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代德国军队的军衔
德国的军衔,没有“准尉”的军衔,只有形义准将军衔;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军士级别可分七级,可分低级士官(两个级别)和高级士官(五个级别)两个类别;高级士官中比作中士、上士和军士长这三级是军衔晋升中的几个关键点;军士级别的后备军官另有专门的军衔名称:后备军官下士、后备军官中士等;采用“后备”却未采用“候补”,因为德国的后备军官和后备士官都是后备期内的军衔名称,后备期结束后即可授予新的军衔,不必一定要“候”在那里待“补”;军衔译名:将官、海军将官、上将、中将军医等。曾出现的军衔:大将、元帅、帝国元帅。
Ⅱ 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的军衔分别是什么
1、俄罗斯军衔制度
俄罗斯军官军衔分4类12等。其中:尉官4等,分别是少尉、中尉、上尉和大尉,属初级军官;校官3等,分别为少校、中校和上校,属中级军官;将官4等,分别是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统称为将军,与俄联邦元帅同属高级军官。 俄联邦元帅很少授予,仅前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1人拥有这一军衔。与前苏联的苏军军衔相比,军衔名称恢复了俄罗斯传统的称呼方法:只在海军军官军衔前冠以“海军”,其他军种的军官军衔统一使用一种名称
2、德国的军衔制度如下:
一、陆军军衔: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元帅——陆军元帅、将官——大将、兵种上将、(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少将、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军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三等兵、上等列兵、列兵以上共8等22级。(另有一说:1944年增设大尉军衔,未证实。)总参勤务军官军衔设:总参勤务上校(9)、总参勤务中校(10)、总参勤务少校(11)、总参勤务上尉(12)等2等4级。总参勤务军官的待遇、晋升等方面均优于同级别的军官。据当时德国将军的回忆,一个总参勤务上校可以监督、参与集团军群级部队的作战指挥,颇有点“钦差”的味道。着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谋施陶芬贝格,在任后备军参谋长时就被改授总参勤务上校军衔。
3、英国的军衔制度如下:英国军衔 、Army 陆军 、Field Marshal 元帅 、General 上将 、Lieutenant General 中将 、Major General 少将 、Brigadier 准将 、Colonel 上校 、Lieutenant Colonel 中校 、Major 少校 、Captain 上尉 、Lieutenant 中尉 、Second Lieutenant 少尉 、Warrant Officer (Class I) 一级准尉 、Warrant Officer (ClassII) 二级准尉 、Staff Sergeant 上、Sergeant 中士 、Corporal 下士 、Lance Corporal 一等兵 、Private 二等兵 、Recruit 新兵
4、法国的军衔制度如下:目前的从低往高:陆军: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上士群士长二级准尉一级准尉空军: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上士军事长海军: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上将一级上将高级军衔(通用)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上将一级上将元帅
Ⅲ 请问德国军衔分为多少个等级分别是那些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参谋上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一级军士长、 二级军士长、 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
兵:一级上等兵、二级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
Ⅳ 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里军衔等级是怎么样的要详细。安当时的旧军衔高低会分配到什么职务要详细
一、1933年——1945年间德国军衔的沿革
1933年的德国帝国国防军(当时德军的正式名称)军衔按军种区分为陆军、海军二类,按等级划分为:元帅、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级,各军种基本相同,元帅分别称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海军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于这时德国的“一战战败国”身份未变,还受到《凡尔赛和约》和法、英、美等“一战战胜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各种制约,其军官军衔也“深受其害”:1、陆军元帅、海军元帅设而未授,任现职的仅有一战时晋升陆军元帅军衔的总统兴登堡,从1918年至1935年期间未晋升、授予过一位元帅;2、虽然设有大将军衔,但除“帝国国防部部长兼帝国国防军总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这个军衔;3、各级军官的晋升期限显着增长,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古德里安都曾扛着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余年……
1934年兴登堡总统病势沉重,国会决定由希特勒代行总统职权。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抢班夺权”,同时开始实施他野心勃勃的扩军计划,与此同时对武装力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军衔制度)也开始进行“纳粹化的、为期十一年”的改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鉴于党卫队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绩,我将其升格为纳粹党内的一个独立组织……我批准党卫队建立武装部队; 9月间,成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等团级部队; 10月,整合党卫队衔级为: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高级长官——党卫队总指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上级长官——旅队长、区队长、旗队长;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队二级小队长;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队三级小队副;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党卫队突击队队员、党卫队队员;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党卫队学员,共8等21级。
同年8月,希特勒自称“德国元首”(全称:德意志第三帝国领袖、政府总理兼国防军最高司令[后改称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纳粹党全国领袖,1941年12月起兼陆军总司令),其不同场合称呼又有所不同:一般时称为“元首”,涉及到军务时称“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涉及政务时称“元首兼帝国总理”。考虑到它是整个二战时期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正式官称,本文将其列为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称号”;
1935年,3月1日,正式组建空军司令部;3月16日,帝国国防军改称国防军;在空军中设立“飞行勤务军衔”;在海军中恢复了一战时曾设立的“海军准将”军衔;设立“总参勤务军衔”,这种军衔授予经过严格选拔和专门培训(如在军事学院接受过总参业务训练)、在帝国战争部或国防军局及以后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工作的、从事参谋勤务的校官、尉官(在各军种总司令部工作的参谋军官不授予这种军衔);第一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一等兵军衔,将二等兵军衔区分为“服役6年以上”和“服役不满6年”两级,增设上等列兵军衔,同时对军衔标志进行修订;海军增设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等军衔;空军取消上等兵军衔;
1936年,在陆军将官中增设“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高于大将半格,低于陆军元帅半格,计划授予担任国防军总参谋长、集团军群总司令、陆军参谋长等高级职务的大将。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末的第二帝国期间就曾设过此衔,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领有此衔,直到1898年去世才被追晋为陆军元帅;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德国国防军改称德国武装部队,并正式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等武装力量纳入“德国武装部队”编制;第二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各军种的一级上士军衔;海军增设一级中士(海军一级中士、海岸勤务一级中士、海军步兵一级中士)和一级上等兵军衔(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海军步兵一级上等兵等)军衔;
1939年,正式建立党卫队野战部队(或称党卫军、武装党卫队、W-SS)——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党卫队第一装甲师(简称“元首师”)、“帝国师”党卫队第二装甲师、“骷髅师”党卫队第三装甲师、“警察师”党卫队第四装甲掷弹兵师(摩步师),开始设置并使用党卫队野战部队军衔称号和标志,如党卫军准将(区队长)等;
1940年,取消“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设立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宪兵司令官职务,将宪兵军衔提高到宪兵少将(海军、空军宪兵最高军衔仍为上校)——这也是陆军中将、少将军衔中唯一带兵种称号的;
1941年,4月3日更换陆军元帅的识别标志——帽徽、帽饰带、领章、肩章;
1942年,党卫队调整高级长官衔级,增设党卫队最高指挥(党卫军大将)级别,并修订了旗队长以上长官的衔级领章标志;第三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上等兵军衔,原上等兵大部晋升二级下士,二级下士以上择优晋升,同时再次修订士兵军衔标志;将宪兵士官、军士、兵的军衔变更为“宪兵警长”、“宪兵警士” ;
1943年,武装党卫队中增设一等兵军衔,但在党卫队其他机关、部队中未设立相应的衔级,在党卫队衔级表上也未列出相应称号;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空军上等兵军衔;将陆军宪兵部队扩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宪兵总队,分别由一名宪兵少将任总队司令,撤销原设的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职务;在海军、空军中增设海军宪兵少将、空军宪兵少将军衔。 到1945年战败前,德国武装部队的军衔区分为陆军、空军、海军、武装党卫队和宪兵,党卫队衔级单独设置。其中陆军军衔中另设总参勤务军衔,在海军中又分为海上部队军衔、海岸部队军衔。同时军政官、技术官、女军人另设有专门的级别(军衔)称谓。为便于读者对各种军衔、衔称作横向比较,笔者在每一称号后均附编号,以“元首”为始,其他类推
Ⅳ 美国、德国军衔等级制度分别是怎样的
美国的军衔制度分6等25级,美国军衔设6等25级: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土;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俄罗斯军衔设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土、下士;上等兵、列兵。
军衔等级的设置
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上校军衔是什么级别的呢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二战时期的德国的一些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二战时期德军中经常性见到一些上校级别的军官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上校军衔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呢?厉害不厉害呢?下面我们一起简单的来分析说说,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
最后,纳粹德国海军上校,可以担任舰长、骑兵团司令等职务,比如德国海军上校林德曼等人其二、德军上校的职务可大可小,很多年轻的上校都当然团长,资深的上校往往可以担任师长其三、德军拥有上校军衔军官,仍然要亲自出马,他们往往会成为某个战术任务的最高指挥者。在苏联战场,德军上校也是一线指挥官他们出生入死的替希特勒卖命!
Ⅶ 德国的军衔有哪些
一、陆军军衔:
最高统帅——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1);
元帅——陆军元帅(3);
将官——大将(4)、兵种上将(5)(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6)、少将(7);
校官——上校(9)、中校(10)、少校(11);
尉官——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士官——一级上士(15)、二级上士(16)、中士(18);
军士——一级下士(19)、二级下士(20);
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23)、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24)、三等兵(25)、上等列兵(26)、列兵(27)。
以上共8等22级。(另有一说:1944年增设大尉军衔,未证实。)
总参勤务军官军衔设:总参勤务上校(9)、总参勤务中校(10)、总参勤务少校(11)、总参勤务上尉(12)等2等4级。总参勤务军官的待遇、晋升等方面均优于同级别的军官。据当时德国将军的回忆,一个总参勤务上校可以监督、参与集团军群级部队的作战指挥,颇有点“钦差”的味道。着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谋施陶芬贝格,在任后备军参谋长时就被改授总参勤务上校军衔。
二、空军军衔:
元帅——帝国元帅(2)、空军元帅(3);
将官——空军大将(4)、兵种上将(5)(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6)、空军少将(7);
校官——空军上校(9)、空军中校(10)、空军少校(11);
尉官——空军上尉(12)、空军中尉(13)、空军少尉(14);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15)、空军二级上士(16)、空军中士(18);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19)、空军二级下士(20)、空军上等兵(22);
兵——空军一等兵(23)、空军二等兵(24)、空军三等兵(25)、空军列兵(27)。
以上共7等22级。飞行勤务军衔设飞行勤务上校至飞行勤务二级下士,共4等11级。
三、海军海上军衔:
元帅——海军元帅(3);
将官——海军大将(4)、海军上将(5)、海军中将(6)、海军少将(7)、海军准将(8);
校官——海军上校(9)、海军中校(10)、海军少校(11);
尉官——海军上尉(12)、海军中尉(13)、海军少尉(14);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15)、海军二级上士(16)、海军一级中士(17)、海军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19)、海军二级下士(20)、一级上等水兵(21)、二级上等水兵(22);
水兵——一等水兵(23)、二等水兵(24)、三等水兵(25)、新水兵(27)。
以上共7等24级。
四、海军海岸军衔:
将官——海岸少将(7);
校官——海岸上校(9)、海岸中校(10)、海岸少校(11);
尉官——海岸上尉(12)、海岸中尉(13)、海岸少尉(14);
士官——海岸一级上士(15)、海岸二级上士(16)、海岸一级中士(17)、海岸二级中士(18);
军士——海岸一级下士(19)、海岸二级下士(20)、海岸一级上等兵(21)、海岸二级上等兵(22);
兵——海岸一等兵(23)、海岸二等兵(24)、海岸三等兵(25)、海岸列兵(27)。
以上共6等19级。
五、武装党卫队军衔:
将官——党卫军大将(4)、党卫军上将(5)、党卫军中将(6)、党卫军少将(7);
校官——党卫军准将8)、党卫军上校(9)、党卫军中校(10)、党卫军少校(11);
尉官——党卫军上尉(12)、党卫军中尉(13)、党卫军少尉(14);
士官——党卫军一级上士(15)、党卫军二级上士(16)、党卫军中士(18);
军士——党卫军一级下士(19)、党卫军二级下士(20);
兵——党卫军一等兵(23)、党卫军二等兵(24)、三等兵(25)、党卫军上等列兵(26)、党卫军列兵(27)。
以上共6等21级。
六、宪兵军衔:
将官——宪兵少将(7);
校官——宪兵上校(9)、宪兵中校 (10)、宪兵少校(11);
尉官——宪兵上尉(1 2)、宪兵中尉(13)、宪兵少尉(14);
警长——宪兵高级警长(15)、宪兵一级警长(16)、宪兵二级警长(18)、宪兵三级警长(19) 、宪兵候补警长(20);
警士——宪兵一级警士(23)、宪兵二级警士(24)、宪兵三级警士(25)。
以上共5等16级,海军、空军的宪兵军衔与陆军相同,在军衔称号前冠以“海军”、“空军”。武装党卫队宪兵军官的军衔多出“党卫军宪兵准将(党卫队区队长,8)”一级,宪兵士兵的军衔称号与普通武装党卫队士兵相同,但冠以“宪兵”。
七、党卫队衔级:
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3);
高级长官——党卫队最高指挥(4)、党卫队总指挥(5)、党卫队地区总队长(6);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7)、党卫队区队长(8)、党卫队旗队长(9);
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10)、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11);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12)、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13)、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14);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15)、党卫队一级小队长(16)、党卫队二级小队长(18);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19)、党卫队三级小队副(20);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24)、党卫队突击队队员(25)、党卫队队员(26);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27)、党卫队学员(28)。
以上共9等22级。
八、军政官专指军队中在后方单位、各级司令部、机关、院校中从事工程、技术、教育、新闻、通信、军医、兽医、军械、军需、军法、行政等勤务的军人(野战部队中的此类勤务由军官、技术官、士官担负),其级别分:
特级军政官——特级军政官(7);
高级军政官——一级军政官(9)、二级军政官(10)、三级军政官(11);
中级军政官——四级军政官(12)、五级军政官(13)、六级军政官(14);
初级军政官——七级军政官(15)、八级军政官(16)、九级军政官(18,在海军中相当于17)、十级军政官(海军单设,相当于18);
候补军政官——候补军政官(20)。
以上共5等12级。
九、技术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未接受过军内外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士官、军士,其级别、职务仅在本单位有效。技术官的服役年龄战前规定为不超过35岁,开战后放松了规定,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有关二战的影视、历史资料中看到“德军辈子兵”的原因之一。在陆军中分为:
上级技术官——正营级技术官(11)、副营级技术官(12)、正连级技术官(13)、副连级技术官(14);
下级技术官——正排级技术官(15)、副排级技术官(16)、正班级技术官(18)、副班级技术官(19);
候补技术官——候补技术官(20)。
以上共3等9级。
Ⅷ “上校”是什么级别
除设有大校的少数国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级衔称。
1、上校,是一些国家军队中校级军官的军衔称号。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一般都设有上校这一级军衔称号,除设有大校的少数国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级衔称。上校一般为团长的编制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为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2、中国军衔制历史中,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有设立上校军衔。
Ⅸ 德军上校和准将军衔怎么区别
这问题涵盖的范围太大了,从军史上来说首先声明:二战期间德国国防军没有准将军衔!其将官只分为一级上将(大将)、兵种上将(共八个兵种)、中将和少将,当然了,上面还有陆军元帅和戈胖子的“帝国元帅”军衔,这是比较清楚的。
在党卫队内部军衔标识中,区分准将和上校的方法很简单,上校(旗队长)的领章是一片大的橡数叶,而准将(区队长)则为一大一小两片橡树叶。再以上就是旅队长(少将)三片橡树叶、地区总队长(中将)三片橡树叶缀一颗星、副总指挥(上将)三片橡树叶缀两颗星、总指挥(一级上将或大将)三片橡树叶缀三颗星。
二战德军军衔标识设计的比较“缺德”,它领章和肩牌上星的数量,比我们传统认知少了一颗。比如少尉肩牌无星、中尉肩牌一星、少校肩牌无星、中校肩牌一星,所以武装党卫军上校的野战军服上,肩牌就是两颗星。虽然准将肩牌也是两颗星,但是上校(旗队长)肩章的滚边是黄色的,而准将(区队长)肩章的滚边是红色的。
(施季利茨剧照)
另外,如果所穿制服不适合佩戴肩章,党卫军军官们还可以在制服衣袖上使用一种黑底绿色横条标志,高级军官则是位于橡树叶图案中的横条。其中武装党卫军上校是两片叶子三道条,准将则是两片叶子四道条,所以从领章、肩章以及标志上,还是比较容易区分这两档军衔的。比如《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施季利茨、《桥》里面的霍夫曼,这都是武装党卫军上校(旗队长),而施季利茨的上级舒伦堡则是旅队长(少将)。
要注意武装党卫军上校及以上军官左右领章是对称的衔级章,而中校以下官兵的符号是“双银色闪电”,其他的“党卫志愿师”、“武装党卫师”的中校以下官兵的符号则是各师的“师徽”。隶属普通(下属)党卫队中,“盖世太保”中级长官以下人员右领章是空板,“骷髅部队”(不是骷髅师啊,而是专门的集中营看守部队)的右领章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骷髅头”。
Ⅹ 纳粹德国军衔的军衔体系
元帅:陆军元帅;
将官:大将(一级上将)、兵种上将(分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装甲掷弹兵[摩步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8种)、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
军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
兵:—等兵(服役6年以上)、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三等兵、上等列兵、列兵; 元帅:空军元帅;
将官:空军大将(空军一级上将)、兵种上将(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术兵、航空通信兵、空军等6种,其中“空军上将”只授予非空军出身而从其他军种、部队或地方调入的人员)、空军中将、空军少将;
校官:空军上校、空军中校、空军少校;
尉官:空军上尉、空军中尉、空军少尉;
士官:空军一级上士、空军二级上士、空军中士;
军士:空军一级下士、空军二级下士、空军上等兵;
兵:空军一等兵、空军二等兵、空军三等兵、空军列兵; 元帅:海军元帅;
将官:海军大将(海军一级上将)、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海军准将;
校官:海军上校、海军中校、海军少校;
尉官:海军上尉、海军中尉、海军少尉;
士官:海军一级上士、海军二级上士、海军一级中士、海军二级中士;
军士:海军一级下士、海军二级下士、一级上等水兵、二级上等水兵;
水兵:一等水兵、二等水兵、三等水兵、新兵; 领袖:党卫队全国领袖;
高级长官:党卫队全国总指挥、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
上级长官:党卫队旅队长、党卫队区队长;
中级长官:党卫队旗队长、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
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队二级小队长;
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队三级小队副;
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党卫队突击队队员、党卫队队员;
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党卫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