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俾斯麦的“俾”怎么念
“俾斯麦”的“俾”读作;bǐ
释义;
(形声。从人,卑声。本义:门役) 同本义
俾,门侍人。--《说文》
俾,职也。俾为门侍人。--《释言》
有能俾。--《书·尧典》
罔不率俾。--《书·君》
B. 谁称为”铁血宰相“
铁血宰相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家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在父亲的
庄园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强暴蛮横、凶悍粗野,曾与同
学作过27次决斗。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
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
1851年—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俾斯麦是一个主张使用武力的顽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统治者的内心想法,这就使他当上宰相后深知该如何使用武力去对付敌人。
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他非常激动地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那么他这番演说用意何在呢?
原来,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各封建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它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组成邦联,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
但是,各小国互相主动联合,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为了全体德意志小国的共同利益,他们宁愿联合起来。
愿望是好的,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怎样统一?由谁来统
一?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难办。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是不行的。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各个封建小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而普鲁士则不同,他们计划要统一的国家中,排除了奥地利。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斗争。
50年代初,双方势均力敌。1850年春,奥地利主动发起攻势。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但是,普鲁士予以断然拒绝。结果,双方谈判告终。
50年代末,普鲁士开始反攻。它首先与许多德意志小国发展了经济联系。并利用18
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960年春,普鲁士开始军事改革,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
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只会吵吵嚷嚷,他们懦弱无能,根本没有实力对抗政府,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扬言:“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一副挑战者的姿态。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
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纬联的施勒斯维希小公国。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抗
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共同对外。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
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这样,稳住了法国。
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普奥战争爆发。
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
结果,普军大获全胜。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有人提议一举占领奥地利全境时,狡猾的俾斯麦没有听从,他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另外,他可能还会利用奥地利。
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
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相法,而法国是这样的强大,不打败他,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很感兴趣,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
于是,他经过充分准备,于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次年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
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
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
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他采用这种政策,终于使德国走上统一。
客观地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它有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是进步的。但是,统
一后的德国实力逐渐强大,可能是这种“铁血政策”的不断影响,德国逐渐成为世界战争的
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C.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简介 俾斯麦怎么读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语:Eiserner Kanzler;“铁”指武器,“血”指战争)、“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力图运用联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1890年3月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病逝。
俾斯麦是保守派,维护专制主义;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俾斯麦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着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D. “铁血宰相”是谁的称号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生于1815年4月1日,殂于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
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注:这里指德意志)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再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E. 巴黎公社中的铁血宰相是谁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F. 谁能给我讲讲德国铁血宰相的生平啊谢谢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总理),人称“铁血宰相”(德文:Eiserner Kanzler)、“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最初,作为一个保守的专制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运动,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
少年时期的俾斯麦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今萨克森-安哈特州)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拥有很多土地及庄园。俾斯麦父亲,斐迪南•冯•俾斯麦(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一位地主和退休军官,终日只与友人打猎,并以35岁之龄娶了17岁的妻子,即俾斯麦的母亲。俾斯麦的母亲与其父亲的出生背景大为不同,自小生活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并且长居市区,因而有着较为开放、先进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旧。俾斯麦有一个比他年长5岁的哥哥及一个妹妹。俾斯麦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军人,为国尽忠。但是其母则希望他成为政治家,在政界大显光芒,虽然其双亲的期望大为不同,但最后俾斯麦同时达成了。
俾斯麦8岁时,被送往柏林小学读书。由于同学大多生长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因此大多排挤他这样一个容克之子,令他的童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与压力。
在他12岁时,他进入了中学,但仍然受到同学排挤。但他并不感到灰心,反而勤奋向上,学会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使其成为一个多语言的天才,并为其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
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哥廷根大学。然而,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在其就读大学期间,他经常腰间佩剑,并牵着一只大狼狗。但却无心向学,并染上很多恶习,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后来虽转到柏林大学入读法律系,但仍然没有满意。虽然毕业后成为了律师,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投考政府的官职,当上了一个小书记员。
在此时他结识了一位贵族女子,并结下婚约,可是他没钱,想以赌博赚钱却反而输掉所有金钱,并欠下很多债务。因此这次婚约取消了。其后他结识了一位牧师的女儿,再订婚约,可惜,那位女子亦跟一位富有的军人走了。结果俾斯麦只有带着欠债,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与其哥哥分家,当上了庄园主人,可是他并不满意这种生活,所以很快便再次进入政坛。
中年时代的俾斯麦
议员生涯
这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命运改变。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像。他借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于该年完婚。
但就在次年,着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威廉亲王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场革命。
外交官生涯
在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
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即时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但他随即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只当内相,故此并不履行。
在1862年春,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因为内部的压力,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为驻法大使。同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绝对胜利,并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首相生涯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绰号。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了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在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为此,他便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很快地,他便开始筹划三场统一战争。
德国统一的三大功臣 是- 俾斯麦、罗恩、毛奇
普丹战争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1863年什列斯威(石勒苏益格)在波兰革命中被纳入丹麦。而战争同时可以观察奥国实力,为普奥战争作好准备。
在1861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他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泰因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普奥战争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因此俾斯麦以此藉口,指责奥地利毁约。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
普法战争
由于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邦国,阻碍德国统一。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阿尔萨斯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进军至巴黎,协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消灭巴黎公社,以便获得大量赔款。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后期政治生涯
虽然德国统一了,但俾斯麦这位铁血宰相仍需面对众多国内外问题。
国内问题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进行拢络,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国外问题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因此他并不像其他欧洲国家一般,大量掠夺殖民地。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孤立法国。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而在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提法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结果在1878年,于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但在表面上仍表现中立,但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但于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所以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国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着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在1882年,他又与义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退出政坛
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后随即病故。结果其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更执政了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了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逝世
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着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最后在1898年7月30日,这位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然离世,享年83岁。
参考书目
奥托•冯•俾斯麦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录:
奥托•冯•俾斯麦
• Eyck, Erich. (1964). Bismarck and the German Empire.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 Hiss, O.C. (1931) Bismarck: Laws and Sausages. Berlin: Sans Souci Press.
• Pflanze, Otto. (1963). Bismar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Stern, Fritz. (1977). Gold and Iron: Bismarck, Bleichröder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German Empire. Harmondsworth: Penguin.
G.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俾是读pi 还是bi
读“bi”呢,俾斯麦最铁腕的改革就是废除农奴制,解放了普鲁士的劳动力,促进了普鲁士经济的发展,振兴了普鲁士的军事革新!!
H. 十九世纪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的是哪位德国政治家
是俾斯麦首相,他采取铁血政策,通过三次战争,最后让普鲁士统一了除了奥地利之外的整个德国,促进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但是也让德棍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造成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
I. 俾斯麦为什么被称为“铁血宰相”
因为他实行“铁血政策”。
为了冲破封建割据对经济的阻碍,德国的统一提到了历史的议事日程。首相俾斯麦于1862年提出的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其中,“铁”指武器,“血”指战争。
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阻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
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俾斯麦也从而被人称为“铁血宰相”。
(9)德国的铁血宰相是谁怎么读扩展阅读:
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
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
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力图运用联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
1890年3月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病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铁血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奥托·冯·俾斯麦
J. 德国的“铁血宰相”指的是谁
俾斯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