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完全中学怎么样

德国完全中学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7-31 22:47:33

‘壹’ 德国有哪些中学

完全中学指的是hauptschule,一般接收的学生成绩比文理中学(gymnasium),实科中学(realschule)和综合中学(gesamtschule)稍差,在教学内容方面与其他三种中学有些差别,更偏重职业教育。

‘贰’ 德国初等教育学制是怎样的

德国的初等教育是在小学里完成的,大家都接受同样的教育。一般为4年,生源是6~10岁的儿童。德国法律规定家长必须送子女去小学学习。孩子一到入学年龄,地方政府就会在开学前,给孩子的父母来函,指点、帮助、督促家长送孩子去小学,并申明在办理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向政府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小学教育一般含有学习语言、数学、美术、音乐、体育、手工及宗教等的课程。小学是公立教育的第一阶段。
4年之后,家长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成绩择校。是上国民学校、实科学校,还是完全中学。德国人认为,儿童修完基础学校后应当进入最适合于他们学习能力的学校就读。学习差、动手能力强的贫民子弟多上国民学校。学习中等、爱动手操作的学生上实科学校。学习好、今后想从事科研的人上完全中学,以便将来能直接升入大学。80年代产董了综合学校。它试图消除三类学校间的差距,给人人以均等的教育机会。
完全中学学制为9年,完全中学5~10年级属中等教育领域的第一阶段,学生享受义务教育,11~13年级是完全中学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实行课程制。完全中学以毕业证书考试告终,学生通过这一考试后即可进入大学学习。实科学校是一种继续学校,实科学校的修业期为6年,学生年龄一般为11~16 岁。德国的实科学校于18世纪初就出现了,是一种既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上述类型学校被称为中等教育第一阶段,中等教育第二阶段既包括普通学校,也包括职业学校。普通学校是指完全中学高年级,完全中学又分为普通的和特殊的两种。普通的包话:古典语、现代语、数学、自然科学、音乐完全中学。特殊的包括:经济、技术、家政和营养学、农业、纺织完全中学、普教与职教结合的双重文凭中学。各类完全中学是具有杰出才能的学生不约而同选中的学校。职业学校包括:双轨制的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职业进修学校、专科学生的实科学校大多数毕业的必读学校。在德国,每个公民都必须接受完12年义务教育,否则不得就业。
德国教育体系的第三级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校有大学和各种专科大学之分,即学术性大学。学术性大学一般被认为水平高、贡献大、学术地位高。学术性的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技术性综合大学、医学院、兽医院或体育、教会、哲学、神学院以及师范、教育科学学院等。此外,还有联邦国防军设的综合性大学和远距离大学。艺术院校和实用性的高等专业院三类。

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第四级,也是最后一级。它包括:国民大学、职业补习学校、国民学校夜校、实科学校夜校、完全中学夜校和职业成人中学使得为每个人提供适应的教育成为可能。它保证了人们能够不受时间、地点、年龄、学历的限制,终身接受教育。总的来看,德国的教育体制,结构是非常自由、实用的。这与信奉自由主义、务本求实的德国文化传统价值的观念是相吻合的。

‘叁’ 德国的教育体系如何

风靡全球的诺贝尔奖已经揭晓,但留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思考,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德国教育的快乐天性教育。德国教育学家支持儿童学前教育。他们认为,儿童到7岁之前的教育极为重要。但是不同于中国的学前班,德国学前教育的重点在于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孩子能力。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那么到底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一位旅居德国的妈妈告诉我们,她儿子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个是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使用暴力、不大声说话等。另外一个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诸如传话游戏、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卓有成效。

充满趣味的情景艺术教室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宝宝无意识的心里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里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生理和心里潜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为2-6岁的孩子量身定制情景剧场与混龄语言开发场景,BBunion独家引入韩国PDM情景艺术课程将认知、品德、艺术与探索完美融合在课程体验过程中,在游戏中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提高对周边事物的认知水平。在BBunion,孩子们永远会在课程体验中“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原本无聊的概念性学习变得令人充满期待。下一堂课,又有什么样的惊喜在等着我呢?

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BBunion汲取国际前沿幼儿教育实践精髓,按照适龄发展原则,引进全球超39个国家1000多种品牌教具,源自德国、韩国、西班牙、英国、奥地利、荷兰、法国、瑞士、美国等各地品牌教研团队的成效,并结合BBunion专业课程体系,解锁每个孩子的无限潜能。

BBunion全新概念店的设计理念完整的诠释了我们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让孩子出生后不能错过的一堂课。诺贝尔奖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BBunion立志培养创造世界的人。

‘肆’ 男主高中才开始学弹钢琴,却弹的很厉害!高考却考到了作曲系,高考的时候还帮一个女孩子考上大学

德国完全中学高年级经过几次改革以后,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行"学程制"。学程制安排的宗旨是通过必修和选修领域中基础学程和特长学程自由组合的可能性使社会要求和个人需要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程制规定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分为3个课业领域以及体育和宗教。3个课业领域是:
--语言-文学-艺术课业领域(包括德语、文学、艺术、音乐和6种外语)
--社会科学课业领域(包括历史、公共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地理和劳动学等等),
--数学-自然科学-技术课业领域(包括数学、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工艺学等等)。
每个课业领域中的课程分为基础学程和特长学程,基础学程每周上课2至3课时,教学一门学科的基础内容,德语、数学、外语的基础学程至少3课时;特长学程每周5至6课时,要求学得深一点,达到一门学科的较高水平。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学程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自己能力的学程编制个人独特的课程表,并进行学习。由于各个学生选择的学程各不相同,因此没有一种对全体学生来说是统一的教学计划,无法组成固定的班级。这种学程制从课时上讲,通常一个学生一学期应选的课程,每周平均要保证学30课时。
一般对第11学级的学生还不实行学程制,但他们从第11学级开始必须逐步熟悉这种学程制,因为他们最迟必须从第12学级开始正式按学程制进行学习。在第11学级中,学生通常有9门必修课,包括德语、数学、外语、1门社会科学学科、2门自然科学学科(或信息学、技术和家政)、音乐或艺术、体育和宗教。如不学宗教,可学哲学或社会科学学科。此外还有2门选修课。
学生从第12学级起将按学程制选修2门特长学程的学科(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规定3门特长学科),其中一门必须是德语、外语、数学和自然科学中选出的一门。学生在毕业以前必须读满4个学程的特长学科。此外还规定德语、外语、数学和自然科学中必须有2门一直读到毕业。毕业考试包括2门特长学科和2门基础学科,这4门学科必须涵盖3个课业领域,即3个课业领域中至少有1门是必须作为毕业考试科目的。在毕业考试中2门特长学科和1门基础学科作为笔试学科,另1门基础学科作为口试学科,但如果3门笔试科目在评分时有疑惑,那么也得进行口试。
3.分析
改革后的完全中学高级阶段课程改变了原来的那种网络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机会,使他们能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来选择学习重点。一开始实行学程制时,一些学生选择容易学习的学科而造成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偏废,经过几次改革,对选修必要的基础学科作了规定,克服了上述那种缺点。

‘伍’ 中德男女生价值观区别

一、中德两国青少年价值观的比较
1、两国青少年基本人生态度之比较
(1)金钱观
德国青少年重视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对财富和权力态度淡然。1992年,《德国青年》进行的调查中,当问及人生什么最重要时。答案集中在“世界和平”、“个人和谐”和“真挚的友谊”上。而“社会权力”、“权威”、“遵循传统”和“财富”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
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裴娣娜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最近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样本取自北京市城、郊区不同类型学校和多样化家庭背景的3728名中学生。结果表明,在中国中学生的心目中,金钱虽重要但并没有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友谊。84.9%的中学生完全或比较同意“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81.4%的中学生完全或比较同意“金钱是对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应有的回报”;但同时,他们并没有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指标。约3/4的学生不同意“钱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的观点。该课题组还专门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以下什么最重要?(选择三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金钱、社会地位、名誉、友谊、爱情、知识、健康、权力、家庭、事业、其他。结果排第一位比例最高的是健康,为34.4%。排第二、三位比例最高的都是友谊,分别为20-3%和18.2%。金钱在三个排位中的位置都处在中后。
由此看来,中德两国青少年都不认为金钱是人生最重要的。德国青少年甚至认为金钱是人生最不重要的,而中国青少年认为金钱的重要程度高于德国青少年。

(2)政治观
德国青少年对政治的倾向性和参与性不高。1984年,《德国青年》的调查中,45%的青少年表示“对政治没有兴趣”。1992年,同样的调查中,67%的青少年对政府不满,认为“政府没有为青年人做足够的事”,政府应当保证有更多的学徒和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教育资金和文化投资,建立更完善的学校系统。
在对中国青少年的调查中.半数中学生表示不愿从政,对社会上编织关系网表现很无奈。在回答“如果将来有可能,您是否愿意从政?”这个问题时。46.8%的中学生表示愿意,5313%的中学生表示不愿意。不愿意的比例高于愿意的。对社会上讲人情、拉关系的现象,49.5%的中学生认为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必然现象”.40.0%的中学生认为“虽然不好。但又不得不编织关系网”,只有10.4%的中学生认为是“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很显然.中德两国青少年都不热衷于从政,但是中国青少年又因受到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表现出适应、顺从不良社会环境的倾向。

(3)独立自主的要求
在人生期待的问题上,1992年《德国青年》的调查显示.30%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62%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能独立自主。54%的人表示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需要什么。23%的人认为他们未来的人生会比现在有所提高。而1993年在一次对1000名14~27岁的德国青少年的调查中,95%的西德青少年和83%的东德青少年都表示“我对自己的人生是满意的”,70%以上的人则对社会的未来充满信心。总体说来。德国青少年对自己的人生持有己见,追求独立自主,并对人生充满信心。

中国青少年在顺从与独立、统一与个性上,独立自主的愿望非常强烈。以裴娣娜教授为首的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在有关自己的问题的决策上,渴望“父母做主”的学生仅占1.0%,高达71.4%的学生希望在“向父母征求意见后自己做主”;在处理自己的问题时,如果与父母意见不一致,只有4.2%的学生会“直接听从父母的意见”。可见,在中学生的观念上,独立自主的愿望非常强烈。在统一和个性的关系上,现在的中学生比较认同个性。90.2%的中学生认为个性观念非常或比较重要,75.2%的中学生赞同“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议论”的观点。但是,中国青少年对人生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德国青少年表现得那样乐观。
由此可见,中德两国青少年对独立自主的愿望都很强烈,并且都认同个性,这也是当今全球青少年价值观呈现的趋势。中国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要求尤其强烈,可能正因缺乏使然。德国青少年似乎已经超越了这一层面,他们对现状表示满意,并希望凭着自己的主宰能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2.两国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和对学校学习的态度之比较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虽然是内在的,它的产生却是以外在的诱因和内在的内驱力为条件的。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称为内部学习动机,而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来的称为外部学习动机。学生个人的人生目标、价值观、好奇心、兴趣、好胜心等属于内部学习动机,而学校、家长、老师、同伴和社会等对学生的期待属于外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短暂、影响小,而内部学习动机长久、影响大。
1992年《德国青年》的调查中,50%的青少年表示不会因困难和阻碍而影响自己的学业,一半以上的青少年表示他们会竭尽全力争取最好的成绩。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整体水平较高。
在我国,以孙云晓为首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组曾对中国青少年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孩子们对自己“为什么努力学习”做出解释时.选择“将来为社会造福”的占46.5%;“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占19.8%;“为将来有个好工作”的占12.6%;“喜欢读书”的仅占7.8%。这个结果表明,相当多的中国少年儿童把个人的学习同为社会服务,实现个人理想联系起来,外部学习动机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结果表明,60%以上的独生子女缺乏认知需要。这两组数据表明了一个共同的结果:相当多的中国青少年没有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许多孩子是在苦学状态下完成自己的学业的,他们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在这一点上,德国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更占优势。

(2)对学校学习的态度之比较
大多数德国青少年都喜欢并满意学校里的学习,乐于在学校学习。他们认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对未来的职业是至关重要的。而据孙云晓课题组的研究结果,51.4%的中国初中生和72.5%的高中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有些知识没用,他们对在校学到的知识的有用性提出了质疑。在这一问题上,学生与家长具有一致性,17%的初中生家长和26.6%的高中生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是很有用。显然,中德两国青少年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青少年不像德国青少年那样喜欢学校学习。德国青少年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最喜欢的学科都是体育。其次,德国男生喜欢数学和地理,而女孩偏爱语文和生物。中国初中生喜欢数学、外语和体育,高中生最喜欢的科目是外语、计算机和数学。看来,数学和体育都是两国学生喜欢的科目。

3.两国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之比较

教育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可用两个维度来表征:透明度和渗透度。透明度指的是学生为获取某种职业的资格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课程的容易程度。换句话说,职业资格认定的要求越正规越具体,则透明度越高。渗透度指的是一旦为获得某种职业的认证而有计划接受某类学校课程后再改行的容易程度。改行越容易,则渗透度越高。这两个维度通常是呈反比的。职业的要求越具体,学生也就越容易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即透明度越高,但若想获得所有的职业认证资格也越难,即渗透度越低。
德国的教育/职业系统以高透明度低渗透度而着称,它的学徒制和职业培训系统相当完善和严密。举例来说,一个德国学生想成为电子工程师,他在学校接受相应的教育培训后获取电子工程师的职业资格并不难,但若他再想从事电子工程师以外的职业就很难,因为这意味着他要再接受另一种职业所需要的系统培训。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职业系统却有低透明度高渗透度的倾向。学生所受教育与将来的职业种类关联并不是很大,接受同类教育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可能会千差万别。另外,改行在中国也是很寻常的事。
不同的教育/职业系统决定了中德两国不同的学制,由此也决定了两国青少年在职业抉择上的态度的差异。德国的孩子在接受完基础教育(四年制)后,学校会在尊重孩子及家长的选择的前提下,根据他们的禀赋和能力将他们分轨至各类中学。德国的中学有四类: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完全中学和综合中学。学生被纳入到某类中学后,就会得到该类教育系统的保护,被鼓励在该类中发展。由于德国教育/职业系统高度的结构化和认证化,德国青少年很早就会有强烈的职业抉择意识并能坚守信念。大多数德国青少年都有具体的职业意向和计划。他们会依据自己的决定来选择不同类别的中等教育。
而在我国,考入高等学府几乎成为每个青少年的学习目标。尽管我国近年来也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职业教育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事实上也是如此。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青少年不愿或许也不敢去正视并发掘自身的潜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也就没有明确的意识,都是挤在通往大学的一条路上。即使进入高等学校后,很多学生还是不能明确地计划未来的职业。

二、在比较中反思
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形成与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比较两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是为了更好地来了解、反思和改善中国的教育制度。

1.中国的学校制度基于“择优录取”,学生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这样的体制下,中国青少年的成就感往往只依赖于考试的好坏,导致中国学生的人生观不够积极。而德国教育的“保护式流动”,鼓励每个孩子发挥所长,他们的生活态度也因此而积极乐观。打破“高考言成败”的传统,创造多元的社会评价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塑造能胜任工作并且身心健康快乐的公民,这应当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

2.中国的教育强调集体和共性,其负面影响就是学生的潜质得不到发挥以致丧失个性。在求同的氛围中,中国青少年不了解自己,不善于表达自己,难以把握自己的未来。在这一点上,中德两国青少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了解自己是人生的关键,也是难题。了解自己需要具有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计划自己的人生更是要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具有选择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中国青少年在这方面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发展每个孩子的优势.培养具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是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3.相当多的中国青少年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许多中国学生可以把书读得非常好,考试成绩也十分优秀,但却不一定喜欢读书。他们并没有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学校的学习生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教育制度、教师、学校管理者,等等。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是根本,但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从微观层面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身在其中的孩子乐学好学.也是解决中国学生学校学习状态的关键。

4.中国青少年普遍对学校传授的知识的有用性怀有质疑,这就反映了我国在课程设置和教科书编定上的不足。课程和教材过分强调学术性,偏离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具有生命力,往往表现为呆滞的知识,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儿”。学生在校感觉枯燥,步入社会后又发现难以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这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导致青少年缺乏生存能力,更是对国家的发展不利。目前,我国在课程改革方面已付诸了大量的努力,但如何制定可操作的有效的方案应是我们的关切之重。

三、结语
通过比较我们明确了,为使我国青少年能有更加健康和积极的价值观,在教育层面上付诸努力至关重要。但我们更要意识到:价值观念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因此,中德两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根本在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决不仅仅是不同的教育使然。这意味着改善青少年的价值观更需要社会的改进和完善。

‘陆’ 德国完全中学有没有作业

有的有,有的没有。但是没有的很少很少,大多数还是有作业的,不过他们的作业与中国作业相比,理论的比中国的少,动手实践的比较多

‘柒’ 德国的完全中学

完全中学指的是Hauptschule,一般接收的学生成绩比文理中学(Gymnasium),实科中学(Realschule)和综合中学(Gesamtschule)稍差,在教学内容方面与其他三种中学有些差别,更偏重职业教育。

阅读全文

与德国完全中学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