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国纳粹是怎么控制群众的德国真的懂得反思战争吗
鄙人学学浅粗陋地认为纳粹是这样控制群众的:
1、民族情绪,美好未来
众所周知,阿道夫.希特勒是个有极高演讲天赋,有很高个人魅力的战争恶魔。他的飞黄腾达,恰逢其时,一战后的德国被战胜国的巨头们,压的不能喘气。尤其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更让普通的德国人,对那场天灾人祸恨的牙痒痒。所以二战前的德国就像一堆机易引燃的干草。而阿道夫.希特勒的军国主义言论,就成了点燃德国民众所以负面情绪的火焰。
至于战后德国悔改,应该是真的,因为二战后的德国,得到美帝支持,牵制苏联,它再也不是一战后的“受气小媳妇”。而是被人央求的“小祖宗”。故此富起来的德国,那还有心思去在听纳粹那一套啊!故此,仓廪实、知反思。
❷ 二战时德国政治体制
二战德国是在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下推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国家社会主义一般又称作纳粹主义,“纳粹”(Nazi)是德语“国家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简称,原意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国社党)的党员与拥护者。
纳粹德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所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德语:Drittes Reich)与1939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德语: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国”一词指的是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第一帝国”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第二帝国”的德国。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1939年9月,纳粹德国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宣战,发动苏德战争,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
在1943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后,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另一方倾斜。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有规律地轰炸,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也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1945年初,西方盟国自西向东,而苏联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正式灭亡。
❸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为什么要迅速扩张
1 、经济危机导致国家间争夺激烈是二战爆发的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一战战败国德国不甘严惩暗中迅速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未能得领土而在地中海炫耀武力;战胜国日本不满限制准备侵略扩张。 1920年到1921年和1929年到1933年,世界连续发生了两次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各种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它的严惩和限制,暗中迅速恢复国力,准备重返帝国主义列强行列;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在地中海炫耀武力以维持地区霸权;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表示不满,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了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法国主张肢解和最大限度地压榨德国,以维护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而英美则主张不要过分削弱德国,以免法国过分强大而打破欧洲均势。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开始向外扩张和发动局部战争,争夺英法美等国殖民地国家的势力范围和地区霸权,终于成为亚洲和欧洲的战争策源地。经济危机使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减弱,为了保住既得利益,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以妥协退让和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和平,结果大大助长了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气焰,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全面危机。
2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瓜分世界是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法西斯统治的基本特征是:对内以集权制取代民主制,实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反民主主义的恐怖统治;对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以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为其一切重大政策的出发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瓜分世界的直接结果。法西斯主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首先在德、意、日等独裁集权国家兴起,并先后在这些国家掌握了政权,建立了法西斯集权制政府。法西斯政权特别好战,它们在帝国主义的利益分配席上分得较少,有急于重新瓜分世界的强烈愿望,但又缺乏对世界实行经济兼并、和平分割的实力。于是便借助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迅速增强军事实力,妄图靠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由于军事经济的畸形发展,又引起军事膨胀型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这只有依靠发动战争才能解决,于是又触发了更为深层的经济政治危机。因此,从战争走向战争就成了“危机-战争-危机”这一恶性循环的必然归宿。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先后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并点燃了侵略的战火,意大利法西斯党于1922年10月上台后,为建立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并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纳粹党于1933年1月上台后,制定了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基于相同的目标和需求,1936年10月,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成为欧洲的战争策源地。日本作为东方的后起资本主义大国,在1926年制定了“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内阁上台后,确立了保证其东亚大陆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并把中、苏、美、英等列为敌国,成为远东地区的战争策源地。随后,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不久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因而宣告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将战火烧到了整个世界。
3 、西方经济大国持绥靖政策妥协是战争爆发的深层诱因 绥靖政策是企图通过局部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来维护和巩固其既得利益。绥靖的本质是妥协、自欺,结果是纵容了战争。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大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把绥靖政策奉为处理国际危机的神器,结果已有目共睹。
❹ 二战期间希特勒执行的独裁政策的具体内容
纳粹党所奉行的国家统制政策和理念,包括一些政治观点和具有宗教色彩的极端思想:种族主义、反共产主义、极权主义、神学主义、反犹太主义、反同性恋以及限制与其意识形态相反的宗教自由。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民族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利应由其一人掌握。由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自上至下按领袖原则来管理的政府,提倡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作为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运动意识思想,重集体尚权威武力。
民族社会主义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宣扬种族优越论,认为雅利安族为最优秀的、对人类进步唯一有贡献的民族。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在意识形态方面,以明确的准则为基础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区别,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歧视与之不同的民族。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民族世界霸权。
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
授权法案最终获得通过,表示希特勒与他的政府得到最高权力,可以在没有议会的批准下通过任何法例,并可以独立制定外交政策和违反宪法的规定。故此,希特勒可以用如此权力清除任何阻止他建立独裁的任何力量。在往后的几个星期内,希特勒的内阁通过数项法令,令德国人失去自由、各退任何非纳粹党员的公务员,以及将所有其他政党与联盟列为非法。第三帝国的统治开始。
纳粹党开始架空了人民党部长控制国家的权力。在没有警察的监控下,冲锋队进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共产党人、社民党人与中央党人可谓无处容身,被赶尽杀绝。纳粹党也开始以暴力手段镇压犹太人;1933年夏,它自以为所向无敌,取缔一切其他政党与工会,就连人民党也不例外。虽然纳粹党现在一党专政,但国防军完全不受影响。共和时期的军政分立之势仍然持续。同样地,大资本家与地主的私产不受影响;行政与立法部门所受影响甚小。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禁止政党和工会,“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党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附属团体。并公布法律,这个党被宣传为‘同国家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集权,用希特勒的话说:“一个人身兼党、国家、行政数职已成为迅速得以实现的民族社会主义统治原则。”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提出的口号是:“信仰、服从、战斗”。
❺ 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基本立场和做法
二战德国(纳粹德国或称德意志第三德国),希特勒帝国梦的基本蓝图是:先将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和约中德国所受一切不平等条约中所割出去的地占回然后再入侵法国、英国。最后再入侵苏联(希特勒蓝图中重要的一部分),最后占领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对犹太民族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等。因为一战后英法想把德国玩崩溃还不想自己担责任,希特勒不给他们点教训,英法(尤其是法国)不知道天高地厚
事实做法有: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制。英美视而无睹
1936年再次撕毁《凡尔赛和约》,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英美视而无睹
1936年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8年再次撕毁《凡尔赛和约》中德奥永远不得合并的条款,吞并了奥地利。
1938年9月签署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4月-8月,英美苏开始进行谈判(由于互相不信任,英美苏三国集体安全落空)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英美苏形成战线积极展开外交在1939年8月,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祸水东引”阴谋宣告破产。
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联趁火打劫。10月,波兰速亡。
1940年5月,入侵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6月,法国速亡。
1940年7月,入侵英国,执行《海狮计划》,空袭英国本土。德国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绥靖政策的破产。
1940年9月,德意日结成三国军事联盟。(后匈、罗、保先后加入)同时制定入侵苏联计划《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祸水西纵”阴谋宣告破产。
德国:希特勒实施种族主义理论,疯狂迫害犹太人,着名的集中营有: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始建于1940年4月,是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的奥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个集中营的总称。德国纳粹在这里监禁过数百万人,并屠杀了其中的110多万人,受害者绝大部分是犹太人。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7000名幸存者获得了新生。
达豪集中营
达豪集中营位于德国慕尼黑西北约80公里处,1933年建成,1938年扩建。它是德国纳粹建造的第一座集中营,曾被作为培训德国党卫军集中营军官的教学基地。这里先后关押过21万人,包括许多犹太平民和苏联战俘,其中近3.2万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枪杀。1945年4月29日,集中营被解放,3万多名在押人员重获自由。
萨克森豪森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位于德国首都柏林附近,是二战期间德国占领区纳粹集中营的指挥总部所在地。集中营占地400公顷,整个布局呈三角形,是按照纳粹党卫军头目希姆莱的要求设计建造的,被认为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中营。从1936年建立至1945年4月22日获得解放,这里关押过20多万来自欧洲各国的共产党人、社民党人、抵抗运动战士、犹太人、吉卜赛人以及苏联战俘,他们中的半数死于苦役、疾病或被枪杀和焚烧。
布痕瓦尔德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坐落在德国东部城市魏玛附近,建于1937年。 二战期间,此处囚禁了大约25万人,其中5.6万人被纳粹分子以各种方式杀害,其中包括德国共产党主席台尔曼。
在集中营内,以德国共产党人为首的一批反法西斯战士一直坚持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他们秘密筹划通过武装起义赢得自由。1945年4月,他们发动武装起义,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控制了集中营,使近2.1万人获得自由。
拉文斯布吕克妇女
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建于1938至1939年间,位于柏林以北50英里。二战期间,这里共关押过13. 3万名妇女、儿童和青年。他们被强迫从事修路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部分妇女被用来进行医学试验。在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这里之前,约有近5万人被迫害致死。
贝尔根―贝尔森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建立于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国军队解放了该集中营。在集中营存在的5年间,德国纳粹在此共杀害了约7万名被关押者。
毛特豪森
纳粹德国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始建于1938年8月的毛特豪森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奥地利迫害犹太人、反法西斯人士[5] 及无辜平民的主集中营。这座集中营及奥地利其他地区的49座附属集中营共囚禁过20万人,有10万人被迫害至死,其中包括至少5名中国人。2003年5月11日,毛特豪森集中营旧址举行了中国遇难同胞纪念碑揭幕仪式,深色的大理石纪念碑上镌刻着:“纪念在此集中营遇难的中国同胞”。
布伦东克
布伦东克集中营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北20公里处,这里本是比利时在一战时期的一个防御工事,二战中成为纳粹德国的一个集中营,是关押、迫害和虐待犹太人及武装抵抗人员的人间地狱。在1940年至1944年的4年间,这里关押的3500多人中有164人被枪杀、21人被绞死,约100人被折磨致死。
❻ 二战时,纳粹德国军队为什么要分为政府军和纳粹党卫军
德军之所以会分为纳粹党卫军和国防军两个部分,还是因为希特勒并不信任国防军,只有发展自己的亲信部队,能够帮助自己在政权上获取最大的利益。
三、纳粹党卫军的发展希莱姆建立的党卫军,是以希特勒的意志为转移。在1934年的时候,参军人数已达5万多人。早期纳粹党卫军的筛选非常严格,可后来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对选拔士兵的要求也逐渐降低。纳粹党卫军在战术素养、武器装备等方面与国防军相比,都要相差甚远,希特勒运用职务之便将党卫军军官派去国防军中学习,以此不断改变那去党卫军,再后来一次次的战役中,纳粹党卫军也发挥出他们应有水平,由于信仰纳粹,让他们在一次次战争中都疯狂而战,最终也打了多次胜仗。
❼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统治者,是如何将战争合法化的,又是如何说服人民参与战争的
由于当时的德国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赔款,赔地,人民的生活没有保障,德国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失业率升高,通货膨胀。
1919年2月,德国国民议会在小城魏玛开会,通过宪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首都柏林。新政府成立之初,就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战败后的割地赔款使德国不堪重负,世界性
的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希特勒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开始在德国崛起。
希特勒1889年出生于德国边境的奥地利小城勃劳瑙 (Braunau)。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德国巴伐利亚兵团当过兵,1919年参与组织纳粹党,1923年11月在在慕尼黑组织暴动,企图夺取巴伐利亚政权,失败后在Landsberg 监狱被关押了八个月。随后,纳粹党开始走议会道路。1930年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人民广泛支持。一时间,“我们最后的希望:希特勒”几乎成为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共识。1933年3月,希特勒接任德国总理职务。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总统职务也由希特勒兼任。纳粹党实行一党专政,禁止其他党派活动,并开始扩大军工生产、修筑高速公路等浩大工程,一时间德国经济快速增长、破产和失业成为了历史。
希特勒对外大谈和平,和邻国频频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以至于许多国家的政要呼吁将1938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德国元首希特勒。与此同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耿耿于怀的德国,正在疯狂扩军。纳粹党大肆宣扬法西斯复仇主义、日耳曼人“优等民族”的谬论,掀起全社会的非理性癫狂。为追求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纯净,他们将少数种族人群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残疾人以及共产党和其它一切政治反对派关入集中营,残酷迫害。
希特勒对内大肆宣扬德意志民族的优越性,使得德国人民的民俗自尊心大增。希特勒大肆建立军工厂,公路,军用设施,武器。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使得在民众中的威望大升。德国民众视希特勒为救世主。
联邦德国仅用5年时间,就在1950年将其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Ping),1951年-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7.1%,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而在发动战争的时候,希特勒利用的同样是民族的自尊心,对民众采取欺骗,诱导的手段。利用德国民众心里的那点民族自尊心发展成为对外扩张的手段。
❽ 二战纳粹党结构组成
党首:希特勒,拥有党卫军的直接领导权和德国国防军的领导权。党羽:戈林,拥有德国空军的领导权。希姆莱,拥有德国秘密政治警察的领导权。戈培尔:拥有德国媒体舆论的管理权和德国柏林城防部队领导权。施佩尔,拥有战时德国工业的管理权。弗里茨·绍克尔,全德意志劳动力调配全权总代表。马丁·鲍曼,管理纳粹党金融工作。鲁道夫·赫斯,德国副元首,1941年被英国人囚禁,无实权。里宾特诺夫,纳粹外交部长及纳粹德国外交管理权。望采纳!
❾ 二战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
这个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如果真的感兴趣的你可以搜搜希特勒的书籍不太喜欢文字可以看看电影,关于希特勒的电影其实很多。我推荐一部把
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2003版本,你看完就能大概了解到他是怎么从一个一战的下士到二战纳粹的首脑
❿ 二战前的纳粹德国有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么
有的。而且实施的十分到位完美。纳粹党的全名: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