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苏联如何对付德国间谍

苏联如何对付德国间谍

发布时间:2022-07-30 02:22:02

㈠ 为什么德国是根本打不赢苏联的

1.德国间谍情报得到是苏联主战坦克T26 德国装甲集群3号 4号对付占优势 然而开战后苏联的T35 KV 德国3号 4号根本打不动 德国主战坦克以4号为主 主要是为了配合闪电战高机动性的中性坦克 而苏联开战后的主战坦克都是T35重型坦克 后来德国造的虎式豹式重坦都晚了
2.德国科技研究的的巨炮多啦更本没用造价贵 运的慢 组装的慢 威力一般 后来的凯尔1小时也才能发6发 苏联却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车喀秋莎 如同开挂一般 德国的3号 4号 豹式 虎式都是瞬间秒 而且便宜方便
3.德国本身兵就少300万 而苏联在欧洲有500万 在西伯利亚500万 东面500万不在3个月打下莫斯科就没得打 转而攻列宁格勒 波罗的海舰队 战列舰巨炮打坦克真是没话说 而且德国又没海军

㈡ 苏联人如何甄别德国间谍

玩过战略游戏《红色警戒》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一类兵种,他们可以成功的骗过对方的大部分防御设施,潜入内部盗取对方的金钱、让对方停电、获取新兵种等功能,这就是间谍。

当然,真实的间谍并没有这么神奇的功能,他们更多的是潜伏在暗中,窃取有效的情报以便本国军队即使做出反应。回首整个二战,几乎每个参战国都会在敌对国安插间谍,说他们的情报关乎到一场战役的胜败这一点也不夸张。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伙同同盟国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调集190个师进攻苏联,苏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溃不成军。其实当初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时,斯大林也很清楚,苏德之间必有一战,但这场战到底何时要打,他心里还没底。

不过苏联情报局一直在关注着德军的动向,也向德国柏林派遣不少己方间谍搜集情报,可最后得到的情报不是错误就是前后冲突,德军的进攻时间一直是个谜。直到苏德战役的前一日,苏联情报局这才获悉了此事,然而为时已晚。相反,一些乔装打扮的德国间谍潜入苏联后:纵火、水源投毒、组建反苏组织?给苏联上上下下带来了不小的动乱。

刚刚从“大清洗”中走出来的苏联,从中央到地方反间谍机构人员严重匮乏,根本无力对抗精心部署、严格培训、并且在攻占波兰、奥地利等行动中具有实战经验的德国间谍。在战争初期,苏军的反间谍机构很对秘密文件都被德军截获,行动计划、参与人员等等均暴露无遗,很多人刚刚派出去就已经被德军抓获,可以说,在1942年之前,苏联反间谍机构一直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德国的间谍活动方式各异,效率高,潜伏手段多样,让苏方手足无措。

在历经一年多的磨练中,苏联反间谍机构逐步取得了一些优势,机构内的人员也得到了实质性的补充,开始集中力量全方位打击德国间谍。也许很多人好奇,苏联人到底是如何分辨出德国间谍的呢?

难以模仿的俄语发音

既然能当间谍,会说俄语当然是必须的。光靠说俄语又如何能判别呢?在俄语中,有一个单词“多若嘎”(音译),这个“多”是弹舌音,如果不是本国人,一个外国成年人想要发好这个音是十分困难的,德国人的弹舌不够仅能发出“塔若嘎”。于是,德国间谍就这么暴露了。

这有点类似于二战中美军士兵靠看脚趾分辨中国人和日本人,虽不会百分百精确,但在战事紧张的前线,这依然是一种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德国人的严谨害了自己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是苏军为了应对那些渗透到苏联军政内部的德国间谍。

既然能在苏联腹地执行任务,这些德国间谍当然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一些儿时在苏联生活过的德国人说出一口地道的俄语自然不在话下,想用前种办法甄别出间谍效果微乎其微。于是克格勃(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又找到了另一种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属于机密,只有克格勃内部人员才有权掌握。

当时的苏军后方常会设卡拦截,在一队人到来之时,他们的证件会统一交给克格勃人员审查,仅仅几分钟,他们就能分辨出证件的真假,该抓的抓,该放行的放行,无疑漏网之鱼。

谁都知道,德国人的严谨享誉全球,想要伪造一个如假包换的证件,这实在太容易了。

㈢ 请问在苏联时代,克格勃都有哪些刑讯手段

在斯大林30年代大清洗时期,举行过三次举世瞩目的“莫斯科大审判”。第一次是1936年8月,被审的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总部”阴谋集 团,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6人被枪决;第二次是1937年1月,被审的是反革命组织“平行总部”,拉狄克、皮达可夫等17人被处死;第三次是1938 年3月,被审的是“右派托洛茨基集团”,布哈林,李可夫等21人被枪决。 三次莫斯科大审判都是公开进行,邀请了西方记者、外交使团和独立观察人士前去旁听。 全世界的人都目睹了这样的场面:在法庭上,所有被告没有一个人为自己辩护,全部承认检察官指控自己的罪行,并且还主动揭发其他的同伙和共谋者,争取 立功。他们一个个千篇一律众口一词地把自己描述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魔鬼。在他们的最后陈述中,又无一例外地用最美好的词汇赞颂了斯大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法庭这一场面,让长久生活在民主和人权社会中的西方人百思不得其解。你只能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美国中情局直到20年后的 1950年代,仍认为这是对犯人动用脑外科手术、电休克法,或者是服用特殊毒品、药物、加催眠术的复合办法。一度投入资金长期研究,试图破解克格勃的药 剂。 被邀请的西方旁听者,大都认为审判是公正的。一位英国律师写道:“我们又一次坚定地认识到控告是正确的、承认是正确的,判决是公正的。” 这正是斯大林精心导演这幕戏剧所希望看到的“效果”。 然而,百密难免一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穿帮”,露出了麒麟皮下的“马脚”: 在第一次莫斯科审判中,为了说服人们相信坚决反对托洛茨基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其实与托洛茨基是一伙,被告戈尔茨曼供认,他秉承季诺维也夫和加米 涅夫的指令,于1932年11月在哥本哈根的“布利斯托里”饭店,与托洛茨基的儿子接头,策划了暗杀阴谋。但不幸的是,这个供述交代得有点画蛇添足太具 体,反而弄巧成拙了。丹麦报纸很快发表声明,“布利斯托里”饭店早在1917年就被拆除。这场策划阴谋的会面地点,成为虚无飘渺失去了立足点的“海市蜃 楼”! 斯大林克敌制胜的武器是,把政治观点之争,演变为刑事犯罪。政治观点的争论,见仁见智难分仲伯,而刑事犯罪则是人人深恶痛绝。这样的演变定性,对广大民众才最有说服力。 斯大林发明一个“英明论断”:“社会主义建设越深入,阶级敌人会更多地冒出来。”对于不断冒出来的阶级敌人,当然就不能心慈手软,“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了。 斯大林关于“阶级敌人”的设想,只是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要让一个政治对手承认自己是刑事犯,实施起来哪那么容易。其中的利害轻重,勿庸多言。然而,克格勃的魔头就能变出这一魔术。 比如在布哈林一案中,斯大林要消除布哈林的影响,首先就要破坏人们印象中列宁与布哈林亲密的关系和感情。斯大林要通过法庭向人们宣布“布哈林从来就 不是列宁的亲密战友,而是列宁最凶恶的敌人”。因此斯大林命令审讯人员,必须让布哈林承认,早在1918年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期间,布哈林曾企图暗杀列 宁。内务部人员起草了一份“审问笔录”,让布哈林在上面签字。其中写道:早在1917年,当他得知德国政府为列宁提供火车包厢,同意列宁在战争状态下穿越 德国的时候,就开始怀疑列宁同德国人之间有见不得人的勾当。后来,当列宁坚持要与德国人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他便确信列宁是德国间谍,从而生出了杀害 列宁的念头和计划。这是一箭双雕的阴谋,既陷害了布哈林,又贬低了列宁。布哈林见到这份供词,怒不可遏地拍案而起,愤慨地说:“斯大林这是要把死去的列宁 也送上被告席呀!”布哈林拒绝在供词上签字。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布哈林一直拒绝招供,他闭口不语一声不吭。只是不停地看书、写作。于是,内务部人员加紧了刑讯,对付布哈林的侦讯人员增加了一 倍。内务人民委员叶若夫亲自督战,伏罗希洛夫作为政治局的代表也参与审讯。他们把布哈林的妻子和儿子作为“人质”,以他们的安全为要挟,对布哈林“晓以利 害”。内务部像对待其他受审人一样,以斯大林的名义向布哈林许诺,只要他能满足“政治局的全部要求”,他的妻子和儿子就会平安无事,他本人也只会受点监禁 之苦。 内务部审讯人员的要挟,点在了布哈林的死穴上。以后案件的进程一如克格勃所愿,布哈林以自己的屈服来获取妻儿的生命安全。 克格勃在不断的审讯中,摸索出一套获取犯人“配合”的经验,这就是臭名昭着的“库尔斯基法”:1.肉体刑讯,即酷刑和折磨,连续审讯不让睡眠最多连 续达十昼夜;2.化学刑讯,即以致幻的片剂、粉剂或注射滴剂来消弱、瓦解人的意志;3.机械刑讯,即反复不断地向你宣读为你写下的“供词”,再让你重复这 些内容,然后录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你的“供词”;4.政治刑讯,即威胁你的朋友亲属来辱骂你的政治理想,使你的信念崩溃;5.心理刑讯,即制造和强化人 的自我蔑视感,使之失去生活目标,从而产生自我解脱、自我忏悔、自我洗刷、自我鞭挞的行动。“库尔斯基法”由于“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取得了惊人的效 果。叶若夫曾得意地介绍经验:“要让受审人痛苦得生不如死,离目标就不远了。”还说:“令犯人自尊、信心丧失殆尽,便可如愿。” 贝利亚更是罗织罪名的高手,他有一句“名言”:“给我带来一个人,我就能给你找出他的罪证。” 另外,莫洛托夫劝说季诺维也夫的一番话,也可以作为产生这一现象的“旁证”: “您向党撒过多少次谎?您的谎言给党造成了多少次伤害?现 在,为了党的利益,建议您诽谤自己。目前,在托洛茨基分裂工人运动和德国人准备进攻我们的时候,您的谎言无疑能够帮助党。这一点不容拒绝。要讨论什么呢? 如果党的利益要求这样做,我们不仅应该献出我们微不足道的名誉,还应该献出生命。” 越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越难抗拒党的要求。当求生已无希望、精神已经崩溃,能全心配合审判,是惟一一次向党忏悔的机会。就连那个坚定的反对派托洛茨基也说过这样的话:“归根到底,党总是对的,因为党是无产阶级完成其根本任务的独一无二的历史工具”。 正是在克格勃无所不用其极的“工作热情”下,一个个阶级敌人被揭露了出来。一个个开国元勋,纷纷变成了“人民公敌”。克格勃的鹰犬们倒是从另一层含义上实践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着名论断。

㈣ 号称中情局最大叛徒的艾姆斯,他究竟是如何被苏联策反的

这是因为中情局内部非常残酷,常常用非人手段加害犯人,这和艾姆斯的观点不同。所以他才会被苏联策反。

㈤ 二战中苏联是怎样对付德军的闪电战的

苏联一开始作战节节败退的原因第一是因为那时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那些只会说话唱戏的政治家登上了舞台对一些有能力的将领进行了迫害,第二是国家刚刚处于红色政权建立期间,尚未稳定,也正在发展阶段,对战争的准备不足,在和德国开战之前,苏联就和芬兰干上了,虽然吃掉了芬兰的一些土地,但是从战争的表现来看相当拙劣,这也是希特勒加速入侵苏联的原因之一。实际上,闪击战在相对于大纵深和城市作战的效用就不大了,特别是城市作战,在进攻华沙的时候就凸显出来了,连续的强攻并没拿下华沙,而是长久的轰炸迫使波兰当局为了保住城市几个世纪来的发展成果和多少万平民的性命才投降的,当然纳粹还是食言,在波兰表示投降以后还是把它炸了个底朝天。而在苏联,从一开始的失利到基辅战役,苏联立即停止了大清洗,将一些有用的将领重新启用,同时发动举国上下积极抗击德,将几十万大军从基辅撤下来弃卒保帅,加上严冬的天气和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大范围的纵深,有个很好的例子,希特勒当时组建了三个集团军,分别从北方中部和南方进攻苏联,背后还有一个第六装甲集团军作策应,以及快的速度对苏联的部队实施分割包围再歼灭的方法。正是因为纵深太大,吃到大城市的时候吃不动了,而一路上没有被歼灭掉的苏军仍然可以组织反抗,为了尽快拿下城市,第六装甲集团军在这个范围一会从北跑到南,一会再从南跑到北,军队疲惫不堪。当然苏联也不好过,三大城市被饥饿、死亡的恐惧情绪笼罩着。随着严冬的到来,随着闪电战逐步变成攻坚战,特别是莫斯科,在苏联与日本单方面和谈之后,得已将西伯利亚所驻扎的二十万适应严冬作战的精锐部队拉过来解危。总体来说,闪电战只是一种恐惧的信号,因为欧州的地势相对平坦,交通相对发达,地面部队的机械化优势能完全发挥,在能取得抽空权的优势下,闪电战的效用就会发挥到极致,而如果不能取得绝对的领空权,闪电战也只能发挥一部分效应。单方面依托某种防御也是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法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过分的寄托希望在马其诺防线上了,结果被突入阿登森林的德军打了个挫手不及。实际上苏联在初期也是对战争准备和防御不充分,但他很快意识到不能完全的依托每一座城死守,而是应该收缩战线把手指握成拳头,虽然醒悟得有点慢,但总算是醒悟了,如果苏联在广阔土地上的每一座城进行严防死守,那再强大的兵力也必定被分成一小股一小股的,这正合了德国分割包围的胃口。应该说苏联是采用集中力量打防守反击的战略。

㈥ 二战中,苏联军事反间谍部队为何成立,如何工作

阿巴库莫夫很好地开展了军事反间谍工作。

根据苏联官方文件,在战争期间,“SMERSH破获了30 000多名二战德国的间谍人员和3 500多名破坏者”。

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在纽伦堡审判期间表示,“整个战争期间,德国情报部门没有采取能有效影响战争进程的行动”。

今天俄罗斯社会的一部分人,将SMERSH和二战德国的情报机构相比,称SMERSH指控了许多无辜的人。但这样的观点,发了俄罗斯社会激烈的公众争论。

事实上,被SMERSH控制和指控的人,虽然许多人与间谍活动毫无关系,但他们之中也有许多人是逃兵、为避免参战而故意自伤者、不敢参加战斗的人,或言行流露出反对态度,或表现出惊慌失措的人。

如索尔仁尼琴上尉,未来的着名作家,1945年,SMERSH在信件检查中,发现他持反对和批评态度,于是将其作为一名“表现不可靠”的人,进行控制和指控。

三、引发争论

SMERSH的人员

即使根据SMSHSH统计,其控制和指控的人数(594000名),也大大超过了同期德国情报机构的的数量。

另一方面,大多数SMSHSH人员,由于经常在前线执行任务,与普通士兵分享同样的命运。统计数据显示,SMSHSH人员的损失,和苏联军队中军官的损失,数量几乎相同。

另外,还有4名SMSHSH人员,因表现突出,获得了苏联英雄的荣誉。

四、对德国人开展假情况行动

除了控制和指控间谍和逃兵外,SMERSH还不遗余力地控制假情报活动,欺骗德国人。

SMERSH在整个战争期间进行了183次这样的行动。有些行动很复杂,比如把苏联特工科兹洛夫派到德国后方,在许多重要事件上误导了德国人。

1945年5月,在柏林,SMERSH曾努力抓捕阿道夫。不过,他们没有获得成功。

五、二战后,军事反间谍部队解散

1945年,苏联军队攻占了柏林,彻底打败了二战德国,因总体军事任务完成,SMERSH也随之解散。

㈦ 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谁是苏联最大的叛徒,他又是如何叛变的呢

在战争年代,即使是在现在,叛徒永远是被国家被军队最为仇恨的一种存在。一旦军队中出现叛徒,基本上就不会留他活口。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德国进攻苏联之际,苏联就出现了当时最大的叛徒弗拉索夫,他背叛了祖国和人民,投靠了德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弗拉索夫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件大好事,但是仍然无法挽救自己的生命。

莫斯科战役结束后,斯大林指派弗拉索夫为苏联第二集团军的总司令。弗拉索夫成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后,每天想着各种法子对德军展开返攻。但是弗拉索夫太过于的心急,至使后面的部队还没有攻上来,他就率领着自己的部队突进到了德军内部,致使弗拉索夫成为了孤立无援的军队。弗拉索夫被反包围后,命令部队分散进行突围,而自己在突围当中被德军俘虏。

㈧ 二战结束后,苏军是怎么对待德军俘虏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正因为如此双方阵营大战,出动的兵力很多。在东线,欧洲战场,苏德之间的战役。往往在10万到百万人以上,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积累下来的战俘肯定是不少的。

我相信作为军人而言,这比直接屠杀他们还要残忍。这是对德国精锐之师的尊严的侮辱。

㈨ 苏联是如何反攻德国的

历史原因当然很多拉~ 最重要的就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了!这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希 特 勒原先设想灭的苏 联 后马上调部队赶往西线 [法国一带] 没想到 苏 联 一打从闪电战就变成了持久战 后勤给不上 [也由于正当坦克生产线交替前方坦克供给不上 使前线没坦克可用` 也由于气候原因] 两线作战一直都是兵家大忌 。 在加上希 特 勒 不听隆美尔 古德里安[闪电战发明者]建议一意孤行!要不然估计会横扫正个 中 东 中 亚!
人数上其实不算什么` 武器装备才是重点 举个例子德国进攻初期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但是最后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六军团的全部和第四装甲军团部分。

鄙视我楼下说的`
人海战术? 人在多也抗不住密集的火力 ~~~~~~~~

㈩ 号称战斗民族的苏联是如何对待叛徒的,几十万伪军被

一般网络文章总喜欢说,二战期间,中国伪军数量世界第一。实际上这个说法不准确,其次,说的不对。那二战哪国才是伪军数量第一,哪国才是伪军数量超过占领军呢?

抗战到底有多少伪军,我没有计算过,但是实际上所谓的数百万伪军,大部分都谈不上是伪军。除去其伪军政府性质不提,说通俗一点,那就是个居委会下属联防组织的性质。

汉奸

可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会同情叛徒,美军更不会可怜他们半分,雅尔塔协定规定:只要身穿德军军装的苏联战俘,全部遣返回苏。

战斗民族对叛徒是从来不会手软的,他们全部被发配到北极圈附近的苦寒之地,很多人再也没能活着出来。

作为苏联最大的“苏奸”,弗拉索夫的罪名是“间谍、蛊惑军心和叛国分子”。为了解恨,苏联用最残忍的方式将他杀害,并向全苏联公民详细描述了处决的过程,就连弗拉索夫挣扎了多长时间都公之于众。

阅读全文

与苏联如何对付德国间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