从而使坦克装备的有限性能得到最大发挥。使人真正成为机械的主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充分展示,这也是德国战争王牌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盟国官兵对虎式坦克的恐怖记忆:
1 “我看见德国新式虎式坦克中的一辆并在大约1000码的距离上向它7次开火。但是每一次命中都被其前部和侧面装甲反弹了。虎式坦克转动它的火炮击毁了我们左侧履带并杀死了驾驶员。”
1943年在突尼斯英国马蒂尔达坦克车长报告
2“我们的坦克编队在200—800码之间的距离上同3辆虎式坦克交战。我们通过不断的射击对方的履带打停了其中一辆虎式坦克。这是在反复射击对方甚至是在很近的距离上击中对方上部装甲都没有效果后取得的战果。虎式坦克摧毁了我们8辆M4坦克迫使我们撤退。在我们撤退过程中,那辆被打伤的虎式坦克仍然在向我们开炮…”
1943年北非美国装甲团指挥官的报告
3、“我在400码的距离上攻击一辆MK6坦克(虎式坦克)。我使用穿甲弹对准它的侧面和炮塔开了8—10炮,每一次命中都被反弹了,这辆虎式坦克在摧毁我两翼的坦克后撤离战场。” 1943年俄国坦克车长的报告
4、“一辆MK6坦克—敌人称之为虎式坦克出现在我军阵地附近。我们营使用反坦克炮向它射击。但是没有任何一次打击是有效的,在另外两辆德军坦克加入后,他们摧毁了我们的炮兵阵地,我们被迫撤退…”1944年俄军反坦克营营长的报告 [
5、“一辆虎式坦克出现在林子外一面开炮一面前进。它已经在200—600米之间的距离上摧毁了我们6辆T-34坦克。我们向它发射了大约20—30发反坦克炮弹,但是在虎式坦克的厚装甲面前全都被反弹了。我们不得不呼叫空中支援击退德军坦克,虎式坦克撤回林子里离开战场。”
1944年俄军坦克车组在preblinka的报告
6、“我们的指挥官确定一个新战术。如果德军派一辆虎式坦克来,我们将派出8辆谢尔曼坦克迎击它,我们认为损失其中7辆就可以消灭老虎。”
1944年在诺曼底英国人的“乐观主义”
7、“我们新型的斯大林坦克似乎比德国虎式坦克更好。万一德国人出动虎式坦克,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派遣我的T-34坦克进入战场,除非至少有两辆斯大林坦克…” 1944年俄军近卫部队的一位指挥官的声明,这位军官后来因为怯懦而被枪毙!
8、“我带着我的谢尔曼坦克编队向Beauville附近隐藏的一辆虎开过去。虎式坦克退却前摧毁了我们连7辆坦克,我们在不足100码的距离上用穿甲弹和反坦克高爆弹不断射击虎的正面装甲。但是没有任何一发炮弹能打穿它的厚装甲…”
1944年诺曼底英国克伦威尔坦克车组的报告
9、“我们的侦察员报告一队德军坦克包括1辆虎式坦克、2辆四号坦克向西北方向开来。我们的指挥官决定后退讨论对付虎的办法。一致认为应该呼叫空军支援对付这个威胁,这比冒着损失我们自己坦克的风险迎击敌人要好…”
1944年诺曼底一位英军装甲营的连长的报告 ;
10、“在600码的距离上我们看见Das Reich师的两辆虎式坦克。我们开了4炮全部反弹,虎随后把它的正面转向我们,在失去6辆谢尔曼坦克后我们开始后退,我们的一辆萤火虫坦克直接命中一辆虎式坦克的左侧,在我们撤退前我看见德军虎式坦克车组人员从残破的坦克里逃出爬到友军的车辆上。我军被虎摧毁的坦克烈焰冲天没有幸存者。
1944年诺曼底加拿大M4坦克车组的报告
11、“我们连同正在向我军右翼突进的3辆虎式坦克交战。我们在100—600码的距离向虎式坦克的侧装甲发射了12枚穿甲弹,除了使其装甲表面的漆皮脱落以外对敌人坦克没有造成任何有影响的伤害。在虎式坦克退出战斗前我们损失了4辆谢尔曼坦克和许多半履带车。我辨别其中一辆虎是Liebestandarte装甲师的编号是331…”
1944年诺曼底英军谢尔曼坦克车组的报告
12、“我们看见一队敌人的装甲部队包括2辆虎式坦克,一辆黑豹和2辆四号坦克。我们呼叫友军装甲部队支援,大约有20辆萤火虫坦克展开队型赶到了。在两辆虎式坦克逐个消灭他们前,他们摧毁了黑豹和一辆四号。几分钟内我们损失了6辆萤火虫,两辆虎式在取得战果后撤离战场。我们用重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提供火力支援,所有这些对虎式坦克都是无效的…”
1944年诺曼底英国步兵指挥官的报告
13、“我看见4辆虎并在大约1800码的距离上向它们开炮。我打了15发穿甲弹击中了他们的右侧,但是炮弹全被反弹了…”
1944年诺曼底英军谢尔曼坦克车长的报告
有许多与上面这些相似的报告。当然虎式坦克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也有盟军击毁虎式坦克的报告,但是,这类虎式在战斗中损失的报告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损失的虎都是直接被空中打击摧毁而非地面盟军的装甲部队。
㈥ 德国的主站坦克是什么
豹2A5
豹2坦克是德国陆军的最新式主战坦克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主战坦克之一。A5型是最新的型号(译者注:现在最新的改型是豹2A6型,A6型用55倍口径的120mm火炮代替了A5型的44倍口径火炮,增强了火力)。改进的地方有:增加了炮塔前部和两侧的楔形附加装甲,自动火炮稳定装置,等等。车长和炮长的火控装置有了极大的改进。豹2A5型主战坦克从1995年末投入现役。
“豹”2A5坦克于1995年装备德国陆军,至1998年11月已完成改进225辆的任务。“豹”2A5以其简洁的外形、极高的机动性、全电子化的火控及炮控系统、炮塔正面加装的防护装甲以及120毫米口径的火炮,使其在1998年获得最具战斗力的坦克的美誉。“豹”2A5型主要改进包括:
1.增强装甲防护
炮塔前弧区装有新的增强装甲组件,其装甲类似于英国的“乔巴姆”多层复合装甲,车体和炮塔都是焊接而成,车体首上甲板具有很大的倾角,提高了抗弹能力。炮塔正面安装了装甲防护组件,炮塔内表面装有防崩落衬层,履带裙板也采用改进的复合装甲,提高了对动能弹和化学弹的防护能力。
2.采用先进的火控系统
用克虏伯.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生产的全点系统取代原有的液压火控与稳定系统;包括一个内装激光测距仪且具有视场独立稳定功能的EMES—15型炮长用潜望式组合瞄准镜。车长和炮长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捕捉目标,炮长和车长都可以开炮射击。增设可360度回旋的车长用PERI—17A2观测镜,并且内藏热感应仪。车长不仅能通过其目镜看到他自己昼夜观察的图像,而且其监视器还可以显示炮长昼夜观察的图像。车长的顶置PERI—R17—A2瞄准具有一个热成像通道;车体后部的TV摄像机与监控器屏幕相连,使驾驶员可以快速安全地转向;使用了能与指挥与控制系统相连的以光纤技术、陀螺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的混合式导航系统,使坦克在任何作战环境中都能导航。另还装配有改进型激光测距仪和数据处理器。新安装的CE628激光测距仪有很高的精度,测定10千米内的武器距离,误差不超过20米,据说运用这种高性能的火控系统甚至可以以很高的准确率狙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
3.加强武器系统
其主要武器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式机枪和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炮塔后部各装有8个烟幕弹发射器。火炮是双向稳定的,火炮和炮塔的驱动装置为全电动,采用的弹药一种是DM—13超速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另一种是DM—12多用途破甲弹。
性能数据:
车长:9.97米
车宽:3.74米
车高:2.64米
战斗车重:59.7吨
乘员:4人
最大功率:1500马力
最大公路速度:72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00千米
爬坡能力:30%
主要武器装备:120毫米滑膛炮,7.62毫米机
㈦ 关于德国虎式坦克的介绍
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国防军及武装党卫队所使用的坦克,正式名称为六号坦克(VI号坦克)。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为止,一直是活跃于第一线的重型坦克 。
基本数据如下:
乘员:5人;包括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通讯员
长度:8.45米(全长)、6.316米(车身)/ 宽度:3.705米 / 高度:3米
重量:57吨(战斗重量)
发动机:迈巴赫HL230 P45水冷4冲程V型12汽缸汽油引擎 / 功率:700匹
速度:40公里/小时(平地)、20-25公里/小时(越野)
最大行程:100公里(平地)、60公里(越野)
装甲:前方100毫米、侧面及后方80毫米、车顶25毫米
火炮:88毫米Kwk 36 L/56炮(炮弹92发)/ 辅助武器:7.92毫米MG34机枪 ×2
特点:是二战期间最具威力的坦克,特别是其主炮,可在1500米的距离击穿盟军和苏联所有主战坦克的前装甲。但其复杂易损的结构、极少的装备数量以及较差的机动性使得虎式坦克的作战能力大大缩水。
㈧ 德国的主力坦克是什么
现在的德国国防军以豹2A6为主,还有少量的豹2的其他型号。
㈨ 纳粹德国最出名的坦克是什么型号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PzKpfw
III战斗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德国利用PzKpfwIII坦克的底盘生产多种变型车,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击炮,另外还有自行榴弹炮,喷火坦克,指挥坦克以及观察坦克等。
PzKpfw
III型战斗坦克从1939年装备德军开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军活跃在各战线的主力装备。它作为德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参加了入侵波兰,法国战役,北非战役以及入侵苏联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和中期,PzKpfw
III战斗坦克无疑是德军的重要装备之一。
战斗全重
23000kg
车长
5.65m
车宽
2.95m
车高
2.50m
引擎
Maybach
HL120TRM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0/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55/95
km
乘员
5人
火力装备
75mm
KwK
L/24
;
2x7.92mm
MG34
弹药
75mm:64发
;
7.92mm:3750发
装甲
10-70mm
爬坡度
30度
通过垂直墙高
0.6m
越壕宽
2.0m
涉水深
1
㈩ 二战时德军的主战坦克分别是什么
1、PzKpfw VI/六号坦克/虎式/
2、E系列坦克
E-10型: 10~15t的轻型装甲战车.
E-25型: 三、四号坦克及其驱逐战车的后继车种。
E-50型: 黑豹中型坦克的后继车种。
E-75型: 虎王重型坦克的后继车种。
E-100型: 比鼠式性能更加出色的140t超重坦克。
3、E-50标准战斗坦克
本系列主要有E3、E5、E-10、E-25、E-50、 E-75、E-100等型号。其中,E3和E5主要作为轻型辅助战车,E10-E75是主力战车,E100则是能取代鼠式超重型坦克的新型号。
4、E-25驱逐战车
5、PzKpfw II/二号坦克
二号坦克(德语:Panzer II)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坦克,这型坦克是用来填补其他设计中坦克的空隙,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战役与法国战役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到1942年底前绝大多数二号坦克已经离开第一线单位,生产线到1943年终止,然而车体继续被改良回其他种类装甲车辆。
6、一号C型坦克
7、一号D型坦克
8、PzKpfw VII/八号坦克/鼠式(未批量投产)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设计的最重型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最重型坦克纪录保持者。鼠式坦克不仅仅是完成设计,并且到达产制完成的阶段,一共有两辆原型车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