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字军团 条顿骑士团 普鲁士 的问题
看书给你答一答哈
1、条顿骑士团是德国的十字军团
2、占领的普鲁士是立陶宛人的一支,是后来的东普鲁士地区。古代的普鲁士人是斯拉夫人,后来的多是日耳曼人
3、之前的条顿骑士团占领了普鲁士,好像没有普鲁士骑士团这和说法
4、1813年腓特烈三世
5和6我真的不知道,不好意思,以后查到了回复你
2. 历史上真的有条顿骑士团这个国家吗
不是个国家吧 条顿骑士团是真实存在的一直延续至今
骑士团出现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期间,第一次十字军远征自1096-1099年结束后,建立起四个十字军国家。在穆斯林虎视眈眈的威胁之下,十字军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于是,罗马教皇组织起了几个僧侣骑士团,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骑士团内部实行严格的集权制。每个团的最高首领是“总团长(Grand Master)”,归其管辖的支团首领称“支团长”,再往下还设有司令、马厩长等;支团长以下的军官组成总会,从属于总团长;而总团长则直接听命于罗马教皇,必须唯教皇之命是从。
3. 名词解释:“条顿”
历史上的条顿人,是日尔曼民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部落从欧洲北部的日德兰半岛(大致是现在丹麦的所处位置)开始了漫长的迁移,并在公元前一世纪开始,不断地侵入古罗马帝国的领土。虽然在后来条顿人几乎被异族完全征服过,但他们的文明遗产却能够一直保留到今日,英语中的单词“Teutonic”(条顿)几乎和“Germanic”(日尔曼)是同义的。
中世纪的条顿人是现在德国人的祖先。当查理大帝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时,他所控制的版图相当巨大,包括了后来法兰西和德意志的领土。在他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挑起了内战,原先的帝国被分为了两部份,西半部份就是以前介绍的法兰克王国。而东半部份则成为了德意志王国。自从查理大帝死后,帝国的西半部份-法兰克王国,曾经在其后的数十年里继续沿用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而东部的德意志王国只有在公元962年时,才由萨克森公爵奥托(德意志君王亨利之子)夺回了这一称号,而他本人也就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新皇帝-奥托一世。
奥托的神圣罗马帝国包括了今天的德国领土、波罗的海区域、波兰东部、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北部。帝国中两个最重要的成员分别是德意志和意大利。德意志从这一联盟中得到了很多的利益,他们引进了意大利的文化、科学、艺术和贸易。而意大利人也因而获得了稳定的发展和强有力的军事保障。
一支由圣殿骑士和受过专门训练的雇佣军所组成的部队,维持着帝国领土的和平,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打垮了各诸侯国的反抗势力,包括来自北方的日尔曼人、维京人,以及东部的马扎尔人(匈牙利的主要民族)。德意志军团拥有非常勇敢而又老练的战士,其中有不少人受到利益的驱使,加入了后来的十字军东征。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就是具备坚强意志和无比战力,虔诚信奉基督教的条顿骑士。
到了后来,由于地方势力的过于强大,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受到了不断的侵蚀。历史上记载了许多这一时期的争战。德意志王国最终敢于用他们自己的军团与帝国的部队进行正面交锋,而意大利人也日益藐视帝国皇帝的权威。到了公元十三世纪,神圣罗马帝国根本已经无法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往日的强大帝国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4. 条顿骑士团是怎么回事
条顿骑士团(拉丁: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eutonicorum;德:Deutscher Orden;英:Teutonic Order)
条顿骑士团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并称为三大骑士团。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来自德意志地区的骑士多次获赠土地和城堡(1195年4月,香槟区的亨利伯爵赠提尔(Tyre, 今黎巴嫩境内)作为据点,1196年3月再赠其在雅法(今特拉维夫附近)的封邑;另有德皇亨利六世在1197年年赠送意大利和西西里的教堂,修道院和医院),逐渐在耶路撒冷地区形成势力。
1198年3月5日,条顿骑士团成立于阿克(Acre, 今巴勒斯坦境内),其后一直以阿克作为总部至1291年。
1199年9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颁布训令,规定条顿骑士披圣殿骑士一样披风(白色披风,上绣红色十字和宝剑),戴黑色十字章,执行医院骑士团一样的团规。
13世纪初,随着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对立加剧,医院骑士团拉拢条顿骑士团以对抗控制着耶路撒冷地区主要军事据点的圣殿骑士团,其间条顿骑士团从医院骑士团手中获得马加特堡。
1210年,赫尔曼·冯·舒尔茨(Herman von Scholz, ?-1239)担任条顿骑士团团长,条顿骑士团在其指挥下在耶路撒冷地区获得一定的胜利,并参与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进入埃及,但最后在曼殊拉法战役中惨败,赫尔曼·冯·舒尔茨与圣殿骑士团团长一同被俘。在赫尔曼·冯·舒尔茨担任团长期间,条顿骑士团获得教廷颁发的赎罪证(1216年2月18日),以及教皇乌诺利斯三世授予的113项特权(1221年1月9日)。
1225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失败后,教皇格里高利五世命令"德意志的骑士,将普鲁士人皈依到基督教世界来"。1226年,条顿骑士团与德皇腓特烈二世达成协议,获得普鲁士境内的所有贵族特权。
1234年,条顿骑士团赢得瑟格纳战役的胜利,教廷控制普鲁士全境,将之租借给条顿骑士团,但直到1285年,条顿骑士团才最终征服普鲁士地区,迫使普鲁士人改宗天主教。其间,1237年4月合并利沃尼亚的宝剑骑士团,并于1241年初开始进军诺夫哥罗德公国;1241年4月9日,条顿骑士团作为主力的德国与波兰联军在利克尼茨战役中被蒙古军击溃,重骑兵全军覆没;1242年4月5日,1万2千名条顿骑士团部队(包括丹麦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地的骑士和民兵)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指挥的1万5千至1万7千人的俄国军队展开楚德湖战役,条顿骑士团以重骑兵作为前锋和作战主力,其后是步兵,两翼和后方有轻骑兵,俄军则以弗拉基米尔骑兵和装备有弓箭、铁矛和投石器的轻步兵配置在中央,诺夫哥罗德的精锐步兵在两翼,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亲卫队和贵族骑兵队作为预备队埋伏在左翼后侧。最终条顿骑士团重骑兵由于行动不便以及冰层开裂等原因遭到惨败,损失超过1万人,再无能力向俄国腹地进军。楚德湖战役也被称作冰湖大战。
1291年5月18日,马木留克骑兵攻陷阿克,条顿骑士团总部迁往威尼斯。
1320年,条顿骑士团团长在希腊南部摩里亚半岛被当地人杀死。1391年,条顿骑士团在摩里亚战役中失败,被逐出摩里亚半岛。1500年,条顿骑士被土耳其人彻底逐出希腊。
1346年,条顿骑士团从丹麦人手中夺取爱沙尼亚,控制了波罗的海东岸的全部出海口。1410年7月15日,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进行第二次坦能堡战役(又称格林瓦尔德战役),条顿骑士团再次败北,包括总团长在内的全部指挥官阵亡,从此一蹶不振。
1809年,条顿骑士团宣布解散。
条顿骑士团全盛时期,控制了东西普鲁士,整个波罗的海东岸,包括爱沙尼亚,拉托维亚和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在南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的属地。
5. 条顿骑士团与普鲁士的“建国大业”:一支军队缔造了一个国家吗
多年来,总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二战之后再无德意志”。其实,更客观的说法应该是“二战之后,再无普鲁士”。
曾经叱咤欧洲几个世纪的普鲁士,因战争兴起,最终也因战争而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德国,又是由普鲁士王国统一起来的,所以,在一些语境里,特别容易把二者直接划上等号,甚至把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归成了条顿骑士团的后代。
电影电影《天国王朝》讲的就是这段历史
战斗的双方为自诩基督徒“代言人”的欧洲骑士团和阿拉伯穆斯林军团。
这些名义上效忠于教皇的骑士团,共分三大派别——医院骑士团(打仗之余还兼顾“救死扶伤”)、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6. 条顿骑士团至今还存在
是啊!
自19世纪被拿破仑宣布禁止其一切活动后,骑士团大多数成员逃到了奥地利维也纳,到了1834年,在那时拿破仑也早已去世之后,奥地利皇帝才开始重组条顿骑士团,而这次的骑士团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宗教慈善机构,不是以前那种还有包括军事的团体了! 而且现在的条顿骑士团已改名,条顿两字去掉,改为德意志骑士团! 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至今有1000左右的成员!
7. 条顿骑士团是什么组织
成立于 公元1192年–至今 效忠对象 罗马教皇,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种类 罗马天主教会 武装僧侣 (1192-1929 期间是 军事修士会) 总部 阿卡 (1192–1291) 威尼斯共和国 (1291–1309) 马尔堡城堡 (1309–1466) Königsberg城堡 (1466–1525) 巴登-符腾堡 (1525–1809) 维也纳 (1809–至今) 绰号 条顿武士, 德意志骑士团 赞助者 圣母玛利亚,圣伊丽莎白 & 圣乔治 训言 帮助、救治、守卫 服装 白底黑十字 指挥官 着名 指挥官 首任Heinrich Walpot von Bassenheim 目前Bruno Platter历史条顿骑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最后成立的一个。1187年哈丁战役之后,圣城耶路撒冷很快被萨拉丁的军队攻克。教廷号召发动新的东征,夺回圣城,这便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率领德意志军队率先开赴小亚细亚,可惜红胡子出征未半便中道崩殂,他的儿子施瓦本公爵继承遗志继续东征。条顿骑士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1190年,十字军经过苦战,终于攻下了重镇阿科,一些德意志骑士在阿科建立了一个行善的医护组织,这就是后来的条顿骑士团,不过建立之初它并没有军事任务,只是照顾伤患。1198年,条顿骑士团以圣殿骑士团为样板,改造为军事修会,执行和医院骑士团一样的教规。因此有些资料上把条顿骑士团成立的时间记为1198年,这也不无道理。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在小亚细亚期间,条顿骑士团发展缓慢,跟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相比实在不能同日而语。从某种程度上讲,条顿骑士团成立的不是时候,圣城时代已经过去,前往小亚细亚的不是络绎不绝的朝圣者,而是欧洲君主率领的大军,在这些位高权重的君主手下,骑士团作为独立的组织要想发展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在他们前面还有声名远扬的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在小亚细亚的经历对于条顿骑士团来说实在是乏善可呈。 [编辑本段]发展 不过时代总是在迅速变化,历史很快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遇。121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Andreas II)邀请骑士团前去帮助镇压库曼雷人(Kumanen),代价是将Siebenbürgen地区(位于今罗马尼亚境内)南部的Burzenland给骑士团作为封地。(后来有很多人认为安德列二世干了件蠢事,引狼入室,把骑士团带到东欧。深以为然!)1225年,由于条顿骑士团企图在他们的封地上建立独立的国家,安德列二世将他们驱逐出境。骑士团再次陷入困境。不过事情很快又有了转机,当时波兰的康拉德公爵(Konrad von Masowien)企图向北边的Kulmerland地区扩张,结果被当地的原住民普鲁士人打败,他不但没能扩张领地,他原先的领地反被普鲁士人攻占了一部分。康拉德很郁闷,于是以宗教为名,号召讨伐Kulmerland的异教徒,可是波兰的其它诸侯都不理他,似乎在等着看笑话,那边的普鲁士人十分凶悍,他的军队节节败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康拉德向条顿骑士团求援,希望骑士团帮助他征服普鲁士人。如果说安德列二世请骑士团帮他镇压库曼雷人是因为无知犯的错,那康拉德请骑士团帮他征服普鲁士人就只能用愚蠢来形容了。当然其它的波兰诸侯也都脱不开干系,要是他们早点帮康拉德一把,康拉德也就不用引狼入室了,最后全都成了受害者。得到这个邀请后,条顿骑士团当然是满口答应,不过他们可不想重复在匈牙利的故事。骑士团大团长Hermann von Salza先跑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菲特列二世那儿,从皇帝那儿讨到了一份黄金诏书:条顿骑士团有权占有康拉德赠予的土地和他们征服普鲁士人后获得的土地,对骑士团领地的进攻将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的严厉惩罚。有了菲特列二世的书面保证,条顿骑士团将名正言顺地占有他们征服的土地。康拉德此时开始后悔了,为了避免条顿骑士团在他旁边扎根,康拉德组织了一个骑士团——普鲁士的基督骑士团,自己讨伐普鲁士人。这次他又失败了,他甚至连自己领地的核心部分都无法守住,此时康拉德只好低头认输。1230年,在他和条顿骑士团签订的条约中承诺:如果条顿骑士团征服Kulmerland,他将把这块土地永久赠予骑士团。这也就是说条顿骑士团对Kulmerland拥有所有权,而非封地——封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君主。1234年,教皇格利高里九世(Gregor IX)又颁布了黄金诏书,承认骑士团对他们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权,同时要求他们将当地原住民基督教化。这样,条顿骑士团获得了三重的书面承诺,他们剩下要做的就是征服这块土地了,这显然是他们最拿手的。 条顿骑士团 从1226年开始,条顿骑士团开始了征服普鲁士的工作。经过五十多年的流血屠杀,到1285年,条顿骑士团终于完成了征服工作。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骑士团国,普鲁士是骑士团国的中心。在1237年,通过与立窝尼亚的宝剑骑士团合并,立窝尼亚成为骑士团国的另一翼,与普鲁士一样,骑士团在立窝尼亚也建设了一系列的城堡作为防御工事。虽然条顿骑士团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东方殖民上,它在小亚细亚的活动依然没有停止,它的总部一直在阿科。1291年阿科陷落后,条顿骑士团没有跟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一起前往塞浦路斯,而是去了威尼斯。1309年,骑士团设在威尼斯的总部迁到普鲁士的马林堡,这时他们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编辑本段]战役 条顿骑士团在东方的拓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242年他们在冰湖战役中败给俄罗斯联军。这次战役又被称为楚德湖(Peipussee)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一般的估计是骑士团一方有一万人左右,以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为核心。俄罗斯联军一方有1.5万到1.7万,以步兵为主,指挥官是诺夫格罗德公爵亚历山大DangerCode;雅罗斯拉维斯。俄罗斯联军排成墙阵(我估计就是一种方阵),据守冰湖东岸。骑士团军队以楔形阵开始进攻,具体来说就是以重装骑兵为先锋进行突击,后面步兵跟进,两翼和后方则由轻装骑兵保护。这种楔形阵是骑士团常用的战术,它的优点是突击能力强,能够迅速撕开对方防线,如果守军的军事素养不高的话,很容易造成撕开一点就全线溃败的效果。不过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它两翼的防御力量有限,如果不能迅速撕开防线,两翼会慢慢被侵蚀。亚历山大很了解这种战术的特点,因此它把联军中主要的轻步兵安排在中间,列成加厚的方阵,消磨骑士团重装骑兵的突击能力,而把他自己的诺夫格罗德精锐步兵放在两翼。骑士团的攻击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俄罗斯联军厚重的方阵使他们很难彻底撕开防线。地理上的劣势也许是骑士团遇上的最大麻烦,由于湖岸倾斜而且结了冰,骑士团的重骑兵很难有效发挥他们的冲击能力,因此进攻逐渐陷入僵持。这时楔形阵薄弱的两翼开始暴露出它的缺点,在诺夫格罗德精锐步兵的压力下,慢慢从两边向中心压缩。骑士团开始陷入联军的包围之中。作为最后一击,亚历山大派出了他最精锐的亲卫骑兵,从右翼后方包抄攻击骑士团。联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骑士团重骑兵虽然有着很强的个人作战能力,但由于施展空间越来越小,他们的战斗力无法发挥,只能苦苦支撑。联军的步兵用长矛将骑士从马上刺下来。由于冰面承受不住重量,不少穿着重甲的骑兵掉进冰窟窿里,再也爬不上来。冰湖战役中只有少数骑士从俄罗斯联军的包围圈中杀出来逃往西方,绝大多数人战死,包括大约500名骑士,另有50多名贵族被俘,其中包括骑士团大团长在内。俄罗斯联军方面据说有3500人战死,大约同样数量的人受伤。冰湖战役中的毁灭性失利使条顿骑士团元气大伤,向东方的继续扩张就此停止。 骑士团国南面的波兰原本四分五裂,根本不是骑士团的对手。但到14世纪上半叶,波兰在国王Wladislaw I的领导下再次团结起来,跟骑士团的关系也变得紧张。1308年骑士团占领但泽和Pommerellen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即便在1343年的卡里施和约中波兰承认了骑士团国对Pommerellen的占领,双方的敌意仍未打消。波兰对骑士团国的仇恨是骑士团国重要的潜在威胁。不过尽管如此,骑士团国在14世纪下半叶在大团长克尼普罗德(Winrich von Kniprode,1351-1382)的领导下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在1370年他们击败了立陶宛——骑士团在东方主要的敌人。 面对着骑士团国的强大压力,立陶宛和波兰逐渐走到了一起。1386年,38岁的立陶宛大侯爵Jagiello与年仅13岁的波兰女王Hedwig结婚(这个小姑娘挺可怜的,据记载她很漂亮,而且很有天赋,会说5国语言——可惜不包括她丈夫会说的语言。她的丈夫不但老,而且粗野。26岁时这个可怜的女子就去世了。)婚后,立陶宛大侯爵加冕为波兰国王,立陶宛和波兰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对付骑士团国。 1410年,骑士团国和波兰-立陶宛联盟在塔能堡附近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骑士战争。关于双方参战的兵力在不同的文件中有不同的记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骑士团的兵力要少于联军。骑士团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1万人到2.7万人,指挥官是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Ulrich von Jungingen)。波兰-立陶宛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6万到3.2万,以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为主,另外还包括俄罗斯人、鞑靼人,指挥这支联军的是波兰国王Jagiello和立陶宛大侯爵Witold,后者是Jagiello的堂弟。Jagiello将全军分为三条阵线部署,第一线的军队绵延3公里。Witold指挥的立陶宛人、俄罗斯人和鞑靼人的联军在右翼。骑士团军队一开始也是分成三条阵线部署,不过当大团长荣金根看到联军长长的阵线后,意识到可能会被包围,于是改为分两条阵线(从这儿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出,骑士团与联军的兵力比大概是2:3的样子)。交战双方都把骑兵分成一个个旗队(中世纪时军队的一个作战单位,约有四百至六百人)置于一线,步兵则留在营垒里。骑士团一方在第一线还配置了发射石弹的臼炮。1410年7月15日中午时分,塔能堡战役开始。开战之前,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给波兰国王Jagiello送去两把剑,表示要进行一场骑士之间的较量。 骑士团的炮兵首先对联军射击,不过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因为下雨,火药被雨水淋湿了。联军右翼的立陶宛人和鞑靼人在Witold的指挥下对骑士团发动进攻,但骑士团迅速击退了他们的攻势并反攻。联军中的鞑靼人首先开始溃逃,联军右翼很快就无法守住防线。此时联军面临着很不利的局面:骑士团的德意志旗队突破联军右翼,向中央的联军波兰主力进攻,骑士团其它旗队也从正面开始冲锋。双方都把配属在第二线、第三线的部队投入战斗,因为大家都知道,成败在此一举。胜负的天平最终倒向联军一方,原因不过是战场上的一次可以称得上是意外的事件: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在战斗中阵亡。失去最高指挥官后,骑士团开始陷入混乱,许多骑士匆忙逃离战场。联军抓住这一良机发动冲锋,将骑士团军队击溃。 [编辑本段]衰亡 塔能堡一战使骑士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意义类似于哈丁战役对于耶路撒冷王国的意义。骑士团国就此走上了衰亡的道路。 外战遭受惨败后,骑士团国从上到下又陷入了内乱。农民不满骑士团的横征暴敛,起来反抗;骑士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各城市和地方贵族因为缴纳高额赋税,要求参与决策。1440年,53位贵族和19个城市在马林堡建立了旨在反抗骑士团专横统治的普鲁士联盟。1453年,普鲁士联盟与波兰结成同盟,由此引发了连续13年的战争,直到1466年签订第二次托恩和约方才结束。这次和约使得骑士团国又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其中包括马林堡。在政治上,骑士团国要承认臣服于波兰,这一条在骑士团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德意志分团希望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那儿获得支持,1494年,德意志分团长承认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s I.)。外患内忧之下,此时的骑士团国已经走到山穷水尽之处。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骑士团再一次走上历史的分水岭。1511年,来自霍亨佐伦家族的年仅21岁的Albrecht被选为条顿骑士团第37任大团长,他也是作为一个军事修会的条顿骑士团最后一任大团长。1520年,由于Albrecht拒绝臣服于波兰,骑士团国与波兰之间爆发战争,骑士团国被击败。郁闷之下,Albrecht回到德意志。当时的德意志境内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Albrecht很快被路德新教所吸引,并结识了宗教改革的发起者马丁.路德。在路德的建议下,Albrecht辞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一职,将骑士团国世俗化,改为公国,在公国内进行宗教改革,对外则拒绝对波兰的臣属关系。骑士团内部的保守势力以及德意志的天主教贵族对于Albrecht的改宗十分不满,不过Albrecht在1527年娶了北方强国丹麦国王菲特列一世的女儿,反对派对他无可奈何。 Albrecht的改宗使条顿骑士团作为一个军事修会的历史走到了终点。原来属于骑士团国的普鲁士已经被Albrecht新教化,立窝尼亚被波兰占据,爱沙尼亚被瑞典吞并,骑士团国已经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在这种形势下,条顿骑士团基本放弃了军事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管理自己的产业上,此后它仅作为一个宗教组织而存在。 1809年,拿破仑侵入德意志后,宣布禁止条顿骑士团,骑士团仅在奥地利有容身之处。直到1834年,奥地利皇帝重建骑士团,并使之成为宗教慈善机构。1929年,条顿骑士团改组为一个纯宗教的骑士团,其名称也由OT(条顿骑士团,Ordo Teutonicus)变为DO(德意志骑士团,Deutscher Orden)。 现在德意志骑士团一共有大约1000名成员,他们主要从事慈善事业,包括照料病人和老人。目前骑士团分为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亚五个省区进行管理,其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骑士团成立之初,教皇批准他们穿和圣殿骑士团一样的白色长袍,不过上面绣着的是黑十字,作为两者的区别。此后,白底黑十字就成为条顿骑士团的标志。条顿骑士团旗帜上的十字跟一般的十字不一样,它偏向左边,而不是左右对称。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北欧国家的旗帜的话会发现,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等国的国旗上都有这种偏向左边的十字,这种十字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条顿骑士团国虽然灭亡,但骑士团的黑十字标志仍被继承并延续下来,在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以及第三帝国的军旗上,黑十字都是重要的标记,它代表了从条顿骑士团开始的一脉相承的军事传统。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救治、守卫(Helfen,Heilen,Weh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