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战中德国士兵是不是很厌战
只能说当时参战的欧洲国家都很厌战吧,但是只是从战争中后期开始的。因为一战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嘛。一战是一场完全颠覆欧洲人对战争的观念的大战。一战之前欧洲人普遍的有着一种英雄主义的思想。上战场对一战之前的人们来说是光荣的,战后归来就有了炫耀的资本,能让自己高人一等。战争开始时所有国家的人都以为战争最多年底就能结束,然后就能光荣的回家过圣诞节。但是一战开始之后战争很快就陷入了僵局,战争没完没了的打,各种新型武器和战术就是一战中发明出来的,让战争的惨烈程度一下飙到了一个新高度。比如说战壕战术就是一战时的主流作战方式。这种战术不仅痛苦还一点也不英勇。仗打了四年士兵就在战壕里呆了四年,士兵吃饭睡觉打仗都在战壕里。战壕里的环境恶心的无法想象,到处都是老鼠,坑底都是泥,不能洗澡,吃的也不好。很多士兵都因为长期呆在战壕里的了战壕足(就是脚被泥巴泡烂了),吃腻了薯仔(那时候士兵几乎只能吃上薯仔)有些士兵开始吃老鼠,拿炮灰泡水加假装是咖啡。就这样打了四年没有哪个士兵不厌战。圣诞节的时候两方士兵自作主张的停战,然后走出战壕和敌军一起过个圣诞节,军官们也都当没看见,因为军官也厌战了。。。
还有各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其中最变态的就是毒气(其残忍程度无法描述,想知道自己去网络吧),对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最普遍的“shellshock”弹震症,希特勒曾经都得过)。不仅战时士气低迷士兵厌战,连带战后人心都一蹶不振。欧洲各个国家原本都是很虔诚的宗教国家,一战后去教堂的人都少了大半。。。
废话好像多了,不过希望能帮助到你^_^
② 纳粹士兵在攻打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时吃的口粮是什麽
嗯,我来说一下。
一种超耐吃的饼干,保质期极长,听说可以承10年,德国士兵叫它“水泥板”,相当难吃,只有饿疯了才会去吃。
后来来了一种肉,也不好吃,虽然没变质,但吃起来像变质。(具体是什么肉,不知道)
而苏联士兵吃的是好的牛肉,以及蔬菜罐头,德国士兵没有。
德国士兵吃的好惨。
③ 德国军队士兵伙食标准谁知道
我是复制的 你可以参照下
主要包括:
黑卖面包 750克
黄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 45克
香肠(生罐装食物) 120克(有时是熏鱼)
果酱或人造蜂蜜 200克
煮过的薯仔,蔬菜 750克
肉类 120克
蔬菜或动物脂肪 45克
调料 15克
咖啡豆(有时以红茶代替) 8克
巧克力或糖果 1袋
④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队伙食被人称道,德军吃得到底有多好
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他们的伙食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出色的军队后勤保障。因为他们会给予半斤的饼干,一罐午餐肉,一罐蔬菜,25克的咖啡还有主食,面包以及肉类。这也是德国人的身体以及营养,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和保障,这比当时的德国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要好得多。
当然德国军队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也给很多国家的老百姓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但是随着第2次世界大战时间的发展,也使得德国军队慢慢的衰落,所以后勤保障也渐渐的变得非常糟糕,第2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德国军队的伙食供给根本保证不了。
⑤ 德国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怎么生活的,吃的什么喝的什么
欧洲人吃什么穿什么呢?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前几年,因为欧美经济发达,所以代表着先进的标志,各种生活习惯都往欧美人身上靠,吃西餐,穿西式礼服,感觉其实也一般而且还很贵,前几年吃一顿西餐肯定是要比中餐贵很多的,这几年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西餐还便宜了一些。筠蛋倒是对西餐感觉一般,我还是喜欢经济实惠的中国小吃,我想如果真的来一场美食较量,中国菜估计只派出四川代表队就可以完胜,因为西方的餐饮文化实在是和经济断层太大了。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德国人喝啤酒的习惯还是没有摒弃。在德国啤酒好像是一种仪式性的习俗,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在啤酒馆进行,很多轻松的事情也可以在啤酒馆慢慢消遣。德国的酒馆常常人满为患,他们站着喝下一扎一扎的啤酒,就着腌渍酸菜或者猪火腿作为下酒菜。估计这味道。。我觉得不行。当然,柏林也有高档餐厅招待那些上层社会的有钱人,里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奇馔佳肴,意大利的芦笋,法国的芥兰、波兰的鹅肉……但那和普通人就没有多大关系了。普通人奢侈一点,可以在小酒馆上一些猪蹄髈,还有豌豆或者四季豆,有时候只有一盆浑浊的菜汤,盆底垂头丧气地沉着几片肥肉。有一本小说讲到了当时一个年轻的女秘书多丽丝,她的梦想是吃上一份萝卜牛腿排,再配上一些苹果丁,当然只是想想罢了……
不过和吃的对比起来,对于女秘书来说,穿的似乎更加重要。还是多丽丝,她宁愿放弃梦寐以求的牛排,给自己买一顶最新的时尚的帽子。和今天疯狂的筠蛋一样,当时的女孩对奢侈的衣服和化妆品没有任何抵抗力,漂亮的女秘书喜欢穿一件橙红色的连衣裙,裙子上有花点,戴一双麂皮手套,毛皮大衣是偷来的不过也很美丽,脚上是蜥蜴皮鞋。更奢侈一点的女性,会身穿经洗的巴黎丝衬衣,上面有手工刺绣的花纹,真丝的睡衣,还有鸵鸟皮的鞋子。当然,这样的衣服只有身份高一点或者像多丽丝这样傍上情人的女秘书可以穿得上,大部分普通工人都是穿着制服,颜色灰暗,质量平平。工业文明影响之下城市的花样很少,乡村倒是相比较之下保存了很多地方特色,女子有绣花上衣,花边裙子,丝绸披肩,不过年轻人很少穿,也就是在纪念性的节日场合之下能看到这样的服饰了。
吃的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打扮和衣服就是最绞尽脑汁的事情。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挑出来自己最喜欢的那么一件(一车),真是美好生活的最大标志。说到这里,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双十一购物车里都有点什么?
⑥ 二战期间苏军吃黑面包,德军饿肚子,为何美军顿顿都有肉
二战时候,欧洲战场比较关键的一战是德国跟苏联,当时德军出动500余万军队欲踏足苏联莫斯科,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成败得失的重要原因就是粮食,所以二战时各个国家士兵的伙食备受人们关注,据说当时苏联军队有黑面包填饥,德国士兵甚至要饿着肚子打仗,唯独美国大兵每一餐都有肉吃,这是为什么呢?
美军之所以能吃的那么好,其罗斯福做法堪神,和美国的战事经济管理组织到位有关,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了战争经济稳定局,该局主要就是负责军方后勤的保障,而且美国有钱有能力去改良他们的士兵伙食。
⑦ 一战各国士兵伙食怎么样都是什么,行军时候怎么吃饭,有固定开饭时间吗
我就知道奥匈帝国一战的时候伙食是最差的,而官员和军官却不能叫伙食了,那简直在当时就是餐餐盛宴,吃饭时常常用个人配置的匕首切割食物和将食物扎住放入嘴中咀嚼。固定开饭时间?在战场前线哪有这样的事儿存在呢?但是不敢断定战场后部有没有这种事儿啦。抱歉兄弟,没有给您详尽答案,sorry^ _ ^,望采纳哦!^ _ ^
⑧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伙食怎么样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饮食有一定的标准,还有行军食品、手机配给、战斗粮食等。当然,实战中根据补给状况的不同而不同。到了战争后期,那个基准会越来越低。有什么食物的时候很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陆军由专门的炊事中队或野战厨房为部队提供伙食。野战部队一天的饮食标准是:黑麦面包700到750g。生肉200到300克,香肠160克。有时会用鱼和芝士代替。薯仔320克,豆类8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250克。也有果酱、枫树和水果等。仁面团15克、炼乳25克、油脂或黄油60克、食盐25克、调味料15克、牛奶和速溶咖啡10克、砂糖粉10克、巧克力或糖类40~50克、香烟7根或相应的丝和卷烟纸。
当然,这是基于补给正常的状况。补给赶不上的话,有什么吃的东西。特别是到了战争末期,德军的前线不断地败退。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标准了。
黑面包和军用巧克力
⑨ 真相简直让人意外!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平时都吃什么喝什么
自古以来战争的开始也就是代表着饥饿,食不果腹。在军队中食物供给常常都是头等大事,但还是会因为供给不足,最终导致士兵对老板姓下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规模非常大的一场战役,而这场战役的罪魁祸首就是德国。看过二战电影的人应该知道,在二战时期战事非常惨烈,死伤无数。二战期间因为饥饿导致士兵烧杀抢掠,甚至于吃人的现象。但是事实上着也许只是小部分。真实情况是德国的军队在二战时伙食非常好。
在德国军队行军时,这时候食物一般不能够烹饪,都是发直接做好的食物。此类食物在前线,基本上是很常见的一种。通常由各部队的炊事员做好一日一份套餐式。
所以说德国军队在二战的时候伙食还是相当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