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莫斯科冻死好几十万士兵的德军为何不准备冬装
德国和苏联,或者是之前的俄罗斯,因为国家利益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时战时和,利益一致时是亲密无间的盟友,利益不同时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两国甚至拿波兰开刀,东西夹击瓜分了它的领土。
但其实无论是斯大林还是希特勒,都没相信过这个条约真能靠得住。
希特勒的打算是想稳住斯大林,免得他在德军与英法在西线作战时进攻德国,防止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斯大林则是不想成为希特勒的第一个目标,同时争取时间为本国独自卷入战争做好准备。
因此,二战爆发后,双方还有过一段和谐期,贸易来往很频繁。德国为苏联提供重工业产品,例如机床,吊车等工业设施,还有一部分军事工业产品;苏联则为德国提供工业原料,例如石油,粮食等。
双方面和心不和的局面,一直维持到了德国与英法的西线战争结束前。但英法势力退出欧洲大陆后,情形就完全是另一副状况了。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实施“巴巴罗萨计划”,早已准备妥当的三大集团军群,从北、中、南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入侵苏联,苏德正式开战。
其实冬季装备这一块,苏军也不是那么充足,但毕竟是主场作战,未沦陷区工厂日夜开工,勉强能完成供应。而且苏军的后方,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不用担心德军袭扰,后勤运输线畅通无阻。
总之,苏德战争是二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的战场,双方都死伤惨重。战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苏军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巨大的牺牲,扭转整个战局,并最终反攻进入德国首都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Ⅱ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
德军的几十万损失,主要不是冻死。主要是苏军开始反攻,而德军没有坦克。真正的要点不是“魔法冬天”,是“坦克的魔法冬天”。德军抢了苏联人的衣服了,但是德军坦克烧汽油,集体冻住了。苏联坦克烧柴油,没有被冻住。
Ⅲ 二战德军为何宁愿被冻死,也不烧树木取暖呢
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谁都知道,德军是交通工具和补给线出现了问题,天又是突然冷的,苏联红军的反攻让他们逃命都来不及。而苏联人没有烧树木取暖,是因为保护森林资源的传统,宁可冻死它不烧毁家园和后代生存的希望。
除非希特勒疯了,否则不会在英国没有投降的情况下再去惹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坑;除非军队疯了,否则不会攻击莫斯科;除非统帅疯了,否则不会不考虑俄国的冬天怎么办;偏偏希特勒疯了,于是打了个漂亮的闪击战、重创苏联,然后被反攻至灭亡。
说到底还是希特勒莫名其妙的两翼思维害惨了德军,马上进攻莫斯科了,突然叫古德里安南下打什么高加索基辅,等回来已经冷成狗了。
当年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坚壁清野,让拿破仑吃尽了苦头,大败而归。德国人连点历史常识都不懂,失败是注定。相比较美国人还是比较聪明的,虽然像狗一样叫得很欢,但从不和俄国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因为他们记住了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教训,不上当!战争的核心就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消灭几十万就马上撤回来。等到时机有利再来一波。那么大个国家哪能一鼓而定?要像锯大树一样,来来回回地搞。日本搞中国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小吃大,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一口闷,会噎死的。
Ⅳ 二战德军在苏联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为何他们不去烧树取暖
且不说砍伐森林生活,取暖的难度有多大,生火取暖只能够解决停战时期一时的问题,并不能够解决战场上的问题。
Ⅳ 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冻死了几十万人,为何不敢抢苏军的棉衣穿
在二战时期,世界上最惨死的战场要属中日战役和苏德的战役。而在苏德战役当中,伤亡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战役就是莫斯科保卫战。在那个时候德国的军队能力和实力比其它国家要强出许多倍,在攻打苏联时,受到了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并且不给任何德国可以取暖的物资。所以让德国在此次战役当中几十万士兵冻死的惨境。
当时德军并不是十分的高尚没有抢夺苏联军队的棉衣穿,而是当时苏联军队将双方交战的地方六十公里的范围所有的房屋、物品、树木全部烧毁了,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德国有任何一点可以取暖的物品。这种举措虽然让德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惨重,但是这六十公里的苏联人们都无家可归,战争对人们是十分残酷的。
Ⅵ 在苏联寒冬中冻死了几万人,德军为何不烧树木取暖
希特勒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苏联的冬季竟然有如此寒冷,虽说不是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但造成德军战斗力下降以及冻死冻伤的德军也是非常多的。
有人说不能穿棉衣吗?不能就地取材?如果在东北待过的小伙伴就会知道,即使是穿着齐全,棉衣棉裤全穿在身上,如果半夜出去也很有可能被冻僵,如果是城市市内还好,周边有房屋抵挡着冷风,但是如果是在野外,再遇上白毛风,那就听天由命了,毕竟一整晚都在郊外,没有御寒的物资。
苏联在清理战场时更是派出了5000人,德军士兵堆积如山,很多都被大雪掩埋。
Ⅶ 二战中的德军在苏联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何不燃烧树木取暖
倒是想烧,但来不及也没法烧呀!怎么烧?对于德军冻死不少人,这里我有话要说。
在不少书本中,只要提到德军在苏联冻死的故事,都会有人对冻死的德军表示惋惜。觉得当年德军明明做了充分准备,却依然冻死不少德军,这究竟是为何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还是德军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有人说,后勤保障工作早已做好,但没有想到苏联天气如此恶劣,冬天说来就来。但事实上,北方的天气就是这样,从来没有商量的道理。气温向来都是说降就降,雪更是说下就下。
最终,导致在这期间有冻死的,也有冻伤的。甚至,还有人因为天气原因,出现疟疾的。如此一来,导致大片的传染,更是造成大量的德军死亡。
Ⅷ 莫斯科一战有些人说德国士兵多是冻死的,为何明知气候寒冷却没有做准备呢
1941年6月22日,对于苏联边境线上的士兵来说,满满的全是噩梦。很多基层官兵,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秘密签署“臭名昭着”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内心深处是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和平就在不远的将来。
但遗憾的是,“互不侵犯”虽然保了苏德一时不开战,却没有保证永远不打了,在条约签署还未满2年的1941年6月22日,侵略欲望不止的德国高层,下令对他们承诺不进攻的苏联,进行灭国级的战争,不是“边境摩擦”。
对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说为什么不捡尸体身上的衣服,除了死者为大的尊敬外,最大的一点是,既然都牺牲了,那他的衣服保不齐是“万箭穿心”,实用起来不方便,所以于公于私,捡去世者的衣服都不现实。
接着说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不是不抢,而是没得抢,苏联领袖早在1941年7月3日,就下达焦土令,不留给德国人一针一线。
斯大林在7月3日的公开演讲中,是这样说的:“当红军部队不得不撤退时,必须运走全部铁路机车车辆,不给敌人留下一部机车、一节车厢,不给敌人留下一公斤粮食、一公升燃料……在沦陷区,要造成使敌人及其所有走狗无法安身的条件,步步追击他们,消灭他们,破坏他们的一切活动。”
Ⅸ 德国工业强大,苏德战争为何前线德军连冬装都没有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550万大军大举进攻苏联,德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莫斯科郊外。德军和苏军在莫斯科郊外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战争一直持续到冬天。苏联的冬天极为寒冷,但前线的德军却连冬衣都没有,战斗力锐减,减员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莫斯科会战的失败。那么为何德国高层为何没有准备足够的越冬棉衣呢?
第一,德国轻敌了。按照原定计划,苏联在4月进攻苏联,德军占领莫斯科以后,大部队返回德国过冬,苏联只留有部分防守力量,所以后勤只按照留守德军数量准备了冬装。但由于意大利拖了后腿,进攻时间被拖延到了6月,而当年的冬天又来的格外的早,德军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严寒,这是德国没有预料到的,临时准备冬衣已经来不及了。事实上,苏联人其实也没做好准备,两边半斤八两,但苏联人明显更适应寒冷,知道怎么避免冻伤,所以伤亡远比德军要小。
第二,德国后勤部虽然饱受诟病,但他们的确是准备了大量冬装的,只是没想到根本运不上去。由于苏联使用宽轨铁路,苏联的道路又泥泞不堪,德军的运输效率非常低,因此德军有限的运输能力只能优先运载弹药补给,等到冬天来得时候冬装却运不上去了。德国火车头水箱都在外面,进入苏联就都冻住了,而公路运输在积雪中根本指望不上。德军的冬装在斯摩棱斯克、华沙的个个车站仓库都堆满了,前线只能干着急。倒是党卫军跟空军因为后勤体系独自运营,所以他们早早穿上了冬衣,只是德国陆军就惨了,只能穿着秋装在冰天雪地中作战。整个莫斯科战役,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后,德军没获得一辆火车的补给,主要靠一个摩托化师在身后收老百姓庄稼,德国民众捐献的大批冬装直到次年的1月份才到达。
第三,虽然德军的冬装准备不充分,但德国人对越冬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前线德军也没用坐以待毙。苏联的冬季的确造成很多德军冻伤减员,却是在理想范围之内(起码德国吸取了当年法国拿破仑的惨痛经验),说明冬装问题并不是导致莫斯科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冻伤的多,但冻死的很少,已经说明情况)。一定程度上降,德军缺乏冬装被过度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