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哪方面的技术最强
工艺品和建筑。德国制造的工艺品据说是全世界最严谨的。比如奔驰。但是最近老罗西门子事件拆散德国人的严谨态度。
⑵ 德国最强的是什么
二战,德国最强的武器实际上是多拉火炮。一战结束后,因为看到了“巴黎大炮”的杰出表现,德国一直没有放弃研制新的超级巨炮。1935年,为了击毁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一种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克虏伯兵工厂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经过7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德军把这门史无前例的大炮命名为多拉大炮。多拉大炮全长42.97米,宽7米,高11.6米,重1350吨。炮长: 32.48米,炮重: 400吨。射程42-47KM。仅一个混凝土爆破弹就重7.1吨。如此的庞然大物使得后勤工作极为艰巨,仅就运输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还需要借助巨大的吊车将各部件安装在炮架上。仅安装好这门巨炮,就需要大约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作战时由一个德军少将总体指挥,一个大校具体负责,操纵“多拉火炮”的炮班人数为1420人,加上配属的两个高射炮连、警卫人员与维修保养人员,这门火炮共需4120名士兵。德国空军还要负责空中掩护。只可惜多拉大炮生不逢时,当它被制造出来时,德军已经绕过马其诺防线攻陷法国了。1942年夏赶上德军进攻克里米亚半岛,在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中击毁一个弹药库,以后就碌碌无为了。这时候,远程轰炸机和弹道导弹等新式武器的光芒已经把巨型列车炮的战略机动性,大威力,射程优势彻底掩盖了。轨道炮本身的战术机动,花费巨大,后勤支援的劣势无法弥补。轨道炮自此寿终正寝了。虽然萨达母也搞过巨炮,但是在建造成功之前就失去了作用。不过就是过于庞大和笨重,在某些方面失去了优势~
⑶ 二战时期的德国都有哪些高超技术
二战时候德国科技确实很发达,当时美国、苏联、德国的军事实力排名 德国排名第一,依次为德国、美国、苏联,二战结束之后就是美国强。据说二战德国一天能造20辆坦克,每个月大约600辆。
航天方面
提到德军的航天飞行方面,不得不提冯布劳恩,他被誉为现代航天之父,发明了V-1,V-2火箭,战败后投奔美国,1969年将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送上了月球。确实是妖人,22岁一毕业就带队,毫不含糊,而且仅用了10年就搞出了完全可用的运载火箭(他那时候和从0开始也差不多),而同期其他国家还停留在科研的程度。他的同事,包括死在试验场的一堆人,也都是大师水准,像低温上面级之父埃里克当初就是东线的炮手,死前被救回佩内明德搞科研了。德国航天和其他国家的区别,打个比方吧,类似老工程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区别,一边是身经百战,一边是毫无经验。战后德国科学家实际上起到了师傅带徒弟的作用。当时的所有构想,无论是奇葩的还是可用的,德国人都交过学费了,后来者可以少走弯路。
当时纳粹德国的确有在研究飞碟与时间机器,这听起来很科幻,不过都还尚在构思设想阶段,要知道在大势已去的时候,希特勒甚至派遣了探险队远赴西藏找到能够摧毁世界的神器。
陆地方面
德国陆军的装备不仅先进,而且工业设计非常漂亮,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收藏与参观用,而不是实战。比如坦克,很多人认为德军的虎式和豹式是二战时期最先进的坦克,但是对比于苏联的T-34和斯大林坦克,其实德式坦克真不先进。德式坦克使用垂直装甲,炮弹的杀伤力全靠厚重的装甲来吸收,而苏式坦克都采用倾斜装甲,炮弹打中后倾斜的角度可以抵消一部分冲击力,所以苏式坦克装甲不如德式的厚,但防护能力相等甚至更好,这点在斯大林坦克上体现的更明显,拥有122mm口径舰炮的斯大林坦克和拥有88mm口径高射炮的虎王坦克都可以一炮击毁对方,但虎式坦克平均装甲厚达200mm左右,重60吨以上,而斯大林坦克仅重44吨,越野时速却是虎王的两倍左右。其次德式坦克采用后驱底盘设计,而苏式坦克是全驱底盘,经过苏联战场的证明,全驱底盘对战场适应性更好,尤其是受反坦克武器的影响更小。当时德式坦克均是烧汽油的,而苏式坦克是烧柴油的,柴油坦克被击中后更不容易起火,而且冬季寒冷条件下启动会快很多。再加上德式武器机械复杂,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都高的吓人,这其实说明德国坦克设计能力不足,因为真正好用的武器不仅是单挑强,也必须是易于大量装备而且简单可靠的。经过二战的多次证明,后来苏式坦克设计思路成为了战后坦克设计的主导思想,而德式坦克除了选美和比武之外是无法在实战中与苏联坦克抗衡的。虎王坦克可以一挑五、一挑十,但苏联的坦克是拖拉机厂都可以制造的,几十辆换一辆也不亏。
海军方面
与坦克相同境遇的还有德国海军,且不说德国统帅部思想怪异,戈林元帅竟然认为航母应该归空军指挥,德军在大型水面舰艇的设计思路上仍沉浸在巨舰大炮的时代,唯一比日本人聪明的就是认识到潜艇的作用是打击补给线而不是打海战,但是直到战争结束才只有一艘未完工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只能说德国海军不论造出多么大的战列舰,在整体理念上跟英美的差距实在是大。战争初期所有巨大而昂贵的建造计划消耗了大量贵重的原材料,严重影响了陆军和空军的发展和运行。加上希特勒本人对潜艇感兴趣并不重视海军,脾斯麦、提彼茨这种排水量两倍于英国皇家海军旗舰的战列舰再先进也是落后的,日本还有武藏与大和号这种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但是有什么用呢?
德国当时的军事和科技的确很发达,但真正用在实战上的似乎只有航空和坦克的一些方面,只能说是帮美苏试错了,很多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当时德国人都做了。德国的航天先进性无可置疑,主要是冯布莱恩本人,V2导弹发动机完全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与苏联和美国前辈彻底拉开了5到10年差距,不光先进,而且特别成熟,完全可以满足第一代航天器的需要。德国只是迫于战争形势把一些还在实验阶段的武器过早的用于战争了。
⑷ 为什么都觉得纳粹德国科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第一、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工业。虽然不想说丧气话,目前的中国有将近一半的工业都在使用德国货,还有一半工业水平还不如当时的德国工业。
第二、德国产的毛瑟比同期任何国家的步枪有效,自走炮技术和校准技术无出其右。
第三、德国是有雷达的,只是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所以雷达作用有限,前期和中期有足够强大的截击机,陆上防空基本没大问题;后期整个局面崩坏,有雷达没足够的防空截击机~~~~
第四、德国的很多技术都是经过战争的考验的,而中国你说的所谓图纸,来源无外两处,俄国(前苏联)和现在的德国。
第五、国内的坦克飞机多是俄系的,发动机基本都是进口的(自己去军事权威资料上核实)。中国当然可以放出无数张牛逼的图纸,问题是德国有图纸,自己可以做出来;中国有图纸,发动机做不出来!
⑸ 二战时哪个国家科技实力最强
现在个人认为,所谓高科技分两种,一种是脚踏实地式的,一种是“奇技淫巧”型,感觉上,美国人的科技就是比较踏实的高科技,如雷达,电子,无线电近炸引信,原子弹,大飞机(战略轰炸机,大中型运输机),航母/战列舰,大功率航空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先进的军工管理和生产技术等,相比德国人那些眼花缭乱的反坦克导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飞翼布局,鸭式布局....等等看起来热闹,耗费不少,但对战争帮助不大。就像一位网友说过的,越是普通领域里的领先,往往才是更重要的领先。举个例子,一架P-51,可能没人会认为它有什么高科技,远没有TA152,DO335看起来忽悠人,就是航程远点,但德国人就是做不到。
我认为所谓德国人许多高科技的东西都是常规领域赶不上别人,被逼无奈逼出来的。活塞飞机质量、数量上落后了,只能寄希望于喷气机,火箭机,时间又来不及,只能把ME262这个连工程样机也算不上的东西赶上天,当然看起来是热闹,世界上最先装备的喷气式飞机,效果就难说了。美国人、英国人有这必要吗?流星、P57、P80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发展。海军也是,舰队被堵在港口没办法,只能发展潜艇,不过心里话VII潜艇倒真是先进,美英则没有这个压力,笃定均衡发展。至于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就更不用提了,美国有这必要大力发展吗?
还有个观点,美苏等战后发展的东西许多都是抄袭德国的,这个我认为要看怎么说,首先,德国人败的太惨,被扒的精光,有什么秘密武器大家知道的比较清楚,而战胜国的东西就不是这样了,换句时髦的话说,你怎么知道美苏没有更先进的武器?只是没拿出来罢了。其次,既然德国有这些东西,这些科学家,当然值得参考了,哪怕少走点弯路也好,那就没什么客气了,硬要说怎么先进或抄袭,或者没有德国,美苏就发展不了。。。只怕有点过分。
还有,德国纸面上的先进特别多,问题是象LUFT46上那些东西,不是有个效果图就算的,有几个是造的出来的?照这样,科幻画家一定是最好的设计师了。 ——引自铁血网
⑹ 为什么都觉得纳粹德国科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这是事实,导弹盟军搞的没有纳粹好,战后所有的导弹都是盟军和苏联搞到V1、V2后研究复制然后逐渐发展的产物,喷气式飞机倒没什么可说,盟军的也不错,就是晚了点,飞碟也是真有,还有Fa223直升机,这些盟军都还没有,单兵武器则是突击步枪和通用机枪,还有海军的XXI潜艇,盟军都差很远,你不能什么都和今天比,今天我们军队用的苏27、95式、041潜艇、东风31A,纳粹的武器就是它们的前辈,甚至还是远亲关系,纳粹科技先进,那是盟军和苏联都承认的,说V2命中率低,盟军有本事别把布劳恩带走啊,苏联有本事别把V2带走啊。纳粹德国还有一个方面体现科技先进,钢盔,M35、M42设计肯定比盟军人性化、实用化,而后来搞出的M56则是合金钢盔时代最坚固的钢盔,只是还没大量装备就亡国了,后来被东德军队使用,纳粹好事是没干过,但是科技上的贡献,很大很大,如果希特勒不和那么多国家开战,也许今天世界霸主得换人
⑺ 二战期间为什么德国比其它国家的科技先进那么多
主要原因是一战后各国意识形态的问题,一战时主要战术是壕沟战,战争结束后,英法满足于现状并没有进行军事革新,法国甚至以为壕沟战就是战争的最终表现形式并建立了马其诺防线。
而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经济崩溃,希魔就此崛起,并通过工业强国这一理念来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
坦克则进入了德国的视线,德国将领开始研究起坦克战术,同时也对坦克提出了更高要求,刺激了德国工业,两都相辅相承之下,德国的科技进步神速。
而这也是二战开始后,原一战战胜国迅速变为战败国的原因。他们的意识都停留在壕沟战那种原始战术上,被闪电战这种穿插式战术击败。
归根结底,德国的科技之所以强于别国,一是因为德国奋发自强,二是其他国家固步自封满足现状。
另外:
1. 发达的经济,雄厚的科技基础。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2. 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有广大殖民地。即使不发展科技也照样能在殖民地赚取很多钱,客观上限制了它们的进步。
3. 严谨的作风,勤劳的天性,追求卓越的精神。德国人偏爱生产高档且很贵的东西,比如奔驰宝马和虎王坦克。
4. 德国智商普遍比较高,据研究,德国人智商约107,东亚国家106,而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只有90—100左右。
5.高效有为的政府。无论是威廉时代还是希特勒时代。领导集团都十分注重与时俱进。敢于大胆引入新的科技新的思想。
6. 在战争在准备上十分充分,在新武器的研制上不遗余力。
7. 尊重个人研究成果,德国很早就实行了专利保护法。
8. 德国自然人才辈出,但要说在美国和苏联的核心科学家都是德国的就未免过于夸张了。
(7)德国最强技术是什么扩展阅读
其实德国在二战中的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如此先进一点都不让人意外。首先,德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德国的工业已经很发达了。比许多国家都先开始工业革命。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优势,进行了海外扩张,积累大量的原始资本。
再者,德国人在工业革命以后,重视教育的发展。在海外积累的资本,有很大的一部分都用来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为德国培养出各式各样的人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的教育水平已经领先于大部分国家。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
⑻ 二战时德国的科技为什么那么发达
“众所周知 二战时纳粹德国最强”本身就是胡说八道。 二战时的德国虽然在技术领域有一定优势,但远说不上是最强,当时科技和生产技术领域最强的无疑是美国。所谓纳粹德国最强的说法主要是国内一些对军事知识很无知但又赶时髦的假军迷YY出来的。他们的“依据”无非就是战争后期的那些“末日奇迹”,可是这些东西一过分超越了当时的技术,没有多少实用意义;二当时的德国也根本没有能力去制造这些东西了。这些东西的价值顶多就是让希特勒穷开心。 在人员素质上,虽然纳粹德国空军诞生了不少战绩惊人的王牌飞行员。但这些人的出现并不代表德国空军的整体水平,相反,这代表了德国空军的力不从心和无可奈何。这样高水平的飞行员本应该离开前线作为种子用来培养新飞行员的,把宝贵的战斗经验介绍给他们。可是因为前线的压力太大,德国不得不把这些宝贵的种子当救灾粮用,无谓地消耗掉。这反映了德国整体实力上的薄弱。 哪怕是在战争初期,德国相对于它的对手也并不存在多少技术上的优势,最多在个别领域比较强,综合比较起来都是差不多的。德国之所以在战争初期所向披靡,靠的不是技术,而是先进前卫的战术思想。但是到了战争后期,随着战场的形势越来越朝消耗战的方向发展,光凭借战术上的优势德国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所以最终失败了。 和很多人想象的相反,德国在一些技术上甚至比它的对手弱。比如雷达技术上落后于英国和美国,大规模生产的工艺上甚至落后于苏联(苏联的坦克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所以“纳粹德国技术领先”完全是个没有根据的谎言。
⑼ 德国哪些技术世界第一
德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世界第一,如车床、发动机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业已经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在德国各个工业大学的机械制造专业无疑又是其中的翘楚。发展到今天,无论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到硬件设施都相当完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众多德国知名大学承载了自二战以来的大部分机械科技研发,并使科技成果得以应用,所以德国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产品出口国,依靠成品机械以及机械技术产业出口使得德国经济始终稳居世界前三位。
奔驰汽车、宝马汽车、林德叉车、大众的整条成熟品牌生产线以及遍布德国波罗地海海岸的大小造船厂都有产品销往中国及世界各地。德国制造更是成为品质的保证。
机械制造在德国是最大的专业,德国高校对他的重视程度在对其投入的科研经费中有清晰的体现。
以亚琛工大为例,亚琛工大截止到2007年有5448名学生注册机械制造专业,科研工作者20人左右,每人平均研究经费为2024000欧元,这足以看出德国社会和大学对这个专业的期望。同时,大学更花费重金建设一流的实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