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哪个国家交通最发达
就铁路而言的话:1,法国:实惠、快捷并舒适,火车是在法国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法国的铁路网极其发达(尤其是从巴黎出发),它依靠高速火车(TGV)或TER(地区快速列车)连接了所有城市的交通。
2,德国.一个汽车大国,8000万人口却拥有5000多万辆汽车。路上车流不息,却少有交警,交通几乎全由信号灯及路牌来指示。
德国交通有个重要特点:行人享有特别的照顾。当正在或将要穿越斑马线的时候,车要停驶或低速行驶,等待行人过去;车要拐弯时,如果车和行人都是绿灯,一定要让行人先过。驾驶员都会自觉礼让斑马线,他们认为行走人在交通中处于劣势,“车是可以修复的,而人是无法修复的”。行人也很守交通规则,即使交通信号灯坏了,红灯一直亮着,德国人也会站在那里等,绝不乱穿马路。
在拥挤的车道上,如果想并线,只要先打灯,旁边车道上的车一般都会避让而不是“较劲”。载重车都自觉在最右边车道行驶,偶尔超车,也赶紧并回原车道。
德国人在高速路上很少并线,高速路上最左边的车道是快行线,在这个车道里行驶必须快速,如果后面有更快的车,就必须让道。
3,日本.尽管东京是世界都市中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市内拥有11条国有铁路、12条私人铁路、10条地铁路及纵横交错的公共汽车道,还有连接全国各地的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全国主要的铁路、公路、航空和海上交通线都以东京为交叉点。但是,由于人口密度过大,达到每平方公里14503人,加上客流量也大得惊人,所以市内交通仍是个困难问题。
而地铁的话:日本算是最发达的,另外香港的也还不错!
要是脑筋急转弯的话:那自然就是罗马咯
回答完毕
⑵ 德国鲁尔区的交通运输优势主要是什么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煤藏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力、石油提炼、电子、军火等工业亦占重要地位,是以采煤、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原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刚才的图形,重点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板书)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等工业的发展。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煤种齐全,含硫低、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
2.离铁矿区较近(板书)
鲁尔区铁矿资源较为贫乏,但离法国东北部着名的铁矿区——洛林铁矿较近,通过便捷的交通即可运抵。后来,德国又通过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从瑞典、荷兰等国进口铁矿,来满足其生产。
3.充沛的水源(板书)
鲁尔区位于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间,加上附近的支流及人工运河,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满足了其生产、生活的需求。
4.便捷的水陆交通(板书)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联系了东欧与西欧、北欧与南欧地区,地理位置既优越也重要。陆上交通广布,铁路网稠密,从法国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这里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也由本区通过。此外,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联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达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其中,内河航运尤为重要,因为鲁尔区所需的铁矿石主要经荷兰的鹿特丹港通过内河航运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输出也主要由这条运输线承担。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5.广阔的市场(板书)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千米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加工、消费。
总之,德国鲁尔区有着诸多有利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在二战后,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至70年代,德国(主要指当时的西德)的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课堂活动:为便于同学们的理解与掌握,我们组织学生完成下列表格,通过学生填写表格,我们还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表格中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填写,老师加以概括与归纳。(如下表)
区位条件 具体体现 发挥的作用
丰富的煤炭资源 硬煤储量丰富,其中有利于工业开采的约342亿吨,按目前开采量计算,大约还可以开采450年 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区内传统的五大部门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离铁矿区较近 离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区较近 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的主导部门
充沛的水源 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埃姆舍河等多条河流 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利的水陆交通 ①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②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区内所需铁矿主要通过内河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运出也依赖于此。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 刺激生产的规模和技术革新
承转:我们了解了鲁尔区的区位特点,那么,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可知,在鲁尔区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部门较有利,事实也正如此。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革新等原因,使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深受影响,工业经济明显衰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鲁尔区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
三、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从社会的进步、技术革新,传统工业受到挑战等几方面来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几个主要原因。
同学们在看完课文后,老师及时归纳、总结,并以此为例,说说我国的传统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的教训及应借鉴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其经济地位逐步下降,尤其是煤炭和钢铁工业,这也标志着鲁尔工业区的鼎盛时期已过,经济发展需作重新调整。那么,鲁尔区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板书)
由上可知,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借助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从附近运入铁矿,依据其主要的区位条件,鲁尔区的工业自然就是以煤炭、钢铁为主,最终形成了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如课本图5.33),即鲁尔区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⑶ 求,德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史和技术特点
德国高速铁路〔ICE)自1991年6月通车以来,以其高速、舒适、方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乘客,与传统铁路运输连年亏损正好相反,高速铁路的盈利正逐年增多。到今年夏季,将有60列ICE列车在三条高速铁路上以每小时一列的间隔运行。
⑷ 关于德国交通
德国的主要交通方式: 火车, 汽车, 飞机, 公共汽车, 地铁等等。。。
着名的公司: die Deutsche Bahn, Lufthansa, LTU等等。。。
对学生: 有bahncard, 学生特惠票等等。。。
⑸ 德国日常出行用什么交通工具
在德国市内出行是相当方便的,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有公交车(Bus),有轨电车(Strassenbahn),地铁(U-bahn)和出租车(Taxi)。公交车,有轨电车和地铁是按区收费的,建议患者直接购买月票是最划算的(60欧至90欧,每个城市有区别)。出租车几乎都是奔驰车,费用相当于国内的专车。3.5欧起步价,2欧/公里(每个城市也有区别)
德国城际间交通也很方便,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有S-bahn(相当于城际轻轨),RE(Regional-Express,相当于火车慢车),IC(InterCity,相当于特快火车),ICE(Intercity-Express,相当于动车或高铁)。在售票机上提前2天购票都会有特价票(Sparangebote,一般4至7折),每个州还有自己的州票通票(Laender-Ticket,22欧起,每多一人只多3欧,即人越多越便宜),如果要自助旅游,可以考虑这种方式出行。
德国的食品超市有很多,低端的Aldi和Lidl,中端的Kaufland,中高端的REWE,高端的Denn’s等纯有机的超市。日用品超市如DM和Rossmann等。另外还有很多香港人和越南人开的亚洲超市,国内常用的都可以买到。所以如果在家做饭吃,全家一个月生活开支只需要300欧至600欧,相比在当地的中餐馆吃要实惠多了。
⑹ 德国交通分布特点
德国交通与运输
高速公路与汽车
德国高速公路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跨地区的公路网总长大约23.1万多公里,其中1.1万多公里是高速公路,这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网。除东部的新联邦州外,今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建造新路段,而是消除拥挤易堵和事故多发地段,以及完善网络。
德国的公路被分为联邦级、州级和乡镇级三等,对不同的路段规定有不同的车速限制。通常规定的最高车速为100公里/小时,市区内为50公里/小时,住宅区内一般只允许30公里/小时。只有一部分高速公路无车速限制。同时,对某些车辆如载重汽车、大型公共汽车等也规定有最高车速。
目前德国的交通决策部门在陆路交通建设方面的重点已开始由公路向铁路倾斜。德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第一个全德交通计划规定,到2012年之前,国家财政准备拿出4530亿马克用以全面扩大铁路、公路和内河交通网。在这方面,对有利于环境的铁路和水路的投资大约占54%,首次超过了对公路的投资。
德国获准行驶的机动车约4000多万辆,其中绝大部分为小轿车。德国的大部分家庭都有车,汽车是德国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德国客运量的4/5是靠居民自己的小汽车解决的,只有1/5是靠公共交通工具。
在德国的一些交通枢纽大城市,为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建有三、四层的立体交叉道,景象十分壮观。然而即便如此,每逢上下班高峰、周未、节假日或遇恶性交通事故时,德国的公路上就会出现交通阻塞,少则半小时,多达数小时。此外,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车祸、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等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正是因为上述事实,一些务实的德国人开始对早已熟悉的汽车文化重新做出思考。如今,翻阅报纸杂志,打开广播电视,便会发现对于汽车文化的讨论充斥于其间,一个自发的“抵制汽车阶层”正在德国形成。事实上,由于政府大力推行一系列优惠措施,公交车正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和接受。今天,在德国的各大城市中,乘坐公交车与自己开小汽车相比,不仅省钱,而且在时间上也更有保证。自行车也开始悄悄融入城市交通,目前德国已有近6000万辆自行车,并且还在以每年600万辆的速度上升。
铁路运输
德国的火车以准时、方便、舒适、安全而着称。但高速公路的兴起,曾重创铁路运输,使铁路一度元气大伤。20世纪中叶,高速列车的问世标志着铁路运输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进入90年代,德国火车重新受到人们的垂青。特别是1990年德国统一,火车成为了东部居民来西部的首选交通工具。同时,统一后德国地处欧洲中心的交通位置得到加强,这也为德国的铁路交通注入了新的活力。德国联邦铁路和德国国营铁路于1994年合二而一,实现了私有化,成为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
除了客运服务外,铁路始终是大宗货物运输以及联运和客运交通方面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并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联邦政府投入巨资推动铁路网的现代化。1991年已将新研制的城际特快车(ICE)投入使用,其CE的设计时速为300公里,允许时速为280公里,实际时速则控制在250公里以内。其他高速路段的建造正在规划欧洲联营。今后几年中,27个车站将修缮或重建,同购物和旅游中心相连。长期计划的是将大终端站(斯图加特、慕尼黑、法兰克福/美因河)转变成中间站。
航空运输
德国航空业十分发达。成立于1955年的汉莎航空公司是德国最大的航空企业,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航空公司之一。其总部所在的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机场既是德国最大的机场,也是欧洲的空运枢纽,排名世界十大机场之列。
其他的国际交通机场还有柏林-脉帕霍夫、柏林-特格尔和柏林-舍内弗尔特、不来梅、杜塞尔多夫、德累斯顿、埃尔富特、汉堡、汉诺威、科隆/波恩、莱比锡、慕尼黑、明斯特/奥斯纳布吕克、纽伦堡、萨尔布吕肯和斯图加特等地,构成了完善的航空网。
德国交通决策部门在大力发展空中交通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到空中交通与陆路交通的耦合,并在它们的结合处动了很多脑筋。铁路需要火车站,航空需要飞机场,德国通过将火车站和飞机场建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就是这种模式,它既是飞机场,又是火车站。火车站设在飞机场下面,有电梯相通,给由飞机换乘火车或由火车换乘飞机的旅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船运业
德国历来重视发展内河航运,其天然河道基本上是南北走向。为了沟通东西部的天然河道,德国共开挖了总长度达1800公里的多条运河,从而在全国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总长约7300公里的内河水运网。目前德国的内河年货运量在2亿吨以上,约占全国货运总量的1/4,最重要的水路是承担了大约2/3内河航运货运的莱茵河。
德国的河流及运河不仅是客货运输的重要航道,还是重要的旅游线路,在河上常见五彩斑斓的游艇载着悠闲的旅客,在水道上缓缓地观光旅行。
作为贸易大国,德国拥有一支自己的商船队。它是世界上最现代化和最安全的船队之一。2/3的船只役龄不超过10年,集装箱船舶平均船龄只有3.8年。1995年至1999年的4年间,德国船队的运力以年均14.8%的速度增长,居世界同行之首。研究表明,如果将德属外籍船舶计算在内的话,德国公司控制的船舶总量约为2830万载重吨。尽管德国船队的总运力只排在世界第8位,但是其在海上货物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却越来越大,承运货物总量占世界海运总吨位的3.8%。�
德国的主要港口有汉堡、不来梅港、威廉港、吕贝克和罗斯托克。其中最大的海港是汉堡港,它位于易北河下游,是易北河、阿尔斯特河、比勒河的汇合处。其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虽不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和荷兰的鹿特丹港交通便利,但其现代化的设施弥补了其地理上的不足,使之成为世界闻名的“快速港口”。
⑺ 德国人堪称是世界上最遵守交通规则的民族,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德国人在遵守交通规则上,他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因为他们对规则的遵守真的是给我一种强迫症的感觉,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我觉得主要就是有三点。
1、德国有严格的交通管制制度。在德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交通管制制度,并且对于违反这个规则的人惩罚是非常重的,所以,在这个交通管制制度的约束下,没有人愿意以身试法去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且在德国,驾照非常难考,并且花费也很高,万一因为不遵守规则导致自己证没了,那就很难受了,不仅赔钱还丢证。
综上,德国确实是目前世界上最遵守交通规则的国家,我觉得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因为德国有严格的法律条文规定以外,还有德国家长对孩子规则意识的教诲,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独特的德国文化。
⑻ 为什么德国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
空运成本太高,不是必要的是不会采用的;
德国的海岸线太短,一般大一点的海运港口主要是汉堡跟布莱梅,虽然也还有基尔、Stralsund等几个港口,但因为是在波罗的海内部,与其他国家通航势必造成船期长、成本高等缺点,所以一般只和北欧各国、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通航。德国的内河运输还是比较发达的,主要是莱茵河、美茵河、易北河、多瑙河、奥得河,而其中如美茵河几乎只是在德国境内;
用铁路运输,一方面是因为德国的铁路线比较发达,覆盖率高,与其它国家的联通也很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的火车质量好,速度也快,又安全,所以用火车还是比较划算的。
⑼ 在德国出行方便吗用什么交通工具比较好
第一,在德国公共的交通设施是非常完善的,不论是老人 小孩 孕妇还是残障人士,都会有专门的位置以及上下车方式,第二,如果您选择私家车在德国也是非常有感觉的,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对于那些喜欢驾驶的人在德国开车绝对是一种享受。