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推荐】我想买一本《西方哲学史》看 哪个版本好一些
《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 (有2个版本)》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gcsxY0FqtPUlYhJPcqcHfw
武汉大学 西方哲学史 (有2个版本)|赵林和另一个老师的版本|两个版本任选其一听即可!!!!|邓晓芒 赵林 版本|赠送资料.doc|西方哲学史 邓晓芒、赵林.pdf|说明!!必读!!.png|如果视频无法打开,看这个!.jpg|03 德国古典哲学——邓晓芒|02 中世纪和近代西欧哲学——赵林|01 古希腊哲学——赵林|古希腊哲学·导论.f4v|古希腊哲学9.f4v|古希腊哲学8.f4v|古希腊哲学7.f4v
2. 请问哪位有文德尔班的英文版如题 谢谢了
转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 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一、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教材(原发于你来我往论坛) 西方哲学史我读过四种教材。 第一是南开大学出的〈欧洲哲学史》,冒从虎主编,上下册。这套教材是年代编写的,我觉得明显地显得陈旧,带有很重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这套书的好处在于通俗易懂,而且对于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主要概念都解说得比较清楚。我第一次读哲学史就是读的这套,我觉得这套书作为入门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觉得这套书有很多不足。书中的康德哲学部分,显得较为薄弱,可能受当时学术研究条件限制,其康德哲学主要根据《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来讲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讲到,而且我认为有些地方有误解。(这本书有修订本,没读过) 第二,是苗力田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新编》。这套书是90年代出的,由人大的泰斗集合多人之力编成。我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编得比较仓促,因为感觉读起来某些地方文字硬硬的,甚至于会让我觉得有些地方不通顺。但是,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内容广而深。尤其德国古典哲学部分,我觉得写得很好。 第三,是张志伟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这是近几年新出的,因此首先的好处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它基本上是就哲学讲哲学,哲学之外的东西讲的相对比较少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也是广而深,基本上各个部分都写得很好。 第四,是全增瑕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我为了考上海的学校才买的,只买到了上册,下册只有朋友复印给我的康德、黑格尔部分。这套书看起来巨厚,很吓人,但其实每页字比较大,内容其实和其他几本书差不太多。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从下册还包括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部分。不过看到德国古典哲学就可以了。现代西方哲学部分看刘放桐的那本。全的这套书也是80年代编的,可是现在仍然在用,说明这套书是编写得相当不错的。读过之后,确实如此,文从字顺,对各种理论、概念的解说都相当清楚。 读过四套之后,我的体会是多读几套哲学史教材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每读一次,都会加深哲学史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有些哲学家的思想相当不好理解,如康德、黑格尔,看了A书不懂,也许再看了B书,结合A书,也许原来A书中看不懂的现在就可以看懂了。尤其是黑格尔,不同的书讲法很不一样。二、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比较 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 承接上次的话题:几套哲学史教材之比较。上次谈过我读过的西方哲学史教材,现在讲《现代西方哲学》的教材。我读过三套,一是刘放桐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大部分学校都以这本书为参考书。二是南开大学出版的《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李国山、常建主编。三是赵敦华的《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1,刘放桐这本。这本书重版多次,好象所有考现代西方哲学的,都以这本书为参考书,这本书的质量是无可厚非的。这本书很厚实,讲的内容相当丰富,涵盖范围极广。它集合了多人之力,因此有很多章节都是很扎实的。所以,这本书一定要认真读,仔细读,争取将书中的都读懂。但是,由于集合多人之力,我觉得有些章节显得较为薄弱,有些章节有的讲得不太清楚,让人读不明白,有时你会觉得讲得不到位。好比两大重镇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这两个章节都写得不好,也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哲学不那么好把握,所以我觉得只是看这本书是看不明白的,还得找别的书看看。 2,南开的,李国山、常建这本。这本书好象是写给哲学专业的学生的,内容有点艰深,许多章节都是要很认真才能读懂的。编者试图从哲学家的原着出发,并将原着中的思路表达出来。所以,我想他们这本书写得相当不容易。这本书的好处是,对各位哲学家的介绍都比较到位,详略得当,而且比较有条理,读起来是一定要比刘放桐那本吃力的。例如,维特根斯坦,南开本就比刘本要好,介绍得很清晰,让人比较好理解。还有伽达默尔,南开本介绍得非常详细、清楚。 3,赵敦华本。这本我看得不够仔细。赵上国内是很优秀的学者,他对西方哲学的理解是非常深的。这本书好象是在讲课稿的基础上改写的,带有他个人的印迹,有些地方表达了他个人的见解。好处在于,他将某些哲学家很艰深的思想作了比较明白的解释,让人比较容易明白。好比现象学,海德格尔,他都讲得挺清楚的。 比较起来,我觉得刘放桐这本是必备的。此外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南开本或赵敦华本,当然也可以都买。最近市面上好象还有新出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教材,我不知情况如何。张祥龙出了两种哲学笔记,西方哲学史的笔记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笔记,张祥龙的水平很高,估计这两种笔记的参考价值可能很大。建议有兴趣的人去看看。最后,谈一谈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体会。我觉得,相对于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现代西方哲学仍然是显得不太成熟的学科。所以,不同的教材可能相差很大。这表现在:1,教材中入选的哲学家可能大不相同;2,对同一哲学家思想的解说可能大不相同。而古希腊到黑格尔这一段,有哪些哲学家,某个哲学家的主要思想是哪些,学术界都比较有共识了。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诸位大哲的思想,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多看书。然后,我觉得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太多,一定要把握重点。好比分析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 最后总结一句话:要多多看书。 (发此贴后,网友们反映,南开本不行,很多是抄的。我觉得,不论如何,南开本有些章节是写得不错的,写得似乎更接近哲学家本人的思想。所以,就算很多是抄书,也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三、我所见到的现代西方哲学课本及简评 很久没来了,路过后看到觉得不同意一些说法,所以写一些东西,以便大家讨论.先就现代西方哲学课本做一些简评,希望有助于大家学习. 1)<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此书功力是很深厚的,尤其是现象学部分,得宜于赵先生和鲁汶大学的关系,他能得到一些最新的胡塞尔档案馆资料.由于是很少见的单独写成的课本,有些观点略显单薄,但不能掩饰的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功力.此书不很适合考试,但可以作为主要参考书的再参考. 2)<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这是现在考研中用的最多的参考书,体例详尽,解说细密,各章节都有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执笔,确实是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首选.尤其其前言部分,是我所见的最好的总结,希望大家重视.由于刘先生的马克思哲学功底,对现代西哲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非常出色.但这本书缺点也在于琐屑,各章节之间联系较为松散.需要仔细联系起前言精读. 3)<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李国山、常建.这本书一些章节还是不错的,但整体水平一般,所引用的原着太多,有刘小枫的风格,不适合短时期内学习. 4)<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夏基松.夏先生是国内开展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最早的学者,这个是最新的版本(1998版),以他的年龄应该不会再修订了.该书是最正统的教科书之一,章节清楚,观点传统,很适合初学.但其观点可能会引起年轻人的反感.不过,我还是以为,只要书中有可以看的地方,看看也无妨,而且这本书确实脉络清晰,简单易懂. 5)<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江怡.这是社科院集体编着的一本现代西哲史,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这本书以最新的资料,加上最详尽的疏解,学术性非常强.缺点在于章节缺乏联系,而且专业性太强掩盖了其可读性,如果作为研究生教材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大家学有余力的话,读读此书一定可以提高你的学养的. 这几本现代西方哲学史是我读过的,以上拙见仅供讨论.另外,有其他的现代西哲史也听师友谈过,但因为我没有亲读,所以容以后读完再评.四、介绍一本哲学史。 书名:〈西方哲学史〉。作者:[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着,丁三东,张传友,邓晓芒等译,邓晓芒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邓晓芒作的序。他说,这本书的特点:一是时间跨度上,从古希腊一直讲到当代的哲学,如罗蒂等;二是表述上的清楚明白,善于抓住每个哲学家的总体特点进行描述。我读了读古希腊哲学的部分,的确写得不错,就象一位朋友坐在你身边与你娓娓道来,有条有理,从容不迫。诸位学友,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看看这本美国人新写出来的哲学史,应该是优胜于梯利的那本的。这本书的不足,是对德国观念论(即德国古典哲学)的介绍不够,只重点介绍了康德,黑格尔,费希物和谢林则被略过了。对20世纪哲学的介绍也相对薄弱一点。 中华书局本的西方哲学史据说是北大学生的英文教材,但该书个性十足,对许多哲学家的地位和评价与传统大不相同,不推荐作为教材来读.其中的一些翻译我觉得略有问题.最近需要做推荐的是武汉大学邓晓芒教授和赵林教授的<西方哲学史>,这是对陈修斋先生和杨祖淘先生的<欧洲哲学史稿>的更新,其中的欧洲唯理论经验论部分,德国古典哲学部分功力非常,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力作.五、其他论述见解 1、全增瑕主编的这套《西方哲学史》,当我第一次翻,感觉也不怎么样。后来,当为了考试而认真去看,才发现这本书写得很好,当你不去关心那些意识形态话语,而去关心书中介绍的各个思想家的思想本身,我就发现这本书在介绍思想这方面的表现不输于其他几本教材。介绍详尽,文笔流畅,表述也非常清楚。全增瑕是负荆海外归国的学子,外语非常好,据说英语系的老师有时遇到英语方面的问题都会向全增瑕请教。而为了写这本书,全先生也是写了很多年,写得很辛苦也很认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各方面的资料都不足的情况下,能写出这样的着作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不足是当代哲学部分,也就是说黑格尔哲学之后的各部分。这一部分,由于划归为《现代西方哲学》,我们有更新的刘放桐主编的书作参考书。不要因为是83年的而轻视这本书,也不要因为意识形态而轻视这本书。而且我们要知道,即使这本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对于我们考研者来说,作者的学识还是远远高于我们的。所以,还是诚心而谦虚地去学习吧。2、LZ说的四本偶都没有看过哈,真的是每个学校的风格差别很大哈。 我们上西哲的时候是用韩震编的《西方哲学新编》,当时还用赵敦华老师的白皮书作为参考。两者给我的感觉十分类似,一方面,长篇大论把什么都讲透了,没有了思考的余地;另一方面,虽然写得多,但好像都是停留在表面,理解总是深刻不起来。另外,自己认真看过的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以及北大影印本《西方哲学史——及其以后》。前者是我力荐给非专业人士看的首选书,后者是自己有了问题就去求教的书。以前不知道这本有中译本,没有看过。不过最近邓晓芒老师又重新翻译了此书,并加入了一些现当代内容,同学在出版社实习,正在校对这本书。因为中国教材往往会忽视或忽略希腊化时期和中世纪,但西方教材是无法绕开的,因此,这本书会让我们有不同的视角,那毕竟是人家的根,这让我想起赵敦华老师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也是本不错的书。但让我不爽的是,此本书名字为《AHistoryofPhilosophy》,但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却只字未提。 总之,多看几本然后对比学习,不是坏事。3、梯利版的《西方哲学史》,枯燥,这是它的最主要特点,我看的第一本就是这个。体例方面有些不当,重点人物的思想往往难分伦理学、生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等等,这一点梯利自己也提到了。我怀疑梯利这书就是从原着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不好,非常“客观”。好处也有,论及思想人物之间的过渡很见功力。文德尔班版很好,哲学史大家风范。对考研的帮助是潜在的。 斯通普夫版的《西方哲学史》我见过的最合适的考研用书,写得有哲学味,又紧扣了考试的重点。但是现代部分讲得太简略。 人大译牛津版的《西方哲学史》也看过,没什么意思,还是不看的好,外国人的哲学史挫的估计也不少,不过中世纪哲学部分倒挺详实。 国内的看过张志伟的西方哲学十五讲,于考研大有裨益,因为会考的题目它都提到了,只是没什么大的意思,还好了。 现代西方哲学,我看过刘放桐的,赵敦华的。刘的胜在内容详实,失在宗马列(不能全怪他),但因为是合着有的章节实在不怎么样;赵的胜在简略得体,不过也就那样了。另外看过当代哲学主流,挺好。 老实讲,国内的这几本,若不是考研,我是一本都不会去看。国外的大概也就会随便翻翻其中的一两本。看了这么多哲学史,有收获,却如鸡肋。 4、张祥龙教授的两本哲学史笔记我已经看完了西方哲学史的那本,确实很见功力,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张先生惯于中西比较,一些问题的观点显得缺乏论证,但确实十分新鲜精彩。看他的书时一定要注意吸收,不用统统记下。赵敦华的简史中有些部分当时看得不是很明白,而这本书由于着者的笔记性质,涉及的都是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对考研很大的帮助。书中一方面有写作,另一方面还有侧批性的注解,拓展思路,展开中西比较,也不拘于哲学,甚至还有调侃。现代那本没有看,不做评价。
3. 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概念
从哲学上考察,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它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唯理主义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这种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它在古典主义中起了指导作用。因此,古典主义也可称为文学上的唯理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的当代理解可从两个维度入手,一是空间的维度,另一是时间的维度。
从空间的维度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德国古典哲学:其一,作为知识体系的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等思想家对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的客观世界、社会生活、思想意识中普遍性问题的逻辑认知和理性整合,也是他们将古代至当下生活的时代所面对并为他们所重视的文化景观、历史事件、科学知识、特别是哲学文化思想遗产的梳理和反思。新康德主义思想家李凯尔特曾指出,人类有两种科学:一种科学是关于客观自然的科学,称为自然科学;还有一种是关于人类生活与人类文化的科学,叫文化科学。德国古典哲学属于后一种科学。它不仅表明德国古典哲学是对世界的一种描述、表达和判断,具有某种反映世界的意识真实性。而且,它可通过公共教育活动、公共文化传播活动、社会公共运行、生产劳动、公共道德实践以及其他公共活动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最终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思想行为。因此做为科学的德国古典哲学又具有知识的客观性。其二,作为历史具体境遇中的意识价值评估体系的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也可以视为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在其各自的历史境遇和文化生活中对于所面对的人类历史、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和所思想着的文化意义的领悟、思考、检视和评估。在这个层面上,德国古典哲学具有价值的合理性。哈贝马斯说,合理性指意见或行为的可论证性。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思想行为,它的有效性的最重要方面就在于必须而且是现实地被所有与之照面的人所论证、评论,它本身的生命力就居于被他人论证、评论的阅读与思考过程之中。其三,作为当下文化场景中的一种文化视域,德国古典哲学既可以被视为当代正在参与思想生活的精神资源,又可以被理解为当下值得坚守的或反思的亦或批判的阐释立场、文化智慧和文化价值,而这正是它在现世还有存在合法性的依据。
从时间维度上讲,要思考德国古典哲学在思想史当中与各种社会事件和思想事件的内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它的“澄明”,发现它的底蕴,找到它的运行机制,窥见它与当代文化场景的结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功能互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对德国古典哲学理解的转换。这其中涉及到以下一些问题,包括: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民族文化、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教改宗、近代市民社会、法国大革命等等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曾被多次解释,但却至今未能澄明地敞开,甚至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误读、误解就来自于这些解释之中。
德国古典哲学的当代理解,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与路径。就具体的学术研究而言,应倡导文本研究、文献研究、文化研究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和路径。长期以来,国内学者或囿于外语水平偏低、或由于国际交流不够、或不能摆脱传统的研究理路,结果在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上,我们至今未能有自己的当代理解。无论是应对全球化国际学术场景的挑战,还是适用国内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建设的需要,都应当改进这种境况,从而为更有效地研究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学术基础。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它经历了从唯心主 义到唯物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 始人,他建立了实质上是先验唯心主义的调和矛盾的哲 学体系和不可知论。费希特从唯心主义立场上继承和批 判了康德,建立了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谢林改造了 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 学”≮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 继承前辈哲学家的基础上,创建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 体系。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宗教神学和黑格 尔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建立 了人本学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成就 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康德肯定了人的心理结构和知性范 畴的意义,看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理性思维 产生矛盾的必然性。费希特揭示了自我”与非我”、主体 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他在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行 动的主体的规定中,抽象地阐述了精神的能动作用,以及 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谢林更明确地叙述了自我”与 非我”、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为黑格尔辩证法的 产生作了更为直接的思想准备≮格尔系统地发挥了康 德、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全面阐 述了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并把它提升为客观真理和普遍 规律≮格尔把发展的观念应用于人类社会,揭示了某些 历史辩证法,从而在他的哲学中包含了许多历史唯物主 义思想的萌芽。但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因而是不科学、不彻 底的。这种体系和方法的深刻矛盾,是德国资产阶级既要 求革命又害怕实际斗争,既反对封建主义又向封建势力 妥协的阶级性格的反映。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 和费尔巴哈的发展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也是德国当 时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它为德国1848年资产阶级政治 革命作了先导。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德国古典 哲学,尤其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批 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 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4. 想买一套 西方哲学史 详细见内!
转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
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
一、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教材(原发于你来我往论坛)
西方哲学史我读过四种教材。
第一是南开大学出的〈欧洲哲学史》,冒从虎主编,上下册。这套教材是年代编写的,我觉得明显地显得陈旧,带有很重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这套书的好处在于通俗易懂,而且对于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主要概念都解说得比较清楚。我第一次读哲学史就是读的这套,我觉得这套书作为入门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觉得这套书有很多不足。书中的康德哲学部分,显得较为薄弱,可能受当时学术研究条件限制,其康德哲学主要根据《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来讲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讲到,而且我认为有些地方有误解。(这本书有修订本,没读过)
第二,是苗力田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新编》。这套书是90年代出的,由人大的泰斗集合多人之力编成。我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编得比较仓促,因为感觉读起来某些地方文字硬硬的,甚至于会让我觉得有些地方不通顺。但是,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内容广而深。尤其德国古典哲学部分,我觉得写得很好。
第三,是张志伟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这是近几年新出的,因此首先的好处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它基本上是就哲学讲哲学,哲学之外的东西讲的相对比较少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也是广而深,基本上各个部分都写得很好。
第四,是全增瑕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我为了考上海的学校才买的,只买到了上册,下册只有朋友复印给我的康德、黑格尔部分。这套书看起来巨厚,很吓人,但其实每页字比较大,内容其实和其他几本书差不太多。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从下册还包括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部分。不过看到德国古典哲学就可以了。现代西方哲学部分看刘放桐的那本。全的这套书也是80年代编的,可是现在仍然在用,说明这套书是编写得相当不错的。读过之后,确实如此,文从字顺,对各种理论、概念的解说都相当清楚。
读过四套之后,我的体会是多读几套哲学史教材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每读一次,都会加深哲学史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有些哲学家的思想相当不好理解,如康德、黑格尔,看了A书不懂,也许再看了B书,结合A书,也许原来A书中看不懂的现在就可以看懂了。尤其是黑格尔,不同的书讲法很不一样。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比较
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
承接上次的话题:几套哲学史教材之比较。上次谈过我读过的西方哲学史教材,现在讲《现代西方哲学》的教材。我读过三套,一是刘放桐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大部分学校都以这本书为参考书。二是南开大学出版的《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李国山、常建主编。三是赵敦华的《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1,刘放桐这本。这本书重版多次,好象所有考现代西方哲学的,都以这本书为参考书,这本书的质量是无可厚非的。这本书很厚实,讲的内容相当丰富,涵盖范围极广。它集合了多人之力,因此有很多章节都是很扎实的。所以,这本书一定要认真读,仔细读,争取将书中的都读懂。但是,由于集合多人之力,我觉得有些章节显得较为薄弱,有些章节有的讲得不太清楚,让人读不明白,有时你会觉得讲得不到位。好比两大重镇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这两个章节都写得不好,也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哲学不那么好把握,所以我觉得只是看这本书是看不明白的,还得找别的书看看。
2,南开的,李国山、常建这本。这本书好象是写给哲学专业的学生的,内容有点艰深,许多章节都是要很认真才能读懂的。编者试图从哲学家的原着出发,并将原着中的思路表达出来。所以,我想他们这本书写得相当不容易。这本书的好处是,对各位哲学家的介绍都比较到位,详略得当,而且比较有条理,读起来是一定要比刘放桐那本吃力的。例如,维特根斯坦,南开本就比刘本要好,介绍得很清晰,让人比较好理解。还有伽达默尔,南开本介绍得非常详细、清楚。
3,赵敦华本。这本我看得不够仔细。赵上国内是很优秀的学者,他对西方哲学的理解是非常深的。这本书好象是在讲课稿的基础上改写的,带有他个人的印迹,有些地方表达了他个人的见解。好处在于,他将某些哲学家很艰深的思想作了比较明白的解释,让人比较容易明白。好比现象学,海德格尔,他都讲得挺清楚的。
比较起来,我觉得刘放桐这本是必备的。此外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南开本或赵敦华本,当然也可以都买。最近市面上好象还有新出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教材,我不知情况如何。张祥龙出了两种哲学笔记,西方哲学史的笔记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笔记,张祥龙的水平很高,估计这两种笔记的参考价值可能很大。建议有兴趣的人去看看。最后,谈一谈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体会。我觉得,相对于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现代西方哲学仍然是显得不太成熟的学科。所以,不同的教材可能相差很大。这表现在:1,教材中入选的哲学家可能大不相同;2,对同一哲学家思想的解说可能大不相同。而古希腊到黑格尔这一段,有哪些哲学家,某个哲学家的主要思想是哪些,学术界都比较有共识了。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诸位大哲的思想,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多看书。然后,我觉得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太多,一定要把握重点。好比分析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
最后总结一句话:要多多看书。
(发此贴后,网友们反映,南开本不行,很多是抄的。我觉得,不论如何,南开本有些章节是写得不错的,写得似乎更接近哲学家本人的思想。所以,就算很多是抄书,也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三、我所见到的现代西方哲学课本及简评
很久没来了,路过后看到觉得不同意一些说法,所以写一些东西,以便大家讨论.先就现代西方哲学课本做一些简评,希望有助于大家学习.
1)<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此书功力是很深厚的,尤其是现象学部分,得宜于赵先生和鲁汶大学的关系,他能得到一些最新的胡塞尔档案馆资料.由于是很少见的单独写成的课本,有些观点略显单薄,但不能掩饰的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功力.此书不很适合考试,但可以作为主要参考书的再参考.
2)<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这是现在考研中用的最多的参考书,体例详尽,解说细密,各章节都有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执笔,确实是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首选.尤其其前言部分,是我所见的最好的总结,希望大家重视.由于刘先生的马克思哲学功底,对现代西哲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非常出色.但这本书缺点也在于琐屑,各章节之间联系较为松散.需要仔细联系起前言精读.
3)<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李国山、常建.这本书一些章节还是不错的,但整体水平一般,所引用的原着太多,有刘小枫的风格,不适合短时期内学习.
4)<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夏基松.夏先生是国内开展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最早的学者,这个是最新的版本(1998版),以他的年龄应该不会再修订了.该书是最正统的教科书之一,章节清楚,观点传统,很适合初学.但其观点可能会引起年轻人的反感.不过,我还是以为,只要书中有可以看的地方,看看也无妨,而且这本书确实脉络清晰,简单易懂.
5)<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江怡.这是社科院集体编着的一本现代西哲史,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这本书以最新的资料,加上最详尽的疏解,学术性非常强.缺点在于章节缺乏联系,而且专业性太强掩盖了其可读性,如果作为研究生教材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大家学有余力的话,读读此书一定可以提高你的学养的.
这几本现代西方哲学史是我读过的,以上拙见仅供讨论.另外,有其他的现代西哲史也听师友谈过,但因为我没有亲读,所以容以后读完再评.
四、介绍一本哲学史。
书名:〈西方哲学史〉。作者:[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着,丁三东,张传友,邓晓芒等译,邓晓芒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邓晓芒作的序。他说,这本书的特点:一是时间跨度上,从古希腊一直讲到当代的哲学,如罗蒂等;二是表述上的清楚明白,善于抓住每个哲学家的总体特点进行描述。我读了读古希腊哲学的部分,的确写得不错,就象一位朋友坐在你身边与你娓娓道来,有条有理,从容不迫。诸位学友,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看看这本美国人新写出来的哲学史,应该是优胜于梯利的那本的。这本书的不足,是对德国观念论(即德国古典哲学)的介绍不够,只重点介绍了康德,黑格尔,费希物和谢林则被略过了。对20世纪哲学的介绍也相对薄弱一点。
中华书局本的西方哲学史据说是北大学生的英文教材,但该书个性十足,对许多哲学家的地位和评价与传统大不相同,不推荐作为教材来读.其中的一些翻译我觉得略有问题.最近需要做推荐的是武汉大学邓晓芒教授和赵林教授的<西方哲学史>,这是对陈修斋先生和杨祖淘先生的<欧洲哲学史稿>的更新,其中的欧洲唯理论经验论部分,德国古典哲学部分功力非常,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力作.
五、其他论述见解
1、全增瑕主编的这套《西方哲学史》,当我第一次翻,感觉也不怎么样。后来,当为了考试而认真去看,才发现这本书写得很好,当你不去关心那些意识形态话语,而去关心书中介绍的各个思想家的思想本身,我就发现这本书在介绍思想这方面的表现不输于其他几本教材。介绍详尽,文笔流畅,表述也非常清楚。全增瑕是负荆海外归国的学子,外语非常好,据说英语系的老师有时遇到英语方面的问题都会向全增瑕请教。而为了写这本书,全先生也是写了很多年,写得很辛苦也很认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各方面的资料都不足的情况下,能写出这样的着作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不足是当代哲学部分,也就是说黑格尔哲学之后的各部分。这一部分,由于划归为《现代西方哲学》,我们有更新的刘放桐主编的书作参考书。不要因为是83年的而轻视这本书,也不要因为意识形态而轻视这本书。而且我们要知道,即使这本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对于我们考研者来说,作者的学识还是远远高于我们的。所以,还是诚心而谦虚地去学习吧。
2、LZ说的四本偶都没有看过哈,真的是每个学校的风格差别很大哈。
我们上西哲的时候是用韩震编的《西方哲学新编》,当时还用赵敦华老师的白皮书作为参考。两者给我的感觉十分类似,一方面,长篇大论把什么都讲透了,没有了思考的余地;另一方面,虽然写得多,但好像都是停留在表面,理解总是深刻不起来。另外,自己认真看过的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以及北大影印本《西方哲学史——及其以后》。前者是我力荐给非专业人士看的首选书,后者是自己有了问题就去求教的书。以前不知道这本有中译本,没有看过。不过最近邓晓芒老师又重新翻译了此书,并加入了一些现当代内容,同学在出版社实习,正在校对这本书。因为中国教材往往会忽视或忽略希腊化时期和中世纪,但西方教材是无法绕开的,因此,这本书会让我们有不同的视角,那毕竟是人家的根,这让我想起赵敦华老师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也是本不错的书。但让我不爽的是,此本书名字为《A History of Philosophy》,但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却只字未提。
总之,多看几本然后对比学习,不是坏事。
3、梯利版的《西方哲学史》,枯燥,这是它的最主要特点,我看的第一本就是这个。体例方面有些不当,重点人物的思想往往难分伦理学、生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等等,这一点梯利自己也提到了。我怀疑梯利这书就是从原着里一点一点抠 出来的,不好,非常“客观”。好处也有,论及思想人物之间的过渡很见功力。文德尔班版很好,哲学史大家风范。对考研的帮助是潜在的。
斯通普夫版的《西方哲学史》我见过的最合适的考研用书,写得有哲学味,又紧扣了考试的重点。但是现代部分讲得太简略。
人大译牛津版的《西方哲学史》也看过,没什么意思,还是不看的好,外国人的哲学史挫的估计也不少,不过中世纪哲学部分倒挺详实。
国内的看过张志伟的西方哲学十五讲,于考研大有裨益,因为会考的题目它都提到了,只是没什么大的意思,还好了。
现代西方哲学,我看过刘放桐的,赵敦华的。刘的胜在内容详实,失在宗马列(不能全怪他),但因为是合着有的章节实在不怎么样;赵的胜在简略得体,不过也就那样了。另外看过当代哲学主流,挺好。
老实讲,国内的这几本,若不是考研,我是一本都不会去看。国外的大概也就会随便翻翻其中的一两本。看了这么多哲学史,有收获,却如鸡肋。
4、张祥龙教授的两本哲学史笔记我已经看完了西方哲学史的那本,确实很见功力,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张先生惯于中西比较,一些问题的观点显得缺乏论证,但确实十分新鲜精彩。看他的书时一定要注意吸收,不用统统记下。赵敦华的简史中有些部分当时看得不是很明白,而这本书由于着者的笔记性质,涉及的都是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对考研很大的帮助。书中一方面有写作,另一方面还有侧批性的注解,拓展思路,展开中西比较,也不拘于哲学,甚至还有调侃。现代那本没有看,不做评价。
5. 有没有一个能看到德国古典哲学的网站,不要带广告的.
给你找了几个:
http://www.jwc.fudan.e.cn/xwzx/2005%B4%BA%BD%CC%D1%A7%B4%F3%B8%D9/yj/216.021.1.doc
http://bk.3and1.cn/index.php?n=I.%E5%BE%B7%E5%9B%BD%E5%8F%A4%E5%85%B8%E5%93%B2%E5%AD%A6
英文版的:http://www.gweiloproject.com/
6.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对世界的哲学
德哲学之地位与影响解析
学术杂志网 | 2012-06-17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对后世的影响
从德国古典哲学同它产生之前的西方哲学思想联系来看,德国古典哲学不仅是对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系统总结和发展,而且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一种系统的、建立在批判理性基础之上的清理,也是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一种发挥或发展。从德国古典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来看,它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而且几乎是全部现代哲学批判讨论的对象和借以出发的起点。
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都带有非常明显的“体系化”特征
德国古典哲学家们都非常注重借助于“体系”来总括以往的哲学并展开自己的哲学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把自己成熟时期的哲学叫做“批判的哲学”。这种哲学是由《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和其他一些着作构成的。黑格尔把绝对理性或理念的运动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理念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阶段;理念“外化”为自然的阶段;理念由外在的自然“回复”到自身、逐步达到自我意识的阶段。他据此把自己的哲学分为三大部分;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学;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他在回复到自身的科学。精神哲学又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梢神”三个环节。黑格尔由此完成了庞大而宏伟的哲学体系的建构。最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把自己哲学的对象规定为“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试图从人和自然出发来建立人本主义的和唯物主义的哲学新体系。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即从一个体系到另一个体系的过渡,是有着内在的可循逻辑规律
恩格斯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书中写道:“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他推翻丁前世纪末欧洲各大学所采用的陈旧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德国哲学从康榴到黑格尔的发展是连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2]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之所以有着内在的逻辑规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无法回避自近代以来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的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而且他们中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恩格斯之前就已经自觉地认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当中最基本的问题。正是由于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展开自己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是围绕思维与存在或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展开的,因此,他们各自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就很自然地表现出逻辑上层层推进的趋势。
四、德国古典哲学在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中心线索逐步展开的过程中,也在越来越深刻的意义上实现着认识论、本体论、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统一
在康德哲学中,认识沦被间时说成是“先验逻辑”.因此初步实现了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由于康德把通常把反映外界事物的经验看作先天的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加于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感性材料的结果,因此,他的先验逻辑或认识论实际上也具有一定的本体论或存在论的意义。因此他不可能真正把认识论、逻辑学和本体论统一起来。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努力,认识论、本体论、逻辑学和方法沦的统一,最终在黑格尔哲学中系统地完成了。
五、德国古典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不仅体现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对以往备派哲学进行总结和概括的努力,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对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历史、科学和一般的文化背景。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人的关注,看到对人的理性、自由和天赋权利的尊重,以及坚信社会进步等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典哲学问德国当时的文学艺术,特别是“狂朗突进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存在着密团而深刻的互动关系“,文学和戏剧在我们所考察的那个时代的哲学传记中起了重要作用”。[5]总之,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文化现象。德国古典哲学的每一位哲学家都试图通过自己的思想工作,对以往各派哲学思想进行批判和总结,因而把哲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并为哲学在现代的进一步演进奠定了宏伟的基础
7. 关于德国古典哲学具体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发端于康德,说起康德它是西方哲学的发展的承上启下的一大哲学家,一说康德就是他的“三大批判”,尤以《纯粹理性批判》最为着名和最为重要,作为古典哲学认识论的开创者,康德解决了一直困扰纠缠于哲学界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矛盾,自康德以后叔本华谢林费希特等哲学家将古典哲学进一步发展,一直到黑格尔达到巅峰为止。
8. 哪位哲学家的思想可以被看为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通常认为,费尔巴哈的思想可以看做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但也有不同意的,有个别人认为是黑格尔,也有人认为是叔本华的。
另外,康德对形而上学批判的核心我认为是对认识范围和界限的批判,基于这种批判提出了物自体的概念和他自己的体系;洛克认为的自然状态的确是人本能获得的;范畴是思考事物的形式,而不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比如实体范畴等等;西方世界信仰基督教的人自然是以基督诞生为新时间起点的,但其他信仰者可不这么认为,比如信琐罗亚斯德教的人,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也都有自己的时间纪元起点,我们中国人不也有信奉儒家思想,用孔历的吗?!
9. 我对黑格尔辩证法很好奇,但是对他的着作不太了解,哪位朋友能给我推荐一下他的着作 先看哪部好
先看《小逻辑》,再看《逻辑学》,最后是《精神现象学》。前两不是正反合运动过程,最后由《精神现象学》一书达到顶端,即绝对精神。黑格尔体系严密,阅读顺序不能乱,先看小逻辑。
10. 哪里可以学哲学
我认为学哲学最好是看书,网上的资料毕竟不如书上的原汁原味。网站我认为有几个可以去看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http://www.philosophyol.com/
哲学人生:http://www.zxrs.net/
共享天下哲学版:http://www.kaoyansky.cn/
这里和你分享个书评吧,希望能给你帮助:
下面的书,在下仅仅是翻过其中的几个字,真的不敢说读过。
西方哲学部分:
苗力田《西方哲学史新编》(苗教授是人大权威学者,国内少数懂得古希腊语的学者,此书有些见解虽然有点老,但总体上说,仍然体现了人大西方哲学的强劲实力。)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作者是人大教授,德国哲学专家,尤其擅长康德)
冒从虎《欧洲哲学通史》(有些粗浅,但是资料比较丰富,八十年代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梯利《西方哲学史》(据说老北大用这本书作过教材,绝对经典)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作者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有些肤浅、可能哲学史教材总是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吧)
郑杭生《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重点阅读第一章,写得很好,梳理得非常清楚)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此书相对来说比较详细,据说是一些学校的研究生教材,很值得参考,此书学界评价较高,作者是复旦老教授。)
夏基松《现代西方新编》(作者是复旦大学的老权威,弟子现在都名声赫赫。)
邹铁军《现代西方哲学》 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一部优秀的博士论文,谈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型。)
杨寿堪《冲突与选择》(北京师大教授,谈后现代西方哲学转型问题,有一定特点。)
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很不错的现象学入门教材,如果没有现象学的基础,几乎无法站到现代西方哲学的前沿)
罗素《西方哲学史》(强烈推荐阅读该书的前言和绪论部分,阐释了罗素的哲学观,很精彩)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如果很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算了,这么重要的哲学着作,以后还是得多次回头读的)
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西方哲学原着选读》(看到哲学史教材中介绍的地方,可以对照阅读一下此书,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但读读,有个大致印象也好,尽力理解吧)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宗教、哲学的关系》(很清晰的一本书,西方哲学向来与宗教、科学联系密切,看看很好。)
梯利《伦理学概论》(就我理解,哲学的归宿是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意义、价值的评价、理想的可能性等问题,伦理学其实就是道德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的核心地位,梯利是前美国哲学协会的主席,哲学史功底相当深厚,这本书平易近人,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学会许多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勘称经典)
康德的书肯定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太晦涩、深奥,我没有读过“三大批判”,故不敢妄言,我读过一点他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象康德这样的思想巨人,目前的我决不敢乱说话,但我觉得《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值得读一百遍,这里暗藏这康德思想的理想:限定自然科学,为人类的自由理想和崇高道德境界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表达了康德的哲学理想: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康德独具特色的“何以可能”的提问方式,展现了思想巨人异常的冷静,对我影响很大。其实,做任何事情,想象力是最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任何知识更重要”,这一见解,我现在是深感佩服,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其首先还不在于渊博的知识和精辟的见解,而在于,他们罕见的天才的想象力,后续的工作,只是在以这个想象力开展一次激动人心的哥伦布式的冒险(也可以认为是自圆其说)。想象力从何而来,首先在于求同思维能力,然后在于,自己对于最抽象的一般角度的大拒绝(展示其独特思想个性)。所以,所有勘称经典的哲学着作都在恣意汪洋、天马行空地舒展哲学家罕见的想象力,所有伟大的哲学着作不管书名多么丰富,但最终都向读者传达了思想家这样的思想:“哲学应该是这样的”,仿佛你去看一部优秀的电影或欣赏画展,不管内容、主题、形式如何多样,从根本处,都可以看到导演或画家,对于“电影是怎么回事”、“绘画是怎么回事”的独到理解。 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学术名着都值得一读。那里沉淀了人类两千多年来的精华,沉淀的就是经典,如果你渴望超越,你就回绝不了沉淀的历史。所以,牛顿说:“我之所以看得更远,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马克思哲学:
艾思奇:《大众哲学》(这是一本通俗而有价值的着作,一本改变了无数人命运轨迹的书,一本影响几代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书,他告诉人们哲学并不神秘。艾思奇是“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是上下两册,我看的是94年版的,感觉写的很好,是很多学校的考研必备书。肖老教授曾任艾思奇的行政和学术秘书,被收入剑桥世界知识名人录,老教授是国内马哲的权威,陈晏清和黄楠森是这本数的副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这套在中国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学经典教科书,就是肖老一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结晶,在新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李秀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苏联教科书体系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具体情况)
陈晏清《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此书甚好,是突破苏联教科书体系的一个尝试,目前,国内少有这样的教科书)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此书谈不上多成功,也许教材不好写,但毕竟国内系统地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书不多。)
叶lv贤《马克思与我们同行》(论文集,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优秀学者留下了比较近期的文章,值得一读)
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俞教授,全国闻名,文章不错,如时间有余,可以读一下,感兴趣的地方建议精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很重要的一本书,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章很短,强烈建议认真阅读此文,很重要,多思考,记录下疑问和自己的理解)
恩格斯《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重要的地方还要做点笔记,也可以看看恩格斯的哲学水平,其实就那个样)
哲学基础知识: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冯是大师级的学者,此书是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给外国学生讲课用的教材,平易近人,深入浅出,尤其是前面的概述部分,非常清晰、沉稳。)
冯友兰、张岱年等《怎样学习哲学》(听听大学者的经验之谈,当然会有好处,不过介绍有点浅,可能是因为这个问题不好谈)
张天飞《哲学概论》(浏览一下就可以了,此书不透,结构又散)
曾志《哲学导论》(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导引性的书,写法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史教材,不是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写的,而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写法,就国内来说,有些特色,值得一读。很好的入门教材。作者人大教授,在欧洲访问过)
孙正聿《哲学通论》(作者是吉林大学的哲学系当家教授。老教授在吉大多年,学界评价不错,我看后,觉得作为入门很好,语言很好)
张世英《哲学导论》(张教授学贯中西,视野很开阔,此书作为哲学的导引很合适,但就入门来说,此书又比较深,尤其是张教授倾向欧洲大陆人文主义思潮,所以读其书会觉得有些“玄”,并且,张教授对于现代西方的分析哲学,少有介绍。就我个人来说,我曾经是很欣赏此书的,但现在觉得张教授的现象学功底似乎还不到位,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型说得不够贴切和透彻。)
张世英《天人之际》(此书中张教授力图会通中西,视野开阔,深入浅出)尤
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非常值得一读,我本科时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很薄,但很有内容。尤教授是陕西师范大学美学教授,视野十分开阔。)
冯契《社会科学争鸣大系<哲学卷>》(从中你会发现学术上几乎所有问题都在争论)
最后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海南大学的张志扬教授是中国目前极其少数可以与西方对话的学者,其着述有罕见的深沉。但是他的优美语言下是难以琢磨的深奥,很值得反复体会,如果不理解,就先自己琢磨琢磨,然后你会记住那些一针见血的精辟见解,待未来的体悟来唤醒自己。其代表作,个个都很扎实:《门——一个不得而入者的手记》、《缺席的权利》、《重审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之维》、《偶在论》、《一个偶在论者的觅踪》、《现代性理论的检测与防御》。我坦言,我目前仍然读不懂他的深奥论述,但是他是最吸引我的国内学者。 最后,我的这点肤浅意见,仅仅做参考,读书还是自己的事情,慢慢进入,你会自己把握方向。哲学书读来作为休闲实在是一大享受,真的,确实如此。我不是矫情。中国哲学我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