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经济阵痛是什么

德国经济阵痛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6 04:15:58

‘壹’ 德国为何要开启两次世界大战,目的是什么,真的只为扩大地盘吗

德国开启两次世界大战的真实目的,要说都是为了扩充地盘也并不为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对于发动战争的德国来说,其主观要求非常相似:国土、资源、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是德国工业化进程迅速,在短时间内超越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越成为了欧洲主要工业国家,从而对当时的英法等主导的世界秩序日益不满,欲望促使之下最终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早在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发起德意志统一战争时期,就与当时欧洲霸主法国发生了冲突,进而引发了“普法”战争。这场战争本是一次自卫战争,但后来转化成为入侵战,法国大败后,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了德国,还赔偿了50亿法郎。正是经由这次战争,德国才真正转变成为欧洲主要工业大国,更建立起了第二帝国,在国主与国民的雄心壮志和野心膨胀之下,终于在20世纪初期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大战前期,也就是1914年8月,整个德国人民都欣喜若狂,甚至包括当时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内的德国士兵们都极其兴奋。德皇甚至骄傲的宣称整个德国国内的各党派斗争已经结束,他说:“我不再认识党派,我只认识德国人民”。

看得出来,野心勃勃的希特勒早就开始谋划对世界的进攻了!而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还在为讨好希特勒而溜须拍马,殊不知“养虎为患”的道理。因为但泽被英、法割给了波兰当做出海口,德国把此事看成自己的一块心病,也正是以此为由,德国首先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名义上就是夺取自己的但泽出海口。

德国的这一举动才彻底惊醒了英、法等西方国家,这毕竟是武力夺取自己的既得利益,并威胁了这些传统强国的地位,焉有不战的道理。于是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又一次从欧洲肆虐!

‘贰’ 经济危机给德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30年代经济危机与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1,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冲击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当纽约股票交易所在1929年10月“黑色星期五”崩溃时,它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力首先严重地震动德国。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的46.2%,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农业生产下降了30%。经济危机使德国的社会局势更为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起来。
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德国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与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经济危机是纳粹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德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是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
纳粹党的宣传纲领骗取了德国广大民众的支持。
希特勒迎合了德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凡尔赛条约的憎恶与反对,进行了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人民的支持。这是希特勒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纳粹党的支持。
所有这一切,都为希特勒的上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政治基础。
希特勒上台与魏玛共和国解体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从此,魏玛共和国宣告终结,德国进入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时期。就魏玛共和国来说,它的这一最终命运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于德国战败而产生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攻击,基础是不牢固的。右派势力认为它是在革命中诞生的,是同屈辱的凡尔赛和约联系在一起的;左派势力则认为它是镇压革命的结果。在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魏玛共和国还能维持,但到经济危机袭来后,它就难以继续存在了。

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

从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至1934年8月,纳粹党通过一系列暴力和行政措施,巩固、扩大德国法西斯专政,确立法西斯专政。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内阁的成分。1933年2月,希特勒迫使兴登堡总统解散国会,纳粹在选举中获胜,希特勒拉拢民族党和中央党,得到了2/3议会多数,同时他还打击共产党和社会党。在纳粹党的提议下,议会通过了《消除民族和国家痛苦法》,实际上取消了宪法,结束了魏玛共和国。
2.争取对军队的控制权。希特勒上台后频频接近军界,直接与士兵对话,他向军队灌输民族主义思想,保证给军队独立地位,使军队成为国家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了军官们的支持。并借军队之手清除了冲锋队。
3.镇压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利用“国会纵火案”,下令逮捕了所有德共议员和德共全体干部,杀害了德共中央主席台儿曼。并通过了《国会纵火案法令》,大肆镇压共产党。

德国法西斯专制制度的确立

从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至1934年8月,纳粹党通过一系列暴力和行政措施,巩固、扩大德国法西斯专政,确立法西斯专政。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内阁的成分。1933年2月,希特勒迫使兴登堡总统解散国会,纳粹在选举中获胜,希特勒拉拢民族党和中央党,得到了2/3议会多数,同时他还打击共产党和社会党。在纳粹党的提议下,议会通过了《消除民族和国家痛苦法》,实际上取消了宪法,结束了魏玛共和国。
2.争取对军队的控制权。希特勒上台后频频接近军界,直接与士兵对话,他向军队灌输民族主义思想,保证给军队独立地位,使军队成为国家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了军官们的支持。并借军队之手清除了冲锋队。
3.镇压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利用“国会纵火案”,下令逮捕了所有德共议员和德共全体干部,杀害了德共中央主席台儿曼。并通过了《国会纵火案法令》,大肆镇压共产党。
4.排斥异己,清洗非纳粹党人员。取消联邦各州的独立权,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下,下令清洗政府中的反纳粹的一切人员及犹太人,同时还进行文化清洗。
5.对反对派实行恐怖政策。成立"盖世太保",迫害一切政敌、对手和镇压人民的反抗。还在全国各地设立集中营。另外,希特勒为得到人民支持,执行了一些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沿着疯狂备战、发动战争的道路走得越来越远了.

‘叁’ 经济危机给德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欧洲是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体,没有美国好,但比日本的可用资源多。欧洲的崩溃将加大美国的负担,从而加快这一世界经济大崩溃过程。德国如果实施改革工会等措施以减少成本,虽一时有效,但是无法使经济最终复苏。如果通过减少成本来获得世界经济竞争的优势,那只是把一国的问题抛给了另一国,于世界经济无补。

凤凰卫视8月4日消息:近期公布的德国7月Ifo商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呈上升势头,似乎增加了人们对德国疲软经济的复苏希望。Ifo商业景气指数是欧元区经济增长指标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一个指数。Ifo指数上涨之前,7月早些时候公布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指标———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的月度预期指标已经出现大幅攀升。两大指数先后上涨,让德国政府备受鼓舞。但是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德国央行(Bundesbank)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们对德国经济复苏不抱太多希望。

莱茵资本主义滑向日本式泥潭

“德国正面临经济危机。”这是德国最着名的研究机构———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发出的警告。据中国经营报特约撰稿程忠良援引该机构预测:德国这个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今年将发生轻微衰退,2004年的增长率也将令人失望。德国经济研究所警告说,德国目前面临的“最大危险”是通缩,物价水平持续下滑,导致需求低迷,增长受阻。

倡导政府与企业紧密合作的莱茵资本主义(Rhinelandcapitalism)正在缓慢瓦解。日本的现状可能是对德国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的未来的最佳注解。

过去10年德国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3%(比日本年均1%的增长率好不了多少),这在欧洲是最低的。一位德国企业家表示:“20世纪的70、80年代,德国堪称世界的楷模。现在我们不断被人指为世界病夫、欧洲病夫。”

德国人在经济徘徊了10年后开始怀疑,这种经济不振是否会长期持续。衰退何以能够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因为衰退时常被一些短暂的复苏、全球性冲突或那些夸张又未能兑现的政治许诺所掩盖。同时,还发展了其他一些经济不振的解释———技术鸿沟、股市泡沫、其他经济体衰退的影响。德国的高级经济智囊机构———“五贤哲委员会”前主席荣格·道吉斯(JürgenDonges)表示:“政府总是企图在其他地方找借口。”

衰退已经窒息了德国绝大多数关键的机构和行业。20世纪60年代,德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药品生产商,现在,发明了阿司匹林的德国医药企业竟然无一能进入世界医药行业的15强。法兰克福的银行曾被视为稳定的堡垒,而如今,法兰克福将来保住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都成问题。

2002年,德国的DAX30股票指数是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的,企业破产案不断增加。如果德国经济长期衰退仅仅伤害的是8250万德国的福祉倒也罢了。但是,作为欧洲最富强的国家,德国还是欧元的基石,德国经济的衰退将辐射到整个欧洲大陆。

尽管施罗德人气颇高,但他未重振德国的繁荣,从而带来了这样的疑问:如果德国不能成为欧洲经济增长和政策的发动机,欧洲将变成什么样?一些德国人已经在谈论德国的式微,道吉斯表示,10年前,我们在谈论英国病;10或20年后,我们可能谈的是德国病。如果这样,德国将面临产业资本和人才流向海外的尴尬。而欧洲边缘的国家———爱尔兰、芬兰、英国、西班牙和中欧将担负起欧洲经济增长动力的责任,并改变欧盟的外交政策。

尽管德国的税率依旧很高,经济增长缓慢、雇佣体制僵化,德国和法国将继续是欧洲难以改变的核心,但不断升温的反美主义可能使外交政策引入歧途。而美国的决策者可能不理会这些,继续与他们合作。

不计一切代价追求稳定德国经济复兴之路漫长

其实,德国曾经研究了过去20年的经验教训,改革人士认为德国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势力和影响的话,就必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那又是什么阻碍了改革呢?简而言之,就是不计一切代价追求稳定。历史上,德国就一直拒绝变革;而从施罗德到地方政客,他们都尽力避免冲突与对撞,尤其是与劳工。在1月份的预算危机中,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工人发出罢工威胁后屈服了,有影响的保守派政治家就支持对劳工妥协。厌恶变革的心态也蔓延到工厂。企业必须与雇员谈判才能决定是否引进一台新机器,所以企业主都渴求放宽限制。INA控股公司的总裁吉尔金(Jürgen)表示,如果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投资就不会受到这些约束。

一些体制性的障碍使德国难以控制开支、恢复经济,最突出就是自1950年就没有修改过的保护就业的法律。由于社会民主党与工会结盟,即使是基督教民主联盟这样的政党都不敢轻言与工会对抗。这导致企业不愿意雇人。由于担心各种失业补贴,一些企业甚至不敢开除最差的雇员,转而让优秀员工离岗。目前德国的失业率已达11%以上,这是非常危险的。

德国正在陷入一种“丰田—索尼”模式:大企业、低增长。过去10年,德国的出口稳步增加而国内消费萎缩。与此同时,德国的地下经济开始发展起来。非法劳工和地下经济活动在德国GDP的比例已经从1995年的13.9%上升到现在的16%。据统计,2001年德国有363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没有纳税。

合并东德实现统一的经济后果开始让德国付出代价。两德统一可能耗资7000亿美元,而且至今还在吞噬德国每年GDP的4%。两国货币兑换时,对东德货币估价高出了四倍,过多地投资于东部建设、对西部工人征收重税以支付东部,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在1990年以后,成为仅次于比利时的非工资成本最高的国家。德国真正在经济上实现统一估计要到2020年,而重建远未完成。

另一改革的障碍是德国人仍然觉得自己很富有,社会福利体系使大多数人生活无忧,真正在贫困线以下的德国人不足2%,他们缺乏改革的动力。

德国衰落将改变欧洲政治版图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德国的社会机制在崩溃,德国工业各部门也并非全面衰退。一些德国政治家也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2月2日的选举给施罗德及社会民主党一个刺激,随后施罗德宣布将与在野党合作,加快改革步伐。但东部一位州级官员认为,施罗德政府没有勇气推行根本性的改革。如果联邦政府表现出改革的意愿,各州的改革热情可能被唤醒。尤其是东部地区可能成为改革的试验场,一些州已经开始裁减公务员、雇用非工会员工以挑战工会。企业家要求更多的变革,如调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等。

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使人们忽视了这种问题,德国一度在外汇问题上坚持《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但现在,德国本身的预算赤字产生的不稳定,将使欧洲的经济协调陷于混乱。

如果德国不能实现强劲增长,欧洲就可能出现两种速度。欧洲中央银行也不可能继续降低利率刺激德国经济复苏,因为爱尔兰、芬兰等小国已经出现经济过热。如果德国不能平衡预算赤字,欧元的强势地位也将受到削弱。

欧盟缔造者的设想中要的不是一个孱弱的德国,如果德国不能实现复苏,就无法与中国和其他低成本出口国竞争。在国际问题上,德国如果立场不鲜明,就有可能失去世界性的影响力。在反恐战役中,德国不是一个可以指望的盟国。

对德国而言,一个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一个富足、成熟的国家如果趋向内敛,它就失去在世界事务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德国如果不能振作起来并找到一条复兴之路,就可能滑向无足轻重的境地。

‘肆’ 20年代德国的通货膨胀很严重,最严重的时候出现了什么现象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通货膨胀,而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则是1923年德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的危机让德国处于一个相当危险的状况,物价疯涨,人们的工作机会不断减少,政府信誉受损严重。

三、解决的办法

德国政府应对通胀也采取了系列的措施,在国际上与协约国重新谈判,减持战争赔款。当然,德国国内也进一步缩紧收支,增加结税收来控制经济平衡。1924年,德国发行新马克取代旧马克,通过多种手段德国政府结束了国内的通胀问题,然而德国政府的第三个策略却导致了当时的中产阶级们的不满,这次的通胀事件导致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一降再降,也为后来的德国走向纳粹主义“埋”了恶果。

‘伍’ 2020年德国经济危机爆发原因

经济危机,从货币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两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膨胀,就是发行货币超过市场流通必要的限度,造成货币多余商品,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膨胀本来属于一种正常经济现象,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手段,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会导致过度膨胀,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紧缩,正好相反,发行货币不足,商品流通受到限制,物价下跌 这种情况,在1929~1933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美国是最典型的,货币不足,老百姓没有钱,买不了任何商品,资本家生产过剩产品却无法销售。 经济危机,主要还是商品供求关系协调不当导致的,不能片面说膨胀还是紧缩 另外,经济危机,还包括人为干预,最典型的是东南亚金融风暴

‘陆’ 德国1923年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通胀

德国1923年出现严重的通胀实属人祸,这是没有任何限制而增加货币实际数量的政治决策蓄意而为的结果。

1922年年底,德国被指控未能按时支付赔款。为索要赔款,1923年1月初,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侵占了鲁尔区——德国的工业重地。总理威廉·古诺(Wilhelm Kuno)领导下的德国政府呼吁鲁尔区的工人们拒绝侵略者的所有要求,并承诺德国将会支付他们工资。

德意志银行以债务货币化的方式大肆印钞,以维持政府的流动性,弥补税收的短缺并支付工资、社会转移支付以及补贴。

从1923年5月起,纸马克的数量开始失控。它从4月的8.61万亿猛增至5月的17.34万亿,8月更增至669.703万亿,1923年11月纸马克的数量达到400X1018。批发价格飙升到天文数字的水平,从1919年底到1923年11月增长了1183%。

1918年一战结束时,原本能买5000亿个鸡蛋的钱,五年后却只能买一个鸡蛋。1923年11月,一个月的时间,美元兑纸马克的价格已增长了8912%。纸马克实际上已如同废纸。

(6)德国经济阵痛是什么扩展阅读

德国恶性通货膨胀里吸取的教训:

第一个教训:哪怕是一个政治上独立的中央银行也不能提供可靠的保障以防止纸币的毁灭。早在1922年,德意志银行已在政治上独立;实际上德意志银行代表盟军,为盟军提供服务,作为暂时延期支付赔款的交换。但德意志银行委员会仍决定实行高通胀。既然德国不得不日益依赖德意志银行的信贷以维持经济状况,德意志银行委员会决定在这种“事关存亡的政治危机”(existential political crisis)时提供无限量的货币。

第二个教训,法币不能正常运转。亚尔马•沙赫特(Hjalmar Schacht)在他的1953年传记里提到:“只有当国家或中央银行承诺,纸币任何时候都能兑换成黄金时,才能够使用纸币。保证在任何时候纸币都能兑换成黄金,这必须成为所有纸币发行者的竭诚努力。”沙赫特的言论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认识:没有黄金支持的纸币是政治上的货币,因此它是自由市场体系中的破坏因素。

‘柒’ 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都是战败国,战后的德国经济是什么状况

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7、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他们的辛勤劳动。1950年联邦德国的在校大学生为10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学生,到1970年增加到41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学生。此外,联邦德国还非常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由于教育和训练,联邦德国就业的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极大地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腾飞。

‘捌’ 德意志帝国经济上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德意志帝国经济上的致命弱点,是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上的严重分散,大城市都处于边疆地区,主要经营对外贸易,相反地,对国内贸易则关心不大,整个德国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玖’ 德国经济为何濒临崩溃

1923年6月5日,德国国家银行行长鲁道夫,哈文斯坦公开承认马克支撑无望,因为法国对鲁尔区的占领及当地居民的罢工,给德国增加极为沉重的负担。被占领区有数以百万的居民需要资助和救济,政府必须购买煤炭供应那些缺煤的地区。为满足国家日益增长的要求,货币印刷机只好昼夜不停地运转。4月份,政府的收入仅达支出的七分之一。直到4月中旬,国家银行还能在外汇交易所,通过出售外汇、黄金而购进马克,来支撑疲软的马克,但是,鲁尔区的持续斗争,使人无法采取任何支撑措施。堤坝崩溃了!物价像脱缰的野马狂奔乱跑。德国人的忍受能力正面临严峻的考验,饥饿在全国蔓延着。在萨克森,愤怒的人群进行暴力活动,以抗议物价飞涨。

与德国经济阵痛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