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区别CD的首版与再版
CD首版的原包装纸会比较厚,或者会是双贴,或者单贴,但是再版就会偷工减料,包装袋用薄一点的,然后省略掉贴纸,双贴变单贴甚至无贴,单贴变无贴。
CD盒子有时候也会偷工减料,比如ayu-mi-x III 2CD版本的首版初回本来是用的加厚盒子,可是后来有过一批再版用的类似欧版的2CD盒,早期的日本盒子基本都很厚实的,单薄的盒子就肯定是后来产的了。
首版就是CD第一年发行的版本,再版就是在首版发行一定年后,再度发行一般情况下只有记念意义大的专辑才会发再版,一般首版收藏价值比较好。
(1)什么唱片都有德国版吗扩展阅读
现在市场上有的CD格式包括声频CD,CD-ROM,CD-ROM XA,照片CD,CD-I和视频CD等等。在这多样的CD格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一个或许是声频CD,它是一个用于存储声音信号轨道如音乐和歌的标准CD格式。
CD数字声频信号(CDDA)是由索尼和飞利浦在1980年期间作为音乐传播的一个形式来介绍的。因为声频CD的巨大成功,今天这种媒体的用途已经扩大到进行数据储存,目的是数据存档和传递。
和各种传统数据储存的媒体如软盘和录音带相比,CD是最适于储存大数量的数据,它可能是任何形式或组合的计算机文件、声频信号数据、照片映像文件,软件应用程序和视频数据。CD的优点包括耐用性、便利、和有限的花费。
‘贰’ 关于CD版本音质 请牛人来解题
如果你指的是在相同录音版本的情况下,你的耳朵真的很厉害。
cd的音质有几方面决定,一个就是母盘。
我们从录音说起,录音的过程是一个声电转换的过程。
把声音转化成为模拟的电平信号。怎样去保存这个模拟的电平信号呢。
这是有两种选择:
一是把电平信号依然以模拟信息为存储方式存入磁带中,带回做后期的处理。
二是把电平信号做实时的采样,然后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入硬盘,或是磁带(有专门存储数字信息的磁带的)中。
。注意:这时做的实时采样的位长及采样率会远大于CD标准的16bit和44.1KHz。然后带回做后期的处理。
如果带回的是存储了模拟信息的磁带,那么在后期的处理中还是要进行数字采样操作的,只不过不是实时的采样。
同样这时的采样一般来说位长及采样率也会远大于CD标准的16bit和44.1KHz。
然后就是一个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了。
制片商可以依据时常把数字信号进一步加工成CD需要的16bit精度和44.1KHz采样率。
如果是DVD,那就可能是24bit精度和96(或者192)kHz音频信号采样率了。
要强调的是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很重要,因为会直接影响到后最后盘片上数据的数值。
如果是CD的话16bit的采样信息就会先经过,纠错和信道编码等数字域的处理制作成为所谓的母盘。
然后专业的生产线会用母盘来制作在时常上卖的CD盘片。
生产线上就是一个压制过程。母盘上的信息就被压制到了普通CD盘片上。
制作过程会导致普通CD盘片的jitter值会比母盘大。
正因为是数字信息,一定的jitter并不要紧。因为这个会在读碟的过程中被信道解码矫正的。
所以所谓的一级母盘二级母盘对cd音质的影响是一方面,但绝对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
欧美唱片公司出版的音像制品,原版是母公司录制发行,欧美地区压片,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销售。日版是日本分公司用母公司的录音母带在本土压片销售。现在常见的港版(黄标)大部分等同盗版。
另一个重点就是压盘工艺。一张光盘的生产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将塑料基材(光学等级的聚碳酸酯)通过高温高压注塑成型,完整复制母盘上所刻录的数码信息,然后通过真空溅镀Sputer镀上一层发射材料,包括铝、铜、黄金。最后涂覆一层紫外光敏保护胶。大陆引进版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压盘质量上,不同地区的压盘会使cd有不同的特色,德国压盘,音色比较刻板,声音厚实,正如德国乐团的音色一样,德国声的代表。美国压盘,动态比较大,声音略显粗,就是偏向美国声。
而日版的出彩一是压盘,二是盘片质量非常好。
欧版里感觉是德国版最好,奥版和uk版都不如德国版
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可以试试比利时版,还有法国版。
现在最多的就是德国版和奥地利版,我觉得收盘还可以,太挑盘就没必要了
哥们真挑啊...独立厂牌不能一概而论吧,比如我的大部分4ad系列都是日版,声音很细腻。pias的好像都是欧版,哪国的不晓得,不出意外是uk的,mute的不知道,见过的是欧版,很简陋,基本就是什么都没有。
我觉得这应该问hifi大师了,我是没能力回答你了
我也很好奇 你用什么前端/音响或在耳机 有这么好的解析力
对了 我也觉得荷兰版实在是不怎么样
‘叁’ Taylor swift的专辑speak now,fearless,taylor swift德国有买的吗
德国版是有的,可是你要想在中国买得找靠得住的淘宝代购吧。。或者有的城市会有好的唱片行引进外国版,这种店得找行家
‘肆’ DG发行过哪些系列哪些系列是首版的
德国“DG”唱片公司:
====================================================================
〔THE ORIGINALS〕系列
CD编号后缀为GOR
德国DG公司的传奇录音系列-“原版”是录音史中的瑰宝,当年是每个古典爱乐者争相收藏的高级LP唱片。现在,DG唱片公司以最新开发的“数码音像还原”技术重新整理出版,令CD时代的我们亦可以欣赏到那些伟大的历史名演的珍贵原貌。
部分CD目录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全集》
钢琴:盖扎·安达
指挥:费伦茨·弗里恰伊
演奏: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DG 447 399-2 GOR[1CD]
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
指挥:卡洛斯·克莱伯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47 400-2 GOR[1CD]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指挥:欧根·约胡姆&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03-2 GOR[1CD]
贝多芬:《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伦斯坦”》&《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47 404-2 GOR[1CD]
布鲁克纳:《三首弥撒曲》
指挥:欧根·约胡姆
合唱:巴伐利亚广播交响合唱团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
DG 447 409-2 GOR2[2CDs]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大提琴:米沙·梅斯基&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13-2 GOR[1CD]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变形》&《死与净化》
女高音:贡朵拉·雅诺薇茨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22-2 GOR[1CD]
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悲怆”交响曲》
指挥: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库尔特·桑德林
演奏: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DG 447 423-2 GOR2[2CDs]
斯特拉文斯基:《三乐章彼得鲁什卡》
普罗科菲耶夫:《降B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韦伯恩:《钢琴变奏曲》
布列兹:《第二钢琴奏鸣曲》
钢琴:马利齐奥·波里尼
DG 447 431-2 GOR[1CD]
贝多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
舒伯特:《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维也纳爱乐团
DG 447 433-2 GOR[1CD]
奥尔夫:《布兰诗歌》
女高音:贡朵拉·雅诺薇茨
男高音:格哈德·施托尔兹
男中音: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
指挥:欧根·约胡姆
合唱: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乐团
DG 447 437-2 GOR[1CD]
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加斯巴之夜》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38-2 GOR[1CD]
舒伯特:《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
海顿:《G大调第八十八交响曲》
指挥:威廉·福尔特文格勒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39-2 GOR[1CD]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蒂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唐璜》&《莎乐美的七纱舞》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41-2 GOR[1CD]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七首幻想曲》
钢琴:埃米尔·吉列尔斯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46-2 GOR2[2CDs]
马勒:《升f小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50-2 GOR[1CD]
西贝柳斯:《芬兰颂》&《忧郁圆舞曲》&《图涅拉的天鹅》&《历史场景》&《卡莱利亚组曲》&《塔皮奥拉》
指挥:汉斯·罗斯鲍德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53-2 GOR[1CD]
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全集》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9 715-2 GOR2[2CDs]
布鲁克纳:《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
西贝柳斯:《夜骑与日出》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DG 449 718-2 GOR[1CD]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伦敦交响乐团
DG 449 719-2 GOR[1CD]
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
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的牧歌》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9 725-2 GOR[1CD]
马勒:《D大调第一“泰坦”交响曲》&《旅行者之歌》
男中音: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
指挥:拉斐尔·库贝利克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DG 449 735-2 GOR[1CD]
贝多芬:《A大调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E大调第三十钢琴奏鸣曲》&
《降A大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
钢琴:马利齐奥·波里尼
DG 449 740-2 GOR2[2CDs]
舒伯特:《D大调第三交响曲》&《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
指挥:卡洛斯·克莱伯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49 745-2 GOR[1CD]
舒伯特:《A大调“鳟鱼”钢琴与弦乐五重奏》&《d小调第十四“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
钢琴:埃米尔·吉列尔斯
低音提琴:莱纳·泽佩利茨
演奏: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DG 449 746-2 GOR[1CD]
布鲁克纳:《c小调第八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汉堡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DG 449 758-2 GOR2[2CDs]
海顿:《创世纪》
演唱:贡朵拉·雅诺薇茨&弗里茨·温德里希等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合唱:维也纳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9 761-2 GOR2[2CDs]
拉赫玛尼诺夫:《e小调第二交响曲》
指挥:库尔特·桑德林
演奏: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DG 449 767-2 GOR[1CD]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
指挥:卡洛斯·克莱伯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57 706-2 GOR[1CD]
勃拉姆斯:《三首弦乐四重奏全集》
德沃夏克:《F大调第六“美国”弦乐四重奏》
演奏: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DG 457 707-2 GOR2[2CDs]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女高音:玛丽亚·斯陶德
男中音:奥托·维也纳
指挥:弗利兹·莱赫曼
合唱:圣赫德维-凯塞杰合唱团及柏林莫特腾合唱团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10-2 GOR[1CD]
德沃夏克:《十六首斯拉夫舞曲全集》
指挥:拉斐尔·库贝利克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DG 457 712-2 GOR[1CD]
海顿:《四季》
演唱:贡朵拉·雅诺薇茨&彼得·施莱尔等
指挥:卡尔·伯姆
合唱:维也纳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维也纳交响乐团
DG 457 713-2 GOR2[2CDs]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降B大调巴松管协奏曲》
单簧管:艾尔弗雷德·普林茨
长笛:维尔纳·特里普
巴松管:迪特玛·泽曼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57 719-2 GOR[1CD]
莫扎特:《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海顿:《G大调第九十二“牛津”交响曲》&《D大调第一百零四“伦敦”交响曲》
小提琴: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指挥:汉斯·罗斯鲍德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20-2 GOR[1CD]
勋伯格:《升华之夜》&《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21-2 GOR[1CD]
舒曼:《d小调第四交响曲》
福尔特文格勒:《e小调第二交响曲》
指挥:威廉·福尔特文格勒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22-2 GOR2[2CDs]
沃尔夫:《西班牙歌曲集》
女高音:伊丽莎白·施瓦兹科普芙
男中音: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
钢琴:杰拉尔德·摩尔
DG 457 726-2 GOR2[2CDs]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演唱: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托马斯·斯特华德&杰西·托马斯&黑格尔·布里奥特&佐尔坦·克勒门&乔恩·维克斯&贡朵拉·雅诺薇 茨&雷吉内·克莉斯宾&希尔佳·德内施&埃文·沃尔法特&杰哈德·施托尔茨&卡尔·里德布施等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合唱: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80-2 GOR14[14CDs]
马勒:《D大调第九交响曲》
舒伯特:《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
指挥:卡洛·马里亚·朱里尼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
DG 463 609-2 GOR2[2CDs]
里姆斯基-科萨阔夫:《舍赫拉乍得》
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63 614-2 GOR[1CD]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来自新世界”交响曲》
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
李斯特:《前奏曲》
指挥:费伦茨·弗里恰伊
演奏: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DG 463 650-2 GOR[1CD]
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约翰娜·玛尔琪&埃里卡·莫丽妮
指挥:费伦茨·弗里恰伊
演奏: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DG 463 651-2 GOR[1CD]
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小提琴: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钢琴:卡尔·希曼
DG 463 653-2 GOR[1CD]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女高音:贡朵拉·雅诺薇茨
男中音:艾伯哈德·瓦希特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合唱:维也纳合唱协会合唱团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63 661-2 GOR[1CD]
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
演唱:玛莉安妮·萨赫&伊姆嘉德·西弗里德&芮塔·施托莱希&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库特·伯姆等
指挥:卡尔·伯姆
合唱: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德累斯顿萨克森宫廷剧院乐团
DG 463 668-2 GOR3[3CDs]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拉威尔:《加斯巴之夜》
普罗科菲耶夫:《A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
钢琴:伊沃·波格莱利希
DG 463 678-2 GOR[1CD]
====================================================================
〔CENTENARY COLLECTION〕系列
该系列CD编号后缀为GCC
为庆祝百年华诞,DG以编年史的方式,将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录音以艺术家为主体逐年收录,总计出版63张唱片。
其中不乏珍贵的首演以及初次发行CD的录音。
此外DG还特别推出该系列CD的一张精选样片CD,从1907年蜡筒录音时期留下的男高音恩利克·卡鲁索的一段咏叹调开始,一直到1996年加德纳指挥海顿作品的4D数码录音,简略回顾了DG百年辉光业绩。
部分CD目录
‘1951.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贝多芬:《G大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作品887号]
《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罗莎蒙德”》[作品804号]
演奏: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DG 459 013-2 GCC[1CD]
‘1952.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贝多芬:《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作品47号]
《C大调第十小提琴奏鸣曲》[作品96号]
小提琴: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59 014-2 GCC[1CD]
‘1953.伊戈尔·马科维奇’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作品14号]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
指挥:伊戈尔·马科维奇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9 015-2 GCC[1CD]
‘1961.威廉·肯普夫’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作品73号]
《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汉玛克拉维亚”》[作品106号]
钢琴:威廉·肯普夫
指挥:费迪南德·莱特纳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9 023-2 GCC[1CD]
‘1962.赫伯特·冯·卡拉扬’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号]
《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9 024-2 GCC[1CD]
‘1962.卡尔·伯姆’
理查·施特劳斯:《蒂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作品28号]
《唐璜》[作品20号]
《莎乐美的七纱舞》(选自歌剧《莎乐美》[作品54号])
莫扎特:《降E大调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作品364号]
小提琴:托马斯·布兰蒂斯
中提琴:吉乌斯托·卡波奈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9 025-2 GCC[1CD]
‘1973.埃米尔·吉列尔斯’
莫扎特:《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作品595号]
《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作品365号]
钢琴:埃米尔·吉列尔斯&埃莉纳·吉列尔斯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59 035-2 GCC[1CD]
‘1975.玛尔塔·阿格丽希’
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全集》[作品28号]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21号]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指挥: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
演奏:国家交响乐团
DG 459 037-2 GCC[1CD]
‘1989.玛丽亚·诺奥·皮尔丝’
莫扎特:《a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作品310号]
《降B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333号]
《C大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作品545号]
舒伯特:《c小调即兴曲》[作品899第1号]
钢琴:玛丽亚·诺奥·皮尔丝
DG 459 055-2 GCC[1CD]
====================================================================
〔GALLERIA〕系列
CD编号后缀为GGA
“画廊”系列素以价廉物美驰誉古典爱乐者中。
部分CD目录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伦敦交响乐团
DG 415 841-2 GGA[1CD]
肖邦:《26首前奏曲全集》
《升F大调船歌》
《降A大调第六波兰舞曲》
《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DG 415 836-2 GGA[1CD]
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钢琴:弗利德里希·古尔达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15 842-2 GGA[1CD]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DG 419 055-2 GGA[1CD]
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第二组曲》
《霍尔贝格时代》
《十字军西古尔》组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19 474-2 GGA[1CD]
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19 857-2 GGA[1CD]
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
钢琴:威廉·肯普夫
指挥:费迪南德·莱特纳
演奏:班贝格交响乐团
DG 423 885-2 GGA[1CD]
马勒:《升f小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
DG 427 254-2 GGA[1CD]
柴科夫斯基:《天鹅湖》芭蕾组曲
《胡桃夹子》芭蕾组曲
《睡美人》芭蕾组曲
指挥: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29 097-2 GGA[1CD]
贝多芬:《D大调钢琴协奏曲》(根据“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改编)
《G大调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钢琴&指挥:丹尼尔·巴伦伯伊姆
小提琴:平夏斯·祖克曼
演奏:英国室内乐团&伦敦爱乐乐团
DG 429 179-2 GGA[1CD]
勃拉姆斯:《21首匈牙利舞曲》
钢琴:阿尔方斯·康塔尔斯基&阿罗伊斯·康塔尔斯基
DG 429 180-2 GGA[1CD]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
指挥:拉斐尔·库贝利克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DG 429 183-2 GGA[1CD]
理查·施特劳斯:《堂吉诃德》
《死与净化》
大提琴:皮埃尔·富尼埃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29 184-2 GGA[1CD]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小提琴:萨尔瓦多·阿卡多
DG 429 714-2 GGA[1CD]
布鲁克纳:《d小调第九交响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29 904-2 GGA[1CD]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7首幻想曲》
钢琴:埃米尔·吉列尔斯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35 588-2 GGA[1CD]
勃拉姆斯:《7首幻想曲》
《3首间奏曲》
《6首钢琴小品》
《4首钢琴小品》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37 249-2 GGA[1CD]
德沃夏克:《F大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美国”》
斯美塔纳:《E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一生”》
演奏: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DG 437 251-2 GGA[1CD]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交响曲“古典”》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37 253-2 GGA[1CD]
西贝柳斯:《a小调第四交响曲》
《C大调第七交响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39 527-2 GGA[1CD]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39 978-2 GGA[1CD]
莫扎特:《g小调第二十五交响曲》
《A大调第二十九交响曲》
《D大调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9 552-2 GGA[1CD]
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
《罗恩格林》前奏曲
《齐格弗里德的牧歌》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及“伊索尔德的爱之死”
指挥:拉斐尔·库贝利克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3 290-2 GGA[1CD]
瓦格纳:《黎恩济》序曲
《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汤豪瑟》序曲[德累斯顿版本]
《罗恩格林》第一幕、第三幕前奏曲
《帕西法尔》前奏曲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53 989-2 GGA[1CD]
巴托克:《管弦乐队协奏曲》
《为弦乐队、打击乐与钢片琴而作的音乐》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890-2 GGA[1CD]
德沃夏克:《e小调第四钢琴三重奏“杜姆卡”》
斯美塔纳:《g小调钢琴三重奏》
钢琴:尤瓦尔钢琴三重奏团
DG 457 892-2 GGA[1CD]
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
钢琴:让-马克·路易萨德
DG 457 893-2 GGA[1CD]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指挥:詹姆斯·列文
演奏: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管弦乐团
DG 457 895-2 GGA[1CD]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维厄当:《a小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小提琴:谢洛莫·敏茨
指挥:祖宾·梅塔
演奏:以色列爱乐乐团
DG 457 896-2 GGA[1CD]
巴托克:《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两幅肖像》
钢琴:马利齐奥·波里尼
小提琴:谢洛莫·敏茨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DG 457 909-2 GGA[1CD]
艾夫斯:《新英格兰的三个地方》
《第三交响曲“野外布道会”》
《未被回答的问题》
《组曲第一号》
指挥:吉尔伯特·加利什
演奏:奥尔菲斯室内乐团
DG 457 911-2 GGA[1CD]
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
演奏:梅洛斯四重奏团
DG 463 082-2 GGA[1CD]
====================================================================
此外还有〔2CD〕系列;〔ENTREE〕系列;〔ORIGINAL MASTERS〕系列
由于篇幅问题本人不再赘述
不过本人还要隆重介绍另一个极为珍贵的系列:
重新发行的〔“WESTMINSTER”〕系列
该系列系原“西敏寺”唱片于上世纪50年代推出的LP,多为大师的历史录音。
这里推荐赫尔曼·舒尔肯的一些: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舍赫拉查达》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15-2 GWM[1CD]
李斯特:《六首匈牙利狂想曲》
《前奏曲》
《玛捷帕》
《匈奴之战》
《第一号梅菲斯托圆舞曲》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37-2 GWM2[2CDs]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41-2 GWM[1CD]
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泰坦”》
《升F大调第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柔板”》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皇家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46-2 GWM[1CD]
马勒:《e小调第七交响曲》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63-2 GWM[1CD]
马勒:《升f小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68-2 GWM[1CD]
奥涅格:《太平洋231》
《橄榄球》
《交响乐章第三号》
《暴风雨》
《夏日牧歌》
《欢乐之歌》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皇家爱乐乐团
DG 471 345-2 GWM[1CD]
亨德尔:《水上音乐》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76-2 GWM[1CD]
‘伍’ LP黑胶唱片是什么
LP,传统的黑胶唱片。LP是Long-Playing的意思,因为唱片的响应频率与转速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转的越快,响应频率越宽,但是可录音时间就越短;唱片发展初期,科技还不是很发达,唱片必须以高转速来维持较宽的响应频率,所以录音时间很短。
传统的黑胶唱片也有很多人直接称为‘LP’,而整套黑胶唱片构成的讯源系统,就有人称之为‘LP系统’,或称为‘模拟讯源’与CD的数字讯源区别。
在 LP 状态下,磁带的运转速度慢了一半,所以同样长度的磁带播放或录制的时间就延长了一倍,可以节省盒式录象磁带的使用量,尤其适用于长时间录制。
(5)什么唱片都有德国版吗扩展阅读
黑胶碟与普通CD区别:
于黑胶碟的最初印象,是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中,黑白略显划痕的胶片里出演的富足人家的先生小姐,手持漂亮的玻璃酒杯,或舞或坐在雅致的房间,背后传来一个喇叭花样式的黑色唱机里袅袅的纯色声音,有布鲁斯或当红女明星的浅吟低唱。
黑胶通透、清澈、开阔,隐匿的瑕疵,它通过你的耳朵传递的是一种非常有如真人在你身边呼吸的温暖感觉,有人情味,不像数码那么冷冰冰。
黑胶碟记录了音乐发展史上最特殊也辉煌的一段历史,但是现在,仅仅有几家公司在为黑胶碟发烧友继续生产唱片,其他的,都早已经停产了。出于价格和播放载体的局限,黑胶碟的受众群体很小,形成不了一块单独的市场。
‘陆’ 关于美版和欧版cd
1.奥地利版,就是普通欧版:
Catalog No.: NUD 488851 2
Label: nude
Release Date: 10/6/1997
Austrian Double CD
2.UK版
Catalog No.: NUDE9CD
Label: nude
Release Date: 10/6/1997
U.K. Double CD
3.美版
Catalog No.: C2K 68857
Label: nude/Columbia
Release Date: 11/4/1997
US Double CD
以上三个版本从发行时间上看,几乎是同步的。内容都包括
“Double CD featuring 27 rare tracks and 32 page colour lyric book. "Europe Is Our Playground" was re-recorded for this release to closer resemble the live version of the song.”
“歌词页比欧版少几页,缩水,做的比较简单什么的”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有的,又不是国内“引进版”/D版........笑
音源应该是相同的,都是sony旗下的公司(nude/Columbia上头都是sony啦),只是发现地区的差别。至于印刷么,有没有色差啦,基片的厚薄啦,都是加工厂家的个体差异了,这个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不过还是想奉劝lz一句,收不收首版实在没什么差别。suede的专辑首版和再版通常只是ifpi的差异而已,其他方面都一样的啦,实在不必拘泥于首版。真的想收藏,不如尝试收集不同国家的版本。我个人是更喜欢收promo啦,哈哈哈
再废话一句,美版的首版其实也不好收。唱片店里全新的绝大部分都是再版,收首版只能考虑二手,而很多号称是首版的其实都无处考证。前面也说了,首版和再版的差别是很小的,因此要鉴定是首版/再版也是很困难的。
我自己也是suede大饭,收碟这种事情一定要有耐心啦,急不来的~~特别现在高仿当道,国内收碟怎么当心都不为过。总之,祝你好运啦~
‘柒’ 哪个国家的CD音质最好
德国呗,我不听发烧类的唱片,古典也不怎么听,单从音色的饱满度上看德国版是最好的。
现在美国版很难见到,现在我们一般所见的国外流行音乐唱片一般都是欧洲生产的,统称欧版,一般环球多半是德国生产的、少部分是英国生产的,sony一般是奥地利生产的,EMI一般是荷兰生产的,华纳有德国生产的也有法国生产的。也许有个别现象,但以上这些应该是共性的。
日本的唱片质量也非常好,我个人认为日本的盘片质量和音质比英国要好,而且有些产品丝毫不逊于德国的
台湾的产品也不错,再早风潮的产品音质相当霸道
国内中唱上海,即联合光盘厂的产品很好,再早都是三菱技术;早年的深飞也不错,飞利浦的技术;珠海华声的盘片质量也很好;以上这三家国内企业的多数产品的质量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水平。
‘捌’ 如何分辨CD的版本
来自转载,跟大家一起学习,感谢原作者.......
如何分辨CD的版本呢?无外乎封面、封底、CD印刷面、CD 内圈。先看一下比较简单的标识,CD的底封会标注的信息,在CD编号的后面。
DG
正价唱片:GH、AH, A即ARCHIV的缩写,ARCHIV是DG专门用仿古乐器演奏作曲
家作品的一家子公司。
中价唱片:GM、AM,另外它的以下系列:GOR大禾花(THE ORIGINALS)系列,GDO档案(DOKUMENTE)系列,G|GA 画廊(GALLERIA)系列也都是DG中价位唱片。
廉价唱片: GB、AB、GR。
DECCA
正价唱片:DH(DECCA)、LH(LONDON)、OH(L'OISEAU-LYRE,DECCA专门
用仿古乐器演奏作曲家作品的一家公司)、ZA(ARGO)。
中价唱片: DM(DECCA)、LM(LONDON)、OM(L'OISEAU-LYRE)、DA(DECCA
BALLET GALA)、DWO(DECCA "WORLD OF" SERIES),DCE(DECCA CLASSIC
SOUND SERIES)、LPF(LONDON PHASE FORU SERIES)。
廉价唱片: LRX(RELAXATION SERIES)、DEC(ECLIPSE SERIES)、LC(BOX SETS)。
特价版:DX:Decca,DF:2 for the price of 1 — Double Decca 小双张系列,LF:2 for the price of 1 — London,OF:2 for the price of 1 — L'Oiesau-Lyre 琴鸟,DL:2 for the price of 1 — Decca Legends 传奇录音系列,DSR:low top price The Singers 歌者系列。
PHILIPS
PHILIPS 的唱片封面有一个特点,唱片靠上方都有一条横线,根据这条横线的颜色也能判断出唱片的价位。金线为正价,银线为中价。另外,Philips 推出的水星(Mercury)Living Presence 系列也属于中价唱片。PH为正价,PM中价,PC廉价(PS是盒装的编号,价位是中价的)。
BMG RCA
RCA的LOGO就能判断,正中廉分别为红封印,金封印,银封印。
EMI
EMI公司是另外一家国际化大公司,在商业上它没有环球有影响,但它拥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录音。
正价唱片:CDC/CDS (CDC一般为单张唱片,CDS一般是二张以上的唱片)
中价唱片:CDM/CMS(一般是二张以上的唱片)/CDH/CHS(一般是二张以上的唱片)/ZDM。中价唱片中有好多成系列的,象:英雄(HEROES)系列,它收录了单声道时期许多杰出的歌唱家的录音。象:斯基帕,吉利,卡鲁索等。而它的历史录音(REFERENCES)系列除了歌唱家外,还有比较早的钢琴大师,小提琴家,指挥家等等,同属于中价。EMI专有一个萨尔兹堡(SALZBURG)音乐节的现场系列,(SALZBURG EDITION),EMI的世纪伟大录音(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系列、卡拉扬(KARAJAN)EDITION、克伦贝勒传奇(KLEMPERER LEGACY)都属于中价。
廉价唱片: CDB/CDZ/CZS
超廉价唱片: CES/CDR,在这一档中比较着名的是红线(RED LINE)系列。
CBS SONY
CBS 的唱片存在的时间应该不长,因为85年美国开始压片,88年被SONY合并,命途多舛啊。编号为M(n)K。n为字母或数字,代表一些含义。
到了SONY时期,编号基本为:n 的作用同上。
正价唱片:S(n)K
中价唱片:SM(n)K
廉价唱片:SB(n)K
其他系列:
每个品牌都会有许多系列,比如DG的master,编号就是GMA,box的就是GX,。一般看制作精良程度就知道是中价还是廉价了,Decca的weekend classic就是个很有名的廉价,制作也非常简单。再比如Philips的Silver line银线系列就是PSL,classic concert系列就是PCC,musica da camera系列则是PC。
关于德国银圈。
完全银圈就是碟面反射层一直做到盘片扣口内侧,俗称银芯,这样的碟一般都是唱片业早期发展起来的见证。
凡是反射层仅到扣口为止的都称为满银圈,俗称铁芯;未到扣口而覆盖了码圈的都称为半银圈,留出了大约2mm的空隙。不覆盖码圈的一般就是塑料圈了,镀银只做到离CD扣口还有1cm的地方(现在的新碟都是这样的)。
94年之前,均是**的(IFPI 码)
AAD:模拟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碟的CD制作技术。
ADD:模拟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的CD制作技术。
DDD:数字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的CD制作技术。
首先,先看一下总体的发展流程:
最早的银圈唱片压片信息是印在CD正面的,背面内圈可无IFPI和压片信息,后来才慢慢印到内圈。
1. 84年以前,盘面上面印刷的是MADE IN W.GERMANY。满银圈,无字。第一批的CD少数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生产线打上了made by Polygram,而不写产地的
版本。
2. 84-85,盘面上面印刷才改为MADE IN W.GERMANY BY POLYGRAM。属于宝丽金第二批压制的CD,也属于首压片的范畴,据说是盘片制作完成以后才打上扣口,片基很厚实。至于编号则不怎么确定,一般都在41X dtrer-2 以前,-2 代表其为CD 制品。(-1则代表LP,-4则是磁带)
一张CD的版权页要是1982年的,而碟的印刷面上面是MADE IN W.GERMANY BY
POLYGRAM 的,一定不是1982年的首版。同样满银圈,无字。
需要解释的是,无字的概念是说,CD的内圈没有压上去的字,只有激光打上去的CD
编号,编号后面会有一个两位的数字比如01就是指第一次制作(类似于书的头版头印),前两种都被称为西德无字银圈版。
3. 1985~1989年底,碟的印刷面上面是MADE IN W.GERMANY,满银圈,CD 内圈除了编号,还有made in W.Germany by PDO 的字样。这是因为Polygram把他们在西德Hanover厂卖给了PDO (Philips and DuPont Optical,是Philips and DuPont 共同持权的公司) 。然后PDO在美国加州、法国、英国都有建厂,所以就有了Made in UK by PDO, Made in USA by PDO. Made in France by PDO。而在这之前,只有西德和日本可以压片。
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不少二次压制的唱片,但同时也有不少的首压片,不过因为片基和制片技术依然传承宝丽金的衣钵,所以都是完全银圈,素质也是相当不错的,编号大约在430 dtrer-2 之前。这种被称为西德pdo银圈版。
注:有一个罕见的内圈版本,即MADE IN W.GERMANY BY PDO HANOVER。这个内圈产地声明只用了一个月,就被MADE IN W.GERMANY BY PDO 取代。
4. 1989年底~1990年中,满银圈,内圈字样made in Germany by PDO(两德已统一,而生产工厂PDO 未解散)。这种被称为德国pdo银圈版(据说PDO后期也会有少量半银圈)。
5. 1990年中~1991,满银圈,内圈字样made in Germany,编号大约在43Xdtrer-2 之前。
6. 1991~1992,半银圈,内圈字样made in Germany。
5和6是生产线从PDO改到PMDC之间的过渡时期,而从满银圈到半银圈,则是缘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因为以前的满银圈比较容易从内外边缘处开始产生铝膜脱落、氧化、腐蚀等现象。PDO在90年代初解散了, 生产厂就还给了Polygram。PMDC全称是Polygram Music Distribution Co.. 。
7. 1992~1998,半银圈,内圈字样made in Germany by PMDC;(据说接下来的PMDC 版也有极少的满银圈CD,但银圈基本终结在92年)。这个时期虽然没有PDO 那么好,而作品也多为二次压制,但是就收藏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期的唱片毫无疑问是最具性价比的。编号大约在43X dtrer-2 至459 dtrer-2 之间。
8. 1998~1999,半银圈,内圈字样made in Germany。这阶段是PMDC到M&L之间的过渡时期,如果想与5,6区分开来的话,很简单,看**还是**即可。后来Universal 收购了Polygram。
9. 1999~2002,环球成功地收购了宝丽金,在早期德国和美国生产线还没有卖给EDC的时候,环球出的唱片是半银圈的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usic & Jazz,编号一般在46X dtrer-2 至47X dtrer-2 之间。后来就是半银圈,内圈字样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L。
10. 2002~2004,胶圈,内圈字样made in Germany by Universal M&L。EDC是从04年开始接手环球的CD生产任务。
11. 后来PMDC 德国部分和美国部分卖给了EDC 集团(Entertainment Distribution Company)。PDO UK 卖给了Deluxe UK,PDO France现在变成了Cinram France.。之后就是胶圈的德国EDC和最新的欧盟EDC,无须细表。
至于其他产地,则大体相同,如USA 的唱片:最早的是银圈刻字USA by PDO。之后是made in USA,再后来胶圈或小银圈刻字USA
‘玖’ Westlife的专辑什么版最正宗有欧版,日版,英国版,德国版~
英国版吧,我比较喜欢英国版
‘拾’ 什么是德国黑胶CD
黑胶CD兼容黑胶的高保真和CD的低噪音,开创靓声新纪元后期母带德国精制 革命性的唱片制作新技术 录音现场并赋予音乐本身。首先,制作人和录音师等人自行开发了音频处理软件,在纯净电源及高精确度的数码规格,并从艺术的角度调整与处理能量的密度,动态及频宽等。在压制CD时以特殊的材料和工序,提升镭射光束读取讯号的精确度,降低因CD及机械振动造成的失真等。并以最直接及最耗时的方式,制作出比一般CD母盘还要精确数十倍的黑胶CD 碟。 黑胶CD采用独家专利的生产技术,它不存在压铸损耗和格式转换而导致音质劣化的弊病,特殊材料的运用让黑胶CD更经久耐用。简单的说,黑胶CD采用独家专利的技术,加上艺术感觉的处理,即使在普通CD机上亦能取得(黑胶唱片)般的音乐享受。开声确为惊人,音场超级宽阔,人声真实,实在是不愧为黑胶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