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原因如下:
1、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利益。希特勒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却一点也不简单。德国占据苏联,才能和日本形成亚欧一体的地缘战略联盟。在1941年之前,德军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换言之,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被德军拿下了,就连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爱将隆美尔在非洲战无对手。
2、要想称霸世界,那么必须要占领苏联,唯有占有苏联,既能联合1937年攻占中国的日军,形成东线联盟一体,成为亚非欧三洲一体的超级联盟帝国。接下来,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称霸世界指日可待。这一层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下面要说的是一些很细节性的原因,其实苏德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毕竟德国要惹的是一个超级大国。
首先,在德国看来,苏联是最不能让人放心的“盟友”德国要攻打全球,离不开苏联的战略资源。二战打得就是现代化武器的战争,诸如飞机、坦克、自行火炮、潜艇、卡车等都离不开石油,而德国自己缺乏石油资源。希特勒当初之所以攻占罗马尼亚,是因为罗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的战略供需都来自罗马尼亚油田。而苏联的石油比罗马尼亚更多。
(1)德国海狮为什么要进攻苏联扩展阅读
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失败,并且苏联当时用攻打芬兰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机,最终选择了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同盟国意大利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2700万人伤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德国则因为与苏联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实力,大量德军无法撤出苏德战场,甚至被大量歼灭,因而极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意大利的作战以及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战后,德国被分割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被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的经济也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后才得以恢复。
东欧各国,包括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由于均受到了苏联红军不同程度的占领,其国家政权被苏联清洗,换以听命于莫斯科的共产党傀儡政权,其政权形式完全仿造苏联,并且都留有大量的苏联红军驻扎在这些国家,因此这些国家从战后一直到东欧剧变期间都是苏联的卫星国。
Ⅱ 为什么说攻占苏联,是德国的最后目标
1941春,德国放弃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开始入侵苏联。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世界各大国联合起来与之作战,掀起了一场世界大战。那么,德国元首有称霸全球,挑起世界大战的野心吗?答案是,没有,而且是从来没有。
一是,亲历过一战的德国元首,十分清楚凭借德国的资源,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下一场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他只希望打败宿敌法国,在苏联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实现德意志民族的辉煌。这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得很清楚。
更关键的是,德国需要乌克兰的小麦和高加索的石油,而这些战略目标都必须打败苏联才能实现,这也是出于为德国拓展所谓的“生存空间”,将苏联作为德国的殖民地。说白了,两国必有一仗,而从此德国开始走下神坛。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Ⅲ 希特勒为何会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数百万大军突然在德苏边境线上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着名的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实施。德国闪击苏联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在刚刚灭亡法国不足一年,空袭英国的海狮计划硝烟未散,英国尚未投降的前提下,为什么德国会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进攻苏联呢?
德国军队
在德国军队乐观的估计里,进攻苏联也是一场闪击战,他们计划短时间内就消灭苏联军队主力,逼迫苏联投降。而苏联在此之前的表现,也印证了德国的观点。由于大清洗对于苏联军队的严重破坏和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糟糕的表现,都使希特勒和德国乐观的相信,此时的苏联军队不堪一击。
当然,苏德战场最终的结果证明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显然是错误的。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之后,虽然苏联损失极为惨重,但苏联并没有被一击倒下,反而凭借无与伦比的纵深和动员能力,坚持和德国战斗。
而1941年前所未有的恶劣天气也成为苏联最好的朋友。再加上英美等国捐弃前嫌,对苏联进行大力支援,最终使德国军队陷入了苏德战场的泥潭,并导致了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Ⅳ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要突袭苏联
德国方面,西线战事的顺利进行,只有英国凭借海洋的优势在拼死抵抗(海狮计划),让希特勒感到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东边的苏联了,而德国的情报机构对苏联的大大低估的错误判断,也让希特勒认为苏联是非常容易对付的国家,便开始着手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计划代号:“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是集中大量兵力(300万德军),以“闪电战”从三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和基辅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Ⅳ 二战中德国为何偏要攻打苏联,而不是结盟互不攻打
在一战中,德国损失惨重,所以想要通过战争来恢复经济,英国的海岛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同时英国境内还集结了大量还未撤退的法国军队,德国想要突破海面与领空的封锁线无疑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即便突破了防线,但是在面对英法军队上,德国还是没有胜算的。而德国之所以会进攻苏联,最关键的还是因为资源问题,苏联有德国需要的天然气和石油等资源,并且蕴藏量很大,所以德国尽管最后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还是会选择进攻苏联。
德国在当时虽然和苏联签订了一系列的互不侵犯政策,但是德国的目的只是暂时安抚住苏联。随后德国对苏联实行了巴巴罗萨计划,致使苏联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同时德国的军队直逼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虽然苏联最后取得了莫斯科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且也不能阻止其他地方的陷落。
Ⅵ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要进攻苏联如果不进攻苏联而统治现有占领区那将是什么结果
从经济上考虑,苏联当时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相当发达,乌克兰则是苏联的粮仓,高加索有欧洲最重要的油田,顿巴斯有最大的煤矿,这些生产能力及资源,是德国异常渴望得到的,德国希望通过占领苏联而获得巨大的战略物质,可以成倍地加强德国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应付将来可能的美英联合对德作战。
此外,从更大的战略方针考虑,击败苏联可以迅速和日本汇合,打通更有意义的亚欧大陆线,彻底切断英国殖民主与本土的联系,彻底突破英国现实乃至美国潜在的封锁,将美国孤立在美洲,进行反封锁。
至于说夺取生存空间等等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宣传报道,希特勒是个政客,政客的特征之一就是不为情绪左右只为利益左右,他的野心只有在具体的利益驱动及利害关系的衡平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而且德国总参谋部、最高统帅并不仅仅只有希特勒一个人,实际上德国的将军们在四一年也对进攻苏联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德国已经上了战船,只有两条路,胜利或毁灭,希特勒的赌徒心态只是加重了下注的筹码而已。
那么,德国不进攻苏联可以不可以呢?这对德国同样是危险的,德国军事指导思想就是速胜而不是相持,相反,英国的指导思想却是相持,可以说,德英相持,对德不利,对英有利。作为苏联来说,尤其希望看到这种相持,当德国在相持中逐渐被弱化的时候,苏联必然会采取和德国一样的方法: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单方面进攻,这一点,德国统帅部应该有共识,而且看得非常清楚,从苏联在波兰战役及其后的吞并波罗地海各国、芬苏战争来看,苏联的胃口不亚于德国。
现实的危险是,德英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德国在空前的胜利下暗藏着致命的危机,就好比一个人练就了吸星大法但却损害了心脏一样。德国进攻苏联是看到战胜英国无望而且有着非常现实的失败危险时,不得已采取的赌博行为。
这才是德国在四一年进攻苏联的真正原因。
Ⅶ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在取得整个欧洲的情况下还要两线作战去进攻苏联
二战时候,德国闪击波兰这个欧洲奇葩国家之后,接着又以闪电战的手段,吃掉了丹麦和挪威,及周边的诸如卢森堡的小国,同时有绕道马奇诺防线,让马奇诺防线这个被称呼为钢铁长城的玩意儿变成了废物,1940年,英法联军自知无法与声势浩大的德军相比,在法国开始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说白了就是大逃跑嘛,这样好听一点,退到英国美名其曰为他日反攻保存有生力量,但是逃跑的时候,留在了对岸的武器,够十数万的军队装备的,有此不难看出,当时的英法联军的狼狈,同年六月法国投降。
好吧,我们先不谈这些,我们谈一下为何德国突然膨胀了起来,对前苏联动手。
其实在当初,德国急着占领罗马尼亚的时候,就是因为罗马尼亚有丰富的石油,毕竟要带动战争机器的话,石油是必不可少的资源,要知道那时候的海上资源运输,经常让英国人偷袭,保证不了,就在这个时候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毕竟战争要扩大,罗马尼亚的石油根本供给不上,所以希特勒咬咬牙,打呗,反正自己也看苏联不顺眼,我打天下的时候,他还蹭食儿呢。
Ⅷ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要进攻苏联
这是必定会发生的战争,因为纳粹的基本政治诉求就是反共,不打苏联,它推行国家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何在?这两家自从纳粹打垮德国左翼联盟上台开始,就注定是宿命之敌,其实在西班牙,两家已经打过前哨战了。另一方面,纳粹之所以获得政权,和它大幅降低德国失业率有关系,而扩充军队和军事工业是短期内降低失业率的不二法门(美国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不打仗的话,这招很快就会成为国家财政的毒瘤。所以从意识形态和政治实务两方面,苏德战争都非打不可。
谁都清楚是迟早的事情,更不要说苏德战争前期,德国这边利好消息极多。实际上苏德战争初期进展说明德国的战略预判是对的,第一,苏军在西部前线确实摆下了大量军备,开打只是谁先动手的问题,第二,经过大清洗,苏军的应变能力确实很渣,军事思想落后,装备陈旧,指挥员严重不足。在预计开打了会遍地爆勋章的西线指挥员系统中充满大量靠政治运动上来的家伙,结果一战而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前线坑队友的事情层出不穷。因此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德军的进攻确实如希特勒所言,就像往一座烂房子上再踹一脚而已。因此相比于死啃英国(一战说明了海军弱势的国家啃英国是多么困难,相比于政治孤立的苏联,打英国几乎等于对抗小半个世界,太困难了),打苏联显然更加合算,实际上从外交上也是这样,如果能击垮苏联扮演共产主义终结者的角色,德国和西方世界的矛盾极可能会有所缓解,从政治牌面和实力上,德国都有可能让美英屈服,承认他独霸欧洲大陆的事实(美国此时态度暧昧,因为德国对英法动手,应当说此时美国孤岛政策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但是如果苏联被干掉了,那美国就需要三思而行)。
但是战略预判常常只能猜到开头,没想到德国的进攻倒是把斯大林的大清洗留下的政治大坑填满了。苏联的动员能力超出了希特勒的想象,大清洗使得民间政见分子大量消失,也使预想中揭竿而起的景象不见踪影(虽然有,但是几乎没有太影响战局)。而且苏联的纵深工业建设也超出了德军的预计,大量分布在乌拉尔山以及以东到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劳改城市迅速成为大后方基地,无数受清洗的人干脆在劳改营里支援起前线,比如图波列夫。斯大林则靠着战争迅速把大清洗造成的政局以战时体制又整理起来,只要等到一场胜利,摇身一变就是战争领袖(没有什么比一场抗击入侵的战争更加适合独裁体制了,斯大林和希特勒在这一点上情投意合,纳粹虽然是进攻方,但在国内宣传上却是以抗击共产主义\西方资本主义进攻为号召的,在这种局势下,政治上的高压局面会受到最大限度的容忍甚至迎合和追捧),一下子把分数赚回来了,而且还有大把才俊在劳改营里等着他点将来将功赎罪。而且希特勒好死不死先西后东,结果还给苏联就这么找到一大群不计前嫌的西方盟友。再加上俄罗斯大地天然的有来无回属性,毛子军队天然的抗击打和死缠烂打能力(毛子历史上以烂泥仗着名,持久战专业户,很少有痛快的赢,更少有痛快的输,和毛子对抗,无论是土耳其、普鲁士还是法国还是日本,总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没完没了,战事往往漫长到让对手无语)~~~
这盘开局大好的棋,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翻过来了。
遥想当年,假如希特勒首先一门心思东进,而非把西进摆在前面的话~~~~
当然,这么干希特勒就没法大搞国家社会主义,必须采取更加保守的国内政策,其结果也没有后来那些事了。
Ⅸ 二战时期,为何德国选择迫降英国却非要攻打苏联
这个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德国是想要增加自己的领土,并且占领市场和资源,从而达到消化国内国内过剩的产能。根据德国领导层的预想,打败苏联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战略物资,比如五乌克兰的粮仓,高加索地区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矿。如果获得这些资源,就可以成倍地加强德国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应对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对美英作战。
二战时期德国的经济非常差,打苏联也是为了抢钱。西边打得好,德国就又增加了军备,又借了钱,不打点土地下来,拿什么养这些军队。最后说一下资源,德国缺油和橡胶。虽然有罗马尼亚的油田,但是不够用。希望打通苏联,抢先高加索油田,开辟一条连接到日本的橡胶通道。
Ⅹ 二战的时候,为什么德国要去进攻苏联
德国不打,苏联也会打过去的。不得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