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怎么败给苏联的是哪一次战役

德国怎么败给苏联的是哪一次战役

发布时间:2022-08-04 10:58:48

‘壹’ 德苏战争中,德国为什么会败给苏联

纵观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陆地上的苏德战场是最为血腥和残酷的。长达近4年的侵略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在苏联军民万众一心且坚定不移的抗击下,最终以德国的心脏柏林被攻克而标志着纳粹德国的彻底败亡。

德国败给苏联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在占领区内实施的民族政策不得人心。纳粹党上台后一直鼓吹雅利安民族为高等民族,欧洲其他各国民族皆为劣等,这就导致纳粹德国在占领西欧和东欧各国后在当地推行的高压政策。而它对犹太人实施的种族灭绝更是惨绝人寰。这就导致其他各国人民对纳粹的仇视(哪怕是那些起初把德军当做解放者的乌克兰人,后来也渐渐对德军的暴行予以抵抗),德国无法将占领区的资源高效的整合起来为己所用。

2.苏联国土幅员辽阔且基础设施差。德军攻入苏联境内后发现,卧槽路在哪里?这跟拥有良好交通网的西欧根本无法比,每逢雨季遍地泥泞,部队行动缓慢。而攻入苏联后的德军,越往东挺进补给线越长,补给越来越困难。而分兵据守也摊薄了德军的进攻部队。

3.苏联对战略资源的利用和生产的科学规划。这点使得苏联的武器制造效率高于德国,生产出来的武器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将士们的手中。

4.抗击外敌入侵的战争总能激发全国人民的同仇敌忾,外加上斯大林作为领袖的个人魅力和铁腕手段,将军队拧成了一股绳子。苏联红军得到了战争的洗礼和淬炼,越战越勇。敌占区的居民和在战争中被打散留下来的红军组成了敌后游击队,不断的袭扰占领军,破坏铁路交通线等,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5.纳粹德国的人力资源不如苏联。在人肉磨坊般的消耗战中,交战双方哪一方的人力资源先枯竭哪一方就会输,这点不用多解释,对比苏德的人口即可。

6.根据《租借法案》美英提供给苏联的物资援助。美援很重要,但并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7.美英对纳粹德国进行的战略轰炸。美英的战略轰炸导致很多德国生产企业无法正常运转,这就属于此消彼长的范畴了。

8.战争的输赢其实决定于交战中的双方哪一方犯的错误更多。纳粹德国在这场侵略战争中尽管在头一年打了苏联一个措手不及,但后来的确也犯了不少指挥上的错误。

‘贰’ 德国攻打苏联失败原因

这里许多吧友都受到西方史书的影响,对德军盲目崇拜!

其实二战中表现最好的是苏军。苏军是在换装未完成之际被德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才出现战争初期的溃败。

1939年苏军装备普遍落后,最新型战斗机的速度还赶不上德国的轰炸机,坦克装甲也步枪子弹都能够穿透。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件,就是为了赢得时间,对苏军全面换装。

1939年9月—1941年6月,苏联研制出了一批新型武器,如T-34和KB坦克,雅克,拉格和米格战斗机,伊尔-2强击机和卡秋莎火箭炮等,但它们刚刚部分下发到部队,官兵还不及掌握它们,战争就爆发了!

例如,1941年6月苏德战争开始时,苏联工业已经生产出1200多辆T-34坦克,其中装备部队的约有900辆,但能够驾驶它们的官兵很少。1941年五一节时,苏联最大的基辅军区举行阅兵,本想展示最新型的T-34坦克,但由于全军区都找不到几个会开这种坦克的驾驶员,只好作罢。古德里安等许多德军将领的回忆录都证实:苏军是在莫斯科战役期间才大量使用T-34坦克,而德军恰恰就在此战中碰壁!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真正原因是其伤亡过大,而不是后来他们为了挽回面子而宣传的天气因素。大家只要去读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元帅在1941年12月1日致陆军总长哈尔德的电报就知道了。博克在此电中认为部队伤亡严重,无法攻占莫斯科。他一个字也没有提天气。哈尔德在日记中同样将进攻莫斯科失利归咎于部队伤亡重大,也一个字没有提天气。零下30度的严寒是12月5-6日才降临莫斯科地区的,而在前一天即12月4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经下达了撤退命令!

许多崇拜德国的人,将德军战败说成是苏军的兵力优势。事实上,1941年6月德国总兵力高达750万人,其中用于进攻苏联的军队有470万人(陆军350万人,空军和地勤部队120万人),加上仆从国军队80万人,一共是550万人。而苏军总兵力只有537万人。1944年光是德国动员的兵力就高达近千万(大家可以去看电影<解放>,1944年夏希特勒说:“我有950万作战部队!”)。大家知道德国人口为苏联的一半,而德国控制的欧洲部分人口则大大超过苏联。到1942年夏季德军占领了苏联广大领土,此时苏联在人口上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到1942年秋季,苏军的全面换装已经完成,随即展开大规模反攻,全歼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1943年夏季,苏德两军在库尔斯克举行主力会战,双方都出动了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先进的兵器,结果是德军大败。苏军从此牢牢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展开了全线反攻。

1944年,苏军向德军发起了着名的“十次斯大林式打击”,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雄伟壮丽的篇章。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整个整个的德国集团军群都被苏军雷霆万钧的攻势打得落花流水。苏军取得这些胜利并不是在风雪严寒的冬季,而是在烈日炎炎的仲夏,而且苏军的前线兵力从来没有达到超过德军一倍的优势,这些充分说明了苏军战斗力远比德军强大!

1945年苏军向德军发起排山倒海的最后冲击。在中央战线,朱可夫元帅和科涅夫元帅的军队势如破竹,220万大军,4800架飞机和6500辆坦克短短一个月就长驱500—600公里,兵抵奥德河和尼斯河畔,势如摧枯拉朽。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壮观的攻势。1945年4月,苏军向德国首都发起猛攻,短短半个月就攻克柏林,把胜利的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战胜德国后,苏联在首都莫斯科举行了盛大的胜利阅兵式,红军官兵们将几百面德军战旗抛在斯大林脚下,这是何等的威武雄壮!

战争爆发前,德国的工业实力超过苏联,并且占领了大半个欧洲,拥有的人力,资源和工业潜力远远超过苏联,就这样还抵不住苏联。可耻!

对苏联的威力领教最深的是希特勒,他在临死前大骂日耳曼民族不如斯拉夫民族,应该统统淘汰!

冷战期间,西方出于反苏需要拼命诋毁苏军,说它是不堪称一击的乌合之众,靠人多取胜。冷战结束后,西方开始能够公正评价苏军,近年西方出版的许多战史着作如《赢者之师》承认,二战期间苏军无论在战斗力和指挥艺术方面,都强于盟友美英军队,也强于对手德军。

‘叁’ 在二战时期,德国输给了苏联,它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二战期间德国输给了苏联,他输的真正原因是在于他对苏联的估计不足。之前的闪电战带来的巨大胜利,让希特勒对自身的军事实力估计不足,对苏联的军事实力估计不足导致的轻视苏联。再加上希特勒自大的战略错误。导致了德国军队后方补给跟不上,再加上漫长的持久战,导致德国输给了苏联。

由于希特勒的自大再加上出现的战略错误,导致低估了苏联的抵抗能力和战斗决心,更没想到美国等国家对苏联的援助,要知道二战期间,德国和苏联打仗正酣之时,仍实施的是八小时工作制,甚至还有军人在休息,直到两年后才全员出击,如果早些全军出击,结果是什么样子还真不好帮手。正是因为这种草草的进攻,才导致德国的战败。

‘肆’ 二战被封印战斗力的德军是如何被苏联打败的呢

德军一直都是以装甲部队称霸欧洲,席卷了欧洲各国,灭亡了欧洲老大法国,赶跑了日不落英国,其他各国也是俯首称臣,但这样强大的陆军部队最终还是败给高傲的自己。

莫斯科保卫战的巨大胜利极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使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更加巩固,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宣告了德军自入侵波兰以来屡试不爽的“闪电战”的彻底失败,由此苏联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阶段。战役结束之后,连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不得不承认,莫斯科战役有力地证明“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话已经破灭了”。

‘伍’ 二战德国和苏联的战争

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与其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共计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550万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战争决策层的战略误判,以及“大清洗”后苏联红军指战员素质较低,苏联红军丧师失地、一路溃败,德军则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所向披靡,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陷入胶着,德军进攻受挫,苏联红军凭借人力物力上的优势逐渐占据优势。1943年8月,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的攻势,自此苏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于1945年4月30日最终攻占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间,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详细介绍: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详见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在战前虽然从多个渠道获得过战争可能爆发的情报,但很多情报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具体入侵时间的情报相差非常大,使苏联政府并不知道德国入侵的具体时间甚至都不知道德国是否会入侵苏联。而之前,苏联也正在积极准备对德的进攻计划,即“大雷雨计划”,因此,苏联红军的军事部署是旨在进攻而非防守的。仅仅在开战前一天,苏联最高统帅部才知道德军的具体进攻时间,但是为时已晚。
在短短10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希特勒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
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两个星期内苏联红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整个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波罗的海三国的百姓由于早就对苏联的统治有强烈不满,因此在德军入侵之时发起了针对苏联政权的暴动行为,进一步促使了苏联红军的败退。
中部战线是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进攻,通过一个双钳攻势完成了对苏联西部军区(即西方面军)的合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随后,德中央集团军群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展开了第二个钳形攻势,由于苏联红军有效地组织了防御,德军进展很慢。但是战役在历经两个月后,德军还是完成了合围,歼灭了苏联红军30万人。
南方战线上由德军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苏联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并获得黑海港口作为补给站。当面为苏联基辅特别军区(即西南方面军)和敖德萨军区(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是苏联实力最强的一个军区,在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红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对德军有明显的优势,德军在这个方向的进展最为缓慢。但由于德军的素质此时远在苏联红军之上,因而德军依然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由于西方方面军损失过大,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暴露又未及时转移,1941年9月15日,德军中央、南方两个集团军群合作,在基辅战役中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苏联军队70个师血战10天,苏联红军少数突围,66万余人被歼灭,其中包括6万名军官,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中将在内的多位高级将领在突围战中阵亡。希特勒将这次围歼战称为“史上最大的围歼战”。但是随后,在攻击罗斯托夫的战役中,由于主力部队都调往了莫斯科地区,德军遭到了失败。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开赴前线
在德军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之后,完全无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为了稳定侧翼,发起了对提赫文的进攻,但是却遭到溃败。因此,德军对列宁格勒采取了封锁战术。由于苏联红军迅速在与德军的对峙中拥有了兵力上的巨大优势,德军不得不在北方战线采取了被动的守势。同时,芬兰由于不愿意攻占除了冬季战争中被苏联割去的卡累利阿地峡以外的苏联地区,芬军一直都没有进攻列宁格勒。
为了使德军得不到占领区的物资,斯大林采用了当年国内战争时的方法。斯大林于1941年11月17日令苏联红军实行焦土抗战,用大炮、火箭炮,并出动空军摧毁前沿阵地道路两旁40—60公里纵深地区的居民点,组织小分队,放火烧毁村庄、城市,而这些地方并无德国人。人民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苏联人民又蒙受一次灾难。
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74个师约100万人,在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支援下,发起意在夺取莫斯科的攻势,即台风计划(莫斯科会战)。战役的第一阶段以德军在维亚济马地区歼灭苏联红军60余万人的全面胜利而结束。随后德军迅速占领了莫斯科外围,摧毁了数道苏联防线。苏联在危急时刻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计划,转移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同时从西伯利亚、中亚、远东地区调来了25万的精锐预备队,以朱可夫大将为核心重组了西方面军的部队和防线,组织大量妇女修筑防御工事,并派出大量携带炸药和地雷的工兵分队破坏德军后勤补给线。此时苏联严酷的冬季已经降临,德军作战部队和后勤补给受到了极大限制,由于德国军队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导致大量的士兵冻死冻伤,许多武器也无法使用。苏联红军对德军进行了殊死抵抗,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名言,比如“俄罗斯虽大,背后就是莫斯科”。1941年11月7日,在德国迫近莫斯科之时,苏联依然按时组织了红场阅兵,这是历史上最着名的阅兵之一,受阅部队在阅兵结束后直接开赴前线。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反击,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损失,希特勒“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彻底破灭。莫斯科局势得以稳定。
1941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发动冬季攻势。在南部,苏联红军越过刻赤海峡,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在北部,苏联红军试图解列宁格勒的围并且歼灭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和收复迭米扬斯克。但是由于苏联红军的训练拙劣,准备仓促不足,指挥失当,这两个方向的攻势均以失败告终,苏联红军损失巨大。[1] 1942年5月,苏联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起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试图收复哈尔科夫,但被德军分割包围后歼灭。同时,曼施泰因指挥的德军席卷克里木半岛,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在刻赤战役中将红军彻底击溃。最终,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以失败告终。

转折点
成功击退了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后,德军认为占领莫斯科十分困难,因此转变进攻重点,改为向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展开进攻。进攻初期,德军先在哈尔科夫歼灭了苏联红军20余万人,并迅速南下,席卷整个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在前一年的大溃败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德军没能在高加索地区大规模歼灭苏联红军,苏联红军虽然无法抵挡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但是得以保全力量。
随后,为掩护南下高加索的德军(为了获取巴库油田的石油),德军意图占领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随之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与苏联红军旷日持久的大会战(即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在战役开始前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了大规模轰炸,把城区炸成了一片废墟,但事实上这是在给自己添麻烦,因为被轰炸后的斯大林格勒是一片废墟,公路自然也被废墟堵上,因此德国的坦克很难在满是废墟的城区里作战,甚至连行驶都是问题。战役主要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和接近地展开,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甚至每一堆废墟都要反复争夺,进展往往按米来统计,战斗极为残酷和血腥,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在300万人以上,苏联红军坚强的抵抗,使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此时苏联上百万的预备队已经在两侧聚集,于1942年末在德军两侧发动钳形攻势并包围了德军33万部队,并于1943年2月2日将其全部歼灭。苏联红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大部,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以及配属的大量技术分队和支援部队被歼灭,双方损失始终没有精确统计,一般认为德军损失在85-100万人左右,苏联损失更大一些。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同时期发生的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胜利,构成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严格的说,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力量、持续的时间以及损失情况,均远远无法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过去有些历史学教科书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里综合东西方的观点。)。
苏联红军在包围顺利德军第6集团军后,士气大振,并迅速夺回了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过分展开,在其进攻哈尔科夫时(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遭到德军反攻,进攻部队被击溃,德军得以稳固自斯大林格勒失败以来不断后退的战线。此时,在前线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希望能够利用这个突出部歼灭苏联红军主力部队以夺回战场主动权。1943年7月5日晨,库尔斯克决战打响,但在苏军准备充分的防御阵地面前,德军的进攻步履维艰,12日,双方在库尔斯克南部奥博场方向的普罗霍洛夫卡发生坦克大会战,以帝国师为首的德军装甲部队和以近卫第五坦克军为首的苏军装甲部队发生的遭遇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虽然苏军损失高于德军,但德军始终无法推进,随着苏军在奥廖尔附近的进攻和盟军登录西西里,德军被迫终止了进攻,退回到了出发阵地,8月23日,苏军收复哈尔科夫,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胜利而结束。
至此,德军再也没有在苏德战场上发动过战略进攻,而是转向了战略防守,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可谓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此时苏联经济已经完全转入战时轨道,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同时根据《租借法案》获得了来自美英等同盟国大量援助,军事力量有了很大提高。而德国本土由于美英两国规模越来越大的战略轰炸而遍地废墟,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又在北非战场惨败,其仆从国也开始有了反战、反德的倾向,德国已经越来越没有能力与苏联抗衡了。

苏联红军反攻
随着德国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被迫后撤,越过了第聂伯河,同时实施“焦土政策”,这使得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村庄变为了废墟,庄稼也被德军烧毁。
此后,苏联红军相继发动了10次大型反击战役(史称十次斯大林突击),将德军完全赶出了苏联国土。之后,苏联红军横扫东南欧,在盟军于1944年6月6日发动诺曼底登陆后,德军不得不从东线调出大量部队以守卫西线,苏联红军更加势不可挡,并且相继攻占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在渡过奥得河之后开始了进攻柏林的战役,4月21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25日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27日突入市中心,30日苏联红军的三名士兵将苏维埃的红旗插在了柏林国会大厦的楼顶,同一天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也获得了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

‘陆’ 二战时德军为何会败给苏联

德军因为双线作战以及盟友日本的错误作战方法最后导致失败,输给了苏联。

二战时的德军我们都知道他是欧洲的霸主,打败一战时期的陆军霸主法国仅仅用了五个星期,马其顿防线在德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横穿法国,法国投降都在瞬时间完成。之后苏联便变成了德国的目标。

到时苏联被德国攻打是很意外的,因为苏联跟德国签订了和平共处条约,但是德国很无耻撕毁了条约,并悍然进攻苏联。苏联当时靠的是人海战术,拖着德国,把德国拖进了苏联的冬季,因为德军受不了那里的冬季气候,最后对作战产生了影响。而且在同时德国的元帅戈林,带领着他的轰炸机们去轰炸了英国的伦敦,成功的把西部战线拉开了,德国左有英国右有苏联,自然处于战争的弱势群体。

最后德国还吃了日本的亏,日本攻击了珍珠港,美国加入了二战,美国将100万的兵力投身到了欧洲,使德国有些吃不消了,加上美国当时先进的技术,工业生产能力,都使德国撑不住,最后只能输给了苏联。

‘柒’ 德国为什么败给苏联

二战中,德国败给苏联主要是实力不足。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国力已整体跃居世界第二,人力较德国丰富,国土面积广阔,战略纵深宽广,其武器制造体系适合于大规模战争,有美国等国物质援助,意识形态的团结和激发俄罗斯民族的内在向心力使比沙皇俄国更加团结。

德国是多线同时作战,兵家大忌,几乎是与世界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同时为敌,武器先进但制造复杂,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在开始阶段全面动员工业体系,占领区经济整合不力,战争指挥上犯错多余苏联,特别是没有完全抓住战争开始阶段的良机,拖入持久战,逐步丧失政略主动权。

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与其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共计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550万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战争决策层的战略误判,以及“大清洗”后苏联红军指战员素质较低,苏联红军丧师失地、一路溃败,德军则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所向披靡,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直至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军进攻受挫。随后双方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联红军凭借人力物力上的优势逐渐稳住战局,1943年八月末,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的攻势,自此苏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于1945年4月30日最终攻占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间,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会败给苏联

德国失败的原因:

1.首要原因是天气。苏联天气转冷,在极寒的天气下作战,使德军士兵无法接受,许多士兵更是被冻死。在零下三四十度,就连枪栓也被冻住,根本就拉不动。
2.德国资源和工业基础不如苏联,虽然德国的坦克在性能和火力上都比苏联好,可德国的生产速度远比苏联慢,最后拼的根本就是国家综合实力,不论是人口,还是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德国都不能支持他长期作战,特别是同时两面作战。
3.苏联自身的兵力动员能力。“看不见的师”这一体制于三十年代初在红军中实行。它在二战中成功地挽救了苏联。直到今天这一体制仍然被采用。这一能使苏联迅速扩大其兵力的体制,其过程非常简单可靠,并且不消耗任何物资资源。在晋中之窗和平时期,每一位师长都有两名副职。其中一人是常规的副师长,另一人则只有部分职责。他另有一项秘密职务:第二力量师的师长。师参谋长(军衔为上校)也有两名副职,都是中校。其中一人也有一项秘密职务:第二力量师参谋长。每个团的情况也一样。每个营有一个营长(中校)和一个副营长。副营长有一项秘密职务:第二力量的营长。 很快就组建一个新的部队。

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整场作战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计划为快速攻克苏联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苏联西部领土。“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Barbarossa)。在晋中之窗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个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计战术不佳的苏联红军,展现出辉煌无比的战争艺术,但最后仍在莫斯科战役中受阻,导致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

‘玖’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输给了苏联

德国是输给了包括苏联在内的、以美、英、苏等为主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中国也在这个同盟里面,实力不济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单是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就超过德、日、意轴心国的总和,英、苏的生产能力也是相当强的,强胜弱,轴心国总体实力不如同盟国失败是迟早的事。
战略上,德国两面作战,超过了自己的极限,在没有完全击败英国的情况下,贸然进攻苏联,尽管有100个理由去打苏联,更有1000个理由不要两面作战,又没有能管住日本不进攻美国,导致美国参战,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策略上,德国没有发展战略空军,尽管不列颠空战失败,但空军实力还在,但错失发展战略空军和空中进攻的机会,43年后,美英空军对德国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德国的工业被摧毁了,军队补给不上,实力不断下降,到了后期,在苏联战场上一直都是以弱势兵力和兵器作战,只有节节败退。
技术上,德国武器过于强调完美,成本太高,靠质量胜数量,不如苏军实用,坦克只要跑得动、打得响就是好武器,靠数量胜质量,好虎架不住群狼。
战术上,希特勒往往不顾军官的意见,一意孤行,巴巴罗萨计划如此、马耳他如此、斯大林格勒如此,导致军队力量运用不佳,损失巨大。
德国的失败就连自己的小弟西班牙、土耳其都看得出来,死活不入伙,德国失道寡助,小弟意大利又不争气,10打1都会输,先把力量浪费在北非,还得希特勒出手相助(隆美尔)。日本也是不得已才入伙,又不帮他打苏联,自个去惹美国,如此失策不输才怪。最可怜的是日本,原也想动一下苏联,不想再张鼓峰、诺门坎战役中输得裤子都没了,只好借海军的强大去欺负一下英法荷,想抢印尼的石油(当时美国以日本入侵中国为由,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不小心动了美国,结果地球人都知道。石油嘛,现在3岁小儿都知道东北地下多的是,不知道小日本怎么没找出来,要是有了石油,历史可能就是另一个写法,想到这一点,每个中国人梦里都能笑醒,日本鬼子都心痛。

‘拾’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因为哪场战役失败的

德国纳粹因为苏德战争战役失败导致全盘皆输的局面。

苏德战争:二战期间苏联抵抗纳粹德国侵略的战争,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也是二战中规模大、战况激烈、伤亡惨重的战场之一。

1941年,纳粹德国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以“巴巴罗萨”计划,集结了550万人、4900架飞机和3700辆坦克以及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分三集团军群,从北、中、南三方以闪击战方式对苏联袭击,苏卫国战争爆发。

特点:控制社会的方方面面,追求种族文化的纯净。通过迫害达到他们目的,针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等种族。在政权最后中达到高峰。共计50万人被处决。所谓“的劣等民族”的导致种族消灭,受害者1800万人。

崇尚的纳粹主义制度,1936年与日本签署反协定,确立意识形态。斯意大利于1937年11月加入。

阅读全文

与德国怎么败给苏联的是哪一次战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