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冬天如何过冬

德国人冬天如何过冬

发布时间:2022-08-15 14:36:51

A. 德国汉诺威关闭公共建筑的热水,今年冬天怎么过

节约能源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一件事情, 据英国《卫视》报道,为应对新能源危机,德国汉诺威将切断公共建筑,游泳池,以及体育馆等地的热水供应。关闭公共喷泉,该市也是德国首个宣布节能措施的大城市。能源节约计划是按照“分摊”的方式实现节约天然气的目标,意味着欧盟内越大的国家承担的义务就越多,德法意三国自然是负担最重的。

现在不是欧洲制裁俄罗斯,是俄罗斯供气量“腰斩”制裁了欧洲,而且制裁的太惨了。但愿德国能够找到大众都接受的办法尽快度过能源危机。

B. 德国有人呼吁冬天穿毛衣抵制俄能源,为何很多国家离不开俄能源

欧洲很多国家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俄罗斯能源丰富,能够满足欧洲各国对能源的需求;第二进口俄罗斯能源,经济性最好。

德国有人呼呼冬天御寒,采用穿毛衣方式而不是天然气供暖,想要用这样一个方法,来抵制俄罗斯能源,减少俄罗斯能源进口。如果穿毛衣就能够抵御寒冷,我想只要民众愿意穿上毛衣,就能够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综合上面叙述看来,尽管欧洲各国,都想要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但现实情况却不容许他们这么做。俄罗斯所提供能源,对于他们来讲,是最佳的选择。

C. 德国的具体气候夏天热会热到什么程度冬天冷会有多冷德国干燥吗爱刮风吗

德国的气候决定于从大西洋吹进来的气流和大陆性气团对抗的关系。由于二者强度不断地变化,天气形态十分不稳定,由热到冷或由乾到湿的气候变化相当迅速,而且频率颇高,是属于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此种现象成为德国气候的一种特征。

欧洲诸国的地理位置都比较靠北。但实际上德国气候温暖,非常适合旅游。这里一年当中四季分明。无论哪个季节来访问,只要准备中国华北地区适用的服装就可以了。这里夏季干燥,冬季温湿多雨。因此夏季不管气温有多高,只要一走入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立刻就凉快了,这点跟北京差不多。夏天的夜晚有时比较凉快,带上毛衣最好。

北部的冬天令人意外的暖和 德国的地形按照南部的山岳地带、中部的丘陵地带、北部的平原地带分成三大块。与明朗温和的中南部相反,北部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是寒冷阴暗。其实这未必正确。夏天北部的气温的确比南部低,但到了冬季受海洋的影响,天气其实要比南部暖和。夏天北部的日照时间短,多阴天天气,所以难免给人以阴暗伤感的感觉,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旅游的趣味吧。要不然,冬季到北部去看看如何?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更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最外的边境点是: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德国的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和西班牙。

复杂多样的地形

德国的地形异常多样,从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辽阔宽广的平原。从北到南划为5大地形区: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以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整个地势南高北低。

温和的气候

德国处于凉爽的温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北部靠近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多数不冷。东部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加大,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的特征逐渐显着,最冷时气温可达-10度,最热时接近30度。

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度(低地)和-6度(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为18度,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度左右。一般认为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月份,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这个月出门的德国人一般都带伞。5月、6月和9月、10月、11月是德国人从事各种交流活动的好时节,各种活动一般都安排在这五个月内进行。7月、8月是德国人休假的季节。

D. 在苏联寒冬中冻死了几万人,德军为何不烧树木取暖

希特勒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苏联的冬季竟然有如此寒冷,虽说不是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但造成德军战斗力下降以及冻死冻伤的德军也是非常多的。

有人说不能穿棉衣吗?不能就地取材?

如果在东北待过的小伙伴就会知道,即使是穿着齐全,棉衣棉裤全穿在身上,如果半夜出去也很有可能被冻僵,如果是城市市内还好,周边有房屋抵挡着冷风,但是如果是在野外,再遇上白毛风,那就听天由命了,毕竟一整晚都在郊外,没有御寒的物资。

苏联在清理战场时更是派出了5000人,德军士兵堆积如山,很多都被大雪掩埋。

E. 德国人冬天为何只穿单裤

这两天德国下雪了,一些地区的雪量还不小,突如其来的降雪让小莱兴奋了一把,毕竟德国雪景都辣么美~

而北京也体现着严冬的架势,大风裹着寒冷抽打着每一个在外赶路的小伙伴。小莱深感“年纪大了”乖乖穿上了秋裤、毛裤、棉毛裤。毕竟再任性的姑娘,也架不住酷刑一样的温度。不知道小伙伴们都穿上秋裤和羽绒服了吗?(来,没穿就快把新姿势学起来~)

然而,小莱的同事K女士就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不穿秋裤的人!这位来自德国的大妞似乎并不知道什么叫秋裤,但当小莱抱怨天气太冷的时候,她也一直附和。这就让小莱很奇怪了,又怕冷又不穿秋裤,到底是怎样的心态?今天小莱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位K女士的德国式抗寒心得。

K女士说,从小到大在德国都没穿过秋裤这种东西,即便是冬天下雪零下的温度也是一条单裤闯世界。小莱虽然相信K女士的诚实,但是在购物网站上还是找到了“秋裤”的痕迹。比如下面的这种叫做“lange Unterwsche”的长款内衣,或者干脆是叫做“warme Unterwsche”,翻译过来就是“保暖内衣”的东东。

于是小莱拿着这些截图“质问”K女士。K女士面带微笑表示,“这种一般是老年人产品,就是你们俗称的夕阳红专用品,你给年轻人推荐,大概会遭到鄙视(微笑)。”

为了慎重起见,小莱又在网上仔细查阅了一番。果然,在德国秋衣、秋裤都属于内衣产品,不论是大型商场还是网购平台都会有售,只不过年轻人是“绝对”(严谨起见加引号)不会穿的,只有老年人为了保暖或者身患疾病而不得不保暖才购买这样的产品。因此这类内衣也是十足的“滞销”产品。

不过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当你冬天去高山上滑雪,或者你是登山爱好者的话,那么这种内衣内裤就派上了用场。当然人家是真的当内衣内裤来穿,不会在里面再穿一个贴身的内衣裤了。

那么如果天气确实冷的话,德国人为什么宁愿冻着也不多穿点呢?原因也很简单。K女士说,不论是乘坐公交、电车还是在室内,德国的暖气都是十足的。你在公交上经常看到德国人一上车就拖下厚重的外套(上衣),露出里面夏天穿的T恤,简直野性得不要不要的。如果在这样的暖风下穿上秋衣秋裤,那还没等你下车身上就已经大汗淋漓,等到了公司那就汗臭熏天了!所以,无关美观与性感,德国人冬天就是不穿保暖裤的,“大不了上车就是脱嘛~”。

小莱听了K女士的话后表示,我真是信了德国人的邪~!好吧,小莱继续默默穿起了秋裤、毛裤、棉毛裤来抵御这无尽的严寒??

F. 欧洲和美国居民冬季是如何取暖的

美国
供暖方式多样,暖气费很高
在美国,没有明确的供暖季,只要感到寒冷,随时可以打开暖气。美国供暖有天然气、电力、石油等多种方式,然而随着油价上涨,美国人多年前就开始为交供暖费犯愁。
我有个朋友,在新泽西州买下了一幢将近300平方米的房屋,交房时房屋内已装有供暖和制冷设备。这套温度调控设备有“开关”、“供暖”、“制冷”3个选项,可以自行调节温度,还有定时功能,但冬季每月的供暖费达到了约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多元)。
早在2007年,一项美国公众对2008年能源价格走势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1%的美国人打算靠借贷支付供暖费。近两年,随着油价持续上涨,高昂的供暖费让他们忧心忡忡,很多人甚至开始考虑使用柴炉取暖。
韩国
广泛应用地暖系统
如果你喜欢看韩剧,你一定惊讶于韩国的美眉真抗冻,大冬天都露着大长腿。其实,你可能不知道,她们的家里暖和着呢。
大部分韩国人家里装有地暖,地暖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每年进入11月份,韩国各地就普遍进入供暖期,各种供暖设施全面进入运营状态。
韩国的供暖方式主要有单独供暖和集中供暖两种,不同种类的住宅采取不同的供暖方式,但供暖末端多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韩国的家庭采暖技术目前已经很纯熟,蜚声海内外,其地暖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全世界。
德国
选用壁挂炉的家庭很多
在德国没有固定的供暖期。对于德国居民来说,他们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是集中供暖。因为,德国90%以上的家庭采用独立供暖,这其中又有70%以上的用户选用壁挂炉。
德国能源机构从舒适和节能的角度出发,向公众建议的室温为:卧室16℃,起居室20℃,书房22℃,浴室24℃。德国能源匮乏,所以格外注重供暖节能。为此,德国政府颁布了相关法律,旨在规范锅炉等供暖设备的节能技术指标和建筑材料的保暖性能等。
供暖设备在德国是一个非常成熟、发达的产业。作为世界供暖王国,德国通过不断创新的技术优势、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以及高品质的服务,始终占据着家庭供暖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德国威能是百年以来世界公认的采暖高端精品,也正是源于德国的家庭供暖顶级品牌,秉持着德国人特有的专业精神,威能才将采暖产品一丝不苟地做到了极致。
意大利
家庭自备取暖占很大比例
意大利的家庭供暖分为集中式和家庭自备式,其中后者占了很大比例。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新建的住宅中,大部分家庭安装了单户供暖供热设备,住户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温度和供暖时间。
意大利家庭自备取暖方式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以前,意大利许多住宅采取集中供暖与供热水,上世纪70年代欧洲爆发了能源危机,为了节省能源,意大利政府出台政策让每个家庭共同担起节约能源的责任。住宅楼不再设集中供暖设备,促使各住户自行解决采暖与用热水的问题。
实践证明,家庭自备式取暖与供热水,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方便了居民生活。
瑞典
生物燃料、天然气、垃圾供暖
近些年流行暖井
瑞典的冬季漫长又寒冷,为了让人们舒适地生活,瑞典政府千方百计地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保证供暖,使“有屋檐的地方都温暖如春”。
以前瑞典冬季供暖靠煤、炭、石油及电力,每年用于供暖的能源消耗占整个能源供应的四分之一。现在大多改为生物燃料、天然气、垃圾供暖。
近年来,一种新式供暖方式——暖井在瑞典流行开来。这种方式是用专门的公司在用户住宅旁打一口通向地下热水的井,用地下热泉为用户取暖,虽然开始花钱比较多,但以后就省钱了,又干净又环保。

英国
电费便宜时,给储热器充电
英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独立供暖,目前供暖方式有天然气和电力两种。现在,一种被称为经济型储热器的设备在英国家庭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这是一种充电七小时就可以持续放热一整天的节能装置,居民们通常在电费便宜的时候充电,用以维持平日的供暖。

G. 请问德国的冬天冷吗听说那里冬天上午10点太阳才出来,下午4点就落山了,是真的吗

德国南北天气差异不大,南方冬天比北方冷些,夏天比北方热些。夏天平均气温在15°--25°之间,冬天平均气温-5°--10°之间。一年四季难得有充足的日光。
下面我按照季节给大家一个简单的介绍:

春季雨水较多,尤其是初春,同时也比较阴冷。由于纬度较高,白天特别短,下午四五点天已经漆黑了。可以武断地说,初春肯定看不到阳光。南部有时还下着雪,北部则不停地下着烦心的淫雨。晚春则是令一副景象,天空放晴,和风旭日,树木渐绿,百花盛开。

夏季,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左右,应该说这儿四季并不分明,只有初夏与晚春相近。这里决无酷暑,30度已经是很少见的高温了。晴朗夏日的傍晚绝对是德国最迷人的时光,四处都能嗅到德国人家烤肉的香味,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以及充满了啤酒贺年情人的广场是最典型的德国之夏。这里没有盛夏时节,但却有盛夏心情。但是盛夏时节德国人往往都涌向马略卡去享受阳光与自由自在了。

秋季,似乎全世界的秋天都不错,德国秋天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只是街上开着敞篷车兜风的美女值得一看。

冬季--沉重的话题,德国冬天是最可怕的,白天只有五六个小时,整日与黑夜为伍,小雨或小雪总是不断。但是别忘了圣诞节,每年圣诞节前德国欢庆气氛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家家户户都买了彩灯来装饰,入夜你可以看到风格各异,绝对西洋的装点。每年圣诞节德国人都会搞一个大型圣诞市场,专门卖各种小礼物,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商人。喜气洋洋,大放烟火,如果中国哥儿们聚会还真能找到过年的感觉。

H. 德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有哪些

语言。德语是必须要掌握的,虽然德国人英语普及度很高,但是很多店员和大部分老人只会说德语,更何况,德国人会更加尊重能说德语的外国人。
饮食。禁止吃饭大声喧哗,嘴巴要闭着吃,不要狼吞虎咽(中国人会认为饭菜好吃的表现),绝对禁止打嗝,这是最知名的饮食差异,德国人会认为打嗝很恶心。一般的你吃饭慢是不会打嗝的。你是男生就最好训练自己的酒量,能更加容易交到朋友。女生就无所谓了。牛排和香肠是最常见的荤菜,色拉是最常见的素菜,薯仔是最常见的食物,粗面包、果酱和牛奶自然是很普遍的。德国是很典型的欧洲食物体系,中餐馆的价格和味道都很坑爹,总之去了一次再也不去第二次了。
派对。德国人几乎每周末都会搞一次派对,形式各种各样。酒吧看球,家庭花园烧烤,生日派对等,多参加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参加者都需要带自己的东西去分享,不能空手去。
购物(生活必须品)。生活主要必需品都在超市获得,很方便,小镇上也会有菜场,种类更多更便宜(但是离我宿舍远我就不去了),如果你是住别人家的话,一般烧饭人家会替你搞定的。那边的薯仔跟不要钱一样的。
购物(非生活必需品)德国货基本都是高质量的,雨伞鞋子等轻纺织物品几乎都是made in china,不过没有低劣产品,非常耐用。
交通。有公交车,有DB(Deutsch Bahn),德国火车很强大,全国通达,购票方便,跟上海地铁似的,公交车有月票,你还可以买二手自行车,质量没话说,买一手的也可以,我只想说土豪你好。
作息。德国是高纬度,夏天八九点才天黑,冬天四点就黑了,德国人所有空调都是暖气,没有冷空调,他们夏天不是特别热。勤洗澡,德国人很爱干净,几乎每天洗澡的。他们的房间也是打理很整齐。无论是不是住家,都需要把自己房间整理干净。
时间概念。正如在国内所接收到的讯息,德国人或者说外国人很喜欢准时,有约定不要太早抵达,如果怕不认路早到了,四周逛逛好了。
节日。除了国定假日外,每个州,每个古镇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节日,很有意思。

1、2、3、7是最主要的风俗习惯,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里的主人,德国人很好客也很礼貌,只是在泡吧和看球的时候激情了点..

I.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何不燃烧树木取暖

其实人在求生欲望很强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干得出来的,德国军人也是人,但是无奈条件不允许,只能是活活的被冻死,想想一眼望去都是绵绵不绝的大雪,周围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躲避的地方,连树根都被士兵给刨出来吃掉了,树木更是找都找不到,就算可以找到,在零下三十度的温度下面,能不能烧着还真的是一个问题,除非用汽油,估计在那种温度下汽油都已经冻住了。

这样的恶劣的战场环境严重滞缓了德军进攻的速度和后勤的补给,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准备不够充分的德国士兵已经来了另外一个难题:如何抵御寒冷的冬季和低温?由于后勤补给的困难和最初考虑欠周全,许多德国士兵身上依然穿着较为单薄的军装

很多人就问,德国在打入苏联之后为啥不去烧杀抢掠呢?因为苏联对居民的迁移,导致德军所到的地方一片凄凉,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更加不要说抢农民的食物了,而当时的德军就算是抓到了苏联的俘虏也是直接放了,因为俘虏跟在后面还要给他吃的,自己人都不够吃,哪里还有多的给俘虏吃啊,当时的德军尸横遍野,连一个像样的躲避大雪的房子都找不到,更不要说烧树木取暖了。

J. 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被冻死的就有大半了,希特勒为何不给士兵准备棉衣

莫斯科保卫战之中,苏联正值天寒地冻的时候,德军也在此次战争当中冻死了大半,于是就很多人都在想,希特勒他为什么不为德军准备着过冬的棉衣呢。其实仔细说来,这还是归咎于希特勒他那过高的自信心,他认为当年德军进军俄国的时候正是6月份,不过两个月俄罗斯便是认为德国便可以将整个俄国拿下。但是希特勒未曾想到,直到天气变寒,德军也未曾攻占整个苏联。


但是此次战争德国失败无疑希特勒是有着责任的,他并没有能充分发挥出他作为一名国家领袖的作用,并没有提前洞察到苏联的实际情况如何。这就导致了德军在战线上没法顺利实现闪电战那迅速吞并苏联的战略目的。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冬天如何过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