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焰是什么形成的
人类对于火的认识
人类究竟何时开始懂得用火,至今众说纷纭,据考古表明,人类约在300年前就懂得用火,火的力量给人类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火的利用给了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例如火能用来照明,烤熟食物,烤暖身体,驱走猛兽,保护安全等等。化学也是随着火的利用中发展起来。人类对于火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由神话到传说,发展至燃素说到后来的燃烧理论。
人类用火约经历了以下几步:
第一,使用天然火。火山爆发、雷电轰击、陨石落地、长期干焊、煤和树木的自燃等等,都可以形成天然火。这种过程反复多次,使人们看到了火的威力和作用,逐步学会了用火,可能是把火种引到洞,内经常放入木柴,形成不易熄灭的火堆供人们使用。
第二,钻木取火。通过钻木摩擦生火,再引燃易燃物,取得火种,点燃火堆。
第三,用火石、火镰、火绒取火。传说是原始的人们,打猎时用石块投掷猎物,因石块相碰冒出火星,欠而久之,学会用石头互相撞击,打出火星,再引燃植物的绒毛取火。后来,这方法经多方改良,形成了火石、火镰、火绒的系统取火工具。
人类由于懂得利用火,因而逐步学会了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制造玻璃等。
燃素说
人们很早就探索火的本质,欧洲的燃素说曾在十八世纪的时期占着统治地位,并内流传了100多年。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曾指出:物质燃时,若无新鲜空气补充,燃烧就不能进行,这已十分接近得出“空气助燃”的结论。
1630年,法国医生雷伊发现,锡和铅与空气进行燃烧后,都增加了重量。
真正提出燃素说的是德国化贝竭尔和医生施塔尔。他们都认为,燃烧是由于燃素的作用,因为可燃物都含有燃素,燃烧时,燃素于,出所以公式应如下:
燃烧物-燃素=灰烬
但是,试验发现,大部分物质燃烧后,重量变轻,而金属则不然,它们燃烧以后,重量反而增加,所以燃素说又有如下的公式:
金属+火的微粒(燃素)=灰
这两个公式是互相矛盾的,因此造成了燃素学说的悖论。后来一些理论家们为解决这个悖论,提出了种种说法,其中一种说,燃素有负重量,因此,金属燃烧时,负重量跑了,所以灰的重量增加了。
燃素说虽然有些牵强,但能说明了当时所知道的大多化学现象,并流行了100年。在这段时间所累积的化学知识,使化学供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了出来。燃素说把化学的映像当作原形,使真实的化学关系被颠倒了,造成了许多错误。
燃素说还使“素”和“力”的概念变得空洞无物。物质为甚么会燃烧——因为有“燃素”。至于生物为甚么活着呢——因为“生命力”。物质之间为甚么会化合——因为“化学亲合力”。如此等等,看来把问题都回答了,事实上甚么也没有回答。这和神学说“一切都是由上帝安排的”,从本质上没有甚两样,因此实际上还仍是把科学禁锢在神学之中,只不过用臆想出来的东西代替了神的意志。
氧气的发现
十七世纪以后,人类逐步发现了许多气体,懂得了空气的复杂成分,例如:1755年发现了CO2,知道了以下公式:
石灰石-固定空气(CO2)=苛性石灰
苏打-固定空气(CO2)=苛性碱
还有卡文迪许及后来的勒每里等发现了氢;舍勒发现了氮等等。但是给化学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是氧的发现。
氧的发现应归功于普利斯特列和舍勒。
1733年,普利斯特列出生在英国费尔特赫德附近近的农村,收入微薄,生活清苦。小时,被寄养在姑妈萨拉家中。12岁入学读书,1755年以优异作绩毕业于神学院,并在萨尔菲克教当当了神父。1767年着<<电的历史>>,同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1774年,开始研究用聚光镜加热各种化学物质。同年8月1日,普利斯特列用聚光镜加热汞 灰(HgO)。他把汞 灰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放出气体。起初他为这气体是一般的空气,后来好奇心驱使他对这种气体进行认真的研究。
普斯特列在经研究发现,蜡烛在他制得的气体中燃烧,火焰非常明亮。后来,他又把老鼠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一开始老鼠并无异常,但过了一会,这些老鼠都很活跃。他自己试着吸入这种气体,觉得这种气体使身心特别舒畅。
普利斯特列在解释他所发现的气体时,却犯了错误。因为他是一个燃素说的信奉者,所以认为他所获得的空气是所谓“脱燃素的空气”。是他发现了氧,但他却不承认氧。错误的燃素说,使他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一条错误的理论道路前进,使得在真理碰到鼻子尖的时候,还没得到真理。他的蜡烛试验,本应而易举地得氧气助燃的结论,但他却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设法用新的试验成果.为旧理论做注释,错过了现真理的机会。
同时发现氧的另一位科学家是瑞典的舍勒。舍勒早年是一个药店的学徒,1773 年以前他利用业余的时间做了许多实验,较系统地研究过燃烧现象,1775年着成<<论火与空气>>,但一直到1777年才出版。他制取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加热某些含氧的化合物,如硝酸钾、氯化汞、碳酸银等;其二是用黑锰矿(MnO2)与硫酸反应制取。
舍勒发现了氧气,但对他自己发现的解释犯了和普利斯特列同样的错误,因为他也相信燃素说。他认为是空气中火气成分与燃物中燃素结合的过程,火是火气与燃素结合的化合物。他一味地去给错误的燃素说做批注,从来也不想自己的发现中,引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真正对燃过程进行理论研究的是法国化学拉瓦锡,他的学说给化学带来了一次革命。
拉瓦锡的燃烧理论
拉瓦锡于1743年8月26日出生在法国巴黎,18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马特兰学校。1761年入蓬尔索纳学院读法律,1763年毕业,他虽然学的法律,但对法律不感兴趣,工作时每天在法律事务所打盹,回家以后却自己做化学实验。在拉瓦锡23岁时,撰写了,一篇解决城巿照明问题的论文,受到科学院奖励。
1766年,拉瓦锡放弃了律师工作,专心研究化学,初期是研究石膏的性质,并撰写了两篇论文,1768年被选为科学院助教。
1771年,拉瓦锡经多次实验证明:物质反应前后的总重量不变,这是着名的质量守恒定律。他的主要贡献是证明了空气共不是单一的简单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拉瓦锡实验证明,空气主要是由维持燃烧和不能维持燃烧的两部分组成,他把可维持燃烧的部分称为“活的部分”,他叫“好气”,后来改称为氧气。
拉瓦对空气成分的研究与普利斯特、舍勒都不同。特点是使用天平和密封,严格定量研究。经研究,木炭、铝、汞以及其它金属,在密封的玻璃容器中燃烧以后,不论其灰烬的质量是增加或减少,但总质量保持不变。由此他认为:燃烧只是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现象,根本不存在“燃素”,所谓“燃素”只是因为人们对燃烧现象不暸解而臆造出来的东西。
在研究燃烧过程中,拉瓦锡还研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氮等其它成分,指出:敝口的实验设备,不能隔绝空气的干扰,必须封闭起来,才能严格定量说明问题。
拉瓦锡经对氧化过程详细研究,提出了氧化燃烧理论,推翻了统治人们头脑100多年的燃素说,给化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他的理论起初得不到承认,还有人指责他剽窃盗了普利斯特列的研究成果。1785年,拉瓦锡的燃烧理论得到了着名科学家拉普拉斯的支持,终于得到了承认。
2. 请问世界十大名汤是什么
世界十大名汤分别是:
1.泰国的冬荫功汤
,又叫泰式酸辣海鲜汤或香菜酸辣虾汤
2.越南的海龙皇汤,又叫海鲜周打汤
3.中国的鱼翅汤
(中国的老汤好像也算一个)
5.美国的咖喱牛肉汤
6.日本的海带汤
7.法国的洋葱汤
8.韩国的大酱汤
9.意大利的蔬菜汤
10.斯的罗宋汤
3. 苏泊尔球釜电压力锅老火汤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高汤”,文化差异,叫法不同,就是一项炖汤的功能
炖高汤要用冷水,水面盖过里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荤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葱姜等物,以防和菜夺味。把水烧沸以后,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着,一直焐到骨酥肉烂,方才可以。
烧好的高汤,可以装入塑料袋冷冻起来,随用随取,如果下班没有时间做汤,只要拿出一包来,加热后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汤。
这个键就相当于煮、炸、炒一样,只是功能不同
4. 火剂汤是什么不太明白,是汤药的意思吗
是一个方剂的名称,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
5. 世界三大名汤是什么
世界三大名汤是:俄罗斯罗宋汤、泰国冬阴功汤、法国奶油蘑菇汤。
1、冷热两吃的俄罗斯罗宋汤。
法式奶油蘑菇汤以肥美鲜嫩的蘑菇为主料,加入牛奶,黄油,面粉,胡萝卜和洋葱,烹调时需要不停搅拌至浓稠。奶油蘑菇汤浓郁鲜美,有美容养颜的作用。这全依赖黄油和牛奶。中医认为,牛奶有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的作用。蘑菇能提高免疫力抗衰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罗宋汤、网络-冬阴功汤、网络-奶油蘑菇汤
6. 德国和美国的火焰喷射器谁更厉害
在二战中,美军曾经大量使用过火焰喷射器,在太平洋的夺岛中,美军甚至出现了喷火器依赖症,面对躲在坑道和负隅顽抗的日军不够勇敢的美军通常都会用火焰喷射器进行一通猛喷,然后再来清扫坑道战壕和碉堡,此时基本已经不存在任何威胁了。就是短兵相接时,美军由于拼刺刀技术太差,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日军对手,所以美军在开始可是吃过大亏的,身材矮小的日军让身强力壮的美军在贴身格斗中伤亡很大。后来美军也发现了适合自己的格斗方式,用手枪或者用喷火器,面对冲上来的十几个士兵,喷火器一喷就解决了,很不武士刀精神,但就是管用。
二战中德国使用的41式喷火器
现在喷火器按质量可分为便携式喷火器和重型或车载式喷火器
7. 德国40型火焰喷射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德国40型火焰喷射器全重仅21.8公斤,但是相应的燃油携带量也减少到仅为7.5升。该型号并未设计定型,所以产量很少。其外形上的特点是燃油罐和压缩氮气罐合并为圆环型,像一个汽车轮胎。
8. Flamethrower一战里面的火焰喷射器是谁发明的,攻击力怎样
火焰喷射器这东西在战争片中经常出现,美军经常使用,但是其发明者是德国人。火焰喷射器通俗点说也叫喷火器,公认的发明者是德国人理乍得·费德勒,他在1901年就研制出了火焰喷射器的样品。不过一直到1911年,德军才采纳了这样装备,成立了由十二个连组成的特别团,装备了现代第一种火焰喷射器。四年后的1915年,一战西线战场上,凡尔登的法国人率先体会到了被烧焦的感觉。资料显示,1915年7月30日,英国人在弗兰德地区霍格战役中受到了德国火焰喷射器的攻击,两天中,英军损失了31名军官和751名士兵。英法在受到损失和心灵冲击后开始研制自己的火焰喷射器,法国人懒,直接仿制德国的,英国人自作聪明,造了四个两吨的大家伙,结果轻松被战防炮击毁。德军在尝到甜头后,不断改进火焰喷射器,将士兵们分成两人一组,减轻火焰喷射器的重量,提高攻击频率。在整个一战中,德国人一共使用火焰喷射器进攻超过650次,相比之下,英法联军的同等攻势几乎为零。虽然火焰喷射器的杀伤远不及机枪大炮,但是在近战中,火焰喷射器能给躲在水泥工事里的英法士兵极大的心灵冲击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