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为什么那么讲规矩

德国为什么那么讲规矩

发布时间:2022-08-09 22:25:39

Ⅰ 为什么德国人做事情严谨,没有什么太多的失误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历史上德国就有这个传统. 德国谚语---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 在古代日尔曼民族就这样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在德国"遵守时间"不仅已被视为是一个教养程度的体现,而且也被德国人自豪地称为德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德国人的准时也是世界闻名的。德语中有一句话说∶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在德国"遵守时间"不仅已被视为是一个教养程度的体现,而且也被德国人自豪地称为德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凡是稍微正式些的活动,他们必先做出计划,请人做客或举行活动,一般会在一两个星期之前就发出邀请。正式活动的邀请中还会附一张回执,告知被邀请人,如不能参加也请在规定日期前通知主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邀请人不作任何回答,那也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接受邀请之后如中途有变不能如约前往,应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于临时的原因,迟到10分钟以上,也应提前打电话通知一声,因为在德国私人宴请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客人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因此,赴约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门,以免迟到。
2)工业革命时期,更加深了这种性格。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交通部门,守时、严谨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德国人尚武。军队是什么样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可以想想我们解放军的军被什么样?看看二战时德国军队的作风。有的朋友说是希特勒影响,他没那么大的本事,一个民族的性格是千百年才能形成的。满意么?

Ⅱ 德国人的风俗习惯及禁忌

在德国和荷兰的一线城市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这2个国家英语普及还是很高的。德国的电压220V/50Hz,插座和插头形式和中国不一样,用的是两项圆柱项插头,需要转换插头。

(2)德国为什么那么讲规矩扩展阅读——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Ⅲ 德国人真的是传说中的那么守时严谨吗

说起德国,首先我会想到德国制造的汽车、德国的工业制造,其次说到德国人,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守时严谨,提到法国人的印象就是浪漫,提到西班牙人的印象就是热情奔放,我们都喜欢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概括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其实小编也好奇,他们是否真的就像传言中的那样严谨,他们所谓的严谨是不是被我们神化了?

但是德国的火车也有晚点,德国的学生也会逃课,德国也会有个别小商贩投机取巧,德国也有犯人,也会犯错,所以说他们守时严谨也是不正确的,我们大家的认知与其说德国人守时严谨,不如说德国的工艺制造严谨,不如说德国人对待事物的方式严谨,不如说成是德国的风土人情比较严谨,不如说国家政府的政策对于国家的人民群众的严谨。

Ⅳ 德国人为什么这么严谨,盘点的德国人做事严谨的故事

有社会学家认为,德国人这种严谨的民族性格,和自然环境有关。德国纬度较高,光热不足,多的是森林平原。他们经常要抵抗寒冷和饥饿,于是形成了严肃、保守、自省、谨慎的性格特点。给全世界留下了“靠谱”的印象,这靠谱,首先表现在“精确的守时观念”。

德国着名的哲学家康德,每天早上准时5点起床。7点出门。9点到下午1点在书桌前写作。下午3点半又准时出门散步,在菩提树大道来回走8圈。晚上10点再准时上床睡觉。如果“守时”这个词具有人形,康德就是它的化身。当然,康德的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不过,有调查显示,85%的德国人都认为,如果赴约就一定要遵守时间,而且,他们也希望身边的人同样遵守时间。

德国作为现代国家立足世界,不足200年的时间,这也要求这个民族要像海涅描述的那样,“德意志不是一个轻举妄动的民族,一旦走上任何一条道路,就会坚忍不拔地把这条路走到底。” 所以,一丝不苟地制定条条框框,一言不合就讲逻辑道理,这样的严谨,才是他们迅速强大的根本原因。

听说过这样的段子:

若是在大街上遗失一元钱,英国人决不惊慌,至多耸一下肩就依然很绅士地往前走去,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美国人则很可能唤来警察,报案之后留下电话,然后嚼着口香糖扬长而去。日本人一定很痛恨自己的粗心大意,回到家中反复检讨,决不让自己再遗失第二次。惟独德国人与众不同,会立即在遗失地点的100平方米之内,划上坐标和方格,一格一格地用放大镜去寻找。

侃侃也特别好奇德国的严谨究竟是怎样的,那又有多可怕呢?看看这些可怕的例子:

1、人手一个记事本

德国人有一样东西总是随身携带的,那就是记事本。德国人凡事都记录在本上,他们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伸手掏记事本,一个习惯用语就是:请稍候,让我看看记事本。记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经理,小到中学生、家庭主妇,人手一本。

(4)德国为什么那么讲规矩扩展阅读:

古代德国人:

法兰克人

法兰克人(Frank)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有文字记载(公元2世纪)开始就生活在德国莱茵河沿岸,而法兰克语也属于低地德语,至今还被称为德国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Nordrhein-Westfalen)方言。

公元5世纪,部分法兰克人进入今法国境内,征服古高卢。于公元8世纪建立包括今天法国,德国,部分意大利的法兰克王国,分裂后,西法兰克王国最终变成了后来的法国,法兰西也因此得名。它的第一位国王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二世(秃头查理),出生在今天德国的法兰克福。而法国的卡佩王朝的祖先,罗贝尔家族,也是法兰克贵族,世代居住在东兰克王国的Haspengau,Worms,Rheingau。

盎格鲁撒克逊人

按英国早期历史学家比德(673—735年)的划分,盎格鲁撒克逊人由来自丹麦南部,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盎格恩(Angeln)的盎格鲁人(Angles),来自德国易北河下游下萨克森(NiederSachsen)的萨克逊人组成。

公元5世纪-公元6世纪,他们和来自北欧的朱特人大规模入侵不列颠东南端,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英格兰,意思是“盎格鲁人的土地”,古英语类似低地德语,在法语中,英语就是盎格鲁人的语言的意思,至今和英语最接近的语言还是弗里西语,一种北德方言。他们建立了英国最早的西萨克逊王朝(威塞克斯)。

参考质量来源:网络-德国人

Ⅳ 德国人做事为什么那么严谨

都说德国人很严谨,那么是怎么个严谨法?

和德国人一起开会、谈话,听到“I don’t know”(我不知道)和“I’ll have to 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类的话频率甚高。说完后,德国人总是掏出一个小笔记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问题抄下来。

对于一个进度很紧的工程项目,这样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员巴不得老外对每个问题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却要“研究研究”。

德国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不知道或“I’ll have to check”呢?

一种是问题已经超出他的专业知识范围了,或者是问题涉及到他们分包给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计算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国人会说自己不知道,然后打电话回欧洲去问。

另一种是属于动脑筋和通过简单计算能得出答案的问题,但不属于该工程师的部门责任范围,或者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自作主张替别人拿主意的,德国人多数会说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锅炉工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比如,合同里规定要用美标或德标钢材,现场出现短缺,要用便于采购的国产材料替代,在进度压力下,德国人的技术确认成了卡节骨眼的事儿。

一双双热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个焦点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来,可偏偏老德不紧不慢地说“I don’t know”。

老德的“I don’t know”一说完,中国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有人骂德国人无能,有人甚至质问,难道我们中国人花这么多外汇雇外国人来做现场指导,就为了听这样的话吗?

过了两天,德国人已经把意见整整齐齐地写好,对于国产替换材料,有国产材料和原设计材料的牌号对照,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对比,谨慎的德国人总是通过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强焊接强度等方式,来降低替换材料时材料差异带来的风险。

德国人并非不知道中国人期望他去说OK,并非不知道施工进度的压力,但是,他们仍旧能冷静地说出他们的意见,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这就是他们的思想独立与严谨。

老实说,这些“不知道”要比投领导所好,不经调查就拍脑袋说出来的“知道”和“没问题”要踏实得多了。

Ⅵ 德国人为什么严谨

德国人这种严谨的民族性格,和自然环境有关。德国纬度较高,光热不足,多的是森林平原。他们经常要抵抗寒冷和饥饿,于是形成了严肃、保守、自省、谨慎的性格特点。给全世界留下了“靠谱”的印象,这靠谱,首先表现在“精确的守时观念”。

Ⅶ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德国人的特点是勤奋、自信。严于律己的德国人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并准时赴约。
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
方。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 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

在业余生活中社交活动繁多。有招待会,鸡尾酒会,冷餐会,舞会等。此外,德国人酷爱旅游,尤其是在冬夏
两季。旅游归来后,喜欢聚集到朋友家中,设宴洗尘。

德国人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
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德国人出现在公
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重适度,事事循规蹈矩。

俗话说:各地有各地风俗,德国当然也不例外。过去德国人把“作客”分为礼节性访问,告别访问、致谢访问
、回访、就职访问、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后来有人还发现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两种。首次接触性的
作客,一刻钟或半小时已经够了。客人不带什么礼品,花束也不带,主人也不招待什么。作客的最佳时间是晚
上6点到6点半,或者是中午将近12点钟。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访者。

在德国,用餐有很多规矩,像样的用餐总要先喝点开胃酒。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家里掌勺,德国人总爱来点

苦味的开胃酒,所有客人认识后,大家先围在一起站着聊聊天,讲些无关紧要的和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美酒
佳肴需要有良好的气氛。入席时,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帮助女的移动座椅
。要将身子挺直、放松、双脚踏在地上,不要多动。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时,方可用餐。

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
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

德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有:新年(1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耶酥开天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

;德国统一日(10月3日);忏悔节(11月);圣诞节(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
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颁布日(5月23日)。 游客应注意,圣诞节,复活节前后两周勿访。

Ⅷ 德国爸妈教孩子去遵守规则的时候,都是如何做的

德国民族的守纪律讲规矩达到了举世闻名的程度,甚至有些人对德国的第一印象就是讲规矩,这和德国孩子从小就接受系统、正规的“规则教育”是离不开关系的。在德国,“规则教育”既是对孩子“意志力”的训练,又是德国式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秉承着严格有效的“规则教育”,德国形成了整体高效的素质教育构架,一代一代的传承,那么德国的”规则教育“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

这应该是德国教育和我国教育最大的一处不同,虽然德国教育看起来十分严厉,家长全权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但实际上,德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会尊重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前提是遵守规则,比如在做某件事之前,家长便会把种种“规则”向孩子讲明,同时也允许孩子提出反面意见,然后在这个规则中,孩子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所以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孩子的天性也没有被泯灭。

Ⅸ 为什么说以德国人严谨的性格 做事一丝不苟 近乎死板的特点 二战那些打下天文数字的德国飞行员战绩是可信的

1.西门子手机为什么在中国“混”不下去了

说实话,西门子手机做不下去,跟德国的严谨作风有直接的关系,也没有好好考察中国的市场行情,中国的消费者大多处在“有钱没文化”的水平。(也许有的人不愿意了,要骂人了,先不要急,接着往下看)去年我在本地最大的手机维修公司干了几个月,摩托和诺记的接待台各自都有5,6个还是人满为患,还得排队叫号。(可想而知“有钱没文化”的占了绝大多数)西门子只有一个接待台还门可罗雀,而且来修西门子的基本上都是西门子找人代工的几款型号的机子。(不明白西门子为什么要出那几款机子,在砸自己的牌子啊)
先说一下摩托的机子吧,摩托还真是了解中国的消费行情,我是摸清了摩托手机的规律,摩托每新研发推出一种手机,(注意这里用的“种”不是“型号”)先不把所有的功能都做上去,推出一款“型号”新机型上市,等卖的差不多的时候,价钱跌下来了,把这款机型拿回来,在软件上增加一两种功能,又当作新型号的机子推向市场,如此往复,大家都是知道的,新机上市时的价格是利润最高的。他们研发出来一款新机型,可以当作4,5款机子来卖。当年最具代表性的是“V998,V998+,V998++”。这是只在软件动脑筋的,现在这两年行不通了,摩托又开始在硬件上作手脚了,新推出的机型先不把所有的外围硬件放上去,如蓝牙,红外,存储卡之类,后面再慢慢加,用的都是一种主板。如此这般,摩托的研发部门每研发一种机型,就等于别人研发4,5款,可想而知摩托在中国多赚多少钱。(证明:我前一阵帮朋友把他的V303用软件升到V600,除了硬件有些不同,软件,操作界面都是一样的,当时两款机子相差好几百块钱呢。还有E398和E1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也帮朋友升过,还有很多机型就不灰涣芯倭恕#?
再说说诺记,诺记使用的手法和摩托的也差不多,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8210和8250,8210也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升成8250,(除了早期推出的8210有CPU的限制)但是两款机型当时相差1000多块钱呀。还有一款机型在这得提一下,5510,就是横版的两边的键盘是模仿电脑键盘的布局,这款机子看起来相当可笑,你把电池后盖取下后,可以看见里面包含了一个竖版的3310之类的手机,外面不过是套了个壳子加了个键盘而已,可想而知诺记的研发工程师是多么的“偷工减料”,连重新设计一块主板都懒得设计。还有相当BS一下诺记的88**和89**系列,机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卖的那么贵,就是抓住了中国某些爆发户的虚荣,爱炫耀的心理,这种机型在国外是根本卖不出去的,在中国却有那么大的市场,还有最近诺记推出的天价手机,10万块呀。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某些人“有钱没文化”!
再说回西门子,(这里指的不包括西门子代工的几款型号,那算是西门子的策略失误吧)德国人的严谨是出了名的,每推出一款机型都是严格的经过定型,设计,编程,做工,测试等一系列漫长的时间,我还没有发现西门子有象摩托和诺记那样的“系列”机型,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西门子不会象他们那样蒙骗消费者。(也许有人会指出6688,6688i这个系列,也是靠软件升级。那是有人不了解手机的发展历史,那时候推出6688的手机软件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等达到了,西门子立即推出了6688i,从而造就了一代机王。这和摩托.诺记的明明现在的技术,软件已经相当的成熟,是可以实现的,可是他们就是不给你做上去,到后面再慢慢的加,推出新机型的时候再用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另外再说一下,西门子手机操作软件的开放性是别的牌子不能比的,用户可以通过修改操作系统的软件来为手机增加新的功能,具有代表性的有6688i的显示环境温度,显示来电的所在地,SX1的CPU超频。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别的机型有这样的功能。(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呵呵)
2.--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历史上不乏有韬略的政治家,善于思辨的哲学家,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更不乏奉规章制度为圭臬、生性守时守法尊重权威、善于完成规定动作的平民百姓。约束这些百姓的不光是法律,更是一种自觉的民族性。

从法国初到德国,E先生陪我去办各种手续。穿马路时,正赶上红灯,见左右无车,我便准备穿过马路。E先生伸手把我拦住说:“这儿可不是法国,红灯一亮,就算路上没车,行人也不能过”。打那儿以后,我也和德国人一样,红灯一亮,路面上即使空得像是将有总统车队通过,也老实巴交地站住不动。倒不是怕有什么危险,而是有碍于德国老头老太太们责备的目光。可有一回,红灯亮的时间过长,我等得不耐烦,便穿过马路。走出100米外,回头望去,见那位和我同时等着过马路的德国妇女仍孤零零地站在马路对面,两眼盯着似乎再也不会变绿的红灯。那红绿灯肯定是出了毛病,不知这位老实的德国妇女还要等多久。

德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废品回收。政府鼓励居民把垃圾分类,把废纸、瓶子等与菜叶、果皮等分开,装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环保部门还接连不断地在居民的信箱里塞一张垃圾日历,提醒大家哪天回收哪类废品。比如周四回收旧衣服,周五回收旧报纸、杂志等等。德国城市街头有专门回收废瓶子的垃圾箱。三个球形垃圾箱并排站在路边上,棕色、绿色或透明的瓶子应分别扔进三个不同的箱里。尽管不遵守这些规定也不会被罚,可居民们大都很自觉,不嫌麻烦。

德国人按规定行事有时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让人颇为恼火。乘公共汽车就常碰到这种情形。

公共汽车上靠门的座位上方一般都有老幼病残优先的标记。但多数情况下,公共汽车里总有许多空座位,这专座似乎也就意义不大了。一次,我和朋友上了车,随便坐在了靠门的位子上。随后上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走到我面前,示意我起来让她,并用拐杖指了指座位上方的标记。其实车上没几个人,几乎所有的座位都空着。我以为这么较真儿属于例外,可是随行的朋友说,他也碰上这么一回。德国中小城市公共汽车或有轨电车平日10分钟至15分钟一趟,节假日、周末每半小时才一趟。一次我赶一趟去火车站的有轨电车,待我提着行李气喘吁吁地赶到车门前,司机刚好接到发车信号。任我怎么打手势、拍车门,司机也没开门。我只好再等半小时,结果误了火车。德国的汽车站和火车站常设有自动售票机,上面有纵向的两排按钮,右边一行售成人票,左边一行售儿童票(半价)。旁边一张表格上注明去何处按哪个键。有一回我买票错按了售儿童票的键,票出来后才发现。我忙又再买了张儿童票,心想,两张半价相当于一张全价。待上了火车,检票员来查票时,我掏出这两张票,解释是怎么回事,自以为守法到家了。可检票员不这么看,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价钱虽然一样,但这仍是两张半价票,而不是一张全价票。所以尽管我付了一张全票的钱,仍不完全合乎规定。但是他并不打算罚我,只要我明白这个理儿。我猛然醒悟:在德国,小猫不能走大洞。

要么说德国人遵纪守法,认真严谨,有耐心,有韧性,要么说他们缺乏灵活性,死心眼儿,过于顺从长官意志。这是一种国民性的正反两面。
2.德国人:让我难忘的细节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时间:2006年01月09日

□梁玉琼

德国人以严谨着称。我有幸在一个德国锅炉工程公司项目部工作了七年多,耳濡目染,捕捉到一些难忘的细节。

知道与不知道

和德国人一起开会、谈话,听到“I don’t know”(我不知道)和“I’ll have to 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类的话频率甚高。说完后,德国人总是掏出一个小笔记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问题抄下来。

对于一个进度很紧的工程项目,这样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员巴不得老外对每个问题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却要“研究研究”。

德国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不知道或“I’ll have to check”呢?

一种是问题已经超出他的专业知识范围了,或者是问题涉及到他们分包给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计算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国人会说自己不知道,然后打电话回欧洲去问。

另一种是属于动脑筋和通过简单计算能得出答案的问题,但不属于该工程师的部门责任范围,或者他认为自己不应该自作主张替别人拿主意的,德国人多数会说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锅炉工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比如,合同里规定要用美标或德标钢材,现场出现短缺,要用便于采购的国产材料替代,在进度压力下,德国人的技术确认成了卡节骨眼的事儿。

一双双热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个焦点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来,可偏偏老德不紧不慢地说“I don’t know”。

老德的“I don’t know”一说完,中国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有人骂德国人无能,有人甚至质问,难道我们中国人花这么多外汇雇外国人来做现场指导,就为了听这样的话吗?

过了两天,德国人已经把意见整整齐齐地写好,对于国产替换材料,有国产材料和原设计材料的牌号对照,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对比,谨慎的德国人总是通过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强焊接强度等方式,来降低替换材料时材料差异带来的风险。

德国人并非不知道中国人期望他去说OK,并非不知道施工进度的压力,但是,他们仍旧能冷静地说出他们的意见,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这就是他们的思想独立与严谨。

老实说,这些“不知道”要比投领导所好,不经调查就拍脑袋说出来的“知道”和“没问题”要踏实得多了。

小政府大公民

每逢开周会,一到下午6点还开不完,罗伯丝先生就会瞄一下手表,然后说:“I have to report to my government now.”(我要向我的政府汇报了)

对于德国人,家里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那么,真正的政府对于普通的德国人来说是管些什么呢?

几次去德国出差,让我体会到德国“小政府,大公民”的特点。

地铁站台没人检票,商场不用存包,街道上看不到拖着长扫帚的清洁工,却干干净净。马路上没有汽车喇叭的尖叫,火车站朴素的砖墙上,很少看到少年们涂鸦的发泄。

有一次,我去德国同事家做客,发现他家门把上挂着一块牌子———“今天轮到我家打扫公共卫生”。原来,在德国市镇的小区里,打扫公共地段的任务,就是用这样的吊牌,一家一户地传递下去。

德国的马路可不像中国城市里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地有交警指挥交通,马路大多数是两车道,一些马路连红绿灯也没有,行人过斑马线,有绝对优先权,这种优先权是完全靠驾车人和行人各自守法自律来保证的。

德国人开车很守规矩,无论开的是奔驰宝马,还是大众,只要前面有斑马线,司机就会提前减速。

有一次,我在斯图加特市结束工作,启程回国,从旅馆拖着一个行李箱出来,要穿过窄窄的斑马线到对面的S-Bahn轻轨站。沉重的行李箱在斑马线上翻倒了,我也被拖得失去重心,跌坐在地上。

说时迟,那时快,一辆白色的宝马车稳稳地在斑马线外刹住了,我捡回一条小命。车主钻出车外,对我又是摇头,又是耸肩。从他的身体语言,我明白到他也受了一场惊。这条斑马线划在马路弯道过去一点的地方,虽然没有形成视觉盲区,但并不容易在远处看清楚,如果不是他那刻板的提前减速,那肯定就是一场血光之灾。

无论富贫

德国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对陌生人,他们很少“自来熟”,要呆上两三个月,招呼才慢慢变得随和起来。有些德国同事7年下来,称呼我时还总是一丝不苟地加上Mrs。

在德国,他们下班后都赶紧回家,类似东方国家里男人因为应酬客户而半夜归家的事情,很少发生。

那到了中国呢?他们会入乡随俗吗?

会。但是德国人是完全没有功利目的的。大家可以吃饭喝酒,但第二天,事情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

有一次,某位领导要晚上请德国人吃饭,通知是中午时来的,时间很紧,大部分德国人都婉拒了,理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跟“政府”请假,有的人则以没有时间回家洗澡换衣服为理由。

我只好向他们解释,为了中德双方的友谊,请你们还是尽量来赴领导的宴吧。

最后,晚宴还是以冷场告终,只有德方项目经理和工地经理“顾全大局”赴宴,其他德国人都心安理得地回家。

我听过很多中国人指责德国人高傲和冷淡,我只能说,他们自己同胞之间,也都是相交淡如水,很少像中国人这样你来我往。

锅炉进入调试阶段了,要进行连续10天的蒸汽冲管,利用高压蒸汽将残留在锅炉管道内的杂物和氧化物冲干净。

黄昏时候,我走在机组旁边的水泥路上。按照安全规范,蒸汽吹管出口有消音器,消音器周围都属于隔离区域,以免蒸汽烫伤。

离开隔离区域约五十米的地方,有一座保安岗亭,保安员忠实地守在岗亭里。我看到德国人卢格西先生慢慢地走到门卫跟前,比比划划,好像要说些什么,然后,他把自己头上的保护耳罩摘下来,挂在保安员的耳朵上。

我的眼热了,这个德国人一直就很同情工地上的工人,每次中午,当他看到工人席地而坐吃盒饭的时候,他总是说,瞧,这些人都营养不良!我给他解释,上海的建筑工地可能是国内管理水平最高的,工人们都有临时工棚,有人管伙食。他说:A happy labour is a good labour.(一个开心的劳工是好劳工)。他和另外几个德国人总是把穿旧的衣服和劳保用品都洗干净,送给与他们素不相识的工人。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我接触的都是德国的普通打工仔,他们可能是为了赚一份比国内要丰厚的工资,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们凭着本分和良心,对待每天的工作。这,就是德国人,能制造出奔驰和宝马汽车的德国人。

Ⅹ 德国人热爱纪律和井井有条的生活,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

因为历史原因,促使德国曾经有一段时长被一分为二,双方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趋势。造成生活在德国的东西部和中西部的人性格有点儿不一样。但是他们好像都有一些行为规范要遵循。

但是,有一些道路的速度限制是100千米/钟头。假如你在以一小时90公里的速率驾车,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由于你背后可能会有恼怒的司机,嫌你时速很慢。事实上,你以一小时90公里的速率行车并没违背一切标准,但是如果你并没有以最高速度行车得话,是不会惹恼你后边的一些驾驶员。

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阅读全文

与德国为什么那么讲规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