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和德国摩托车哪些好
从驾乘感觉上来说德国,但从经济操控上来说日本。这不好说啊,但是国内日系车还是比较多的,后期也方便。德国在重工和机械上优势,日本在机密与机电上有优势,别的就不知道了
⑵ 德国有产哪些摩托车
首先就是BMW(宝马)德国老牌,大家都比较熟悉。
第二个,是MZ,很多人认为MZ并不是大品牌,但是在德国,它可是求生欲望和传统工业的标志,它的诞生地是一个叫乔堡的小山城(以开矿为主要生计)。在那里,MZ曾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厂的伟绩。
第三个就是德国的萨克斯(SACHS),似乎也不是很出名,但是国内的飞鹰摩托车厂曾经和萨克斯(SACHS)合作推出过一款车型,叫做X-Road。相信很多国内车友很熟悉。
⑶ 二战 德国摩托车的都有哪些型号
在二战期间,为德军研制和生产摩托车的厂家主要有:宝马(BMW)公司、聪达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们研制和生产的摩托车代表了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摩托车技术。
宝马公司生产的主要军用摩托车有宝马R12、R35、R71和R75,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宝马R35配备14马力单缸风冷发动机,而其它几种动力都在22~26马力之间,配置双缸风冷发动机,排量0.75升,四速带倒档变速箱。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着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排量0.746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档)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前轮为机械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悬挂为伸缩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时是1挺MG 34机枪(安装在挎斗前方),有时则干脆是在挎斗上搭载1门野战迫击炮。该车在德军中装备有16 000辆之多,它在条件恶劣的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爱。 聪达普公司生产的主要型号为KS600(W)和KS750两种重型摩托(多数带挎斗),KS600从1937年一直生产到1941年,总产量约为18 000辆。该车装备0.597升28马力发动机,四速手动/脚动变速箱,单车重205千克。KS750重型摩托车,是战争中德军使用最广泛的一款摩托车,该车装备26马力顶置气门0.751升双缸风冷发动机,动力经由4速变速箱(带倒档)传递到后轮和挎斗车轮。该车从1941年开始生产,直到1945年纽伦堡的制造厂被盟军摧毁时,总共大约生产了18 500辆。
聪达普KS750和宝马R75虽然都是由民用摩托车改进而成,但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考虑到了它的严酷使用环境和维修保养问题,在发动机底部加装了防撞护板以保护引擎。KS750的输出扭矩大得惊人,能够拖曳相当大的重物,在军队中素有“绿色大象”之称。和宝马R75一样,KS750也采用轴传动方式,为了越野需要,其挎斗车轮有传动装置,并且设计有倒档、公路档、越野档和可锁定的差速器,可以将动力的70%分配给后轮,30%供给挎斗车轮。后轮和挎斗车轮安装了强有力的液压刹车装置。KS750还采用了举世闻名的聪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虽然结构复杂给保养带来了困难,但操控性非常出众。根据使用过它们的士兵们反映,聪达普平行四边形前叉比宝马R75使用的伸缩套筒式前叉略胜一筹。
KS750和R75两种摩托车的大部分零部件具有互换性,这便于战时零部件的后勤保障。两车坚固耐用,从结构上说是得益于车架良好的刚强度,从转向柱到后轴全部是钢管组成的三角形结构,特别是KS750,外露的粗大简洁的车架成了它最显着的外部特征,这种车架结构坚固耐用,便于维护。
德国国防军1939年使用的NSU摩托车,二战爆发后则逐渐为“宝马”和“聪达普”取代。
与宝马和聪达普公司相比, DKW公司的摩托车产量较少,但DKW生产的NZ350中型摩托车也是二战德军的重要装备。其动力为1台11马力0.346升二冲程风冷发动机,最大速度 90千米/小时。引擎通过一个四速手动变速箱和链条驱动后轮。该车为钢制冲压车架,采用有减震簧的梁式前叉,车重171千克,加挂挎斗后重量为310千克。
NSU公司的摩托车主要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装备德军,从1940年开始,NSU公司就开始专门为德军生产一种外形古怪的半履带式摩托牵引车(NSU HK-101)。这种车辆前半部分和摩托车别无二致,而后半部分却采用了交错负重轮和履带式行走装置,虽然它的外形不讨人喜欢,但却特别适合越野地形的行军,而且具有比一般摩托车更大的牵引力,德国人甚至在前线用它们来拖曳战斗机!该车一投入使用,立即在苏德前线和北非战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极受欢迎,到战争结束时总计生产了18000辆,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⑷ 摩托车哪个国家做得好
摩托车做的最好的有日本、美国和欧洲几个国家(德、意、奥等),它们的产品各有特色,不能说哪个国家做的最好。日系主要是商业搞的最好,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最大,而美、欧的产品只能在高端和特色差异化上有竞争力,高档高性能车绝不比日系差,但日常代步车搞不过日系。
⑸ 飞肯摩托车质量怎么样
飞肯摩托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配置也很高、
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知名摩托车品牌,广东省具有相当范围的摩托车制造企业,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目录入选企业。
⑹ 想了解一下民主德国产依发251
下面介绍一下依[font=黑体]发的历史:[/font][/color][/b][/size]
[size=4][color=blue][b]由于民主德国已经不存在拉所以说这车很有收藏价值,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依发摩托爱好者,和网站英文好的朋友可以搜索到。这车的性能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拉。[/b][/color][/size]
[size=4][color=#3809f7]很多人认为MZ并不是大品牌,但是在德国,它可是求生欲望和传统工业的标志,它的诞生地是一个叫乔堡的小山城(以开矿为主要生计)。在那里,MZ曾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厂的伟绩。它经历了两次更名,无数次惨重的打击,至2002年,MZ经历了重大转折,它以全新的形象展示给世人。
1906年,对于MZ来说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丹麦的耶格尔Skafte Rasmussen买下了位于德国萨克森洲小镇——乔堡的一家织布厂。1907年4月13日,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在乔堡地方法院登记注册了他的新机械制造厂,取名为“Rasmussen&Ernst”。主要制造家用器具和机械零配件,包括机动车配件。1912年该厂更名为“J.S. Rasmussen乔堡机械制造厂”。
正式生产摩托车产品是在1922年的乔堡。第一辆摩托车称作“Reichsfahrtmodell”,配备排量为148毫升的二冲程发动机,并有名副其实的1.8千瓦的功率输出。这款摩托车的名字是根据它获胜的“ADAC(全德国汽车俱乐部)—Reichsfahrt”而命名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DKW从乔堡的VEB摩托车厂改为“MuZ 有限责任公司”。1992年1月7日,在Petr—karel—korons领导下的摩托车和双轮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简称MuZ。1999年10月企业名字中去掉了字母u。2000年,MZ首次完成了字更名以来自行制造摩托车
⑺ 德国都有哪些品牌的摩托车
德国品牌摩托车有:Adler、DKW、Hercules、Horex、Kreidler等。
1、Adler
1901年在法兰克福合伙建立工厂,三年后独立。1904年是它的辉煌时期,1907年经济衰退停止生产,开始研究汽车。1914年占德国五分之一汽车市场份额。第二次世界大战重新生产摩托车,单缸两冲程M100,双缸两冲程247CC 18匹马力,当时的雅马哈主要山寨此车。后来工厂被收购,在后1998年转了一圈开始生产老本行,继续玩打字机。
⑻ 维多利亚是杂牌摩托吗
不是。
VICTORIA是一个德国摩托车品牌,发源于德国纽伦堡,并于1901年开VICTORIA始生产制造摩托车,VICTORIA是德国摩托车制造的先驱之一。
2018年,中国摩托车专业制造企业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与德国VICTORI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将全权负责德国维多利亚品牌在中国及亚洲市场的产品销售与品牌运营。
⑼ 二战时德军的摩托车是宝马吗
有很多牌子,宝马是其中一种
二战期间,纳粹德军装备了数以万计的军用摩托车。摩托车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道路适应性好,越野能力强,并且便于隐蔽,车上还能搭载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适用于侦察、通信/联络,搭载武器后还可以用来冲锋陷阵。在德军重型挎斗摩托车上通常配置有1挺MG3型机枪,携带有50发装3盒机枪子弹和1个备用轮胎、1个备用枪管以及5升备用燃油、打气筒、千斤顶及随车工具等。德军习惯上将军用摩托车分为三个等级:0.35升以下的为轻型摩托车; 0.35~0.5升之间的为中型摩托车;0.5升以上的为重型摩托车。
在二战期间,为德军研制和生产摩托车的厂家主要有:宝马(BMW)公司、聪达普(Zundapp)公司、NSU公司和DKW公司,它们研制和生产的摩托车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摩托车技术。
东部战线的“宝马”R75摩托车
德国国防军使用过的“宝马”R12摩托车
“宝马” R75摩托车
民用型宝马R35,军用型系由此演变而来
宝马公司生产的主要军用摩托车有宝马R12、R35、R71和R75,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宝马R35配备14马力单缸风冷发动机,而其它几种动力都在22~26马力之间,配置双缸风冷发动机,排量0.75升,四速带倒档变速箱。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着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排量0.746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档)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前轮为机械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悬挂为伸缩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时是1挺MG 34机枪(安装在挎斗前方),有时则干脆是在挎斗上搭载1门野战迫击炮。该车在德军中装备有16 000辆之多,它在条件恶劣的北非战场和苏德战场上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爱。
⑽ 德国二战军用摩托车的客观评价
战争的非正义性不会抹煞人类的创造力,尽管作为侵略工具,但德国军用摩托车还是不曾被历史忘记,它们出色的设计,不凡的性能,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下了一笔,也许它们的经历并不光彩,但不要忘记,掌握它们的终究是人,对它们的客观评价和历史的总结,才是我们人类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