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十大名将最终结局如何
第十名:卡尔·邓尼茨(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
主要成就:狼群战术,重创了英国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北冰洋的舰队。
邓尼茨,二战期间德国的着名将领。德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在一战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10月被英军俘虏。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研究潜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狼群战术”。运用这一战术,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1943年1月,邓尼茨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质纳粹党章,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纳粹荣誉党员。1945年4月20日,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遗嘱里,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在纽伦堡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1956年10月1日,邓尼茨被释放。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精神及复仇主义。居住在德国北部。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第九名: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
指挥战役:珊瑚海、中途岛、所罗门群岛、莱特湾等海战和登陆战。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美国海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及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指挥美军及盟军对抗日军进攻及其后反攻。1945年9月2日代表美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第八名: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
指挥战役:偷袭珍珠港战役、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
日本帝国海军大将。毕业于海军大学,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拥护侵略扩张政策,支持并参与侵华战争;尽管不主张对英、美、荷开战,但坚决执行大本营决策。强调先发制人、力主在对美开战之初以舰载航空兵袭击珍珠港,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确保日军进攻东南亚的翼侧安全。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遭惨败。1943年4月在视察部队途中,其座机被美机击落而丧生。追授元帅称号。
第七名:乔治·史密斯·巴顿(1923年12月24日-2004年6月27日)
指挥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北非登陆战役,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阿登战役中的巴斯托尼保卫战。乔治·巴顿,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着名的美国军事统帅。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铁血老将”之称。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使之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军事明星。
第六名: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1968年8月3日)
指挥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巴格拉基昂行动,柏林战役。苏联元帅,统帅,军事家。二战时期苏联卫国战争中与朱可夫、科涅夫并称为苏联陆军的三驾马车之一。他头脑冷静沉稳、处乱不惊,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逆境时期屡建战功,被后人誉为“逆境英雄”。
第五名:龙德施泰特(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
指挥战役:波兰战役、法国战役、阿登森林战役。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1892年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派驻到卡塞尔步兵团任职。1900年出任步兵团中尉副官。1907年从军事学校毕业后,升任步兵团上尉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初任预备第22师参谋官,继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少校参谋官,一战结束时任西线第15军参谋长。一战后,历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第2集团军参谋长、骑兵第2师师长、步兵3师师长、第3军区司令。1932年10月晋升为步兵上将,担任第1集团军司令。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一生对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第四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
主要成就:闪击战之父、闪击波兰、闪击法国、巴巴罗萨计划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着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他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和装甲集群,仅用近一个月的时间便占领波兰全境,更在一个月余令法国战败。敦刻尔克大撤退使希特勒吃惊闪电战的速度,以为有诈,不允许进攻,命令休整。若非如此,33万英法联军也许会被他完全消灭。进攻法国时,他曾说“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从道路上让开,免得挡路”。他是闪电战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第三名: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
指挥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柏林战役。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GeorgyZhukov)苏联着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爱。他入选是为了照顾一下,大鼻子的,心情。
第二名:埃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
指挥战役:闪击法国、北非战役。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语:ErwinJohannesEugen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着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隆美尔出生于符腾堡邦的首府海登海姆市。1910年7月从军。一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授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担任过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1938年隆美尔少将任元首大本营司令。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隆美尔上将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隆美尔元帅被陷害参加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被迫于1944年10月14日服毒身亡,时年52岁。
第一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1887-1973)
指挥战役:波兰战役、曼施坦因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克里木战役。
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FritzErichvonManstein),出身普鲁士贵族。由一位军官格奥尔格·曼施坦因抚养长大,故双姓。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既精通战略,又精通战术的军事指挥官之一,是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并居首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称他是希特勒麾下最会用头脑打仗的将领。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曾参加一战,先后担任过柏林第三军区参谋长、参谋部第一处作训处长、总参谋部首席军需部长。1939年,制定西线作战方案(被称为“曼施坦因计划”),被德国高层采纳实施,因为主张陆军建立“突击炮”兵种,直接导致了西欧战败投降。1941年9月-1942年7月,出任第11集团军司令期间,组织指挥了“克里木战役”,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歼灭苏联克里木方面军,俘虏苏军超过46万,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1943年2月-3月,指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哈尔科夫反击战”(着名的“反手一击行动”),达到其军事生涯的顶峰。1944年3月30日,被希特勒卸任。1945年,被英军逮捕,判处18年有期徒刑,因为在监狱表现良好,于1953年,提前释放。着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帝国之鹰”。
Ⅱ 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最后都有着怎样的结局
1945年,德国作为二战的发起国之一,没能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反而一步步走向灭亡。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在西线的英美联军和东线的苏联红军的进攻下,终于陷入绝境,宣布无条件投降。
我们知道,投降是需要举行仪式、签订投降书的。那么,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最后结局怎样?
首先要注意的是,欧洲战场的胜利虽然是盟军齐心协力取得的,但是战争结束的时候,盟军内部已经出现了裂痕。苏联在二战中贡献最大,二战后变强,最痛恨法西斯主义。同时希望苏联在战后拥有欧洲事务的绝对话语权。
但英国意识到不同形式的苏联是害怕的,是敌对的,希望联合美国压制苏联。双方意见不一。在德国投降和囚犯审判问题上,双方开始博弈。
首先,关于德国的投降仪式,投降书竟然签订了两次。
因为苏联红军一路杀到柏林,无论走到哪里都进行了强烈的报复;德国领导人希望尽快向美军投降,以免再次被苏联羞辱。于是5月7日,德国新任国家元首邓尼茨迅速派出代表,匆忙与盟军签署了投降书。
虽然约德尔已经死了,但他被定罪的后果仍未解决,纽伦堡法庭对约德尔的判决在西方方法论界引起了争议,他的遗孀路易丝更是义愤填膺,为他呐喊。
1953年2月28日,慕尼黑初审法院重新审理了约德尔一案,最终宣布法院宣告约德尔无罪,缺乏有力证据,从而撤销了约德尔的有罪判决。
Ⅲ 号称“战略天才”的德军元帅曼斯坦因,在二战后结局如何
曼斯坦因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的“三大名将”之一。作为一名杰出的战略大师,曼斯坦因指挥了多场关键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不少人甚至认为他超越了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理应位居三大名将之首。尽管曼斯坦因为纳粹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二战后期,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让人唏嘘不已。那么,这位“战略大师”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呢?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苏联军队势不可挡,他们开始向德军发起了反击。就在局面越来越被动之时,曼斯坦因指挥德军打出了哈尔科夫战役,成功遏制住了苏军的势头,稳定了军心。但此时的德军,已经开始逐渐落入下风,曼斯坦因最终也没能够力挽狂澜。战败回到德国后,曼斯坦因对希特勒的战略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他认为,希特勒等高层应当放弃对军队指挥权,并交到专业人士手中。但希特勒却担心此举会削弱自己的权力,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且由于曼斯坦因频频提出质疑,希特勒在1944年3月解除了曼斯坦因的指挥权。
在这之后,曼斯坦因再没有指挥军队作战。1945年8月,曼斯坦因向英国将领蒙哥马利投降。战后,曼斯坦因遭到审判,由于他自始自终都是履行着自己军人的职责,并没有参与希特勒的种族屠杀计划中,因此最终他被判处了18年监禁。1952年,曼斯坦因因为健康原因被提前释放。后来他成为了联邦德国国防部的军事顾问,并出版了《失去的胜利》等回忆录。1973年,纯粹的军人曼斯坦因离开了人世。(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苏德战争》)
Ⅳ 手上沾满鲜血的德国名将曼施坦因,为何没有被判死刑
因为他也是听命令做事而已,而且他还是一个很优秀的指挥官。
这已经是军方认为经典的战斗计划范式,他在1942年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时确实脱颖而出。他最大的成功是组织了经典的哈尔科夫反攻,1943年提出的堡垒计划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苏德两军在实力比较上的差距使它成为可能曼施坦因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功。 1944年3月31日,他因与国家元首发生军事纠纷而被开除。 1945年,他投降到英国蒙哥马利元帅。 1949年8月,曼施坦因以战犯身份受审,并被判处18年徒刑。
Ⅳ 德国投降仪式上,代表德国签字的三位将军,结局如何
1945年5月8日,在德国柏林近郊卡尔斯霍尔特,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在美、英、法、苏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投降书,宣告了德国的失败,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的结束。
空军司令施通普夫将军的结局相对要好一些,他并没有被当做战犯处决,而是在盟军的战俘营里待了两年,于1947年被释放,一直活到了1968年,也算是善终了。
Ⅵ 二战后德军将领最后归途
自杀或者被审批 判刑,不少高级将领判处死刑。
1945年10月18日,国际军事法庭第一次审判在柏林举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国纽伦堡城。经过216次开庭,于1946年10月1日结束。法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
1、判处以下12人绞刑:
赫尔曼·威廉·戈林,纳粹德国政权第2号人物,空军总参谋长,国家元帅。(处决前自杀)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第二任外交部长。
威廉·凯特尔,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陆军元帅。
恩斯特·卡尔滕布鲁纳,第二任中央安全局局长。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纳粹党思想领袖,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
汉斯·弗兰克,纳粹党司法领袖,波兰占领区总督。
威廉·弗利克,纳粹党立法领袖,内政部长。
尤利乌斯·施特莱歇尔,反犹刊物《前锋报》主编。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陆军总参谋长,陆军上将。
弗里茨·绍克尔,冲锋队和党卫军将军,劳工事务全权负责人。
赛斯·英夸特,奥地利总督,荷兰占领区总督,希特勒死后任外交部长。
马丁·鲍曼,希特勒秘书,希特勒死后任纳粹党党务书记。(缺席的审判,很多资料都说他1945年 就已经死了)
2、判处以下3人无期徒刑:
鲁道夫·沃尔特·理乍得·赫斯,国防委员会成员,纳粹党书记处负责人,希特勒第二继承人。
埃里希·雷德尔,第一任海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成员,海军名义总监。
纽伦堡审判
瓦尔特·冯克,政府新闻总署和宣传部负责人,德国经济部长,战争经济全权委员会负责人,德国国家银行总裁。
3、判处以下2人20年徒刑:
巴尔杜·冯·席腊赫,全德青年领导人,驻维也纳总督。
阿尔伯特·施佩尔,军备、军需及军火部部长。
4、判处以下1人15年徒刑:
康斯坦丁·冯·纽赖特,第一任德国外交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驻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长官”。
5、判处以下1人10年徒刑:
卡尔·邓尼茨,潜水艇舰队司令,第二任海军总司令。希特勒临死前指定的继承人,希特勒死后任德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6、以下3人被宣判无罪,予以释放:
弗兰茨·巴本,第一任德国总理,内阁副总理,驻奥地利、土耳其使节。
耶马尔·沙赫特,国家银行总裁,战争经济全权委员会成员。
汉斯·弗里切,宣传部国内新闻司司长。
Ⅶ 作为贵族,德国名将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的结局是什么
隆美尔虽然他在军事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曾两次参加世界大战并多次受伤他最终把希特勒带到一片安静的森林里。给他的毒药在1944年的黑夜中死去。古德里安,当时是德国最杰出的军队将领之一,他的坦克在莫斯科失败后,他愤怒的希特勒被取消了他的权力。虽然他后来被开放,古德里安终于在1954年去世了。曼施泰因是这三位着名人物中最古老的一位,但曼施泰因的结束令人尴尬。他和希特勒的意见不统一,导致被剥夺了官职,1945被英国人所抓获,直到1973年才离开世界。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着名军事家,“闪击战”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赞其“闪击战之父”。他同时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之后古德里安也是凭借自己的战绩,官职才一步步做高,直到成为希特勒的心腹大将。
Ⅷ 德国名将隆美尔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结局如何
二战中德军将领隆美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三人更是多次同时入选二战世界十大名将,其实德军的失败不能说是他们的错,从国际形势来看当时的德国战败已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么战后德军三大将结局如何?
隆美尔在北非最终被英军击败,返回欧洲后已无大作为。1944年,他受到谋杀希特勒的“7·20事件”的牵连,被迫服毒自尽。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此后败退至波兰边境,他对希特勒的错误指挥进行批驳,最终被希特勒解职。战后曾被英军监禁,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1973年去世。
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在莫斯科败退,他被希特勒撤职,虽不久又被重新起用,但由于与希特勒的分歧,再次被贬。战后曾被美军俘虏,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当过一段时间北约装甲兵军事顾问,1954年去世.
Ⅸ 二战德国名将们的辉煌与没落
纳粹名将下场不错的主要有,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这两位是纳粹国防军的将军,他们由于没有参与策划战争,没有参与纳粹对犹太人屠杀所以不属于战犯。二战后,古德里安成为北约的军事顾问,曼施坦因受到英国的审判,不过只服刑四年就获释,之后担任了阿登纳的军事顾问。
沙漠之狐隆美尔没那么幸运,密谋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他没有参与,但是默许,他知道此事,但是未向希特勒透露,在诺曼底负伤之后,希特勒赐死了隆美尔,服毒自尽,但是享受国葬待遇,家人不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