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来中国用什么语言跟他交流

德国人来中国用什么语言跟他交流

发布时间:2022-07-30 19:12:59

㈠ 和德国人没有办法沟通,他听不懂中文,用英语可以交流吗他能听懂吗

就我在德国生活经验来说= =我觉得德国人大多都会英语,而且水平不会比中国人差,毕竟德语很多词汇和英语都是相同的,我和我的德国朋友也都是用英语交流的。

㈡ 为何很少有德国人来我们中国旅游,或者定居呢

现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状况日益提高,已经成为了让世界瞩目的大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加现代化的城市,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都在世界发达城市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更是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民慕名拜访。除了高度发达的城市以外,作为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我国极富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数不胜数,此外还有众多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名胜。

最后一个原因是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每天都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中国的饮食习惯与欧洲国家的差异很大。尤其是对动物内脏,我们与不少欧美国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念。部分欧洲人是完全不食用动物内脏的,但我们却会把把它做成地道美食。还有很多德国人是不会使用筷子的,他们更加习惯使用刀叉。

㈢ 如何跟德国人搭讪

要大方,不亢不卑。
见到外国人想聊的话,看场景,要打破开场的羞涩很容易,用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引开(在中国的话,不一定每个德国人都说德语)。
如果你是男的,在遇到男的时候,你就可很大方的问对方之后,如果对方回答了,有机会再聊的时候,就随便问问对方从哪里来,在中国干什么,等,问他们国家的一些文化习俗,问问他们对中国的评价如何,都可以。
如果你是男的,在遇到女的时候,如果她们是很开朗的那种,如果对方很漂亮,就不妨直接恭维她们,说她们很漂亮。然后就可以拉开来聊。
如果遇到一家人带着小孩,我一般会冲他们大有说,你们小孩好可爱,好漂亮(都是真心话),如果很厌恶的那种,也没有必要去搭理。我有次在船上遇到一家子德国人,那男的真的是帅,女的真的漂亮,两个小孩真的超可爱,一男一女,都是上十岁左右的样子,下了船,终于忍不住聊起来,我就冲他们父母说了一句你们小孩子好可爱,好漂亮,那个女的就笑了,说了句谢谢,我就就问他们是不是从德国来,他们问我为什么知道的,我就开玩笑说,因为他们的口音,接着我说,开玩笑的,他们的英语很完美,我能说德语,很简单就聊开了。
西方人一般很开朗,豁达,大方的,主要是你自己不要扭扭捏捏,但也不要表现得很浮躁。会说德语就想跟美女照相,到处去问人家可不可合影之类,这样会适得其反的。

㈣ 用英语跟德国人交流可以吗

可以的。因为根据语言历史,古英语派生于德语。所以德国人其实也懂英语。可以的。

㈤ 如何与外国人聊天应该说些什么

跟外国人聊天,应该说点什么,也要基于你的英语基础,基础差的则只能用上备用的万能句型,或者是保持微笑点头,而基础的好则可从日常生活到工作范围来开展,这样就打开的话题,但是也要注意口语表达的技巧。

建议基础差的小白,可以选择报班学习好口语,现在学英语已经很方便了,在家就可以跟着外教学习,价格实惠,上课时间自由安排,主要是各大机构的课程都是免费体验,好不好试听了再报名,这里分享我学习的英语课程,试听地址:限时0元,双证外教1v1英语课程,点此领取

每天半个小时跟外教一对一互动,然后性价比也蛮高的,一节课的价格是20块,报了半年才4099元,有小半年的时间学习英语是很充足的,现在感觉口语方面自由表达不是问题,对了课后也会有专门的助教来监督学习哦,所以不用担心自己会偷懒~

跟外国人了解注意的语言表达能力,看这里~

1、不要觉得How are you?就是很完美的开场方式

往往这种提问方式很让外国人觉得很老套死板,可以用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来代替,如:

"How are you doing right now?"(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How's your day been so far?"(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2、从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开始说起

"What's happened for you today?”(你今天怎么了?)

"How was your trip?"(你的旅行怎么样?)

"How is you sleep last night?"(你昨晚睡得怎么样?)

这种类型的提问方式让对方觉得你很关心他。

3、在固定的场合,说与场合相关的话,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book?"(你认为那本书怎么样?)

"Looks like a great drink. What is it?"(这饮料看起来很好喝,是什么?)

"I love this place because it's got great energy."(我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充满活力。)

4、利用一些好听的话打开话题。这里并不意味这外国人很虚荣,好听的话更多一种很礼貌的言辞,比如:

"I like your posture. It makes you stand out nicely."(我喜欢你的姿势。它能让你脱颖而出。)

"Nice shirt. Where did you get it?"(漂亮的衬衫。你从哪儿买的?)

"I love your style!"(我喜欢你的风格。)

5、天气往往是外国人很关注的话题,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

"It's so hot today."(今天好热。)

"The great sun is burning this afternoon."(今天下午太阳很大。)

"It's freezing! Do you know the temperature?"(太冷了,你知道多少度吗?)

6、以一种谦逊的态度进而去展开聊天

"I don't know anyone around here so I thought I'd come talk to you."(我不认识这里的人,所以我想来找你谈谈的。)

"I'm a little nervous talking with strangers, but I just had to come say hi."(和陌生人谈话我有点紧张,但我还是得和你说声hi。)

"I know no one here so I thought I'd introce myself to you."(我在这儿谁也不认识,所以我想介绍一下自己。”)

7、开门见山说明自己很想聊天

"I'm out meeting new, interesting people tonight. Mind if we chat for a minute?"(今晚我要去见新的有趣的人。介意我们聊一会儿吗?“)

"You guys look like you're having fun. That's so cool that I just had to come talk to you."(你们看起来好像玩得很开心。真是太酷了,所以我过来跟你们说说话。)

"I had to come talk to you because your shirt made me laugh."(我必须和你谈谈,因为你的衬衫让我笑了。)

8、尽量找一些都知道的时事,进行展开

"I was just listening to radio on my way here and can't believe what happened in Africa."(我在来这里的路上听着收音机,简直不敢相信在非洲发生了什么。)

能够交上一个很好的外国朋友,也能能够通过他们了解到更多丰富有趣的东西,所以如果遇到了一些友好的外国人,就记得利用一些聊天技巧,这样才能让彼此的聊天更加的持久。

㈥ 德国人第一次见面时用什么肢体语言打招呼

身处国外,当谈到通过示意动作或身势语来传递信息的时候,你如何辩别什么是粗鲁的示意动作,什么是得体的示意动作?如何进行正确的回应,而不至于被人误会?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外国人最常用的示意动作和身势语。给您提供一些外邦生活的日常习惯,以免发生误解带来麻烦。

1、目光接触
当向人致意或和人交谈时,北美的小孩就已知道要正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恰恰相反,日本和韩国的父母亲教导他们的子女不要正视对方而要转移目光,避免目光接触。他们认为,目光直接接触是威胁对方,或者可能会有暗示性的。

2、握手
北美人在见面时握手相互致意,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学会握手时要紧紧地有力握一下。虽然几乎全球都以握手为欢迎对方的方式,但日本人仍然喜欢向对方鞠躬致意(但不久将迎合西方人的习俗,也用握手致意)。东南亚人是两掌在胸前对合作祈祷状。中东人和许多东方人在握手时,往往轻轻握一下,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紧紧握手意味着挑衅。

3、挥手
北美人不论是在向人打招呼还是告别,或者只是要引起离他较远的人注意,他们举臂,张开手,来回摆动。但是,在欧洲大多数地方,这个动作表示"不!"。欧洲人在打招呼或告别时,习惯于举臂,将手在腕部上下挥动,好像篮球运动员运球的动作。意大利人可能用完全不同的手势:他们举手,仅手指向内摆动。

4、召唤
北美人要召唤别人通常是先挥手以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把手转过来做向内舀的样子。美国人还有一种召唤人的手势,那是伸出食指(手掌朝着自己的脸),将该食指向内屈伸。这两种示意召唤的手势在世界的其他地区都可能被误解。在欧洲各地,要表示"到这儿来"的手势是举臂,手掌向下,然后将手指作痒状。至于屈伸食指这个手势,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只用来召唤动物的,从来不用来召唤人。

5、点头和摇头
在世界大多数地方,上下点头表示"是",左右摇头表示"不"。在保加利亚,他们的习惯刚好相反。他们点头表示"不";而表示"是"他们左右摇头。

6、"V"字形
用食指和中指形成V字形,这差不多在全球都可理解为示意"胜利"或者"和平"。然而,在英国,如果你伸出食指和中指形成V字形,手掌向着自己的脸,这等于示意"他妈的!"

7、"O.K."的手势
北美人经常并热情地炫示这个手势:拇指和食指构成环形,其他三指伸直。不过,在法国这个手势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它的意思是"钱",好像是在构成一枚硬币的样子。在巴西、苏联和德国,这象征人体上非常隐蔽的孔。因此,在那些国家里,决不要打这个表示"O.K."的美国手势。

8、竖起大拇指
这个在北美以及许多别的国家里非常普遍的手势常被用来无声地表示支持和赞同:"干得好!"、"O.K."或者"棒极了!"以及其他十几种表达用语。北美人用竖起的大拇指表示要求搭便车,但在尼日尔爾利亚等地,这个手势却被认为非常粗鲁,因此必须避免这么做。在日本和德国,竖起的大拇指也用来计数:在日本这大拇指表示"5",但在德国则表示"L"。

9、敲门
在北美人的家里,通常将没在用浴室门半开着。这样,我们可以知道没有人在用浴室。在欧洲人的家里,浴室门通常是关着的。因此,总得先敲门。

10、吹口哨
北美人向漂亮女人吹口哨,但也在运动场上作为喝彩的形式,或者在一场杰出的演出,又拍手又吹口哨。在这些场合,吹口哨都表示赞扬。然而,在全欧洲,在这种公共场合下,吹口哨表示的意思恰恰相反,它表示不赞成,反对,甚至嘲笑。

11、碰触
北美人不喜欢碰触。好朋友之间会偶尔碰一下对方的前臂或肘部。非常好的朋友之间也许甚至会把一个手臂围着对方的肩膀。但是点头之交决不会拥抱。东方人也和美国人一样避免这种身体的接触,但是拉丁语系人却喜爱热情拥抱和亲切地拍拍对方的背。在中东甚至可以看到两个阿拉伯男友手拉手地在路上走,这只是表示友情。

12、接吻
北美人通常只是给爱人和母亲亲吻。有时在亲近的女亲属之间亲吻。但是两个男人很少亲吻。但是,拉丁语系人、欧洲南部的人和俄罗斯人,不论男女,相识的人之间通常亲吻脸颊。但这只是佯作在脸颊上吻一下,有时在两边脸颊上都吻一下,或者甚至"吻三下":先吻一边面颊,再吻另一边,再回过来吻先一次吻的那边。顺便说一下,欧洲大陆亲吻女士的手这个礼仪现在几乎已看不见――只有在意大利和其他罗曼语系文化群落的一小部分骑士风度的人才这么做。

㈦ 德国人用什么软件聊天

Skype比较多,国际的都用这个

㈧ 与德国人交流要注意点什么

一、注意事项:

1、遵约守时。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

2、注重整洁。德国人讲究清洁和整齐,随地乱扔纸屑或随地吐痰均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3、讲求秩序。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喜欢大声喧闹。

4、注意交往礼仪。双方握手时,应友好注视对方,以示尊重,勿东张西望。与陌生人、长者及关系一般的人交往时,通常用尊称“您”;对私交较深、关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关系不错的同事,往往用友称“你”。

二、主要禁忌

1、德国人在用餐时禁忌: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不得用餐巾扇风;喝汤或进食时忌发出声响;忌在咀嚼食物时与旁人讲话。

2、在德国,不宜随意以玫瑰或蔷薇送人,前者表示求爱,后者专用于悼亡。

3、德国人视数字“13”与“星期五”为不吉利。

4、德国人对于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谈话,也比较反感。因为这两种作法,都被他们看作是不礼貌的行为。

5、与德国人交谈时,不宜涉及纳粹、宗教与党派之争。德国法律禁止使用和传播各种纳粹标识和行为、符号。

三、特别提示

1、德国人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尊重女性,这表现在一系列“女士优先”的礼仪习惯上,如男士有义务帮女士穿、脱外衣;为女士开门并拉住门,请女士先行;下车时,男士也应主动为同行的女士开车门、并搀扶其下车等等。

2、向德国朋友赠送礼物应注意:如是商店里买来的东西,务须撕去礼品上的价格标签;无论送什么东西,均应经过精心包装;如遇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日、订婚、结婚纪念日等),最好附信或名片表示祝贺;如收到德国朋友赠送的礼物,应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

(8)德国人来中国用什么语言跟他交流扩展阅读

德国国家概况

【面积】357376平方公里,居欧盟第四。

【重要节日】新年:1月1日;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周日(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德国统一日(国庆节):10月3日;圣诞节:12月25日。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陆地边界全长3757公里,海岸线长2389公里。位于北纬47-55度之间的北温带,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1月-5~1℃,7月14~19℃。

【简史】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国。

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被美、英、法、苏四国占领。1949年5月23日西部颁布《基本法》,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德国实现统一。

㈨ 德国和中国有什么经济文化交流

不少外国人去中国溜达一圈之后跑回自己的国家出书介绍他们在中国经历的文化休克。我觉得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入乡随俗,即便不随俗他也能很快就做到见怪不怪,所以很少有中国人写外国的文化休克。但是,仔细想想,中西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1,德国人都不怕脏。第一次来德国在法兰克福机场落地的时候,看见候机大厅里有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孩在地上爬来爬去,出溜出溜地还挺快。家长就在旁边看着,也不说把孩子拽起来。当时我就琢磨,这要是换成个中国家长会不会一大巴掌就上去了,爹妈给你洗衣服不是让你满世界当墩布使的。后来见得多了,到处都是半大的孩子满地爬的,小孩还都是粉扑扑的脸蛋,让人思考中国那句俗话,是不是该说成:“不干不净,爬了没病”。

2,德国人不会蹲。中国人喜欢蹲着。出去玩走累了,找个荫凉蹲会;等车等累了,卡着马路牙子蹲会。我没见过蹲着的德国人。据说,西方人大腿跟小腿长的比例不适合蹲着,他们也蹲不住,一蹲就仰过去了。所以,德国人在成年之后继续发扬小时候养成的不怕脏的精神,区别只是不再爬了,而是逮哪坐哪。只要能放下一个屁股的平坦面积他们都能坐下去。听说,为了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好的形象,有人提出中国人应该改掉逮哪蹲哪的坏习惯。其实,我倒觉得没什么必要。如果中国人放弃蹲这个姿势,随着岁月推移蹲的能力恐怕就会退化了,以后想蹲还蹲不住了呢。蹲不住,奥运会举重的金牌也就拱手送人了;“蹲茅坑”这样的词也会永久性地被载入历史词典了。

3,不少西方人批评中国人随地吐痰。没错,这真是个特别坏的习惯。舒服了自己恶心了别人,破坏环境,传播疾病,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德国很少看见有人随地吐痰,最多是半大的坏小子摆酷满地啐吐沫。德国人都有个大鼻子,他们把中国人从嗓子里顶出来的东西都从大鼻子里擤出来。你就看吧,不分地方不分场合,甭管是课堂上还是饭桌上,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个德国人从兜儿里掏出一张纸巾,摊开了捂在鼻子上,然后以气吞山河的气势拼命一擤,声音之大如尾气泄漏;流量之多如水库泄洪。谁要是在饭桌上听见这么一声,那就等着胃里波涛汹涌去吧,如果谁要是特不识趣,非得再使劲找出来这声是从哪发出来的,然后看见那德国人把这张用过的鼻涕纸叠吧叠吧再放回兜里等着下次用,那恭喜啊!您离成功减肥已经不远了!

4,德国人刷碗只刷不冲。德国人刷碗喜欢放一池子热水,倒上洗涤灵,然后把一堆脏盘子烂碗都扔进去。把油腻洗下去了之后,还带着洗涤灵沫子的盘子碗就直接拿擦碗布擦干净放回碗柜去了。很多人不再用水把盘子碗上带的洗涤灵沫子冲下去。据说,德国人很信赖自己的化学洗涤用品,一点不担心常年吃洗涤灵沫子会来个人体基因变异什么的毛病。看来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大家都为打生化大战做准备呢。

5,甭管多大岁数都敢开车。我已经不止一次地看见走路已经颤颤巍巍的老头老太太开车狂奔在马路上了。这些亲爱的大叔大婶们,您就是自己把命都玩进去了,您事先得问问我们这些路人是不是愿意跟着一块玩吧?这不是您喊“我能!”就是您真就能的时候。

《圣经》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个老人让他的儿子去干活,大儿子说,我今天不想干活,不过后来想想,还是去了;小儿子说,好的,爸爸,我去,不过后来并没有去。究竟是哪个儿子遵从了老人的意思?在西方国家,答案是大儿子。因为不论早晚,只要悔悟了就都是主的信徒。这个故事在东方的阿拉伯被重新诠释:应该像小儿子那样,因为他没有破坏父子间的和谐气氛,究竟他之后有没有去工作,那已经是后话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东方社会注重集体。在西方,孩子一出生,就接受独立的意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样。小孩子被鼓励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家长或者老师有不同的意见会得到表扬。你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就会发现,家长很少会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而有的小不点说起话来已经老气横秋的了,乍听起来还真的有点好笑。不过正因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西方小孩的自我意识很强,独立得也早,基本上超过18岁就纷纷搬出父母家开始独立生活了。而东方人习惯于把自己归到不同的集体中去,家庭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体。人一出生就属于这个集体,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当个人意见和集体意见相左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在东方社会里,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某些场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会破坏和谐的气氛而使事情变成僵局。在这种时候,就要学小儿子那样,这叫缓兵之计。

这种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氛围中往往不易觉察,而在两种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就凸现了出来。一个德国商人,一个月内往返中国三次,洽谈一门生意。中方每次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生意却总落实不下来。这个德国人按捺不住,最后大发脾气扬长而去,宁愿从头开始谈一门新的生意而再不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很明显,其原因是双方都用自己的文化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问题,而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德国人生气的原因是中国这边迟迟不给答复,他觉得是对他的不重视,简直是戏弄他。而中国人大概由于出于礼仪之邦,虽然没有太大兴趣,却不好意思一口回绝。每次德国人来访的时候,都客气地接待,礼貌地表示有兴趣,显得十分热情……德国人的行为,反而显得急功近利,有失风度和礼貌了。

还有个例子是,很多中国学生,刚刚来到德国留学,很不习惯德国的大学制度。因为这里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什么都要自己决定,连校园也是没有围墙、找不到界限的。学生宿舍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课各从各的道来,下课各从各的道走,今天和这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明天又和那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找不到中国大学的那种归属感,连交个朋友都很费劲。那是因为,我们自幼习惯了有人帮我们决定和安排生活,交朋友也不用操心,反正大家都在同一个班级一呆呆几年,很快就混熟了。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压力太大,不自由,到处有人管着。到了国外,一下子没有了集体,也没有人来管你,反而空虚了起来,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开始怀念起国内的环境来了。

前一个例子讲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碰撞,后一个例子则是从一种文化背景到另一种文化背景所遇到的不适应。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几乎所有初到西方国家的人都会有所感触。所幸,文化是可以学习和接受的,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日渐国际化,在国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在中国,这样的意识还不是很普及,不少人认为,到国外去,或者在国内接触外国人,掌握好外语就能够解决问题。其实,语言只占所有交流信息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大部分的交流信息来源于非语言的交流,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可能在对方眼里产生你意想不到的含义。而要解读这些密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关键。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来中国用什么语言跟他交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