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苏德战争,德国为什么会失败
多个方面原因
1.气候原因:1941年冬天,就在德国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的11月份。苏联突降寒流,不管是大降温说还是小降温说都能反应,苏联莫斯科地区气温突然下降由零下六摄氏度突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甚至四十摄氏度。这不仅大大迟滞了德军的进攻使苏军完全有时间来完善莫斯科地区的防守。
2:后勤原因,德罗东线部队有421万2000人,44060门火炮迫击炮,坦克和强击火炮4578辆每天各类物资消耗达3万吨以上。但是德罗在1941年完全有工业能力最少满足前线部队百分之七十的要求。但是,由于德国后勤管理的混乱以及轨距问题__苏联铁轨轨距是1.524米,而德国轨距是1.435米。因此大大阻碍了德国后勤部队的运输效率,此外关于德罗冬装的问题,也不在于希特勒的原因,而是陆军后勤部队长官盖尔克的问题,早在1941年秋季希特勒便已经强调冬装问题,而盖尔克将军多次向希特勒报告冬装已经发到前线将士手中,但实际情况却是冬装在火车站的仓库里并未发到前线手中。其次,前线的弹药 燃料等物资极度缺乏,因此也拖延了冬装的发放。
3:将帅不和,早在基辅战役时,关于对苏西南方面军的合围还是直接剑指莫斯科德国统帅部和前线将领以及希特勒之间意见有很大不一致,这也为后来德军失败埋下很大伏笔。而且德军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在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对希特勒的命令阳奉阴违。而前线中深受希特勒重视的古德里安元帅也与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博克元帅不和也造成了前线的失利。
4:多线战场 德军不仅在东线战场而且开辟了北非战场而到后来不得不防守欧洲大陆的西线战场,使得后来德军在东线战场的兵员补给问题以及装甲部队上得到的微乎其微。虽然苏联军队受限于远东地区的日本限制,但苏联对于战争的整体投入远远大于德军,在德军东线战场上部队迅速减员情况下得到的补充微乎其微,但相比于苏联军队虽然伤亡远大于德军但兵员源源不断。这是其主要原因,而且德军在初期中经验丰富的老兵不断减员,而苏联红军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而且,由于兵力的有限前期掌握制空权的德军也在后期失去了制空权。这对于德军来说是致命的。
㈡ 苏联能够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苏联有很大的战略纵深,战争潜力强。
2、苏联人民的战斗精神。
3、苏联拥有先进的作战理论。
4、雄厚的人力物力。
5、严酷的自然气候。
6、美英等国的大力援助。
美英的援助更大意义上让苏联可以腾出手来将更多的人和资源投入军工生产中,苏联丧失西部大部分工业区的情况下,英美的援助可以帮助苏联获得直接的原材料、加工设备,更为重要的是,让苏联红军免于饥饿和装备匮乏。
1941年,法西斯势力已经占领了西欧,只有英国还在坚持抵抗。在与英国的空战失败后,德国把目标转向了苏联,并集结了五百多万人的部队,调动大量飞机、坦克、军舰、火炮等武器装备,向苏联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苏德战争由此爆发。面对德军的突然进攻,苏联在战争初期一路溃败,一直处于劣势,只能对德军的进攻进行防守,没有丝毫回击之力。
当时的苏联虽然得知德国的进攻计划,但由于之前两国曾进行过谈判,苏联认为德国不会向苏联发起进攻,所以没有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在战争爆发时,苏联的边境军队人数总计只有两百多万人,其中一些军队仍然处于整编和重组的状态,武器装备、军队人数都没有达到标准,面对德军的突袭,只能用现有的力量抵挡,很难招架得住德军的大炮、坦克等猛烈的火力攻击。
但是,面对德国的进攻,苏联红军表现出了顽强抵抗的不屈精神。对于当时的苏联红军来说,其实需要抵抗的不仅仅是德国的军队。当时除了德军,轴心国的成员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也都派出了军队支援德军,并且半个欧洲已经被法西斯势力占领,这一切都为德国的进攻提供了便利和条件,而苏联一方只能以自己的力量硬撑着。
不过,虽然英美两国假如欧洲战场时苏德两国的战争局势已经开始明朗起来,但在苏联的抵抗中,同盟国提供的支援却是不可忽视的。在西方国家提供的援助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业原料和轻工副食品。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战争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器,还需要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而这些物资为苏联军队的战斗力提供了保障,帮助苏联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此外,英美等国还为苏联提供了大量运输装备,包括蒸汽机车头、油罐车、吉普车等,这些工具不仅确保了苏联军队物资的输送,也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性,为苏联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㈢ 如何正确看待二战中苏德战场德军战败的原因
德军战败主要是因为低估了苏军的战斗力,德国为“巴巴罗萨”计划(即入侵苏联的计划)准备了300万的士兵,三千多辆坦克和两千七百架飞机,但形势依旧十分严峻:苏军在东部战线驻扎的军队远远超过德军,而且苏联在远东地区还拥有着一支人数众多的预备队,这样算来,一个德军士兵平均要单挑好几个苏联士兵;苏联人的KV坦克和T-34坦克战斗力都远比德军的坦克要强,这种情形直到德军研发出“虎”式和“豹”式坦克后才有所改变。
不过,德军在前期打得还是很不错的,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攻陷了基辅,拿下了明斯克,擒获了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德军在1941年冬天已经打到莫斯科郊区了,可是天气打败了德国人,原本他们准备三个月灭亡苏联,各部队根本就没有准备过冬的厚军服,前线的德军士兵叫苦不迭。苏军此时却在斯大林的鼓动下举行了悲壮的莫斯科阅兵,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极大的鼓舞了苏联军民的战斗决心。最后,尽管德军先锋部队已经能够了望到克里姆林宫的尖塔房顶,但苏军把德军彻底逐出了莫斯科。
之后,最有历史意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这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军以强大的毅力包围并击溃了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这一仗,德军损失七十多万人,而苏军虽然损失了上百万人,但这对于苏军来说就像身上没了一根毛,对德军来说就像身上掉了一块肉。
还有一次德军的失败战役,那就是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近代史上最大的坦克大决战,但德军因为进攻的一再推迟,给了苏军增强防御的机会。结果,德军赔进了大量士兵的性命,还失去了数以百计的坦克,苏联虽然损失更为惨重,但是这对于他们来说依然微不足道。
在经历了这几次战役后,德军开始转为防守,但挡不住苏军洪水般的进攻,最终,德军战败了。
㈣ 苏联如何反败为胜击败德军
二战中,苏德战争是二战时期规模和伤亡最大的一场硬对硬的战役,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标志着苏德战争正事爆发,在苏联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德国投入了500多万人,苏联更是损失了上百万士兵。尽管在战争爆发初期,由于准备不足,苏联被揍得措手不及没有还手之力,但经过努力在后期一下子扭转了战略态势,二战时期,在没有援助下的苏联,是怎么反败为胜把德军赶出去的?
1943年7月12日清晨6时30分,德国空军开始对苏军防线的轰炸。8时30分,德军和苏军几乎是同时发动了攻势,两军迎头撞击在小村庄普罗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战是在河流和铁路路基之间一块狭长的地域上展开的。当初德国的闪电战术十分可怕,德军靠着出其不意的机动性获得了不错的战斗成果。苏联对于闪电战的来袭也是手足无措,在毫无防备之下,苏军的部队惨遭德军大面积屠杀。原本有着雄厚空军实力的苏军,在德军的闪电战的进攻下根本没发挥出作用,近千架军用战斗机还没有发出愤怒的咆哮就已经葬身于连绵的炮火中。
在苏德战场当中,德国士兵因为严寒天气而导致的伤亡,早已经超过战损,这就是得德军之前的优势渐渐的消失。摒弃了闪击战的德军被苏联活活的拖死在莫斯科郊外,也自此拉开了德国失败的序幕。要知道当时德国因为缺乏石油,导致后期好多喷气式飞机无法大编队起飞,这样越打越处于劣势,最终惨遭失败!
㈤ 苏德战争的苏联胜利原因
苏联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并最终取得战争胜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雄厚的人力物力。1941年,苏联人口约为1.8亿。战争爆发后,苏联共动员了3450万人。二战结束时,苏联红军总兵力达1280万人。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13.41万架、坦克10.28万辆、火炮和迫击炮82.52万门。
广阔的疆域为苏联抵抗德军侵略提供了战略纵深。苏联陆地面积为2227.4万平方公里,地跨11个时区。二战初期,虽然德军很快占领了欧洲各国,但却无法一口吞下庞大的苏联。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苏联政府仍控制着2/3以上的国土。此外,严寒的天气也帮助了苏联。莫斯科的严寒,让德军和1812年入侵沙俄的拿破仑军队一样,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美英等国的大力援助。苏德战争期间,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英两国给苏联以大量的援助,包括枪械、弹药、坦克、飞机、车辆等军用物资。如果没有这些盟友的援助,苏联要从1941年的大崩溃中恢复过来甚至击败德国,都将会更加的困难。
拥有先进的作战理论。苏联红军军事理论家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早就提出了大纵深作战理论。战争期间,苏联红军成功解决了组织与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战略进攻等一系列军事问题,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此外,苏联红军还涌现出了以朱可夫元帅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统帅和将领。
1941年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国防委员会,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为理顺指挥关系,8月8日设立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为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苏共向前线派去了150万名党员和350万名共青团员。战争期间,苏共吸收了531.9万名党员。
苏联人民的战斗精神。为祖国而战,每个苏联人都英勇杀敌,涌现了以彼得罗夫斯基中将、马特洛索夫、卓娅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据统计,战争期间,苏联军民共有1.16万余人成为“苏联英雄”,700万苏联军人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
㈥ 苏联打败德国第一大原因是什么呢
苏德战争是二战最惨烈的一场战争,战争历时3年零10个月,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灾难。最终的结果是德国战败,无条件投降。那么什么是苏联战胜德国最大的原因呢?笔者认为是顽强。
在战争爆发的1941年,苏联虽然有情报认为德国会进攻苏联,但是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高层不详细德国会进攻苏联。实际上,斯大林这么认为上有道理的,在法国战败后,德军正在空袭英国,德国的下一个目标是英国才对。因此可以确定苏联的战争准备并不好。而苏军的战斗力也并不高,苏联刚刚经历大清洗,许多优秀的将领,在大清洗中被处死。一些优秀的将领并不被重用,因此前期苏军的指挥能力和和战斗力并不强,苏军有被德军打蒙的迹象。
㈦ 二战苏德战争中,苏军损失远远超过德军,为什么最后还是德国战败!
适龄兵源不足,这一项德国大约在1944年末先枯竭,而苏联直到战争结束都兵源充足。
德国石油供给还得指望罗马尼亚的油田,可以说1942年针对高加索油田的夏季攻势的失败已经注定德国已经无法长久维持更大规模的石油使用了。
苏联从开战就完成了高度动员,德国在1944年才开始高度动员,军工生产才达到顶峰,动员太迟拉开了双方军工生产的差距。
苏联军工的设计思路在战略层面上优于德国,这导致了双方在武器性价比、数量和生产速度上的差距。
即使德国也做到开战就动员,美国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并不是单单被苏联打败了。
总的来说,德国取得的大多数是战术性胜利,而苏联取得的大多数是战略性胜利,而战略性胜利才能决定战争的结果,德国输的不冤。
㈧ 苏德战争胜利原因有哪些呢苏德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呢
1941年,苏联人口约为1.8亿。战争爆发后,苏联动员了345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红军总兵力达到1280万人。战争期间,苏联生产了13.41万架飞机、10.28万辆坦克和82.5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辽阔的领土为苏联抵抗德国侵略提供了战略纵深。苏联陆地面积2227.4万平方公里,跨越11个时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尽管德国军队很快占领了欧洲国家,但它无法吞并庞大的苏联。德国军队进入莫斯科时,苏联政府仍控制着超过三分之二的领土。此外,严寒天气也帮助了苏联。
㈨ 苏联打败德国第一大原因是什么
关于苏联击败德国的原因,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一些人认为苏联之所以能够击败德国,主要是因为苏联人不怕死的精神,一些人认为苏联能够击败德国,主要是因为苏联寒冷的冬天和漫长的战略纵深,还有的人认为苏联能够击败德国,主要是因为美国对苏联的援助。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苏联人能够击败德国,跟苏联人不怕死的精神和美国的援助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苏联能够战胜德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苏联寒冷的冬天和庞大的战略纵深。
德国闪击战最怕的就是遇到战略纵深长的国家,苏德战争前期德国一度兵临莫斯科城下,但是苏联凭借着庞大的战略纵深,成功化解了德国的攻势,将战争拖入了持久战。之后苏联寒冷的天气开始发力,德国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失败,最终失去了一鼓作气击垮苏联的机会。德国没有一口气打垮苏联,就已经注定德国要失败,毕竟苏联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都远胜于德国,只要战争消耗下去,德国迟早都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