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为什么要做中医

德国人为什么要做中医

发布时间:2022-08-12 20:46:13

A. 赞美中医的句子

1.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

2. 外国人对中国的“食文化”赞叹不已,惊叹中国人精湛的厨房十八般武艺,却不可浪费时间学习。对于中医学,老外瞪大眼睛,翘起大拇指:中医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细细银针轻轻一扎,腰酸背痛无影无踪;司空见惯的茎叶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酽酽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3. 中医学的经验,除了拜师以外,认真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着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古典,本是在师徒相授时的教材,最适合于在临床上讲和学。因为,很多讲的是“所当然”,讲的是“是什么”,所以,在临床上抓实例,识证认方,尤为适宜。经验性强,也使中医学变得内容十分丰富。各家的学说,各家的经验,有的用药峻重,有的处方平正,有的擅用寒凉,有的则擅用温热。这无疑给中医学平添了几分魅力。

4. 在追溯中药学的历史可知,“世间百草皆入药”,是人类逐步认识自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产物。这在《史记》中可以找到证明:“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神农氏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虽然神农氏究竟是为了寻食还是寻药而尝百草这一点仍有疑问,但它都生动地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炎帝神农氏与黄帝、伏羲被后世共尊为中华医药始祖。
5. 近几十年来,中医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发展迅猛。从某种角度看,这显示了传统医学与占主流的西方医学的一次互补,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实际上,中医与西医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几百年了;奇妙的是,我们这一历史中,始终可以感觉到隐含在中医里的那种柔和似水的力量。

6. 传统文化里面还有一家,那就是医家。医家不仅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哲学。中医是崇尚阴还是崇尚阳呢?其实中医是讲阴阳平和、阴阳不偏的。可以说中医是阴阳哲学的最佳体现。中医说一个人有病了,那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就是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是阴阳调和了!有人攻击中医就说一个阴阳太简单了!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中医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文化!应该在我们中华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7.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其沉静、智慧的目光,纯净入定,全神贯注,病人宛如接受长者的爱抚,药理与哲理潜移而至,心灵欣然感应。药物可以驱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疗心。中医将哲理药理融汇贯通,既医形体更疗精神,可谓标本同治。

8. 据最新的一次调研表明,中医药在德国发展很快,54%的德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曾用过草药,95%的德国人听说过草药,50%年龄在20—30岁的人曾受其医生推荐而使用过草药。10年前英国各地的中医诊所还在800家左右,今天这一数字至少达到2000家。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都设立了一个专门从事中医研究的机构。从以上不难看出西方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认识到中医的疗效,在西医占据主流的发达国家,神奇的中医必将带来医学新的一场革命。

9. 据美国《侨报》报道,中国传统医术针灸正逐步受到美国军方的重视。美国陆军医疗司令部高薪招聘中医针灸师为官兵解除病痛,同时针灸也被纳入了陆军跨学科疼痛研究的范畴。此次招聘的针灸师共有4名,被录用的针灸师将在美军基地为官兵提供针灸治疗服务,同时参与军方有关跨学科疼痛治疗的研究工作。军方公开招聘中医师进入联邦公务员体系尚属首次。这则招聘启事刊出后,一时间引起了华人世界的极大关注。

10. 中医博大淳厚的情义常常令人感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提出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每次诵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11. 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

12. 让我来歌颂你,我的中医。你用低调的华彩彰显着永恒不变的魅力,你用盛放的瑰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神奇。你的仁爱惠及神州各地,你的威名响彻四海诸地。我们因你聚在了一起,不管天南海北,民俗差异。为了共同的信仰,为了不朽的神奇。我们把青春献给了你,我们把热情献给了你。厚德博学,继承创新。杏林载誉沈水之阳,药院飘香辽东之滨。一校三区四院,南药北医创神奇。今日苦读为中医,明日必将悬壶济世,誉满杏林。

13.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它们统一有序由相互联系。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国医学。于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
14. 读《诗经》、《离骚》常常折服于古人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读《老子》、《庄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慑。及至接触中医学,读《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其文言精辟,哲理深奥,处处闪烁着医学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仁慈博爱,持重至诚;在语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15. 神秘的东方国度,古老的东方传说,千年岁月的砥砺,万病回春的神奇,共同造就了国医。让我来歌颂你,我的中医。你用仁心仁术抚去了疾患的病痛,你用儒道医德带来了康复的福音。你的精髓,广为传诵。你的经典,终生铭记。草长莺飞,奇葩绽放百草园。鸢飞鱼跃,龙腾虎啸杏林院。

16. 中医强调辩证施治,重视病人个体差异。虽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长短不同,通过辩证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验去治‘大三阳’。气滞血瘀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血滞者,当以扶正为先。”这些理论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看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这就是着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用药”。

17. 《本草纲目》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药学知识宝库,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誉。其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如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及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说是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着作。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雄姿独占中国古代药学之鳌头,成为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着,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网络全书“,成为历代医者和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必修书。
18. 认识中医学是从认识中医师开始。说起中医师许多人会联想到神闲气定、鹤发童颜、道风仙骨,中医师大都长寿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中医符合自然之道、养生之道。中医的许多思想现在看来依然是前沿的,许多治疗手段和方法现代科学依然不能破解。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两千年前就形成的养生观与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的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19. 中医学最初始于原始社会的神农氏尝百草,到战国时代已很先进。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中医四步诊脉法。东汉末年的华佗擅长外科手术,有胆量用外科手术治疗曹操的偏头痛,至于为关云长刮骨疗剑毒,那是众所周知的佳话。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一批先贤将中医学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给中国灿烂的文明又添上光彩四溢的一笔。

20. 两千年前的《八十一难经》明白写着,用针刺“俞”位,即可止痛。古人还有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头顶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是只要扎对合谷、列缺、委中、三里等穴位,相应部为的病痛即可针到病除。而早在2400多年以前,神医扁鹊用针灸治好国太子的“尸厥”,让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则几乎家喻户晓。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针灸可以治疗300多种疾病,对100多种疾病疗效较好。

21. 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是历史的奇迹,中医为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医疗保驾护航;另一个是现实的奇迹,为那些患有疑难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许有人要问,中医是什么?我们说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它的理论对其它学科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中医学是以关注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出发点,从望、闻、问、切等四诊信息的收集到临床疗效的评价无不基于病人的主管感受,因此更能体现出祖国医学是把病人当作“人”而不是“病”来进行临床诊治的。

B. 生物学与中医有哪些联系

——陕西省中医研究院 谭世发教授

生物学及基于生物学模式的西方医学的巨大进步与现代前沿科学的最新发现及基于这些最新发现提出的关于生命及实现生命统一体之信息源、生物体之物理现象与化学现象因果关系之质疑,同样使人感到极大兴趣。

近年来,西方一些学者提出了“生物光子理论”,并在医疗实践中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虽然,这些学者也坦然承认,他们的演说目前还不被西方主流科学所接受,但其敢于突破传统认识,大胆探索的勇气值得称道;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无疑是一个催化剂,应予重视。本文拟介绍生物光子理论及实践的某些进展,并对该理论与中医学说的相容性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生物光子理论、生物光子现象及生物光子性质的某些发现
光子与生物光子
本世纪早期,研究光现象的科学家开始对物质的传统理解提出挑战。由于这方面的研究,于是出现了一种新模式—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此一原子结构的微卫星系统藉电磁力得以维持,若电磁力消失,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物质也将停止存在[1]。

此一“行星”模式出现后不久,一些国际着名物理学家,如Plank、Bohr、Debroglie、Schodinger、Pauli、 Heisenberg、Dirac等的研究就使我们接触到一个十分陌生未曾想过的亚原子世界。物质的原子单位是非常难于理解的具有双重性的存在。取决于如何看待,有时显示为粒子,有时显示为波,此种双重性也可以显示为粒子或电磁波的光展现出来。更近些时候,物理学家David Bohm提出,物质,无论其质量大小,实质上皆由高度凝聚的光组成,其运动速度低于光速,因而呈现为固态[1]。

Einstein将光的最小计量单位称之为“量子”,也就是现时我们所称之光子。所有光子的弥散在性质上都是电磁[1]。

194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Szent—Gorgyi注意到,生物科学并非如机械论者宣扬的那般完备,“看起来似乎失去生命的某些事实,而失去了这些,任何生命的真正理解是不可能的。”Frohlich在随笔中写到:“生物学能适应超越物理学的法则吗?”,而Rosen则提出,不是物理学作为演绎工具统治生物学,而是生物学强迫物理学改变自己,或许最终将超出现在的认识[2]。

Adey提示,物理的而不是化学的变化是代表细胞交际(The cells Communication)的信号流的特征[2]。

F.A.popp 在实验研究中描述了一种被称之为来自生命组织的超弱光子弥散现象,并认为,正常细胞弥散稳定的光子流,即生物光子(Biophoton)。设想生物光子在活体内是信息的载体,是物理调节的渊源,而不是如主流派所认为的是物理活动的结果。当细胞不再处于平衡状态时,生物光子弥散即会增加。由此推断,细胞内环境平衡的任何紊乱均可导致体内平衡信息流(光)的改变。犹如将石子投入平静的水池时可以想象的那番情景,一个细胞生物光子弥散的改变将最终导致邻近细胞生物光子弥散的紊乱。此一偏离和谐振荡的光的转变最终也将导致和谐的破碎,形成病态[1][2]。

A.S.pressman, 1968年在其所着《电磁场与生命》一书中复习了当时已进行过的数百种试验,结论是:电磁场可以三种形式被机体利用,a、机体可利用电磁能获得关于环境的信息;b、可为组织利用并在机体内调节;c、可能被用于机体间之交际。科学家在以上三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在从细菌、蜂到鸽这些有机体如何利用地磁场定向方面作了许多工作。Adey强调电磁场在细胞间交际的重要性,并把细胞电磁信号形容为细胞间的“悄语”。 F.A.Poppp则把生命体弥散出的生物光子、电磁波解释为从细胞分化、生长调节到酶活性与免疫反应的调节信号。德国科学家Gunther Becher基于其对白蚊群体的研究,假设存在非化学信息体系,在群体内,白蚊能感知其它的生物场。 Becher发现,非常微弱的电流可对细胞DNA进行调节,刺激产生一种所谓反分化(dedifferentiation)现象。更近些时期,Reba Goodman Ann Shirley-Headerson发现,非常微弱的低频场能够通过改变细胞DNA产生蛋白在DNA水平上影响细胞[3]。

电磁能依据其在物体上的作用可分为粒子两种(ionizing and nonionizing),粒子场有很高的光子能,有可能将电子撞离原子,形成电离子。能量较低的场称之为非粒子场,其主要作用是使物体加热[3]。

Adey 认为,细胞膜表面是弱场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电磁能对从细胞膜受体发出到达细胞内部的信号产生影响,即使是这些场非常微弱。何况,这些作用可因高度谐调的生物分子过程而放大,而此一过程也只有用非线性电磁与非平衡物理模型才可理解。该氏还认为,不仅弱场(weak non-thermal fields)可引起生物效应,而且生物电磁(生物光子)也是这个世纪最有意义的新科学前沿之一[3]。

生物光子现象的某些实验依据
M.M.van Benschpten在作类似EAV药物试验时观察到,患者可能忘记手握电极,而试验却能照样进行。对此,该氏最初的解释是:患者的生物场可从体表扩展到足以获得受试药物信息范围。随着光量子诊断法的发展,该氏对此作了另一种假设:药物实验时信息的传递不是通过电,而是通过生物光子。为了验证这一假设, Benschoten安装了一个12英寸长的有机玻璃管,两端开口,有一个槽可安装有色滤板。实验发现,放置铜管电极于有机玻璃管中,于距离12-18英寸处指向患者,可始终产生准确的药物试验结果。当放置有色滤器以决定光子离散波长(a discrete wavelength)是否与试验结果有关时,发现仅只靛色滤器阻断试验,其它有色滤器无任何作用。于是该氏断定,这个场绝不是电性质的,因为试验时挪用有色滤器由数层塑料作成,应能阻断任何以电为载体的信息传导[4]。

为了证明生物光子是细胞间相互交际的工具,Popp作了以下实验:在两只密闭的石英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活细胞培养皿。随后在一只玻璃瓶中加入病毒,使细胞发生感染,再将两只瓶子接触,另一只瓶中的细胞同样也发生了感染。但当用非石英玻璃瓶重复同样试验时,病毒却不能扩散到第二只瓶中。我们知道,石英玻璃可窗透紫外线光,而普通玻璃则不能,于是Popp得出结论,紫外线可传播病毒生物光子脉冲[1]。

Omura 通过0—环试验,研究放置于患者可视范围内之试验物电磁场信息能否通过光进入患者眼睛。试验时将一纯a-链球菌玻片置于患者前面,并保持一定距离,结果看到如下现象:a、当链球菌感染患者注视该玻片时0—环试验即呈弱阳性;相反,当其它条件相同,若患者闭眼,或虽未闭眼,但因眼前放置障碍物,无法看到玻璃片时,0—环试验则不出现弱反应;b、当非链球菌感染患者手持a—链球菌玻片,同时注视如上述放置于相同距离具有同一试验物的玻璃片时,则显示相同的0— 环试验反应[5]。此一试验不仅显示了光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具有相同立体特征、同一分子结构的物质弥散相同频率电磁辐射,产生共振。

生物光子的某些相关性质
(1)、DNA是生物分子信息传递与储存的介质

M.M.van Benschpten经过大量实验后发现,放置于检查者腕部的装有DNA D30的玻璃瓶能有效阻断检查者信息对受检查信息的干扰,而若将DNA D30标本置于患者手中,则可阻断所有生物光子共振试验,使0—环试验不再发生反应。Popp认为,生物光子信息传递与储存是以DNA为介质的,Benschoten的实验结构显然支持Popp结论[2][4]。

(2)、生物光子弥散的氧能源性

M.M.van Benschpten在实验中令患者暂停呼吸数秒,此时生物光子反应消失,表明生物光子弥散的氧能源(气)(oxidative origin)性质。该氏假定,暂时性缺氧可使线粒体能量减少到足以明显减少光子弥散的程度,使之低于测定阈值。同时,Benschoten还在另一组屏蔽肺经能量的试验中制造了一个缺氧阻断生物光子弥散的能量等同状态 [4][6]。

(3)、血液是体内生物光子信息传递的最佳通道

根据Bjorn Nordenstrom医学博士的研究,血液是内器官代谢活动产生的电磁信息传递的最佳通道,体内任何其它解剖结构对电流的阻力均大于血液的200%。 Benschoten则发现PC-6(内关)穴弥散的生物光子与全部十二经及复杂的生物光子场相关,而此一生物光子场又与神经介质、氨基酸、激素及酶相关 [4][6]。考虑到,内关穴是血管汇聚之处,临近三个动脉,因此极易与全身血液所含信息发生共振,就不会感到难解。

(4)、生物光子弥散是紫外线调制的红外辐射

1992 年,德国人Poul Eckhoff提出,生物光子试验法是以红外光谱为基础的,由于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癌细胞可用红外光谱鉴别,因而生物光子试验法可用于探查恶性组织。为了验证此一假设,实验中采用了可通过红外线的滤镜,发现生物光子试验可正常进行,不受干扰,而试验挪用的滤镜实际上消除了可见光。更有趣的是,摄影用的紫外滤镜可阻断全部生物光子实验,即使是这种滤镜可允许红外线与可见光通过。结论是:生物光子弥散是紫外调制的红外辐射。

生物光子理论在临床医学的应用
阴—阳向量平衡测定
M.M.van Benschpten在Omura双指0—环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光子理论及中医学说,创立了一种称之为“阴—阳向量平衡测定(Yin—Yang Vector balance test )”的方法,用于疾病理诊断、药物试验及治疗等临床医学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该氏利用此一方法不仅对淋巴病变、高胆固醇、慢性疲劳、乳腺疾病、卵巢激素紊乱、病毒及细菌感染、癌症、奶制品的危害、牙科填充物之汞中毒、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狼疮Sjogren 氏综合症、多发性硬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抗磷脂血栓病(Antiphospholipid thrombosis disease)、甲亢、硅乳房植入病、秃发、精神病、HIV感染与AIDS病)等的病因病理定性定位诊断、治疗及通过药物试验寻找有效治疗方案与中药复方组方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而且还利用此一方法的高度灵敏与简便,对疾病早期的亚临床状态的诊断及防治作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4][7][8] [9]。

此外,利用生物光子弥散测定,还对中医理论的一些方面,如经络穴位与体内器官的对应关系、不同穴位生物光子弥散的特异性、气功能量的性质等进行了研究[4][8][9][10][11]。

奥能色针疗法(Esogetic colorpuncture.ECT)[1]
1987 年,德国自然疗法及时性针灸医生Peter Mandel在能量弥散分析体系、针—脉冲疗法、感应疗法(inction therapy)及色声疗法的基础上,开始构思一种可包容所有疗法的整体疗法模式。考虑到本法应是生命的深奥知识(the esoteric wisdom of life)与生命过程的能量原则(the energetic principles)的结合,所以创造了一个新术语——奥能(esogetics)。Mandel关于奥能医学的概念是,古代深奥教义的主要原则与现代能量科学思维及中医基础的合成。

ECT疗法是以不同颜色的光频经由针灸穴位及经络向体内导入信息,借以重建内环境平衡。之所以决定利用针灸体系,利用其皮肤穴位及经络作为引导光进入能量解剖(The energetic anatomy)的通道,受到下列研究的支持:(1)俄罗斯Nowosibirk临床及实验医学研究所和研究人员证明,经络可以是光的通道;(2)Orm Bergold 发现,人类光子受体并非如逻辑上看来只限于视网膜,而是相当广泛,实际上可见于所有组织。

由于穴位对各种刺激(针、热、冷、压等)都起反应,Mandel推论,穴位也应对光刺激发生反应。由于穴位与器官、身体结构及功能相对应的特殊性,针灸穴位的利用就为光进入人体内环境提供了一个比先前的光疗更有效的途径。经过广泛实验, Mandel断定。“特定针灸穴位真正与特定光色有特殊关联”。而且,所有穴位只相应于3对互补色(红/绿、橙/兰、黄/紫)之一对。利用互补平衡穴位能量的治疗方法的形成,标志着ECT的实际诞生。

光波通过皮肤受体进入,这些受体对光和色(光的固有振动成分)作出反应。根据Popp的说法生物光子允许一个比沿着神经通道传递的电脉冲更快的脉冲交际。利用生物光子,脉冲不通过神经传递,而是通过细胞的原子结构扩散到机体的最小成分中去。根据共振原理,最小的振动将激发最大的效应。色针可经由紊乱区域传递信息到体内,并借助固有的共振力帮助发生障碍的功能系统康复。

ECT 是根据Mandel氏能量弥散分析体系与Kirlian摄影结合进行的。治疗前及治疗后Kirlian摄影法仔细追踪能量状态的微妙变化,光疗的特殊目的是纠正Kirlian摄影显示的能量失衡。根据Mandel氏的治疗模式,探寻疾病的更深层次的原因,ECT特别调身体、意识与精神之间相互作用。除用于缓解身体症状外,本疗法也设计用于扩展自我意识,轻轻“解开”并消除任何创伤、情感伤痕及存留于微妙的能量体系并使失衡及病态得以延续的负性信念。

生物光子理论与中医学说的相容性
生物光子理论是对中医整体观念的订合同支持及发展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表现为,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精神与身体的统一、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此一深刻的具有哲理性的认识一直是中医学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各个方面的指导原则。西方医学虽也对本身的局限性有所觉察,近年来开始提倡医学模式的转变,无奈其主导思想上根深蒂固的机械论的桎梏至今仍牢牢地束缚着医疗实践。

17世纪,当Descarter提出“人犹如机器”的模式后,就产生了精神与肉体分离的概念,标志着哲学与医学传统的深刻而根本的分离。由于允许对身体进行解剖及创伤性检查,又不再有可能损害灵魂本身的顾虑,这就为现代医学铺平了道路。但是正如Oaul pearsall博士在其《超级免疫》一文中所述,“很不幸,我们忘记了重新把它们安装在一起”[12]。

许多前沿科学家感到,西方生物学的主导模式虽也有用,但也局限,因而努力探索一种理解限定生命状态的基本过程的新途径。这些科学家正在试图回答关于生物整体性、交流、组织及整体性形成途径诸类问题。在前沿科学家正在创立的新生物学框架内,整体才真正大于部分的总合,并认为在实现此一整体性的交际(Communication)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电磁能[2]。

以生物光子理论看来,亚临床状态可能提示机体调节与统一功能之失衡,能够引起症状的生化结构与功能改变并非疾病的“原因”,而是整体不谐调的反映。许多前沿科学家认为,细胞交际的破坏是癌症过程的重要部分,因而强调电磁能作为信号的作用[2]。这里,我们在中医模式的与新生物波之间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立场:平衡与和谐就是健康,失衡与不谐即是病态。

在许多前沿科学家的新生物学概念中,身体与精神的统一,也是一个极为关注的领域。Mandel认为,疾病与痛苦是阻滞个体展现自身潜能的病理能量或难于专注于自己生命之路的信号,常常是由于过去的创伤所引起的能量系统中`。因而,要达到持久的治愈,不仅需要消除现体症状,还需要将患者带回可能触及“我为何人,何以在此”的精神体验中去。所以认为色针提供了一个利用光促进意识、无意识及超意识之间信息交流,清除创伤之能量蓄积,支持个体进化的精确体系 [1]。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光子理论的提倡者对精神与身体关系的认识与传统中医的观念又是如何的相似。

应用生物光子测定技术对气功师发放的外气的研究证明,外气弥散具有磁性特征,是生物光子的弥散。日本Hiroshi Motoyama博士的研究显示,发放外气时计算机控制的AMI设备测定到能量弥散加强。在其他学者的实验中,若12X6X1/8英寸之铝板放置于是气功师的CV—20(百会)穴及K—1(涌泉)穴、即显示屏蔽,不再有生物光子弥散。同时,实验还发现了日照与生物光子弥散的关系。所以认为,气功能量源于天地之环境能量[10]。这不仅与古典气功理论相符,而且尤其体现了人与环境的统一。

生物光子理论是对中医“气”的概念的证实与深化
中国传统医学常强调“气”的作用,可以说,在中医学说中若取掉“气”这一概念,就是取掉核心,就是中医哲理的离散。但,气为何物,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甚至是怀疑派攻击的把柄。在这一方面,生物光子理论作了一些具体的回答。

中国医学不仅承认“气”的存在,而且将气分为两种,阴和阳,两者相互相成,维持人体的健康与和谐。Mandel将气之阴阳比拟为电系统与电磁波运动现象之正负两极。由于光在本质上是电磁,光现象又涉及电磁波的恒久不息的震荡,此一震荡的给定界限,在中医模式中即可形容为类似阴—阳参数。因此,气可以类比为前沿科学家用以形容光现象的具体化了的特殊表象[1]。

卓越的生物电磁(BEM)研究者 W.Ross Adey声称,不是化学现象,而是物理现象形成生物分子系统信号及能量传递的特征。强调有机体控制与调节的性质从化学到物理方面的转变,就直接指向了东方医学、针灸学及广泛称之为能量医学的许多治疗体系。法国免疫学家Jacques Benveniste正在致力于研究稀释的顺势疗法制剂,根据常规生物医学理论,这些制剂,从统计学上讲,并无活性物质存留,不应有生物活性,所以 Benveniste设想,在实验室观察到的生物活性传递的试管内效应只能用电磁场作用解释[3]。

作为中医学理论基本框架的“气”,在西方科学中没有直接的对应物,虽然“气”常常被译作“能”,但仍与生物化学为基础的生物学难以对应。 Frohlish、Delgiadice等在其着作中描述了一种新生物学理论,该理论假设,此一重要能量与化学的不同,与Manfred Porkert所译的“气”作为构型能量(Configuration energy)极为相似[3]。

有人将先天之气看作是遗传信息在经络系统的投射,此与Popp的生物光子模型非常类似。根据Popp的生物光子模式,相干(coherent)电磁波被认为是来自DNA的投射。该氏提示,生物光子是物理调节与控制之源,可能涉及生长过程等许多方面,或许生物光子代表了形态生成场全息投射的某种类型。基因可能起传递及受体的作用,转入生物场信息中。因此,在生物光子、分子发生学、形态生成场及经/先天之气间似乎存在非常广泛的类似[2]。

此外,生物光子理论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广泛研究,也为中医讲究个体化的治疗模式与复方组方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及许多启迪[3][6][8][13]。

生物光子其它可能的作用机制
生物光子作用机制中存在夹带现象
具相同立体特征,同一分子结构的物质,弥散相同频率的电磁辐射,产生共振,是广泛认同的关于生物光子作用机制的解释。那么,对于已行动原有生物特性及分子结构因而已不再能以原有频率弥散电磁辐射的病理组织而言,又是以何种方式还原其固有频率因而恢复其功能的呢?着者认为,不能忽视光子振动中夹带(entrainment)现象的存在。

Joshua Leeds在其《节律、共振与夹带》一文中写道:当我们研究外部节律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时,会遇到一种久为人知却鲜作讨论的现象。我们的机体具有自律机制,常使人们自身与别的节律相匹配,并且模仿或者趋同于大于自身的脉动节律,这就是夹带现象,夹带是共振的一个方面,但是,共振的一种重大扭曲。正如 Goldman所说“由于夹带现象,你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自然震荡形式,并用另一物体的不同的震荡形式替代之”,并认为夹带是能量守恒的一种经济手段。 Jonalea Hoffman还认为夹带现象意味生命体都在不断地试图彼此保持和谐[14]。声学中存在夹带现象,光学中也应如此,二者都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在生物光子作用机制中,注意夹带现象的存在,就可能使我们对生物体固有震荡节律的封闭理解,变得更为开放,对于外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病变与康复的机制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生物光子作用机制中可能有下丘脑—植物神经系统的参与

Joshua Leeds在论述声音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时指出,第10对脑神经不仅到达耳部,同时也分支到胸腹内脏。正是由于迷走神经的这一分布特征,凡能引起耳膜震荡的声音刺激,也同时会使许多内脏器官产生震动[14]。根据德国解剖学家Helmut Becher的研究,视网膜—下丘脑束起源于视细胞间的视网膜多极植物细胞[10]。由于下丘脑对植物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而植物神经又广泛分布于人体内脏。由此可以推断,光色刺激一旦到达视网膜,就能传至下丘脑,也会对所有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广泛的作用。

生物光子理论对于中医研究、中医现代化、中医与西医互融与相通,应该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虽然还不能冀望借以解释中医学的所有问题,但我们不必再面对企图硬将中医学纳入西医生物化学模式寻找对应物的圆孔楔方铆的尴尬,毕竟是另树新帜。我们禁锢于生物医学模式已有很长时间,而且常常由于近年来西方医学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不知自省,因而情不自禁地排斥不符合主流派认识的见解,以至于离开此一模式就停止了思维。然而,为了中医现代化的需要,为了中西医合璧的未来医学的需要,我们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力,从当代前沿科学的最新进展中寻找出路。我们知道,在许多方面,中医学都带有浓厚的能量医学色彩,因而生物光子理论应该是一种适当的选择。正如Mantak chia据说:前沿科学家对于生命信息与能量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推进东西方医学的结合,在这一点上讲,我们是在共同的土地上播种,截然不同的二十一世纪医学将是收获的一个部分

C. 有谁知道在德国的知名华人或者在中国的德国人

关愚谦先生,北京人,1931年生于广州,长于上海,现居于德国汉堡和上海两地。关先生为名将关天培之后。父亲和周恩来同为留法同学。年轻时做过俄文翻译,在外事部门工作,多次有机会见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曾被发配到青海劳动改造五年。文革时利用职便逃亡埃及开罗,最后辗转至德国。1972年获德国汉堡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197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当年开始在汉堡大学任教至退休。关先生还同时兼任中国浙江大学教授、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以及香港《信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专栏作家,迄今出版着作十多部。曾多次接受媒体专访,如,人民网强国论坛,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

关夫人Petra Häring-Kuan, 生于 1950, 于1970 在汉堡认识了关先生。之后她放弃了学医的打算转而学习汉学,对中国文学和中医都有深入的研究。今天她和关先生一起在上海和汉堡两地从事写作和翻译工作。

他们主要作品:

关愚谦自传《 浪:一个“叛国者”的人生传奇》,德文版Mein Leben unter zwei Himmeln. Eine Lebensgeschichte zwischen Shanghai und Hamburg(Scherz Verlag 2001)

Petra Häring-Kuan,Meine chinesische Familie. Dreißig Jahre Wandel in China (Scherz Verlag 2004),小说Chinesisch für Anfänger (Fischer Verlag 2007)

合着:Eine Gebrauchsanweisung für das Reich der Mitte (Fischer Verlag 2006)

D. 外国人有中医看病的吗

对,韩国那个叫韩医韩药,日本也一样。不过实际上就是中医中药在古代传过去的,所以就跟中医差不多。
欧美的话现在挺流行针灸的,(尤其德国人好像特别喜欢)因为见效快。也确实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他们还是不相信中药(煎剂)因为见效太慢,很多外国人认为是巫术,就像我们觉得吃香灰是巫术一样。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接受我们祖国传统的医学药学哦~开心

E. 东西方文化比较...

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龙和凤在中国,龙是图腾的形象,在图腾发展的进一步神圣化之后,形成了龙,凤等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综合性图腾形象,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神异的动物。因而,在我国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比喻豪杰志士。“龙”在成语中也被广泛的利用,如、“龙飞凤舞、藏龙卧虎”等。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以“龙的子孙”自豪。我国的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与龙、龟、麒麟合称四灵。凤在中国还指优良女子,还有太平昌盛之意,旧时,凤也为圣德。"凤毛麟角"指珍贵而不可多得用来比喻有圣德的人。

在西方龙和凤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在西方,龙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西方的凤,是再生复活的意思.在西方传说神话中,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能够从嘴中喷火 。到了中世纪,龙演化为罪恶的象征,要不Diablo(西方的着名电脑游戏)中的魔鬼diablo是个长得很像龙的怪物, 在英语中,龙所引起的联想与“龙”在中文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同。要是对西方人表示赞美千万不可用龙凤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渴望安定祥和的民族,因此,就想象龙、凤是一种福音。从文化的角度上看,西方长期受宗教的影响,我国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封建思想的统治。西方人信仰上帝,与上帝作对就是过错,就是罪恶;而我国人民信仰上天,佛祖,祈求上天能给我们带来好运,神把龙作为自身的代表降到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东西思维方式的冲突

在欧洲工作生活了26年,现在是中国驻德国大使的卢秋田老师说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临死以前,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又问德国人,你死前有什么愿望?他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作一次报告。这就是德国人,喜欢作报告。我想这也许就是思维的不同,这还只是在西方内部,要说到东西方的差异,我想就更大了.

对于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第一,思维的广泛性.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一看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开门见山,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 把美国人的来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写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二,民族思维方式形成以后,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人,不论他是东或西方人,形成一种思维后相对比较稳定。 一个德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三个人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三个人坐在一个车厢里。突然上来一位客人,因为车厢有4个位子。这位客人拿了一个鱼缸端上来,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问端鱼缸的人,撃�芨嫠呶乙幌拢�庥闶鞘裁疵�疲�谏�镅�嫌Ω萌绾喂槔啵�心男┨匦裕克�窃诳蒲�嫌惺裁匆庖澹繑这上来,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问端鱼缸的人,撃�芨嫠呶乙幌拢�庥闶鞘裁疵�疲�谏�镅�嫌Ω萌绾喂槔啵�心男┨匦裕克�窃诳蒲�嫌惺裁匆庖澹繑这是德国人向这位客人的发问。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以后就问,撉胛收馕幌壬��飧鲇阄颐侨毡灸懿荒芤��咳绻��菸颐侨毡镜钠�蚝退�隆⑺�剩�飧鲇隳懿荒苌�ぃ繑问完以后,轮到中国人来问了,撜庵钟闶呛焐蘸贸曰故乔逭舾�贸砸坏悖繑这表明三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在下愚见,这也是不同社会的反映。

第三,思维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年轻一代的思想变化也正是如此。我们已经与50,60,70年代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思维方式的差异有时感觉得到但很难说清楚,也不容易反馈给对方。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铦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听不见的更美。还常常用问句作回答,以问为答,问而不答,让你对下文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想象。

造成的教育差异

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极其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说西方的教育,从体制到政策实施都近乎完备,一批批的孩子们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级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的学生养成了很多骄奢的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们的教育环境比起中国的简直好之又好,他们的主体是过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鄙人比较欣赏的地方。从小时就锻炼他们自己的生活能力,在国际夏令营中明显看出他们的孩子比我们的要坚强的多。我想,这也有着一定的环境因素吧。

比而较之,中国的素质教育总也不能尽善尽美,除了环境因素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背景太深,很难改变这种传统。还有,中国的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及自我能力的提高,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的水平很高,而生活则远不及人。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对教育不满,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两种等级。

我想,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并不能说明孰好孰坏,这只是两种文化及社会制度的产物,他们各有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吸取对方的好的方面,使得教育在不同的土地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

周老师说:“中国是陆上文明,而西方是海上文明。” 这话很有道理。一个是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我们大陆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的情谊。我们不是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这在西方国度一定很淡漠,他们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不会很激动,而我们的华侨,在外面有很多同乡会,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我们经常讲本土本乡,甚至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这些跟我们的长期农业社会都很有关系。还有落叶归根的思想,这都带有很浓厚的情,这种情的因素恰恰在西方很淡薄。

另一个是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以儒家为主、兼有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整体的定性思维方式,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局部的实证思维方式大不一样。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就分别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或个体思维的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我相信,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

F. 到美国留学的中医是什么心态

美国本来没有中医。美国的中医是华人带过去的。后来美国人发现中医有效,渐渐开始承认它。从七十年代中国的针刺麻醉震惊世界后,有很多西方人开始到中国来学习这种古老的医学。这些早期的开拓者,回到国内后开诊所,办学校,使中医以一种缓慢而稳定的速度传播。他们崇尚中国古老的文明和智慧,他们甚至深入研读那些被翻译得词不达意的《周易》和《老子》。他们以临床疗效来说服那些固执的政府官员,中医不是魔术,也不是迷信。

在这个时候,中国的中医正在学西医。“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但笼子里装的不是鸡,而是兔子和老鼠。政府给了他们很多条件,他们拿起“屠笼刀”,看看老鼠生气的时候肝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中医说五志主五脏)。

台湾人也到了美国,韩国人也到了美国。他们都很忙,美国的中医学院的数量第一次超过大陆,尽管每一所都很小。美利坚合众国,被号称为“MELTING-POINT”,什么观念和思想都可以在这里交汇、融合。日本的中医,韩国的中医,香港的中医,大陆的中医发现在同样的招牌下,彼此竟还有这样大的不同。但是这也促成了彼此的吸收融合。美国人也在研究中医,但他们是从文化开始,到临床结束。至于实验,则有人认为麻省理工大学的设备还不足以分析由四味药物组成的方剂的生化反应机理。中国人也到了美国。有一些是学完三个月针灸后就匆忙赶来美国赚钱的。一根针下去就是八美元,他们像栽葱一样地赚钱。但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针灸可以这么有疗效!在这个时候,中国的针灸系毕业生处于严重的就业困境。 有些人背井离乡去读书,本希望衣锦还乡。可是却行囊空空的回老家。针灸没有信心,中药没有学好,西医没有学精。本来是“两条腿”,“三杆枪”,最后却派到地下室给病人拍X光。

美国社会的运转是靠信用来维系的。这些中医学校就要想方设法来使自己的学生能学到东西。学生也是投巨资来学习,他们不得不认真。但是文化不同,语言不通,困难重重。不过他们会想办法。他们也把方剂编成他们的英文口诀。他们把杜仲贴到腰上,把白术贴到肚子上,把牛膝贴到腿上,这就叫“归经”。他们把穴位和经络画到自己身上,把它们贴满自己的墙上。这就叫“流注”。他们喜欢吃中国菜,但他们会说:“We are being fried. We are being steamed. We are being parched.”。他们的老师不得不认真。如果听课的学生太少,他们就赚不到钱。他们除了养妻子,孩子,还要养房子,车子,保险,他们必须认真。所以他们都作临床,一来赚钱,二来不至于被学生淘汰掉。

在这个时候,大陆的中医学院当中,老师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学编制”,党给你安排的任务是把课本念完就可以;另一类是“临床编制”,党给你的任务是告诉学生如何用“两条腿”走路。当学生一瘸一拐走出校园时,发现自己只能打三到五折当个西医来用。于是有人极不心甘情愿。噎着一口气考上了硕士。他们用一年的时间睡觉,用一年的时间干活,然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论文写完。毕业后,他们开始留下来教那些稀里糊涂的学生。

但中国毕竟是中医的发源地,瘦死的骆驼比马胖。美国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他们将中国视为中医的圣地,崇仰之情不言而知。因此,有几个业界的首领商量,到中国大陆的中医学院去寻访一趟。他们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到了好几个地方。受到热情的接待,同时,也聆听了校长、书记之类的学术演讲。但他们几乎感觉自己有没有弄错:这就是你们得中医么?这就是你们的教授、专家么?其实他们不知道,真正的中医要么到了美国,要么下了乡村,中医学院早已是空城一座!

在这个时候,中国的领导们发现问题有点不对。好像现在的保健工作没有以前有效。而投下了数亿的科研财富,却并没有带来什么实在的效益。可是这时候想要把失去的元气补回来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美国的中医水平的递增,绝对要高过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别的原因,市场就是动力,文化就是招牌。人们不会去花几百美元为一个感冒去做无休止的检查,化验。他们有了经验:用艾条熏一熏就好了。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印尼正式承认了中医,也开始规范化;台湾民众的中草药消费成了潮流;澳大利亚、英国开办了中医教育;德国人喜欢从中国文化来研究中医的深层问题;而美国加州一个地方就有五六所中医学院。就这样,大陆的中医,已经是四面楚歌了。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想要学习真正的中医,你可能要远赴重洋去美国学习了。如果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直线进行的话,那么到20年后,中国人将要到美国去学习“正宗”的中医了。但愿黄帝先祖,神农先帝,仲景先师在天有灵,华夏此脉长存不衰。

G. 有一位中医专家发文章说,喝牛奶其实对身体并没有太多好处,听了后很愕然,真的多喝牛奶无益吗

多吃恐生痰。

【气味】甘,微寒,无毒。
弘景曰︰牛乳佳。
恭曰︰牛乳性平,生饮令人利,热饮令人口干,微似温也。水牛乳作酪,浓浓胜造石蜜须之。
藏器曰︰黑牛乳胜黄牛。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热食即壅。不欲顿服,欲得渐消。与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结症。患冷气人忌之。合生鱼食,作瘕。

【主治】补虚羸,止渴(《别录》)。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日华》)。冷补,下热气。和酥煎沸食,去冷气癖(藏器)。患热风人宜食之止小儿吐乳,补劳(思邈)。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疸黄,老人煮粥甚宜(时珍)。

H. 世界只有中国在使用中医吗

中国可能是最不认可中医的国家了,这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新加坡
近20年来,中医药益发成为新加坡各旗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的要素,形同布帛菽粟,不可须臾离开。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年政府正式通过和批准了中草药议案。有中药店800余家,多有坐常中医师诊病,也有许多私立中医院广泛应用中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病。较大的中药批发商约为10家,中小型约为40家。
越南
越南很早就提出东医与西医相结合,规模较大的中药店有近200家,中小药店更是遍布城乡。现从中国出口到越南的中成药就有180种。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无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应有尽有。中国共有1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在越南的经营许可证。
日本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汉方医学在日本发展迅速起来。据统计,日本从事汉方医学为主的人员有15000人左右,从事针灸推拿的医务人员约10万,从事汉方医药研究人员近3万。有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10多个,有44所公立或私立的药科大学或医科大学的药学部也都建立了专门的生药研究部门,还有20余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充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首先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地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在汉方医学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规的针灸大学,使汉方医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行列。
韩国
韩国在国内已家喻户晓,其政府将中医命名为“韩医”意在“申遗”以窃取中国文化成果。
英国
英国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也是现代医学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一般引进外来文化与科技比较慎重。然而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影响,中医药在英国的发展甚为迅速,并成为欧共体的第三大中草药市场。
中医是16世纪传入英国的,17世纪被人们接受。一批国内本科毕业生出现在英国中医队伍中,对中医中药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英国政府当局及医学管理部分对中医药的态度正在逐渐变化之中,开始是歧视和限制,继之因民众的需要而适当放开,近几年,因中药疗效显着采取默认许可,中医药得到了英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民众的医疗保健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信任。
在英国,中国的医药还受到皇家的信赖,女皇每次外出旅游,总是带着顺势疗法的各种药物,女皇的妹妹玛嘉烈公主,曾用中草药治疗同期性偏头痛,皇太后也赞成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病。
或许在皇家的默许下,使中草药、针灸等各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英国蓬勃兴起,现每年大约有250万英国人采用顺势、中草药、按摩、正骨和针灸疗法,支付医药费用多达9000万英镑。英国现有中药店350余家,60%的中草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品达1200余种,其中60%是从中国进口,英国每年进口药材量达8000万美元,在欧洲名列前茅。但从1995年进口中药的情况来看,英国全年进口中药1043万美元,其中中药材9893吨,计1012万美元,中成药约31万美元,还有很大的贸易潜力有待开发。
德国
德国是一个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整体素质较高,对东方的文化了解甚多,当然对古老的中医和针灸也有一走的认识,普遍持欢迎态度。德国的针灸医生大多数为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的医生,经过一定的西医实践后改为学习中医的。他们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热衷于东方古老的中医针灸医术,对它们的神秘疗效怀有一种崇敬感,一种是由于德国医生的失业率很高,迫于生计,被迫改为学习中医的;但前者远远高于后者。当然,在德国医生的行列中,不乏也有一些中等专业学历者,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自学成材而成为医生的。在临床医疗中,德国医生把针灸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法或手段,诊治病人既用西医疗法,也用中药和针灸,以便争取治疗更多的病人。
由于西方医学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今越来越多的过人开始选择中医来进行治疗。
据一份数据显示,在德国大约有5万个医生从事中医,并且每年有将近200万个患者接受中医的治疗。
然而虽然上百万的德国人已经接受并信任中医的治疗,但是德国政府以及国家健康保险基金仍然没有确立中医在德国享有和西医平等的地位,并将其置于各国卫生保险体系之外。
中国传统医学在欧洲获得重大突破,由于医疗效果显着,保险业者开始将针灸治疗纳入保险范围;同时经过中医业者的奋斗不懈,欧洲联盟也成立了中国医学联盟。
美国
随着针灸在美逐步合法化,中国传统医学在美国的发展势头良好。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全美已有2500余名有执照的针灸师,从事针灸医疗工作的达万余人。1989年全美与针灸有关人数增至2万人。
仅加州有执照针灸师己达8600人(这些针灸师64%是本科大学毕业生),诊所800多家。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心,从事针灸研究和治疗,研究项目有200多项,所治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过敏性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数十种,特别是中药、针灸治疗艾滋病出现了较好苗头而很受关注。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医、针灸学校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一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
美国公众和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随着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中药也受到美国人的青睐。据统计,美国人每年要花费60亿美元用于营养保健品,而且这一市场以每年增长20%的速度拓展。美国约有5%的患者服用天然药物,其中80%的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中药。
加拿大
加拿大中医针灸医疗,主要是以私人诊所形式开展的。全加拿大约有中医针灸从业者2000余名,中医针灸诊所遍及全国各省。这些诊所大多为华侨开办的,但都附设药店。
每个诊所一般有五六位医护及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很高,人人都是多面手,一人数职,即当大夫又能抓药,又会制剂。诊所主人不仅会看病,而且又会经营采购,销售中药,服务热情周到,看病疗效好,深受患者的欢迎。因此,在加拿大的中医针灸开业者,经济情况都很好,即使受诊所聘用的中医师,按每个病例取酬,每天可诊20余人,收入也不菲。这也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医针灸医疗在加拿大是深受欢迎的。
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在加拿大还不能享受医疗保险,病人需要自付医疗费用。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患者前去中医那里自费看病。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为什么要做中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