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为什么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
因为奥匈帝国和德国都有同样的利害关系。日再加上奥匈帝国和德国的民族性质比较相同。所以嘛德国菜全走奥匈帝国为盟友。
② 奥匈帝国在一战时期有多强大
众所周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费迪南德遇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似乎是唯一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国家。联盟阵营中其他国家的存在感很低,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
奥匈帝国在战场上发出的刺杀声似乎没有匈牙利人那么多。难道真的是因为实力不强,很难展现自己的存在感吗?
从各方面来看,奥匈帝国并非弱者。这个国家被纳入八国联军阵营。奥匈帝国建立于1867年。它的领土包括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共和国、荷兰、比利时和其他国家的部分地区。它的领土非常大。在欧洲,它仅次于俄罗斯,面积67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万,仅次于俄罗斯和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匈帝国主政东线战争,与俄罗斯陷入长达三年的拉锯战和消耗战。它曾经被沙皇俄国驱逐出加利西亚,然后在德国的帮助下占领了加利西亚。
在整个一战期间,奥匈帝国在军事上表现平平,损失惨重。多达500万人死亡、受伤、被俘和失踪。仅1918年就有80万逃兵,起义和独立事件频繁发生。此时,奥匈帝国濒临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彻底解体,分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8个国家。波兰、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已获得前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曾经繁荣的帝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消失了。
③ 德国统治者为什么趁机鼓动奥匈帝国
奥国和德国同为德意志国家,奥国境内虽然民族众多,但奥地利的主体是德意志人,讲德语.两国为同一民族同一血缘.而且当时的奥国疆域辽阔(对欧洲而言),包括了今天的奥、匈、捷、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罗马尼亚一部、意大利一部,所辖人口亦有数千万,地理位置重要,地处欧洲中部。还有战前奥国和法国,即德国的主要敌人有仇。所以拉拢奥国很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在1848年奥地利革命时俄国曾经出兵相助,而奥地利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支持英法攻打俄国,导致俄奥矛盾。同时一战开始是因为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开战,俄国又是塞尔维亚的传统保护国。所以也可以说俄奥矛盾是引起一战的主要矛盾之一。如果德国不和奥地利结盟,就不一定会德俄开战,俄国和普鲁士有传统友谊,而且当时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还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侄女,两家是“亲戚”,更没有理由交战。
④ 德国与晚期奥斯曼帝国关系的演变是怎样的
奥斯曼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衔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历来为欧洲列强的必争之地。由于奥斯曼帝国重要的地理位置,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欧洲列强都曾对奥斯曼帝国展开疯狂的争夺。如何瓜分这个庞大的帝国,成为列强们最头疼的事情。那么德国与晚期奥斯曼帝国关系的演变是怎样的呢?
综上所述,德国与奥斯曼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双方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展开争夺;处于列强环视中的奥斯曼充分利用了列强之间的矛盾,维持自己的统治,依靠德国的力量去抗衡英俄。
⑤ 历史上北欧国家与德国是如何不依靠殖民地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先说一点意大利,意大利很少依赖他那可怜的殖民地,意大利的经济长期靠得是北部地区的轻工业,北部地区拥有发达的商贸、稠密的人口、庞大的中产阶级,加上与西欧密切的联系,因此能迅速的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从而发展起来。即便如此意大利与英法等国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比西班牙葡萄牙等工业薄弱国家强
德国:德国的殖民地如楼上所说。德国的殖民地均是资源产出型殖民地,无法成为他的市场。
德国的崛起理由:1、最初也得益于他与西欧的联系比较密切,能迅速得到来自西欧的技术和理念。
2、美国众多的德裔使德国与美国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能轻易得到美国的资本、资源和市场
3、在巴西、阿根廷也有数量众多的德裔人口,方便德国进口这些地区的资源和向南美出口工业品
4、德国本身煤铁资源丰富,因此基础工业能够在不借助于外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发达的钢铁、机械、交通等工业由为其他产业提供推动力。这一点是德国比之南欧国家甚至是法国最有优势的一点
5、德国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原因向东欧、巴尔干地区倾销工业品非常便利,虽然面临奥匈帝国的竞争,但奥匈帝国很快解体不再有工业竞争力
6、德国人严谨的性格使得德意志地区的工业产品质量可靠、做工精细、有口皆碑,这是德国工业至今领先世界的最显着原因
7、德国直到二战后才停止人口迅速增长,因此人口比英法多出许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8、德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犹太人群体,他们的势力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视德国为家乡,他们在金融资本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促进了德国的发展。
综上所述,德国拥有成为列强的许多有利条件足以弥补殖民地不足
瑞典:1、早期的瑞典以出口铁矿石、木材等资源为主,以此积累原始资本
2、美国加拿大的瑞典后裔为瑞典带来资本和市场
3、技术和理念上受西欧影响,这一点与德国相同
4、东北欧和芬兰是瑞典最初的工业品出口市场
5、两百年未遭受战乱,瑞典经济得以平稳发展,基础设施从未遭受破坏,劳动力也未曾有损失,而西欧、中欧国家屡次战争遭受了惨重损失
6、瑞典人性格严谨,工业产品质量优良,有口皆碑。北欧的环保理念在现代社会更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瑞典得以成为发达国家甚至是极为发达国家
挪威:挪威情况与瑞典相似,不同点在于:
1、挪威的渔业资源、石油资源使得挪威在资源和资本积累方面强于瑞典,获得外汇的能力更强
2、早期英国人在挪威的投资
3、挪威的市场方向主要追随英国,较少涉及欧洲内陆
丹麦情况也与瑞典相似,不同点在于:
1、丹麦农业发达,不需要进口食品,反而可以通过出口乳肉产品获得外汇
2、丹麦的发展获得德国资本的帮助和德国北方港口贸易的方便
3、丹麦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航海贸易上具有优势
芬兰情况也与瑞典相似,不同点在于:
1、芬兰遭受苏联侵略,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几乎亡国灭种,许多基础设施都是战后重建,工业生产重新规划,对现代工业适应性好
2、芬兰是冷战时期西方世界与社会主义阵营贸易的重要窗口
3、芬兰的资本积累起步极晚,但在冷战时期拥有东欧市场使得芬兰在北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殖民地只是获取资源和输出产品的一种方式,也是最便利的方式,并不是资本积累和工业发展的唯一方式,没有殖民地而崛起的国家非常多,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士奥地利爱尔兰,都属于发达国家行列。有殖民地容易对殖民地产生依赖,反而容易衰落,比如拉丁美洲独立后的西班牙葡萄牙,比如二战后失去一流强国地位的英法
⑥ 欧洲历史上的奥匈帝国是怎么出现的,后来又经过什么原因解体
是奥地利合并了匈牙利而形成的一战后元气大伤,就解体了
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是怎么从分裂崛起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引起主要是因为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为了谋求自己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挑战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老牌资本主义殖民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当时面临经济危机,社会混乱,给法西斯主义夺取政权制造了机会,从而引发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协调。
德国和小日本能成为同盟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法西斯国家主要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德国为了寻求盟友所以只能和日本联合起来。
意大利反水是因为意大利军事实在是太烂了,面对英美联军根本就力不从心,导致接连败退,意大利统治者墨索里尼因为军事上的失败而被监禁起来,随后被德国救走,在意大利北部成立傀儡政府,南部则向英美投降,逐渐的意大利就反水了。
美国插一腿的原因是当时欧亚几乎要被法西斯占领了,如果再不插手那么美国将来会陷入孤立状态,所以早参战能使美国避免这一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英法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国力雄厚,比德国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德国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不得人心,注定失败
1.对于世界霸权的争夺
2.德国政府和主战人士的大力煽动
3世界资本主义间的矛盾矛盾:(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